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她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毁灭,她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532743438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126页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之一,舞台剧。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之一,舞台剧。  什么样的激情,在黑夜里找上我们,是的,找上您,找上我。  森林边缘的旅馆中,两男两女的爱情四重奏。马克斯?托尔和施泰因都是阿丽莎的情人,两个男人又都喜欢上伊丽莎白?阿里奥纳。他们互不嫉妒,却嫉妒伊丽莎白和阿丽莎两个女人在一起。背景空茫无为,人物笼罩在浓雾里,陷人模棱两可和纠缠不清的关系中,笨拙地挣扎,试图活下去。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其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 尽管本书算不得是她的代表作,但也是其重要作品之一,体现其新颖独特的文学风格,值得我们一读。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十八岁时来到巴黎求学,获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移民部担任秘书,并与罗贝尔·安泰尔姆结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泰尔姆曾被关进集中营,后来他娶莫尼克为妻,直到1990年去世。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立即被译成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后来在得知她的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她又把《情人》改写为《北方的中国情人》(1991)。尽管小说中与她有关的人都已去世,她的回忆已无所顾忌,笔触也更为大胆,用在情人的生理方面的笔墨远比《情人》要多,对乱伦、同性恋的描写也达到了赤裸裸的程度,但是她始终没有说出她的初恋情人的名字,只是用“她”来代表少女,用“中国人”来指她的情人。

