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塌糊涂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一塌糊涂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807592235
作者:石康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青年作家石康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之三。
小说刻画了“我”和一位年轻的舞蹈演员“嗡嗡”之间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不断地相互伤害,从最初由相互伤害带来的莫名的快悦,一直到最后由于这伤害而在心中留下的难以抹去的悲哀。作者在本书中展示了自己内心中对真实生活的渴望,以及由于这种渴望在情感生活的深入之中渐次在自我内心里生出的焦虑。

编辑推荐

《一塌糊涂》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我在写作,我使用散漫而简单的文体写,我在回忆中写,我在写嗡嗡,一个姑娘,一块奶油巧克力蛋糕,一粒松软多汁的果实,一种美好,一滴眼泪,一颗心。

前言

这套文集的目的在于,收集我出过的所有书,并比初版时更多地在其中展现出作品的原貌。能够有这样的运气,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此,我对于编者与读者表示感谢。除此以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在我工作之时,常有一个美好但一厢情愿的个人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写下的不是一些令人羞愤的垃圾,而是能为人们的公共生活增添某种价值。不过,我无法肯定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像所有作家一样,我把一切寄望于未来的时间。我想,如果我真是一名作家,而不是一个冒牌货的话,那么,也许我的作品能够为从我身边流逝而去的时间做一个有效的见证,尽管我目前对见证的意义仍然缺乏信心。我认为,每个人至少都是他自己生命的目击者,当他把亲眼所见的重要事实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么他便会成为一个个体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种见证未必缺乏价值,至少,我不认为它比那种以己度人的胡编乱造更加缺乏价值,或者比干脆没有留下话语更加缺乏价值。我痛恨谎言与残酷,不仅因为谎言与残酷的强大,更因为它们给现实中的个人带来很坏的感受,也令公共生活受到极不健康的败坏,我相信这种败坏使人生平添迷雾,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效率低下而恶意横生,使人们本来就平庸艰难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我认为,人类的重要伦理之一,就是尽力改进人性中的诸多弱点,使之更趋完善。但是,从何处着手呢?我想坦诚与富于同情心也许是个好起点,除此以外,目前我尚未想出更好的起点。我认为,有价值的艺术,是那种见证并创造人生的艺术。艺术从审美与道德这两方面给人生注入新意,满足人们的好奇,慰藉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缓解人们的空虚焦虑与厌倦,令人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除此以外,艺术还能做些什么呢?根据经验,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人生凭空增添美妙的幻想,令人轻松与愉悦,甚至能把人带入漫无边际的超然世界之中。但是,我更希望能通过艺术给人的心灵注人一种坚强的力量,使人具有一种倔强的愿意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人冷静地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使那真相并不令人鼓舞;使人热情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令人困惑;使人勇敢地计划与创造人类更为合理的存在,即使那存在缺少欢乐,单调乏味。有价值的艺术应为人类不停地注入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而为人,即使是原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石康

内容概要

石康,生于1968年,北京人,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又在哈工大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获理科硕士学位,毕业后编程一年,1993年至今从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代表剧本有《大腕》、《北京风情画》、《奋斗》等。

