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人弗洛伊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我的病人弗洛伊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06347969
作者:托比·纳唐
页数:352页

作者简介

《我的病人弗洛伊德》讲述了:1908年,维也纳。伊萨克•罗宾诺维奇,医科大学生,在街上偶遇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其时,大教授已经名满天下,他喜欢上了这位大学生,向他坦诚地谈起自己的爱情、苦恼、嫉妒……他把教授的许许多多知心话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本日记不仅披露了大师的言行举止,还讲述了1900年末在维也纳的生活,讲述了在精神分析学理论上读不到的东西,如弗洛伊德的私生活、首批出现的精神分析学专家的为人处世、一次世纪革命的极端与疯狂。2003年12月的一天,一本无人知晓的手稿落入到一个流亡在外的研究者之手。读者越是深入到这个往昔人物的生活之中,越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痛苦和窒息,仿佛一个咒符与陌生人偶尔继承到的这部手稿永远纠缠不清似的。作者托比•纳唐在书中把过去与现在虚虚实实地糅合在一起,以彻底放松的心态和惊人的胆识,成功地完成了这部杰作。托比•纳唐是人种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著名专家,同时也从事创作,他写过不少小说(其中有《迷恋银屏的人》、《萨拉加•波》),和一个剧本《弗洛伊德的入狱之罪》。2005年,他参与了精神分析学的“黑小说”的系列创作。

前言

  我之所以说这本书是“奇书”,是因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贯穿了全书,且最后留下了悬念,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希望能在别处找到印证,看看弗洛伊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黄金之谜究竟有几分可信。  首先书名就有讲究。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著名精神科医生,他看什么病?找谁看病?为他看病值得写下这么厚厚的一本书吗?然而在通读全书之后,我们不能不认为他本人也确实是个精神病患者,他虽然绝无可能去找他的连弟子都算不上的年轻朋友——书中第二叙事人罗宾诺维奇看病,但他把罗看做忘年交,常年对他敞开心扉,几乎无话不说,因此罗是有资格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的:“我的病人弗洛伊德”;而读者随之也会觉得这个书名耐人寻味,亦很切题。“奇”字可贬可褒,主要指不多见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小说的结构是“奇”的。情节曲折、人物繁多、内容庞杂、时空交错,甚至有两个叙事人同时在写日记,并且贯穿全书,根据以往读现代小说的经验,阅读肯定费神费解,甚至不忍卒读,然而不!这本书的脉络异常清晰,情节环环紧扣,昔日和现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书中的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各就各位,不易混淆。 “文如看山喜不平”,本书好比迂回起伏的大山,凹凸有致,多姿多彩,让我们既能领略远处的风云际会,又能对就近的沟沟坎坎一目了然。

内容概要

托比·纳唐是人种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著名专家,同时也从事创作,他写过不少小说(其中有《迷恋银屏的人》、《萨拉加·波》),和一个剧本《弗洛伊德的入狱之罪》。2005年,他参与了精神分析学的“黑小说”的系列创作。

