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虹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532739936
作者:[英]D·H·劳伦斯
页数:490页

作者简介

《虹》是D·H·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其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它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以英国小说中史无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三代人的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的描写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性关系的可能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汤姆·布兰文娶下一位波兰太太第二章 他们在沼泽农庄上的生活第三章 安娜·兰斯基的童年第四章 安娜·布兰文做姑娘的时候第五章 沼泽农庄上的婚礼第六章 安娜·维克特里克斯第七章 大教堂第八章 孩子第九章 沼泽农庄的水灾第十章 日益扩大的生活圈子第十一章  初恋第十二章  羞惭第十三章  男人的世界第十四章  日益扩大的生活圈子第十五章  狂欢的痛苦第十六章  虹

编辑推荐

  《虹》是劳伦斯小说中最长的一部,它以劳伦斯家乡的矿区生活和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居住在德比郡和诺丁汉郡交界处科西泽村农庄主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和变化,透视了英国社会从前期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过渡的情景。

内容概要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
劳伦斯生于1885年。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经常吵吵闹闹。但这种差异使劳伦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至高无上的关怀。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劳伦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相互爱着,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的爱,同时又是母亲与儿子的爱。我们俩就像一个人,彼此那样敏感,我们之间不要语言。这挺可怕,弄得我有些方面不正常。”
劳伦斯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他如不过早地逝世,肯定会有更惊世的作品问世,也许更会被列为禁书。

图书封面


 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第一次读劳伦斯的作品,和此之前的印象很不相同。那部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几乎就是情欲表达的代名词。然而真正读了他的文字,才知道是误解,很高兴发现又一个能合得来的人。一直有个如同窥视癖的阅读习惯,总会下意识从文字背后窥探写作者的心灵。文学的魅力,在于它是心灵的产物,而不是思维、理智的产物,因而也是最难掩饰一个人的本质,如果没有心,或心灵缺乏深度,不管技巧多高明,文笔多华丽,都不能掩饰它的贫乏。相反,若是真实的存在,从心中喷涌出真实的生命洪流,有心灵的强大与深邃,哪怕是偏激,哪怕是刻意用别扭矫饰来掩盖,也是无法掩没它的光辉。只是,在病态忧郁居多的文学作品里,遇见这样坦诚、毫不掩饰的强烈的文字,确实机会不多。“神的儿子们看到了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以家族史形式表现的《虹》写得非常有纯净美感,又极具力度,一种根源于自然的强大天性的力度。也许真正的作家确实是能具有以双性写作的能力。《虹》的三代史,几乎是完全以母系血脉传承顺序来写。除了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的出发点,此后两代分别从汤姆的长女安娜和安娜的长女厄休拉的视角展开。对劳伦斯产生强烈的好奇,在于他很真实写出了女性意识,不是“女人”,而是作为与男性平衡,甚至是更强大的“女性的人”。在劳伦斯笔下,女性之所以会给人以更强大于男性的力量,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自然,更接近于根源之力。她们往往是凭天性察觉到生命永恒之源的联系,远比那些受社会角色束缚的男人们更接近神灵,从而唤醒自身的力量,那力量之强大令男人们为之畏惧。然而,这种畏惧,与其说是针对性别的天然差异,不如说是被文明异化、物化的扭曲人性对自然之力的恐惧,同时,也是对自身力量在异性身上投影的恐惧,因为他们无法识别出自己,却害怕被这股力量所吞噬、毁灭,进而逃避。