章节摘录

0写小说是什么意思?我写了两本书,现在在写第三本,我想,我谈到过一些事物,我想,更多的事物我没有谈到,我落下了什么?也许,我落下了很多,能确定的是,我从未涉及有价值的事物。现在,我在为我的读者写书。我为男读者写,也为女读者写,当然包括漂亮的女读者,尽管我知道她们对此不感兴趣,但我仍要写。我要利用我的头脑,使我的读者从中得到享受,我不想让他们受到折磨,更不想写些低级幼稚的作品来侮辱读者的智力,为此,我不惜认真写作。我有我的很多问题,在我狂妄的时候,我对我的写作有信心,相信我能通过文字做出点什么,就像牛顿在狂妄的时候,相信在宇宙间存在引力一样。然而,对于引力,牛顿虽然找不到什么证据,却能洋洋洒洒运用数学描述他创造的引力,可我呢?我能用中国的方块字写什么呢?也许我可以谈谈与我素昧平生的人。我读《罗素传》,知道他为能够顺利地与妇女通奸绞尽了脑汁,其干劲丝毫不亚于为统一数学基础所做的工作。我左手拿《圣经》,右手拿《古兰经》,同时读它们。我还顺手读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我还读《数学史》,对伯努利家族的奇特天赋叹为观止。我还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我可以谈谈书中的人物,谈谈我的喜好,我的趣味,甚至谈谈诸多令我反感的电影。但是,我现在不想谈,我什么也不想谈。没有事物经得住谈论,很多时候,谈论如同一只手,当你把手伸向事物时,事物在一瞬间便消失了,谈论无法触及事物的一分一毫,谈论什么也不是。而事物似乎又是虚幻的,如果不谈论,就不会出现。也许我可以像其他作家一样搞搞老生常谈,比如:谈谈道德。在我看来,人世间永远时髦的风尚叫做道德风尚,道德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也反映出人类饶舌的本性,道德的价格似是而非,随时代的变换而波动,而其深不可测的价值却更令人刮目相看,很多人为此着迷。我注意到,19世纪以前,欧洲最富才智的人几乎都把他们的天才浪费在讽刺教会上,然后,慢慢地,准星开始偏向道德,并最终定在那里——然后围绕着道德繁衍出一茬茬大同小异的文化,就像母鸡围着鸡窝生下一个个大同小异的鸡蛋一样。——这种令人倒胃的人文景观没完没了,道德简直成了聪明人的零食和笨蛋的饭票,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何谓道德,好坏是也——做个好人可能运气会坏点,但能令人一生充实——狂热的迷信!非常叫人吃惊的是,谈到道德,连5岁的小孩也能说上几句,而且绝不比一个50岁的大人说得差——在我看来,这种对于道德的兴趣实在是生活狭隘乏味的有力证明,至少,热衷于此道之人令我颇觉可疑,真不知这种长舌妇的话题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我可不想去凑那个热闹。那么,我谈谈美如何?既然真与善被道德关进了自己的城堡,那么,美呢?我不知道美在世间的命运如何,甚至人们是如何发明了美好的事物,这对我至今仍是一个秘密。那些已被发现的美在现代被商业资本大加利用,直至令人倒掉胃口为止,而更多未被认出的美则以令人恶心的面貌徘徊在世间,着急地等待审美专家前来认领,摇身变成赏心悦目的礼物送给疑神疑鬼的人们供其消遣,而相信毁灭美能带来快感的人们也在摩拳擦掌,时候一到,他们的乐趣就会来临。算啦,我还是离这个话题远一点吧,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里面有什么值得一谈的东西。我在人世间至今连一件确定的事物都没找到,因此,我什么也不知道。我悲哀地承认,我像大家一样,只能夸夸其谈,胡说八道,不知所云。我得承认,在写作之外,我什么都不相信,甚至连阅读也不相信,而在写作时,我相信叙述。我别无它法,只能相信,而且这的确是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因为我在从事写作,如果不相信叙述,那么,我便无法下笔。但有一点我是确定的,那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不相信叙述,那个时候,我便不写,与朋友打麻将,坐酒吧,驾车兜风,或者,吃饭。如今是我相信的时候,甚至是迷信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开始写作。一个字又一个字,我写下它们,并且确信,这些连在一起的文字具有某种意思,也就是说,代表某种意义。通过这些遮盖一片片空白的文字,我能够重现或者谈论某个人,某种情感,某些回忆,某些包含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的事物。我相信,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我有可能建立起一种形式,透过这种形式,我可以对“存在”这件事说三道四,但也仅此而已,我无法回答任何具体的提问,比如,时间是什么?我不知道,相信也没有人知道——有些事物我天天挂在嘴边,根本就是拾人牙慧,第一个说出时间二字的人也许在告诉另一个人“太阳在移动,虽然很慢”。但在我看来,他谈的不是什么时间,而是运动,但是,关于运动呢?很多问题便到此为止。算了,还是谈其他的吧——用人人可用的方式,或者说,我最讨厌的方式,我是说,漫谈的方式。我可以谈我认为更可靠的东西,我见过的人、我们之间的谈话之类,我不能保证我谈得准确,也不能保证我的谈话成功,但我会尽力。我不知道人生应当如何,却知道人生很难谈论。过一天算一天,肌肉变成脂肪,皮肤渐渐失去光泽,坏习惯不仅无法改掉而且与日俱增,坏念头无法消除而且此起彼伏,好奇心变小,自以为是,虚荣心增加,——如果说到成长、进步、解放之类的东西,不知这些算不算?我承认,这是一篇莫名其妙的序言,我尽力在里面讲出一些信息,但是,作为序言,它七拼八凑,一塌糊涂,还是到此为止吧。1我知道,别的不行,但说到“我错了”的故事,谁都可以讲上一箩筐,讲法虽然不同,内容却千篇一律,无论是害人的忏悔型,还是害己的后悔型,两样都叫我讨厌,在我看来,前者厚颜无耻,后者假模假式。但在我的生活里,确实出过很多差错,我不知道我该如何来讲这些差错,我确实不知道。2青春岁月一去不返对于我是有些标志的,即使把性欲减退忽略掉也不行,对肥胖贪吃视而不见仍然不行,忘掉过去的阅读趣味也还是办不到,总之,青春岁月的确有些标志,虽然我说不清这些标志是什么、在哪里。我只隐隐感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在某一时刻忽然间就不见了。这没什么大不了,我进入中年,还可以尽情享受苦闷和空虚,可以与疾病作斗争,可以慢慢死去。我有一些不太可靠的人生经验,比如,胃疼了一定要吃达克普隆,见到漂亮姑娘少惹为妙,写剧本要多要钱,读不费力的书一定是在消磨时光,等等。我相信,这些不太可靠的人生经验对我的余生一定可助一臂之力,我是这么认为的。还有,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吃龙虾,发现大口地吃虾肉也不过如此。第一次见到太阳是什么时候?已经不记得了。我还记起一天读完可笑的黑格尔之后,自己是如何变得可笑的,我眨眼之间便发现除了意识以外,一切都不存在,都是幻觉。一只青蛙看到的月亮与我看到的一样吗?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大地、山脉、星星,都是想象的产物。走到街上,看见人群,我认为他们像鬼魂一样令我着迷,他们的幻影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诸如此类的感受往后还会再有吗?还有什么东西会叫我感到新奇呢?我的心跳还会加快吗?我的脸还会因为羞愧而变红吗?看到可怜的人被折磨至死,眼泪还会夺眶而出吗?爬上高山,仰望星空,我还会感到自己很渺小吗?射精的一瞬,还会有那种妙处无穷的体会吗?答案大半是否定的,我感到我的心慢慢地因为重复的生活而变得麻木了,出于习惯,我也许还会有条件反射似的动作,也许还会脸红,会心跳,会掉下不值钱的眼泪,但我知道,那是条件反射,虽然我有意识地不肯承认,那也没用,我的铁石心肠和无动于衷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想,我也许用不着再欺骗自己了。3于是,我想到了嗡嗡。她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使,她使用某种方式,在人世间与我取得联系,告诉了我所有与我有关的事。当然,这些事情令我倒胃,厌恶得无以复加。我的意思是说,作为上帝的使者,嗡嗡来到人间的目的,就是专门指出我是一个多么无药可救的浑蛋。证明这一点易如反掌。4嗡嗡有一双翅膀挂在身后,会飞,还会跳舞,还会感到委屈,还会撒娇。她是在17岁的生日后不久与我相识的,那时候,她长得极像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但却没有蒙娜丽莎那一身的毛病。比如,她不会在嘴角露出那么一种狗屁不通的所谓“神秘的微笑”来。在我看来,嗡嗡有肉有血,时常害羞,细腰长腿,发际还飘动着一根根柔软的毫毛,一望便知是个货真价实的处女。那是三年前的事了。5现在是1999年8月。7月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北京气温连创历史新高,公共汽车内温度达65摄氏度,叫人怀疑下车后的乘客能否有运气回家,然而司机没有出错更应视为奇迹;一种叫空调扇的东西满街流行,据说它可以把温度降低三四摄氏度,供那些没钱买空调的人抱回家聊以自慰;整个北京最忙的电话在供电局,报告断电的消息此起彼伏,抢修队完全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按照电视上的宣传,美国热死67人,中国的行情当然可想而知。我的空调运行正常,但从出门后走入汽车到把汽车冷气开足这三分钟却让我数次热伤风。那十几天过后,北京的树依然很绿,街上仍然布满行人,天空依然灰不见底,而煤气照有,按下开关,电灯应声而亮,水管中仍有自来水流出,每到傍晚,家家户户的抽油烟机隆隆作响,少许炊烟照常冒出。也就是说,北京终不愧是历史名城,再次稳健地经受住了老天爷的考验,我是说,这里万古不变,事事如意,一切均好,勿须多言。就是在这种时候,我开始运笔如飞,巧舌如簧,勾画有关我、有关嗡嗡的故事。当然,我只是陷入对文字的迷信,试图通过文字叙述而已。6说实话,嗡嗡,唉,刚见到她时,我没想到以后她会如此可爱,这是所有事情中唯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一件,也就是说,我在不该犯错的地方犯了错。直到现在,我还认为,我的错误无法原谅,因为那是以后错误的起因,当然,一错再错直至错无可错是我的特长,但这次却叫我异常恼火,甚至,叫我痛苦。那是在三年前。7三年前,我与陈小露分手,决心从此收山,再不向姑娘看上一眼,还决心搞创作,把我那点可怜的知识与能力用在写书上。我买了很多书,多得可以让我读上五百年,变成知识分子,我甚至把家也搬了,搬到了谁也找不到的东高地。唉,现在看来,这一切蠢透了,蠢得无法再蠢了。8那一幕发生在中国芭蕾舞团招待所的地下室,我是坐小春那辆破夏利来的,起因是我在东高地的家里写作,无聊至极的小春找到我,向我诉说他的无聊至极。既然无聊至极,就应当想办法摆脱,小春的办法是找姑娘。如果条件许可,我想很多人都愿意使用这个办法:在你无聊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姑娘,与她谈情说爱,最后把她弄到床上性交,然后设法摆脱,一切麻烦结束之后,你便有机会面对新的无聊;新的无聊与旧的有点区别,区别是,你懒得把前面的过程再来一遍了,至少,你会缺乏相同的热情。这是纪德的经验之谈,但这种经验只对像他这样聪明的人有效,而对我和小春却不行——我们笨到还会以相同的热情再去寻找所谓“新的姑娘”。笨蛋总是可悲的,我和小春就是这么可悲,我们居然上了夏利就出动了。我们从东高地开到虎坊路,在丁字路口不远处找到了那个招待所。招待所在地下室,小春认识那里两个姑娘,一个叫菲菲,一个叫嗡嗡,她们刚从舞蹈学院毕业,分在一个歌舞团。歌舞团没有地方给她们住,便为她们租了一个地下室招待所。歌舞团是先让这些刚毕业的姑娘和小伙子到外地演出了一圈儿,让姑娘的大腿和小伙子的肌肉为歌舞团挣了点钱,最终才把她们关到地下室里的。这些都是小春告诉我的。9小春还告诉我一些别的事,比如:他认识这两个姑娘的曲折经历。起因是半年前,他带着一个姑娘回家上床,但那个姑娘非要跟他学开车后再上床。小春虽然弄不清学开车和上床之间有何联系,但姑娘说了,小春仍然照办。于是两个人在南苑机场附近练车,小春当教练,姑娘开。姑娘把车开得险象环生,差点撞到一队正在机场附近巡逻的大兵。这些荷枪实弹的大兵负责保卫机场,一直坚信,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使坏人身处险境,但没想到自己也会身处险境,于是一气之下,把小春和姑娘带回营房,当做试图破坏机场设施的可疑人员审了一通。