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奥兰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4月
ISBN:9787020039753
作者:(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页数:195页

作者简介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书封面


 奥兰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还是在一部小说里,小说的男主送了女配这本书,借以告诉她:我不喜欢女孩子。于是作为一个同人女,我像被打了鸡血似得去百度了这本书,看见了那句“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看见了一个美丽的高傲的,智慧的童真的,矛盾的抑郁的伍尔夫。其实我一直都很雷长生穿越女体化什么的……(剧透自重啊喂)可是这本书踩到了我那么多的雷点,我依然爱它透过白纸黑字传达给我的那些沉静忧郁和分崩离析的迷茫与痛苦。曾经看过一个朋友,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角度剖析《奥兰多》和伍尔夫,长篇大论,看得我眼睛酸涩……其实我觉得,也许就如伍尔夫所说,《奥兰多》,一个玩笑而已
  •     “我来了,来了,心中充满喜悦。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离。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这是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结束时出现在树枝上的天使所唱的歌词。听着歌让我记起柏拉图《会饮篇》中记载的一则古希腊传说:人类曾经本不分男女,雌雄一体,后来只因力量超群,遭神妒嫉被劈为两半。从此人类就在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另一半,期望获得完整的性别。柏拉图认为人生前和死后都有最真实的观念世界, 在观念世界的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在那里, 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 到了我们这个世界就分裂为二,他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隐秘着。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 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惟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才能得到真正完美的幸福。奥兰朵正是经历过两种性别转换的综合体,虽然躯体的性别特徵有所不同,他是她,她是他,却改变了世人对不同性别的期待。爱并非独立存在的,爱之中包含了一个个体的人与另一个个体的人的结合,是人类产生和生存之源。古希腊一位哲人曾说过:“爱总是和所爱的东西结合为一体,而结合为一体的开始,也就是分离的开始,是由争执与憎恨支配阶段的开始。”由此,从爱的正面会看到了其反面的争执与憎恨。《奥兰多》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作品,作者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芙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这部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1992年英国才女导演萨莉波特把她改编后拍成电影。这部小说伍尔芙一改擅长的意识流手法,用传统叙述方式写就,令我真正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文学想象力。奥兰多是一个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甚至跨越性别的人物,天马行空地遨游于历史、政治、文学、爱情、社交、死亡、轮回以及两性世界里,用好奇的眼睛观看着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男女性别的差异。伍尔芙自己戏称为“写作者的假日”和“一个大玩笑”,但我却对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许在我的心里,文学就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有奇幻的颜色,应该有飞翔和超越时空的翅膀。关于《奥兰多》伍尔芙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认为它应该象一张蜘蛛网,与生活既四角粘连又整体超越。小说结构精妙恰如这张网。一首致橡树奥兰多写了三百年,它是奥兰多心理脉络发展的象征。祖屋繁复庞大,其构造与时间的年月日分法一致,365间房,52座楼梯和7个院落,是在时间上积累起来的英国历史与传统的象征。