背德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背德者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801735140
作者:(法)纪德
页数:369页

作者简介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
小说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梵蒂冈的地窖
第一卷 昂蒂姆阿尔芒一杜布瓦
第二卷 朱里斯德巴拉利乌
第三卷 阿梅代弗勒里苏瓦
第四卷 蜈蚣
第五卷 拉夫卡迪奥
窄门
背德者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部

内容概要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生于巴黎一个富有资产阶级家庭。10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14岁时爱上舅父的女儿玛德莱娜,1895年同玛德莱娜结婚。1893—1895年,他两次游历北非,身心发生巨大变化。英国作家王尔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他影响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开始追求同性恋生活。1925年的非洲赤道之行是纪德人生的又一转折点,此后发表的《刚果之行》等作品引起了公众对殖民主义罪行的注意。
纪德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梵蒂冈的地窖》、《窄门》、《伪币制造者》等,此外,纪德还写了不少杂文、文学评论等。纪德一生思想比较复杂,他曾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并宣称信仰共产主义,但访苏之后,又对共产主义表示怀疑。二次大战期间,他潜心于古典文学研究,战后发表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总结。1947年,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纪德因肺炎病逝于巴黎。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只要纪德存在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在那些并非职业哲学家和谈吐风趣的作家之间进行的终结轻率的结论。  ——莫里亚克(法)  近三十年的法国思想,不管它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它另以马克思、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为坐标,它也应该参照纪德来定位。  ——萨特(法)

章节摘录

  一八九O年,在教皇莱昂十三世的治下,各类风湿症专家x……医生名声鹊起,吸引了共济会会员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到罗马来求治。  他的连襟朱里斯·德·巴拉利乌惊叫道:“怎么?您到罗马去医治您的身体!但愿您到了那边,能够认识到您的灵魂患病更深!”  阿尔芒一杜布瓦用可怜巴巴的声调回答:  “可怜的朋友,请瞧瞧我的肩头。”  宽厚的巴拉利乌不由自主地抬起眼睛去瞧襟兄的肩头;那肩头一耸一耸不停地动着,仿佛抑制不住、正在哈哈大笑一样;眼看着这个半瘫痪的庞大身躯把剩下能活动的肌肉去做这样的滑稽动作,也真够可怜的。算了吧!他们已经作出了决定,巴拉利乌即使嘴巴再厉害,也无法加以改变。也许时间能够使他改变?也许圣地的秘密忠告能够……朱里斯十分失望,只能说:  “昂蒂姆,您真叫我难过(肩头马上停止跳动,因为昂蒂姆很爱他的襟弟)。我希望再过三年,到了大赦年,我来找您的时候,您能够变好了!”  昂蒂姆的妻子韦罗妮卡陪同丈夫前往罗马。她的心情跟丈夫的完全不一样:她跟妹妹玛格丽特同妹夫朱里斯都是虔诚的教徒,这次到罗马做长期的居留正符合她最宝贵的愿望。她的生活十分单调而且没有什么希望,她就用日常祷告、跪拜等琐碎的敬神仪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她不能生育子女,她就把原来要用在子女身上的全副心思都用在自己的理想上。最可惜的是她对促使昂蒂姆回到天主身边这件事没有很大的希望。很久以前她就知道了,丈夫宽大的前额上铭刻着否认天主的横纹,什么固执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弗隆神甫已经警告过她了。他说:  “夫人,最不可动摇的决定就是最坏的决定。现在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奇迹上了。”  现在,她甚至不再伤心了。他们在罗马住下的头几天,夫妻两人就各自安排好各人的私生活:韦罗妮卡管家务和敬神,昂蒂姆搞他的科学研究。因此他们两人虽然住在一起却又截然相反,虽然互相容忍却又互相排斥。就因为这样他们两人间才能融洽一致,他们才能每人享受一半的幸福。他们各自从对方的容忍中看出对方在秘密地运用自己的美德。

图书封面


