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勒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弗勒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32746361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页数:122页

作者简介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作者布朗宁夫人。弗勒希出身后不久,就由米特福德小姐送给了当时的巴雷特小姐即后来的布朗宁夫人,从相互抵触到形影不离,从遭歹徒“绑架”到跟随夫人与布朗宁先生私奔意大利,最后“寿终正寝”。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章  三英里界标第二章  后面的房间第三章  神秘客第四章  白教堂第五章  意大利第六章  结局资料来源

前言

  首先,关于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我请读者别跟我刚开始一样,一听见这位“意识流小说”开山鼻祖之一的大名便望而生畏,“不敢高攀”。其实这本书她写得平易近人,且文风简洁幽默,是极有韵味的小品,非严肃的文学创作。难得她匠心独具,想到替狗作传,又别出心裁,借着写狗的传记,侧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1806-1861);写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1812-1889)不平凡的爱情,及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奔往阳光国度意大利的婚姻生活。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三英里界标  众人皆知,以下回忆录的主人翁,其宗亲族谱因年湮代远,已不可考;因此,其名称的出处及由来不明,自然也不奇怪。数百万年以前,如今名叫“西班牙”的那个国家,在初创的混沌中不安地沸腾骚动着。随世纪推演,植物开始出现;只要有植物的地方,依据自然的律法便注定将有兔子;而有兔子的地方,神便敕令应有狗。这一点,毋庸置疑,无可非议。然而,当论及为何将捉兔子的狗命名为“西班牙猎犬”时,则疑窦丛生,难以解答。若干史家指出,当迦太基人登陆西班牙时,众士卒异口同声高喊:“span!span!”——因草丛树堆里到处可见兔子蹦跳窜躲,整片大地兔满为患,而迦太基语中“span”即谓兔子。从此,那片陆地便名为“Hispania”,即“兔之地”;而立刻拔腿开始追逐兔子的狗,便被称为西班牙猎犬或猎兔犬。  多数人可能认为这样的解释已经足够,不需再追究;然而实事求是的我们,必须补充另一派的说法。这批学者表示,“Hispania”这个字,和迦太基语中的“span”其实毫无关联,而是由巴斯克语(Basque)中的“espana”衍生而来,意指“边缘”或“边界”。倘若果真如此,我们只好将所有关于兔子、树丛、狗与士兵的浪漫图画,从脑海中彻底抹去,单纯地假设西班牙猎犬之所以称为西班牙猎犬,乃因西班牙被称之为“Espana”。至于第三类古物研究者的理论,认为正如爱人们昵称其情妇“怪物”或“猴子”一般,西班牙人也会故意称呼最心爱的狗儿“弯弯”或“凹凸”(“espafia”也有这个意思),其实众人皆知西班牙猎犬的模样正好相反。不过,这项臆测恐怕太过于异想天开,不足采信。  跳过上述理论,再跳过其他许多不值一提的理论,我们来到十世纪中叶的威尔土;当时西班牙猎犬已经存在该地,据说是在那之前的几个世纪,由一支姓“艾弗尔”的西班牙家族所引进。至十世纪中叶,西班牙猎犬俨然已成为赫赫有名、身价不凡的狗种。郝华·达①在其所著的“律法书”中就这么记载着:“国王的西班牙猎犬价值一英镑。”诸君只要想想公元九四八年时一英镑能买到多少东西一多少妻妾、奴隶、牛马、火鸡和鹅-便不难想象西班牙猎犬珍贵与知名的程度。它出入国王左右,家世备受许多著名君王的推崇赞誉;当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的祖先还跟在别人的犁后面、踩在别人的田里时,它早已在皇宫内纳福;早在霍华德、卡文迪或罗素等氏族自史密斯、琼斯及汤普金斯等贩夫走卒群中崛起之前,西班牙猎犬家族已卓然出众,独树一帜。随世纪流转,主支又陆续岔出分支,经英国史家孜孜追踪查证,至少记录到七个著名的西班牙猎犬家族一克朗勃、萨塞克、诺福克、黑田、柯卡、爱尔兰水及英格兰水;皆是同一只史前时代西班牙猎犬始祖的后代,却个别具备明显特征,并因拥有这些特征而享受特权。至伊丽莎白女皇时代,狗群中俨然已出现贵族阶级,锡德尼爵士便在其著作《世外桃源》①中写下这样的证言:“……灵猩、西班牙猎犬及猎兽犬;第一种狗状似王公贵族,第二种狗可谓绅士,最后一种则是犬辈中的武士。”  但我们若因此推测西班牙猎犬像人类一样,认为灵猩比自己高-等,而猎兽犬则比自己低一等,那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成为贵族的基础,比我们^类有道理多了——至少曾经研究过西班牙猎犬俱乐部的人会同意这项结论。

