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旗帜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都市 > 欲望的旗帜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31327516
作者:格非
页数:303页

作者简介

小说中会议执行主席贾兰坡教授突然神秘自杀,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宋子衿疯狂、会议赞助商被捕……而曾山与张末的爱情更是让人费解:他们一方面深陷于欲望编织的囚笼之中,另一方面则试图冲破它的束缚,复活古老的爱情诗意,寻找自身生命残剩的一点点真实感。正是这一点“真实感”。使他们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同时也因为这种,“真实感”的脆弱和“奢侈”,他们又一次次地远离。“犹疑”是他们生存的最基本的轮廓,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没有安慰,没有援手,没有归宿,没有和解,剩下的只是一个迷惘的信念:活在真实之中……小说描述了社会整体性价值伦理崩坍之后,困扰着人们的种种欲望以及这欲望的变体……

书籍目录

“新经典文库”序
1 欲望的旗帜
2 最后一个浪漫时代
3 格非小传
4 格非作品目录
5 格非作品评论篇目索引

内容概要

格非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留校,任中文系助教、讲师(1987)、副教授(1994)、教授(1998)。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要著作有《敌人》、《边缘》《人面桃花》《迷秀》、《忽哨》《雨季的感觉》《中国当代小说50家》《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等。有英、法、日、意等语种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

