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都市 > 前妻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8
ISBN:9787806542507
作者:(法)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著;顾微微译
页数:373页

作者简介

一个男人在婚后25年离开了自己的妻子,跟另一个女人走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前妻》试图弄懂其中的原因。    本书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1998年法国最佳图书之一,也是法国当年的畅销书之一。小说出版后,在法国引起巨大的反响,许多读者尤其是女读者纷纷给作者写信,感谢作者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写出了他们的感受。

书籍目录

前妻附  关于本书及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  倒塌的夫妻大厦  一读为快  破裂的婚姻  他走了……    ——尚德纳戈尔访谈录

内容概要

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是法国著名女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主要作品有《国王的小径》、《独一无二的女人》、《维也纳的大天使》、《狼孩》等。多次获奖,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

图书封面


 前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那些能够把它的主人抬升至超凡地位的作品,它耀眼的存在显然不是偶然的,若没有往昔的沉淀,只看作是上苍的眷顾,也会有日后的郁然勃发,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即便未阅读它们,不论是缘分的捉弄,还是兴致索然,作者其文字散发的延绵的馨香是不会因读者的忽略、冷落而枯竭、或永远被打散消逝。这段前奏弹给《前妻》的作者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及此书的中文翻译作者顾微微。被龚古尔学院院士的光环装点着人生万象里的文艺之路,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有足够的骄傲,昂着头,在文学殿堂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如果说,《国王的小径》《启蒙世纪的孩子》等作品是凝聚学识与智慧的实力,《前妻》就可看作是一部包容人性与情感的,自我解剖的勇敢精神。离异还是分居,二十五年朝夕相处的丈夫对深爱着他的妻子,回赠了最后的礼物。这婚姻,这爱情,这生活,当然不会欢快地湮没于背叛、伤痛的泥沼中,也不会假装超然,当它是清风徐来,这里依旧水波不兴。是要找到气口,因为活着,还能继续活下去,又因为不能辜负生命的顽强斗志,所以哪怕顾影自怜,也要赞美狼籍的婚姻生活,恸哭绝情的分离。请听“我”说!听我不厌其烦地说我曾经的婚姻的坏话,但这不包括我的前夫。我是值得尊重的,因我让读者把阅读的快乐建立在了我的痛苦之上,或许恰恰相反,我是制造悲伤,发出噪音的人。我是谁?我是《前妻》中的女主人公卡特琳娜,是一位成名的女作家。我已经被丈夫抛弃,但我不得不揭开伤疤从头体会,只为了在彻底忘记过去之前,留一些不死的纪念品。其实,在我结婚之前就被我“伟大”的丈夫抛弃过,后来结婚,期间又在半梦半醒中被抛弃几次,但准确无误的历史告诉卡特琳娜——我,时常搞外遇的丈夫玩够了,就会回到我身边,我只要忍耐、等候,直到25年后,这不起眼的数字彻底粉碎了我自欺欺人的平静生活。这是故事的梗概,我用苍白的三言两语领悟,阅读完了三百多页带着灵魂呼吸的文字。弗朗索瓦丝的笔锋了得,是让人不得不惊叹的。她叙述的视角很自我,却十分有爱,富有同情心。其实,这样的写作方式很危险,可能深陷枯燥、生硬的自话自语中,把读者引入无聊的境地。然而,她的不凡正显现于此。她不要任何角色,只做自己,只说自己。仿佛她可幻化成一切,她会穿墙术,可以飞来飞去。她说的是婚姻城堡,她把小说家囤积故事的大厦搬到了台前,没有主人公,没有为主人公陪衬的道具,她让读者置身小说中,却不觉乏味,忠诚地追随看门人手提的寻路灯,把大厦看得清清楚楚。“我在服丧;我晕头转向了;我是个瞎子;我骨折了;我被弄脏了;我被焚烧了;我冻僵了;我一无所有了.......”故事在这一句句肯定的“悲剧”中开始了。没有嘴对嘴的相互伤害,也看不到另一扇窗里彼此纠缠的身影,只有叙事者疲惫而又兴奋的陈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滔滔不绝,有条不紊,像完成一份导致被离婚的论文,又像收集一份被遗弃的罪证。的确,文字如神经,有时安静隐忍,有时歇斯底里,有时得体大方,有时恍惚无措。但读者能感应她的情感,不论你有没有过那样的经历,也无所谓你与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可能只为一点,你觉得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有教养的女人,一个因为“教养”两字的约束,而勇于牺牲自我的人,你就能走进故事的主人公内心深处。