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祖母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32757213
作者:(英)多丽丝·莱辛
页数:290页

作者简介

《祖母》一书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较新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多方的好评与关注。本书由四个精致的短篇构成,在风格上依然沿袭了莱辛之前富有怀疑主义的女性经验的叙述风格,而在写作技巧上却更加的娴熟且深刻入微。本书结集的四篇小说可谓莱辛后期小说的精华会众,不仅题材标新立异,而且风格异常鲜明,并示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这四部短篇中,莱辛借其冷眼旁观的叙述,鲜明而残酷地展现了她笔下的生活。该四篇小说的主题各自迥然而微妙成趣:小说一中,两个女人彼此勾引着对方年仅十几岁的儿子,可她们之间却仍旧保持着不灭的友谊;小说二中,一位年长的律师叙述了一个外表光鲜却昏庸无度的君主是如何将一种神秘的古文化腐朽衰败的;小说三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黑人姑娘怀了一个中产阶级白种男人的孩子,而最终被男人的家庭所接受的故事。莱辛的小说处处涌现着其尖刻而锋芒毕露的智慧,而这一特色在本集的最后一篇小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本故事讲述的是一名二战期间的英国士兵与一名高官的妻子有了私情,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陷入了自己要做爸爸的一种幻念之中,而这个可能性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巨大转变。

书籍目录

祖母
维多利亚于斯塔夫尼家
原因
爱之子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又一次全新尝试  超越时空阻隔,冲破巨人樊篱,回归至真人性  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于2013年亮相“戛纳电影节”

内容概要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0-),英国女作家,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也是近二十年来世界文坛中最负盛名且最卓越的作家之一。莱辛一生获奖无数,曾获得英国科恩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国际加泰罗尼亚奖,还有都彭金笔杰出贡献奖,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性的文学奖项等。目前定居伦敦北部。代表作《金色笔记》、《青草在歌唱》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祖母》思想深邃,充满生机,主旨丰富,技巧纷呈……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何为有趣的浪漫之爱,让读者明了了每个人内心不可遏止的欲望所在。当我们迷失在黑暗中时,莱辛告诉我们,在这些酸酸甜甜的故事里,仍有一些闪亮的东西让我们不会那么悲观绝望。  ——《独立报》    在这部作品中,莱辛充分展示了她对于人类经验的超强适应力与灵活性,就像所有伟大的作家一样,她可以在笔下的个体身上以及很多特殊的时刻,携带出庞大而丰富的感悟力与敏感度,她让这一切都活了。  ——《每日邮报》    这部作品呈现出了令人迷幻的文学天赋……故事美妙,动人,诙谐而悲催。作品时时刻刻都在通过镜头般的视觉扑捉那难为人所感知的生命与生活,且细致到每一天的每一分……莱辛对氛围,情感以及语言的把控是他人无与伦比的,《祖母》无疑是现代文学中最为璀璨的一部。  ——《书单》    莱辛绝对是一个技巧高超的艺术家……在这些小说中,她的生花妙笔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生动而精湛,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复杂的关系精确呈现了出来。在莱辛深刻的观察和细致的笔触下,人们之间的温情,幽默以及爱一一尽显。八十四岁高龄的莱辛,一如既往地将其鲜活的生命力融入了她的笔下。  ——《文学评论》

章节摘录

  冰冷的夜幕已缓缓落在操场上;两组孩子的声音,告诉大门口的人们,眼睛应该朝哪边望:天色已晚,很难分清面孔。大龄组的孩子们凭着某种直觉,能在到达门口的人群中分辨出自己的家人,或一个,或两个一起,冲到门口,跟着家人回家。操场四周围着高墙,顶上嵌有碎玻璃,场地中间有两个孩子,没有家人陪。两人很吵。一个小男孩对着空气又踢又打,嘴里喊着:“他忘记了,我跟她说过,他会忘记的,”一旁的小女孩在想办法安慰他。男孩个子高,女孩瘦弱,扎着竖起来的小辫子,辫子上的粉红色丝带湿漉漉地耷拉着。她年纪比他大,但个子没他高。但她毕竟大两岁,所以自信地批评他:“好了,托马斯,不要这样,不要乱叫,他们会来的。”但他还是不肯安静下来。“让我走,让我走——我不干,他忘记了。”几个人同时到了大门口,其中有个白皮肤、高个子的男孩,大概十二岁,站在那儿往里面的暗处望着。就在其他人已经伸出双手迈步迎接的时候,他看到了他该负责的人,他的弟弟托马斯。这个小小的场景喧嚣混乱。高个男孩爱德华拉住托马斯的手,站在那儿,看着小男孩一边踢打不休,一边抱怨:“你忘了我:是吧,你就是忘了。”其他孩子陆续消失在街道上。爱德华转过身,拉着托马斯走了。  很冷。维多利亚衣服穿少了。刚才那个不听话的孩子在,她忙于应付,不觉得冷;现在他走了,她开始哆嗦起来。她站在那儿,双手紧紧抱住身体,默默地哭了。学校看门人从黑暗中出现了,把大门拉好,锁了起来。他也没看到她。她穿着暗褐色的裤子、黑色的夹克,在昏暗的操场上,不过是个颜色稍黑的小点。风越来越大了。  这是糟糕的一天,开始于她的阿姨被匆忙送往医院,高潮是她现在被抛弃了,没人管。她站累了,跪了下来,身体轻轻摇晃着,眼泪模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孤身一人的恐惧再次降临,她瞪大眼睛,看着那上了锁的黑色大门。门上的铁条距离很宽。她小心翼翼,好像在干坏事一样,走到大门前,看看能不能从铁条缝隙里钻过去。她很瘦弱,经常有人说,她身上的肉加起来,还喂不饱一只猫。这是她母亲下的结论,想到去世的母亲,维多利亚眼泪又流了下来,然后开始嚎啕大哭。几分钟前,在托马斯这个小男孩面前,她还在扮演大姐姐的角色,这时候她自己却变成了小婴儿,九岁的年纪在眼泪中都消融了。然后她被卡住了,卡在铁条之间。人行道上人来人往,但没人看见她,大家都弓着腰躲在雨伞下面:身后的操场显得空旷、黑暗、可怕。街道对面,是帕特尔先生的咖啡馆,兼卖甜点和报纸,店里散发出一团柔和的光。街灯投下一团团毛茸茸的黄色光晕,维多利亚正准备再努力一次,从铁条中挤m来,这时帕特尔先生走上了人行道,到外面的水果盘上拿橘子。他看见了她。她去过他的店,不过经常是和一大群人一起,只要上学都会去,她知道应该喜欢他.因为她的阿姨,还有她母亲去世前,都说过:“挺好啊,那个印度人。”  帕特尔先生举起双手,拦住路上的车流,其实只有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然后急匆匆朝她走过来。他一到,她刚好也挤了出来,跌在他的手里,那双舒适的大手把她稳稳地抱住。“维多利亚,这是你吗?”  现在得救了,她可以发泄自己的不幸。他把她抱起来,再次举起手——不过是一只手,另一只手抱着维多利亚——拦住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咖啡馆里明亮、温暖,帕特尔先生把她放在高高的柜台上,说:“好了,亲爱的,你怎么一个人呢?”  “我不知道,”维多利亚哭着说。她的确不知道。有人把消息传到她的班级,说有人会到操场上接她,和托马斯·斯塔夫尼一起,可这个人她几乎不认识:他比她低两个年级。