章节摘录

  天空多云。 观景窗关闭。 他在餐厅里;从他的一边看不到花园。 她,是的,她看得见,她在看。她的桌子挨着窗台。 由于光线刺目,她眯起眼睛。目光忽左忽右。其他客人也在看这几场 网球,而他看不到。 他没有要求换桌子。 她不知道有人看着她。 早晨将近五点钟时,下过一场雨。 今天,球是在闷热的天气中,拍过来拍过去。她穿一件夏季长裙。 她面前放了那本书。自从他来了之后开始的?还是以前? 书的旁边有两瓶白色药丸。她每顿饭都要服几粒。偶尔她打开书。然 后又立刻合上。她看网球。 其他的桌子上有其他的药瓶,其他的书。 头发有黑的,灰黑的,光滑的。头发不漂亮,发干。眼睛不知道是什 么颜色的,当她转过脸,窗边的光线直接照射,还是使眼睛感到疲劳。微 笑时,眼睛四周的皮肤微微打皱。她很苍白。 旅馆的客人没有一个在玩网球。玩网球的是附近的青少年。没有人抱 怨。 “很可爱,这种青春朝气。他们也很知趣。” 除了他也没有别人注意过她。 “这种噪音大家也习惯了。” 六天前他到时,她已经在那里,面前放了书和药丸,穿了一件长上衣 和一条黑裤子。天气凉爽。 他注意到她的雅致,体态,然后动作,然后每天在花园里午睡,然后 她的手。 有人打来电话。 第一次她是在花园里。他没有去听名字。第二次他没有听清楚。 电话在午睡以后打来。无疑是有约在先的。 阳光。第七天。 她又在那里,网球场边,坐在一张白色长椅上。还有其他白色长椅, 大部分是空的,空的,面对面东倒西歪,围成一圈,孤零零。 午睡以后他就看不到她的踪影了。 他从阳台上瞧着她。她在睡觉。她身材高,也像死了似的,腰际有点 弯。她苗条。 这个时刻网球场空无一人。午睡时间不允许打球。将近四点钟才有人 玩起来,直至黄昏。 第七天。正当午睡昏昏沉沉时,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急躁,还带点 粗暴。 没有人回答。那个人独自在说话。 没有人醒来。 只有她离网球场那么近。其他人都比较远,或者在篱笆后面,或者在 草地上晒太阳。 刚才说话的声音在花园里发出回声。 这是第八天。阳光。天热了起来。 当他中午走进餐厅时,她很遵时却没有在。 她到的时候餐厅已经开饭,她面带笑容,平静,不那么苍白。他知道 她没有走,因为书和药丸还在,刀叉也安放好了,早晨旅馆走廊里也没有 动静。没有人进店,没有人离店。他从情理上推测她没有走。 她到时,经过他的桌旁。 她面对窗子露出侧脸。这倒方便了他对她的窥视。 她很美。是内在的。 她自己知道吗? “不。不。” 声音消失在靠森林的那扇门边。 没有人回答。还是那个急躁、几乎粗暴的声音。 今天天空没有云。热气升高,持久不散,渗入森林和 花园。 “有点闷热,您不觉得吗?” 观景窗的蓝窗帘已经放下。桌子也笼罩在帘子的蓝光中。她的头发成 了黑的。她的眼睛成了蓝的。 今天网球的拍声都打在太阳穴上,打在心上。 旅馆里暮色沉沉。她又出现在餐厅的霓虹灯光下,苍白,老了。 突然,她以一个神经质的动作,往杯子里倒水,打开瓶子,取出药丸 ,吞服。 她第一次把剂量增加一倍。 花园里还有亮光。人几乎走空了。窗前的硬遮篷卷了起来,透过一点 风。 她镇静下来。 他取起书,他自己的书,打开。他没有读。 从花园传来人声。 她往外走。 她刚走出门。 他合上书。 九点钟,黄昏,旅馆和森林暮色沉沉。 “您允许吗?” 他抬起头,把他认了出来。从第一天起他就在这家旅馆了。他一直看 到他,不论在花园里,在餐厅里,在走廊里,是的,一直看到,在旅馆前 的公路上,在网球场四周,白天,黑夜,在这个空间里转悠,转悠,一个 人。他的外表显不出他的年龄,但是他的眼睛显得出来。 他坐下,取一支烟,也敬了他一支。 “我没有打扰您吧?” “没有,没有。” “我在这家旅馆也是一个人。您明白。” “是的。” 她站起身。走过去。 他闭上嘴。 “每天晚上总是我们留到最后,您看,没有人了。 他的声音急躁,几乎粗暴。 “您是一位作家?” “不。您为什么今天跟我说话啦?” “我睡眠不好。我怕回到房间里去。翻来覆去想那些伤神的事。” 他们不说话。 “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今天?” 他终于看着他。 “您早等着了?” “是的。” 他站起身,做个姿势邀请他。 “我们到窗前去坐坐,怎么样?” “不用了。” “好吧。” 他没有听见她上楼梯的脚步声。她大约到花园里去了,等待黑夜完全 来临。这不一定。 “这里住的都是身心疲惫的人,您原来知道吗?您看,没有孩子,没有 狗,没有报纸,没有电视。” “您就是因这个来的?” “不。我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到其他地方去。我每年都来这里。我 跟您一样,都不是病人。不是,我对这家旅馆有一些回忆。您不会感兴趣 的。我在这里遇到过一位女士。” “她没有再来?” “她大约死了。” 他说起这一切声调不变,语速也是单一的。 “还有其他假设,”他接着说,“我保留的是这个假设。” “然而您还是为要找到她又来了?” “不不,我没这个意思,不要认为这是一……不,不……但是她整个 夏天都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仅此而已。” “为什么?” 他回答以前停了一会。他很少望着对方的眼睛。 “我不知道怎么对您说。这在于我,在于我到了她面前。您明白吗?我 们到窗子那边去吧?” 他们站起身,穿过空的餐厅。他们在窗前站着,面对着花园。她在那 里,是的。她沿着网球场的栅栏散步,今天穿黑的。她吸烟。所有的客人 都在外面。他不看花园。 “我叫施泰因,”他说。“我是犹太人。” “不要转移话题吧。” “我妻子很年轻。她可以做我的孩子。” “她叫什么?” “阿丽莎。” “我原来以为您跟旅馆以外的事毫无牵连,”他笑了,“从来看不见 有人叫您接电话。您也从来不收到信件。现在突然阿丽莎来了。” 她站立在一条小路前——往森林去的小路——犹豫不决,然后又朝旅 馆的门廊走去。 “三天后过来。阿丽莎此刻在她娘家。我们结婚有两年了。她每年要 去娘家。她在那里已经待十来天了。她的面孔我看来很模糊了。” 她回来了。这是她的脚步声。她穿过走廊。 “我和不同的女人生活过,”施泰因说。“我们差不多都同岁,那时 我有时间跟女人过,但是没有跟其中一人结过婚,虽然我也曾准备演一出 婚姻喜剧,要接受时心里就响起一种拒绝的叫声。不行。” 她现在走在楼梯上。 “您昵?您是一位作家吗?” “我正要当个作家,”施泰因说。“您明白吗?” “明白。大概一直想当?” “是的。您凭什么猜着的?” 现在什么噪声都消失了。她大约已经到了自己的房里。 “凭什么?”施泰因又问。 “凭您追问不合的劲头,最终又没有什么结果。” 他们相互瞧着,相互一笑。 施泰因指着面前的花园和更远的地方。 “这座花园过去那一边,”他说,“大约离旅馆十来公里,有一座大 平台,很出名。看得到一大片丘陵,那里才是这个地方的风景点。” “下午旅馆都空了,他们就是往那儿去的?” “是的。他们总是到了黄昏时刻回来,您注意到了吗?” 静默。 “除了这座大平台呢?” “我没听说还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没什么了。没有……其他,没了。 要么是那座森林。这四周都是。” 树梢也沾上了夜色。一点色彩都留不下来。 “我只认识花园,”马克斯·托尔说。“我一直呆在这里。” P3-13