小春知道,大兵长期与大兵相处,看到有人与姑娘在一起便会十分不快,但同时也对与姑娘相处十分好奇。于是,小春就设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审讯中,他对大兵们讲起了找到这个姑娘的经过。不料,大兵中有一个情窦初开的居然也想试试,就缠上了小春。这个大兵是北京人,他们家在舞蹈学院边上开了一个小卖铺,每天都有嘴馋的舞蹈学院的姑娘前去买零食吃。姑娘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比她们更馋的人,那就是时常在小卖铺里帮忙的大兵。姑娘们年纪很小,于是大兵就耐下心来等她们长大,她们长到十七八岁时,纷纷有了男朋友,却没有一个爱上大兵,大兵因此很苦恼,于是让小春给他想办法。通过让利销售,大兵博得了一个班的姑娘的好感,这个班全部分到歌舞团,对于大兵来讲,那是大势已去,班里只有两个姑娘没有男朋友,就是菲菲和嗡嗡,菲菲太胖,嗡嗡太瘦,大兵便约她们出来,付账请她们吃饭,并向小春布置了任务。小春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说说笑话,活跃气氛,第二是告诉其中的一位,大兵惦记着她,准备与之相好。我想小春一定是没有全部完成大兵交代的任务,因为事后据小春讲,两个姑娘全都爱上了他,而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正好把另一个介绍给我。这样,据小春说,借用大兵的术语,这个班的姑娘终于可以被全歼了。10我对像小春那样的小念头总是能够接受,他只是想干掉一个处女,而且,不想造成什么太坏的后果,我知道,小春兜里经常要装一盒避孕套,以免姑娘们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我跟着他去了。老实说,我当时一心想搞创作,与他一起去,只不过是为了散散心,根本没真想去嗅什么姑娘。当然,这其中另有一重原因是,小春找的姑娘的长相都毫无例外的欠佳,不符合我爱美的天性,因此,与他出去多半是白费劲。按照惯例,出发前,我与小春商量了一通。小春讲了两个姑娘的长相、特点,在没有征得姑娘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开始私下瓜分。他一口咬定,他喜欢那个白的胖的,而我只能喜欢那个黑的瘦的,我与他讨价还价了一会儿,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我们出发。11在地下室,小春把我带到一间又小又潮的小屋里。屋里有三张床,各躺着一个姑娘,其中两个又矮又白又瘦又小,像是用信纸和细铁丝糊起来的,还有一个又高又黑又瘦又小,像是用写满字的信纸和细铁丝糊起来的,也许,我想,她就是小春说的嗡嗡。我往这个小房间里看了一眼,便开始后悔跟他来。小春自己却走了出去。他想找的菲菲在另一间屋里,他找菲菲去了。我只好坐在原地,和三个姑娘看电视,不时跟她们搭几句话。姑娘们显然对我没兴趣,爱理不理的,令我感到十分没劲。不久,小春慌慌张张回来了,说菲菲她爸从大连过来看她,他不想在那种场合里久留,于是溜到这边等菲菲。我和他就坐在床边,小春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电视里放的是一个武打片,我注意到,斜对面床上躺着的姑娘,对电视节目十分熟悉,另外两个姑娘想看的电视剧在几点几点,她都能以专家般的自信随口说出,绝不犹豫。她的小脑袋从被子里伸出,像个被刨出地面的土豆,而且她还十分害羞,绝不多对我们说一句话,另外两个姑娘倒是随和得多,有一个叫娜娜的还抽烟。我对着小春的耳朵小声问:“斜对面那个不爱跟咱们说话的就是嗡嗡吧?”小春看了我一眼,笑了:“没错。”这时,门开了,菲菲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三个苹果,一把小刀,进门便削,给嗡嗡一个,小春一个,自己一个。我没有,在边上干坐着。菲菲对小春说:“我爸总算走了,你刚才走的时候,他还对我说,你以后可不许交这样的男朋友啊!”大家都笑了。然后,小春与菲菲说了几句话,我们便走了,走前约两个姑娘出去玩,菲菲答应了,嗡嗡说,再说吧。12回家时,坐在小春的车里,我如释重负。小春对我说:“下次我一定把嗡嗡也给约出来,怎么也得一人一个呀!”我说:“不用,真的不用。”小春说:“哥们儿说话算数。”13小春说话果真算数,两天后,他便开车把两个姑娘接到东高地一个歌厅里,又把我叫来,我们四个人一起唱卡拉OK。小春会唱歌,在大学时便抱着一把吉它给姑娘唱,现在他是拿着话筒唱。菲菲和嗡嗡都喜欢唱。那个小歌厅又脏又破又黑,四个人花100块钱便能泡上一个小时。顶上一个粘着碎玻璃的旋转顶灯晃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只记得嗡嗡唱了一首《明天我要嫁给你啦》,我喝了两筒可乐。然后,我们四个人来到了我家。14小春有个问题,就是没房子,他一直住朋友家,我是他的朋友之一,幸亏他朋友多,因此一个月也轮不上我几天。小春认为,我那里有个书架,里面有很多书,看起来不像个粗人的住处,我又有很多录像带,可以放给姑娘看,而且,我不怕得罪邻居,闹到多晚都可以,还有,我会做饭,半夜不用开着车四处找饭馆,因此,就认定我家适合嗅蜜,凡新认识的姑娘必往我那里带。当他带一个姑娘来的时候,往往面露歉疚,十分不安,而带两个来,便面露得意之色,极热情地把其中更难看的那个介绍给我。小春是我的大学同学,一直住东高地。我从城里搬过来后与他在一个饭馆相遇,他大喜,亲切地与我叙旧,我在东高地也不认识什么人,见到他自然十分高兴。东高地位于北京城正南10公里处,非常偏僻,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这里是航天运载火箭研究院所在地,美其名曰:航天城。我父亲在这里工作,分到一套住房,房子空着没人住,我便沾光搬了过来。这样,城里的朋友找我十分不便,我出去混,半夜回来连出租车也找不着,因此,这里很难外出,极适合强迫写作。我搬来时决心很大,想写完一个长篇再说,不料才过一个月便觉失算,因为我独自一人的后果往往是每天睡10个小时觉,在醒着的14个小时里,打4个小时电话,做5个小时饭,发5个小时的呆。小说的进展极其缓慢。我可以这么总结这件事:决心就是决心,与决心的对象没什么关系,仅此而已。15在我家,嗡嗡和菲菲起初显得十分拘谨,四人各喝了一杯茶后,菲菲松弛下来,与我和小春聊起了天。嗡嗡坐在一旁,显得神秘莫测,她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只在谈话涉及到她时才“啊”一声。在小春的追问下,菲菲告诉我们很多有关她们班姑娘的情况,我听到很多名字,什么蒙蒙啊,什么可可啊,什么黄黄啊,全都是两个字连在一起的,令我想到我曾逛过的一个狗市。菲菲也是处女,18岁。处女一般有很多迷信,比如,很多处女都相信,一个姑娘有了一个男朋友,就不应再有另一个,就如同童男在得到一个女朋友之后就想尝尝第二个。当然啦,一个迷信的处女如果碰到同样迷信的童男,那么两人的日子一定都不太好过。我说这话是指我的青年时代,记得当时我也与一个处女要好过,那时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即使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日记里,我也要在记录完对目前女朋友的爱之后,用刚学的英文记下一点对别人的女朋友的幻想。还好,因为当时的英文水平实在拙劣,到现在那些符号竟像某种密码一样无法读懂,不然,它们便会成为铁证,——我是指,在一般人眼里,它们足以证明我从小便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小流氓。16再次言归正传。菲菲喝着茶,津津有味地给我与小春讲她们班的情况,什么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啦,谁谁谁是哪儿人啦,有什么特点啦……对于这些信息,我与小春听得极不耐烦,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菲菲讲起了每个女孩的恋爱史。她只顾说得痛快,不料听的人却十分生气,甚至有些气急败坏,因为菲菲讲的那些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我与小春听来,完全是一个个“色狼历险记”,我们气的是,为什么那些男主人公不是我们?当然,另一个情况也应该交代清楚,那就是,为什么一个班十几个女孩只有菲菲和嗡嗡没有男朋友?此事涉及到的问题菲菲和嗡嗡大概想也没想过,我是说,一般来讲,男孩挑女孩大概总是从最好看的挑起。这些情况弄清了,你就知道我和小春为什么气急败坏了吧?17对于我与小春来讲,菲菲的话里包含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从菲菲嘴里出来是一个“意思”,到了我和小春头脑中,却变成了另一个“意思”。这足以证明,语言是一个非常不可靠的东西,这个结论可以用来提醒某些人,如果想要通过语言做点什么,那事先可得掂量掂量。比如,菲菲说,我们女孩都家在外地,刚到舞院的时候,才十二三岁,什么人都不认识,每天练功很辛苦,老想家,有的人还哭,我们也没什么钱玩,北京的很多地方我们都没去过;过了一年,我们认识了一些外面的人,他们请我们吃饭,带我们去玩,慢慢地,我们对北京就熟悉了。这句话在我和小春的头脑中,变成了这样一个“意思”:妈的,她们刚到一年,就有一帮禽兽动手去嗅她们了!也不想想,她们才十三四岁,还请她们吃饭,带她们玩!真不要脸!小春问:“你们是怎么认识外边人的?”菲菲说:“开始认识一个人,那个人有很多朋友,然后大家老在一起玩,慢慢地就都熟了。”这句话在我和小春的头脑中,变成了这个“意思”,即,那帮孙子的方式也像我们俩一样——小春通过开小卖部的大兵认识了菲菲和嗡嗡,然后又把两人介绍给我。当然,就是这个“意思”,也包含着许多令我与小春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另一伙人是否也像我们俩一样,在得到这些姑娘之前自己先私分一通,以便彼此免伤和气?小春问:“后来呢?”菲菲说:“我们班从舞院附中毕业后,大部分人直接分到了团里,只有几个女生考上了大专。后来我们一总结,才发现考上大专的女生都有一个特点。”小春问:“什么特点?”菲菲说:“凡是考上大专的人都在外面有男朋友。”小春问:“你们俩为什么不考啊?”菲菲说:“我们哪儿交得起那么多学费啊!再说,学了也没用。”这句话在我和小春这里变成了这样一个“意思”:原来这些学舞蹈的姑娘这么小就什么都敢!而且,要想弄到好点的,还得替她们出学费!18就这样,小春与菲菲聊着天,一个居心叵测,一个天真无邪。我和嗡嗡坐在一旁听着。菲菲讲了很多事情,虽然杂七杂八,有用的东西不多,但我想,对小春来讲足够了,至少把菲菲弄到手没问题。19没过几天,小春再次约菲菲出来玩,这回菲菲和一个叫黄黄的姑娘来了。黄黄是四川人,除了具有一切四川姑娘诸如白皙苗条之类的优点以外,还具有一些东北姑娘的优点,我是说,性感丰满。小春特意告诉我,她有一个男朋友在外地,也就是说,在离她很远很远的地方,而我却近在眼前。小春的另一重意思,是指我,他是说,我对他找来的姑娘总是挑挑拣拣,所想的姑娘全都远在天边,而黄黄却近在眼前,只需征得她的同意,我便可以对她为所欲为。对一个新认识的姑娘为所欲为当然叫我很高兴,但是还得征求人家的同意,这可就难了,因为人家可能同意,但更可能不同意,同意还好说,不同意我不是自取其辱吗?——我对自取其辱不感兴趣,因此,结识黄黄就成了这样一件事,为了高兴,我要冒着自取其辱的危险——很多人都说这是理所当然的,是一笔好买卖,但我不这么看,这其中涉及一个因素,用数学上的一个词表达,叫做概率,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简直不可能!我可以把从小到大认识的姑娘列出来,作为分母,能让我为所欲为的那一个作为分子,我告诉你这个分数值是多少——用极限的观点看,趋近于零。然而,我还是跟着小春一起出发了。我们先请两个姑娘吃饭,然后与她们一起去位于亚运村的东方一号迪厅蹦迪。之所以去东方一号,是因为当时我妹妹在一家报纸做事,手里有北京所有迪厅的免费门票,于是,小春就问我要走,然后逛遍了所有的迪厅,最后,他说,最好的是东方一号。说起东方一号,我个人也认为那是一个很好的迪厅,空间大,音乐时髦,表演时间长,去的姑娘也漂亮,可惜,名字起得有点问题。以前,住在北京的各家各户都有一个门牌号码,而一号专有所指,那就是公共厕所,因此,我每次听到东方一号时,头脑中的反应便是“东方大厕所”。由于有着这种不幸的记忆,我一进到迪厅里面,就仿佛闻见一股厕所专有的味道——我可不是指那种廉价香水的味道,而指那种更原始更直接的味道。——带着这种感觉,我很难在舞池里使劲运动,大口呼吸。于是,我坐在靠近舞池的一个吧台上,点燃一支烟,边吸烟边喝可口可乐。

