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白桦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00696070
作者:[捷克]阿尔诺什特·卢斯蒂格
页数:250页

作者简介

《白桦林》(Bílé břízy)讲述的是军营里发生的故事,人类的尊严被践踏,士兵们失去了过普通生活的权利。一个士兵为心爱的姑娘开小差当了逃兵,大尉必须遵守卡洛维发利军区政治部的指示,要么捉住这个士兵,要么将其枪杀。白桦树在军营的围墙之外繁茂地生长着,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这本小说以前的版本经过审查制度的检查,有所删节,现在终于有机会将其全貌呈现于读者面前。

内容概要

阿尔诺什特·卢斯蒂哥(Arnošt Lustig,1926-),犹太裔捷克作家,出生于布拉格。他的非比寻常的丰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细致敏感的写作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五岁的卢斯蒂哥由于具有犹太血统,1942年被送往今天位于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戴莱津集中营(Theresienstadt concentration camp),后又被辗转送往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德国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 concentration camp)[①]。 1945年,卢斯蒂哥奇迹般地从一辆驶往达豪集中营(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的列车上逃脱,当时列车的发动机被一架美军的战斗轰炸机炸毁,使他得以逃离了纳粹的魔爪。卢斯蒂哥藏身于布拉格,并在1945年5月参与了反对纳粹的起义。他的全家几乎都在大屠杀中遇害,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作品从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始,大都以犹太人和二战为题材。
战争结束后,卢斯蒂哥边学习新闻,边做记者。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卢斯蒂哥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前往以色列。20世纪50年代他任捷克《新世界》(Mladý Svět)杂志文化专栏的主编和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编剧,根据他的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的电影如《为卡特琳娜·浩洛维佐娃的祈祷》(Modlitba pro Kateřinu Horovitzovou,1964)、《天国护照》(Transport z ráje,1962)、《夜之钻》(Démanty noci,1958)和《蒂达·萨克索娃》(Dita Saxová,1962)等,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1968年“布拉格之春”以后,卢斯蒂哥离开祖国,经意大利、以色列和南斯拉夫到达美国,在当地的几所大学授课。1989年东欧解体后,卢斯蒂哥主要往来于布拉格和华盛顿两地,直到2003年他从美洲大学退休,从此常驻布拉格。捷克总统哈维尔当政期间,给予卢斯蒂哥位于布拉格城堡的一套房间,供其使用。 2006年卢斯蒂哥八十岁寿辰之际,因其对捷克文化所作的贡献受到表彰。2008年,卢斯蒂哥被授予2008年度“弗朗兹·卡夫卡文学奖”(Cena Franze Kafky)[②]。卢斯蒂哥现在在布拉格查理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合作教授创作写作课程。
卢斯蒂哥出版有二十余本著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夜与希望》(Noc a naděje,1957)、中篇小说《蒂达·萨克索娃》、《为卡特琳娜·浩洛维佐娃的祈祷》、长篇小说《黑暗没有影子》(Tma nemá stín,1991)、《美丽的绿色眼眸》(Krásné zelené oči,2000)等。

