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彼岸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39931555
作者:於梨华
页数:300页

作者简介

《彼岸》主要内容是:年近中年瓦解的婚姻,让何洛笛无忧的移居生活戛然而止。目睹父母勃谿,幼女尚晴在自暴自弃中过早踏入成人的生活,接踵而至的早婚、产子、离异、贫寒等重重打击几欲摧毁了她的人生。母亲尚晴的失常令女儿楚眉的童年蒙阴,而洛笛的悉心抚育却让两人形成了笃厚的祖孙情。再婚老伴离世,洛笛不得不在寂寥中住进了养老院。她时常牵挂着人近中年而事业、婚姻无着的尚晴,又惦念着在爱情中跌打滚爬的楚眉,却意外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面对不舍的亲情、面对病痛的折磨,她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久违第二章 回顾第三章 点爱情的迷香第四章 天堂鸟花第五章 心版印迹第六章 天地一孤雁第七章 揽你入怀第八章 水往下流第九章 嫩绿与墨绿第十章 我们的初恋第十一章 无忧居第十二章 何去何从第十三章 恼人的时光第十四章 郊游时的意外第十五章 老老人,小小人第十六章 鱼与熊掌第十七章 相逢恰时第十八章 筱梅第十九章 校园事故第二十章 约会第二十一章 姥姥病了第二十二章 悲喜感恩节第二十三章 雯莱旅舍第二十四章 考验冰雨第二十五章 一片柔情第二十六章 玫瑰秋尽第二十七章 山雨欲来第二十八章 妈,别走第二十九章 煎熬第三十章 相伴第三十一章 守住爱缘第三十二章 迎春花开第三十三章 三代情第三十四章 大团聚第三十五章 黄昏落日

编辑推荐

《彼岸》是一部中国版的《根》,三代中国女人在美国亲历的人世沉浮,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继《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之后最新巅峰力作,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鼎力推荐。多舛人世凝练的生命真谛,垂垂老矣之时,谁窥见妈妈心中的柔弱。

内容概要

於梨华,著名旅美台湾女作家,素有“留学生文学鼻祖”之称,被读者誉为“没有根一代”的代言人。凭借英文小说《扬子江头几多愁》获美国米高梅征文首奖,并以《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小说。作品《梦回青河》、《傅家的儿女们》被搬上荧幕,脍炙人口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一直很喜欢於梨华的文笔的,她善于塑造人物,善于描述极复杂的内心感情。书中她深入三代五个人的人生细述了一幕一幕的悔十艮、宽恕、责难、同情、爱与十艮以及每个人的感情世界的种种变化,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比张爱玲还要成功。  ——杨振宁旅美作家中,於梨华是最有毅力,潜心追求自己艺术进步的—位,她为当今文坛留下值得后世朗诵的作品。她是近年来罕见的最精致的文体家,她给我们一个最真切的、有情有景的世界。  ——夏志清在全面描绘中国知识分子旅美生涯方面,没有台湾作家比得上於梨华,她的作品是“放逐者之歌”  ——白先勇我一直很喜欢於梨华的文笔的,她善于塑造人物,善于描述极复杂的内心感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比张爱玲还要成功。  ——杨振宁於梨华是近年来罕见的最精致的文体家,她给我们一个最真切的、有情有景的世界。  ——夏志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久违楚眉到马蹄山镇时,已是傍晚时分。因为急着想看到她婆——何洛笛,所以她一早就从洛杉矶出发了。一号公路沿着海边,景致最佳,却比较迂回,她选了五号公路,直截了当。一路都是广漠的农田,正值仲夏,被犁得十分平坦的田里空无一物,更显得无边无际,如果不是隔一阵拿起手边的咖啡啜一口的话,瞌睡一定会将她征服。幸好她的朋友小艾警告过她五号公路的冗长无味,所以她还带了她喜欢的侦探小说《无底洞》的磁带来听。英国的侦探小说家仁朵尔夫人的文笔不是最佳的,但她对谋杀案的布局真是奇招百出,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长途车行者最上乘的解困剂。长长的八个小时的车程,除了中途停下来买火鸡三明治、咖啡及上洗手间,她到达了目的地时都已经五点左右了。 饭店是从网上订的。说是三星级,不算华丽,倒也不简陋。她的房间在五楼,后窗外是一大片草地及两条委婉的小径。坐了一天的车,身子都有点僵硬了,她放下行囊,用冷水洗了把脸,即下楼在小径上走了一圈,一面走一面摔摔手臂,扭动一下腰身,让自己舒散一下。走了约四五十分钟的样子,才回房给和平庄园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带外国口音的女子。楚眉早就听说过这一带墨西哥人特多,英文是他们第二语言,所以她把何洛笛三个字说得十分缓慢。对方说:“请稍等。”她似乎等了好久,对方才说:“对不起,她好像有点不舒服,已经睡了。你要我叫醒她吗?”她一看表,才七点,不觉讶异:“这么早就睡了吗?她生病了吗?”对方不答,过了一下,才说:“不知道。你要我叫醒她吗?”语气就有点不耐烦了。“不用了,那我明天来看她,访客时间从十点开始,对吗?”挂了电话,楚眉呆坐床边,不知所措。