图书封面


 欲望的旗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用一天时间看完了格非老师的《欲望的旗帜》,挺好看的。感觉像一部惊悚小说,学院高墙里的知识分子似乎被一种病毒所希冀,每个人都惶惶然。给现实变得朦胧鬼魅,是格非老师拿手的好戏。用悬念为“纯文学”保持阅读动力,大概是受了艾柯的影响,中间还能看到《喧哗与骚动》以及昆德拉的影子。
  •     人世的迷惘皆是因为欲望,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注解,也认识于生活的现状.夜幕之下浮现出多少张脸,这个城市就有多少桩不为人知的秘密.读这本书,历时几乎用可以漫长形容,我常常是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胡思乱想,胃里翻江倒海.他那精湛的分析,犀利的洞察,真实的荒诞,让人无所逃避.看着别人折罚自己."如果有一天你老了,坐在墙根,在冬日的阳光下回忆往事,你所能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么一团乱糟糟的景象,除了眩目的不安,惊悸之外,还能剩下什么呢?"这样一段描述像极了高中时一个政治老师的说话,那时他突然的煽情让我很是悸动,有些感性的话自男人嘴里说出来与女人的说出来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在我所喜爱的诗人里面,爱苏轼就胜过于爱李白,因为他感性的几乎让我心疼。〈欲望的旗帜〉是一部很勇敢的作品,好的作品往往能反映真实,并寓意未来。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不断发现,人的欲望人的挣扎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依旧迷茫,在欲望里。欲望。它是几乎贯穿整本书的一个词。欲望起源于情感的颓废,然而在情感先颓废以前,思想已经先贫困了,这时欲望才乘虚而入,日益膨胀成为生存的主体。欲望的旗帜升起来了~先是思想的贫困,再是情感的贫困。无数欲望的冲突,不可避免,有的可以饶恕,有的不可饶恕。而我更深刻的质问自己,真的不可避免吗?这是需要更多人更努力的回答。苛求于哲学意义,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在格非的小说中重点写到的,真实与幻觉、真实与谎言的界限的消弭,欲望对残存的爱情理想、单纯的感动的伤害,也像一个语言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应验。即使在1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帕尔卡斯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于此,我想到了余杰的〈压伤的芦苇〉,同样一种思考,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都应该深刻的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生而为人,我们有思想的权利,也有这样的义务。上帝在开始的时候就让我们有了原罪,为什么我们还不去偿还?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愤青,但不同于行为上的愤青。更多的是思想上,我理解于人世的颓废,堕落,却不想去认同。我不懂为什么就这样被生活强奸着而不去反抗,我们拿什么去维护作为人的尊严!是的,也许我是想多了。难受,是因为灵魂被刺痛了。
  •     十分钟前读完了《欲望的旗帜》,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和沉默在心里蔓延。格非展现给读者的好像是一个个荒诞无比的场景和人物,但细节和神情处又那样真实。而人的荒诞,摆放在自己身上,却是难以理解的。生活中,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生活,展示出来的那一面只不过是镜中的自己。有谁在深夜的时候给自己的灵魂照过镜子?有谁在黑夜的虚空中发问过,我们到底是谁?什么是我们的归途?我们无解,我们发问。其实人人如张末。她年少时对爱情的幻想场景,到后来的义无反顾接受突来的命运,幻想和现实的契合貌似达成了,可到头来却发现一切并不是如预计那般,想要抵抗命运却有无数声音让你放弃抵抗。“这个梦想暗示了她心中潜藏的一个愿望,对于张末来说,她的爱情就如深秋时节被雨水洗刷后的一片山林,清新,爽净,简朴而悠远。没有沉思,没有犹豫,她只需要一种简单的打动。”我在这句话下面划下横线,为这没有沉思和犹豫的简单而打动,一如谈到我自己,脑海中常有些美妙的场景在,等到现实来契合,一打动,便义无反顾。这半年来,我沉思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是一个生活在未来的人。我当下的任何活动都是为未来的某个场景而准备的,可当它实现了,我会发现现实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无比懊恼;而当它没有实现,我就会生活在这样的幻想里,期待有一天它能以某种方式实现。为此,我害怕一切墨守成规的生活,而实际生活中我又不断地将生活延续成一种固有的形态。生活在过去和回忆中的人是可怕的,可是如我这样生活在未来和想象中的人好像更为可怕,内心永远充盈着幻象和欲望,难以实现和满足。我的生活一直处在一种出俗和入俗的混沌状态中,我可以是别人眼中理解的“不俗气”“不一样”“冷艳’等等,也可以是长辈面前不谙世故的懵懂孩;我能理解每个人种种匪夷所思的人生选择,可是面对生活中种种世俗气还是要发出孩子般无力的抱怨;内心的丰富强大让我一个人独处时能产生完美的和谐状态,而这种和谐在外部环境打碰撞下,让我难受不已同时还难以抗拒。其实每个人心底都会存在着绝望,而这绝望等待彻底来解放。我很难想象这一刻的来临,只是绝望和希望同在。遂,希望自己能痛快地过俗世的生活,从俗世中达到出俗。想到了张爱玲自评的那句话:自认于俗人而自绝于俗人。这话令人陶醉。想起多年前的深夜,看《基督山伯爵》,那里说到"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只有一种处境和另一种处境的比较.如此而已。“近来对这话仿佛理解更深刻了,更能体会了上帝对人的公平,每个人获得的快乐和不快其实都是相等的,只看我们以什么的心境来对待它。在外界社会和媒体舆论的包围中,我希冀我能平和的对待真实的自己。绝望和希望是共生的,”惟有经历过最大厄运磨难的人.才能懂得最大的乐趣.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能懂得生的快乐.“所以亲爱的olive,请你认真地度过每日当下的生活。以退后一步的旁观心态平和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想必这样你才能拥有你既出世又入俗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一个集体无下限集体精分的哲学系。。。
