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知堂书话(上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
ISBN:9787300057903
作者:周作人,钟叔河
页数:481页

作者简介

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此外的一派说是读书有利益……我所谈的对天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可是无论如何,寂寞总是难免的,惟有能耐寂寞者乃能率由此道耳。

书籍目录

编者序第一辑 谈新书和旧小说幼稚教育用书二种读书论《评》匡谬《阿Q正传》阿Q的旧《沉沦》介绍小诗集《湖畔》读《野鸽的话》情诗(谈《蕙的风》)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再谈《蕙的风》)北京的外国书价《镜花缘》读《童谣大观》读《各省童谣集》儿童的书关于儿童的书教科书的批评读《欲海回狂》读《京华碧血录》青年必读书十部古书可读否的问题《忆》的装订关于《何典》谈毛边书读《性的崇拜》《爱的艺术》之不良介绍《正治工作大纲》厂甸厂甸之二一九三四年我所爱读的书籍《散文一集》编选感想谈禁书二十四年我的爱读书《刘香女》二十五年我的爱读书印书纸《儿女英雄传》《品花宝鉴》小说《桥》读书的经验灯下读书论佛经《常言道》《笑赞》《呐喊》索隐小人书小人书二……第二辑 谈日本的书第三辑 谈西洋的书第四辑 谈古旧的书

编辑推荐

  周作人先生书读得多,同时写下了许多书评书话,这本《知堂书话》便是从其一生所著三十九部文集中,把以书为题的文章收集起来编辑而成的。

内容概要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章节摘录

  《无双谱》  幼时喜观绣像,有《剑侠图传》、《於越先贤像传》、《百美新咏》、《无双谱》诸书,日夕玩弄,初不甚解。二十年来,此等书已如麻沙古本,不可多觏矣。  《无双谱》初但知为金南陵作,后查《画征录》云:一时雕本.有《无双谱》,山阴金古良画,古良名史,以字行,人物名手也。始知其为越人。陶元藻《越画见闻》卷中云,金古良善画人物,有《无双谱》四十小幅,极其工致,好事者雕行之,足与嘉兴朱宾占《凌烟阁功臣图》颉顽争胜。每帧皆制乐府一首,亦琅琅可诵。余最爱其《垓下叹》、《河源槎》。毛奇龄序云:南陵与余同学诗,与徐仲山同学书,未为画而画精;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案今本书殊不佳,岂非复原刻?所见一本,有陶式玉、徐咸清、宋俊、董良槽序,王士慎,卢询题词,及古良自叙,而无奇龄文,不知何也?每图有“无双”二字朱印,歌辞后题。射堂”,下钤“墨禅”“默然”“默禅”“老髯”“老禅”“良然”“禅止”“船子”“古良”“南陵”诸记,又一印曰“金龚”,一日“刘”,盖取本姓之谊。《赏奇轩四种》本,即依此翻刻而颇粗疏,不及原本矣。其画仿佛老莲,诗亦奇妙.阮亭简称为西涯之后一人而已。图后就其人行事.绘为图案,题词其上,颇多巧合。如焦先后作一括囊,董快堂极称道之。董无休有子名良骗,亦善绘事,不知即此人否也。  《剑侠图传》,《於越先贤像传》,皆任渭长绘,画至奇伟,惜儿时涂抹过半,墨痕狼藉。后别求得一本,及所画《高士传》《列仙酒牌》,唯皆系翻板,不免失真耳。渭长名熊,萧山人。《越缦堂日记》云,渭长画法直逼陈老莲,尝见其画《越中八十贤人像》及《列仙酒牌》,古艳横逸,衣冠器物,皆有证据.须发缕缕可指,真奇笔也。徐康《前尘梦影录》云。