帕特尔先生有客人要招呼。他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人能帮忙,发现有几个女孩坐在一张桌子旁,是高年级的学生,回家前到这儿吃点东西。他说:“来,帮我照看一下这个可怜的小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把她放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大孩子们当然不愿意一个小鼻涕虫来烦她们,不过她们还是冲维多利亚灿烂地笑着,告诉她不要再哭了。维多利亚继续抽噎着。帕特尔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给女孩子们拿甜点、面包,为她们打开软饮料,和往常一样同时做二十件事情,但心里却在想,也许应该报警。就在这时,那个把哭闹的弟弟拖走的高个子男孩,突然在对面的人行道上出现了,像个丢失了记忆的鬼魂。他瞪大眼睛四处张望,然后双手抓住大门上面的铁条,看样子是要爬上去。“喂,”帕特尔先生一边喊,一边跑到门口。“到这边来,”他叫道。爱德华把悲伤的面孔转过来,看着帕特尔先生和咖啡馆怡人的灯光,根本没看路上有没有车辆,就三步两步跳过街道,一辆摩托车擦身而过,车上的人回头骂了几句。  “是个小女孩,”爱德华气喘吁吁地说。“我要找一个小女孩。”  “就在这儿,挺好的,”说着,帕特尔先生走进店里,站在柜台旁边,盯着高个子男孩,他已经坐到了维多利亚身旁,从纸巾盒里抽出一张叠成扇形的纸巾,给小女孩擦脸。好像他自己的眼泪也要流出来丁一样。两个女孩子对这个男孩来说,太大了点儿,但她们还是为了他而挺着胸脯、撅着嘴巴,做出种种女性的模样。他没注意到。维多利亚还在哭,他自己好像也非常激动。  “我渴了,”维多利亚突然说。帕特尔先生递过一杯橘子汁,冲爱德华做r个手势,那意思是说,你就别想着付钱啦。  ……

图书封面


 祖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中短篇合集,四個故事。豆瓣里的簡介挺爛,次序都搞亂了。書排版簡單利落,翻過目錄就是正文。《祖母》最抓眼球的一篇,故事線索是亂倫。簡單概括:兩個女人,一個叫羅斯,一個叫莉爾。從小學生開始兩人就形影不離。成年了各自結婚生子,依然形影不離。她們的兒子漸漸長大,在彼此母親形影不離的關係中,兩個男孩奇異而自然的成為對方母親的情人。四人心照不宣,四人相依為命。但是禁忌的均衡終被打破。這是死局,到最後你也想不明白,到底誰應該為此負責。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深不見底,令人毛骨悚然。完全可以改編成一部恐怖懸疑小說。《維多利亞與斯塔夫尼家》這篇盤子比較大,圍繞種族與階層。“黑人女孩維多利亞的窮苦生活”被描繪的很詳盡,構成黑人階層生活的一個剖面。維多利亞九歲時曾接受白人家庭(斯塔夫尼家)的幫助,在斯塔夫尼家住過一個晚上。斯塔夫尼家的小兒子托馬斯,是維多利亞的同學,比維多利亞小兩歲。那個晚上她知曉了黑白世界生活的天壤之別。之後年輕女孩的全部夢想,也只不過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而已。维多利亞十九歲時,偶遇托馬斯。二人相戀,維多利亞懷孕。她悄悄生下女兒,生活照常運轉,沒想過讓女兒認父親,也沒指望找斯塔尼福家要名分。“好吧,我是不會上法庭的,他願意就願意,不願意就算了。”——這就是維多利亞的態度。不需要特別拔高維多利亞的形象,只是一個淡然的女孩存活在一個無奈世界,一邊認命一邊努力維繫著自己的尊嚴。《原因》這篇看不懂。時空移至史前文明。在架空的年代里講述政治與社會體制。民主?世襲?然後分崩離析。《愛之子》像三四十年代的彩色電影,情節純樸,平鋪直敘:倫敦出發的運兵船進行地獄航海,途徑開普敦的天堂風光。從地獄船上走出奄奄一息的年輕士兵,她遇到一位好望角的溫柔美女,她是別人的妻子卻給了他安慰與愛情……然後就結束了。每個故事篇幅不長,絕對大道至簡,掰開了都是paper。文筆狠洌,講故事不帶主觀立場。冷酷的搭出骨架,其餘的交給讀者。半句廢話沒有。五體投地!
