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三恋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229056568
作者:王安忆
页数:309页

作者简介

《三恋》内容简介:“月光之爱”选粹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系列,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叙述。在当代社会,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爱情在现实中被稀释,但它仍然是文学中最生动的一股清泉。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
《三恋》是王安忆最具代表性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王安忆成名作“三恋”——中篇小说《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荒山之恋》是殉情故事。叙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北部某座小城四个男女之间的爱恋故事。一个敏感、体弱和拉大提琴的男人为两个女人(原女知青和金谷巷的女儿)所爱,又被狂热地争夺,通过第一个女人,“他”得到了家庭,而第二个女人则使他终于爱情猛醒。这种大胆、热烈的婚外情,自然不为小城闭塞传统的道德习俗所容,两人郊外殉死结局的恸天惊地,着实令人扼腕。
《小城之恋》则是无爱的悲剧。两个一同成长于剧团的青年男女,因为练功失败、身体变形,而从艺术中心舞台转到两人纵欲角落。未知想,这一缺乏爱情之基础的个人生命狂欢并未延续下去而各奔东西,小说最后被敷衍成了潦草粗糙然而值得深思的人生故事。
与前面两篇小说以“小城”为依托,以六七十年代的“封闭氛围”为背景不同,《锦绣谷之恋》是婚外恋的柏拉图梦想。取材于80年代的“省城”,且是社会风气初开的历史转折点。像是经历了一个历史的“三级跳”,前“两恋”的婚外情压力、无爱苦果不再是主人公女编辑追求“生命欲望”的社会羁绊和生存威胁,她幻想在单调的家庭和杂志社之外的庐山寻找个人的浪漫。到结尾,女编辑与那位男作家的“婚外”情感旅行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终结,演绎了一出爱情的泡沫喜剧。
三篇小说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三个故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模式,虽然年代不同,但爱情的规律是一样的,能引起对现当代爱情的反思。

书籍目录

序/1
荒山之恋/1
小城之恋/129
锦绣谷之恋/218

编辑推荐

  中国最具实力女作家之一王安忆  最著名中篇代表作系列——“三恋”  ◆爱情其实也是一种人性发挥的舞台,人性的很多奥秘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解释。  ◆由“性”到“恋”到“爱”,展现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社会男女两性关系。

前言

  月光之爱 序  贺绍俊  月上柳梢头,古今中外多少爱情之花是在月光下绽放。月光无限,爱情永恒。这正是我们将这套书系命名为“月光之爱”的用意。月光还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它表明了这套书系均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当我们流览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时,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奥秘:女性作家讲述的爱情故事更加美丽、更加打动人心。正是这一缘故,促使我们下决心来编辑这套女性作家爱情小说书系。  社会意义和经典意义,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两大目标。  这套书系主要以新时期以后的小说为收录对象。