图书封面


 一塌糊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塌糊涂
  •     惯有的石康模式,以前蛮喜欢,现在不怎么了
  •     在晃晃悠悠之后一直都想买石康其他的书看,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差,别的没啥意见
  •     书中的内容和书名太符合了 些得一塌糊涂 建议考虑下是否有买的必要 如果再给我次机会 我肯定不会买
  •       买这本书之前从未看过他的书,原本听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写手,看了此书后对他的印象简直大打折扣,这本书里面很多章节都是无病呻吟完全可以删掉,感觉是为了单纯完成这本书各种拼凑所致。本书一开始便透露后续将讲述一份刻骨铭心的爱,结果不其然,而笔下嗡嗡完全不是他所描述的那般可爱,前前后后淡寡无味,硬着头皮翻完,再也回忆不起有哪些美好细节。
      总之是很失望。
  •     问题是 能展现内心世界的东西 未必能出版啊
  •     以后还会订购图书
  •     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文学?写几个字,写几串感想,再发表成书,就可谓文学? 那么我也可以写书了挣稿费了,可是,我能吗,我不能,因为我不想把自己的隐私当做话题,骗小姑娘的把戏大部分男人都经历过,但是有必要写出来吗?这就像每个发育成熟的女人都可以靠卖身赚钱,但是可以这么做吗,不可以。
  •     石康比较推荐的一部作品,值得一看!
  •     把嗡嗡一直叫成芽芽……
  •     书本身很不错,就是物流速度不给力。
  •       石康的《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都是在MP4上阅读的。真的有相见恨晚的FEELING。他小说,有激情,有迷茫,有忧郁,有欢笑,总之,很贴近我的生活。不错...忧伤的颓废
  •     大家都买吧
  •     还真没看过他的博客呢
  •     幽默的悲观主义者
  •     你数一个星星 我练一下 这个大混蛋
  •       石康的作品几乎都一个样,一个章节多了能有一页,少了就几行。写的很随性,想写故事了就写点故事,想抒发一下感情就抒发一下感情,想表达一些观点,就另起一章来表达观点。这样的小说我们不能说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种更加边缘化的写作。但是对比时下流行的《奋斗》,石康的作品开始逐渐的往流行化方面去走。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对他的写作产生足够大的改变。《一塌糊涂》讲述的故事无非还是风花雪月,这本书可以在厕所里面看,因为不管你翻到哪一页,都可以从这里往下读,它没有连贯性。
       end
  •     很快就收到了,包装也很好,第一次在亚马逊买书,没有失望
  •     作者的文字挺犀利的,之前没看过他的书,慕名看了,感觉挺接近现实的。
  •       是因为已经一塌糊涂了,才读了这本书,还是读了这本书,便照着一塌糊涂的状态生活下去?
      他是在给自己的青春唱着挽歌呢,告别了无聊的空虚的迷狂的愤青时代,向前冲吧,像《猜火车》的结尾,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告别吧,向前冲吧,谁也别想拦着我。
      我不。我爱把日子过得支离破碎把姿态摆成晃晃悠悠把内心弄得一塌糊涂的人,是我,也是你。死抗!谁说青春到尾巴了,只要飞中,就是青春。走?走多不牛掰啊!告别个啥啊,一塌糊涂了就想撤了?撤了人生的大粪坑就真能成美味盛宴了?难以下咽?死抗!继续满怀豪情,把这人生的一切大吃一顿!
      不如狂欢,不如狂欢。
  •     卡尔维诺是谁…
  •     三本自传都买了…很不错
  •     一边啃着路边贩卖的大鸡腿,一边晃晃悠悠的走着,然后他买下了这本书,却寄存在我的家里。----还真有晃晃悠悠的那种感觉 呵呵
  •     再读一次
  •       石康的书真的蛮与众不同的,看起来挺让人崩溃。本书片段式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一塌糊涂”的生活。全面的展现了一个不曾考虑过未来得过且过的大龄青年的生活。时间大把大把地溜走,似乎要让读者都为他捏把汗,从而想到自身千万不可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在书的前部非常逗,非常详细地描绘了色男的内心世界。男孩子估计害怕女生看这样的书,把他们看透了可不妙,私下一定恨死石康。但不用太担心,那时候的想法跟现在的应该差距挺大的吧。
      
      曾经一度想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拔尖,能力不拔尖,连玩也不会玩。但看过着本书之后,我对自己生活瞬间充满了自信。跟他比起来,我的生活还是相当的有条理有追求的。
      
      “我永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却被现实者一声冷笑打下,我仍不愿醒来,因为坚信那会是真的。”
      
      一塌糊涂的生活终究会结束,我们继续向前冲。
  •     哦…
  •     石康的呓语
  •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虽然书不厚但我还是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将此书读完。老实说,我对作者石康并不是熟悉,他的《奋斗》我也是在早已过了时的今年才看完。总之,读此书是纯粹的无聊之举。
       此书的书名与内容或是里面主人公的生活真的很相符-------- 一塌糊涂。我认为此书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周文的人物性格及内心的思想不通活动。我不从作者的写作功底或是什么狗屁文学方面来谈及此事。
      
