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物质生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741878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233页

作者简介

《物质生活》收有杜拉斯的48篇随笔、小说,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具体篇目包括《作家的身体》、《八二年10月》、《幻影纷至沓来》、《披巾的那种蓝色》、《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化学气味》、《话语的高速公路》等文章。
这本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书籍目录

这本书让我们消遣了一段时间化学气味黑岩夫人话语的高速公路戏剧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酗酒第六区的乐趣永隆河内黑色团块博纳尔披巾的那种蓝色男人房屋卡堡动物特鲁维尔星M.D.制服作家的身体阿兰·万恩斯坦拉辛森林波尔多开出的列车书基依伯夫说谎的男人照片断水人菲贡·乔治瓦文萨的妻子电视与死亡说来话巧绿牛排你不愿意?普瓦西瞭望台蓝色大旅馆巴黎红躺椅圆石衣橱时间亡失《印度之歌》的壁炉《夜船》中的音响夜食八二年10月危险状态信幻影纷至沓来翻译后记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时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不少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尔奎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图书封面


 物质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以前我一直很不明白猪头为什么这么喜欢杜拉斯。她在《情书》里写一个法国女人爱上一个中国男人,实则就是在写自己,那里面的她年纪轻轻就能够看透这个世界,然后机敏的抓住那个中国男人拥有的全部优势。她总是那么聪明,好像完全没有16岁孩子应有的傻气和单纯,如此老练,可以让这个男人对她倾其全部。她的欲望以及对身体的渴求总是那么强烈。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她的文字。她在《男人》这篇文章里提到说很多男人并不懂《情人》,他们不能够看到这个女孩和她的中国情人。实际上不论她如何利用这个男人,她还是爱他的。猪头每次都跟我强调不论杜拉斯换过几个情人,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中国男人。或许杜拉斯是爱过的,但我认为对于她这样一个欲望强烈的女人,长久的伴侣都是不切实际的,她必须离开。爱情在她看来更像是一个一个旅程,与很多男人纠缠是她认识这个世界、与这个社会交往的方式。后来读了几本她的书,开始喜欢她写的那些完全没有缘由没有开端,只是搁置在那里敞开给你看的那样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并且就连发生的意义都没有,你不知道它为什么在这里。主人公也没有意义,随便叫什么名字都行,他们在干什么也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为了给你看,而只是它想发生,仅此而已。这是我看《乌发碧眼》时最大的感触。再次翻开《物质生活》,只是觉得行文像极了安妮宝贝。后来觉得大概她也是师从杜拉斯才对的吧,文字简练,带着看尽了尘世繁华的冷漠,好像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生活没有涟漪,不愿意多说半个字。安妮宝贝更趋向于这一点。她们共同的地方应该是都喜欢用文字挖掘自己,解释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拆分了给人看,用自己的方式。现在我越来越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写的东西不论他写的多么诚恳,你都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那是因为这些故事全部都是由作者的内心所组成,是属于作者一个人的故事。就像一首诗你也不能完全读懂,并不是因为它太难读或者是阅读诗的水平不够,那仅仅是因为这首诗其实只属于写这首诗的人而已。
  •     躺床上看完这本书,耳朵里听的是Carrie Underwood的Play on。被两种极端的节奏冲击着。物质生活 像是杜拉斯的絮语。写的是生活里琐碎的事件,琐碎的时间,琐碎的地点,和琐碎的想法。感觉很真实,并且,或许只有写作的人才懂。
  •     那个时候杜拉斯已经快七十岁了,她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写的很简单:我想在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上午九时与你做爱。她想这肯定是个疯子,后来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可是,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有人来敲门了。杜拉斯:是谁?来人说:是我,我给你写过信。杜拉斯:你这是开玩笑?来人说:你不愿意?杜拉斯:那,我可不愿意。然后敲门的人就没再说什么,对着大门躺在了地上。上午,下午都没有动,直到傍晚,悄无声息的离开,没有说再见。接近七十岁的杜拉斯有多迷人?你自己瞧吧。也许不仅仅是七十岁的杜拉斯迷人,是杜拉斯的文字迷人。