新时期文学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纪元,中国社会从此也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初始,女作家张洁的一篇《爱,是不能忘记的》,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作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越来越感到这篇作品的寓意深远,张洁仿佛是一位预言大师,当她在社会复苏的时刻,就预见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会把爱情遗忘,因此她告诫人们:爱,是不能忘记的。事实印证了作家的预见,经济的发展带来欲望的膨胀,物质主义盛行,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惟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作家始终在为爱情呐喊。作家们以富有魅力的叙述,保存着爱情这一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那些在现实中迷失了爱情又渴望寻找到爱情的年轻人,或许能够从文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因为正是从新时期以后,女性意识得到空前的觉悟,女性作家可以走出过去的思想迷津,也就对爱情被亵渎、被消费、被欲望化、被商业化的现实困顿看得更加清楚,批判也更加有力,她们凭着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能够发现在恶浊的现实环境中爱情是如何顽强生存的,女性作家在新时期以来对爱情的书写,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在社会大变迁中爱情的遭遇,而且对爱情做了现代性的思索。这恰好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出发点,我们力图使这套书系彰显其社会意义,读者阅读这些爱情小说,或许能够对当代爱情有了更形象和更深切的理解,或许会对爱情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追求其经典意义。新时期以来的三十余年,女性作家所创作的爱情小说,经过岁月淘洗,逐渐形成了不少经典性的作品,如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有的还介绍到国外,融入到世界文学的谱系之中,如徐小斌的《羽蛇》。我们希望这套书系能成为一套打造经典、激发原创的书系。回望过去,女性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随着岁月的淘洗,正在沉淀为经典,我们想以选编这套书系的方式促成经典的成型,同时也以这套书系集合女性作家的智慧,激发女性作家的原创力,不断推出新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因此,从经典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套承前启后的书系,“承前”,就是要把当代女性作家已有的成果集中起来,展现在读者面前。承前也是为了启后;“启后”,意味着这套书系注目于女性作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写作,为女性作家的原创性提供实现的平台,因此我们同时还要邀请女性作家们思索爱情所面临的新问题,为这套书系写出新的作品。而新的经典也必将在这种承前启后的不断积累中锻造出来。  海上明月共潮生,当女性作家对于爱情的优美叙述汇聚到“月光之爱”时,一定是“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壮丽景色,我们更期待,女性作家共同建构起的爱情的理想家园,能够成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栖息之处。让爱的月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古人所憧憬的“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真正含义吧。

内容概要

王安忆,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王安忆是继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王安忆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章节摘录