原本,男人们按照文明的标准定义了两性关系的范本,这种范本是建立在父系文明的统治关系基础之上,却遭遇了自然之力的强烈反抗,不仅体现在他们桀骜不驯的异性伴侣身上,也体现在他们面对自身本性的不知所措、恐惧。因此总是看到两性关系充斥着有如绷满弦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息,仿佛不是征服就是被征服,不是毁灭就是被毁灭,似乎一直要到一方完全屈服于另一方,亦或是关系的破裂、断绝,恢复到个体,战争才会宣告结束。但这紧张的关系真的是不可缓和吗?在自然界的原初,两性关系应当是一种更和谐,更柔和,更紧密的联系,如同兄弟与姐妹,不应是互相征服,而是互相接纳。劳伦斯一直试图找出这种被物化的人际关系破坏之前的平衡,在这种试图背后,可以感觉到他深深的愤慨,对这个摧毁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物化文明的愤慨。在创世的大洪水过后,耶和华以虹为记证与残存的人类立约,约誓再不以洪水泛毁一切血肉之物。宗教,原本是产生于人对自然、永恒的探索,原本是人与自然羁绊的见证形式,但是在过度发展的文明中,反而成了阻隔。人与自然隔绝,与自己的兄弟与姐妹隔绝,终于也与自身隔绝。人在层层的社会关系中定义出新的自我角色,自以为是,蔑视自然,甚至将本性看做一种需要被克制、克服的东西。克制的对立面被认为是放纵,是罪恶。当巨大的自然意志降临之时,他们不知所措,试图对抗、控制这股力量,却总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在他们终于放弃反抗选择屈从之后,却意外地获得了主宰。当一个人不再恐惧失去自己,将自己完全奉献出来时候,反却获得了支配者的地位。当两个人同时拥有这种坦诚,两个人将互为支配者,也互为被支配者,并且在这种关系中享受到愉悦。这时,他们才会明白,他们所畏惧的,正是他们所渴望的。一切已经丢失,一切却都已找到。他们重新认出了自己。在洪荒之初,他们曾是兄弟与姐妹,在世界的尽头,他们又并肩成为男神与女神,共同观看星辰的殒灭。这是原初的理想,也可能是永远不能达成的梦想。人的成长,就如同天使堕落为凡人。孩子是最强大的,因为他不需要向自然追问,他就是自然本身。一个孩子的身上体现着自然所有的意志。孩子的感情是蒙昧,在他们自以为是的意识中,并不曾发现降临在他们身上的神明。当他们获得成长,当他们的真正自我成形时,成为一个“人”之时,他们反而逐渐失去了力量。人的身体和生命,被社会、组织、机构,各种庞大的机器所奴役,而人本身则被定义为职位的零件。即使意识到这可怕的局面,也只会一边愤恨地指责它,一边又对它恋恋不舍。他们嘲笑热情,嘲笑一切不成熟,他们已经再没有勇气,却要尽量让一切东西去适应那个古老的、一成不变的理念。爱情也是如此。爱情对于成熟的人,也变成了一种已经死去的理念。他们从不会跑到一个人身边去爱他,他们所要找的是那个理念,他们会说,“你正是我要找的那个人。”于是他们彼此拥抱。其实,他们所要找的只是实现他们理念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他们最终还是要失望,诅咒被生活所欺骗,亦或将欺骗承认为必然,接受,不再抗争。之前的人已然如此告诉过他们,之后,他们还将作为先见者再次告诉后人。布兰文家族的那些姑娘们。安娜,厄休拉,原始的高贵野性在她们身上不曾泯灭,她们始终是自己的主人,热烈地追求天性,追求所爱的男子。男人们却害怕,他们习惯于羊羔或鸽子的爱,却不知如何面对真正的狮子和野马。羊羔不会懂得什么爱情,它们只能让别人来喜欢,它们只知道害怕,只会战栗着屈从于爱情,被动着变成别人所爱的东西。真正可怕的是具有毁灭性质的爱者。在一次次,光明与黑暗的婚礼中,追求最大的恐惧与最大的胜利。它可以经受一千次死亡,可当它再次复活时,仍将是一头狮子的心。厄休拉:“作为女性,她没办法创造出合乎她愿望的男性,只能接受神创造的男人。那个男人只能来自无限之中,她将为他的来临大声欢呼。她很高兴,她和一个男人的创造没有任何关系。她很高兴,这种能力只存在于她的生命赖以作为最后依据的那种更大的力量之中。那个男人将会从她自己所属的那永恒之中诞生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以自己的意志追求到最后,却只是服从于命运。然而即使是命运,也是有差异的。因为软弱、惰性与妥协而无意识屈从的命运,或是明晓了可为与不可为,诚然服膺于自然的意志,二者是迥然相异的。说到底,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之中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着我们走进。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对方,像尊重对方一样尊重自己。即使是截然不同的路,也可以互相信任,走到最后。想要得到的,只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又如此困难。我不认为劳伦斯是女权主义者,但是他的表达却比从女权主义立场发出的主张更鲜明有力。其实,女权也好,两性平等也好,最终追求的自然和谐关系,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包容、理解、接纳,在互补中寻求圆满。两性本可以更加亲密,婚姻本应是通过一扇门走向一个更远的空间,包含着各种束缚、限制、劳累,但又是完全的自由。对于男女而言,彼此都是对方的门。婚姻不曾毁灭爱情,它只会让潜藏的东西显露出来。对没有准备好的人来说,它意味着毁灭,但又也许,是它从来不曾存在过呢?
