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守护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姐姐的守护者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44240277
作者:[美] 朱迪·皮考特
页数:392页

作者简介

安娜的姐姐凯特两岁时罹患严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安娜的父母为了给凯特治病,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凯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儿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地向凯特捐献出脐带血、白血球、干细胞、骨髓……现在,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安娜捐献一个肾脏给姐姐。
无法忍受再被当成药量的安娜决定反击她的父母。
安娜在报上看到律师坎贝尔的信息,她卖掉爸爸送给自己的金项链,在哥哥杰西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请求坎贝尔做她的律师,她要控告自己的父母,控告他们夺走她的身体使用权。

书籍目录

序曲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周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终曲

编辑推荐

  安娜,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她出生活着的最大意义,便是不断为身患白血病的姐姐提供脐带血、血小板、白血球、干细胞、骨髓……现在,姐姐需要一个肾脏。安娜想知道,自己除了做姐姐的“药”,还能是什么?她将父母告上法庭,要夺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  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  《姐姐的守护者》是美国畅销女王重磅佳作,50种文字震撼全球!  美国《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等12大畅销榜首图书。  德国、法国、日本、印度、韩国畅销书排行榜在榜均超过152周。  英国《卫报》、《泰晤士报》“年度好书”  加拿大最受欢迎“伦理小说”  台湾诚品书店、金石堂书店、博客来书店销售冠军  美国图书浏览网(Bookbrowse.com)2005年钻石图书奖  美国2007年弗吉尼亚州读者票选图书金奖  美国玛格丽特-亚历山大-爱德华奖  美国马里兰州2006-2007“黄雏菊奖”  美国伊利诺州2007年林肯图书奖  美国佛蒙特州2007年青山图书馆奖  英国理查德-朱蒂图书俱乐部2004年“十大好书”  入围2005年英国图书奖和获 IMPAC 都柏林文学奖

内容概要

朱迪·皮考特,美国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小说家。199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以来,十五部作品无一不持续畅销,甚至每有新作,必迅速登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亚马逊网站等畅销书榜首位。作品涉及的尖锐话题.也迅速在全美国甚至全球引发激烈争议。
作家总能以超凡的敏锐捕捉新锐题材安乐死、器官移植、青少年自杀、克隆、干细胞……这些人类至今莫衷一是的话题,常常成为她书写的焦点,常常使她笔下的人物,既极具浓郁的伦理争议,又背负深重的悲凉宿命。难得的是,作家并非讨论“问题”,而以绵密细致的小说笔法编织精彩绝伦的感人情节,以深情灵动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转合,写尽人间至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持续拨动人的心弦,使人流着泪去讨论它的尖锐议题,但永远都不会有结果。    ——《纽约日报》  丝丝入扣地探讨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沉重题材,情节转合出人意料,结局令人荡气回肠。    ——《出版家周刊》  皮考特是一位大师,她具有透视魔力,只有她才能将一个虚构题材写得如此令人牵肠挂肚。 ——《华盛顿邮报》  永远希望身边都有皮考特的小说陪伴。它不只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书,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良知文字。从第一页就抓住人的心灵,优美动人,直到最后一页,还是不愿怅然放下。    ——《书单杂志》  这部精巧卓绝的作品以震撼心灵的议题,直让人心碎…… ——《人物》  皮考特讲故事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美联社  除了惊叹,皮考特还让人担心:这是她最后一部书吗?                                 ——《今日美国》