小说中的“我”也就是卡特琳娜,她就是这样的女人,传统、善良、聪慧、端庄、有人情味、好女人,可以用无尽的美言歌咏她,抑或用固执、本分、呆板、强势、自我、坚毅等修辞点醒她觉悟属于她分内的错失。总之这个女人是活着的,不分地域,不分民族,更不分好女人坏女人。或许,当读者从弗朗索瓦丝的精神世界里抽离出,摆脱了卡特琳娜的影子,就可以用神赐予的智慧指手画脚了,可不是吗?最大的错在于女人,在于愿为身外一切的荣誉、尊严虐待自己的女人,那就是把女人推向痛苦深渊的罪魁祸首。可是,为什么会觉得言不由衷?弗朗索瓦丝说,《前妻》不是自传,但她与她前夫的情感纠葛也会笼罩她笔下的世界。她想要告诉她的前夫,“她爱过一个男人,他曾经被爱过。”多么情真意切的表达,可是毫无美妙的感觉,有的只是难过。难过她始终爱着,书接近尾声了,卡特琳娜看着墙上大广告画,那是她丈夫二十五岁或三十岁时的样子,她看着画,知道她的丈夫从此走出去,再不会进来了,书完结了,却依然能感觉到阴郁的气氛,弗朗索瓦丝始终陶醉在痛苦中。她把悲伤当礼物送给自己,怎会如此慷慨?咳!她的慷慨,其实伤了很多读者的心。我想,读者对卡特琳娜重生的期待,跟“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两码事。要客观地说,这本小说像一个有些灵性的复读机。不断地说着我爱我的丈夫,我不恨他;我不再爱我的丈夫了,我很恨他。不断否认,又不断肯定。这似乎是小说的缺憾,看怎么说,站在前妻的立场上,站在一开始就认同作者叙述方式的立场上,这种方式就是坚持,直到最后的坚持。要是从情感上感受,就觉这是没完没了的精神折磨。但不管哪种理解方式,都占一个“细腻”。几近有些过于琐碎的呢喃、罗嗦、抱怨,有时这就是某种生活的全部。最后要说说翻译者顾微微的文字,关于这本译成中文的著作,顾微微的文字魅力跃然纸上。就像顾微微在“译后记”中所表达的那样,她觉得自己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遇见了自己。她说的一定是真实感受,因我从她精准、美丽、深刻的方块字中,阅读到了她的心血。能够用中文阅读此书,感受翻阅原著的快乐,是译者的功劳。附几段精彩的段落在精神创伤方面,当承保人评估死亡风险时,他们把婚姻破裂放在迁移、服丧和火灾之前,这是因为,由于离婚,你会一次性遭受所有的不幸:服丧(失去丈夫)、迁移(失去住房)、火灾(失去家具),外加战争——埋伏以待的律师、交火、执达员的进攻、埋藏的地雷、救护车、医院......从我们离婚起。我想象自己以基督教徒的仁慈与和解为出发点,在家里接待情敌的情景。一顿丰盛的晚餐......我的状态良好:笑眯眯的、宽容的、体谅人的,甚至是同谋。我不用我的蔑视来压倒这女人,我用我的宽宏大量。可根本上是要压倒她。我在忍辱负重中取胜,我在自我牺牲中肯定自我。我的谦卑使人折服:人们眼里已只有我......而她呢,可怜的小姑娘?她已被碾得粉碎,化为乌有!啊,在宽恕中,我是无情的!面对我们的分手,他显得犹豫不决。我以为这是因为他对我还有一点爱,或者是,似乎有点怜悯我。其实我弄错了:他顾惜的不是一个自己还爱着的女人,而是一个对他对洛尔(情妇)的感情的变化很灵敏的温度计。自他走后,我变得像布列塔尼的天气一样变化无常:一场阵雨,一缕阳光,一场冰雹。每小时我都会经历四季。写一本痛苦之书,这就是我丈夫的出走留给我的唯一计划,一本旱灾、火灾之书,而不是报复之书......在经过了无数个失眠之夜后,我明白了:宽恕不是在路的尽头,而是路本身。这是内战。是我自己在和自己打。爱他的我和恨他的我之间在打。而我惧怕停战——到那时,握手言欢的我将是一个冷漠的我。可我知道,有朝一日我不会再悲伤:因为雪会把我吃掉,一如它吞噬毛榉的树枝。下了一场又一场之后,它把它们化作一条细细的,与天空浑然成一体的花边,然后,又把一切吞并掉。我一动不动,全身冻僵,正在消失:在我离婚之年的第一个一月,我发现自己无法给他人寄去祝愿,也无法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祝愿。对那些机械的祝福,该如何回答呢?当你已不敢为自己祈祷时,又如何为别人祈祷呢?他们不愿听我讲吗?他们会读我的书的;当他们伤害了我,瞧,他们现在不得不彼此怀着世上最强烈的感情,并坚持下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也没人会知道他们是否相爱,或者,作为连在一根铁链上的苦役犯,他们是否会坚持把那出完美的爱情剧演到底。他们的爱情不顾我的反对而产生,却只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持续下去。我重新控制了局面。我在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不过那有什么:阻止不了,我就统治。我罚他们相爱,这是我唯一的报复;可假如他们真的相爱了——他们在相爱,不是吗?——主动惩罚对他们来说就太轻了......好了,该整理一下这些纸,该把这些紊乱的感情排列一下了!假如上帝没来救过正义者,而只救过罪人,那么,因为我,他会有这方面的活干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文字挺美,个人的自言自语,这样的写作方式很危险,但如果静下心来读,会体会到一个前妻真实的哀伤与狂躁。
  •     小小农终于又出来了,呵呵,惭愧,这深刻了,草草看了。
  •     她的又一本书《深夜旅行的女人》出版了。
  •     其实我没有认真看这篇文章 只是来给你打个招呼 十一开始了 假期快乐 我继续奋斗在工作第一线 整个国庆
  •       【关于《前妻》】
      有一段时间,我感到踏上圖書館的一個階梯都十分艱難。那本《前妻》是原因的极大部分。
      
