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笑忘录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2752904
作者:米兰·昆德拉
页数:354页

作者简介

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
整个这本书就是变奏形式的一部小说。相互接续的各个部分就像是一次旅行的各个阶段,这旅行贯穿着一个内在主题,一个内在思想,一种独一无二的内在情境,其中的真义已迷失在广袤无际之中,不复为我所辨。
这是关于塔米娜的一部小说,而当塔米娜不在幕前的时候,这就是为塔米娜而写的一部小说。她是主要人物也是主要听众,所有其他的故事都是她自己这一故事的变奏,它们聚合到她的生命之中,宛如出现在一面镜子里一样。
这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和布拉格,关于布拉格和天使们。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失落的信
第二部 妈妈
第三部 天使们
第四部 失落的信
第五部 力脱思特
第六部 天使们
第七部 边界

编辑推荐

  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 

内容概要

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章节摘录

  他看了看后视镜,注意到一辆旅游轿车一直跟在他的车后面。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被跟踪,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明目张胆地这样做。今天,出现了极端的变化:他们想让他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到了乡间,离布拉格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大块绿篱,绿篱后面有一个带若干修理车间的加油站。他有一个好友在那里工作,他想换一下失灵的启动器。他把车停在入口处红白相间的栅栏门前。一旁站着个肥胖的老太婆。米雷克等着她打开栅栏门,可是她却不住地盯着他看,身体一动不动。他鸣笛也没用,他从车窗门探出头来。“他们还没有把您抓起来?”老太婆问。  “没有,他们还没有把我抓起来,”米雷克答道,“您能不能把栅栏门打开?”  她又打量他一阵,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然后打了个哈欠,回到她的门岗里。她坐到一张桌子后面,不再理他。  他就下了车,绕过栅栏门,来到车间找他认识的修理工。那人跟他一起回来,自己打开栅栏门(那肥胖女人一直坐在她的门岗里,目光一直心不在焉),让米雷克把车开到院子里。  “你看,是你在电视上露面太多了,”修理工说,“所以这些老太婆都认识你。”  “她是谁?”米雷克问道。  听修理工讲,米雷克才知道:俄国军队入侵波希米亚,占领这个国家并四处发号施令,这对于她来说是非同寻常的生活即将开始的一个信号。看到地位比她高的人(可全世界的人都比她高),只要有一点儿举报,就被剥夺了他们的权力、地位、工作,甚至生计都成了问题,这让她兴奋不已。于是,她也开始告密了。  “可是她为什么还是当她的门卫呢?她还没有得到提升吗?”  修理工笑了:“她从一数到十都不会。他们为她找不到其他的位置。他们只能再次确认她告密的权利。对她来说,这就是提升!”  他打开发动机罩,看看发动机。  突然,米雷克注意到他身旁有一个男人。他转过身来:那人身穿栗色长裤、灰外衣、白衬衫,系着领带,长得粗脖肥脸,有一头烫过波浪卷的灰发。他立定站着,看着探身到发动机罩里的修理工。  过一会儿,修理工也注意到了他,站起身问:“您找谁?”  粗脖肥脸的男人回答:“不,谁也不找。”  修理工又探身到发动机里,说:“在布拉格的圣瓦茨拉夫广场,有一个家伙在呕吐。另一个家伙来到他面前,忧心地看着他,摇着头说:您不知道我是多么理解您……”  ……

图书封面