  荒山之恋  第一章  一  那时候,一曲《新疆之春》便可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了。  二  一个颀长纤弱的少年,肩上斜背了一个大行李袋,跟着早年就离家出门的大哥,进了上海,将一所高大而阴森的宅子,留在了身后。  中午的太阳刺痛了他的眼睛,那是一双长久地呆在黑暗中的眼睛,在暗处猫似的发亮,到了明处则黯淡并且惶惑了。脸很苍白,太阳不均匀地留下痕迹,红晕得病态了。  高大魁梧的大哥直向前去,人群到了他面前便会自动让开似的。他却总是和别人碰撞,在碰撞中永远成不了胜者,而最终被挤开,让在一边。于是他便永远走不了直线了。大哥回头找不见了他,待到找见了,便抓住了他的手。他纤长的手指被大哥宽厚而温暖的手掌紧握着,方才有了安全感。他很感激地看着大哥,心里有许多谢意,却因为害羞,一句也没有说出,那手在大哥暖和的掌握里,又是幸福又是发窘,微微地出了汗。  大哥怜惜地捏着兄弟的手指,细长却结实,手指肚圆圆的,包住了剪得短短的指甲。“是一双拉琴的好手。”他心里说道,又将那手紧紧地捏了一下,那手谦卑而羞怯得一动不动。他不由感动了。他想起老家那所森严的宅子,堂屋正中永远端坐着的祖父,眼睛在鹰钩鼻子的两侧射出犀利的光芒;高墙深深围起的天井里,父亲像风一样没有声息地飘过;母亲被辛劳压弯的身影,活动在每一个最阴暗的角落;一群或是缄默或是嘈杂的弟妹,全有着猫一样夜里明亮、日里黯淡的眼睛……  “累不累?”他回过头问兄弟,声音极其洪亮,驱散了四下里卑微琐细的噪音。  “不累。”他轻轻地回答,乡音如歌似地掠过。  大哥微笑了:“累就说话。”  “好的。”他垂着眼睛回答,两只穿着圆口黑布鞋的脚努力交替着,以跟上强壮的哥哥。  他们搭上了电车。电车沿着轨道,热热闹闹地开走了。他和大哥分开坐着,隔着过道。后来,大哥旁边空出一个位置,他极想过去,和大哥坐在一起。可他下不了决心,他怕还没到达那里时,车子又开了,他怕自己会站不稳跌倒,并且,他很害羞。大哥离家的时候,他仅三岁,只知道大哥去上海学美术,不知怎么又去了苏北,到了新四军,在了新安旅行团,后来又去了上海,却拉小提琴了。再后来,就回了家,在家只住了三天,将他带了出来。大哥于他,像是个陌生人,可是,也许是血缘的关系,他从心里爱大哥,想和他亲近,却又胆怯。他不敢看大哥,偏过大哥的肩膀看对面窗外的景色。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东西,眼花缭乱,他的眼睛抓不住一件实物,所有的人和东西汇成一条五彩缤纷的河,从他眼睛里流过。太阳闪烁得目眩。虽只隔了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可那大宅子和里面的一切,就如上一世的事情了。他如同回想上一世那样恍惚却清明地看见了祖父的鹰钩鼻,总好像要啄着什么似的,它离间了两只本是接近的眼睛,那眼睛便各自活动着,再也亲善不起来了。他看见了妈妈,妈妈将一个小布袋挂在他的脖子上,里面装的是五块钱。她的手触到了他尖锐的锁骨,尖锐的锁骨触到了她柔软的手。他再也拂不去那触摸了。  “下车了。”大哥的声音穿透了蚊子呻吟般的噪音,使他哆嗦了一下。  他站在大哥墙似的背脊后面等候车停,心里微微地紧张,生怕来不及在车门关上之前跳下车。他注视着车门,拽紧了斜在肩上的行李背带,那背带正横过母亲触摸的地方。  车门在他身后关上了,他还未喘出一口气,大哥已经开步了。没有人能阻挡大哥,却永远有人碰撞他。看到有人朝这里径直而来,他预先就作出了退让的姿势,那人便理直气壮地将他拨开了。他躲闪地走着一条弯曲的路线,还怕丢了大哥。而大哥永远那么触目地走在前面,即使和他一般高的人,看起来也矮了。大哥已经等在一条巷子口了,正朝自己这里张望,眼睛里流露出焦灼和关切。他却鼻酸了。  三  与东海相连的黄海,有一个风平水浅的湾口,座落了一个城。城临着海,背着山,山不高,也不大,却颇有故事。城里的人知道,《西游记》里孙大圣的家乡便是此山。城里都传说,那一年,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回来途中,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在此山隐居了。此人长得奇丑,有一脸的麻子,羞于见人,日日在山上,吃野果,喝山泉,石头上刻了棋盘独自下棋解闷,仍然排遣不了时光,不由胡思乱想,作了这空前绝后千古传奇的《西游记》。书是作在纸上的,随风就传远了;山却生在地里,寸步难移。因此,人多以为那花果山水帘洞是文人胡诌出来的,却不料山是座实山,被撂荒在黄海边上一个小凹子里,只通小小的船。火车须坐到北徐州,才可四面八方地出去。