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墨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余墨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309040661
作者:陆谷孙
页数:287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作者常年积累的学术短讯、书评、忆往文章及杂感等。全书分为“莎学拾零”、“闲读偶得”、“西文探隐”、“旧日情怀”、“师友忆往”、“自说自话”、“浮世杂感”及“美国扎记”等八个部分。作者以其深厚扎实的中、外文功底,敏锐正直的目光,考究、评论了一系列的学术问题、人文社会问题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体现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文修养和正直良知。

书籍目录

且蘸余墨写情怀(吴中杰).自序莎学拾零莎剧书话莎学花絮莎士比亚的“标准像”也谈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附: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方芬)关于讲授莎剧的一封信闲读偶得戏笔横斜写英史“千年一书”一部《汉姆雷特》“前传”“俏胡子”毕尔·布赖森关于幽默的断想人情世相俱在其中隐私终难“守望”旅途良伴:金先生论写作指点文字,侃侃无倦——《牛津高阶学生英语词典》(第六版增订本)代序

编辑推荐

  这儿辑录的是鄙人发表过的非学术类文章中的一部分,大致有读后感、时评、见闻和序跋类几种。为“存此执照”计,还收了演讲、通信、日记类文字若干;而因为自己毕竟是个英语教书匠,又选用了短小英文两篇。. 这样一个杂烩式的集子,不灵不厚,无足观也,因名《余墨集》。是上海《文汇报》的陆灏兄率先创议把这些文章结集成册,并做了前期的搜辑工作,联系了出版社;后来听说复旦纪念百年校庆,拟出版一批教师的作品,于是又把稿子转回校出版社。幸蒙社领导接纳,复请得陈麦青老弟收下这堆“渣秽”,出任责编,以其匠心训手,点抹润色一番之后,终得问世。“文革”以来一直受我特别尊敬的吴中杰先生,远在澳洲允为此书作序;翟兄..