 笑忘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忘我们总是说过去不重要,未来才比较重要。米兰昆德拉用七个故事证明这是个谬误。他在书中写到:“人们高喊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不是真情所在。未来只是一个谁都不感兴趣的无关紧要的虚空。过去才是生机盎然的,它的面孔让人愤怒、惹人恼火、给人伤害,以致我们要毁掉它或重新描绘它。人们只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人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是为了能进入照相冲洗室,到那里去整修照片,去改写传记和历史。在第一部《失落的信》当中,宣传部门让克莱门蒂斯从照片中消失,以此重写了一个国家的历史。米雷克为了毁掉自己年轻时爱过一个丑女人的记忆,错过了挽救自己生命的最后时机。在第二部《妈妈》当中,妈妈一心要改写自己并非在中学毕业典礼上背诵诗歌的历史,而卡莱尔通过与相貌相似的女人做爱使得时间得以交融,从而改变自己年幼时无法占据诺拉夫人的记忆。在第三部《天使们》当中,捷克要将作者赶出圆圈,赶出自己的边界,以此改写捷克的历史。在第四部《失落的信》当中,塔米娜想要完整地保存与丈夫的回忆,因此不惜与并不爱的雨果上床,然而厌恶的记忆最终战胜了柔情的记忆,使得她彻底遗忘了丈夫和他的生殖器。在第六部《天使们》当中,塔米娜每日要担心自己是否踩线,从而落到边界之外,于是她再也不会向后看了,再也不会想她的丈夫和布拉格了。以为永远不会变的,被轻易地改变了。以为不容置疑的,被轻易地篡改了。以为永远不会忘的,被轻易地遗忘了。我们总是在遗忘中纪念一个人,在纪念中不断修改着记忆。如果连发生过的事都不可靠,生活当中还有什么是可靠的呢。念念不忘,原来念着念着就忘了。说着我爱你,说到第九十九遍的时候就忽然忘了自己在说什么,为什么会说,说给谁听。人会自动修补、篡改自己的记忆,以期让它更符合自己的希望。国家也会不断篡改历史,以期让它更符合自己的需要。笑“天使不是善的信徒,而是造物的信徒。而魔鬼则是拒绝承认神造的世界是有理性意义的。“世界之善并不意味着天使要高出魔鬼一筹,而不是说双方的权利差不多是均衡的。如果世界上有太多毋庸置疑的意义,我们会被它压垮。如果世界丧失了所有的意义,我们也无法活下去。”“当事物突然失却了它们预定的意义、脱离了既定秩序中应有的位置的时候,就会引起我们发笑。最初,笑属于魔鬼的领域。它有些恶意的成分(事物突然显得与它们平时被认为的样子有所不同),也有些善意解脱的成分(事物显得比原来的样子更为轻松,让我们更自由地活,不在以它们的庄严肃穆来压迫我们)。”“魔鬼的笑指向的是事物的荒谬,而天使为之感到欣悦的,则是世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出自智慧的设计,尽善尽美且充满意义。”所以,真正的笑,是荒谬之笑,是解除事物的意义和秩序之笑。是高于玩笑、嘲笑和可笑的笑。真正的笑,是葬礼上的笑,是两组男女做爱时的笑,是发自肺腑的笑。然而,这笑一旦发出,就解除了事情的庄重性和意义性,便将你带到了边界的另一边。这一部分没有看懂,但我在隐约中觉得,米兰昆德拉将捷克的***比作天使,比作孩子。孩子和天使用它们的方式伤害了作者,伤害了塔米娜,用一种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圆圈不受到破坏,保护在自己边界之内的人。这是一种不理智、也无法沟通的严格。 这时的米兰昆德拉对它的态度已不完全是恨,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带有的情绪是同情,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谁会去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呢?***是天使,它们容不下魔鬼的存在,容不下意义的消失,一切触及它们规则的事物和人都必将落到边界之外。然而当世间没有魔鬼,没有真正的笑时,这个世界也就崩塌了。“她的不幸,不是因为孩子的恶意,而是因为落到了他们的世界的边界之外。人不因屠宰场在宰牛而愤慨,牛对于人来说是在法律保护之外的。同样,对孩子们来说塔米娜也是在法律保护之外的。”录书中的角色全都无法相互理解。我们从米雷克和兹德娜那里得到了故事的两个不同版本。而玛尔凯塔对丈夫卡莱尔和爱娃的真正关系一直蒙在鼓里。学生与老师之间充满误解。塔米娜受人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她从不诉说自己,只听别人说,但实际上她没有倾听任何人。人们都受着力脱思特的困扰。塔米娜一直在孩子们的边界之外。扬和爱德维奇之间总是相互误解。“我们写书,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我们不感兴趣。我们和不知名的世人交流,是因为我们在和自己的太太说话时,她堵上了自己的耳朵。”“普遍疏离生成了写作癖,而普遍化的写作癖又反过来强化并加重了疏离。印刷机的发明从前曾使人们更好地相互交流,而在写作癖泛滥的时代,写书有了相反的意义: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词语所包围,就像置身于重重的镜墙之中,任何外部声音都无法穿透过来。”作家全都寂寞,而诗人全都愤怒。