少有人出,少有人进,一城的人,傍山临水,繁衍得很热闹,生得多,死得少,养男又养女,男男女女出落得花似的。只是衣着总不时新,凭着北徐州来客的样子,千差万错地打扮自己。  城东金谷巷里,早些年落生了一个女孩儿:哭声又响又脆,唱歌似的。小脸儿粉红的一块云,都说少见这么美的婴儿。却又说,那样的地方,那样的女人,生下这样妖娆的女儿,也不意外了。  女孩儿只是唱似地哭。  四  从那名符其实的花果山朝西去三百里,有个新新的小城。小得只算得上个县,却是个新县。外帮人极多,南腔北调地说着普通话,普通话成了南腔北调。明明是离黄海近,偏偏叫了个青海,与那大西北的青海省重了名不说,也名不符实啊。  城里有个剧团,唱的是南梆子,吃的是自负盈亏,住的是一个小杂院,吹拉弹唱,吃喝拉撒,全在里了。  小杂院北面有片杂树林,树林里日日有把二胡,哭似地唱。  五  大哥天天给他上一小时乐理和视唱练耳课。乐理他记得很快,只要说给他,他便再不忘了,一串串拉丁字母的术语,全背了下来,倒叫大哥吃了一惊。耳朵也好,两个月下来,再没有逃过他去的和弦,失手摔了个碗,也能在钢琴上按出碗碎的音高。就是不肯开口唱;把张脸憋得通红,眼泪都涌了上来,也吐不出口。唱过女中音的大嫂给他弹琴,温存地劝他放松。他却加倍紧张起来。大哥生气了,对他说,要是考不上音乐学院附中,便只有回家了。他低垂着头,纤长的手指弯曲起来,刚要捏成拳,又松了,垂了下来。手指肚涌上一股红,又退成苍白。然后,他只肯小小声地唱,须屏住气静听。声音有点暗哑,却绝不走调,听久了便会出神。  然后,他考上了音院附中,大提琴专业。跟了一位女老师,男人般的手,男人般的嗓音。和她比起来,他倒更像是女的了。她将他按坐在椅子上,手在他的腰脊上拍击。意思要他坐直。他坐直了,她的手却还贴在背上,热乎乎的,一直渗进了肌肤。他直直的不敢动,心里却有几分欢喜,他欢喜她是个女的,却又不像是女的。她将琴交给他,斜倚在他的膝上。琴直往下溜,一溜到底,她却不许他用手抓住,也不许用膝盖去夹,只允许他的左手指轻轻抵着琴颈和指板的背面。她早已告诉了他,什么是琴颈。拇指轻轻抵着琴颈,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排四指轻轻地放在指板上。琴往下溜,他不知该怎么阻止它往下溜。可是,第二、第三、第四天,琴渐渐的不再溜了。并没有什么阻止它,一切都和过去一样?可它不再溜了,它自然地倚顺在他怀里。弓毛在弦上滑过。  他的弦响了。老师同学都说他音色是格外的好,纷纷看他练琴,研究他弓毛与琴弦的角度和力度。他自己都困惑,他以为一切都是极自然的,犹如风要吹,水要流。他很爱拉琴,即使拉空弦,都有趣味。凡从弦上发出的声音,他都珍爱,好像是琴在说话似的。他拉琴,就好像在和它对话。他的每一句问话,都有相应的回声,从不辜负。这大约就是他的全部秘密。和同学们奇怪他一样,他也奇怪着同学们,竟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什么也不说,什么回应也得不到地拉琴。他从别人的琴房走过,总是为那枯燥空洞的琴声,厌烦得皱紧了眉头。老师为他骄傲,大哥也为他骄傲。  他每个礼拜天的上午,到大哥家去。大嫂生了一个男孩,清秀的模样,都说像他小时候。他将大哥给的饭钱,克扣下来买了一只小铃鼓系在侄儿的摇床上,摇床一摇,铃鼓便沙沙地唱。他从心里爱着大哥大嫂,和这个都说像他的侄儿,却不知如何来表达这点情感。他在大哥家里,拘谨得要命,肚子本是饿得叽叽咕咕叫,可一上饭桌,竟一点食欲也没了。望着大嫂给搛的满满一碟好菜,甚至恶心起来。而饭桌刚一撤下,却又感到肌肠辘辘。他满心想为大嫂做一点家务,却不敢动手。他装作上厕所,久久地将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望着盆里的尿布犹豫:洗还是不洗?他极想去洗,如能动手去洗那散着奶香的尿布,该是多大的愉快。可他又极怕那专门侍奉产妇的保姆会来与他争夺。他是决计争不过她的,想象那争夺他便发窘。可他多么想洗,他想做一点点小事来报答大哥一家对他的恩惠。他几乎是痛苦地斗争着。如不是这时候有人敲门催促他出来,他便永远结束不了这苦闷了。  他在亲爱的大哥家里窘迫得毫无办法。午饭过后就要走,任人怎么留也留不住。他像逃跑似地出了大哥住的弄堂,方才轻松下来,却又透心地难过。他苦苦盼望了整整一周的快乐就这么结束了,下一轮的苦想又开始了。他日日夜夜苦想的快乐,临到头竟成了不堪承受的负担。他不能解释这一切,只觉得十分苦闷,苦闷极了的时候,他便想家了。  家里那样一所黑洞洞的大宅子,待要去想,眼前便被黑暗遮满了。黑暗深处,慢慢浮起一双鹰隼般犀利的眼睛,穿破了黑暗直朝他逼来,他不觉打了个寒噤。一时觉得那样的孤独无靠,一颗充满了温暖亲情的心,却找不到安放之处。一整个假日的下午,他在繁华的淮海路上徘徊。他极想回学校去练琴,可又耐不了假日学校的空寂。只有一个看门的老人,必定会问他:“为什么这样早就返校?”