章节摘录

  三岁的时候,我想杀死我姐姐,这是我最早的记忆。这个记忆如此鲜明,现在,我还不时想起当时她的鼻尖隔着枕套,抵住我手掌的感觉。她不可能抵抗得了我,不过,我还是没能成功。爸爸走进我们的房间,他要送我们上床,跟我们道晚安,这刚好救了她。他领我回床上,对我说:“这种事绝对不能再发生。”  等我们大一点,我似乎是个不存在的女儿,除非和她有关。我每每在房间的另一头,看着她睡觉,我们两张单人床之间有一道长长的阴影,我会细数有哪些死法:在她的麦片里下毒;到海边,被退潮的水流卷走;被闪电击中……  最后,我虽然没有杀死我姐姐,但她,想杀死她自己。  或至少,我是这样告诉自己的。  小时候,我觉得最神秘的事情不是“小孩怎么生出来”,而是为什么要生。制造娃娃的技术性问题,我懂———我哥哥杰西曾提供给我那方面的资料,不过,那时我就确定他听来的有一半不对。当老师转身,班上其他跟我一样大的小孩都忙着在教室的字典里找“阴茎”和“阴道”的解释时,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不同的细节上。例如,为什么有些妈妈只生一个小孩,而有些家庭的繁殖力似乎特别强。或者学校里新来的女同学席多娜告诉每个愿意听她讲话的人,她的名字是以她父母度假时制造出她的地方来命名。(我爸爸以前常说:“幸好他们不是去泽西城①度假。”)  现在我十三岁了,发现这种原因更加复杂:一个八年级女生因为肚子大了而休学;一个邻居故意受孕,因为她希望能因此阻止她丈夫诉请离婚。我告诉你,如果今天外星人登陆地球,研究地球人为什么生小孩,他们的结论会是:大部分人都是在无意中制造出小孩,或因为他们在某个夜晚喝多了,或因为避孕措施并非百分之百可靠,或因为其他一千个很难令人信服的理由。  我出生则是因为一个特殊的理由。我出生不是灌进廉价酒的结果,不是由于满月或一时头脑发热。我之所以会出世,是因为一个科学家设法将我妈妈的卵子和我爸爸的精子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特别宝贵的基因原料。事实上,当杰西告诉我,娃娃是怎么来的,我一点也不相信。我决定问我爸妈事情的真相,我得知的比我预期的多。他们要我坐下,告诉我正常小孩是怎么来的那一套,他们也解释他们特别选择我这个小胚胎,是因为我可以拯救我姐姐凯特。“我们因此更加爱你。”我妈很肯定地说,“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孩子。”  不过,我仍然存疑,如果凯特身体健康,情况会怎样?很可能我还在天堂飘浮,或者在某个地点等候一个身体附着,预备被发配到地球一段时间。当然,那样的话我就不会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你懂了吗?我和其他自然受孕的小孩不一样,我不是因为意外而来到人间。如果你的父母因为一个理由孕育你,那么,那个理由最好一直存在。因为,那个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没必要存在。

图书封面


 姐姐的守护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8条)