  •     不管高人如何解读,我仍然不承认这是长篇小说,除了塔米娜的故事有前后衔接外,剩下每个部分都是一篇短篇小说,要说这些部分之间有线索的话,那应该是“笑”和“圆圈舞”了。昆德拉从不在乎小说该是什么样子,他的简单情节只为了他即将开始的大段自我陶醉式的解读或者我独醒式的本质分析,这是他最迷人的地方。他的语言非常流畅,流畅到让你从逻辑通道飞起来,需要你在沉下去回到他依然严谨天才的逻辑中。政治的原形或是影子在昆德拉的作品中占据很大比重,总会看到1968年苏联坦克碾进布拉格的一句背景,这是苏联对布拉格之春的镇压,这是《笑忘录》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都能看到的,但是这次又增添了1948年共产党执政,两个时间之间差不多正好是一代人能自我思考和觉醒的时间长度。《笑忘录》里有许多处都在对比1948年之后和1968年之后的共同点,圆圈舞是一样的,他们拉成一个圈,一起先抬起左脚,再抬起右脚,再抬起左脚...非常可怖。我并不能完全看懂昆德拉作品中的所有小说情节和解读的用意,乍看下来,他说的是爱情,说的是性,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因为在昆德拉的小说里,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内容总是爱情和性,他的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几乎都是靠性来联系的。书里唯独让我哀伤的,是昆德拉回到现实描述其自己父亲临死前十年里的样子,父亲开始记忆衰退,忘记语言,父亲一生研究音乐,然而晚年始终牵挂着的一个问题是:贝多芬晚年为什么那样偏爱变奏曲?因为变奏曲是技巧性更多的。昆德拉认为父亲的理解是,不愿音乐回到最原始的简单样子,看着吉他的流行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和昆德拉将苏式共产主义中的人们比作儿童是相仿的(在塔米娜的第二部分故事中)。这本书有一个部分非常有趣和令人难以理解,就是大学生和大诗人们会面的那一部分,一个喜欢写诗的才子大学生和一些大诗人会面,听并且参与他们辩论调侃,有歌德,莱蒙托夫,薄伽丘,彼特拉克等等,也许在以后读唐诺的书可以得到一些理解。力脱思特让我想起《马桥词典》的附录部分是韩少功和崔卫平的对话,提到“定居于加拿大的捷克语小说家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用英语在加拿大或美国的大学里讲福克纳,却始终用捷克语写他的小说”,力脱思特是捷克语,含义明确,但却不能找到确切的词翻译,因而我总觉得,一个人还是应该用母语进行写作。但昆德拉在移居法国后在90年代开始用法语进行创作。想再接再励读完昆德拉。
  •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米兰昆德拉有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即发笑”。对于笑,历来很多哲学家对其曼妙之态产生冥想,并尝试去加以注释。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尼采喜欢让主人公发出狮子一样的欢笑(笑狮)。又如柏格森《笑论》(这里牵涉到一系列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纠缠不清的理论问题,一笔带过)。昆德拉的这篇小说确是另一种笑的哲学,一种寄居于现象之中能让人共鸣的哲学。如果说“发笑”是高于人类的属——由人类自造出的神的特权,那么此种“笑”便有了一种俯瞰众生的意味。《笑忘录》是一部关于笑的备忘录,记载着少女、儿童、老人、学生、哲学家、政治家、情人之间、葬礼上的等等各式各样的笑。当然,这里的笑是有所承担的。通过笑,另两样人生之命题也得到了诠释与超越:性与死。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是生本能,一是死本能(这位心理学家曾在晚年得出一个荒唐但不无科学的结论,如果男性不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会服从快乐原则不去工作,手淫至死)。