  •     这本书中包括四个中篇,几乎涵盖多丽丝·莱辛(1919-)写作的所有主题:爱情、性、婚姻、家庭、私生子、政治、社会活动、阶级差别、女性主义、战争、异域风情,还有政治人类学寓言。莱辛七十二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生于伊朗,在非洲长大,经历过第一次婚姻之后回到英国,又经历第二次短暂的婚姻之后逐渐成为英国战后最卓越、最具启蒙思想的小说家。《祖母》是一个很奇特的小说,写两个单亲家庭的奇特关系。两位单身母亲分别与对方的儿子相恋,四人组成合谐的大家庭。后来,儿子们分别娶妻生子,两位母亲又帮助他们抚养小孩,之前的经历像幽灵一样在这个家庭中游荡。莱辛怀着非常开放的心态来写这个小说,故事并没有多少惊世骇俗的色彩,所有事件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小说的趣味在于,这个奇特家庭中的奇特的情感,像一个导链一样依次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丝丝入扣。这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家庭,一切事都会暴露,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包括后来加入这个家庭的两个儿媳,以及即将长大的第三代……《维塔利亚和斯塔夫尼》讲一个生于贫困家庭的黑人女孩与一个富家公子产下一个私生女的故事。这里没有恶,没有引诱和抛弃,只有不谙世事和阶级鸿沟。虽然斯塔夫尼家族的人很开放——他们不仅不介意自己有一个黑色血统的后代,还对混血儿十分喜爱,问题是这个私生女现在被特殊对待了,她的妈妈和弟弟(纯黑色血统)在她长大之后就得和她分开,她会长大成人,独自在上层阶级谋取地位,这对她——一个有色人种私生女——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考验。《爱之子》像一部二战时期爱情小电影,一个英国新兵在非洲邂逅了他一生中的最爱,他们在一起相处三四天留下一个私生子。这个故事中最感人的当然是爱情。这是真正的爱情,既有性的吸引也有精神契合(机缘巧合),总之是全身心的。故事显得有点冗长,爱情的描写只占一半篇幅,另一半描写男主角很琐碎的异域生活。故事的高潮在于男主角(已婚)战后去找旧恋人和私生子,这个情节写得像丛林探险一样扣人心弦。《原因》是一篇政治人类学寓言,写远古时代人类的政治。这是莱辛比较偏爱的题材;与其说她喜欢研究政治,还不如说她喜欢通过政治来观察人性;政治观念就是一把梳子,它能将社会梳理得井井有条;莱辛在这篇小说里虚构了一个纯朴的政治体系,以及它的毁灭。指出人性的力量总是大于政治的力量,这也是所有政治破产的真相。按多丽丝·莱辛的说法:“大不列颠人——英格兰人——最喜欢的是那种细腻的边缘小说,喜欢阅读有阶级差别或社会行为的书”。 经过二三百年的演变,英国小说把它这个主题早就深化得更细腻和有弹性。莱辛的小说属于正宗的英国小说。《金色笔记》是她的代表作,这本以性和爱情的双重角度揭秘单身母亲生活和左派政治丑闻的书特别果敢、直率。正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人阅读,虽然莱辛明确表示这不是一本女权宣言,但却启发了无数女性读者的自我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女性意识。从文学方面说,它是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意识流在这里已不是个文学技巧,而是核心主题。从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到乔治·爱略特,再到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多丽丝·莱辛,其间经历了工业革命、性解放和女权运动,私有制社会建构的一切家庭,都曾出现在这群卓越的英国小说家笔下;血统形成的阶级差异,财富形成的消费差别,以及殖民政策带来的肤色混合问题,使英国的社会观念变得益发复杂。人是社会的原子,家庭就是社会的有机物分子,它特有的血缘关系可以将过盛的权、钱、色能量充分吸收和消化,但也制造出最难以解决的人类问题。家庭小说——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最复杂也最严肃,是一国文学的底蕴。现在中国的阶级分化使社会规则变得错综复杂,爱情和婚姻因微妙的阶级差别而招来越来越多的烦恼,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也细致。那些脸上带着从没被贫困伤害的表情的上层阶级,如何看待一个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机会的女孩?以及一个努力从底层爬上来的男孩,又将如何对待一个城里有教养没受过委屈的千金小姐,这些问题正在这十年间不断变得引人注目,而这在二百年前的英国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莱辛的小说(以及其它英国小说,还包括张爱玲的小说)将在中国取得越来越贴近现实的意义。乔治·爱略特的文笔朴实、辛辣有力,弗吉尼亚·伍尔芙文学趣味过于纯粹;莱辛恰好介于这两人之间,辛辣的文笔和敏锐的自我意识使她的语言像灵巧的拆骨小刀,与盖斯凯尔夫人的优雅、庄重恰成对照。只是她的语言过于务实,观点过于中肯,常被擅于猎奇、口味独特的读者忽略。