       我只喜欢仅仅只是因为我自认为我可以在此书的主人公身上找到我的影子,那些我藏于内心或还未被展示给这个世界的某些东西。我从书里找到了------“熟悉”二字。
      
       周文身上的那些不安,恐慌 以及无奈我全都懂。因为我如果把我放在他的背景下面对那些事,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即使找到爱又怎样?长相厮守?周文以后能给嗡嗡什么?嗡嗡对待未来还会像现在这样满足吗?答案谁知道?所以不要去猜,不要去猜任何关于未来的事,现在已经够烦了,连自己的本身的问题都没有去解决好,如何再去拉上另一个去面对面那些该死的令人烦燥的问题。也许留下自己一个人会更好点。如果伤害别人,可以粉碎一些令人抓狂的问题,我想我会考虑。 这不是自私,相反这叫负责。
      
       面对生活短暂的美好假像后,我们又会开始沉泡在现实残酷的真相中。我们必需去面对现实,美好的东西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在无人时自己慢慢回忆。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更加地可贵。很多事情,当我们选择生活时,就必需放弃那些过时的激情。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不知有多少“嗡嗡”,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一塌糊涂。最终,我们还是要孤军奋战。
  •        《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终于用一个夏天+一个秋天的几个月的深夜被窝业余时光读完了他的青春三部曲。总体感觉,还是第一部写的最好,第二部最差,都没啥印象了。
      
       在石康看似神经病的絮絮叨叨中看完了这三本书,感觉其实他就是因为初恋的严重打击,对生活产生了那么多的不信任和不真实的想法。以至于在接后的生活里,对待感情不再认真,对待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只是为了活着而工作,为了爱好而工作。但是他的那些想法和转变也是能够理解的,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是很理解他失恋后的生活状态的。我也有过失恋,虽然没他那么深刻,但是那种失去之后的严重打击感很难让人走出来,特别是对一个喜欢整天自我思考,俗称胡思乱想的人来说,更是难上难。可能有的人,特别是女孩,会觉得这样的男人能称之为男人么?我想说的是,不要这样偏执的理解男人,男人也有很脆弱的时候。初恋对女孩来说是美好是让人伤感的,对男人来说也一样,只是某些男人隐藏的好罢了。
      
       其实石康还好,还能有挣钱的路子,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突然成为富裕阶层,然后在生活中用它们来帮助自己宣泄情绪,寻找自我。虽然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但毕竟曾经潇洒过。和我一样的人就不行了,我们现在这代人就业的压力太大了,心气还那么高,不愿为人牛马,所以我们这代人比他们过的更苦。和他一样的是,我们在苦闷的生活里也经历过那些压抑的自我思考、自我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在还没结束。石康的自我思考让他堕入了“人生虚无主义”、“活着无意义主义”里,这样的情绪在读他的书时很容易被他拽着走,觉得也像他那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虚无的不真切感。
      
       人活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进步了而我死了就再也看不到了,这有意义么?我们既然都会死去,都会进入永无的黑暗,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意义?关乎哲学、关乎数学、关乎物理、关乎社会学......其实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而且肯定很多人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思考得还更深刻。但是想这么多干嘛呢,有什么用么?其实说简单点,人活一生不就是为了一口饭么?对,就是为了活着!这看似矛盾的话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只是这其中要加入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情感、家庭、责任、自我实现,等等。
      
       人总会在某一阶段处于消极,处于各种自我的想法中,其实这都是一种逃避心理,一种对生活、对社会的逃避。有这个思考的功夫,不如好好做自己的工作,好好养活自己和照顾家人。既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那不如在每一个能看见这个世界的日子里好好珍惜,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世界。有能力、不甘平庸一世的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后世之人留下自己的精神财富。好好珍惜每一天,生活就不会一塌糊涂。
  •     有点啊意思
  •     他的书很雷同,希望用低俗的语言来吸引观众。他的书看一本足矣。
  •     还没看玩,质量不错
  •     之前看过,现在才买到。
    很喜欢,石康的风格很好,有点嬉皮有点无所谓有点小伤感。
  •     果真一塌糊涂。 还真想鼓励自己努力看完。 发现时间真不能这么浪费
  •     书不错喜欢
  •     书跟名字一样。一塌糊涂。可能因为读了晃晃悠悠,很期待更精彩的故事吧,可这本,就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他的牢骚,他的情绪化。。。虽然读完了,却没感觉到收获。
  •     就是因为《支离破碎》才买的同一系类的这本书,后来发现实在是不及《支离破碎》,蛮失望的。
  •        我没有看过石康的另外几部小说,不过从他的叙述语气——那令人烦躁的罗嗦来看,估计风格也差不多。
       两年前看的这部书,当时很没什么感觉,捏着鼻子一路看了下去,就象喝了一碗豆浆,刚开始似乎有些味道,但仔细品咂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回忆的价值。石康像一个过早衰老却心有不甘的后生一样大段大段的进行着他的口语化叙述,除了偶然蹦出的哲学思考和灵光一现的幽默之外,实在让人记不住什么。
       翁翁这样的女孩子我见过很多,作者描写的并不够传神,但至少感情是真挚的。这样的情况放在他这个靠码字吃饭的家伙身上已经实属不易,除了多了些废话骗取稿费外,我们似乎完全没有必要怀疑他的真诚,至少这是作者想要呈现给我们的。
       纯真的欲望,混乱的现实,除了一塌糊涂还是一塌糊涂。
       石康现在生活的似乎很滋润,话剧也在轰轰烈烈的上演着,对于过去的他来说,现在就是未来。也许,未来充满希望,现实一塌糊涂已经不再适合他了吧。
  •     同一本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作家太多了,只有石康敢于并尽力把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不掩饰自私的欲望,这才是最可贵的。起码看了这书我恍然大悟为什么石康会写出《奋斗》这种垃圾剧本:
    “.....我要冲进那一个个由奸诈小人组成的大派对,并在里面一显身手,是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对自己身上生长出来的邪恶有了信心,自以为可以同别人决一高下,我想在哗众取宠方面有所建树,我想任性地胡闹一气,在世人认定的成功里面,我想亲身摸爬滚打一番,直到我能测出自己对人性恶忍受能力的极限,我将紧追那些不甘平庸者的足迹向前冲,顺手把自己的劣迹记录在案,我为我的计划感到悲哀,我没有能够以正直的人格力量面对一切,我能力有限,只能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把我对人生的假抗争搞得红红火火、臭气熏天....”
    我相信石康一定能挣到那1000万,一定。
  •       关于石康 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很情绪化然后找不到出路于是写书
      絮絮叨叨他所了解的这个世界看法
      然后把他的读者也带入一种找不到出路的茫然境地
      
      
      他的支离破碎如此 激情与迷茫如此
      这回的一塌糊涂变本加厉
      通篇是牢骚 好像一个长满青春痘纹身的青年
      桀骜不驯
      咒骂一切
      
      有点还是不得不承认 有些话也是我想说的
      结果他说出来了 不免就有些遗憾且恼怒
      
  •     心情很烦!
  •     书的质量不错!可是内容………真的一塌糊涂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可能现在的社会就如他所说的浮躁把………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这本书,详细了写了一个男人的心声………
  •     买了他一整套的书,真的不错!
  •        这本书看了好几遍了,钟情于作者的坏坏的感觉,玩世不恭的态度,无所谓的样子。也许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个这样的自己吧。
       看里边的主人公“周文”,应该出生在70年代吧,类似的还有慕容雪村笔下“魏达”、“陈重”,他们这类人或者说70年出生的人,对于责任,对于忠诚,不敢去触碰吗?但是他们的良心没有泯灭。
      