图书封面


 彼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初识於梨华从《梦回青河》开始,从图书馆里找了这本书,回家一读,感受可用震撼来形容。心里只觉得知道她的太晚,如早在学生时代遇见,自己一定要尽力读完她的作品。《梦》一开篇,那个梦境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如自己做的一般能看见,心里一阵悸然。对“我”的那种普通人即渴望出众又害怕出头,即羡慕倾心又嫉妒仇恨,即胆大妄为又怯懦狠毒的心理描写真是入木三分! 行文流畅自然,情节毫不拖沓,又留下无尽的感慨,人们要怎么才能战胜自身的弱点,才可能做一个面对自己而不觉得有愧的人呢。后来知道,这篇小说是描写她自小生活的浙东家乡的故事,只有对那种精细情感有着细腻体会并能精致描写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吧。自此对她文章有了关注,看到这本《彼岸》也是要一读的。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代旅美中国女性的情感生活,很厚的一本,结构情切都非常完整,但小说的回味似乎少了一些,倒觉得有些像一本父母关注下一代如何生长的作品,对于如何教育子女倒是不失参考,如果能被改编为电视剧,大概也会是受众喜爱的类型。看到前面的评论另有一本描述她自身婚姻的小说,一定也要一读为快!
  •     没读过《又见棕榈 ,又见棕榈》,没读过《在离去与道别之间》,在消化这本《收获》之前,不知道作者於梨华。《彼岸》温婉隽永的伤感,慢慢流淌的生命记录,显而易见的自传性质,泪流满面的阅完洛笛的遗书,合上书就揣测,写作者,会是小三子的原型吧。打动人的作品,生老病死在最后一步的死亡部分,安安稳稳的娓娓道来,女性味道满溢,幸福在困顿贫困,失婚颓唐的女子一生年华里,静静流淌;平平顺顺的坎坷。每个中年女人心里,都住着一段崩溃。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揭示了表面繁荣下脆弱本质的心理教科书。怎么会注意到呢,当灾难悲剧失意痛苦所有这些情愫,都没有经历过。怎么会明白呢,当这些女人把失败掩饰在强硬和指责之中,嚣张的坚强着。我们从不了解,我们无从知道。我们的生活安适得手无寸铁,她们的内心满是荆棘沟壑。文学关于客观世界表面下的内心世界,就像潜水看到的海底。喜欢这样的漫步。
  •     昨天考研班结课,今天便忍不住好好地放松了一下。拿出了上个月断断续续看了不到一半的小说,不琢磨可恶的英语,不纠结专业课的变态,暂时脱离这个让我觉得压抑的环境,什么都不想,只是看一个别人的故事。上大学后一直有这样一个习惯,压抑太久,不想让父母担心,又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倾诉,便在一个闲暇的日子里,独自背一个大大的书包,装一本喜欢或是不喜欢的小说,在自习室找个座位坐下来,什么都不想,跑到别人的世界里看看热闹。孤陋寡闻的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於梨华这个名字,初读《彼岸》,故事并未觉得奇特,只是好奇她的语言,并不像我曾经读过的小说那样流畅,有点涩涩的感觉,上网一查才知,於梨华女士是个华裔美国作家,而故事也是按照她和小女儿作为原型写成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人语言表达习惯的文字,一样可以感动人心。这是一个讲述旅美的一家三代女性的生活的故事。生活阅历尚浅的我无法完全领会其中描写的人生坎坷,却被其中的洛笛深深的吸引。结婚,生育三个子女,离婚,再婚,拯救精神崩溃的小女儿,夫亡,寡居,癌症,自杀。这就是她大至的人生历程,但却不仅仅像字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习惯依赖别人的人,但我却觉得,她才一直是那个家的主心骨。不会理财,也不关心自己的经济情况,离婚连自己分财产吃亏都是弟弟发现的,呵呵,真是一个傻到极点的家伙。但儿女们爱她,本来应该分崩离析的一个家,因为她春风化雨般的爱,重新聚集在一起。那个因为妈妈不爱她而从小就有心理阴影的小三子,那个因为妈妈心理扭曲而备受摧残的小孙女,在她的坚持和关爱里,渡过了她们最为黑暗的岁月。她优雅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温暖着家中每个成员的心。她不该自责,谁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呢?难道压抑着自己,和不爱的人过一辈子,孩子就能幸福快乐吗?她的离去,用她的话是源于自己的怯懦,也不愿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我却不敢苟同。她一直就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但她做到了强者都做不到的事,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家中的每一个人。