 背德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刚好在这个当口,我正在想,到底什么样才是正当的生活?纪德在开篇中写,“本书既不是起诉状,也不是辩护词,我避免下短语......我并不断言中立性是一位巨匠的可靠标志;但是我相信,不少巨匠十分讨厌......下结论,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也并不意味着推定它早已解决了。我在此使用‘问题’一次也是违心的。老实说,艺术上无问题可言,艺术作品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     外面下着雨,我就自己一个人躲进了图书馆。本来的是一心想找《卡拉马佐夫兄弟》来看的,可是在书库那转了半天也没找到这本让我想了很久的小说。无意之中,我看到纪德的名字 ,说实话我是先看到纪德的名字才去翻这本书的。安德烈纪德,他帮过我一个大忙,高中作文有一次我就用了他作为素材,结果得了高分,由此我也得出了一个黄金法则:作文想得高分一定得有高逼格的素材。言归正传,这不是本看完后你立马就会有所感悟的小说,它需要你去细细的品味,慢慢的咀嚼。如果你在看完后还没反应过来米歇尔到底哪里背德时,那只能说明你中了作者的圈套。纪德在序中也说了,他自己对米歇尔的态度是不明朗的,他没有去批判他,也没有去支持他。他所做的只是把故事讲完,把米歇尔的画像一点点勾勒出来,然后点燃一支烟,撅起小胡子,半睁着眼,仔细又显得漫不经心地开始观察你的反应。那我们也不妨伪装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静静看着作者的后续动作,静静去体悟米歇尔的所作所为。小说以一种信件的方式开始的,占据整本书绝大部分的篇幅就是一封信的内容,而信中所叙述的又是米歇尔向其挚友倾诉的内心世界。通过米歇尔的述说,我们知道他有一个由父母做主的婚姻,有一个他一开始不怎么爱的妻子。在他父亲病逝后,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于是,他和新婚妻子开始了一段在北非的旅游生活。在此期间,他开始真正接触大自然,开始崇拜自然的野蛮和原始。以至于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倾心于原始民族的创造力。这是小说的第一部分,他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身心俱病的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他喜欢一切原始,还未被社会打磨的纯净的灵魂。于此同时,他的病情好转,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体魄重新变得强壮,或者说他对这种有着强大体魄的人有着极大的向往。这与尼采的超人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他们同样在追求一种强力,一种超脱俗世规制,超脱家庭伦理的极端心理。米歇尔在病情好转后,他回到了俗世社会中,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适应。他厌倦了俗世的道德准则,厌倦了那些耗费精力且毫无意义的社交。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就像一个孩子心一旦野了,就很难再收回来了。此时的米歇尔的心中已经深深的落下了自由主义的印记,他想要逃脱,他想重新回到那个自由的世界里去。恰好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信奉及时行乐,勇敢追求的学者,在他的言行的刺激下,米歇尔终于看到了活生生的范例,他心动了。这事小说的第二部分,他预示着米歇尔的彻底转变。随后,米歇尔的妻子患上了疾病。在米歇尔生病时,妻子对其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照顾与关心挽回了米歇尔的生命。可是在妻子同样面临疾病的折磨时,米歇尔虽然嘴上说着要好好照顾她,可事实上却带着病重的妻子到处旅游。显然,这些旅游对妻子的病情有害无益。他继续迷恋着男童,时常夜晚偷偷跑出去寻找他眼中的快乐。他全然不顾妻子的病情,到最后甚至开始嫌弃妻子这种弱者。米歇尔的思想发展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彻底陷入了极端自由主义的旋窝,他无视亲情,爱情,无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他深信自己对道德的鄙弃是一种高逼格的处世态度。妻子死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堕落与不堪,他继续着对男童的迷恋,终日无所事事,等着生命的完结。回过头来看米歇尔,我们会发现他走到这一步的一种必然,作为一个高层知识分子,他也是一个十足的自私分子。他的一切行为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虽然他用种种看似参透了生活真理的理论来为自己建立心理安慰,可他终究逃不过生活的惩罚。这种对俗世的鄙弃很像卢梭的观点,卢梭在《爱弥儿》中也狠狠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道德观念,他同样推崇自然,鼓励人们回到自然中去。可是,如果回到自然的结局就是对文明社会的彻底抛弃,那么回到自然后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纯净吗?如果连最基本的爱人之心都舍弃了,那么这种所谓的返璞归真真的是有益的吗?就米歇尔的结局来看,我们发现,这种尝试的结局无非是一种以追求自然来掩盖自身兽欲的自私主义。