  •     我很喜欢他的书,更喜欢他的博客
  •     石康的东西竟然还有人看 笑尿了
    谁跑到石康面前谁句美国不好 石康能把你妈吃了 哈哈哈哈哈哈
  •     百度一下
  •     读的第一本石康的书是《心碎你好》。尽管书中有些粗俗的语言,但从整体来说,词句的修饰和表达还是相当到位。
  •     《晃晃悠悠》写得好
  •     我该如何表达。这本书真是我放了又拿拿了又放今天终于看完了;看到一半的时候,真是失望,书如其名;看至尾声,觉得自己不像在看小说,更像穿插日记的随笔;看完回顾,这本的叙事手法与以往不同,或许真是受了普鲁斯特的影响;他不是单纯在讲故事,我依然记住了嗡嗡。人生总要进阶,不断嗅蜜会更空吧。
  •     你说的真是太对了。我勒个去,不知所云啊
  •     经典永远是经典,二流作家的作品比不上。
  •     因为大家都说书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很好,所以想看看。。。
  •       如果非叫我当个五毛的话,我只能说着书名真的他妈的配这本书起的太好了。18块钱我估计这起码有5块钱是---人名,作家名,音乐名,对还有他妈的电影名字。有2块钱的故事可看。剩下的11块纯是扯了咸蛋。字数。。。。。。。。。。。。。。。。。。。。。。。。。。。。。。。。。。。。。。。。。。。。。。。。。。。。。我想即使我这样都没有他。。。。。。。。。。。。。。。。不。。。。。。。。。。。。。。。要。。。。。。。。。。。。。。。。。。。。。。。。。。。。。。。脸。。。。。。。。。。。。。。。。。。。。。。。。。。。。。。。。。。。
  •     石康青春三部曲之终结篇,值得收藏。
  •     虽然我好多似懂非懂的地方。。但看完书,就对男主角很不爽,再看这个,觉得,批判得真对! 不过是一知识暴发户而已。。看起来很牛掰的样子
  •     一巴掌拍死你!
  •     我觉得还可以,挺好的,不错
  •     比那个再读的,写得靠谱多了。
  •     好像真的有些点题
  •     很多奇特的想法,随性的讲述着一个个思考人生的想法
  •     不知狂欢,不如狂欢
  •       嗡嗡,那么纯真和柔弱,她没心没肺的快乐和悲伤让人心碎。看完以后,满眼都是嗡嗡的笑泪。
      
      P.S.,石康这本书好喜欢用逗号,一口气读下去喘不上来气。
      
      本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是的,嗡嗡,我在最可笑最荒谬的假象中与你欢聚,我们明明掉进一个大粪坑却编故事骗自己说在赴一个盛筵,我们在谎言中寻欢作乐,我们荒唐透顶地自圆其说,我们彼此照顾,我们寻开心,我们滑稽不堪地在死亡之外尽情舞蹈,嗡嗡,我要你知道,我其实早已心冷如冰,我是坐在烧开的油锅边上与你说笑,并且,为你担心着,因为你在乐得忘情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热油中去。”
      
      很悲凉。。。想起圣经中说,查看我收经营的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
      
      0
        在所有的闲言碎语之前,我必须要说说自己不安的心情,我想,这种
      不安源于我自身的无知与讲话的冲动之间的矛盾,虽然,以人类目前这点
      可怜的知识,想解释许多东西都是盲人摸象,甚至连盲人摸象都算不上,
      只能空谈、漫谈,作为无知人类的一员,一个无知的青年,我必须正视这
      一点,但我绝没有因此心安理得。我只想说,由于无知,我会说错话,而
      且我也不知道将这些错的或对的话说出来有什么意义,但这种凭借讲话欲
      望呱呱坠地的幼稚言语是真实的、真诚的,至少我可以保证这一点,并且
      我希望前辈们能因此原谅我“童言无忌”。
      
        这些话,如下面一些不吐不快的话一样,我必须要说出来,尽管有人
      会因此说我罗嗦,说我鸡贼。
      
      1
        既然是闲言碎语,我想我也没有必要把力气花在如何过渡上,还是编
      上号自由地写吧,这样也方便你的阅读。
      
      2
        我读过石康每一本书,这一点我一再提及,而且多数读过不只一遍,
      差不多每本都重读过,根据我少得可怜的阅读经验,我知道重读老康的书
      会得到与初读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较之初读为多,我想这也代表着我个
      人在思想上的些许成熟,这让我很高兴,总之,无论是出于个人的阅读趣
      味还是出于某种惯性势力,我一次又一次地读老康的书。
      
        这一次重读的是《一塌糊涂》。
      
      3
        与初读《一塌糊涂》时不同,这一次我边读边想,必要时也作些心得
      笔记,尽管如此,两三天功夫也读下来了。
      
        有的媒体好像把老康说成是新新人类的代言人,我对此十分反感,首
      先是对代言人的反感,我不知在这个四六不靠的世界里,谁能真正代谁的
      言?新新人类这个词我也十分讨厌,但你要问我原因我未必能回答得出,
      它就像一些莫名奇妙地被我看着不顺眼的人,它已经被用滥了,就像文化、
      艺术一些臭了街的词汇,所以新新人类代言人这个称谓在我看来十分滑稽,
      让我产生一种老康穿得像个野模儿在长安街上走猫步的幻觉,不知老康对
      此作何感想,无奈、麻木、冷笑,抑或见怪不怪?
      
      4
        有人说老康的《一塌糊涂》毫无新意,与青春三部曲头两部别无二致,
      是新瓶装旧酒,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这么说的人都是故事迷,应该
      罚这种人看《还珠格格》,再看《还珠格格二》,看完再看三,看吐了算。
      
        还有人说中国当代作家多数作品是对经验的重复,对常识的依恋,对
      记忆的忠实贞贰……老实讲,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总比拿历史人物开
      涮外加胡说八道的强,总比不切实际的男欢女爱强。
      
        我感觉老康的书总是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书里的人物也都差不多,好
      像那几个本色演员都是一个文工团的,甚至有时连妆都不换,改个名儿换
      身儿行头就上另一出戏了。比如,刘琴有一点喝醉了的描写跟《激情与迷
      茫》里的小芳醉酒的戏如出一辙,再比如,《激情与迷茫》里好几个女配
      角都能让我想起嗡嗡,就连《在一起》里的陶兰神气的时候都像极了嗡嗡。
      
        《北京寄生虫》里有老康一个中篇,叫《激情》,我认为写得很精彩,
      文字较他的其它作品也显得精致了许多,但它对于生活的隐喻还是始终围
      绕着自己展开的。
      
        老康随着自己的感觉而写,随着灵感而写,多数时候不靠什么见鬼的
      想象力,我这样想。
      
        有时我也会怀疑这是一种真正的创作,还是对生活的重复,是想对自
      己如实的记录,还是“粉饰”作为假象的生活呢,不过,也没什么不好,
      一个人思想发展的轨迹绝对值得一记,多数时候我这样看。
      
        不怕你笑话,当初我看《支离破碎》与《一塌糊涂》的时候,还捎带
      看一些张驰和狗子的小说,甚至产生过以下幼稚可笑并且十分危险的感叹:
      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胡写啊,那不是连我都有戏了么!
      
        不知跟老康爱看传记有没有关系,我有时看着看着会怀疑自己手里拿
      着的是一本掺杂着日记的随笔集。
      
        我也知道有不少的人出于好奇心来读老康的书,我个人比较反感这种
      带有偷窥欲性质的好奇心,别人的和自己的都是,我更看重对知识的好奇
      心,说好奇心是一切痛苦与幸福的源泉我想也不为过。
      
      5
        记得好像在哪看到过,老康认为小说至少要写得有意思,而且有点东
      西,从这两个条件来看,《一塌糊涂》是本很好的书。
      
        我听说有不少的人对老康的书不满,原因是反感他“掉书袋”,我觉
      得老康不光掉书袋,还掉音乐袋,电影袋,一些别的什么袋,但我就不明
      白这又怎么了,这些人分明是在说:我怎么就掉不出来呢!
      