她不是个弱者,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她真正害怕的不是承受苦难,而是害怕在这个她优雅地生活了七十多年的美丽世界里,用几个月的时间,以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痛苦离去。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她一直没有让自己拥有最完美的生活,成为最出色的画家,但她却在众人上下奔走想要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时候,将自己爱的人们渡到了理想的彼岸。爱过、痛过、哭过、笑过,一切在乎的人和事她都安排的仅仅有条,那么就让这个温暖如春风一般的女子以她想要的方式优雅离去吧,也许,彼岸的生活不再那么痛苦,也许,她能在彼岸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并为她揪心过、恼恨过,却深深爱着的那些人默默地祝福。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名著。相当的好。看了不后悔。
  •     《彼岸》是谁的彼岸?是生老病死的彼岸,是情爱的彼岸,是人到中年危机的彼岸,是母女三代人互相关心又疏远的彼岸……在尘世中生活的人们总是会遇到类似这样或那样的彼岸。
  •     还没有开始看,却很喜欢~~
  •     读后让人深思,又潸然泪下,所有的人,到最后都不过是“天地一身孤”吧。。。。
  •     有一点拖沓.....
  •     语言平淡朴实,但有点冗杂。
  •     没看完
  •     我很喜欢这个长篇,很有感触。最大的孝是顺。可是当亲人在人生的边界点,你能够无所作为的放任其病入膏肓么?尽管不放任也依然还是无法延续生命......
  •     书很好,文笔好,符合我的想象。。呵呵
  •     读完很惆怅,老了回头看,生命很没意思
  •     很惊讶,这本书竟然还没有人评论过。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是一本能够打动我的书。看这本书,很缓慢,前后历时近一个星期才看完。不同于很多故事情节紧凑而直白的书,看着本书需要的是一边看,一边品,一边想。这本书讲述的是旅美画家何洛笛与她的女儿尚晴、孙女儿楚眉三代女人的情感纠葛。文中用了很多笔触描写人物内心的独白,借助这种形式阐明了文中人物的性格与故事、爱与恨、因与果。文笔细腻精致,别具一格。整本书分为三个大的段落,行文中规中矩:第一个段落,主要讲述了孙女楚眉探望何洛笛说发生和回想起的故事,这个部分很长,几乎占据了整本书的二分之一。借楚眉帮何洛笛找新的养老院这一事件,将一家三代的前尘往事引出,并在此间交待出祖孙三代女人的情感纠葛与发展脉络。偷过对于换养老院事件家庭成员们的不同反应,勾勒出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行程原因。第二个段落,主要讲述了祖孙三代在何洛笛搬家后现在的情感故事。养老院里凯利对何洛笛的关心,朋友表弟亚龙与尚晴的邂逅,中国留学生冰雨与楚眉的异国情缘。在这一年的感恩节与圣诞节里,三段情感各自精彩着盛开着。第三个段落,剧情急转直下,沿着何洛笛确诊胃癌一直向去世延伸下去。在何洛笛患病期间,子女与孙辈的迥然态度,表达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而对于生死的执着,也最终幻化为洛笛的一声叹息。由此三个篇章,将三代女人的前世今生清晰的浮现在读者面前,而大量对剧中人物充满悲情的人生历程和内心情感的白描,也为我们概括了大洋彼岸的旅居侨民的三生三世悲欢离合。剧中三位女性的情感人生均非一番风顺,这也造就了她们丰满鲜明的人物特点:何洛笛:她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幼年即被母亲冷落,为求得母亲的重视而发奋学画,竟然成为众多兄妹中的佼佼者旅美侨居;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和对于自己教育的失策令她抱憾终身,不得不面对女儿叛逆的惩罚;迎来第二次成功的婚姻后她开始想方设法弥补从前的过失,从物质和精神上救赎着自己的女儿尚晴,也与孙女楚眉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晚年丧父后孑然一身住进养老院,在寂寞与回忆中选择了直面死亡。尚晴:自幼因备受父母宠爱而遭到兄姐的排挤,少女时期因无法面对父母婚姻的破碎和家庭压抑的气氛而叛逆,最终不成熟的一系列决定换来的是学业无成、家庭破裂、事业搁浅、精神崩溃,当她失去家庭后精神出现问题开始虐待自己的女儿,最终通过母亲的帮助终于找回人生,展开了新的爱情和事业,与子女也重获天伦之乐。楚眉:幼年遭受家暴,被“婆”洛笛一手带大,形成了早熟懂事的性格,几次不成功的恋爱之后她终于能够成熟的面对情感,而洛笛的宽慰与正确指引不但帮助她健康的成长,也让她体谅了母亲的所作所为。