      “《前妻》讲述了女主人公卡特琳娜情感嬗变过程——从焦虑的状态到宣泄与净化的方式的探索,对现代女性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救赎之道的表达”——相当官方的说法。不过对我来讲,重点并不在此。女作家尚德纳格尔的自我解剖,才是它值得你相信的重点所在。
      
      “它的背景是雪,对于情人来说是雪白的裹尸布,可她的内心却充满阳光。”
      再没有比“裹尸布”更形象的表达。裹尸布和“为别人做嫁衣”,对女人来讲,同样悲哀。然而相比于后者的假装无私,前者则更有自我作践的意味。不细加辩驳,就必输无疑。女作家尚德纳戈尔在她自己的书中为自己建立了坚定的同盟者,她们合起火来用裹尸布为自己裁了新的嫁衣。赢得彻头彻尾,却仍可以同时感动两个世界的人们——男人和女人。男人看到自己的悲哀,女人则选择看到自己的不再悲哀。
      
      然而,如果你不是卡特琳娜,不是尚德纳格尔,你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在你享受了高尚的情感冲击之后,不够强大的你便可能保有了对于爱情的恐惧——这是围观者必须付出的代价。那個從怨婦角色中自我解救的女人,她解救了她自己,卻讓你我深陷囹圄。女人根本不該低估女人的心機——不管你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她是中國的還是法國的。
      
      【关于“小说”】
      自始至终,她始终在强调,这只是小说。
      怎麼可能是小說呢?她說是就是嗎?没有一位作家的书里,会缺少自己的影子。无论她承认与否,那都是一位棄婦的控訴!她控訴——用她堅貞不渝的單細胞的愛,用她裸露在外溝壑縱橫的傷疤,用她所有的記憶與思想!
      她还在愛情之外不足毫釐的地方自私的拉起一道警戒線,剝奪了我們同她一樣感受愛和被愛傷害的權利,強迫我們不住的聽著鳴笛!
      