图书封面


 弗勒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从一只听不懂不会说的生物角度——绝妙的角度,从感知到心理变化,从心理变化到感知......也许就是因为他不了解语言才会如此细腻吧。伍尔夫本人也不善言辞,但是她却把它们都用文字安静地写出来了,很美妙。对于一般生物来说都能有听、看、嗅、触、说几种感知,想想“说”只占1/5,从机能所占身体面积的角度来说甚至更少。相对于“表达力”,似乎人类的“感知力”要丰富太多。人类与任何生物一样拥有丰富多样的感知力,但语言却被一味的宣扬为人类之所以超越其他生物的关键。从一个不会语言听不懂语言的生物的感知角度去描述这个世界是对这种宣扬的一种讽刺。狗的感知和心里也许并没有这样细腻,弗勒希也许只是个幌子,她利用它摆脱语言,超越它,释放的是伍尔夫自己的细腻感知。书中描述的狗的品相及其性格身份之间的关系让人联想人类的面相...他们在温泊尔街“品尝当权分子所呼吸的和平空气”,如同城市中心繁华街区背后贫民区里的的我们,我们有很小的住房但却享用着街面上的灯红酒绿和所有城市公共设施,我们是城市的寄居者......主人与狗,是情人是亲人?主人的情人对弗勒希来说是危险的第三者,它感到惧怕、内心充满妒嫉。这种感觉在亲人中没有(主人的妹妹并没有因此感到威胁),因此他们是情人关系...“他打赢了一仗,因为他心中突然充满宽容...”“仇恨就像一根令所有被他压在底下的生物都慢慢腐蚀、溃烂、死亡的铁条...”...弗勒希被盗,五天之内,它面对了无望的生命。我们可以么?十九世纪的阶层奇怪的启示分成了三层:底层、仆人、上层。仆人:出生低下,却能通过出卖劳动和时间享受上层阶级干净优雅的生活环境。如同现在的工薪阶层...“胆小的人一旦受到激励,胆子比谁都大”...
  •     我是爱狗的人,也是养狗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其实在我时间并不长,也就一年半左右。自从一条50天大的金毛犬到我家之后,迄今已经一年半了。我是先养狗,然后再爱狗,随后,我成了一个追寻写狗的好文字的读者。最近看的“狗”书,是弗吉尼亚•伍尔夫那部十分精致的小品文《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  这部书在伍尔夫的作品中并不显著,属于闲文类,很短,就几万字。但这部书于我的观感还是很特别的。这是一部奇特的双重传记,一方面是一条叫弗勒希的西班牙纯种柯卡犬的传记,另一方面,透过弗勒希的角度看出去的,是它的主人、英国著名诗人白朗宁夫人的传奇。  弗勒希在跟着它的前一个主人米特福德小姐漫步在原野中时,伍尔夫这样写道,“……那各式各样的味道,又如何微妙地搀揉在一起,刺激着他的鼻孔啊!——土的浓重,花的香甜;树叶和荆蔓无名的味道;穿过小路时闻到的酸味儿;踏入豆田时闻到的刺鼻味儿……”。  弗勒希心旷神怡的原野生活只存在于它的幼年,很快,它到了伦敦,米特福德小姐把它赠送给了缠绵病榻之上的还没有成为白朗宁夫人的伊丽莎白•巴雷特小姐。伍尔夫写弗勒希第一次进入幽深厚重的巴雷特府邸,通过它的鼻子它知道,这是另外一个世界,“……通往地下室楼梯间的通风筒里飘出一阵阵温暖的烤肉,烤鸡和炖汤味儿。……和食物味道混杂在一起的,还有其他的味道:杉木、檀香木和桃花心木的味道,男人与女人身体的味道,男仆和女仆的味道,外套和长裤的味道,硬布裙和斗篷的味道,织锦帷幕的味道,丝绒帷幕的味道,煤渣和烟雾的味道,酒和雪茄的味道。他所经过的每一个房间——餐厅、起居室、图书室、卧室——都飘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再集合成仿佛大锅汤的味道。……”  弗勒希的狗生分成三个段落,一个段落是幼年时期在雷丁的原野生活,一个段落是少年和青年时期在伦敦雷珀尔街的维多利亚豪宅生活,第三个阶段就是巴雷特小姐私奔到“私奔如诗”的国度意大利成为白朗宁夫人之后,跟随私奔而去的弗勒希在阳光普照的南欧愉快地度过了他的盛年和老年,寿终正寝。