图书封面


 毁灭,她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和她众多后期作品一样 断断续续地描述 一个或几个场景。自己站在离人物不远的地方 看他们的神态 姿势。会让人静下来
  •     在堆乱七八糟的书中找到这本。暗红色封面,粗糙的纹路,黑色模糊的书名,却醒目的作者签名,那般飞扬。来自杜拉斯。许多许多年前看过《情人》。念念不忘的是开篇的第一段:我更爱你此时饱经风霜的残颜。这种理念一度成为我选择恋人的标准。爱的是现在的外表吗?那么对不起,你只能被淘汰。我等待的,是那样的男人,会对我说出同样一段话的男人。语言凝练到极致。用的最多的是静默的场景。很像舞台剧。我努力的搜寻寥寥数字下掩饰的丝丝表达,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她在说,我在听。说了很多,听却听不懂。不由得想起圣经里关于比喻的解释:那时候,显示给你们看,却看不见,说给你们听,却听不懂。我只得到了些许的蛛丝马迹。是的,也许是狂热的爱与深沉的爱的故事,也许还有伤害,否则伊丽莎白不会失去记忆,不会成为病人。没有爱,他也不会突然温柔。他就是那个年轻男人。杜拉斯是个匪夷所思的女人。之前曾试过去读除情人之外的小说,却发现吃力。这本一如既往。她总有些情绪讳莫如深,不可探究。那些情绪,在姿势,在表情,在对话,无可探寻。却爱这个法语的名字。轻轻读,很美,虽然诡异。----from Marguerite Duras
  •     刚看第一遍没懂,怀疑自己的理解力。又看了第二遍,感觉不过是一场独幕剧上两个人的自言自语;到第三遍,混沌的感觉仍然挥之不去。和《情人》太不一样了。此篇中文译本的语言很简单,简单得没看懂!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就是那样几页纸,每页纸上还不多字。看得我那叫郁闷。

精彩短评 (总计82条)