章节摘录

  莱奥普尔·卡罗日记 2003年12月12日  这里是布隆迪。太阳在六点十五分升起,十八点二十分落下,上天安排,一年中每天如此,每月如此。在布琼布拉,气温永远不低于22℃,也永远不高于28℃。这里无论冬夏,不分季节,无道理可言。昨天他们还在开枪。是哪些人?谁知道呢?叛乱者?军队?肯定两者都是;还没算上盗贼,加上无数持枪者中的一些人,他们乘混乱之际,向天空胡乱开枪以试验机枪的性能。我住在山坡上的基里里街区已有一年时光,俄式步枪在昨天夜间就响了两个小时。子弹划出一串串红色的弧线,天空像过节似的笛声悠扬。在这怪里怪气的乐声中,不时地穿插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甚至还有火箭弹的射击声,火箭弹在爆炸前会发出长长的、令人不安的呼啸声,清晰可辨。今天早上,艾玛纽埃尔对我说,他不放心我,是雅克先前对他说的,在我住的街区发出爆炸声。说真的,这一次我是害怕了。午夜将近两点半,一声格外强烈的巨响把我家的墙壁都震动了。后来我得知,这颗呈抛物线的炸弹落在了中国大使的专车上,与我的房子隔着几户人家。运载物彻底炸开了,里面冒烟的五脏六腑赤裸裸地暴露在月光下。今天早上,办公室里大家尽议论着这件事情:“他们肯定是瞄准总统府的……”“要不就是美国大使的官邸……”“他们打得太不准了,但还是相当危险;差一点儿中流弹……”  尽管这个城市上空似乎笼罩着大难在即的阴影,我却不感到有什么紧张气氛……但也免不了设想到最坏的结局,想到新一轮的杀戮,就如1993年发生的那一场屠杀,或是一场国内战争,或是一次军事政变。要不就是一次暴动,一次大规模的抢劫,谁知道呢……陡然之间,生活就变得了无生气了。时不时地,有人大声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句话非常概括地总结了当下的形势: “有什么意义呢?”是的,倘若一切将在明天结束,有什么必要制定计划、做调研;有什么必要再做生意?2000年12月机枪对欧洲空中客车大型飞机上扫射,之后禁运开始,生活停顿了几个月,又有谁会忘记这件事呢?那时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汽油。在这里,远离一切,流离失所的人便学会了布隆迪人的古怪脾气。他们待了几个星期后,便也装着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从没出过只有小县城大的首都、在仅有的几条小街上漫无目的地晃来晃去,唯一让他们吃惊的是在马路上又多了个炸弹坑、听到一点点不寻常的声音也会惊慌失措,他们对这些都习以为常了。我们日常的谈话也永远是老一套,大家对形势的看法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机枪扫射,开着同样的玩笑;特别对长长的死亡名单上又多了一些人谁也不在乎,谁也不放在心上。每个人都朝这方面去想,这场已使国家瘫痪了十年之久、其实是精心策划的战争并不十分可怕,他们说: “这是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不会攻击外国人的……”“在这儿,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不必在意……你知道吗,远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经这样了……”但在我接受不了,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因此,在我们这个外来人的小团体中,我被看成是一个不安定分子。他们善意地嘲讽我,向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叙述我在七月大规模的冲突中是如何在半夜多次给大使打电话的。他们的话并无恶意,多少还有点关心的意思。我知道,他们对我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还是颇有好感的,因为我不会装腔作势。久而久之,我就会成为所有人内心不安的、有点可笑的形象化身了。我并非是提心吊胆,但确信,这里的形势是严重的,远非只有几伙人在争权夺利。然而今天早上,我的心情很轻松,还与他们开玩笑;我说到了我的打算,笑得很开心……今天早上,我对发生在布隆迪的一切有点儿无所谓了,因为再过一会儿,我就要飞往达喀尔,参加一个恢复中非和平的国际研讨会。可以放松十几天了。我可以晚上在街上闲逛,不必担心宵禁;可以坐汽车出城;谈论政治不必担心隔墙有耳;也可以安心地在餐馆用餐了。想到有这么几天舒心的日子,我竟然忘记我只能绕道到达目的地带来的麻烦:要到西非去,我必须先飞东面的埃塞俄比亚,在那儿要滞留六个小时,等去拉各斯的通知。一旦到了拉各斯,我还得等上四个小时才能坐飞机去达喀尔。