关于性,我想昆德拉本人可能正是书中描述的很好的“猎手”,记得在某本书的插图上看过作家的肖像,略带着老男人的沧桑且散发着男性荷尔蒙魅力。因其洞悉男女之奥秘,写情感纠葛、人体器官、生理快感都自然细微,深入化境。不似中国的作家写性,要么用色情狂的眼光,要么羞羞答答仿佛是雄姑娘。如果翻看一本性史,对于性的看法大抵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性的膜拜期。我记得中国有段时期,专家们一谈起生殖崇拜,就激动无比。的确,性曾作为一种神圣的典礼,因其关乎人类生存繁衍之大计。后来性堕落为淫欲,何为“淫”?即过度的,泛滥如洪水般的。性的地位从神坛上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性不再是某种仪式,而是见不得人、必须偷偷摸摸干的事。当然性的仪式性仍然通过婚姻,即以某种契约的形式得以保留,除此之外,婚外之恋差不多接近于犯罪了。到了我们所处在的时期,性又从底层的无产者(某种被社会压抑的无意识)跃变为激昂的革命者,叫嚣着一场盛大的性解放运动。从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三种看法都是有偏颇的。第一种拔高,第二种压低,第三种又流于偏激。性即不处于神坛、亦不居于阴沟,也不折衷地居于其中,而是和吃喝拉撒睡同等的生命状态,它不需要任何的外在评判,这正是《笑忘录》里所要探讨的性。所以书中才会出现情人做爱时男人扭动着的可笑屁股,才会把做爱描述成录像卡带上的重复劳作。一旦主人公觉悟,他会把抚摸女友的头发也当作做爱的另一种形式。对于死亡,这是一个更为可怖的话题。如《挪威的森林》中所讲:“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部分,与生同在”,《笑忘录》把死亡描述成一种“边界”。死亡并非是正常人所认为的某个点,在那个点之后,一切生命机体活动停滞,而外在世界继续在其既定的轨道运行;死是某种潜伏于我们身边的边界,充满着不定性、偶然因素,人的死亡可能是毫无征兆的。把死亡当作某个遥遥无期的点,固然属于乐观主义的看法,但这种看法过于脆弱、禁不起事实的打击。只有把死亡看成身边的存在物,那样或许才能直面死亡,使人摆脱对终点的畏惧。此种死亡的边界,换言之,即是虚无。《笑忘录》里许多主人公的死亡正是这样突如其来而又顺其自然的。很多人角色莫名地死去了,比如塔米娜的丈夫,比如她自己。在书中最富梦幻的第六部“天使们”,塔米娜被一陌生男子引渡到儿童岛上,而这个岛并未充满童真的欢乐,相反却显示世界童真化的可怕,最后塔米娜弃绝了童真的世界,决定溺水身亡。如果性是人类无法摆脱的诱惑或者劳作,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恐惧或者解脱,那么《笑忘录》试图通过“笑”,让人超越有限的此生,超越人为此生设立的“力比斯脱”,就像书中摆弄犀牛角(尤奈库斯)的女学生们,最终在笑的舞蹈中飞升成为天使。在大笑下,对死的悲和惧可以得到化解,在大笑之下,性也不再有其诱惑。书中出现的最后一个主人公杨因友人的死去,在其之后参加的性派对上,一边因滑稽场面而大笑,一边又泪流满面。当然在《笑忘录》里,昆德拉也未放弃对苏联极权主义的控诉。在极权主义控制下,布拉格是一座无名的城市,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作家正试图通过艺术之优雅,使布拉格在精神上得到重生。从政治的角度而言,此种笑亦是对极权的蔑视,是不抵抗的反抗。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因为米兰昆德拉去了捷克旅行,因为米兰昆德拉开始听古典乐。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书,我还是没能完全看懂。每年都会挑一本来看,觉得好像又多懂了一些那个时代,但又有新的疑惑跳出来。看来,他会陪我一段很长的路。
  •     刚开头时云里雾里,到最后却还挺喜欢。
  •     昆德拉的书总是不能简单的读。
  •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
  •     以前看过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本书很难读懂的,因为知道难懂,读的很慢很慢。笑忘录正在读。
  •     很喜欢昆德拉的作品,书很好,值得一读!
