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2
ISBN:9787801412911
作者:洛夫 主编
页数:308页

作者简介

本书选录了郭沫若、艾青、洛夫、昌耀、北岛、于坚、西川、李青松、海啸等十二位诗人的长诗作品,收录了其生平介绍与作品。相同ISBN的还有《报案的女人》《明月多应在故乡 》。

书籍目录

前言文丛漫步喜闻父亲仍有生前好友健在在芝加哥大学IDA NOYES HOuSE谈台湾文学《春雷》捎来父亲生前的信息在台北《张我军学术研讨会》的报告《张我军全集》台湾版出版感言《近观张我军》前言张我军与北京师范大学《番薯藤系两岸情》前言《番薯藤系两岸情》台湾版序文《张光直文学作品集粹》编者的话为《张光直文学作品集》出版,向台湾读者说几句话关于《番薯人的故事》吴惟诚和张光直“天地之间留正气”--纪念赖和先生逝世60周年“哭望天涯吊伟人”闻丧哀思(悼小平同志)从于右任的《国殇》想到巫永福的《祖国》记林海音致贺萧乾萧乾与林海音的京味之交海音未远--纪念林海音逝世两周年“压不扁”精神永放光芒百岁臧老的台湾情怀情系乡情《台声》与我甲子纪文峥嵘岁月中的烈火青春沦陷时期北京台湾文化人的主要心态“痛哭沦亡祸,同胞仗义争”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60周年感言英勇抗击侵台日寇的先烈们永垂不朽……台海评论蓦然回首

内容概要

  何标,原名张光正。1 92 6年生。台湾台北板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辑、创作出版有《张我军选集》、《张我军全集》、《近观张我军》、《番薯藤系两岸情》、《考古学家张光直文学作品集》等。

章节摘录

  父亲的冥寿已越百岁,告别人间已半个世纪。20多年来,为了收集他的遗作和生平事迹,我曾尽力在祖国大陆、家乡台湾和海外,追踪寻访他的亲友故旧。自从1985年参加过北京"纪念张我军先生逝世30周年座谈会"的北师大校友叶苍岑教授和老乡亲苏子蘅先生两位老伯驾鹤西去之后,父亲在京的深交就此绝迹。在家乡台湾,曾被人称为"北平四剑客"中除父亲外的其他三位:洪炎秋、连震东和苏芗雨,以及父亲文坛旧友陈逢源、龙瑛宗等,均已先后作古;连同与我家沾亲带故的父亲晚辈林海音、夏承瀛(何凡)夫妇也于近年接踵步入冥间。这使我深感遗憾,不禁哀叹人世间之沧桑。 但人间也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2002年9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黎湘萍教授处得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女士仍然健在的父亲,曾是家父的好友,并希望看到我编辑的父亲遗作。得知这一消息,使我喜出望外。立即同孙女士取得联系,并寄去《张我军全集》和《近观张我军》两书给他们父女。此后双方多次通信,孙女士又于赴京开会之机两度来访。后来读了她相赠的著作:《走出白色恐怖》(大陆版更名为《把苦难收人行囊》),才对她的全家和我们两家人交往的情形,了解清楚。孙女士的父亲孙裕光老先生,是天津市人,娶了位台湾高雄县的夫人陈玉真女士。孙老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43年在日伪统辖下的北京大学任讲师,与在同校任教授的张我军相识。两人有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既是同事,又与孙夫人是同乡。而且,孙先生家住西单牌楼北新华街,对面就是经常放映外国影片的中央电影院(即现在的北京音乐厅)。两家人都喜欢看外国电影,父母亲到中央电影院时,常去孙先生家里小坐、聊天。抗战胜利后父亲和孙先生都即将面临失业,于是他俩在1946年春决定一起去台湾谋生。孙先生当时的全家四口人一起去,父亲则是独自一人离家先行,于是从上海乘船到台湾时,父亲对孙先生一家多有照料,使他们全家人心存谢意。当时仅有两岁的孙康宜,至今对我父亲还留有片断印象。在她撰写的《走出白色恐怖》一书中,开篇讲的就是以上这些事,而以"张我军、张光直和我们家"为全书第一个章节的标题。

图书封面


 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