关于这条幸福的狗,到了意大利之后,它的鼻子里所嗅到那个全新的世界,伍尔夫描述了许多的跟阴霾雾都泾渭分明的阳光国度的色彩和气味,来说明让弗勒希脱胎换骨的原因之所在。“……巨大的空房间的瓷砖地……到处都是阳光……没有地毯,没有火炉,没有沙发,没有安乐椅,没有书架,没有头胸像。陌生的强烈味道搔弄他的鼻孔,令他打喷嚏。那极度刺眼、清晰的光令他目眩神迷。……街上的噪音令人耳聋,每个人似乎都同时在高声吼叫。……从锐利的石头角落及干燥的黄墙传出来奇怪的新味道,也十分刺鼻,非常特别。……从一道轻轻摆动的黑色帷幕后面,传出来一阵极甜的味道,如云朵般飘在空中。……这么多年来,他从未感觉如此年轻、活泼过。”  对于弗勒希的三个嗅觉世界,如果在我没有成为一个爱狗养狗的人之前,我肯定就忽略过去了。但现在,我知道,这样关于嗅觉的描写是多么的真切细腻,这是我每天遛狗的时候都能观察到并想象得到的。气味,对于狗来说,那是它们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渠道。而我作为读者,也因为在拥有对狗的温柔情感这一点上,对于伍尔夫和白朗宁夫人更增添了某种亲切和好感。        打招呼,碰个鼻子:我家的小三儿和小布丁       
  •     养了小白才知道,狗狗有人性,也有狗性!他很依恋与人的互动,但如果溺爱他,他又很快发狂。在小白咬了第三个人之后,反省了一下,开始严格教育了重读《弗勒希》,知道狗也要学会适应自己的角色,而且很擅长。很心疼,但也要努力教育,否则很快会被人打死。但还是觉得狗狗有纯净的眼睛还有很牛牛的鼻子。伍尔夫写道,“……那各式各样的味道,又如何微妙地搀揉在一起,刺激着他的鼻孔啊!——土的浓重,花的香甜;树叶和荆蔓无名的味道;穿过小路时闻到的酸味儿;踏入豆田时闻到的刺鼻味儿……”。“……通往地下室楼梯间的通风筒里飘出一阵阵温暖的烤肉,烤鸡和炖汤味儿。……和食物味道混杂在一起的,还有其他的味道:杉木、檀香木和桃花心木的味道,男人与女人身体的味道,男仆和女仆的味道,外套和长裤的味道,硬布裙和斗篷的味道,织锦帷幕的味道,丝绒帷幕的味道,煤渣和烟雾的味道,酒和雪茄的味道。他所经过的每一个房间——餐厅、起居室、图书室、卧室——都飘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再集合成仿佛大锅汤的味道。……”超级美妙和敏感!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女权,自由和生命的经历
  •     非常妙!哈哈哈意识流的繁杂叙述和被角色转换的另一种感觉代替了。棒
  •     弗勒希懂得人类从来不懂的东西——纯粹的爱,简单的爱,彻底的爱,毫无负担的爱,不知羞惭、悔恨为何物的爱,如同采花的蜜蜂才懂得的、当下此刻的爱——今天的花儿是玫瑰,明天是百合,此刻是石楠荒野里的野蓟,下一刻是暖房里嘟着嘴赌气的兰花。如此博爱,如此无忧无虑。。爱是一切,有爱便足够了。
  •     好玩
  •     她一定很爱她的狗..
  •     第二遍,太有趣了。
  •     Flush好萌
  •     文章诙谐幽默,译者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实。本书背后的隐喻,往往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     寿终就寝啊,多好。对了,今天是弟弟一周年,想你。
  •     以狗的视角看世界,构思奇特的创新之作
  •     角度还不错。
  •     轻松丰富的小故事,虽然对背景不大了解,但不妨碍去感受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官把握住的小小细节。生活在旷野、都市、异国他乡,拥有过身份,也尝过自由的味道,弗勒希的生活经历仿佛比很多毕生过一种生活的人都要丰富。
  •     Woolf细腻得让人震惊,译者也好棒。
  •     好想养狗。
  •     惊异于弗勒希的视角原来较之人的更为真实、简单
  •     很轻松的一本书 用狗来折射出女诗人布朗宁夫人的一生。 难得看到她这么轻松的文笔
  •     灵巧可爱
  •     略显忧伤的结尾。。我相信,Flush永远是她的牧神潘。
  •     伍尔夫对布朗宁夫人是真爱
  •     头和尾看的有些出戏,中间的狗狗心理描写特别传神,值得再读。
  •     当小说贴近生活细节让人觉得尤为舒适和感动
  •     对柠檬黄色小山羊皮手套这类的东西感兴趣。
  •     说狗,也说人性
  •     养狗的人可以找到共鸣!