他将无言以答。  整条淮海路都飘着奶油蛋糕和脂粉的气味,扑鼻的香,撩人胃口。一个小女孩手里擎着一杆弯成拐杖形的糖果,朝他走来。她的神情安详高贵得像公主,他不由往路边让了让。这里的天空碧蓝得凛然起来,阳光璀璨得逼人,他失去了从小便习惯的黑暗的保护,好像置身在汪洋中的一叶孤舟,时时担忧着会被沉没。虽然没有目的地,他却走得飞快,似乎要追赶什么,又似乎要逃脱什么。走过几条马路,他想着应该回头了,又怕骤然的掉头会引起别人的猜疑,便做出忽然想起什么的样子,回过身去,心里却直发虚,生怕被人看出了破绽。他来来回回地走着,身上乏了,精神则越发紧张。  天,终于暗了,行人渐渐稀了,路灯却还没亮。他渐渐地安静下来,脚步放慢,从容起来。暮色像一层温暖的布幔,包裹着他,使他安心,轻松。该是返校的时候了。这时候,学校一定十分热闹,琴声闹声交织成一片。可他却又不想回去了。他爱这暗暗的街道,行人变得面目不清,人人都在匆忙地归去,独有他安闲。暮色渐浓,他几乎有了一种醉了的感觉,忘记了一切,只是信步走着。  然而,灯光却忽地大亮起来,橱窗里的日光灯,树叶间的路灯,招牌上的霓虹灯,在同一瞬间刷地亮了,将夜晚照成了白昼,这是个不夜的城。在这突如其来的光明中,他愕然了,随即加快脚步,向学校跑去。  他直跑入琴房,才安下心来。琴斜搁在椅子上,琴面在日光灯下华丽地闪光。  六  长江边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城里南头有一栋高大阴森的宅子,宅子里坐着佛似的老太爷。长着一尊鹰钩鼻子,一双鹰隼般灼亮的眼睛。这一生他几乎做遍了三百六十行,最终,建成了一座木柴行。后来,木柴行公私合营了,合营前,他只来得及造了一座宅子,用上好的木头造起。然后,他便只剩了这一栋木头宅子和无数个子孙。每早每晚,他必吩咐儿媳召集来子子孙孙,聚拢在脚下,检阅似地看过一遍。什么也不说,也不让说什么。很长很长时间以后,才动一动发亮的眼珠,儿媳朝孩子们一挥手,一眨眼功夫,便无声无息,魂似地退尽了。  他手里有一根龙头拐杖,除了拄地,还打人。不打儿子,儿子是继他之后的一家之主,不能坏了尊严;专打媳妇,为了给孙儿们作榜样,也给儿子无言的警告:打你的女人,便也等于打你,虽是众人之上,却还是一人之下。  媳妇十六岁进门,最爱听江边码头轮船的汽笛,那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或是传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她静静地等着,等着孩子长大,好送他们出远门。她送走了大的,送走了二的。大的成家又立业。二的却没了,为的一场伤寒。如今,又让三的去了。三的是让大的手牵手儿带上,搭火车走的,可她总觉得是从江边的码头走的。似乎,只有那白练似的长江,才将人带得出去。  汽笛满城都听得到,呜呜的。  七  在大炼钢铁,大放卫星,大吃食堂,轰轰烈烈的日子以后,饥荒的日子来了。  这饥荒饿死了数以万计的活人,这饥荒逼得人人勒紧裤腰带。却有一个鹰隼般的眼睛的老人,不准备接受任何天意的考验,他依然一日三餐,外加点心。这任务落在了儿孙们的身上,儿孙们终于有了报答他荫庇的时机。  大哥每月要多寄一倍以上的钱回家,只能给他必须的伙食费。他正是长骨骼的时候,骨头从几乎透明的皮肤里突出。衣裤全都缩上去了两寸,裸露出尖削的手腕与脚踝。他白天黑夜地觉着饿,饥火从内里燃烧他,他思想里只剩了一个字:“饿”。只有练琴的时候才可稍稍忘却一下饥饿,可是要不了几分钟,那饥饿便换了一种形态朝他袭来。他头冒冷汗,十指颤抖,心跳得飞快,连琴弦都按不到底了。琴弦几乎割破了他的手指,却碰不到指板。他徒然地用着力气,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大哥每个星期天要他回去吃一顿饭,米准确地量在两个饭盒里,上笼蒸熟,再由大嫂从中间仔细地一分为二,一人一半。他和大哥吃一盒。大嫂同侄儿吃一盒。侄儿才两岁,却比任何大人能吃。有一回,他竟将一小锅面汤灌进了肚子。这是一周里,他所吃到的最好的一餐,可却更加激起了他的食欲。他走出大哥家,走在淮海路上,那股子香风猛烈地扑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贪馋,可是却必须抑制。他噙着眼泪,在那奶油的香味里穿行,痛苦得几乎想一头撞死在电线杆子上。可是电线杆子在他眼前摇晃,一旦走近,却又陡然升高,擎天柱一般,他忙不迭地后退了。  宿舍里,同学们骂着,叹息着,甚至哭着,细细说着饥饿的种种感觉,还有的回忆着以往吃过的美味,画饼充饥。他听不得这些,将被子蒙了头,手指头堵住耳朵,极力地不听,极力地要睡着。可是,肚子像是经着一场战争,肠子绞痛,胃忽而膨胀成一个空洞,似要吞噬一切,忽而缩小成紧紧的一团,实心似的梗在胸口。