橡树装点了房屋,又依托于一旁,而奥兰多的成长也正处在传统影响和个性化发展的交互作用下。围绕橡树与祖屋这两种贯穿全书的主要意象,小说布局如蜘蛛网般分出经纬。维塔评论伍尔芙的小说,认为总似迷雾一般。移步换景,我们是可以从迷雾中寻出重重经纬的。奥兰多是伊丽莎白一世时的贵族美少年,女王的侍卫。为俄国驻英大使女儿萨莎的美貌所迷,全然不顾世俗非议,疯狂地堕入爱河,而萨莎不过是逢场作戏。失败的恋爱使奥兰多深受打击,昏睡七天后,于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寻求解脱,却遭到一位他所资助的诗人的戏弄,又被兔子模样的公爵夫人纠缠。为摆脱种种烦扰,他请命出使东方,在一次战斗中,目睹杀戮惨状,再度受到刺激,自问作为男子在世间有何意义?第二次昏睡醒来后已身为女性。看着镜中自己的身体,奥兰多自言自语:“还是同一个人,没什么分别,只不过是性别不同而已。”奥兰多的经历好似场睡梦,一觉醒来,伍尔芙说:“倘若这是睡眠,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睡眠倒是什么性质的呢?它们会不会是一种疗法?在昏睡中,一只黑色的巨大翅膀,把最痛苦的回忆,即可让人的生活一蹶不振的记忆,一笔勾销,抹去它们的苦涩,为它们涂上光亮的色彩,甚至对最丑陋, 最卑鄙的记忆也是如此。会不会是死的愤怒必得时不时地遮蔽生的喧嚣,免得它把我们撕成碎片?会不会我们天生必得每天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死亡的滋味,否则就无法继续存活?那么,在我们并不情愿的情况下,那些渗透我们最隐秘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最宝贵的自制力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奥兰多是否因痛不欲生而死去一星期,然后死而复生?倘若如此,死的本质是什么?生的本质又是什么?”多么震撼人心的发问!——“死的本质是什么?生的本质又是什么?”生渺渺,死茫茫,捉摸不透,猜测不清,而正是由于这种难以解释的朦朦胧胧之情景,才催发了每一个对生命意义充满孩童般好奇心的人不断探索的欲望。生和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有人谈生因之苦恼,有人论死为之色变,也有人三缄其口不置可否。生命虽然混沌不清,但死亡也不是没边没沿,人既生则必死,“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它像一个节日,必然会降临。的确,死神对人的窥视从不曾停止过,但他也从不曾在时候未到的一天拿走人的生命。既然它这样公正,为何不活下去试试呢?超然于物外的人几乎没有,但泰然于心中的君子比比皆是,那么 何不泰然一番,不去与死亡计较争辩;何不坦直真诚地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心平气和地作伴人生路上的沧桑浮沉呢?普鲁斯特说,生命探寻的旅行不是在发现新的景观中,而是在发现新的视角中。试想,当我们在为各自的生活忙碌的时候,有没有一刻属于自己冥思生命意义的时间?有没有时间去阅读生死?对于万物来说,生为体,死为尻,生如得,死如丧,生死一守,“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嚼咀伍尔芙这句发问似乎让我略略明白,为何害怕读普鲁斯特《重现的时光》。忧愁敏感的普鲁斯特,他一个病人的躯体,感受到了浮在脑海里与万物很近的那团气息是可以抓住也想拼命抓住的东西。那是一个跟生命逆向运行的世界,也是生命的本能回溯。如果能尽可能多地找到来时的路,那就能同时求得死亡与轮回两条平行的线路,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就能同时建立。然而,在人类光速里,时光如何可能重现,惟一可能重现的,只是模糊的幻影和昏暗的错觉,或许如奥兰多的昏睡,或许如普鲁斯特的失眠,抑或如博尔赫斯的失忆。而我,更愿意凝固住一个时间,一个最短的时间,争取一个永恒的时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思想像海绵般吸收一样,保持对生命的阅读,似水流年才会一直活着。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644447&PostID=9868534
  •     作者:许小龙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132822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一九二八,一部名为《奥兰多》的奇幻小说问世,引发一阵热潮。然而这部小说却是出自意识流小说大师伍尔夫之手,此前她已经完成《戴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的创作,并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的地位,但之后问世的这部奇幻小说是她唯一一部,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用传统叙事手法完成的小说,所以它显得格外奇妙和与众不同。优美的语言,奇幻的故事情节,热烈真挚的情感,让这部小说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情书。