章节摘录

  1  有时,辅助技术营的士兵们会把酒偷偷带进木屋。窗外的斜坡上响起一首歌,唱的是美丽的梅瑞狄斯,她是美国小说《瓜达康纳尔岛》里一名遇害水手的情人。他们把吉他、口琴或梳子包在薄纸里。(这种歌是不允许唱的,几个士兵已经为此被关过禁闭了。)  曲子在消散之前飘送到了“山冈”。  春天和秋天,兵营泥泞不堪。雨接连下了三五天没个停歇,河水漫过堤岸,整个地区如同遭受了暴洪。夏天蚊子肆虐,冬日白雪封地。从十二月到二月末,“山冈”顶部巨大的雪块像一颗冻结的泪滴,仿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苍穹坠落。  练习实弹射击的时候,也有鸟儿往返穿梭。秋天的联合训练、春天的进攻和防御、进军或撤离欧洲,在这些分段演练中,总有燕子飞来飞去。士兵们认得这些飞禽,这里是苍鹰、雀鹰和乌鸦的地盘。(不知什么原因,燕子选定了“山冈”作为往返途中的栖息地。)  城市离得很远。二战后,德国移民就从村子撤走了,他们大部分是玻璃工人、农民和矿工,在这里生活了上千年。他们留下了农舍、毁坏的棚屋、填平的水井、荒了的田地或是玻璃熔化炉的残迹,仓房、方塔与掩体那边练习射击的靶子遥遥相对。土地吸饱了石油,变了味道。被炸成齑粉的村庄让人回想起战争的罪孽,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阵亡的战士,被强暴的妇女和遗孤的嘶喊声交织在一起,隐隐回荡。这回响包含了对责罚的想象,既有正义,也有复仇。这片土地能唤醒人们忘却的和残留的记忆。  战争过后,废弃的财产遭到掠夺。与衣服、农具和家族遗物的命运一样,许多家具,甚至连挂在墙上的画像和菜谱、绞肉机、磨咖啡或罂粟籽的磨粉机都被挪了地方。  在农场,军队占用了砖砌建筑作为临时军火供应站。人们不喜欢士兵。村民们害怕这些不稳定的军队势力。人们来了又去,不时为妻子、女儿和家禽,为少得可怜家产,为种植蔬菜和马铃薯的小块土地而忧心忡忡,有时也为子猪而担惊受怕。辅助技术营的人员使这种忧虑进一步升级,他们被列为受罚部队。村民们没有产生幻觉:这是个劳动改造营,除了铁锹和十字镐他们从没看见这支队伍的士兵拿过步枪、刺刀或其他武器。众所周知,辅助技术营在圣道布罗蒂瓦①和天堂城堡②兄弟部队里  的人都是昔日的贵族,前银行经理或被没收了财产的财主的儿子们以及被共和国认为不可靠的人。那些没落贵族在娶了美国夫人的总统③统治下,从上一代就被废除了封号,他们把总统骑马的画像藏进了地窖;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分裂成两派,多数派是过去的受剥削者,男一派是曾经的剥削者,他们所谓的走狗更是有数不清的阶层分类。农民们从孩提时就清楚,得闭紧嘴巴跟上形势,以免引火烧身。  “全见鬼去吧。”辅助技术营来到的第一天,农场里年纪最大的妇女说。  “报应。”她男人补了一句。他是最老的自耕农之一,穿着缴获的没有编号的德国军服。  就连步兵也对佩戴PTP④黑色徽章的人不屑一顾。这是一个兵种对另一个兵种表达鄙视的方式。  从复活节到圣诞节,大门入口处都挂有装饰着针叶枝的标语: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除了标语,除了他们呼吸的空气和脚下踩着的土地,他们再没有什么是共同的了。  有时步兵们在辅助技术营工作队周围齐步走,冲他们大呼小叫,于是两方的指挥员们就命令他们唱歌。  在砍伐一空的林区后面,向西,直到能看到的地方为止,旧坦克的残骸从泥土里挖出来。在四分五裂的带刺铁丝网和反坦克龙齿前面,筑起了新的防御线,奉总参谋部命令,谁都不得移走那些铁丝网和龙齿。这让人想起过期的日历和新日历,已经终结的战争和还未发动的战争,或两者兼而有之。抑或未经宣战而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谓之冷战。  边境警备军防守严密,他们有权逮捕或击毙任何一个试图穿越障碍进出国境的人。边境警备的战士配备有警犬,每一个被他们抓到或射伤的人,除非有通行证和赦免特权。否则警犬能在一扑之下咬穿他的喉咙。(部队喊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分得了猪排,晚饭是熏肉,狗吃的跟人一样。)农场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即便轻松地喝着啤酒也不会聊起这个话题,这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关系。  农场成立了统一的农业合作社,养了一阵子马。马是由青年人来看管的。等合作社从养马变成养猪,许多年轻人从合作社离开了。  起初还留下几个姑娘,最后只剩了一个。她父亲是个酒鬼,过世了。她没有母亲,也没地方可去。(人们还说,她哥哥进了疯人院。)  她常常在禁区徘徊。大兵们逗弄她。她来到小路上,只遇到动物而已。农场还有马的时候,人们从拂晓到黄昏都能看见她。她一有空就去骑马。骑马并不会使她厌倦,而是令她精疲力竭。  一次午夜过后,人们看见她赤身裸体地骑着马,在薄雾迷蒙的黎明时分才回到农场,很可能是迷路了。薄雾缠绕着她和那匹马,她时近时远,如同雾一般游动。(当时还有人听见她唱歌。)  ……