他不知为什么,竟想起小时候看妈妈洗猪肥肠,一条长长的肚肠,被筷子顶着,整个儿地翻转了过来。而他的视听又变得空前的敏锐,同学们的抱怨一字不落地进了他的耳朵,激起他无穷的欲望。口中涌上唾沫,他大口大口地吞咽,直咽得恶心。不由得怒火骤起。他讨厌他们这样大声的嚷饿,他恨他们对美味的回忆、叫嚷和憧憬。其实是一种发泄和排解,就好比一个人挨打时要大声嚎叫一样。并且,大家在一起叫嚷,还会有一种安慰:不仅是自己饿,你也饿,他也饿,人人都在饿,于是,也就心平气和了。而他不明白,他只是一个人孤独地与饥饿作着斗争。那斗争是格外的艰苦。他咬着牙,憋着气,将饥饿压抑着,那饥饿便更加残酷地咬噬着他了。  有一次,在大哥家。大哥在读一份琴谱,大嫂在蒸饭,侄儿在小圆桌上玩积木。他搭着积木,嘴里嚼着饼干,嚼得痛快淋漓。桌上还放着一块,是侄子的。那是一块黑色的粗糙的玩具饼干,一部汽车的形状,线条浑圆地凹陷着,稚拙地勾出两只肥胖的轮子和一个车厢。他的眼睛再也移不开了,然后就伸出手抓过那饼干,很坦然地送进了嘴里。饼干的香味顿时充满了他的全身,却转瞬即逝了,那实在是太少了。这时候,他方才惊慌起来,脸色刷地白了。他立起身就要走,大哥大嫂喊他,他头也不回,硬说有事,走了出来。他走到隔壁弄堂口大铁门后面,哭了起来。他羞耻得无地自容,并且自觉得从此以后有了污点。可是他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那完全不是他想做的,他不会做那样的事情。可是,伸手取过饼干并且送进嘴里的一系列动作,却那么明白无误地刻在记忆中,再也洗刷不去了。他自以为成了一个肮脏下流的人,偷儿似的。并且,再也纠正不了了,时间是不会倒流的。他伤心地恸哭着,多日来由于饥饿、怨愤、想家、孤独,积蓄起来的所有眼泪,全在这时候流了出来。弄堂里有人进出,见他在哭,却并不介意,没有人来问他一声,由他哭了个痛快。当他回到学校,将一天里两顿饭票作了一次吃。嘴唇触到了滚热的稀饭,脚底陡然升起一股幸福的战栗。他将那痛苦忘了,全身心地沉浸在进食的快乐里。待到一切都吃尽以后,却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万念俱灰的心情,他沮丧得不知所措,不知在沮丧什么。饥饿,其实也像情欲一样,渴望之后是快乐,快乐之后便是灰心。可他不懂得这一些,他只觉得非常非常的丧气。夜里,睡在床上,他许久许久地想着,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干净的人了。他怀念起过去来了。过去的日子是那样美丽,连饥饿都是纯洁的。可那一切都结束了,他从此是一个有罪的人了,他将负着罪度过一生。他觉着一生是太长了,过也过不完。  好比是堤坝上有了一个豁口,他浑身调动起来与饥饿斗争的力量与紧张,开始松弛了。饥饿,越来越变得不可战胜。有一日,他在学校操场上拾到几块烂铜,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几毛钱,便去买了两个水晶包吃了。富有弹性的富强粉面,在牙齿的咀嚼里,几乎有一种肉质的快感,猪油融化了,那香甜渗透了全身。吃完过后,那幸福便骤然退去,取而代之一股懊丧的心情。他发誓再不做这种卑鄙的事了,发誓要忘记这事,重新做人,做个清清洁洁的好孩子。他躲在没有人的地方哭着,打自己的嘴,咬自己的舌头,觉得这一世再难改好了,无比的绝望。可是饥火一次又一次地升起,是那样的不可抑制。自从那事情开始以后,饥饿的每一次袭击都令他无法抗拒。这时候,他便忘了廉耻,在楼道、操场、教室里搜索,搜出一些可以去换钱的东西。当他第二次拿了一包电线出校门时,他那惊慌的神态引起了看门老头的注意,将他叫住了。没经老人一问两问,他便和盘托出。  他觉得天朝着他的头顶,直直地盖了下来,他被天压着,直直地陷下地里,那地是无底的深,陷不到底。  大哥在钢琴前读谱,大嫂在量米蒸饭,侄儿在搭积木。  ……

图书封面


 三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读三恋,让我想起王安忆自己一篇文章的标题:“女作家的自我”。我以为,写这三篇小说时,王安忆有很强的自觉性,还带有实验的性质。这实验是关于小说内核的实验,王安忆花了很多笔墨来琢磨人物的内心,但作为中篇小说的形式感还不够,还不那么会组织故事,有待日后再寻找。从她日后的小说看,我认为王安忆找到了,也就自成了一派。
  •     额,王安忆的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的非常细腻,跟渡边淳一有点类似,但一个是站在女性的角度,一个是男性的角度,两个人写两性关系一个含蓄点,一个则暴露点。第三篇《锦绣谷之恋》全文都是用的第三人称,有种旁观者清的感觉。。。
  •     这个系列的书设计得真好!