  •     章节名: 汤姆·布兰文娶下一位波兰太太页码:第6页 2译本:黄雨石但沼泽农庄依然还是老样子,而且十分偏僻。在运河堤岸的旧的、宁静的一面,河水在阳光照耀着的河谷中,沿着一排排的赤杨树缓慢朝前流动。大路从勃朗文的花园门前的一排白蜡树下穿过。译本:沈毅俊但沼泽农庄依然还是老样子,而且十分偏僻。在运河堤岸的旧的、宁静的一面,河水在阳光照耀着的河谷中,沿着一排排的赤杨树缓慢朝前流动。大路从勃朗文的花园门前的一排白蜡树下穿过。——沈毅俊,你是来骗钱的吧!直接对照黄雨石的版本,改下Brangwens你就算翻译了!我去!译本:黑马但运河这边安宁的土地上,在阳光灿烂的谷地中,玛斯农田仍然是原始、偏僻的,一溪流水缓缓地淌着,蜿蜒流过高耸的桤木林,道路在白蜡树的掩映下从布朗温家的花园门前经过。——黑马“玛斯农田”你敢翻出来,我去!“但运河这边安宁的土地上”embankment这个词就被你吃了!原文:Still the Marsh remained remote and original, on the old, quiet side of the canal embankment, in the sunny valley where slow water wound along in company of stiff alders, and the road went under ash-trees past the Brangwens' garden gate.我译:沼泽依然保持偏僻、原始的模样,在旧的、宁静的运河堤岸边,在晴朗的山谷中,缓缓的水流在直挺的桤木林的陪伴下蜿蜒流淌,一条路通过灰树林经过布郎温家的花园大门。
  •     D.H.劳伦斯其实是个很严肃的家伙。虽然他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那么惊世骇俗,但是,你能找到几个比他更纯洁的人吗。他纯洁极了,不肯对自己的灵魂撒谎。那个死气沉沉,掩饰肉欲却实则肮脏的社会,让他倒了胃口,这个社会不贞,扯谎。他说过一句话——淫猥妨碍我们的正直,这是一句多么精彩的话。中产阶级竭力掩盖他们的无能,用一个个欲望代替内心的空洞,他们只是个空架子,离生命其实很远,这个被他看穿了,而他,这个矿工的儿子,知道什么是生命的涌动。他爱女人,不是把她作为一种欲望的对象。不是,他爱她,爱的是她的独特的存在,那完全不同于他的,另一种存在。那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揭示了这世上诸多存在之一,如同和风、小鸟、鲜花、河流,等等的一种存在,所以他爱的生命必是一种真实的,能够令他深深为生命的鲜活而惊讶并陶醉的。他只选择这样的女人。他第一次看到弗里达就爱上了她。他们的第一次谈话里,他却还喋喋不休地谈着他对女人的厌恶。他是个矿工的儿子,也是他母亲的儿子,他母亲的爱令他很多年喘不过气,他无法爱上另一个女人,母亲刚逝世,他有一种解脱了的感觉。但弗里达改变了他。弗里达,是他前来拜访的教授的太太,有几个孩子,大他几岁的女人。第二次见面他就跟她求婚,弗里达要他留下,他不肯,他说,这是因为我是真正的爱你。他要等她离婚,而不是偷偷摸摸。那有违他的诚实。弗里达说,他爱我,爱我的哭我的笑,爱的是我这个真实的人。他懂得尊重女性,作为跟他完全一样的,平等的存在物。他发现爱情的精彩之处,在于一种共同的成长,是汲取彼此的力量,是一起更生,是感知生命,是灵与肉的合一,是在对彼此的不断发掘中不断惊叹也不断更臻完美。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旅程。永远充满了新奇,永远是新鲜的。是相知携手,是一次次涅磐,并最终成为完整的人。他呼唤的是一种生命力。他在书里说着一些诚实的话,却冒犯了虚伪的社会的尊严。这个社会习惯于冠冕堂皇,戴着面具,背地里可以坏事照做不误,当面里却谦谦君子,这是大家彼此早心照不宣的规则。其实他们何必害怕他呢,如果他们去看看他的书,就会发现他的书里从没有哪怕丁点儿的挑逗,他只是诚实地说着人类的困惑,烦恼,还有喜悦,他呼唤着一种真正的生活。他说过,你想了解你自己,只有通过小说,小说里有真的人,真的人生。所以,他写这样的小说,把我们在假面具下麻木太久的心灵,带回到现实的真实里来,那里有那么多的挣扎,男人与女人,那里也有那么多的喜悦,当他们在以彼此为对手的战场上,终于达成了和解。当他写下他们,那是一次次的挣扎,也是一次次的喜悦,那是人类心灵可能达到的深度,而如塔可夫斯基说的那样——那些天才注定了要背负十字架,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做着一份绝不轻松的活计。他对弗里达说,我是一个天才。他说300年内无人懂他。而压抑的大工业社会,曾带给他的冰冷冷的惶恐,使他急切地找寻着生命的痕迹。而今呢,那些真实的东西是越多还是越少了呢。横行霸道的欲望一定会嘲笑劳伦斯的天真,但却永远感受不到他的快乐。他是个严肃的人,从来都是。他拥有真正的快乐,遇到弗里达以后。他的一生非常短暂,但他是个真正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果有足够时间去认识每一个人,什么方式的爱不可能。
  •     太长了,三代人的两性伦理观,写的很真实!