图书封面


 白桦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除非所有在世的被禁作家的书稿都能得以出版──我愿意排在队伍的末端,在他们之后。”这是捷克作家卢斯蒂格在一九八九年春天对访美的前辈作家赫拉巴尔说的话,当时赫拉巴尔向在美国的他转告,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有意让他的多部作品重见天日。尝过被误读、被冷落滋味的卢斯蒂格听到这个消息时更多表现出愤懑,于是说出前面这句“狠话”。这段旧事出自他的《白桦林》自序,与哈谢克、赛弗尔特、赫拉巴尔等捷克文学大师乃至当代捷克作家克里玛相比,他的作品确实 “排在队伍的末端”登陆中国──直到2010年末,写得很早,在捷克命途多舛的长篇小说《白桦林》始有中译本问世。走近爱与自由的白桦林 - 波斯蜗牛 - 开始在他漫长而勤奋的写作生涯里,《白桦林》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从中亦不难领略其文学风采。书中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松林、农场、高岭土矿和白桦林围绕着远离城市的某个捷克斯洛伐克兵营。这个兵营可不一般,名为辅助技术营,带有强制劳动性质。书中有段对辅助技术营那些大兵因何“获罪”的介绍,如果说 “荷兰人”是档案里有偷盗公共汽车记录罪有应得,那“猴猴”因老爹是富裕中农、“麦基克”因母亲在维也纳、“检察官”是工厂主之子……这些罪名对经历过类似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怕是再熟悉不过。身处其中的多为壮年男兵,劳动强度大、吃得差暂且不论,阻隔在尘嚣之外,整日见不到一个女人才令他们最郁闷,封锁在躯体里的荷尔蒙不时蠢蠢欲动,人性和军纪,自由与禁锢,这些对立面在他们的世界里体现得无比充分。直到有一天,一个洋溢着青春光芒和狂野气息的农场姑娘走近这方禁地,带给二十八位大兵的冲击不亚于一场身心地震。听听这个姑娘正式出场前关于她的传说吧,“午夜过后,人们看见她赤身裸体地骑着马,在薄雾迷蒙的黎明时分才回到农场。薄雾缠绕着她和那匹马,她时近时远,如同雾一般游动”,这样诗意而富画面感的语言奠定该书的叙述基调。接下来的事情,皆因此而起。卢斯蒂格以简单的故事架构、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将大尉、“猴猴”、“麦基克”、“检察官”、“十九岁”等人置身在特定的环境范围与戏剧冲突中,他像是这一切的导演者,躲在书后面看热闹。在面对这位姑娘时,大兵们的人性如一个一个在照镜子,有形色各异的呈现,对其不齿者有之,图谋不轨者有之,不闻不问者有之,当然,怦然心动唤起真情的也有,“世界上一定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如磁铁般使人们互相吸引”,这是“十九岁”的感觉。和那些粗鲁、轻浮的大兵比起来,他显得有些被动,甚至有点躲着那姑娘。他也最为真诚最为投入,想为姑娘搞到一匹栗色马,带她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追寻自由总要付出代价,逃兵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十九岁”拉着姑娘消失在白桦林深处的时候也为该书的悲剧色彩打下伏笔。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欲望、爱情、自由的书,而这里的欲望、爱情、自由不止字面意义那么狭隘,应可包括人类更广义、普世的内涵。写到这里,有必要说说卢斯蒂格的经历,生于布拉格犹太家庭的他少时饱受战争之苦,二战时期更是全家被纳粹关进集中营,战后的他又因政治动荡而颠沛流离,作品的出版也受到重重阻碍,亲人的死亡和个人际遇的坎坷使他一生痛恨战争、极权,追求自由,这种情绪无疑会渗透到他的作品中。事实上,他的作品很多都源自二战记忆,集中营、大屠杀是他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此外,对特定年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描摹也是他乐意并擅长的。