  •     完全看不懂。。。
  •     作为一个文盲看这个不能得到阅读的快感
  •     毁灭。 静默。
  •     我朋友说不错哦,快递也挺快的。
  •     看了开头的一点点,还没有看完。。
    自己果然还是太浮躁了,还是自己的水平还不行。。。
    觉得没看懂。。。准备好好了解她了
  •     除了情人,我都看不懂,抄抵心的句子
  •     巴赫《赋格的艺术》,是遇、求、得的交集是人生无穷级数的理想解,因约束条件太多无法求得准确的解,是用别的方式来弥补或者规避,还是抱憾终生。Marguerite Duras《Détruire dit-elle》
  •     评价好像一般般…已经借了 看不看呢w还是看爱? 句段细节远不如情人 难久品 也可能是翻译不是王道乾的原因。。但 毕竟 是杜拉斯
  •     我感觉就好像是这本书提前预示了结果,并努力将它完成...
  •     他的文章永远是那么有特色,欣赏
  •     看到最后我才知道这是个剧本。不然一部小说一直在用对话推动情节读者脑子会炸的好么。所以这是一个3p向4p发展但失败的故事?书里头四个人打牌那个情节,节奏太紧张了,读起来心好累。我真是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女人。感觉她有一种可以把好故事写烂的特殊技巧。我真的不觉得是翻译的问题。真的!
  •     喜欢玛格丽特的文字。短短的每一句话总是能发人深思。从社会的现象挖掘最根本的人性。在阅读中,需要细品每一句,这样领悟得比较好。
  •     非常喜欢每一段像是日记介绍天气地点的开头。冷冽。
  •     抽象的舞台剧剧本
    喜欢广岛之恋这种感觉的杜拉斯作品的人不要买这本书
  •     这一幕戏,布景极其简单,主角们都在黑夜里,沉睡或者静默,语言精炼,思维跳跃,有如梦呓。

    天空灰得象巨大的湖,我们游走在湖底,沉没在湖底,我们一起搅动着咖啡,看一本永远在停留在序言的书;我们晒着太阳,象干尸那样横卧于清冷的树荫,象野猫一样沉默于干涸的河床,除了死亡,就是毁灭,还有什么?

    那座森林,谜宫,谁走进去了,谁出来了,谁又正在挣扎?

    谁在吃药,谁在失忆,谁在绝望,谁又在毁灭?

    痛苦的纠结,她在说,他也在说。

    感觉杜拉斯的这本书近似卡夫卡的风格,对意识的描抹勾勒极具特色,抽象而复杂,每一个字,都必须细细品味咀嚼,倘若一失神,只看文字,那么到下一个自然段,你基本很难衔接上前面的内容了,只能重来、再读。这就是杜拉斯,在她的眼中,只剩下孤独、绝望、异化、分裂和苦闷。马克思.托尔“怀着绝望的心情”爱着阿丽莎,但他也爱伊丽莎白;阿丽莎爱施泰因,却又对伊丽莎白说:“我爱您,我要您。”小说中,阿丽莎和伊丽莎白长得极其相像,她害怕被遗弃,害怕爱,害怕未来。阿丽莎才是能真正造成一切致命的毁灭的人。很多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说“看不懂”,这其实正是杜拉斯所刻意安排和闪躲的:在含混、闪烁和冷漠的背后,来匿藏那复杂而不愿为人所知的内心世界。那里,没有阳光,冰凉。

    无论故事是怎样的,无论你懂没懂,但你只需读明白一个词语----“毁灭”。

    杜拉斯说最后一幕的音乐为是巴赫的《赋格的艺术》,第十五首赋格,有乐评者说《赋格的艺术》充满“理性的严谨形式”。

    赋格,在德文是追赶之意,以模仿为基础,是音乐主题与发展有着固定程式的复调曲体。一个主题单独呈现后,另一个声部紧接模仿(通常在其属调上)叫做“答题”,伴随主题或答题出现的对比旋律称为对题。对题从横向上是主题的延伸部分,它必须与主题形成良好的对比关系,巴赫的赋格摆脱了部分中世纪教堂音乐的影子,单纯、崇高、庄严、明确、悲恸,这音乐便也恰到好处弥合了与灵魂的距离。