图书封面


 知堂书话(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星期天加班,没有事,翻翻《知堂书话》,周作人说:因为我写文章,向来以不切题为宗旨,至于手法则是运用古今有名的赋得方法,找到一个着手点来敷陈开去,此乃是我的作文金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合无事翻翻。这书该还了,借来还不曾看过几篇,那天在图书馆里遇见,想都没想就借了它,距今可能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期限,过一天,就是一毛钱啊,本想着今天去续借,不料要加班,又没有事。翻着这书,为自己没有对它发表过一点感想而奇怪。书并不是非得从头至尾看过之后才可以有感想的,对这书也不是没有感想,为什么没有想过要把它理出来呢,至少给自己看看。第一次遇见这书,是在县城一家私人书店,放在书架最顶层,一副无人问津的样子,踮着脚才够着书脊的下端,用手指尖将它从书架里挑出一点,费了好些劲才抽下一册。这书分两册,钟叔河编,海南出版社出,标价九十二,一千七百页,一百一十万字,一九九七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太厚实的两册书了,翻了翻,放回原处,对于书的排版不大习惯,感觉有点挤,每篇文章的题目竖着放在正文开头的左侧,象是在读一种小报。其实这些文章也多数首先在报纸上发表,我对这种排版的不喜欢一准是给现在的副刊文章们闹的。周作人的书,当时的我已经有了一册,是在一个落过雨的晚上买的,夹在自行车后面,过一个泥水坑的时候掉了下来,结果一晚上都在擦拭它,擦干压平,立刻成了一本旧书。但我阅读它的热情并不高,当时的我比现在浮躁很多,读那些静气的文字,读不几页,就要放下书来吐几口闷气,几乎要把它当一块砖,狠狠掷向墙壁,摔个粉碎,如此方能解气。这样气闷也还是要看,大概是有点慕雅的意思,不是自己觉得好,而是听说好,那时候我也很愿意和自己过不去。《知堂书话》与那册掉在泥水里的散文集子很少有重复的篇目,凭这一点,可以想见周作人写的东西之多。那段日子,每次去那家店,都要翻翻它,想买,又拿不准,每次都放回去,心想:反正没人要,就让它先在这儿放两天吧。这书后来不见了,问老板,说是给买走了,问能不能再进一套,说是没有了。那一刻,这书的价值立刻给我认识到了。我不能很爽快地买这书的原因有很多,这书太贵,这书太厚,排版也有问题,也许书在书架顶端落上的那层灰也是原因之一。书一不见,我就发现,种种理由都与书的本身无关。就我而言,对于一本想要的书是不必为买不买它而下什么决心的。这书不在我面前之时,首先是它的身上所印刷的那些文章不在我面前了,这书在我面前时,则是书本本的那个样式堵在我面前,所谓失去才知道珍惜,看来也不全是人犯贱 ,以这书为例,它一失去,我就知道那些阻止我接纳它的理由全是与它的本身无关的,它给装订成那个样子,不是它的选择。说不定,连要这样装订它的人也是出于无奈的。去年的大收获是得了一套《周作人自编文集》,它的装帧就比较的表里如一,本想着用一年的茶余饭后好好的消化消化它,现在,人在外地,不能全带在身边,带了三本出来,又觉得不应该拆散了它们。周作人说他作文的宗旨是不切题,那么,读他也应该在不经意间,抱着某种目的去啃,岂不正如他所反对的命题作文了。再则,他文章是多,那是一生的浓缩,不是滥造出来的,一下子看见,视觉受到冲击是很正常的,恨不能一下子读完它就不对了,最好的办法应是将它们稀释回一生的闲暇中去,两篇文章之间若不隔上一段时间,就不免有走马观花的意味,说暴殄天物也不为过。《知堂书话》救了我自编文集不在身边的急,其中还有一些未收入自编文集的文章。这书能借到是最好了,为了那些未收入的文章而去买它么,我还没有嗜书到那种程度,再说未收入的文章可多了,上哪儿去买全它呢,这个人的全集何年何月才可以问世呢。问世又如何,去年得了鲁迅全集,以为包括他辑的古书和译作,开箱一翻,大大失落了一场。周作人的不切题是避免八股气的良方,最大可能地摆脱掉了束缚。不切题的写作往往还会拐入一些自己也不曾预想到的境地,于自己也成为一种发现。写作真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管想说真话想说假话,都是不大能够如愿的,只要写,文字的背后就有一个真实的你存在,不过是戴着个或真或假或明或暗的面具罢了。看文章总得透得过那副面具才算真正的读书,那时候,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他的真面目都在面具后面躲无可躲了,假面具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透过真真假假的文字看见一个乏味的灵魂。周作人并不摆出一副说真话的面孔,他的文章里我也最喜欢他谈书的部分,毕竟他是个读书人,谈书是他最拿手的,看他洞若观火的谈书,既长见识,又能清楚自己还比较眼浊。在他所说的书里选些自己给说起兴致来了的,去找来看看,是不会失望的,这比开书单给人去读不知要高明多少。五月二十七日