  •     这是三个很需要人生体验的故事。如果没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恐怕不会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也不觉得这是三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充其量是在平淡生活中充满虚假激情的crush而已。《荒山之恋》还能算做在迷糊中被舆论绑架的爱情,其他两个简直有点莫名其妙。
  •     亚马逊大减价的时候淘的,几个中篇跟长恨歌的文风差异挺大的,平铺直叙。荒山之恋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在想,别是失乐园的结局啊。。最喜欢这篇。男欢女爱,本来就是一场战斗。
  •     有人说这三个故事讲:女人遇到爱,遇到性都不难,难的是遇到理解。但我喜欢从心理层面看待。这三个故事分别关于怯弱、情欲,以及因相知而激起的自我完善。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心理细致而繁华,从平淡处咂摸出许多滋味。不得甚解却极其诱人,看不太懂也觉好看。 希望阅历上去以后,能再来回顾。
  •     人世间的男男女女,有一种鬼魅的气质。
  •     女性作家的通病是,细节和感情过于饱满恣肆,结构和叙事不过分苛求。这本书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对恋爱中(出轨中)男女的心理博弈和彼此斗争的描写。
  •     在《荒山之恋》中隐约看到了过去,因此这过分细腻的描述让我止不住颤抖。
  •     最爱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看得很压抑,比双双殉情为结局的荒山之恋、无爱的小城之恋还要多一点压抑。
  •     因为特别自恋所以才能在那个时代发出异质声音吧
  •     上个世纪的爱情?不喜欢看,不适合现在时代的人了吧
  •     王安忆写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淡淡的 或是热烈的 但总是张弛有度 喜欢
  •     听了广播上播,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听着那些描述,心酸的,悸动的……震惊到哑口无言。一定要看!
  •     反反复复的絮叨和描写看得人困了 荒山之恋死得太突然 总觉得这种安排太过仓促。
  •     王安忆小说,《三恋》三部曲中我最爱的还是《荒山之恋》,心里闷拳打过的一样。论感情的充沛,这是我看过她的小说中最充沛的一篇,但是整体的平衡不如《长恨歌》。因为这个题材让女人太难以自持了,即便是她,她是王安忆。为了达到这个浓度,王安忆在前期的酝酿其实有很偏激的成分,为了铺垫这一对“冰与火”的出轨男女的前传,男的过分懦弱,他的妻子家庭过分甜腻;而这女的,集千娇百媚于一身,而谁能得到她的心变成一个过于提前张扬的目的。好在王安忆太熟悉如何把这样的女人写活了,如何扮俏如何姣好。最让人动容的是,最后殉情的时刻,那女人脑子划过的景象是各种衣服的款式,赤橙青黄蓝绿紫,儿时穿过的鸳鸯戏水的小绣鞋。这一笔,让这肤浅的天真透出了纯粹。
  •     看了第一个山河之恋。男主形象感觉比较真实点。 还是不大喜欢看短片。
  •     锦绣谷之恋发生在庐山,其中的地名,想想恍如隔世
  •     男男女女,牵扯不断的暧昧与暗语,隐晦的话语与情感被表现得比较动人。
  •     他们不对视地凝凝对视了 他们不告别地深深告别了。——锦绣谷之恋,透彻的故事即使充满瑕疵也让人充满希望。至于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的那种yy我实在是接受无能。。给点正能量好吗。 不过那时的王安忆还没有现在这样精致,真让人喜欢。
  •     实在是不喜欢
  •     很有镜头感的描述,虽然主人公都没有姓名,却刻画得恰到好处,充满了文艺片的恬淡意蕴。
  •     三个故事的男主都多少懦弱但又无法自拔(第三个倒不能说无法自拔),作者对于感情细微处的捕捉实在是精准又细腻。故事框架很简单,读的也就是那些湿濡和欲说还休。
  •     30年前的作品。
  •     只记得一句话:幸福得都叫人想叹息了……
  •     有张爱玲的影子,又自成风格。三个中篇谈“恋”,而不是谈“爱”,有谈对身体之恋,有谈柏拉图之恋,还有谈禁断的婚外之恋,恋与爱的区别,我觉得恋是一种心瘾,是一种上帝给予人类的糖果和毒药,是一种本能的驱动,是一只扑向火焰的飞蛾……