小说中的想象恣意瑰玮,描写亦真亦幻,细节栩栩如生,充斥了大量难以言说的意象和比喻,多出用到象征的手法,让故事显得异常的神秘和迷人;甚至出现大量脱节和突兀的描写,好似作者一时灵感迸溅补充上去的,全不顾是非那些灵感的结晶是否有意义。作者自己也承认这完全是一个“写作者的假期”和“一个大玩笑”,可见在本书的写作过程是多么欢愉,对于罹患精神疾病的伍尔夫来说无疑是一个享受,似乎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书中每一个神秘意象的奥义和秘密,去拆解那些华丽的词语和段落,去寻找作者的思想。小说行文轻快流畅,感情丰沛自然,大量的环境和细节描写,与意识流小说的模糊和抽象相去甚远,颇有古典小说的风气。而且记载了三百年的变迁,英国的霜冻,大雾,时代发展,尤其在描写伊丽莎白时代的细节时,颇有巴洛克或洛可可的艺术风格,精巧的仿佛艺术品,一碰就碎掉。轻松归轻松,不代表这本书毫无实质内容可言。借这个热爱文学的少年,伍尔夫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借三百年的变迁描述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借助人工性别的转变,诠释了男女的差异和平等。书中穿插着对生活,对文学,对社会,女性等诸多永恒问题的思考。有别于意识流小说的抽象与深刻,这本笛福式叙事小说借主人公之口对这些问题做了具体又通俗的解答。作者虽然也曾怀疑这部小说太过轻浮,实则恰到好处的将个人意识,文学天赋与流行小说结合在一起,写的如此的华丽非凡。事实上每部小说都是伍尔夫布道的文书,外国作家总是习惯用文字阐述自我意识,他们变换不同的故事,在每个故事中只展示一点,或企图将自己所有的思维和意识熔铸在一本书中。这都十分常见,他们为艺术,为真理,为生活,更为哲学和自我写作。好比加缪,好比纪德,好比黑塞。虽然中国小说也负担有传递思想的功能,也出现过像三言二拍这种劝解世人的书,但那终究不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意识,而是承袭传统所得到的价值观。所以本书中也算是伍尔夫的缩影。《奥兰多》在成为女性后,对文学炽烈的爱,如同伍尔夫本人,伍尔夫似乎在借《奥兰多》之口,表达一个人可以摒弃世俗之爱,去爱诗,爱散文,爱文学。对这种文学之爱的描写让这本小说显得十分特别。马尔克斯曾说受到了伍尔夫的影响,我想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这两位风格迥异作家的共通之处。一个经历了三百年的时代变迁和性别转变的贵族少年,那夸张的大霜冻,和大雾弥漫,潮湿蔓延的英格兰,用真实地笔调对现实进行夸张的描写,并在字里行间表达对所述事实确凿无疑的笃定。简直和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如出一辙。既然这本小说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情书,言辞一定十分优美动听,即便被译成了中译本,依然文采斐然,韵律齐整,读来朗朗上口,如同一首抒情长诗。这部小说既不献给某某女王也不献给某某公爵。伍尔夫将它献给文学,借此表达她最单纯最真挚与最热烈的爱。Ps-《奥兰多》算得上是一本很神秘的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和伍尔夫意识流的小说创作手法相去甚远,如果单读作品,你可能会惊异这是哪个无名天才的作品。而且近期再版的伍尔夫作品也主要围绕了伍尔夫的成名作和处女座诸如《雅各布的房间》《戴洛维夫人》《海浪》《日与夜》。这部小说的确十分轻松,也无怪它会销售的很好,虽然有很多地方难以解释说明,但却可以放心的付之阙如,或者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因为十分神秘,所以这部小说显得格外的吸引人。由于伍尔夫所处的时代与如今相去甚远,所以英语的用语习惯也一定发生了变化,这为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好在人民文学出版的这个译本,译文准确优美,保留了原著的神韵,做到了翻译的三要点,即信达雅。可见译者功力深厚,文学素养十分深厚。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第一次看伍尔夫的书,从时时刻刻里面看到那么一个抑郁的女人,以为会是那样的一本书,但实际文字很幽默啊
  •     伍尔夫是入的了文学史的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但是怎么我就是喜欢不起来呢?
  •     外国文学老师推荐的。
  •     非常富有想象力,且易读!!
  •     很有趣味,宏大华丽又不失俏皮谑意~~~~~~
  •     一生追求诗的人。他最初是男人,然后成为女人。他体会过男人的情感,女人的情感。但是她是忧伤,有诗人情怀的。
  •     一个完美人格的孕育
  •     “其他人虽然走在人们中间,却已经死了,还有些人虽然经历了生命的形式,但他们还没有出生;另一些人虽然自称三十六岁,却已经活了几百岁。”
  •     20160515。我觉得很有画面感。
  •     比作者其他作品易读
  •     真文艺
  •     很意识流,文笔流畅,翻译的不错,好书
  •     2005-7
  •     不喜欢。还要理由吗?