      世上最负恶意的拯救,最优雅的诅咒——這令人厭惡的女人,她的全名是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
      她寫的就是她自己,我敢斷定!雖然她從不承認。那些字接連不斷從她胸口裡蹦出,她緊張想阻止想收回想克制,有什麽用呢?她就是“前妻”啊,就是這本書啊,她怎麼能阻止這個世界對她——這個情感豐富的女人的觀摩?她的臉上寫滿無助、憂傷、甚至怨恨,她又能傳達出什麽好情緒?這就是對那些滥情觀摩者无情的懲罰!
      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她是个表里不一的聪明女人。她不会承认自我描摹般的作品,自然也拒不承认自己自始至终都坚强。
      
      
      【关于理性】
      “《前妻》是一部坚实而明晰的作品——它悲怆而不失有趣,怀旧而不失警觉,宽容而不失清醒。”多矛盾!矛盾而深刻。
      身份的焦虑与精神游离,大部分女性都曾犯过的毛病。渴望被认可——变化为渴望被异性认可。然而人,这种富于生命野心的生物绝不可能作为一种寄生体而长期存在。
      
      卡特琳娜从一开始就毫不保留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爱情和婚姻当中,可爱情破裂了,她摆脱不了那种令人心碎的、被损伤的爱情。这是卡特琳娜痛感失去尊严,焦虑、失去爱时发出的令人心碎的哀怨与呼喊。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焦虑的卡特琳娜丧失了自我和本质,丧失了主体性。
      寄主抽身离去,或者死了,女性都会会陷入情感焦虑的深度模式,此时选择就成为必然选择。
      
      尚德纳戈尔,这个框架中规规矩矩的女人——龚古尔学院院士,最畅销的历史小说作者,出版了一部惊人的忏悔小说《前妻》。女性的荣辱与自我意识集中在那么不起眼儿的一本小红皮书上,还是丛书。如果你刻意也不随意,它很容易就被忽略。然而这也意味着你错失了重新建立一种浪漫理性思维的机会。
      而对于她——
      “对我来说,这《前妻》是一个证明,证明我爱过一个男人。”
      再理性的女人也逃脱不了浪漫的本质。
      
  •       
      
       那些能够把它的主人抬升至超凡地位的作品,它耀眼的存在显然不是偶然的,若没有往昔的沉淀,只看作是上苍的眷顾,也会有日后的郁然勃发,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即便未阅读它们,不论是缘分的捉弄,还是兴致索然,作者其文字散发的延绵的馨香是不会因读者的忽略、冷落而枯竭、或永远被打散消逝。这段前奏弹给《前妻》的作者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及此书的中文翻译作者顾微微。
      
       被龚古尔学院院士的光环装点着人生万象里的文艺之路,弗朗索瓦丝.尚德纳戈尔有足够的骄傲,昂着头,在文学殿堂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如果说,《国王的小径》《启蒙世纪的孩子》等作品是凝聚学识与智慧的实力,《前妻》就可看作是一部包容人性与情感的,自我解剖的勇敢精神。
      
       离异还是分居,二十五年朝夕相处的丈夫对深爱着他的妻子,回赠了最后的礼物。这婚姻,这爱情,这生活,当然不会欢快地湮没于背叛、伤痛的泥沼中,也不会假装超然,当它是清风徐来,这里依旧水波不兴。是要找到气口,因为活着,还能继续活下去,又因为不能辜负生命的顽强斗志,所以哪怕顾影自怜,也要赞美狼籍的婚姻生活,恸哭绝情的分离。
      