  •     上海译文开篇就犯了一个斗大的错误:扉页上将作者的出生年搞错了,整整提前了9年。莱辛的年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本书里的小说没有标明具体的时间,版权页上是2003年,应该不会提前很多年,也就是说,在写这几篇小说时,莱辛至少也是七八十岁,脑子清晰得令人惊讶不说,技巧上也是在做着剔除的工作,表面看去似乎是没有技巧,实则是技巧已自成骨肉。邪恶。这是《祖母》里借儿媳妇之口说过的一个词,这也确实是一个“邪恶”的故事,但非罪恶。罪恶不过是籍以旁人的视角加诸的道德评判,但若当事人自己并无这种道德承担和自责,那就谈不上什么罪恶。祖母之一的罗丝不时爆发出的笑声,亦可同此理解为看待这个故事的不同视点:罗丝的笑,至少在最后一部分时的笑,是痛苦的,但在旁观者看来则是放纵的、讥讽的、恶毒的,具有挑衅性的。大胆。这种故事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是第一次,它至少更新了我对“故事”的不同看法,即故事在不考虑或摆脱了世俗道德的要求之下单凭自身能走到什么样的层面和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引人激动,但又更自由而无拘无束,具有真正的想像力,可能性,直白地说就是既好看又不流于庸俗。这种故事若放在不同的人手里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也许有些人会处理得花哨、浮华,给它加上更多的东西,但这个故事本身已足以抓人眼球,莱辛聪明地用了质朴的手法,让故事走出自身,有了自己的呼吸。即便是不完美,这不完美亦是自身的一部分。自我迷恋。同任何人一样,即便是有着再强大的意志和自我审视力,都不得不面临着肉体的衰竭,以及韶光已逝的不甘不愿,莱辛亦是如此,并以此在两位女性身上投射寄托了影子,这是幻觉,幻想,但是是清醒着的幻觉与美梦,在可能的情况下,即最大的可能性下,能够发生些什么。(但是,这实在是多么的美妙!)两位祖母并未发展成为真正的同性恋,说她们是一体的也行,她们实则是同一个体的两面性,莱辛的两面性。罗丝,丰满感性而又具勃勃的生命力,是智慧和主宰,但其内里是诗性的(意味深长的职业是戏剧导演,喻示着既导又演,既有着绝佳的自我控制力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又有着爆发性和戏剧性,是莱辛理想中的头脑);莉尔虽然纤秀内敛,却代表着肉体的一面(意味深长的职业是游泳运动员,在丈夫去世后掌管了体育用品店,代表着莱辛理想世俗形体的一面,感性,被动,温和)。小说中两人虽没有肉体上的关系,但精神上却息息相通,这种共通大过其他的一切,甚至可以牺牲掉对方的生活也在所不惜,包括双方的丈夫。丈夫在这里当然只是个符号,但也不是可有可无,他们至少起到了配种的作用;同时,丈夫因为示范着世俗的规范、法则、道德一职,因此从根本上不可亵渎,不可像后来的儿子一样可相互交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以被忽视、漠视,乃至于被驱逐——罗丝的丈夫是离开,莉尔的丈夫则是死亡。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产生孕育于自身的体内,由自身的血肉铸成,交换儿子作为情人实则是变形地同对方性交,如同镜面的相互交映,曲折地实现了同对方彻底的交融。有意思的是,两个女人的丈夫竟然同对方的儿子相似:罗丝的丈夫—诗人气质 莉尔的丈夫—体育器材服装店老板罗丝的儿子—强壮,像运动员 莉尔的儿子—瘦弱,像诗人也就是说,两人的结合是同契合自我内部的结合;“丈夫”最终同“儿子”融为了一体,成功地实现了世俗法则和自我平衡的调和。至于莱辛为什么没把两人写成有着肉体关系的同性恋,我想那是因为这种关系太普通太常态了,而现在的这个故事,是多么的另类而又骇人。在剔除了生老病死的哀痛,裹上了中产阶级的糖衣之后,它就只是个童话。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翻译怪怪的
  •     找疯了的一本书,居然在图书馆看到中译本
  •     比起长篇小说,她的短篇更锋利更有力。
  •     温馨感人,亲情溢满全书,值得一读
  •     为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几个字买的,我也是个俗人。
  •     就《祖母》看懂了!