  •     伍尔夫真的有可能成为我越来越喜欢英国文学的又一大理由。伍尔夫的笔触冷静地像个深谙人世的破尘者,行文清爽,像条不急于汇入海洋的支流,缓慢而平静。不动声色间,却掌控了河床上每粒沙每块石的命运。对Flush的描写,其实是先住进了它心里后的表述。跟夏目漱石的《猫》迥然不同。一个借猫之口说自己想说的,另一个则把自己变成狗,使一表述都显得格外自然生动。意识流的痕迹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不仅让我好奇,潜意识到底能否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彻底摆脱意识的阻挠而操纵人的行为呢?
  •     “普通读者”的游戏作品,蓬发缪斯之“阿弗小传”
  •     到中段意大利生活描写的时候,心里澎湃难言,可能开头有种游荡在英国潮湿角落的寂寞难耐,看得昏昏欲睡,转折到这,或许自由味道太好,太有欺骗性,整个被带进书里描绘的场景里。看达洛维夫人的时间体会不到伍尔夫的魅力,但在这本传记中体会到了。一种燃烧着的感觉,努力去感受的心,借着一条西班牙猎犬的视角,跳进一个读者的胸膛。
  •     伍尔夫文集,还有两本,期待到货通知。。。
  •     很短的故事。为什么我想哭?
  •     这本写得好可爱~
  •     对意识流的东西越来越关不上门了,一心想跑出去看点别的。[再见]
  •     伍尔夫的作品,从她的最终归宿来看,能这样清新欢快的还真不多见,以弗勒希的视角来阐述布朗宁夫妇的故事(属于少见的名人大胆地写名人故事的题材)、来阐述女权、来阐述自由。故事本身并无太大深意,简明好懂而且很平淡,就是一个你在火车上遇到的老妇人给你讲的一个英国夫妇带着西班牙猎犬私奔意大利的故事。读毕,心里想着如果有机会去英国一定要去看看弗勒希的墓。
  •     #2012018#
  •     一个温馨细腻别出心裁的故事。
  •     这本书满足了诸多我对伍尔夫的私人想象。
  •     还算有意思
  •     原来伍尔夫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呢
  •     从一只狗的角度看世界,揣摩狗狗的心理描写细腻,伍尔夫不愧是伍尔夫。
  •     我是觉得伍尔夫写这些轻松类的更好看,有她书评时犀利挪揄的调子。
  •     自然,深挚
  •     既然主角是一条狗,如果以狗为第一人称来写怎么样?人与人尚且无法顺利沟通,何况是人和狗?
  •     弗勒希不会说话,只有嗅觉,它用嗅觉记录一切,回忆一切,他呆在玄关,像个思索的哲学家,因为不再忍受跳蚤的啃啮而心满意足,虽然它高贵的西班牙猎犬徽章——那身光洁的毛被剪掉,只剩下头耳边如流苏的一部分。它没有忘记三英里界标草丛里的雉和米特福德府附近的萝卜地,虽然历经温珀尔街的繁冷、白教堂区的卑污以及佛罗伦萨街头雕塑的阴影。它安然地死去,怀过对布朗宁小姐的爱、嫉妒、憎恶和留恋,像那个多情的牧神潘。
  •     挺好的
  •     脍炙人口的小文,不过120页,却生动地透过一条狗的生命,再现当时的伦敦、弗洛伦萨,以及布朗宁这个人。 比起哀怨地叙述,或者不着面积的意识流,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令人开心,也不禁让人佩服她的才华。
  •     2010-128
  •     太灵了!
  •     注解相当有趣。。。
  •     小说令人回味,且颇有思想深度,另外作者意识流大师伍尔芙的幽默之处在书中也有所体现。
  •     薄薄的一本小书 却包含了几乎我对19世纪初伦敦与弗洛伦萨街头场景的全部印象。描写很丰富,丰富到想要把它拍成电影。弗勒希 一只感知敏锐的狗狗 从它的角度讲述人的社会 着实非常精妙。结局很美很感动,或许要跟随弗勒希经历之前的种种,才会如此感动吧~
  •     伍尔夫的小品文,诙谐有趣,从狗的视角去看人和社会
  •     阿黄阿阿黄
  •     故事里面有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