  •     我没有养育过子女,但我相信过些年我会养,会有孩子。爱孩子与爱父母是一致的,所以读到高潮部分,读到莎拉在法庭上的辩论的时候,几乎黯然泪下。“我的处境有如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救她的方式是派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们生命中,常常有这样的困厄。无法解脱。不管是否爱书,不管是否讨论过如此艰难的论题,本书必定是我和所有有良知的人一生都要讨论、但永远也不会有结论的作品!从道德角度来看,这本书值得人警醒;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本书需要人探讨;从家庭角度来看,为人父母与为人儿女其实彼此依存;从小说角度来看,这本书需要不断读下去,读下去……
  •     昨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对于杰西和安娜的两段话,颇有感触。杰西“我告诉你这件事,是因为当凯特终于在医院的床上蠕动,睁开眼睛,我知道她的一只脚已经 跨进另一个世界。”安娜"这不公平,凯特知道,我们不需要活到很老,便能明白,我们很少能够得到我们所拥有的,我站起来,闪电的光停留在我的内壁里,那使得我无法吞咽口水,所以所有的水都涌出了眼眶,喷涌而出。"很喜欢这两段的内心独白,一种感觉不能说也无法描绘,凯特是上帝未完成的杰作,即便身子脆弱,但精神却不屈。从来到这个世上,她就开始准备着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些事都是我们眷恋这个世界的挣扎。上帝啊!你选择让人生一次,却这样的残忍,让人觉得死才是最美的归宿,而凯特亦是不再眷恋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死,她连生的权利都是向上帝要回来的,何况活呢?这是一部不再传授所谓的伦理道德,它关注的是身为人本身,一个生者的尊严,前人为我们树立起了高尚的道德和高尚的灵魂,在这样的行为准线下我们有了善恶之分,而真实的灵魂却成为虚伪的面具,我们都是虚伪的,但小说中的安娜却开始反思她究竟要的是什么,或许开始只是小小的萌芽,但凯特却坚定了她的立场,瞬间促成了她勇敢地选择。然而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所有人都会却步。小说和电影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小说中安娜还是死了,一场车祸使她脑死了,真正的只剩下躯体,灵魂终究被死神带去,成全了凯特,延续着原本不可能地再生,这是个完美的巧合,在恰当的时机让故事脱离了主线的发展,最后的结局又回归到了通俗的伦理线上,这真是小说的遗憾,但电影的导演似乎看见了这样的遗憾,为我们安排了凯特的葬礼,最后这个家庭在精神上都升华了,这就变成了所有灵魂的成长,而死者亦生,凯特 终于可以幸福地长眠了,这样的安排,使得结局不像结束,而是开始.凯特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虽然她的命运总是无法自己支配,但好在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她让妹妹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她选择生时勇敢地爱,这样的女孩能不动人吗?但这样的故事究竟如何结束呢?
  •     这本书的结局让我想起2000年的一部电视剧《青春的童话》,李小璐主演,原本健康开朗的妹妹遭遇车祸,最终通过心脏移植成就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已垂死的姐姐的未来与人生。但在这本书里,我却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我希望活下来的是安娜,莎拉拯救女儿凯特是没有错的,但注定要逝去的就应该放手,为什么不让她的另一双子女幸福的活下去?这个结局似曾相识,这个结局另我失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当他们在法院探讨人性之时 人的神性就出现了
  •     多年前看过电影版,为人父之后再看原著更为感动。道德比伦理更重要,爱比法律更强大。
  •     前三分之二让人手不释卷,故事铺展得很细腻,兼具幽默与严肃。可惜结尾有点拖沓。关于结局还是感慨老天不公,可是事情从来就是不公平的,我们早就知道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易释怀。
  •     惋惜
  •     偶然遇見
  •     初中记忆 印象挺深刻的 尤其各种细腻的描述
  •     能读书,千万不要看电影。 能读原版书,千万不要读翻译本
  •     最后的10%真真是全篇最精彩的地方,不过这也应是由于前篇的积累,厚积薄发的感觉,这结局,啧啧。
  •     当你进退两难做不出决定的时候 伴着悲伤耐心地等一等 上天会给你安排答案的 妈妈我该怎么祈祷才能让你陪在我身边的日子长一点 或许 像这个故事的结局一样 当你自以为事情的现状会引导出你预料的结果时 生活总是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我用自己担心地稀烂的心虔诚祈求 让我最爱的两个人活的久点 再久点 再再久一点……
  •     看过小说再过来的,这个电影改成了温情片了,但我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温情
  •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     看了一小半的时候又来豆瓣知道了结局 很不情愿的看完了 还是哭了orz
  •     哭着看完的一本书,也许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以爱的名义绑架了至爱的人。有时爱的付出,只是付出者为了自己良心上的满足,有时给予的不是对方所需,才是最大的伤害