  •     awwwwww 男神
  •     非常喜欢昆德拉,一直买他的书
  •     大概高二吧 “哇” 但是没有拿起下一本
  •     看的昆德拉的第三本书。与《不朽》殊途同归的道路式写法相比,《笑忘录》的变奏曲式写法更加飘渺无序,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阔起来,总能在里面读出自己的感悟。力脱思特那章的哲思让我彻底地崇拜起昆德拉来了。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遗忘与布拉格,布拉格与天使们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昆德拉个人的一生的小说。
  •     昆德拉的文字有种魔力,再严肃的政治,诗歌在他的笔下也能天马行空,有趣又悲伤,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玩又有深度的小说了。以前读书广而浅,每个作家读过一两本就放下了。今年试着把喜欢的作家所有的作品都读完。当然经典也不可少。试着为了读书而读书,不为别的。
  •     米兰昆德拉系列。很精致的印刷
  •     遗忘与笑重叠,意义就此崩塌或者重新构建(没有根本区别)本能加上记忆,重复带来边界,造物然后脱轨。太轻了,轻得让人跟他一起嘲讽并谅解。
  •     这是读的第一本昆德拉的书,完全觉得很难懂,但是在作者的指引下,会感觉越来越舒畅。会有一下子就你读完的冲动。
  •     读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惊喜
    之前只读过米兰昆德拉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觉得这个作家蛮与众不同的,如今看了这本笑忘录,才叹为观止! 于是又忍不住接连买了好几本 他的书,无奈昆德拉的这套新的集子在当当上已经缺货了,我让其他地区同学代买的。
    米兰昆德拉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人的思潮对波西米兰影响深远的时代,那个时候作者的反思和质疑,对当代中国很有提醒作用。更可贵的是米兰昆德拉的幽默感,整本书都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段落,很推荐。
  •     《妈妈》写的真特么棒呆了!后面有些看不懂了
  •     还没开始看,不过米兰昆德拉的书,值得收藏
  •     关于这本书,昆德拉在书中自己就这样说道:“整个这本书就是变奏形式的一部小说。相互接续的各个部分就像是一次旅行的各个阶段,这旅行贯穿着一个内在主题,一个内在思想,一种独一无二的内在情景,其中的真义已迷失在广袤无际之中,不复为我所辩。这是关于塔米娜的一部小说,而当塔米娜不在幕前的时候,这就是为塔米娜而写的一部小说。她是主要人物也是主要听众,所有其他的故事都是她自己这一故事的变奏,它们聚合到她的生命之中,宛如出现在一面镜子里一样。这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和布拉格,关于布拉格和天使们。”
  •     政治意味浓厚,儿童岛真有点儿膈应,最喜欢大学生跟克里斯蒂娜那段。
  •     一直都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书,买来收藏只用。
  •     米兰·昆德拉的名作,必读,不解释!