       请听“我”说!听我不厌其烦地说我曾经的婚姻的坏话,但这不包括我的前夫。我是值得尊重的,因我让读者把阅读的快乐建立在了我的痛苦之上,或许恰恰相反,我是制造悲伤,发出噪音的人。我是谁?我是《前妻》中的女主人公卡特琳娜,是一位成名的女作家。我已经被丈夫抛弃,但我不得不揭开伤疤从头体会,只为了在彻底忘记过去之前,留一些不死的纪念品。其实,在我结婚之前就被我“伟大”的丈夫抛弃过,后来结婚,期间又在半梦半醒中被抛弃几次,但准确无误的历史告诉卡特琳娜——我,时常搞外遇的丈夫玩够了,就会回到我身边,我只要忍耐、等候,直到25年后,这不起眼的数字彻底粉碎了我自欺欺人的平静生活。
      
       这是故事的梗概,我用苍白的三言两语领悟,阅读完了三百多页带着灵魂呼吸的文字。弗朗索瓦丝的笔锋了得,是让人不得不惊叹的。她叙述的视角很自我,却十分有爱,富有同情心。其实,这样的写作方式很危险,可能深陷枯燥、生硬的自话自语中,把读者引入无聊的境地。然而,她的不凡正显现于此。她不要任何角色,只做自己,只说自己。仿佛她可幻化成一切,她会穿墙术,可以飞来飞去。她说的是婚姻城堡,她把小说家囤积故事的大厦搬到了台前,没有主人公,没有为主人公陪衬的道具,她让读者置身小说中,却不觉乏味,忠诚地追随看门人手提的寻路灯,把大厦看得清清楚楚。
      
       “我在服丧;我晕头转向了;我是个瞎子;我骨折了;我被弄脏了;我被焚烧了;我冻僵了;我一无所有了.......”故事在这一句句肯定的“悲剧”中开始了。没有嘴对嘴的相互伤害,也看不到另一扇窗里彼此纠缠的身影,只有叙事者疲惫而又兴奋的陈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滔滔不绝,有条不紊,像完成一份导致被离婚的论文,又像收集一份被遗弃的罪证。的确,文字如神经,有时安静隐忍,有时歇斯底里,有时得体大方,有时恍惚无措。但读者能感应她的情感,不论你有没有过那样的经历,也无所谓你与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可能只为一点,你觉得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有教养的女人,一个因为“教养”两字的约束,而勇于牺牲自我的人,你就能走进故事的主人公内心深处。小说中的“我”也就是卡特琳娜,她就是这样的女人,传统、善良、聪慧、端庄、有人情味、好女人,可以用无尽的美言歌咏她,抑或用固执、本分、呆板、强势、自我、坚毅等修辞点醒她觉悟属于她分内的错失。总之这个女人是活着的,不分地域,不分民族,更不分好女人坏女人。或许,当读者从弗朗索瓦丝的精神世界里抽离出,摆脱了卡特琳娜的影子,就可以用神赐予的智慧指手画脚了,可不是吗?最大的错在于女人,在于愿为身外一切的荣誉、尊严虐待自己的女人,那就是把女人推向痛苦深渊的罪魁祸首。
      
       可是,为什么会觉得言不由衷?弗朗索瓦丝说,《前妻》不是自传,但她与她前夫的情感纠葛也会笼罩她笔下的世界。她想要告诉她的前夫,“她爱过一个男人,他曾经被爱过。”多么情真意切的表达,可是毫无美妙的感觉,有的只是难过。难过她始终爱着,书接近尾声了,卡特琳娜看着墙上大广告画,那是她丈夫二十五岁或三十岁时的样子,她看着画,知道她的丈夫从此走出去,再不会进来了,书完结了,却依然能感觉到阴郁的气氛,弗朗索瓦丝始终陶醉在痛苦中。她把悲伤当礼物送给自己,怎会如此慷慨?咳!她的慷慨,其实伤了很多读者的心。我想,读者对卡特琳娜重生的期待,跟“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两码事。
      