    一位匈牙利作曲家曾说:“倘若只能允许带一张荒岛唱片,我一定会挑选科罗廖夫的巴赫,因饥饿与干渴而亡的时候,我要听着它咽下最后一口气。”杜拉斯把这音乐放在最后一幕,也许这才是她毁灭前所期待心灵纯静的至乐,那么,她是漠视于伊丽莎白在挣扎后获得的拯救?抑或是冷静于阿丽莎的毁灭?不得而知。

    “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它确实来了”。

    毁灭,她说。

    毁灭,我说。

    是的,从此我将坠入冰河之域,消融于其中,永远。
  •     突然后悔没学法语,中文的翻译,老觉得隔了些什么
  •     中间代词太多,关系比较混乱,所以头有点晕,也许是我没文化吧。
  •     价格便宜 实惠 东西多
  •     只能用来装逼吧,看不懂
  •     喜欢阿丽莎找伊丽莎白破冰的时候,施泰因和马克思从旁偷听间或点评那一幕。
  •     我也不懂!深奥呢
  •     藏书之爱!!!
  •     她可能那时会爱上您,如果她还能爱的话
  •     很喜欢杜拉斯,就象人说的,她的读者是有选择的,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也许,那份伤痛,那份绝望的无助,那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苍茫。
  •     当然这本书是不能和 “情人”相比较的。
  •     杜拉斯额要收藏
  •     “我是个容易害怕的人,害怕被遗弃,害怕未来,害怕爱,害怕暴力、数字,害怕未知的事、饥饿,贫穷、真相。”文字是散装称重的,情绪是如一“静默”的,两件事交叉疲累着。走累了在沙朴。
  •     相遇的时间重要,相遇的人也重要。托尔才是那个活在五个人中心的局外人:最清醒,善良;也自私,胆小。 看不懂的人,只是竭力隐藏罢了,懦弱,胆小,和自私。
  •     还记得很喜欢这本书的装帧,最后送给了好友。
  •     这本我没看懂...絮絮叨叨的也不知道在说啥,可能翻译有问题吧。
  •     总觉得杜拉斯想表达的是爱情宿命论,遇到谁爱上谁,事情的发展都是宿命,不可改变。。。
  •     看小说好累啊……
  •     开始读的时候以为伊丽莎白是玛丽格特对自己的影射,后来才知道她把她自己倾注在阿丽莎身体里面,依然很晦涩难懂,但是还满喜欢玛格丽特的生活态度(糜烂的那一部分除外)
  •     亦舒的书都不错
  •     每个人,纠缠在情欲之中的,看不懂,听不懂。也说不清。
  •     开头特好,镜头感。
  •     We are lonely.
  •     大喊一句什么鬼
  •     封面有点破损 内容很喜欢
  •     毁灭,她说
  •     隐晦的情感 在海风吹完就该熄灭
  •     应该是读过,但完全想起来讲的是什么,好像是本剧本吧,果然剧本适合表演多过阅读。
  •     原名《长椅子》比《毁灭,她说》好听,个人比较喜欢具象的题目。四个人的恋爱,都没有结果。这是一出戏剧,就不好去问结局去问意义,舞台的效果应该是好的。因为冲突性很强,隐约还察觉到了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意。对马克斯·托尔还能接受,知道自己在渴望什么。而其他的三个人,尤其是伊丽莎白,明明渴望却又在逃避,看似接受却又在挣扎。
  •     看的吃力
  •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书,每一本都是值得去读的
  •     很薄一本书,120多页,于是一天就看完了。是个舞台剧的剧本,边看脑子里想象4+1个主角的几天内的小故事,虽然很简单,但人物间的情感冲突和张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杜拉斯真是个厉害的老太太。
  •     很适合精神空虚的 我们
  •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了解一切。实际上他了解的不过是自己眼中的一切。
  •     还不错的一本书,等有时间好好翻看
  •     一如既往杜拉斯式。书中有101个“静默”。
    不过,读了两遍还是不能很清楚的了解作者的意图。还是得多读几遍。
    书包装的很好,纸张质量也很好。
  •     读的很晦涩
  •     女人啊。
  •     目前还是没有看懂
  •     深奥呀!
  •     绘色绘色绘色
  •     晦涩难懂,有些分不清谁是谁,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
  •     帮同学买的,找了很久的书,同学喜欢古典的东西,书的封皮不错~很喜欢,杜拉斯的作品都很好。给个好评
  •     帮同学买的书,我还没见到,不过应该还不错
  •     她说,毁灭。
  •     高中读物
  •     一般般
  •     很爱她写的东西
  •     杜拉斯的小说有一种深刻内敛的美感,需要细细品读才能知晓。适合闲暇时间阅读,平静内心的浮躁。
  •     不过就是在写她自己
  •     不知道怎么打分,因为我没看懂⊙ω⊙
  •     图书馆的这本书放了这么久还是足新还是有原因的 弃书
  •     遇见一个人就是一场注定的毁灭 就像模糊彼此面目的迷雾森林
  •     太过于文艺,我没看懂.
  •     看不懂
  •     欲望中的绝望
  •     第一次读杜拉斯的剧本,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她喜欢无病呻吟吗。
  •     这是很地道的"杜拉斯"式小说,简洁的语言,简单的词汇,或许可以数出来的单词构成的小说,第一次尝试她作品的人最好不要从这里入手.如果你真的了解她,细细品位她独到的爱情,可见却不可得的爱情.杜拉斯的主角们不是在小说里恋爱,而是在读者心里.每个人都可以读到不一样的爱情.所以,喜欢她的人,不要错过这个小小的惊喜,会让你回到沉静的状态,找到自己,找到杜拉斯.
  •     翻译太僵硬了。
  •     我永远爱听这个女人唠叨。
  •     百来页,写了数天里面的几个人,在阴影里,在晒太阳,散步,看近处与远处,自言自语,将自己剥开,里面会是什么呢。
  •     毁灭,她说。
      晦涩,晦涩到骨子里。 隐秘,隐秘在肌肤上。
      施泰恩,马克思 托尔。
      看着看着,他和他,就慢慢重叠着,在恍惚中,又分开成两个身影。
      