如《白桦林》中士兵们那般普通、卑微的人物是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在灰暗岁月里,这些小人物的人性光芒往往能照亮世界,带来温暖。这份嬉笑怒骂中潜藏着的悲天悯人是卢斯蒂格作品的特质,也是捷克文学中不断延续的传统,连同黑色幽默、超现实、诗意共同构成捷克文学无可替代的魅力。去年九月,卢斯蒂格以捷克作家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上海世博会捷克文化周上,当时《白桦林》中译本还未出版,他笑容满面地一手端着杯啤酒一手擎着《白桦林》的封面,神态气质像极了捷克小说中常见的混迹小酒馆吹牛侃大山看美女的老天真。有意思的是和他同来的还有当年为《白桦林》拍封面的姑娘,时光荏苒,这部曾在捷克被删改、被禁的小说早已重生,甚至在遥远的中国也有了分身。岁月留在那个姑娘和卢斯蒂格脸上的痕迹如此清晰,而封面上的姑娘永远年轻,一如这部作品的生命力。在这篇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传来卢斯蒂格去世的消息,他就像书中的“十九岁”那样,拉着他的文学女神消失在“白桦林”里,而他留下那么多作品,我们还有机会读到吗?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最喜欢第二段那一夜激情的生活,像是对目前生活的反抗和对自己心中无奈的发泄,那个时候那些人都太局限在那个时代,太不自由,这样的冲击更让人深省
  •     盼望已久的好书,终于在当当网买到了,非常感谢!
  •     Boring.
  •     喜欢白桦林
  •     既平常又人性的
  •     印得不错,书也好
  •     生命是一种馈赠
  •     品相有些旧
  •     白桦林 悲沧的记忆!
  •     赛弗尔特、赫拉巴尔之后,捷克文学的精彩还在继续,卢斯蒂格这部作品的戏谑、荒诞、生猛、忧伤,都承袭了捷克文学的特质。故事并不复杂,但对话和细节不赖。
  •     因为喜欢朴树的白桦林看;不一样的故事,体制改革后,一帮“军人”的自由恋曲;知道背景后发现具有思想性;全文的趣味性不强
  •     作者曾经到过上海世博会。
  •     故事很简单,不过很野,很美,很激越,人物心里那种暗火令人想起克里玛和D.H.劳伦斯。卢斯蒂格的对话有大量断层和不稳定的指涉,仿佛是在审查高压下用密码编写的一样。在闪回、轶闻和意识碎片之间积聚的张力,最后谜一般静静解开。记住了「生命是份馈赠,然而活着是种天赋」这句话。
  •     一百页过后不错。最后替十九岁着急,多期待美好的结局。
  •     包装是塑料袋,还好图书没什么损坏。之前购买食品的包装是纸箱,看来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待遇不太相同啊,呵呵。
  •     无味的阅读经历
  •     上海世博会期间,捷克作家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在捷克馆带来了他的首本中译本小说《白桦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接受了成千上万逃离纳粹魔爪的犹太人,而当时,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的父亲也曾打算举家搬迁往上海。但最终没能如愿以偿,他们全家被关进了一个集中营。“我去过世界各地,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去过上海——虽然我本该在70年前就已经在那里开始新生活了,”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如此回忆道,“纳粹甚至夺走了我父亲为迁往上海准备的旅费,但却将我们送进了集中营。”
    阿尔诺什特·勒斯蒂格今年二月在布拉格去世,怀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