  •     昆德拉的语言对我来说不算好懂但也不算晦涩,但他对性和政治的坦然程度曾经给年少的我印象深刻的震撼
  •     看了几部昆德拉的了,依然爱看
  •     或许可以说,《笑忘录》探讨的是“遭遇虚无”:对个体的命运、婚姻的角色、集体性的存在/幻觉、写作/表达的喧嚣、伤痕累累的灵魂、沉重的肉身、诗意的炼金术、音乐/政治的儿童状态以及其他各种场景(葬礼、性爱派对、政治争论、天体海滩)和他者的告别。虽然昆德拉坚持质疑集体性的幻觉,认为这无异于肉身的无区分、无边界的状态(死亡),但这显然不是告别的唯一场景。在一切“跨越边界”的行动中,玩笑或许是最重要的方式,它撼动了存在的秩序/幻觉,使得人们与曾经心安理得居于其中的领域格格不入。昆德拉还描绘了人们遭逢虚无之后的各种反应与结局:妈妈的安于生活,玛尔凯塔的自由身体,塔米娜的聆听寂静和最终的死亡,“我”在绝望中的暴力,大学生的“力脱思特”等等。
  •     看过他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和《生活在别处》,
    《笑忘录》中,里面有大量笔墨描写政治、性,
    引用:“人的色情生活开始于没有快感的兴奋,结束于没有兴奋的快感。”

    人类总是善忘的,时间会把一切的过去都抹得干干净净,想抓也抓不住,只有通过日记才能让自己想起一些片段!

    笑有天使的笑和魔鬼的笑,而天使是在模仿魔鬼的笑!
  •     米兰昆德拉 不会让我失望
  •     每一节都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每一节都很好看。对力脱斯特的印象最深哈哈。
  •     米兰昆德拉的书基本是每本必读,每一本都是哲学系但是没有重复的感觉,不会厌烦,然而书中的观点互相印证,互相补充,这是米兰昆德拉哲学思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所决定的。后面的一篇文章基本上是把他的观点点透了,明晰深刻。
  •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喜欢看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行文背后,深刻的反思,让我更真实的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
  •     笑忘录也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本书了
  •     不太了解捷克的历史 第三章读得有点吃力 感觉至少还得再翻一遍
  •     短期之内 不再想读昆德拉了
  •     没有懂…
  •     这本如此政治意味的书却让我找到一些细枝末节的共鸣感。 哒哒哒一直想要表达自己的鸵鸟,像我们每个人,迫切地想表达。现代社会让倾听者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成了作家,每个人也都为自己建起了高墙。 力脱思特,戳中自己很多行为和情绪。 依旧是昆德拉式的幽默,不留情面地调侃所有一切所谓道德和道德者内心的小九九。但我却不觉得难堪,怎么回事。
  •     什么?这竟然不是短篇小说集?并没有看出故事之间的关联。
  •     看到最后面的书皮提示,才恍然大悟。似乎好像真的是塔米娜是主角,她是忠实的倾听者,她忘不了她的丈夫却又没打算回布拉格。但她急于拿回书信不就是证明了对丈夫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吗?!有意思的一本书,我应该体会的还不够透彻,还要认真仔细品味品味!
  •     没有笑,也没有忘、记录了很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和人性的矛盾
  •     米兰昆德拉是个大师
  •     笑与忘,要认真体会。
  •     哪个书店都没有卖这本书的,反正是我走过的书店都没有,米兰.昆德拉的书就这么难买么,现在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了。哈哈~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手~
  •     另一边!
  •     特别丰盈。丰富超过金阁寺,轻盈超过百年孤独。裹挟着昆德拉特有的刻毒。很好,但是比不上金阁寺,也比不上百年孤独。
  •     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因为要考研被男朋友没收没继续,考完试要把读了一部分的书都看完
  •     米兰昆德拉的其他作品没买上,缺货。这本还没看,送人的,但封面可见很不错,没问题正版。
  •     昆德拉的作品永远这么好!