  •     纪德的小说里有段描写可以让人笑破肚子。很像纪德和尼采主演的短片。导演corlee:Action!场景:梅先生(尼采饰)请米歇尔(纪德)到他家做客:“你愿喝点甜烧酒吗?”梅先生直接开口米歇尔同意了。当看到仆人只送来一个杯子时,米歇尔奇怪了。“请原谅,我几乎从来不喝这种酒。”“你是怕喝醉?”米歇尔不解。“啊。恰恰相反。我认为戒酒的淡泊生活比喝醉酒更有威力——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但你斟酒叫别人喝”梅先生笑笑“我可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具有我的优点。能在别人身上看到我的缺点,那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你抽烟吧?”梅先生又笑笑“也不抽。用抽烟来陶醉自己,显不出一个人的个性,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而且太轻而易举了。我要通过陶醉来振奋生活,而不是缩短生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016年2月
  •     boring and lousy
  •     不记得说的什么了
  •     凭感觉活吧
  •     正看到兴头上,小说结束了,有点遗憾的感觉。从前问与小说标题来看,以为“我”在后面总有些在世人看来特别狂放不被理解的举动才对,“以出格的行为证明自己的信念”。估计还是并没有真正看懂吧。
  •     写景简单又优美,一股轻盈之感。
  •     男主对现实生活已经不耐烦到极点,甚至连学术都只是他身上的粉饰而已,需要剥离开,露出里面新生的肉。我没有看出有同性恋暗示的情节。他对小男孩的偏爱与其说是正太控,不如说是渴望着健康,纯粹,新生的生命力。妻子的角色贯穿在全文始终,然而又像个单薄的轻飘飘的书页,孤苦伶仃的悬挂在文章中,既重要又不重要。
  •     补记。
  •     随时时间,道德标准也随着改变,起码现在看来,这位背德者,不算很另类。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追求自我,解放自己。在每个时代,都有背德者,而时代不同会给予他们不同的评分。
  •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完全没看出来他是同性恋
  •     太啰嗦了,不就是攪基嘛,有撒不好意思的。
  •     最爱的纪德,这本书是借了同学,然后太喜欢,她就送给我了,看了好多遍。爱窄门
  •     感觉自己三观被重塑了……写的很好,但不能否认主角是渣…
  •     有点《死于威尼斯》的意思,但又没那么形而上。纪德太过细腻(或者说阴柔),没有托马斯曼的阴郁。
  •     纪德的文字的确很舒服。在窄门里可以把人描绘地感情炙热,而在背德者里却如此理性冷淡。还不够叛逆,也有过妥协,但是最终还是会遵循本心。无关道德。
  •     主題就是文明對人本性慾望的壓制吧,渴望做盧梭主義中“自然的人”“本性的人”。 但是並沒看到主人公多“背德”,也是徘徊在糾結中。書裡的梅納爾克,可能是主人公想成為的狀態,好看的部分也是他兩對話的那一段。 有點失望,覺得哪裡差一點。算不算和《月亮和六便士》同樣的主題?毛姆寫的精彩呀
  •     人总以为占有,殊不知反被占有。
  •     当然,我总不喜欢在生活中表现得太完美的人(这好像是嫉妒),认为恰到好处的缺陷才让生命更有张力,但是却常常强迫自己变得更完美 作者也说了,这本书不能止渴,它只会让你变得更渴……………………
  •     游走在道德模糊的边缘 不曾越界,没有批判,亦无赞美 过度自由和无边界即是地狱 “从前有过幸福,这对我是绝对不够的,我不相信死去的东西,不复存在与从不存在在我看来是相等的。” 梅尔纳克给米歇尔的一席话,也象征着纪德抓住当下的人生观。 “任何创新、罪恶、艺术不可能没有悠闲就欣欣向荣的。” 让他找回生命存在的那些孩子们被辛勤的劳作磨去了青春鲜活的脸庞,米歇尔看到他们该会多么黯然神伤
  •     第一部分,父死结婚生病喜欢小男孩。第二部分,病好,妻孕,妻病流产,认识个自由的男人。第三部分,带妻旅行疗养,喜欢的男孩一部分不喜欢了,妻死,遇见另一个喜欢的男孩。读来觉得一般?
  •     “这是平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本身价值,这就是:使我跟其他人区别和分开的东西,才是重要的,除了我以外没有人能说和会说的东西,才是我要说的。”
  •     当年瞎了我的狗眼没看出来好在哪里
  •     就是带病旅游吧 到处去流浪 亲近自然 欧洲田园吧 其它我还不是很懂 还是我没认真看~哎~
  •     如果我在20岁左右读到这样的书,并且能跟着作者的潸然泪下而泪目,那么我那时候一定一头扎进文学海洋。但是那时候读这样的文字,是不会流泪的。还有文学一旦只理解成文学,也是不回流泪的。
  •     主人公在追求审美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他背弃了世俗的标准,演变成自我的自由探索。虽然觉知,但仍迷茫。
  •     完全看不出来“背德”在哪儿,对北非的风景描写实在太美了!纪德和杜拉斯这两个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人物的文笔还是有一点相似的,另外居然还都有点自传性质
  •     All that disturbed me, once, has become delicious to me.