  •     其中最有名的一篇《祖母》,在莱辛的笔下安静中暗藏着六个人内心的波涛汹涌,看似平静的海港生活在性与爱的摇摆中向本性妥协。
  •     两个女人和她们儿子的那个故事不是很喜欢 后面黑人姑娘的故事感觉很真实
  •     故事一是叙事技法已炉火纯青的爱情小说,故事二是意外结局有釜底抽薪感觉的奇幻,故事三能把跨阶级市井狗血故事写出普世真理,故事四线索太复杂,沉闷,容易中途放弃,但前因后果交代得很真实,很像莱辛的人生总结,文艺与政治,独立个体与格格不入。奶奶就是奶奶!
  •     四个故事,四段不同的体悟.
  •     很温暖的一本书,喜欢!
  •     虽然得了诺贝尔,但我的第一阅读感并没有太好。第一篇的电影改编会更好。
  •     《祖母》由四篇莱辛后期小说组成,置身其外的叙述,个性而冷静地展现了她笔下的世界。
  •     写得好细腻,读得好压抑,感想是生活在一个完整友爱和睦被理解的家庭真好!
  •     乱伦到极致
  •     语言功底很棒,行文流畅没有多余的废话,细节表现也没有因此打折。第三个故事有点难懂,下次再读一遍
  •     给同学买的,她说挺好的,而且价钱也很便宜
  •     仅仅读了祖母
  •     为了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遗产买了此书。读罢感慨万端。这等诲淫之作何以通过出版发行关?中国号称世界书刊检查制度最为严格之国家。这种书堂而皇之地出版证明,无检查可言矣。
  •     《祖母》B座三层文学图书 I561.45/1314 读了5个小时。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周一晚上八点到十点+周二晚上八点到九点半。
  •     本身最讨厌第四个故事。没耐心看下去。最后,却最喜欢第四个故事。
  •     生下儿子就是用来爱的 他的身上流的是你的血。不过那可是闺蜜的儿子。如果他们也爱我们的话 这样其实没什么不好。
  •     读时思绪就像是要跌入蛛网的小虫,起初浑然不觉,后来挣脱不掉。这书也是时日无多的“老左”最后的发声。原因为社会寓言, 母系 独裁 选了讨人喜欢但愚蠢的领导 侵略落后国 忧虑现状… 译文生硬扣星,51页下面的人名搞混了。(看介绍知制作差:生日错,亲王奖变“王子奖”)
  •     纷繁复杂的写作手法,一个个平淡而吸引的故事,仅故事
  •     虽然是好久以前看的 什么也不记得了。。
  •     其实何畸形之有
  •     献给女性最好的礼物
  •     这个女人如此冷静,细致,看似抽离感情冷眼旁观,仔细读来确是柔情悲悯满页。
  •     儿子与情人
  •     除了原因其他的三个短篇都很喜欢 最后一个故事的结尾 男主人公说的那句话真是刺激我不小
  •     第一个故事:惊讶;第二个故事:无奈;第三个故事:拍手称绝;第三个故事:惆怅万分。总的来说,看到后面两个故事,才了解到Lessing真正的力量,她的文笔基本上都在保持冷静,却也时常蹦现一两句直透人心。一口气看到凌晨两点,开心的很。
  •     中篇集。
  •     超级好看的,分4个故事,我是因为看了电影片花,马上买这本书来看,作者以女性的角度写这些故事,很引人入胜!感觉自己身临其中!画面感很够!赞!!