如果直飞,仅需六七个小时便够了,但我却要花整整两天时间,那还只是如意算盘。两天时间……没算上在非洲旅行不可避免会遭遇到的种种麻烦呢。  亚的斯亚贝巴新的国际机场终于建成了。他们开了几家挺不错的店铺,出售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不多见的书籍。埃塞俄比亚的女人很美,非常美。她们恪守教义要求的妇德,但并不能掩饰她们天生的浪漫情怀。相反,她们之中的一些人还因此更加激发情欲。她们三三两两在街上行走,像修女似的穿着黑色的长袍,头上戴着面纱,小腿连脚踝都深藏不露;但她们却踏着雅致的高跟鞋,形成优美的曲线;精致的丝质长袍几乎是透明的,风情万种地落在她们那肥硕的臀上。我看着她们路过,做了一整夜的美梦。三个女人勾肩搭背款款而来,发现我盯着她们看,意识到自己的魅力所在,火辣辣地瞧我一眼,相互用胳臂搡了搡,朝我的方向边看边哧哧地笑。美丽的埃塞俄比亚女人让我想到了自由的可贵:在我感到日渐狭窄的自由空间,任何力量也不能把我从这里撵走——这是微闭双眼,为她们肉体的芬芳所陶醉的自由。  清晨六点,我搭乘的飞机稳稳地落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机场的停机坪上。我把鼻子贴在舷窗上看。跑道上的信号灯突然熄灭了。我感觉到有些蹊跷,但也没太在意。我们来到柜台办入关手续时,大厅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电脑插头插在备用紧急插座上。警方人员借着烛光验证护照,他们的脸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十分狰狞可怖。断电了。我大汗淋漓。应该知道,一个汗流不止的过客就是尼日利亚海关人员的天然猎物!检查我护照的人是一个光脑袋的大个子,脸上乐开了花,连制服都没穿。他没收了我的护照,把我与另一个倒霉的布隆迪同伴关进一间没有照明的、黑乎乎的小屋里。  “发生了什么事情?”  “什么也没发生,”那人操着不熟练的英语说道,“登记后我会把护照还给您。”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什么说法也没有。每隔半小时,我就去询问机场人员,每次都被毫不客气地顶了回来。  “我已经对您说了在候机厅等候,起飞前,我会来找您的……”  我总算打听到一些消息。技术人员没法排除电力故障。自我们的飞机降落之后,没有一架飞机着陆。有些人说到破坏、谋杀……自我离开布琼布拉之后,我没入睡一小时以上。我的感觉也莫名其妙地麻木了,好像我明白烦躁也无济于事似的;我只有等待,同时注意着周围的动静。陡地,我的那位警察先生闯进来,吼叫道:  “快!快!快出去!跟着我,快!”  他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有火警。失火了?在哪儿?  “难道您没闻出什么味道吗?”  果真,一股橡皮焦味直冲我的鼻子,经久不散。上百号人边叫边冲向出口处,周围一片混乱。  “那么我的护照呢?”  戏这才演完:海关人员不慌不忙地拍打着他裤子的后口袋,终于道出了他的真意:  “在这儿呢。得给我一两瓶啤酒喝喝吧……”  我花了五个美元,终于得到了我那珍贵的护照。如不是因为火情,我要通过的话,得至少再花上十倍于此的钱。那个警察消失了。我还有什么事可做呢?带着没有签证的护照,离开机场在拉各斯满街乱跑?这不是在发疯吗?……在拉各斯,只有枪和小费说了算。  不,我决定不进城。我追随着人流,向登机大厅挤过去;我在走廊上拐了一个弯,来到一个硕大的咖啡厅,里面空荡荡的。在大厅中央,一辆卖三明治的小推车被遗弃在一边。我惊慌失措,赶紧在一个座位上坐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他。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微微有些发胖,头发稀疏,呈棕黄色,趴在桌子上,仿佛在等人拿什么喝的给他。空气开始热得令人窒息,该喝点什么了,不过我没说咖啡或是茶,只要一杯水就行了。那人突然站起来,快速走到柜台后面,自取了一瓶矿泉水,坦然地撂下了一个美元。就在这时,一个警察看准时机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  “小偷!”他大声说道,“我看见您拿水的。我要拘捕您。我有权扣留您两天,您明白吗?”  我倒是明白!刚才我迟疑着不愿把护照交给那个海关人员时,他也是这样威胁我的。小老头没被吓着,他动怒了,抗议道:  “你们是否想到我的感受?我们在高温下待了将近五个小时了,连一口水也没喝上。”  争论迅速升级。另外两个尼日利亚人穿着皱巴巴、难以辨认的制服,觉得有笔大生意可做了,走近那位不幸的游客。游客激动不已,大喊大叫,甚至举起拳头威胁。其实在非洲,这样做永远是行不通的。