  •     第一次读吴尔夫的小说,有点百味杂陈的感觉。据介绍称,她属于意识流的小说大家。读完该书,觉得它的作品真是与从不同。感觉就像进入一个层层叠叠、密不透风、阴翳敝日的大森林。在迂回曲折之间,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中,却不时听见如同天籁的小鸟的鸣啭与令人情绪舒缓的潺潺溪流;有时一股树林与时野花的幽香飘进鼻翼,沁人心脾;沿路可以碰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野花映入眼帘——故事本身充满离奇与神秘的色彩,她梦吃般地与您口味着人生、男女、性、诗歌、生死等重大话题,其中不乏隽颖与独特的见解。对于意识流小说,真的不能按一般的小说习惯来阅读,而是要抱着一种猎奇的态度,才不会入名山而空手归!对于我来说,阅读吴尔夫小说时的愉悦感与猎奇感是首要的,其实才是她要传递给我们关于人生与宇宙的观点。于是,本来我只买了《奥兰多》与《普通记者I》,以为找一本代表作领略一下她的风格就算了。谁知,看完《奥兰多》,撂下书后就迫不及待地上网将《岁月》、《海浪》等悉数订了下来。反正特价五折,不会吃亏的。
  •     淫荡和性欲冷淡是同一种恐惧,同样拒绝交换和相异性的两面。奥兰多除了性别并没有变卦,但他曾经是追逐者现在她变成被追逐者,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幸福,抵抗然后让步,让步然后抵抗,这种情况将心灵投入到别的什么都不能给的迷醉中。
  •      总之不要爱上哥萨克女人就对了。比较无趣的一本。
  •     简直无法比拟的被吸引。2016年9月上旬。
  •     不愧为世界上最长最优美的情书,不宜般,太不一般!
  •     说实话首先是电影安利了这本书,但是最开始天真地认为大约是叙述故事可能不那么意识流,买了本英文原著,不得不承认读得有些费力,以致于失去了读的兴趣,但是还是心心念念想读,于是购买了林燕的译本。由于看过部分英文原著,觉得林燕的译本较为不错,一口气读完了。很神奇,我的思想居然能跟随书中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稳定连续的画面(这大概是电影的作用)。总之,之前从来不觉得会喜欢的文体我这次要大好评,自己还因此写了阅读感受。伍尔夫这部小说看似荒诞,我觉得真的传达了伍尔夫的远见,至于是什么....不妨读一下吧
  •     決定選擇奧蘭多是看了北大一位教授寫的散文這是她在裏面推薦的十部書裏的其中一部很好看
  •     买的时候感觉自己会喜欢就买了,买回来后觉得不赖。
  •     伍尔夫居然会写这么通俗的作品。
  •     伴随男主or女主的一次非常奇妙的时间之旅,意识流的美好。男女间的界限分明又模糊,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     Tilda的代入感挥之不去
  •     无论上午还是下午还是晚上,只要一读这本书,我就开始犯困,完全睁不开眼的那种困,所以用了小半个月才读完,看完最后一行后我现在只想睡觉
  •     无限的生命和随意转换的性别
  •     #寻找自我/要以无性别个体的角度看待人的思维# 境界不够读不懂意识流 不评分了
  •     我美丽的奥兰朵啊,你就像一朵蓝色曼陀罗在黑夜里绽放。
  •     很有味道的情节,细细品品
  •     [1941年3月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之后,在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投河自尽。]——在作者快60岁的时候自杀了。 雌雄同体,可能最近比较烦躁,有点看不下去
  •     光怪陆离的想象,比爱丽丝梦游有过之而无不及。
  •     好随意=_=最后一章还适应不了。
  •     但其实写得不错
  •     据说人类至少有五种性别,奥兰多是个男变女的性转故事,意识流,读起来十分奇妙
  •     翻译得很不错
  •     每一字每一句爱不释手 无人能及伍尔夫文字的瑰丽
  •     想好好研读来欣赏营养。我是在《奥兰多》的大型歌剧才知道奥兰多的这个名字。从此,就是非常留意所以见到该书就一下子就购买不断出现,把书吃透,与剧情相比较,感觉就是不一样,文学作品就是对人思想的启盟,也是美学教育的最好方式。
  •     很有趣。
  •     伍尔芙的经典作品,拜读中~~
  •     总感觉有点扯
  •     伍尔芙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这部作品在她所有作品中算是比较容易读的了!在在本书中,伍尔芙表现了她少见的幽默感!