  •     挺好的,很喜欢这个书名,想起了王菲的笑忘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     以前对文学很少涉猎,但从此,爱上米兰昆德拉
  •     昆老师是比喻大师。必须要做的性爱和国民必须参加升起活动,都会立正,但这一立正并不能取得高潮。
  •     读了过半依然不能理解不如放下
  •     笑和忘,遗落在布拉格
  •     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     看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需要敏捷的思维才能体味这位意识流作家的“怪”。因为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爱上了这种阅读思维,就一直读完了《笑忘录》《玩笑》《生活在别处》。有时候看书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许就是一种思维就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     “所有的小说家也许都只是用各种变奏写一种主题。”本书可看作《好笑的爱》在苏联入侵捷克背景之下的变奏。将故事暂时搁置的“离题”处理方式很有昆德拉的特色,但对叙事产生了干扰,后面几个篇章越发混乱,虽说作品是独立于作者的存在,但这次有些失控,关于“笑”的阐释比“忘”要清晰得多。
  •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是值得每一个读者去看,去品味的。
  •     嘲讽一切的睿智
  •     米兰的小说处处有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从小说人物的口中或是仅从情节展现的人生感悟,都一语中的,毫不遮掩。
  •     笑与忘得故事,虚实相生,也有跌宕起伏。很有意味。
  •     在青岛和泰山之间的火车上读完了〈笑忘录〉,这是泰山之行的另一大收获,每次在火车上的心情都很沉静非常适合读书,这也正是我喜欢在路上这个过程的原因之一,其实不光我喜欢,古代一资产阶级当权派也喜欢,欧阳修欧老讲过,读书有三上——厕上、枕上和马上,这里边的“马上”跟我的在“火车上”是一个道理。
        
        据说是一本关于笑与遗忘的博大精深书,很可惜,我没记住那些关于笑的部分,这不难理解——我看米兰.昆德拉的书一般都不能看得很全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总是丫跟体制死磕的部分,对于这本书来说,跟体制死磕的直接体现是他谈了很多的体制是如何让人抛弃一切过去一切回忆来选择遗忘,尤其是〈天使们〉这一节里的那些小孩子的岛屿的描写,很容易让我这样一个红旗下的蛋产生很多梦魇一般的共鸣。书里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话大概是这样说的——人们呼喊着让社会大跨步的前进,而谁会去想前进意味着接近死亡……虽然跟体制的死磕一直是老米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正如我说,这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它并不会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方向,纽约时报曾经毫不保守的评价《笑忘录》本质上是一本小说,却是一本童话,一本文学批评,一本带有政治味的册子,一本音乐理论,一本具有传记色彩的书。它可以变化成任何它想成为的一本书,整体来说,它根本是一本天才之作,而我认为我们可以毫不保守的接受这个评价。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读到了米兰.昆德拉的三本书,联系起来看的话,实在是佩服老米对于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怀疑。
  •     超爱昆德拉
  •     幾個關於笑與遺忘的故事。看過時間久记得不是特別清楚。
  •     如果我也有这样的脑洞
  •     更有深度
    更能代表 昆德拉的 艺术和思想
    且 更忧伤
  •     米兰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 其实我想买笑忘录 笑忘书 笑忘歌的。
  •     米兰。昆德拉的书都不错
  •     米兰·昆德拉这套都很喜欢
  •     买这本书,只因为是困昆德拉 写的。
  •     解构
  •     昆德拉的小说富有这里,常于议论,他所写的《笑忘录》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人民颠沛流离的命运。