        我现在读老康的一大乐趣就是他掉的书袋,就像听一个见多识广的朋
      友侃大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使得附庸风雅的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古希
      腊科学精神很向往,要知道,以前我是个只为自己缺乏有关吃喝玩乐方面
      常识而苦恼的小傻蛋。
      
      6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过宁财神对老康的一些评论,评得就是《一塌糊
      涂》,还是胡同串子那套喷口儿,拿自己找包袱,不哗一下众都不算取了
      宠了,要不是后来重读《一塌糊涂》,他的那些话我没准儿就信了。
      
        比如他有如下一段话:
      
        “愤怒的崇拜者们,先不要起急,让我任选其书中的两段来证明一下
      我在前面所做的判断,P41“以至于许多笨蛋从他那里得出一些叫我哭
      笑不得的诸如,无限就是有限、死就是活之类的玄学感悟”,P346“
      权利是人格的,资本是神格的……”,我相信过些时日,石康若忘了后面
      引号中的话是他自己说过的,那很有可能后面这段话就会变成第一段单引
      号中的话一样,让他本人哭笑不得。你如留心,当可发现大量的此类话语,
      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东西真是让人愤怒。”
      
        再读《一塌糊涂》时,我刻意留心看了看,发现宁先生断章取义的功
      夫实在了得,令人望而生畏,怎么就不看看老康紧接着的自我否定呢?(
      更可气的是我发现我看的是三百九十五页的删洁本,而他看的却是四百一
      十九页的全本,说不定还是盗版,真够叉儿的。)
      
        我感觉,老康什么都怀疑,包括他自己,这可以从他不厌其烦地灭自
      己看出来。
      
        有时我也被他这种自我否定搞得十分尴尬和狼狈——前面刚讲完,后
      边就说没意义,就说是笑谈,就说是垃圾,那你不删它作甚,还发表出来,
      想还原真实?保护案发现场?给无知读者添恶心?还是特立独行得不彻底
      不想找麻烦、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把话说绝?这叫什么路子啊?
      
      7
        说到自我矛盾,我感觉周文的身上就有比较明显的双重性格,一方面
      多情而敏感,另一方面则冷酷而麻木,当然也可以简单概括成感情与理性
      两个方面。
      
        一个周文对人类情感的脆弱与虚无嘲笑并讥讽的同时,另一个周文却
      自得其乐地大煽特煽(可能并非初衷,但从效果上来看是如此,这也许是
      读者造成的。)。
      
        甚至有时我仿佛能听到一个周文见到另一个周文做作抒情时发出的嘲
      笑声:嘿嘿,这傻波依又来啦!
      
        这一点似乎老康也感觉到了,他在三百九十五页删洁本的第二百二十
      页作了一小段议论,用到了“矫揉造作”一词。
      
      8
        老康的许多东西似乎是在“飞”的状态下一气呵成的,很像即兴之作,
      像是信笔而写,思维空前的信马由缰,我想,那神经质般的呓语很接近心
      灵,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我不知道老康是否像鲁迅一样打很长时间的腹稿,但我猜测老康也是
      写不出来干坐着发呆,而灵感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那种状态作家。
      
        不仅是《一塌糊涂》,这种“飞”的状态在《在一起》里也有所体现,
      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9
        关于逗号。
      
        一直以来我总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老康那么反感句号而偏爱逗号,
      一种隐喻,一种习惯,还是刻意追求那种速度感呢?
      
      10
        和王小波一样,老康的书只是告诉你“我干了什么”,而绝不对你说“
      你该干什么”,这与我被迫读了多年的政治课本恰恰相反。
      
        不知为什么,相当多的人读了老康的书之后自称颓了,这让我感到十
      分可笑与可气,觉得这帮子人实在农民,其实不就是给懒惰与无能找借口
      么,一个个都跟经历人生沉浮似的,但是,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很年轻,但
      是,他们不学习,不思考,不感受,只是跟世界跟自己死磕,重复着无聊,
      循环着无知,还不时得意地为自己的无耻吆喝几声,我必须指出,至少,
      这十分不健康。
      
        而有的读者只是喜欢通过阅读来意淫花花世界,或者试图通过阅读让
      自己人手一份的同情心得以发扬光大,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些故事迷
      们还在读老康的书呢。
      
      11
        老康自己说过,在《一塌糊涂》里他主要想表达的是对所谓“人类情
      感”的情感及态度。
      
        我觉得针对这一主题,书中的细支末节显得过多了,尽管有的相当精
      彩,但同时也喧宾夺主地冲淡了主题的表达,老康在书中总是说“我又讲
      了题外话”或者“下面言归正传”,弄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所谓
      的“正传”到底指什么。
      
        《一塌糊涂》给我的感觉是文字相当“愤怒”,老康尽挖苦之能事,
      什么反讽啊指代啊全用上了,还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方法,但是,这些
      愤怒言语却多与人类情感无关,只是对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或不著名的骗
      子手的牢骚话。
      
        老康说过,他并不认为故事迷是自己真正的读者,在书中也提到:“
      专喜爱看故事的读者也许会失望,既然你已买了我的书,我想,我也会尽
      量设法对得起你,在我的书中,也为你留下几个故事,我提醒你自觉地使
      用跳跃阅读法,读到你们不感兴趣的话题时,请蜻蜓点水一样一跃而过,
      这样说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以为我在为你的阅读设置障碍,我不是那样的
      人……”
      
        但他在一个回帖中这样写道:“我写作的目的并不想讨人喜欢,我只
      记录我认为重要的事情及想法,特别是关于文学及人生方面的,我非常希
      望我的与故事无关的议论能够挡住那些故事迷,使他们放弃我的小说,我
      认为他们不是我的读者,一想到他们在毫无顾忌地误读我的小说,一种无
      奈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事实上,如果真用跳跃法来读,只看那些“历史重现”,我相信用不
      了两个小时我就能把《一塌糊涂》看上一遍,据我所知,有的故事迷用此
      方法将《在一起》看了将近三十遍,平均每遍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不过我
      更相信,如果我真只这样读,那《一塌糊涂》一定被我放在厕所水箱上,
      以备手纸不够之需,就像老康对付杜拉斯的小说一般。
      
        事实就是这样,那些与故事无关的议论非但没能挡住意志顽强的故事
      迷们,相反,书中大段四六不靠的日记似的文字招来了成群的偷窥狂与窥
      淫僻,估计老康八成以上的版税是由这些“无奈之情”所构成的,这甚至
      使我相信老康平时来论坛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调查。
      
        有一回我去书店,正挑着书,有两个看上去十五六岁的小屁孩子走过
      来,一个指着书柜上的《晃晃悠悠》说:“看见了么,这就是我跟你说的
      石康。”另一个问:“写得哏儿么?”笑答曰:“倍儿哏儿!还有点儿黄!”
      气得我当时差点拿书拍他。
      
        无论如何,作为商品的一种,老康的书是成功的,当然,单纯作为书
      来讲,也很成功,我这样看。
      
      12
        我想,大多数人如我一样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他们从不进行有益的
      讨论和交流,除了表现无知与炫耀无耻之外,一无所长。
      
        我想,我已经讲了很多了,虽然我还有话没有讲出来,所以我决定到
      此为止。
      
        我必须再次提及,我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甚至是偏狭的看
      法,但至少我说了我的实话,我觉得,在这个假大空旗帜迎风飘扬的年代,
      这一点很重要。
  •     本文作者,周英俊
  •     是啊,那就要看是想现实点挣稿费还是想史上留名了。比起忽悠观众的剧本,石康的博客还是写的比较坦率的
  •     写得比较一般.的确是 一塌糊涂...
  •     一点不好看,不知所云
  •       (1)就像小说的名字一样,石康的小说写到这儿真的开始一塌糊涂没法看了。
      
      老实说,这本《一塌糊涂》完全可以压缩三分之二,除了和嗡嗡那段故事,其余的都可以删掉,而且一点都不影响小说本身。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关于嗡嗡那段故事,这本小说简直就狗屁不是。当初我是硬着头皮咬着牙一遍又一遍鼓励着自己才最后看完的。
      
      石康在前两本书《支离破碎》、《晃晃悠悠》里各塑造了一个女孩子,陈小露和阿莱。但我觉得她们俩都没《一塌糊涂》里这个嗡嗡有特色,虽然描写嗡嗡的笔墨要比前两个少很多,但我记住了嗡嗡,而对阿莱好有些印象,但对陈小露是记不得什么了。我看完小说后对嗡嗡充满了一种怜爱和心痛。
      
      记得第一次翻石康的小说是在西单的图书大厦里,好像是封面写的“NO小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那时候石康还没什么名气,他的书刚刚从装订线上下来摆到书店里。翻完后觉得还行,挺新鲜的,于是决定去买回来看。
      
      《支离破碎》确实写得够支离破碎的了,以至于我今天如果不再翻意遍就和根本没看过一样。
      
      《晃晃悠悠》还记得大概,毕竟小说写得还比较有章法,故事情节也比较完整,不像《支离破碎》那样东一耙着西一扫帚。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同时又好几本石康的小说摆上书架时,我立刻就没了胃口。我猜想,如果按这个速度出书肯定没得看了。从朋友那里借来《一塌糊涂》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于是从此打住,不再想看石康的小说了。
      
      (2)石康在小说里描写了一类人的生活状态。
      如果按照以前我们看的小说的一贯风格作风主题思想,好像还没有谁这么写过好像也不允许这么写。据说石康的小说出版过程中颇费了番周折,我想也许也和他的写作的内容有关吧。老实说刚看的时候还觉得满新鲜的,无论他的文笔风格述说内容故事情节等。但倒了我胃口的是他的批量生产,华丽的外表下难免不让我产生“黑心棉”的感觉。
      
      《晃晃悠悠》应该是他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篇作品了。《支离破碎》写的内容和名字一样,支离破碎,小说写的什么我几乎都忘记了,包括女主人公。《一塌糊涂》真是“一塌糊涂”,满篇的都是石康前言不搭后语的梦话,向读小说的人卖弄他曾读过谁谁的书听过谁谁的音乐,不过你得承认,石康能知道这些人的名字已经挺了不起的了。
      
      石康笔下的周文纯粹是个流氓,以玩弄女性为乐。什么忏悔都是假惺惺的,仅仅为了掩盖其卑鄙的嘴脸。嗡嗡那么纯真的女孩子,周文离她而去的理由是那么虚假和残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伤害!
      