  •     几天前从网上订了《知堂书话》,上下两册,钟叔河编纂。1990年前后,曾在三味书屋(北京的一家私人书店)见过这本书,当时刚开始读周作人的作品,尚难窥门径,虽心念略动,到底没有收入自己的书架。现在回想,以那时的识见阅历,读来确实窒碍难通。现在当然不能说有多高的水平,但比起当年是进步了。而有机会静心读一读这本书,也算一种机缘。周作人,号启明,别号知堂,关于知堂名字的由来,周作人有一篇《知堂说》,做了释义,文章极短,现誊录于下: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杨伯起不受暮夜赠金,有四知之语,后人钦其高节,以为堂名,由来旧矣。吾堂后起,或当作新四知堂耳。虽然,孔荀二君生于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其半,名曰知堂云尔。我上学时对历史颇有兴趣,涉猎过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知堂提到的四知说典故,凑巧有些印象。此典出于《后汉书•杨震列传》,录的是东汉年间杨震的行迹,有关四知说,原文如下: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之清廉节气,知堂虽钦服,却未能效仿,否则也不会有日后屈节出任伪职之事。其后知堂虽百般辩解,为己开脱,而一生污点已着,愧对天地神人,终难洗刷,关于知堂变节,历来立论颇多,说法不一,不想在此置喙了。知堂之知,除去“四知”之知,尚有求知之知。三十年代后,知堂的作品大部分是读书笔记,做“文抄公”。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样的作品有懒惰炫耀的嫌疑,我一直心存疑义。若从知识的角度,倒也不失为学问语。况知堂文风温厚古雅,落笔一派学人闲谈的风致,不比某些书话,或以炫词丽句夸饰才学,或故作惊人语取媚大众,充满投机市侩气,不配与读书者同语。钟书河在书前有一篇序言,自称不喜欢读某些书评:“奉命来骂或者来捧某一种书的,为了交情或者交易来做宣传、做广告的,自以为掌握了文昌帝君的秤砣或者砝码来大声宣布权衡结果的”,个人以为前面说的两种尚有可宥之处,或为强权所挟,或为朋友情意,而这样的文章相对来说也好分辨。惟独后一种最为可恶,往往以理性和批判的面目出现,执正义真理之类的令牌,贸然的将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的批评横加于上。稍乏辨析能力的读者,极易将这类书评当作金科玉律,以错误的理念引导自己的阅读,譬如写错名字的路标,庸医下的虎狼之药。未观全书而先写书评也是我反对的,好像只看见女人的脚踝就来评价美丑,好在我这篇文章只是信笔谈些感想,不算书评。书很厚,两册凡1042页,知堂的书评要静心祛虑,慢慢的读,恐怕得需要些时日了。书的封底摘了知堂《灯下读书论》的片断,不过是断续摘抄的,我在这里把最后一段完整的摘录下来,于诸位共享: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如四时读书乐所广说,读书之乐乐陶陶,至今暗诵起几句来,也还觉得有意思。此外的一派是说读书有利益,如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升官发财主义的代表,便是唐朝做原道的韩文公教训儿子,也说的这一派的话,在世间势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这所说的活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苦与忧伤何尝不是教养之一种,就是捕风也并不是没有意思的事。