  •     米兰昆德拉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冲着这一点,我也是要力挺。。。
  •     昆德拉一直都是我喜爱的大师,爱不释手,翻译的很好
  •     昆德拉文学经典,文学必读
  •     #2017—06# 有人为了忘记而回顾过去 有人为了铭记而寻找过去 而所有将随时间被遗忘的过去 其实何不选择放下呢? 虽然不是一本易懂的书 但至少作者诠释的“忘” 于我而言是释然与返璞 无法往前难免沉没于回忆的深海里
  •     读起来是那种很奇特的感觉,一开始以为是短篇集,后面有一章却表明了是『变奏曲』式小说。政治性的内容有些晦涩,当作睡前读物是不大合适。应该会再读昆德拉的。
  •     关键词捷克,历史和遗忘。虽然跟政治历史相联系但是个人喜好原因没把这本书往这个方向相读~喜欢昆德拉对肉体和肉欲透明的掌控和描写。最喜欢力脱思特那个部分,共鸣太深: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感觉自己很长时间像斯巴达战士一样被这种不理智状态支配,但是内心对此却属于失语状态——直到找到它“品脱思特”。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很喜欢
  •     昆师作品中文译本已经全买齐看完了、大爱 笑忘录
  •     看过几本昆德拉的书,《笑忘录》是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外最喜欢的一本,大师对故事结构的把握能力令人惊叹,好书
  •     可以看无数篇,时代代言书。
  •     书中关于爱的思考与困惑,不乏机智的词句。但我其实看到的是无意义。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他的书。其实只是因为读他的书,有一种畅快感。
  •     赶图的时候单曲循环了一整天的笑忘书,后来发现林夕是因为借了这本书,于是特别有冲动。。。。
  •     啊 人间小心思的大翻译家
  •     没怎么看懂,最后一节好污没敢看
  •     我看不懂。看过也没什么印象,可能阅历还不够吧。
  •     新年第一本。忽然觉得到此地的幸福感,源于我们过着一种不被观察的生活。而作家总是在刺破。既然以此开头了,希望今年有勇气读得更多。
  •     看不懂
  •     尖酸的昆德拉 我怎么这么喜欢你呢
  •     米兰的东西每看一次都有意义
  •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需要在深夜静静地独自品读,会有很大的收获。哲学思想,通过非常文艺的笔调表现出来,也是一绝。
  •      昆德拉可以用很轻快的文体表达很深刻的主题,这种能力貌似很罕见。我对昆德拉没得诺贝尔奖表示不平,对村上春树竟然是比昆德拉更大的诺奖热门而感到无语。就思想的成熟度和深刻性来说,村上根本和昆德拉差了好几个段位,而且村上的大部分著作,在我看来就是 Kitsch 的完美实体化。 把村上奉为大师是这个时代精神矮化的表现。
  •     关于遗忘和布拉格,布拉格和天使们。 想去捷克。找她的笔记本。 六年来的第三次重读。
  •     很喜欢 对性的思考 还有很多句子很好 爱情就是不断的追问 关于写作癖那里也写的很好
  •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一向是最喜欢的,深沉、锋利而美,上译的版本翻译水准还是有保障的,之前买的昆德拉基本没有失望过,这本一直断货,终于买到纸质版,还是很高兴的,可惜封面不统一了。。。这次一共买了七本书,因不在一仓,分了三天送来,我是无所谓,就是苦了快递员了。。。书的品相非常好,包裹严密,没有明显的挤压磕碰。在当当买书还是比较放心的。
  •     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 必收
  •     人们只是为了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
  •     “复调”/塔米娜之死的梦幻式叙述/飞翔的大学生们/对肉体的遗忘/虚幻的笑
  •     米兰的作品一直很喜欢、、书也不错 很棒、、
  •     笑和忘,遗忘和布拉格,塔米娜是人物也是听众,所有故事都是她自己这一故事的变奏,它们聚合到她的生命中,宛如出现在一面镜子里一样.
  •     有几篇写得极好,但太多关于周公之礼的描写显得多余。
  •     帮别人买的···她大爱昆德拉···
  •     米兰本身就是很有深度的作家 书很好 推荐
  •     很喜欢昆德拉的书
  •      这部小说的结构太复杂,我没有看透,内容涉及很广,没有全部吸收,最喜欢倒数第二部的小说,这种类型很锋利,需要经历一段时间重读看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