      
      
  •     我姓陈~玉体横陈的陈~
  •     呵,靠码字吃饭的家伙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然后 把诸如此类的所有作者的作品都称作垃圾文字
  •     书刚到 还么来得及看 质量很好 一直喜欢石康的那个调~
  •     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每天和每天都很相似,所以有些记不清楚。
  •     还可以一睹
  •       处若处子
      
       --追忆即将到来的青春
      
      晃晃悠悠中,我滑落在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的青春之中。残酷、迷茫、焦灼、悲痛,但我们始终是在一起的。它是一个幽灵纠缠着我,在我对他唾骂、侮辱的时刻,它始终如一,黏在我的身旁;而当我对于这些逝去的一切进行回忆、追问的时刻,它却化身为一个羞涩的少女,不肯走出闺房半步,也不曾揭去它朦胧的面纱。
      
      激情与迷茫,始终充斥其中,即使我已出落成人,但一切的一切,都在敲击着我的心,梆梆梆,梆梆梆,长此以往,我在我的心上雕琢出“心碎,你好”的字样,即使如此,我依然徜徉在自我构筑的世界中,口吐莲花、逶迤其上,随风飘逝,处若处子。
      
      
      
      最近一直在读石康的小说,难以想象他是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不过,他为我平静而又起伏的生活增加了一个新的面板,颠覆了所谓的一丝不苟的生活方式。
      
      别样的生存,别样的人生,也是如此的光芒四射。
      
      我的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叛逆、宣泄,然而现实的压迫又让我以一个正常人的面貌来自居,令我极端的忧郁与颓废。
      
      读石康的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颠覆。颠覆了艺术的完美、精神的高尚。以前总是认为那些搞艺术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很是满足,即使是充满了艰辛、痛苦,也会奋而追之。看石康的小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情感。
      
      疯流才子说,青春是荷尔蒙在分泌。而我对于自己的青春却感觉一直素未谋面。混沌,是我近期的一个节点,我未曾在石康的小说中读到混沌之感,我也未曾在我的青春之歌中倾听到混沌的音符,或许是身在混沌不知混沌,仅此而已吧。
      
      我一直认为自己未曾进入过青春期,或者说是现在仍在青春中徜徉。因此,我要去追忆即将到来的青春。乘风而去,御宇而归,追忆似水年华。
      
      看到一个纯情少女,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梳理出各样的发饰,身着参差不齐的各色衣着,黑色的丝袜,偏分下垂的黑发,曲线划过的脸庞,高耸的鼻梁,欢快平静的眼神,微微抿起得嘴唇,柔软的腰肢,稚嫩、成熟、惆怅、娇嫩、靓丽,如此这些被定格在胶片上,雕琢在我的视线之中,在我的心灵之中深深烙印,昏晃在我的眼旁。
      
      耳边响起电吉他的演奏声,没有苏格兰风笛的清新忧郁,没有大提琴的低沉,没有小提琴的急促欢快,没有钢琴的优美,嘈杂、极速、轰鸣,金属柔情就是这样来的,金属柔情就是这样炼成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给予了黑夜斑斓多姿的生命。黑夜因我不再单调,黑夜因我不再独自喘息,黑夜因我不再跌跌撞撞、独自彷徨。
      
      处若旁人,我是一个边缘个体;处若处子,让我去追忆即将到来的青春吧!
      
       2008年5月27号 8:59
  •     北京人 的颓废和浪漫,不是很大众,一种硬硬的幽默。
  •     开始还算热闹,看着看着不知所云了
  •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感觉就是在追忆一段往事,一种生活态度,还有对未来奋起直追的抱负。
  •     “我是硬着头皮咬着牙一遍又一遍鼓励着自己”才看到现在的,还好,快看完了。觉得如果他不是在故意装疯卖傻,那真是一本“一塌糊涂”的小说。
  •     就是快递太慢。从订单到拿到货,差不多六天。。。。。。北京到山东有这么远吗。。
  •     本可玄虚,但可惜以故作玄虚,轻浮
  •     随性而写的随性生活
  •     挺失望的,看得也有点一塌糊涂
  •     同学买的,我略看了下,写的蛮好的...
  •     没有故事性大段大段的作者以第一人称发表的关于其人生观世界观的狂妄演说不推荐
  •     写的很好,之前一直关注石康的微博,看过晃晃悠悠,正在看激情与迷茫,石康挺有趣,我想他写的小说是用来描述他内心真实的一些想法,所以感觉他写的很随意,他不注重故事性,而是当中人物的言行思想。如果你想看精彩的小说,你会被他小说中的那些情节人物性格搞烦的。但是我不知道读者对于小说是期待什么,期待作者给你一个精心设计的,精彩绝伦的故事之后,让你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但是石康不是这么做的,他是借助小说,构造个简单的故事,来描述内心的想法。他是诚实的写出这些想法,这样的小说比还珠格格或是其他言情小说好多了。石康一直在学习,在进步,这一点从他的微博可以看出,他是诚实的,他没有什么思想束缚,自由写出经过自己思考之后的想法。他自由洒脱,这一点已经比很多中国人好多了。
  •       为了这个为了那个,告别吧,向前冲吧,谁也别想拦着我。       我不。我爱把日子过得支离破碎把姿态摆成晃晃悠悠把内心弄得一塌糊涂的人,是我,也是你。谁说青春到尾巴了,只要敢飞,就是最美。走?走多不踩不着牛粪啊!牛粪上没有鲜花啊!告别个啥啊?一塌糊涂了就想撤了吧?撤了人生的大粪坑就真能成美味盛宴啦?难以下咽吧?继续满怀豪情,把这人生的一切大吃一顿!       不如狂欢,不如狂欢。
  •     一塌糊涂 石康还是打桌球去比较靠谱
  •     给自己添堵
  •     石康的书你懂的……感觉就像……
  •       亮点只有和嗡嗡的故事比较精彩,其他无关的东西太多余了,这个小说树立的嗡嗡式的女孩子比起前两部的女主人公,给我的感觉更深刻一些。一个只求平淡的女孩子,如今真的不多了。
  •       石康的一系列书中 只有这本一塌糊涂 让我可以反反复复的看下去 感情的美好与阴暗被石康信手拈来 忽悠来忽悠去 哗的一下子就走到尽头了..
      
      有时艺术与生活并无多大界限 相比于奋斗 一塌糊涂更加真实 更加细水流长 直到多年以后 或许石康会被主流所遗忘 我想 嗡嗡的率真也依然会让自己抿嘴一笑
      
      多么曼妙的青春啊...
  •     好得一塌糊涂。
  •     我看的石康第二本作品,看不下去了。通篇吐槽,粪青的写实,一塌糊涂
  •     看了这些字,让我觉得很可气。
  •     作者应该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所以这本书写得很随性,想到什么说什么,读起来有点累人。篇幅中很多自己情绪的宣泄,显得有些啰嗦。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对“存在”很迷惘,对自己及他人都缺乏信任,有思想但比较极端,于是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很矛盾的一类人群。书里很多篇幅反映作者的思想,至于为什么要活着这类问题,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的事情,想多了就是病。
  •     书写的一般,而且废话特多。。。
  •     安安,他博客没看过
    大三元,主流?
  •     楼主很主流
  •     小巧玲珑的小
    露水夫妻的露
  •     这三本文章除了作业写于女人的纠葛以外其他的看不出来什么大致的内容,有点糊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