  •     2010-09-12
  •     非常不喜欢,啥都由作家说了算,天马行空。
  •     “灌了三天白兰地,他血液中全部的青春都烧光了,他终于跟这个世界成为血肉相连的一体了。 ” 很喜欢劳伦斯细腻的描述。 劳伦斯笔下的女人都充满了生机,有野性,最后厄休拉找到自己的虹,说明还是要依靠自己去超越现实苦难,婚姻并不是解脱之道
  •     喜欢前半部,后半部厄休拉的所谓探索之路反而没什么感觉。
  •     “活着时我并不了解你。你让我无法理解,现在你死了,变崇高了。”
  •     肉体的共鸣终究无法长久地满足我们,历经三代的探索,终于明白,我们最想要的,还是精神上的琴瑟和谐。
  •     比《恋爱中的女人》要好
  •     [cp]《虹》,三代人的爱情与追求,祖父母认定对方,就相伴一辈子,不说爱但有爱;父母自由恋爱,爱的草率,但也心满意足;女儿面对意中人,都已订婚,却总想着拿遥不可及的远方,最终与爱人分道扬镳。有时候选择越多,想的越多,越易迷失。[/cp]
  •     精美绝伦的爱情心理描写。大概只有破碎过却依然能怦然而动的心才会懂。
  •     这本书看了很久,因为觉得太罗里吧嗦了,一页又一页的心理描写,还都是各种莫名其妙的比喻和用词,我总是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能时时刻刻都有那么多的不可理喻甚乎变态的心理活动。世人对此书的评价是“穷尽英国所有的词汇”,我一看到这句话就愤怒,因为在我看来,尴尬就是尴尬,怎么能用各种乱七八糟的描绘写出一大段又一大段的心里描述甚至说什么被腐蚀啦被禁锢啦恨不得杀掉别人啦。总而言之,我实在看不惯这一点。但是,这本书有它的魅力,厄休拉的故事很精彩,最后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况且,当故事深入发展到那一步,作者也顾不上从哪挖来一页又一页冗杂繁琐无法理解的心理描写了,与此相反,后文对心理的描写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记忆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一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的记录。”
  •     喜欢劳伦斯的语言,那大段的是意识流手法麽?
  •     小学时候从家里书柜最最最最里面翻出来的,落满灰尘,爸爸看见了说我这年纪还不适合读这本书就放回去了,后来上高中无聊就偷偷翻出来看前几页,写的好像挺正常的啊然后因为太长又放回去了,上了大学终于没人管我看这本书了哈哈哈哈
  •     讨论爱、性、人格、亲密关系、出路的杰作。
  •     对人生的思考与审视
  •     总感觉大哥是想凑字数
  •     看完了,虽然不是太喜欢。不过终于看到当代了,感动!
  •     四天,终于看完了劳伦斯的代表作《虹》,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觉得在自己当下的处境中,读了一部合时宜的作品,纠结,撕裂,沉重,深思。厄休拉,月光下的黑暗和阴郁,满满的代入感,她的感情似乎就是我的感情。可是雨停了吗?会有虹出现吗?