  •     喜欢伍尔夫的细腻
  •     只有世纪之交那一段我感觉换了一个场景 其他时候我简直感觉不到任何时间流动和性别转换 这个含糊不清的暧昧笔法让我觉得整本书就像聚会一样看起来快活与机智 当然只有无可救药的浪漫 虽然美丽但我也只愿意花掉一晚看完
  •     大家好!当我买了奥兰多这本书时,我人真的看了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真的很好啊,书和和网上的图片一样啊总之,很好!
  •     补记
  •     薄,却充满内容和思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却能表达得空灵飘逸,间或还有讽刺的幽默,关于那个男扮女装的大公的描写,实在太有意思了~~
  •     但是目前还没有读完,很深奥的感觉,不适合我这样的粗人.
  •     叙事语言凝练流畅且优美,对性别的讨论直白可爱,不是我想象的那种男权檄文。翻译的特别好,感觉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译作了。
  •     真意识流,看得时候只能自己不断脑补画面来帮助理解。
  •     写得很慢
  •     正在看~很有挖头的说~
  •     优美,诗意,一支动人而飘逸的幻想曲
  •     好读,会写感受。
  •     太乱的一本书 开始两次 第二次把它看完 但是没看懂 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是她结婚后 去英国 坐电梯买东西 穿街走巷 看到什么什么都变了 但是也只是喜欢这一段的描写 其实到底想表达的什么 还是没看懂
  •     有时间了再重读。描写的东西黏连的比喻太多,我的脑子接受不过来。
  •     唯有阅读与写作永恒
  •     虽然伍尔夫的意识流已经是最容易读的了 还是因为翻译之类的原因觉得永远有隔纱瘙痒的异物感和不适感 雌雄同体的设定无比有趣 但是表现得未免太平静了吧
  •     对神神叨叨,自言自语,神经质的伍尔夫抵抗力为0。意识流里有种流淌的时间性。目前看过的书多少都有点自传的意味。
  •     20160520 伍尔芙自己都说了是“玩笑之作”,语言里的轻松和部分情节里带着的小促狭也就尽可以忽略了,但或许是因为太过轻松,这本给我的感觉是语言可借鉴的地方比灯塔少太多。戏剧性的拉长了人生、戏剧性地性别置换,反而恰好契合了在生命中我们无法在应该懂事的时候恰好变得懂事起来,无法身临其境便无法切身体会到某些感觉。但当真还是有些轻佻了,既然作者当玩笑书写,我就当玩笑书看看吧w
  •     意识流小说。。很少接触。。以我的文学修养完全无法领悟。。只是模模糊糊的觉得语言很优美。。书中的讽刺很犀利。。
  •     毕业论文就是写的这个小说,可惜当时没有找到中文版,不过说实话,感觉翻译有点生硬,完全没有吴尔夫英文版那么流畅和翩翩联想
  •     生活?恋人?——生活
  •     情节跌宕起伏 流行元素一样都不少 高富帅 热恋 私奔 被抛弃 文青 爱诗 穿越 变性 白富美 一见钟情 闪婚 信息量好大
  •     这是严格意义上完整看的第一部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前前后后400多年的人生如梦,看的时候断断续续分了好多次才看完,书中的感情极其饱满以至于断了多次还能续上,但想必我还要再读一遍才更能体会其深意。
  •     由男变女,穿越时空,有关诗人和俄国公主的部分非常讽刺。
  •     先看的电影版,再决定买书看,那个时代作者算得天马行空了吧
  •     伍尔夫是位很有趣的作家,据说有双性恋的倾向,在她所创作的这部小说里,似乎也有将这份思想渗透进来,把男性与女性同时揉入主人公奥兰多的躯体里,兼具了两者的特性与美丽,用那些精美的词藻将这位由男变女的主人公,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两段人生娓娓道来
  •     一个很妙的比喻,记忆是位变幻无常的女裁缝
  •     2016ヾ( ̄▽ ̄)Bye~
  •     奇书。唯有诗与自然忠实和永恒。
  •     好他妈絮叨,言之无物,翻译的语感还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