  •     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我们都在寻找灵魂的皈依,信仰的重建
  •     卖弄女人与哲学。
  •     这本书是沉重的,叙述是沉重的,主题也是沉重的。作者的语言似乎就有一种疯狂的意味,以此来突出人物的神经质感,到最后似乎连读者都变的有些神经质了。
  •     欲望的旗帜
  •     贾兰坡事件:http://view.news.sohu.com/27/38/news147303827.shtml
  •     中国现状的直接描写。格非式的语言,揭示高校的学术秘密。哼哼,谁的背后,没有秘密?
  •     这一定是我经历过的最漫长的加班,在休息的空隙,读完了这本充满着浓浓民哲气息的小说。其实我们不用很累很麻烦,不用假托哲学(史)家之口,就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
  •     作者写的很深刻
  •     小说和评论。阿离老师的推荐。
  •     弃。
  •     书架上偶然邂逅,S大往事的一种变形,90年代的学界无疑比当下更惨~阴沉和文艺腔略过,但这似乎也是这个城市的底色之一。
  •     再读
  •     20120526
  •     神秘主义。
  •     唉。
  •     09年XF送的,那时在北京。
  •     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排斥在爱情之外
  •     还是很吸引我的 可能是华师或其他高校的杂糅 内有八卦 病态的人与物 患有臆想症的各路知识分子 不过说什么时代精神荒芜实在不敢苟同 就是个文学化的切片而已
  •     当理性被诠释关系定义而毫不可靠,存在俨然虚妄无聊,欲望便成为人与自身本质疏离后的唯一出路。它是一面破碎的旗帜,如桅杆上鼓满了风的船帆,一个劲上升。“他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令人尊敬地活在过去。”
  •     最终我没有明白,里面两个主角的名字,到底是什么谜底?为什么起了这样的名字? 求解5555 今天看了以前的读书笔记又想了一次还是不明白,是我想多了吗
  •     太符号化了。
  •     比后来三部曲都好 搞哲学的人注定活得这么憋屈矫情吗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除了欲望 我不相信
  •     喜欢看知识分子的这些破事,可解偷窥欲。
  •     我觉得好玩的是,他可能只是为了实验一个想法写了这本书,参见提到曹雪芹贾宝玉的那一小段,实验的结果不太好。主题是情欲能不能成为对抗的堡垒
  •     太长了 故事到后面有些多余 但仍然还是不错的小说 如果能够精悍一些 就更好了 有些地方的暗示隐喻比较牵强
  •     2012·5·13 感觉没有《面若桃花》好,故事有雷同感
  •     开头很好, 后面就乱了,写来写去都是常识性的故事和情节,没有飞越起来.中国小说的通病.
  •     欲望与道德,真与幻,这本书大量涉及了哲学、社会学、神学、宗教的问题。创造了一个末世的情景,当然也表现了末世的人在非理性状态下的思维与行为。格非非常细腻,用思想的接触碰撞创造了一个末世状态的生物圈。
  •     “在这样一个晚上,假如你偶尔回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遥远的午后,想起自己梦中的爱情,想象着愿望如何变成呆板的记忆,你在震惊之中,也许只能感到自惭形秽。”除了这句格非你想说啥你到底,想说啥?
  •     题记太有范儿。
  •     感觉这本书的跳跃度太高了,之前看过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感觉那里的时空跳跃度就是刚刚好,不曾想这部著作里的时空跳跃度对我来说形成了一种挑战,有点累。最后两个章节就没有坚持读下去。当然,他的书读起来还是能让我有所收获的。
  •     读当代文学总是带着挑刺的目光,这是病hhh怎么说呢,人设就有点畸形。大学哲学系女生,特别思春,火车上碰到社会人就随他出去了,爱好睡觉,从初恋到离婚只读过两本小说,靠听黄段子感受婚姻的乐趣…还有捍卫节操的女人实际上恨不得自身代之…不希望他真是这么认为的~
  •     叙事高手之作,学院派写作代表,绝对不输莫言。
  •     妈呀 看不懂
  •     想象力就是幸福最大的障碍。
  •     我为什么如此着迷于格非的小说,大约是他作品中所散发的失败者气息吧,喜欢他小说中主人公的那种疏离姿态。
  •     同事推荐的 说看完很绝望 一帮搞哲学的人 脱离生活 肯定不行 不过也真是像所有普通人一样 是挺无奈的 对于生活 哎
  •     除了有点装逼和掉书袋以外好牛逼啊 真的好牛逼啊 可是最后的论文式分析是什么鬼啊 开头序言也是傻逼剧透解构狗
  •     读者上看的
  •     原来格非老师在94年就已经草拟过诺贝尔演讲的草稿了,哈哈
  •     就小说内容而言,似乎也就足够打三星。刻意营造的诡谲,情色的氛围和人物对话间的某种繁冗让我开始怀念人面桃花的格非了。似乎总觉得他的现代题材不如别的出色。然而行文却时有惊艳之语,所以加一星~
  •     证明了 魏君帆的口味不太适合我
  •     小说本身给四星,还有额外一星是给这个题材的创新和勇气。当代高校中的知识分子,哲学之于生活的影响。
  •     学术圈的爱情故事,有点点虎头蛇尾
  •     在这样一个晚上,假如你偶尔回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遥远的午后,想起自己梦中的爱情,想象着愿望如何变成呆板的记忆,你在震惊之中,也许只能感到自惭形秽。
  •     曾经读完它非常的害怕。格非的书擅长于挑动神经,尤其是对脆弱的人
  •     像张末这样的女人或许有很多,多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前想象着美丽的爱情,如今知道爱情是无法纯粹的,不如不去得到。 我们也许不能说爱情就是一种幻觉,但毫无疑问,它总是与幻觉紧紧相连,或者说,爱情只是一个充满幻觉的情境。
  •     三星半。不太喜欢重复细节的写法,其实中篇就够了。
  •     格非的书到此为止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