  •     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可靠的向導,就是他的慾望。
  •     哲理警句好多...没怎么消化
  •     所以男人在遇到自己喜欢的男人之前都会误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女人?信仰只是背德的借口。
  •     读到就是缘,偶然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就借阅了一下,没有醍醐灌顶的醒悟,主人公为心中欲望敢于追求,勇于打破所谓道德在20世纪初确实让人惊叹!平静的幸福挺好啊,然而并不一定人人喜欢,恋童癖也好,同性恋也罢,敢于过自己想要的,不让自己纠结痛苦的人,就值得尊敬~
  •     生命由极致的压抑到了极致的放纵。男主眼睁睁看着往昔的幸福离去,但是无能为力,也毫不在乎。
  •     某院座的台词:我的血液里一半是懦弱疯狂,一半是凉薄自私
  •     背德主义完美的契合了我现在的反叛心境
  •     “模仿法制,我称作畏惧法则。惧怕自己孤立,根本找不到自我。我十分憎恶这种精神上的广场恐惧症。” 看了书评才发现是个深柜的故事 可见有多深 总结:深柜人生压抑 形婚害人害己 不一样的美男子 你要勇敢做自己(x) 另类鸡汤大师梅纳尔克有几句话说得很有感染力
  •     很美,但是fuck,没太读懂。
  •     没看懂
  •     不喜欢
  •     “人总以为占用,殊不知反被占用。”没有料到的剧情。故事的结尾如这天,阴沉沉的。回忆是让人痛苦的,你费力去揭露那人恶的本性,诚实的没有一点自我的人沉沦在这伦理道德的圈里。随它去吧
  •     大概就是作者人生概念的真实处境,所有人都对这样的人生走过向往吧,完全遵从自己的感官和欲念行事。但是真的是不喜欢这样的人,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电影里的那个连续杀人犯,大概也是遵从了这样的人生吧
  •     因为书名和简介,以为是多么浓烈刺激又离经叛道的故事,一边读一边在每一个新人物或新情节出现时私加揣测,一直读下去才发现文笔是淡的,叙述也看似温和,只是一个男人不断的自我思索。然而这样的内部抗衡才是最汹涌的。对于我的阅读喜好而言情节与故事性一般,最精彩的是他感悟中或与梅纳尔克的交谈中出现的几句话,精准透彻,就是只有这几句话读整本也是值的。
  •     梵蒂冈的地窖、窄门、背德者三篇。读完才发觉纪德的“纵欲”没有简介里写地那么夸张。他的结尾很有意思,从不升华,自然淡出。就像纪德的小说从来都是流动的,一点点地探索、变化、反复、没有答案,过程非常值得玩味,大部分平静甚至到平庸的结局或许也有过如此挣扎与艰险的蜕变历程。
  •     碉堡了,读完产生了颅内高潮。纪德依旧不论是非,只是借助小说中的人物做更远延伸,是非常成功的。
  •     融入自然,歌颂肉体
  •     “现在,我的幸福紧紧箍住我,有时候,勒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通篇读完觉得这书还是更适合初中生来读…老了…大概就是极尽所能有点hedonism的意味。站在外面看live life at the limit和changing,我竟然不是很喜欢,虽然这想法处处像我,but it scared the shi out of me.
  •     两年前 从此上瘾
  •     纪德的小说总是悲剧结尾,就像人生总是一场悲剧一样。米歇尔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现实,身体与精神永远达不到统一。每一个做出的决定都是残忍的。生活仿佛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作者最后决定抛弃一切,放逐人生。
  •     书不错,但我不搞基
  •     看的下载的一个版本。到结尾了不信已经结束了,还买了书,然后发现真的就是结束了。。。
  •     按书的编排顺序包括三部小说——纪德45岁写的《梵蒂冈的地窖》、40岁写的《窄门》和31岁写的《背德者》。个人最爱第一部,尤其是主人公拉夫卡迪奥“没有动机的行为”,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带给我强烈的震撼。 《背德者》作为纪德最出名的作品,我花了远超过另两部小说的时间却依然看得稀里糊涂。或许正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米歇尔对道德的“背叛”到底在哪里,才愈发显现出作者对这幅“利己主义者阴暗画像”之“阴暗”细致入微的刻画。 《窄门》在我看来,就是纪德对英国19世纪初期小说的一次模仿。 于南京,12:00.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