我曾这样的说:“察明同类之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虚空尽由他虚空,知道他是虚空,而又偏去追迹,去察明,那么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实在可以当得起说是伟大的捕风。”这样说来,我的读书论也还并不真是如诗的表面上所显示的那么消极。可是无论如何,寂寞总是难免的,唯有能耐寂寞者乃能率由此道耳。知堂谈读书虽然带点苦味,却也爽口,对不惯于寂寞的人,这话就当是白说吧。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
  •     书一路散漫地看来,竟然不知不觉暗合了知堂先生早已埋下的路径。草木鸟兽虫鱼的,玩物的,市井的,故事的,志怪的……重温也温的是《聊斋》、《西游》、《阅微草堂》等等,入门也入的是《百喻经》等等,爱也爱的是《花镜》、《杨柳风》等等。慢慢地,越发看出先生文章的好处,只恨没有早早地看进去,只当是小品杂说,既不涉理论,也不成系统。总结了一下,其好处粗粗一列就有这么些——1大抵是日记体颇多吐露自己的行藏、喜好(比如他是个散文爱好者,对草木虫鱼的偏好)。2够杂左至西,右至东,古今僧儒,天上地下,大到四库全书,小到儿童画报无所不包(比如对儿童文学颇多见解)。3有趣如引志明和尚打油诗一首:春叫猫儿猫叫春,听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4眼光现代可作今人读传统文化书的指南。特别容易据此觅得一些好玩的古闲书。参看《花镜》、《蠕范》,又如《论语小记》:近来拿出《论语》来读,这或者由于听见南方读经之喊声甚高的缘故,或者不是,都难说。我是读过四书五经的,至少《大》《中》《论》《孟》《易》《书》《诗》这几部都曾经背诵过,前后总有八年天天与圣经贤传为伍,现今来清算一下,到底于我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我恐怕要使得热诚的儒教徒听了失望,实在没有什么。现在只说《论语》。我把《论语》白文重读一遍,所得的印象只是平淡无奇四字。这四个字好像是一个盾,有他的两面,一面凸的是切实,一面凹的是空虚……5老实,亲切,不隔比如《小说的回忆》:小说原是中外古今好坏都有,种类杂乱得很,现在想起来,无论是什么,总带有多少好感,因为这是当初自己要看而看的,有如小孩手头有了几文钱,跑去买了些粽糖炒豆,花生米之属,东西虽粗,却吃得滋滋有味,与大人们揪住耳朵硬灌下去的汤药不同,即使那些药不无一点效用,后来也总不会再想去吃的……这正是众位爱书者亲身的体悟吧。一直以来,都习惯于把正在读的书看成是指向下一本书的路径,如果一本书里没有提及旁的书,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就这样无限地“豆列”下去,乐则乐矣,可这指南本身一下子庞杂得不行了。看了这本《知堂书话》,以我浅陋的见识来看,算是找到了一本对胃口的指南大全,在一段时间内再不用东寻西觅,左顾右盼。对看书的人来说,口味相投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看先生对一些书的见解,就好象是按摩按对了穴位,舒畅无比,又好象是心里的话忽然被人说了出来。昨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里面称知堂先生为“想入非非的周作人”,能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作一个想入非非的人,这又需要怎样的勇气,付出怎样的代价呢?也很自然地想到,看书,应该纯是一种油然发自内心的喜爱吧。为什么总要端着呢?为什么要为了体现自己比别人优越而读书呢?为什么要为了功利的目的而读书呢?为什么要写那种谁也看不懂的论文式书评呢?为什么在给学生开列的书单里总要心虚地塞上几本自己也并不通的呢?即使是大学问家也罢,教授也罢,偶尔露点拙,透露些作为“真人”的天真的喜悦,又如何呢?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总觉得周作人的文章没味道~
  •     已入
  •     周氏两兄弟,有趣的“历史人物”,总有一天要好好了解清楚……
  •     淡而有味