  •     结局真的出人意料……虐哭了当时。
  •     值得一看
  •     结局太反转、太虐心。父母的爱哪里有平等的呢,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是无法体会的,但把自己代入安娜那个角色,可能也会有同样的不公平以及不愿意。然而,谁又能真的离得开谁,亲兄妹之间早就互相影响,彼此互为镜子。
  •     最后真是想不到咯,把这个问题剖析得这么清楚其实也很厉害啊,而且里面有些细节也很好笑,很厉害的作者。
  •     初三读的 今天上医学伦理学突然想起这本书
  •     我只是想有人知道我的想法,也许并不赖
  •     结尾略突兀,描述方式稍显混乱,主题令人深思,有关家庭和爱值得一读
  •     朱迪皮考特在中国最出名的书
  •     看的版本好奇怪 在开头就剧透了整本书内容 扼杀了乐趣啊
  •     减的那一分是为最后的结局,在越来越喜欢安娜的时候,为什么要设计那样的结局?为了让观众更切身的体会到失去的那种感觉?疾病是不幸的,摧毁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所有人从凯特两岁时都改变了人生轨迹,妈妈萨拉看起来是最坚强的人,坚强的让人发恨,而她又是最脆弱可怜的,让人难以真的恨得起来。当你身为别人的希望的时候,那份重担你可否能扛下?白血病患者顶着高剂量化疗杀死自身的全部白细胞来迎接移植,为了对抗排异反应必须注射激素而让身体走形,最后不仅可能无法痊愈,还可能损害肾脏肝脏,即便如此你还是愿意成为别人的希望吗?
  •     《My Sister's Keeper 》曾经看哭了的故事。常说人与人之间要好好相处,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最不懂的是如何跟家人好好相处 ~
  •     唉,整个人都不好受了!心堵得慌!这结局真的好讽刺……很难接受。我已做好了凯特离开的准备,而你………!
  •     结局真的让人无语凝噎。题材很讨巧
  •     太不喜欢这个结局了
  •     逃不开的死局
  •     生命的品质和生命的尊严,没有确定的答案的人生,结尾的急转弯让人心一凉,为什么这样!
  •     人性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吗?可能作者探寻到车祸前实在别无他法了罢,然而对于我来说已经够了
  •     她为了你的生存而存在,尽管她也是你至亲的人。她任性了一回,自我强调一回,也是应你之愿。她的消失突然而不可回旋。你只能千真万确地感受遗憾。大概是有的人一生只干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让你遗憾一生。
  •     几年前就在时文选粹上看过类似的文章,这个小说意思大抵相同,的确小说里的这种情况是令人头疼的,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抉择,救还是不救,为什么救,这真的是社会伦理学的难题。
  •     一切情感和行动的表达都是源于爱,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结局的逆转让我觉得有些突然,但也让人回味,安娜用生命的置换完成她的使命,但或许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大的悲伤!
  •     挺好看的,多视角叙事,还有一些插叙,但读起来依然很连贯。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也十分真实。伦理,法律,道德、亲情,孰是孰非,究竟怎样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难以判断。但是故事结尾有点狗血,我觉得开放性结尾就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了。安娜应该好好的活着。
  •     想了想还是改成三星,因为我真的很讨厌莎拉。可以看得出作者努力把她塑造成一个无奈的母亲,但是她的心理活动以及言行细节却根本不给人这种印象。她把安娜当器官培养皿,她想让凯特活下去只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根本不问凯特愿不愿意活。以及看到爸爸送安娜项链时莎拉的心理活动,让我觉得非常震惊和恶心。偏执狂真可怕。
  •     结局猝不及防
  •     多人角度叙述心理感受以此完成整个故事的框架,题材比较特殊,故事并没有达到惊叹的地步,但还算不错。摘一句书里的话“或许如果你假装活在电影情境里度过一生,你就不必承认墙是纸糊的,食物是塑料模型,从你嘴巴里说出来的话不是你的真心话。”
  •     多人多角度一起叙述一个故事。虽不新鲜,但是看的时候还不错。对心理的描述很到位。一个有深度值得深思的话题。
  •     爱的困惑矛盾及痛苦的酿造
  •     印象深刻,喜欢这个结局。
  •     结局太草率,但是其实也是最好的结局
  •     结局给负分,故事引人深思。爱坎贝尔。
  •     纠结的主题,人伦的拷问,结局一度使我陷于一种难以走出的情绪。
  •     没有她的十九分钟好看
  •     被评分给蒙蔽了。不喜作者文风,情节果然有着一股畅销书味。不会再看此作者的书了,虽然手贱买了四本套装。得到的教训就是:一定要慎重对待畅销书。
  •     不管到哪里,我都带着她,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     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深刻,教育之道,理解人性和孩子非常有用
  •     可怜的安娜,最终还是逃不过宿命
  •     想不到更好的结局
  •     以爱之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