  •     情感快要溢出,难以被情节消解
  •     对两性的心理捕捉得非常细腻
  •     “他只是一片虚空。可是,要是同她在一起,他就会具有了现实意义。”
  •     目前还没看到过其他作家能像劳伦斯一样,专注于把家庭情感的冲突和纠结描写的如此细致详尽。他用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而夫妻生活的和谐与心与心之间的融合,是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婚姻,绝不是我爱你,你也爱我这么简单。
  •     因为劳伦斯 我想出国。
  •     真的是太好的一本书,如逢知己。有弗洛伊德和尼采的影子,更是郁达夫的导师
  •     想到自己极有可能如书中两代主人公那样和灵魂无法交流的人结婚,不免感到悲怆。然而环顾四周,也鲜有既是志同道合好朋友又是夫妻的组合。大多数人选择了婚姻,也是选择了妥协——向社会的规律和人性妥协
  •     这本书看得很努力也很累。真的没有马克过吗?豆瓣给我吃了?好像是大三看的。因为外国文学老师说他挺喜欢劳伦斯的就看了。文字描写很细腻丰富的。
  •     在布朗文的一家三代中 厄秀拉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总觉得和自己有很多相识之处 总想要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想要灵魂 与心灵的共舞 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被现实击垮后 发现生活就是这样 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 前一刻的恩爱只是过去 喜欢结尾的虹 只要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就一定会很美好 未来依然会生机勃勃
  •     有这样一种作品,你不喜欢,但是佩服。
  •     大二時我還不知道此書中有情色,奇特的是我也沒有讀出來有,所以有的書真的需要合適的年齡與心裡來讀的,從新讀吧,感覺沒有讀一樣
  •     每一段文字都如同一幅油画,美到哭。
  •     惊讶于劳伦斯的敏感细腻,对三代女性的心理描写各有千秋。#2016年看完的第103本#
  •     三代三个女人,为了某种自由而一代代突破自己的禁锢。//关于婚姻的部分,真是有趣:太幸福的话,两个人的圈子越来越小,恨不得每天都和对方在床上荒废时间。//这本一点也不黄啊
  •     看得如痴如醉。
  •     书本充斥着一大段一大段的心理独白,很多看不懂不了解,但也有些颇感同身受。情啊,爱啊,无论是那时遥远的异国,还是这时现实的生活,都一样被人孜孜追求,总想不断探索。无论男或者女,对待爱情、婚姻,应该独立,不去依附,彼此的结合应该是势均力敌的灵魂的结合。
  •     完全地实现自我,除了自己一切都会是碍眼的存在,但这多么令人向往,不妥协的灵魂,不知道该是多么地轻盈
  •     婚姻家庭中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得不得了,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幸福都被记录下来。让人恐惧又向往。挺厚的书。
  •     情欲劳伦斯啊,今年看最久的书了,不是不好,但却是不大喜欢
  •     这个月顾着打游戏,拖了一个月,这本书才看完。这个译本真的不怎么样,但DH. Lawrence写的真的好。
  •     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是黑马翻译的那个,不过找不到。作为一个女性,我真的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关于爱情,关于自身的追求,关于生命的思考。另外,这么好的文笔实在让人感动
  •     “虹,是上帝与尘世立约的记号。” 读完以后,胸中憋闷的慌,需要一个出口。自我的意识越是觉醒,是不是愈发觉个体的孤独是永恒的。
  •     恕我欣赏无能
  •     黑暗,黑暗,黑暗……全文出现最多的就是这个词。读的很累很痛苦,大段大段毫无节制的心理描写,两性生活本该是简单快乐的呀?不太喜欢结尾,一部暗流汹涌的小说却加上一个憧憬光明与希望的尾巴,要是厄休拉彻底自我毁灭就完美了(我果然是太腹黑……)
  •     D.H劳伦斯是天才
  •     细腻。文笔上。劳伦斯是很诗意和严肃的小说家,那些以查泰莱夫人中的情色来定义作者的读者还是拿掉眼镜的好。
  •     劳伦斯好认真啊!
  •     我才发现我竟然也没有标记过虹 你敢信(。•ˇ‸ˇ•。) 比起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更喜欢这本吧 像我这种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人 目前对爱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性的重视程度 导致某人借题发挥强行说我性冷淡了←←
  •     清新的文字,含蓄的两性描写,没有淫秽粗俗感,很独特的一部现代主义小说呀。
  •     女人们自信的外壳很脆弱,它会很快破碎,露出新萌芽的力量与耐力。
  •     田园诗的笔触,乐章般优美的结构。古典式的笔法写工业社会中人情感的异化。还是要读原著啊,文学史对劳伦斯的概括完全体现不出他作品的精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