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或许这是因为我也身为母亲的缘故?书中说讲述的一家三代,在每一代当中都出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几位母亲,都因为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或者家庭的重大事件而情绪一度失常,并将这种不良的情绪阴影转移自己子女的身上,这种情绪的转移深深的影响了子女的性格与人生发展脉络,也影响了他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方式。尽管这本书全文贯穿这一种凝重无奈的气息,但我还是很庆幸我能够认真的阅读并思考它,彼岸的另一种人生,让我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个更深的认识。作为一个母亲,我要承认,我需要学的很多,而每一次有深度的阅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阅读更多 ›
  •     不错,很好,女作家特有的细腻
  •     非常喜欢於梨华的书,本本都想买,无奈有的缺货。很好。这本小说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     娓娓如水的文字,静静诉说着生命这个厚重的话题。三代人理念的冲击,各自的心路历程,是部很精彩的交集,每个人身上都有年代和中西文化附着的痕迹,在大环境下成长为融合的综合体:不同年代下相同年龄的人们,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亮点,更有从一而终的相似甚至相同的本性表达,不得不感叹轮回的力量。年轻的时候,恐怕下意识都会去关注眼前的近期的精彩,生活散发出的魅力,对生老病死的沉重话题即使真心感慨又难免几分故作。睿智的心态定是被一年年的岁月打磨出的,纵使天才也急不得。生活的品质和生命的长短到底哪个更重要?风烛之年断然拒绝百般折磨的治疗,是软弱胆怯,或根本才是对生命一种更加坦然无畏的态度?现在的我,怕是没有这个发言权,只希望将来的自己,会日益沉淀出由内而外的优雅。
  •     比《又见棕榈》的生活视野宽和了好多
  •     我喜欢这种波澜不惊的叙述方式,用心品才出味
  •     宁波作家於梨华
  •     於梨华确实在留学生文学里独树一帜,并且根基稳定,从不敷衍作品,有老一代作家的作文态度。这本彼岸没有超越也没有退步,稳扎稳打,也是难得。
  •     想知道自己未来有儿有女年老时会怎么样 封面上的评语言过其实
  •     此书一看完 心情特别不一样 几次热泪盈眶 作者的手法也相当别具一格 我欣赏 一看完就推荐了许多朋友 不仅仅是看小说的美感 更有透析自我心理的意境 看过许多书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个人觉得做了妈妈的人看了 也相当有教育意义 很耐人寻味
  •     在旅途中不得不看完的一本小说,我只能说,可能这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杨振宁在封面的赞誉,我无法感同身受。故事也好,甚至于对外婆的称呼,都让我觉得看得心里有些累。
  •     异域生活,丰富多彩,苦辣酸甜!
  •     朋友推荐的。说写的超级好,还没看。
  •     看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后来买的,语言挺不错的,可以一看。就是书到货的时候有点脏,不是塑包装的
  •     极其普通平淡的叙述和故事,看完后会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不行,但又觉得很真实
  •     华裔的故事。走到哪都脱离不开家。美国的社会环境还是相当适合书中所谓的品质生活的
  •     失眠的时候读,读完还是没睡着。。。留美一代二代三代的故事。
  •     三星半,语言不太喜欢
  •     三代女人在国外的生活,不过更喜欢《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引起共鸣,是出去闯荡,还是留守发展,年轻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我是留守派
  •     很喜欢这样朴素的文字,家庭之间的亲情也在平淡之间展露无疑。
  •     20120414病恹中初读。洛笛尊严的离去更是一种人性价值的选择,“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
  •     看到几处地方让我泪奔。於黎华的这本书值得一看。
  •     很感人,同自己生活一般,刻画人物描写都好。想再读几本於梨华的小说。
  •     纪录片一样的笔触
  •     很惊讶,这本书竟然还没有人评论过。