  •     由此爱上中短篇
  •     翻译不错,内容新颖
  •     只看得下去《祖母》与《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
  •     前几天在报纸上的读书栏目介绍这本书,买一本尝尝。
  •     第三篇原因没有读完,行文流畅但略怪异,不知道是翻译造成的还是原文就这样。感觉没有读懂。爱德华无法永远是爱德华,而托马斯也会长大。
  •     为了爱对方才交换儿子做情人这种事还是无法想象,另老太太对想说的事真是执念,虽然回味,但是绝不至于“尖刻而锋芒毕露”吧
  •     有特色的作家
  •     130111,@首图,只看完第一篇
  •     很好的作品,爱有多少种?什么才是真的爱?
  •     力荐。。。
  •     没啥感觉,看完都忘了。
  •     同名故事梗概如下:两个单身女人跟对方的儿子从十几岁开始即陷入干柴烈火的所谓真爱,直至二人都成为祖母她们仍是昔日少年如今人父眼中无与伦比之美,而这不过证明了她们二人之间超越一切永结同心的和谐之爱。四个故事都是这么NB,虽然方向迥异。而即便如此尖锐的故事也毫无一丝恶毒编织进肌理之中,老年莱辛果然不是年轻气盛恐慌死亡的奥康纳。
  •     喜欢,计划把她的书全收了。
  •     翻译的不好,句子太直译。故事有魅力。
  •     130810 短篇的特点就是写得"很快" 一篇下来就是大半生 爱恋只是截取的片段;四个人的性格十分鲜明 成长轨迹也交代得很清楚 但这也导致了交叉时的感情就像海浪一样 打过来退回去 有撞击但不长久 而唯一持久的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 也就是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人物总是成双增减的 结婚生子单身恋爱 单身恋爱结婚生子 周而复始 限定了一个大环境 角色关系总有点parasitic的感觉了 不是"爱" 而是离不开;题外 如果按照原著的职业安排 套上小茨和罗宾叔 还真契合
  •     没有《老妇与猫》那个集子好。四篇里,没有一篇留下印象。
  •     祖母和爱之子都太棒了!!!
  •     太會講故事~
  •     四个短篇 四段人生 隐形暧昧 现实的微妙 政治的成长 爱的心境。
  •     翻译太烂,读不下去。
  •     文字柔软又细腻 故事更赞
  •     因为是帮领导订的,所以不知道书的内容是否精彩!不过当当的送货速度真是很强大啊!而且包装的也比以前强了!我很满意!
  •     打算两年后重读
  •     四个短篇:《祖母》结构具有音乐性:美丽的开场,大调转小调,然后回溯,并进,插入,交叉并进,最后反复开头,但主题中加入尖锐杂音;《维多利亚》,关键词“阶层”;《原因》,关键词“治理”;《爱之子》,关键词“战争创伤”。莱辛明显很关注政治特别是左翼,对他们的刻画真实有趣。为了完整了解她的思想,我还需要继续读她的书。
  •     不喜欢这种风格
  •     待我看完再说。
  •     一直想看,junepig说里面有一篇讲到桌山,这才立刻看了。前三篇都有皱巴巴之感——长篇故事装在短篇结构里,主题漫过了故事,女性视角明显。最后一篇虽说跨了三个国家,情绪却很连贯,写得也细一些,几代人之间流转着时代性,还一笔带过60年代叛逆的年轻人,当然主题仍是宿命式的残酷,不可转寰遥不可及。
  •     无人能及的莱辛奶奶!
  •     4.3
  •     相对于长篇,我更喜欢读她的短篇!第一篇《祖母》,读完不是一般的震撼!
  •     够尖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