      『什么样的激情,在黑夜里找上我们。』
        
      悲伤。
      悲伤通常可以毫无来由。它就像是雄霸天下的主,无需通行证便深植你心底。
      但是,它有千面。你通缉不了,抓获不了。

      『多么安静,怎么叫人相信我们的夜晚是这么难过。』
      所有一切的美好,在此时,你会闭眼不见。统治你视觉的,像是强大的哀怨。
      这种时候,我们总会寻不着底线。你无法知晓,压破你天平的最后那一微克承载的是什么。
      只能听由天命。
      我想,我只能拭去你的泪水,而你内心那坚韧又哀戚的伤口像极哭泣的嘴,只能任由其存在着,忘不去。
      我如何拯救你,我无法拯救你。
      你,我亲爱的你。
  •     很喜欢杜拉斯的文章 写的相当的不错 就是最近太懒了 看书总是断断续续 没什么连贯性 把一本本来就很考验脑力的小说浪费了 呵呵
  •     谁看懂了 求解释
  •     像伍尔夫的意识流一样,又像张爱玲的色戒,隐秘的意识流,从一个焦距着又散开来的四人身上流动出来。
  •     依旧晦涩,即使我很爱这个故事,也抑制不了对杜拉斯通篇代词的厌烦。
  •     很薄但是很难读的一个故事
  •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