    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是一本能够打动我的书。

    看这本书,很缓慢,前后历时近一个星期才看完。不同于很多故事情节紧凑而直白的书,看着本书需要的是一边看,一边品,一边想。

    这本书讲述的是旅美画家何洛笛与她的女儿尚晴、孙女儿楚眉三代女人的情感纠葛。文中用了很多笔触描写人物内心的独白,借助这种形式阐明了文中人物的性格与故事、爱与恨、因与果。文笔细腻精致,别具一格。


    整本书分为三个大的段落,行文中规中矩:

    第一个段落,主要讲述了孙女楚眉探望何洛笛说发生和回想起的故事,这个部分很长,几乎占据了整本书的二分之一。借楚眉帮何洛笛找新的养老院这一事件,将一家三代的前尘往事引出,并在此间交待出祖孙三代女人的情感纠葛与发展脉络。偷过对于换养老院事件家庭成员们的不同反应,勾勒出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行程原因。

    第二个段落,主要讲述了祖孙三代在何洛笛搬家后现在的情感故事。养老院里凯利对何洛笛的关心,朋友表弟亚龙与尚晴的邂逅,中国留学生冰雨与楚眉的异国情缘。在这一年的感恩节与圣诞节里,三段情感各自精彩着盛开着。

    第三个段落,剧情急转直下,沿着何洛笛确诊胃癌一直向去世延伸下去。在何洛笛患病期间,子女与孙辈的迥然态度,表达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而对于生死的执着,也最终幻化为洛笛的一声叹息。

    由此三个篇章,将三代女人的前世今生清晰的浮现在读者面前,而大量对剧中人物充满悲情的人生历程和内心情感的白描,也为我们概括了大洋彼岸的旅居侨民的三生三世悲欢离合。



    剧中三位女性的情感人生均非一番风顺,这也造就了她们丰满鲜明的人物特点:

    何洛笛:她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幼年即被母亲冷落,为求得母亲的重视而发奋学画,竟然成为众多兄妹中的佼佼者旅美侨居;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和对于自己教育的失策令她抱憾终身,不得不面对女儿叛逆的惩罚;迎来第二次成功的婚姻后她开始想方设法弥补从前的过失,从物质和精神上救赎着自己的女儿尚晴,也与孙女楚眉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晚年丧父后孑然一身住进养老院,在寂寞与回忆中选择了直面死亡。

    尚晴:自幼因备受父母宠爱而遭到兄姐的排挤,少女时期因无法面对父母婚姻的破碎和家庭压抑的气氛而叛逆,最终不成熟的一系列决定换来的是学业无成、家庭破裂、事业搁浅、精神崩溃,当她失去家庭后精神出现问题开始虐待自己的女儿,最终通过母亲的帮助终于找回人生,展开了新的爱情和事业,与子女也重获天伦之乐。

    楚眉:幼年遭受家暴,被“婆”洛笛一手带大,形成了早熟懂事的性格,几次不成功的恋爱之后她终于能够成熟的面对情感,而洛笛的宽慰与正确指引不但帮助她健康的成长,也让她体谅了母亲的所作所为。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或许这是因为我也身为母亲的缘故?