图书封面


 余墨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陆谷孙,陆老在当今英语教学和研究领域可谓“泰斗”人物,陆老从1970年开始《英汉大词典》的编纂工作,一直潜心专注于英语辞书的编写。几十载春华秋实,陆老“躲进小楼成一统”,从《英汉大词典》的初版本,《英汉大词典补编》,《牛津高阶学生英语词典》,到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新版本,无不凝结着陆老的智慧、心血及对年轻一辈的殷切期望。陆老也一直是我尊敬和仰慕的学术大家,因此当拿到陆老最近新出版的《余墨集》时,心中不禁油然而升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心想须挺直背脊,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好好研读。谁知读着读着,整个人的感觉却十分放松和愉悦,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陆老的文字魅力之中。仿佛不经意间饮下一杯醇酒,因事先没有防备反而醉得更深。于是便一页接着一页,一篇接着一篇地读下去,欲罢不能,原本打算花一个星期时间慢慢地读完的书,哪料不过大半天时间便已读完,而且觉得齿颊留香,脸上还真挂着被书中幽默所感染的微笑。待一口气将书读完,我才掩卷细细咀嚼其中的滋味。书中有陆老多年来的阅读心得和为一些书籍、辞书出版所作的序、跋,有对时事、见闻的评论,更有回忆往昔岁月的所想所感,同时还收录了陆老的一些演讲、通信和日记类文字。开篇的“莎学拾零”中陆老列举了诸多将莎学这门学术研究产业化的现象,痛心疾首地感到对莎学的“研究”蔚然成风,然而真正有耐心,有恒心读莎翁原著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红学研究在中国的“热炒”现象,对《红楼梦》及曹雪芹其人的种种探究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不乏真正搞学术研究者,然而却也存在许多借“红学”之名大行商业化之道的人,无怪有人感叹:生在十八世纪的曹雪芹却在二十一世纪养活了一大批人。陆老说:幽默既是调剂,抚慰和娱乐,更是宣泄和排遣。(《关于幽默的断想》),《余墨集》中的幽默也是俯拾即是,陆老有时是一位友善的智者讲诉一个个墨色的幽默故事,让人笑后却感到其中的无奈,如陆老在《行情》一文中说自已“夹在香港友人和学生中间”是个多么迂拙的撮合人,我却从中读出陆老深感“全民皆商”、甚至连大学校园也弥漫浓厚功利空气的悲哀;有时陆老的笔墨辛辣酣畅,令我不禁击节叫好,如《一封没有发表的信》中,陆老用“放鞭炮以求开张大吉,那是国权路上生煎包子铺小老板们的作为”来批评一些高等学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可笑行径,是那样犀利和畅快。我真无法找出比这个更形象更贴切的比喻了!“浮世杂感”一章里,一篇篇杂文,幽默灰谐、短小精悍却寓义深切,如一个个小音符构成了一篇动听的乐章。然而读完《余墨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陆老回忆他在复旦求学时的几位恩师的文章。在《秋风行戒悲落叶》一文中,陆老回忆了与复旦多位师长的深厚感情,特别是一些对他们习惯和细节特征的描写,使这些老一辈老师们治学和为人的风骨,他们对学术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学生后辈的拳拳教诲,以及他们在特殊年代里的苦中作乐、坚忍不拔,无不跃然纸上。我想,一部好的散文集,是浑然天成之物,非斧凿雕饰而成,因为它最能体现作者的性情本性,从而更使读者产生共鸣甚至震憾。也许正缘于此,陆老书中的有此章节,让我一读再读,回味再三。而有些章节却不忍卒读,如悼念徐燕谋教授及遥祭葛教授的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切哀思,令我这个对这些老“教书匠”素未谋面的研究生,也扼腕叹惜,潸然泪下。《余墨集》虽如吴中杰先生在序言中说的是陆老“用编纂辞书、撰述讲义的余墨所写,但是分量不轻”,应该说陆老的寄情之作,每一章每一篇都体现着他的人生感悟和人文情怀。同时,对于我来说不仅从书中分享了陆老的人文精神,还使我自身的学习处世得到启发和教益:书中说的为英语而学习英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媒介,为我日后的英语学习之路,打开了四面窗,窗外风景一片独好。陆老在书中还劝年轻人要“戒浮躁,去矜饰,除喧杂,远嚣尘”这对正处于一个纷乱复杂,飞速变化的时代里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保持心灵的宁静独立,守住自身精神家园的底线是多么的重要。
  •     作者固然是大家,文章自然算是上乘之作。但总觉通读下来,思想性不强,且用字偏奥,大有字典编撰之余力。比较受益的是其回忆性文字。不过细细想来,文章中作者自有隐讳不便公开的思想,这也许是著述出版的一种遗憾吧。
  •     最早看到“陆谷孙”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在家里一本《新英汉词典》(1979年的第2版)的编者名单上,那时并不知道这位编者是何许人也。以后又听到一个很8卦的说法,罗列了一些英语词汇量过数万的人名,众多英美国家的人名中“陆谷孙”这个中国名字格外醒目。后来才知道《新英汉词典》当年是如何的声名显赫,尽管1975年甫一出版,即因为其中充斥着大庆、大寨、井冈山之类的汉语拼音专条和样板戏、赤脚医生、五七干校、上山下乡等“文革”成果,被外电评为是“一篇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声明”,但另一方面,《纽约时报》等外刊和法新社也注意到《新英汉词典》收了不少英语新词,“连一些四字母的粗俗词”也未忽略,“把依第绪语的常用词介绍给了中国知识界”,由此认定这是一部“跟上时代潮流”(with-it)的词典,说明“在中国观察美国的人就像在美国观察中国的人一样,正密切关注着对象国”。这本词典在80年代初经过了一次清除极左例证的手术之后,因其实用性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上海译文的“现金母牛”。陆谷孙正是这本词典最重要的主事者。此后,陆谷孙又主编了工程浩大的《英汉大词典》及《补编》,收词二十余万,被公认为最好的英汉词典,董桥誉其为远东第一,须臾不可离身。网上看到的各种评论,大型词典中,这是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推荐。电视上看到过陆先生两次,印象都很深。第一次是凤凰卫视的大讲堂,白发皤然的一老翁,语气激动地说与其让学生学那些哑巴英语不如让他看《Friends》有效,当时觉得这老头儿好时髦,看了一会儿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陆先生。再一次是复旦百年校庆,校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个成就是陆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陆先生神情黯然地说到编词典这段时间,参与其事的诸位同事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英年早逝(词典前编者名单上的黑框实在多得吓人),以至在陆看来,有时竟觉得它是个“物化的邪恶力量”。文如其人,陆先生的文字华丽,最容易看到的大概就是OALD第6版的序言。陆先生这本《余墨集》也是直言率真,笔锋常带情感。比如与冯亦代争辩译文就很见其性情。最可看的是回忆复旦英语系诸位老师(杨岂深、葛传椝、徐燕谋、杨必等)和回忆文革中编写《新英汉词典》的经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暑假好歹算看完了一本书了~|| 这爷爷在80年代的想法的确有点老古董的~