  •     我的枕边书,耐人咀嚼,风味枯涩久远
  •     有点看不进去
  •     床头书,随时取阅。家里虽然有一套,但在书店看到依然有买的冲动,这等好书,少有。
  •     2007年3月13日
  •     有些评论说周作人比周树人文章写的好 有点道理
  •     我真的超爱周氏兄弟
  •     三上时极佳
  •     值得一读
  •     此人读书极多,极多~ 和他的哥哥相比,弟弟更为学究。
  •     厚厚的两本,阅读这样的文章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都是自己目前欠缺的,所以没读完。
  •     差点就看完了,最后有些看不下去了,不是作者的原因,自己心思乱了
  •     就书评而言,茅盾写得也好,但文词太过华丽,又有炫学之嫌,失了气度。比知堂先生还差一个档次。小文短论,看似淡然无极,实则字字从所评之书出又复归于书,可知知堂所求之纯粹,非一味追求兴味之人可比。
  •     鞠躬…… 不住在架前站了又站。想买却又不敢。到后来,就这么着,分了许多天,一点一点看完。有一天它会到我的架上吧。与几米和哈利波特一块儿,站在第一排。在黑夜里向我问候。
  •     作人兄是爱书的人。
  •     太大,不适宜闲读.有很多篇章其实很差。
  •     甚是喜爱。
  •     我喜欢知堂先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清静。从内到外都清静,在乱世之中也与中国文化中本源却隐秘的那一部分默默地契合着。这上下两册读来,内容上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一些文化坏现象。但更重要的是,知堂先生让人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     太长了
  •     一大包香瓜子儿,要慢慢嗑:)
  •     其实还可以的
  •     好吧原谅我欣赏不来太多如此的名士∕隐士文章,跟他家老大比真是差远了。下册不看了。
  •     读了好久,没事看两页,但是到现在上还没有读完,目测不知何时才能看完,索性就直接标了读过吧。 看民国时期文人的书越多,越觉得虽然民国各种乱象,但那时的文字来有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温情。
  •     零四年的版本已泛黄。大开本读起来很困难,总要磨蹭一会儿。读进去后完全忘记了时间,几天来就读这套书。之前担心私人笔记不宜公之于众,结果没了担忧,处理得很好。也有自己的想法,意外的是:也喜欢考据。版本的差异,翻译的差别以及私人的喜恶。
  •     从前只关注八卦,读了才知道他的好处。
  •     四十岁后读知堂。这是读书界的共识。虽然以我浅薄的阅历,我无法品味知堂的苦雨茗茶,但是明清的轻灵性灵确实有的体味的。
  •     好厚哦,怪不得新版掰成了好几个小开本
  •     几好的读书短评
  •     知识增时只益疑。只选了有兴趣的读了几篇。
  •     一半一半的喜欢 雨天读最好 那时候心最静
  •     真的,就散文而言,没有今个比得上周作人。
  •     多埋头读书,少空谈主义
  •     周作人。当然没得说的好。同样被骂,胡某的功底和这就不是一档次……
  •     知堂谈吃
  •     周作人的书籍,我必买,只是这本书籍选自周的自选集的太多了,不少我都读过了,但是我发现了不同顺序的读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喜欢知堂,喜欢那份悠然自得
  •     钟叔河眼光很好。也省了翻检之苦。
  •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看小品之类的笔记,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啊
  •     得闲时随手翻翻的书,书评集中的上乘之作。年岁若充实,时光亦有声。
  •     做人不行,做学问做文还可以。
  •     闲情雅致,胜在落落大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