    书中说讲述的一家三代,在每一代当中都出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几位母亲,都因为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或者家庭的重大事件而情绪一度失常,并将这种不良的情绪阴影转移自己子女的身上,这种情绪的转移深深的影响了子女的性格与人生发展脉络,也影响了他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尽管这本书全文贯穿这一种凝重无奈的气息,但我还是很庆幸我能够认真的阅读并思考它,彼岸的另一种人生,让我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个更深的认识。作为一个母亲,我要承认,我需要学的很多,而每一次有深度的阅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     内容很不错,就是纸质和前言太少了,直接上来就是正文。
  •     很細膩的筆觸,體會到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心理描寫很到位,感情很真摯。喚回了我漸行漸遠的人心。
  •     发生在哪里并不太重要。家庭之间,亲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缘分。生命也是一种向下的水流,或疾或缓。最末,终没能经受住婆的自我放弃。。。以为就是眉了。人生一世,终有一别,这样的真实真切,只有走过漫长岁月后,经历过,才可体悟的。
  •     很感性,很细腻
  •     很喜欢她的书, 结局很伤感,人物很忧愁,於的书,作品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希望能再看到她的新作!
  •     好书,对生活的艰辛认识,以及秉持的乐观态度,读来很受用。
  •     适合拍成电视剧 
  •     感情就像条船 生命就像海洋 用心找到可以让船宁静下来的彼岸
  •     三代人的关爱,悔恨,释怀,理解。。於梨华笔触淡淡的,却能勾起回忆和共鸣
  •     於梨华的小说我看过的都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矛盾,兄妹之间的嫉妒争宠,是不是这是她自己的生活,有可能。
  •     真的是本好书!一直以来看书的习惯是一气呵成,但是这本书,却是慢慢细读,书中有种忧伤的感觉弥漫其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海外华人的生活,母女间的感情、及少女的逆反、及老年的孤独。。。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     杨振宁说她的文笔善于描述极复杂的内心感情,在这一点上比张爱玲还要成功!
  •     刚收到还没开始看,书本质量不错
  •     一个作家,一生中不应该写太多的作品,写得多了,才是遗憾。
  •     三个儿女一个孙女和一个老人之间的多方博弈,终于到无法可解的地步,终于让这个命途多舛的老人吞下了安眠药。不是说了不管怎么样都是可以活下去,一定可以活下去的么,但洛笛还是选择逃避。“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
  •     如前面评论所言,作者很擅长描写女性心理,情节也算不错,看了颇有感触。语言的话,我觉得一般
  •     很好看,很感动,是很少的我看了想哭的书。。平淡中,显露真情。。
  •     “老老人,小小人”
  •     写亲人间的感情还是蛮到位的,至少让我花了2天看到近一点。不过好像有一个情节上的大bug,作者改了3稿却没发现?
  •     太芜杂,且造作。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确实不假,精彩又没有戏剧的造作,实在又不失人生的华彩,娓娓道来,宛若清泉,徐徐渗透进心底。洛笛中年移民至美国,尚晴和楚眉则是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但在她们身上多多少少都看得到中国的传统。洁身自爱,侍奉老人,这些看起来与美国的文化如此格格不入的字眼,在她们身上都一一体现,这兴许不仅是传统,更是人类善良的本性。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冲突依然存在,但更吸引人的是两者间的互补,她们可以从人性出发,尽力说服洛笛对抗病魔,有一点中国人的霸道和执着;也可以从人权出发,设身处地为洛笛着想,让她保有生活的自尊和品质。相当有层次感地、真实地刻画人物形象,感人至深。婆与眉之间的感情是令我感触最深的部分,我觉得眉很幸福,当她有能力为婆做些事儿的时候,婆还健在。但“子欲养而亲不待”将让我抱憾终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