      
       要客观地说,这本小说像一个有些灵性的复读机。不断地说着我爱我的丈夫,我不恨他;我不再爱我的丈夫了,我很恨他。不断否认,又不断肯定。这似乎是小说的缺憾,看怎么说,站在前妻的立场上,站在一开始就认同作者叙述方式的立场上,这种方式就是坚持,直到最后的坚持。要是从情感上感受,就觉这是没完没了的精神折磨。但不管哪种理解方式,都占一个“细腻”。几近有些过于琐碎的呢喃、罗嗦、抱怨,有时这就是某种生活的全部。
      
       最后要说说翻译者顾微微的文字,关于这本译成中文的著作,顾微微的文字魅力跃然纸上。就像顾微微在“译后记”中所表达的那样,她觉得自己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遇见了自己。她说的一定是真实感受,因我从她精准、美丽、深刻的方块字中,阅读到了她的心血。能够用中文阅读此书,感受翻阅原著的快乐,是译者的功劳。
      
      
      附几段精彩的段落
      
       在精神创伤方面,当承保人评估死亡风险时,他们把婚姻破裂放在迁移、服丧和火灾之前,这是因为,由于离婚,你会一次性遭受所有的不幸:服丧(失去丈夫)、迁移(失去住房)、火灾(失去家具),外加战争——埋伏以待的律师、交火、执达员的进攻、埋藏的地雷、救护车、医院......从我们离婚起。
      
       我想象自己以基督教徒的仁慈与和解为出发点,在家里接待情敌的情景。一顿丰盛的晚餐......我的状态良好:笑眯眯的、宽容的、体谅人的,甚至是同谋。我不用我的蔑视来压倒这女人,我用我的宽宏大量。可根本上是要压倒她。我在忍辱负重中取胜,我在自我牺牲中肯定自我。我的谦卑使人折服:人们眼里已只有我......而她呢,可怜的小姑娘?她已被碾得粉碎,化为乌有!啊,在宽恕中,我是无情的!
      
       面对我们的分手,他显得犹豫不决。我以为这是因为他对我还有一点爱,或者是,似乎有点怜悯我。其实我弄错了:他顾惜的不是一个自己还爱着的女人,而是一个对他对洛尔(情妇)的感情的变化很灵敏的温度计。
      
       自他走后,我变得像布列塔尼的天气一样变化无常:一场阵雨,一缕阳光,一场冰雹。每小时我都会经历四季。
      
       写一本痛苦之书,这就是我丈夫的出走留给我的唯一计划,一本旱灾、火灾之书,而不是报复之书......在经过了无数个失眠之夜后,我明白了:宽恕不是在路的尽头,而是路本身。
      
       这是内战。是我自己在和自己打。爱他的我和恨他的我之间在打。而我惧怕停战——到那时,握手言欢的我将是一个冷漠的我。
      
       可我知道,有朝一日我不会再悲伤:因为雪会把我吃掉,一如它吞噬毛榉的树枝。下了一场又一场之后,它把它们化作一条细细的,与天空浑然成一体的花边,然后,又把一切吞并掉。我一动不动,全身冻僵,正在消失:在我离婚之年的第一个一月,我发现自己无法给他人寄去祝愿,也无法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祝愿。对那些机械的祝福,该如何回答呢?当你已不敢为自己祈祷时,又如何为别人祈祷呢?
      
       他们不愿听我讲吗?他们会读我的书的;当他们伤害了我,瞧,他们现在不得不彼此怀着世上最强烈的感情,并坚持下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也没人会知道他们是否相爱,或者,作为连在一根铁链上的苦役犯,他们是否会坚持把那出完美的爱情剧演到底。他们的爱情不顾我的反对而产生,却只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持续下去。
      
       我重新控制了局面。我在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不过那有什么:阻止不了,我就统治。我罚他们相爱,这是我唯一的报复;可假如他们真的相爱了——他们在相爱,不是吗?——主动惩罚对他们来说就太轻了......
      
       好了,该整理一下这些纸,该把这些紊乱的感情排列一下了!假如上帝没来救过正义者,而只救过罪人,那么,因为我,他会有这方面的活干的!
      
      
  •     不要向我学习 你们还是多出去遛遛玩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