  •     今是昨非的懊悔,失之交臂的喟叹,待价而沽的殷切,铢积寸累的辛劳,繁文缛节,礼尚往来,沸羹似的谣诼,足以铄金的众口,上司铁青的脸色,同事“绿荧荧”的目光,还有营业员那始终懒洋洋又冷冰冰的鄙夷睨视,头顶震耳欲聋的噪声,持续逾月的35℃以上高温。/80页后果然了了,鉴别完毕
  •     真个全是边角料
  •     和学术有关的部分还好。 后半部分有点牢骚太过了,略显刻薄。 陆老的学术成就也许很高,文笔上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     倔强的中国人,从中也明确了不少做人,做学问,提升英语功力之道。性情中人,非常坦诚。
  •     读书过程,就像在听一位老者断续讲述往昔,回忆感悟。关于师者,关于治学,关于为种种,看似琐碎,却很动人。喜欢
  •     用了两年《英汉大词典》,才想起来要看看陆老先生的集子。 毕竟是主修英文,这份感情,不寻常的。
  •     由《余墨二集》读到《余墨集》,觉后者不如前者洒脱、犀利、有趣。但也还是值得一读。
  •     谁送我一本可好
  •     2008年8月24日 图书馆 3楼
  •     只出前半部则更好。
  •     Not even qualified as a B-side.
  •     看到先生书里收录的悼文,读的掉眼泪。编词典的辛苦,我哪里能体会到,对待词典以后会更用心的。
  •     神仙笔下有阳秋,还有不遮掩的赤子之心
  •     开头谈语言谈莎剧尚可,后半截杂感,格调不高,了无新意,还有股东西搁久的陈谷子味,老先生也太敝帚自珍了,删去一半,这个集子会精神好看很多。
  •     陆师04年前的杂文
  •     Plethora of Methods!
  •     感觉自己还是挺有名家情节的,尽管关于陆谷孙老先生的争议还真是不断,但自己对于陆老的作品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况且人家成就摆在这里,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可是不争的事实。闲话少说,且谈本作。从之前读过的东西便可知陆老的国学修为相当之高,如今把这本满是小品文的薄薄一本读完以后,更是不得不佩服其国文素养。话说回来,国文倒不算是陆老的主业,自然也不是本书之重点(即使不是重点,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那种气韵和修为也着实让人好生佩服),本书主要涉及的乃英语文学以及英语教学的点点滴滴甚至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心语,也许文字略显戏谑,甚至到处充斥着插科打诨的痕迹,但老先生所彰显的那番用意以及那颗为咱们的英语教学鞠躬尽瘁的真心还是颇值得我们反思。而开诚布公这一点,老先生也是做得相当到位,总的来说,文如其人,确实不假。
  •     散文最见性情。
  •     陸谷孫先生的名字聽聞已久,十多年前,我爸還經常看書的時候會時不時提起陸先生,滿是溢美之詞。這些年來,我爸他老人家不動筆墨,一本新書未曾翻過,我則是今次讀余墨集的時候,才又想起來陸先生。這本集子前半段妙趣橫生,亦可作書單用,堪當五分。後半部分則難免令人有些失望。不過陸先生自己也說,寫作是西人路數,可惜了。
  •     嘎嘎,当当的暂存架上一直缺货。书展的时候,在复旦出版社的地方找到这一本。很高兴的拿下。一位老大爷也想买这本,大脸猫想了想给了他,他很开心。后来,营业员又从柜子里找出来几本沾土的,嘿嘿,皆大欢喜。原来,老大爷也喜欢老大爷。
  •     挺有意思
  •     师长的谆谆教导。
  •     交大复旦外院,基本都是陆老神仙徒子徒孙了
  •     老辣
  •     老一辈知识分子,嬉笑谩骂间文采依旧斐然,各种词语准确地翻译出来,昔人已去,陆老神仙,一路走好
  •     学养深厚,然而最令人感佩的是自序里那句:现世给了我不少虚荣,老实说我都不怎么看重。
  •     陸穀孫,王佐良這些大佬是我鄙視那些整天嘮叨GRE,托福半油瓶們的勇氣來源。
  •     索然无味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英语教师A to Z。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半文半白,亦中亦西
  •     收获良多
  •     后半就没什么乐趣了
  •     随便翻翻,中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
  •     较之余墨二集,这本是陆老更早期的作品,有些甚至写于80年代。我非常赞同他关于英语线性思维的论调,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工作后写多了英文,前两天再写中文,便真的是穷咬笔杆子了。此外,或许是常常做PPT的关系,如今想到一个题目,脑海中便自然是一条条的bullet points,连成完整长句觉得格外吃力。
  •     22萬字的文集,有書評、隨感、散文等,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讀完的小書,老一輩學者的氣質思想多有流露。印象最深的是回憶師長的《秋風行戎悲落葉》,幾篇關於社會的淺議也可以看看。可以掃一掃的書
  •     老神仙推荐了很多书.
  •     前三部分可读,其后似有凑数之嫌。
  •     梅剑华通知惠借。
  •     人,不可以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     对我好的人陆老
  •     还未读完,但可确认是本值得读的好书。陆谷孙老师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     向陆老神仙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书匠
  •     果然是老一辈知识分子 才华横溢又低调 文笔真好
  •     很平实朴素的语言,其中关于翻译的部分表明了作者的精益求精。
  •     A man of adorable disposition.
  •     最近读莎士比亚,莎学随笔读了几种,陆先生中文也绝佳,杂文多精品,编辞书数十年,又有一身傲骨
  •     陆先生去世了,于是找出翻过几篇的这册集子来,从头到尾读一遍。以前印象是“陆文每喜自铸新词,生硬生涩,殊不便畅读”,这自然是我读书少不明“新词”来历的缘故,但徐燕谋先生对他“力戒藻绘”的忠告我仍觉得是有道理的。
  •     喜欢莎学那一部分,提及的几本书也很好。短短的文章没有所谓的学术架子,只有扎实的文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