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书评》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虚拟书评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45802580
作者:比目鱼
页数:204页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1页

1、所谓“虚拟书评”,就是为那些并不存在的、“虚拟“的书撰写的书评。
2、卡佛笔下的人物几乎没有能言善辩的。他们用最普通的思维的方式思考,用最基本的日常语言交流。可是,在这些故事中,这些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往往被某件异样的事情打乱,他们感觉到了这种异样,并且能隐隐预感到自己的生活可能因此变得不同。然而,由于他们不善言辞,也从未学会和自己的内心交流,于是,他们往往陷入一种“无法言传”的困境。
3、卡佛的小说中的很多人物感觉到了某件事后面“更多的东西”,但他们无法通过言语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而故事背后的作者拒绝提供任何解释。于是,读罢卡佛的一些小说,读者的感受可能会无异于故事中的人物:这篇小说确实让我感觉到了什么,可到底是什么呢?
4、幽默差不多是对恐惧的生理反应。弗洛伊德说,幽默是对挫折的反应——几种反应之一。
5、也许只有精通痛苦的人才能精通幽默。
6、英语中的“Cult Fiction”这个词,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大致说来,这经是指那些非主流、未必十分出名和畅销,但在某些特定读者群中得到了狂热追捧的小说。如何翻译这个词目前好像尚无定论,“Cult ”本身有宗教崇拜、邪教等意思,但用在这里并不是指这类小说与宗教有关,而是形容读者近乎宗教崇拜式的兴趣。另一个相关词“Cult Movie”如今通常被译为“邪典电影”,那么不妨将“Cult Fiction”翻译成“邪典小说”。
7、对于在茫茫书海中寻找好书的读者来说,知道一本书是畅销小说只能说明这本书曾经被很多人买回家里,可是如果你知道一本书是一部邪典小说,你至少可以肯定:这本书曾经让很多人非常、非常的着迷过。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30页 - 《过马路的艺术》

《过马路的艺术》其实是一本教“老外”了解中国社会和商界的规则及潜规则,并灵活选择形势策略的书。该书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交通灯不能不看--如何确保自己不犯”原则性“错误,第二章:什么时候可以忽视交通灯--学会灵活掌握政策、规定,第三章:看车往往比看灯更重要--如何了解、运用”潜规则“,第四章:警察管不了太多违章的人--如何把握行事的尺度,第五章:红灯今天能闯并不代表明天还能闯--认识中国社会政策法规的快速变化性。”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151页

“一个多么可悲的荒谬现象,亚马菲塔诺心想,如今连爱书的药剂师都对那些伟大却并不完美、如激流般气势磅礴、把读者引向未知之处的书籍望而却步。他们总是选择文学大师完美的练笔之作,或者说,他们乐于观看大师们在练拳时摆出搏击的造型,却对真正的搏斗不感兴趣……”
比目鱼引用《2666》里的一段话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74页

1我的眼睛仍在闭着. 我在自己家里, 这我知道. 可我感觉我不在任何地方.--雷蒙德.卡佛< 大教堂>(66)2这些海鸟, 他们看见玻璃窗上反射出天空的影子, 就以为那里真的有蓝天, 它们想往天上飞, 结果就撞到玻璃上, 被撞死了.(74)3也许只有精通痛苦的人才能精通幽默. 冯内古特应该属于这种人. 对于一个精通幽默的人, 也许痛苦会来得少少可以忍受一些.(98)4一个负罪的人, 在临终之际, 灵魂无法安息, 于是他不得不沿着记忆之河逆流而上, 重新面对生命中最黑暗的部分.(132)5他们总是选择文学大师完美的练笔之作, 或者说, 他们乐于观看大师们在练拳时摆出搏击的造型, 却对真正的搏斗不感兴趣......--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151)6侍者送上咖啡, 我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个笔记本, 一支铅笔, 开始写作. 一位姑娘走进咖啡馆, 独自在一张靠窗的桌旁坐下, 她长得很漂亮. 我很想把她写进我的小说或者别的什么作品里. 你是属于我的, 整个巴黎也属于我, 我则属于这个笔记本和这支铅笔. 我又开始写作, 深深沉浸到小说里, 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现在故事不是自动进展而是由我驾驭了. 小说终于写完了. 我抬起头来, 寻找那位姑娘, 可她已经走了. 但愿她是跟上一位好心的男子走的.--欧内斯特.海明威<流动的盛宴>(197)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2页

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在《疯狂天才:躁狂抑郁症与艺术气质》(Touched with Fire: Manic-Depressive Illness and the Artistic Temperament)一书中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题为“可能患有循环性精神病、重度抑郁或躁狂抑郁症的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这个名单中人数最多的是诗人(这一点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共83位。在作家(41位)当中,除了伍尔夫和海明威,这个名单上还有:
巴尔扎克、查尔斯•狄更斯、威廉•福克纳、果戈理、高尔基、菲茨杰拉德、格雷厄姆•格林、赫尔曼•黑塞、亨利•詹姆斯、赫尔曼•麦尔维尔、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左拉,等等。
很久以来就有“天才都是疯子”的说法。拜伦说:“我们艺术家全都疯癫,有些人迷醉于狂欢,有些人则受制于忧怨,但都有点精神错乱。”至今为止医学研究并没有完全证实精神疾病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想像,敏感、脆弱、异样、病态的神经也许让这些作家们体验了常人不曾体会的感受,甚至进入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奇幻的精神世界,这些经验可能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灵感。可是,疾病带来的总归是更多的痛苦,当一个人身心俱疲、甚至身陷病榻时,他是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的,而当疾病夺走了一个作家的生命,他的创作生涯也就从此终结。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166页

小说这一部分的叙事者是一位部落中的长者。作者为主人公“创造”了一种“未来原始人”的独特语言。以下为其中一段的英文原文:
  Old Georgie's path an' mine crossed more times'n I'm comfy mem'ryin', an' after I'm died, no sayin' what that fangy devil won't try an' do to me …
  这段话在中译本中被译为:
  老乔治底路及我底路交会的次数,比我能轻易回想起底还要多得多,而且在我死后,谁敢保证那只尖牙恶魔不会想对我……事实上作者(比目鱼)对这种翻译也有自己的评论不难看出,译者有意把“的”字换成“底”字,来表现这种语言的不同寻常。然而这种译法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简陋粗鄙(反倒让人读出一些“五四”时期白话小说的味道)。我觉得,可以在译文中掺杂一些语法错误,加入一些错别字或近音字(比如用“四”代替“是”,用“偶”代替“我”),同时避免使用过于文绉绉的词语(如“交会”),这样也许更能还原原文的语言特色。
我只觉得做翻译太不容易了……
摘自《<云图>:穿越时空的六重奏》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28页 - 《过马路的艺术》

一个刚到中国的外国人遇到的第一个不习惯的事情往往就是过马路:虽然马路上也有斑马线,也有交通灯提示,但你会发现那些过马路的中国人大都并不盲目听从交通灯的指示,他们左顾右盼、见缝插针,似乎能够准确的计算出马路上正在驶来的车辆能否给自己造成威胁,然后迅速地做出反应,或者快步穿越马路或者暂时原地等待机会。这种“过马路的艺术”其实生动地反应了在当今中国“办事”的艺术。作为一个“老外”,能否理解并且熟练运用这种“过马路的艺术”往往直接影响到他(她)在中国的商业活动是否成功,生活是否愉快。

《虚拟书评》的笔记-第113页

现实主义传统固然宝贵,然而今天的世界已经和契诃夫、福楼拜的世界有很大不同。光怪离奇的社会也许需要光怪离奇的作品来表现。


 虚拟书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