图书封面


 我的病人弗洛伊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托普.纳唐..绝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你无法想象..到底他(她)是病人还是医生..!!或者都是病人...或者都是医生.!!我们都是别人的医生...但却是自己的病人...!!!
  •     利用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大师为幌子,讲述一个爱情故事——痴情少年复仇记。故事背景选择得很好,可惜没有深入,尤其当代非洲部分。
  •     说起来精神分析学说还真是可怕,一个人的性格冲突之处,一个人的性格突出之处,一个人生活中间的些许纠结,统统可以归之为病了。病症没那么严重的,意为还没有达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器质没有受损的那些成长中的小困惑小纠结统统美其名曰:神经官能症。连精神分析的大师最终亦未能逃脱被自己创立学说自己学说的传人打上“病人”的标签,缘由在于他在与之的聊天谈话中表达并且舒解了自己的一些情绪:愤怒或者抱怨。这是西方科学精神的优势,也是我至今未能全然了解其好的方面。爱分类,一件事情可以精确到分毫。所以人体有了器官之区别,情绪有了精神病或者神经官能症之分别,应该还有健康状态的,不过这个谁知道呢,我指绝对的健康状态,这个未见人提起过。所以大家都是病的,狂躁的灵魂也是病人。自由的灵魂也是病人。大家一个个死去,未见得得救的希望。——我猜,这是精神分析学说要表达的初衷吗?弗洛伊德的初衷?或者说这位专家托比.纳德要表达的初衷?书中涉及到许多混乱的非洲政治状况的背景,对于我这样对政治缺乏了解的人,读起来有些吃力。“我本着尊重事实的虔诚态度……”所以此书应该算是传体吧,有一些绕的关于弗洛伊德的传文。在关于弗洛伊德的生平资料被封锁的今天,读下此书大约可以了解 到一些关于此大师生平性格处事的外传。譬如大师性格的暴躁,譬如大师事实上的重婚,譬如大师对精神分析界的独裁。不过如果把此书真的看作大师的外传的话,大约会有些桑心,这样小说体外传中,大师只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配角罢了。那么吝啬的一点点透露。了解侧面一下那个时代的思潮倒还是可以的。嗯,譬如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啦,及其牺牲品。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觉得题目比较好,买回来发现看不大懂,逻辑关系比较乱,一看就是西方思维。
  •     性解放运动的先知,可通过其侧面了解弗洛伊德,只能当小说来看,对精神分析学的内容涉及不多,不是纯专业性书籍,一口气读完,结局出乎意料。
  •     耳目一新!
  •     读过的最烂的一本小说没有之一
  •     2个弗洛伊德~谁也解释不好~
  •     在戏剧性地完成几位人物的自杀后,作品进入了十匹马也拉不回来的搞笑境地,全书的写法让人不明所以看得我要精神分裂了。
  •     作者很用心再写吧,估计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故事还行,有一些专业的看不懂,两个时空的故事,结局仓促了点
  •     其实整部作品的主人翁并不是弗洛伊德,这恰恰是这本书的亮点之处,在文字间流露出精神分析学的特征,很吸引人。
  •     还木有读,是我喜欢的书。目前我仅表示,万分感谢当当!
  •     写得一般吧,不知是真是假,写的倒是挺传奇的,也挺紧凑的,涉及心理学的看不太懂,我也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小说还是心理学著作还是纪实文学,总之看看也无妨
  •     挂羊头卖狗肉……
  •     怀着对精神分析鼻祖的敬仰以及对小说译序中所提及的绝密强烈的好奇,我正式地翻开了这本书并且随着初步的探索我坚信会把它看完!
  •     这种书真的很难集中精神。。于是我又放弃了
  •     读完唯一的感觉就是,其实精神分析学家自己也是精神病人。
  •     书里的弗洛伊德,似乎不似想象中玩美。
  •     观察视角已经选定,仿佛只能读到他要呈现给我们的。宁愿是本小说。
  •     不知是哪里不对 但是真的很难看
  •     老师让帮忙学院买的。应该是值得一看
  •     精神分析学家也没有摆脱人的各种欲望!正像杰克.比因说的,弗洛伊德 其实就是未有上帝的先知,没有事业的政治家,精英中的精英,说空话的大师。
  •     只是弗洛伊德的一个侧面。对他本人感兴趣的推荐读。
  •     字体太大
  •     读过后最大的感想是:弗老师真养了一条叫论语的狗吗( ・◇・)?
  •     对弗洛伊德感兴趣的必读。
  •     仅当小说来看
  •     幌子一箩筐
  •     一般,没有特别的感受
  •     由于对弗洛伊德以及心理分析有些兴趣,于是买了这本书。
    后来发现,其实,此书与弗洛伊德没有太大关系,本书属于小说,而不是对弗洛伊德的研究。内容没有细看,不过里面对非洲风情的描写还是不错的。如果希望通过此书了解弗洛伊德,还是算了。
  •     很过瘾很过瘾……就是你们法国人能不能别老那么喜欢双线叙事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