  •     三篇小说都有非常细腻的情感描写,大段独白似的心理活动,通过动作和细节精准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第一篇主人公沉溺于内疚的爱,第二篇则是大篇幅人的本能原始欲望,第三篇却跳脱出赤裸的性爱,灵魂交融使牵手都充满了奇妙的火花。可相较于前两段爱情的现实,第三段又是充满诗意的,更多的是憧憬和想象,是自我的完美设定,以至于分别时两人看到水中布满生活痕迹的双足,这种情感都被冲淡了几分。山上山下两世界的界定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局让这样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了庐山,以免沾染了世俗的柴米油盐。
  •     这样的恋情大抵注定是这几种结局,俗套,却又无可奈何。王安忆的心理描写着实太过细腻。
  •     细腻
  •     不三不四的恋情刻画,不痛不痒的遣词造句
  •     第一篇最生动,两个南辕北辙的人不知怎么凑出了火花。第二篇个人最不喜欢,像两只愚钝懵懂的大角羊互相撞得遍体鳞伤,结果还是不开窍,活得还不如金鱼明白。第三篇最眼熟,女振保在庐山雨雾里遇见了雄性蓝玫瑰,山中过五天,还是得回家继续骂老公。王安忆描绘起各种感情里的男女百态好像打开了一本摩罗衍那,每次少看些觉得字字精妙,一下子看多了便会审美疲劳。
  •     一次心动、一场意外、一点茫然、一刻变化,那些自我都参不明了的心情和情绪…能把这些写得让人心痒痒,一滴滴刻出来,所有一点儿一点儿变化或发展的心理过程,都恰如其分又文采纷飞的,目前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中,也就王安忆了。三个故事都独特,但其中人物的每一刻心理,想必我们都能对号入座。
  •     故事没有多动人,但描述方式很吸引人,文笔着实细腻,她对人内心的洞察真是细致
  •     第一恋:表面的外在张扬放肆遭遇循规蹈矩的闷骚,如干柴烈火般的熊熊烈火,被压抑的情欲释放出来成为剧烈的反拨,最终烧成灰烬……第二恋:随着情欲的火苗成长壮大,最后达到极点之后跌入低谷,从挑战传统到最终回归市俗的平淡,太多的无奈。没有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男女之间只有放纵的欲望,最终会在生理上产生无法继续维系的疲软和倦怠,终致始乱终弃……第三恋:知识分子在无聊的婚姻生活之外的柏拉图式的出轨,过分的含蓄,终致成为命运之河中激起的小小浪花,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始终局限在内心的想象再怎么放肆也是徒留淡淡的伤悲,浅尝辄止的爱情实验,小说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心理描写语言非常细腻,很有特色。只是过度的精雕细琢,略显冗赘。
  •     最后一个是柏拉图吧,竟意外又莫名其妙地距信佛进了一步。
  •     只看完了第一篇,这种叙事风格真的不喜欢,也看不下去,第二篇感觉还是第一篇一样的路数,既然这样的话,也就不必再看下去。永远都是上海小弄堂,永远都是同样2个文艺范儿的主人公,我想王安忆是不是得有点突破了啊?
  •     繁密。抖m爱情学。
  •     和同学一起回仙林在图书馆等她顺手拿来看的。我真的不大喜欢王安忆,虽然文字很有质感,精雕细琢,但就是少了点,嗯,温度。
  •     如简介,前是四个人的故事,中间是两个人的故事,后面还是两个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故事。比较喜欢第一个故事,相信这种确实存在
  •     他们并不懂什么叫爱情,只知道互相是无法克制的需要。
  •     包装不错!为什么我最喜欢《荒山之恋》啊……
  •     看的快
  •     非常匠气。很密,很满,很堵。而且比较概念化,缺乏生命力。概念写作是当代小说写作者的通病(包括我自己)。
  •     1月末。地铁上真是读书的好地方,摇摇晃晃人挤人,却捧着本书可以笃定的看。上下班路上一个礼拜便看完一本书了。王安忆早期作品。《小城之恋》里的女孩儿有后来的王琦瑶的一点点影子。王安忆的小说总有小城,80年代初的味道,特别感怀。也不知为何好喜欢那个时代,上下班的铃声,中午回家吃饭,白袖套,自行车。她的这三篇人物内心刻画极其细腻,反倒是忽略了情节,不及后期的巅峰之作——长恨歌。
  •     文学史上看到的,感兴趣就看了,《荒山之恋》和《小城之恋》让人印象深刻,那不是爱,更像是无法克制的欲望
  •     爱情就是一瞬间柔肠已百转千回。
  •     不作不会死 不恋不会虐
  •     王安忆的中篇不太行,过于细腻显得啰嗦;过于浪漫不够写实。感觉用经验和技巧在描述,而缺少真情和诚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