通过文字建立的印象中一多半都是读者想象中的建构。作为作者来说,在书写的时候也总喜欢掩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袒露出自己的光彩。所以读文字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书写者可能同样的窘迫、衰老、易怒和无力。但是读杜拉斯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你总觉得她的文字是通透而晶莹的,所描述的正是她自己,这样的文字总是让人看着舒服、温暖,所以无论文字还是人都会因此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喜欢亲近这样的一个杜拉斯,坦白甚至有些肆无忌惮,喋喋不休,但是不觉得惹人讨厌,反而总是在机敏的话语中让人莞尔。她所说的话不是深刻的真理,无法用言语拯救世界,读她的文字的感觉就像她姑且这样写写,你姑且这样听听,只要你听着舒心就够了,不用琢磨文字背后有什么发人深省的道理,事实上,她文字的背后还是她自己,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当然了,她的话并非全然不无道理,不过自己总要学会分辨罢了。她坚持说男人大多是同性恋,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是同性恋者,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她说异性恋是危险的,男人和女人双方不可调和,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企图。她说知识分子大多是笨拙的情人,胆怯,慌乱,害怕,而且漫不经心。她说在做爱上辉煌华美的作家很难说是大作家,远不如在那方面做的不好而且慌慌张张的作家。她甚至说有才华的人,天才呼唤的都是强奸。这样的言语你只能听听,最多将信将疑,半信半疑就够了,如果还要当作至理名言抄在本儿上,记在心里,然后挂在嘴上,别人多半儿会把你当作疯子。但是读到杜拉斯的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却不会把她当作疯子,只会觉得她更加可爱迷人。我是在读杜拉斯《物质生活》。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热罗姆•博儒尔谈话录。大体写于一九八六年秋初到冬末。据杜拉斯说,收录本书的四十八篇文字,几乎每一篇都是对她的朋友热罗姆•博儒尔讲述的,然后整理成文,讨论后,她自己通读一遍,热罗姆•博儒尔再从他那方面读一遍,最后“由我来简化文字,使之轻快,平静”。这些文字长短不一,大都涉及杜拉斯自己的作品,与写作之事相关。读这本书其实和读杜拉斯其他的随笔不无特别的不同,想起她的《写作》和《外面的世界》,如果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除了名字不同外,根本无甚区别。这就是一贯的杜拉斯,始终如一的文字风格,让人一看之下欲罢不能的文字。事实上我也是刚拿到这本书,但是一下午的时光,伴着咖啡和音乐,从书桌上翻到了床上,从床上又翻到了客厅的沙发上,甚至闲庭散步似的在书房翻阅,翻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杜拉斯的文字虽然很浅白,但是还是喜欢重读,喜欢阅读她的文字时候的那种放肆,嚣张,轻快的感觉。她的文字无拘束,无规律,流水无形,四散横溢,清澈见底的样子。看这样的文字,想这个文字背后的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总觉得有些遗憾。想想,如果能和她恰逢一个时代,倒是很愿意做她《情人》中的情人,这样就可以每个秋爽的午后,在窗明几净的寓所中,看她肆意挥洒的写下那些流水一样的文字了。杜拉斯说她写作并无目的,只是觉得非写不可。她不是有所为写,也不为女人写,她写女人只是为了写她自己,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她自己。这个高傲的女人,这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这个脸上一直显露着孩子气笑容的女人,这个甚至有些自恋的女人,这个毫无顾忌谈论自己的性生活的女人,这个七十岁还有人要找他做爱的女人,其实是一个最迷人的女人。她写作只是因为本能,一个女人描述自己的本能。她在前言中说,这本书至多代表她在某些时机,某些时日,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所以也代表她的思想。她的意思是说,那种并不深刻和专断的仿佛找到了世界终极真理的思想。她只是想通过写作让别人知道她,看到她的存在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更是一个脆弱的杜拉斯,一个需要别人关注的女人。杜拉斯在《书》的开头说,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喜欢所以坚信这是杜拉斯在这本书唯一道出的真理。在书中,杜拉斯写到了她的情人,写到了他们的相爱。也只有陷入爱情中的人才能如此这般的比喻书。但是通过读杜拉斯的书我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这同样也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吧。可惜,我们之间远隔时间和空间重迭,注定无处相逢。也许,有一天我会把杜拉斯的书买齐了,几种色调的杜拉斯摆放在书架上,精致而美丽,娇小而迷人,然后我就可以对别人像炫耀自己的情人似的说,你看,我拥有了杜拉斯!思郁2007-8-21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和其他类似的呓语类好比《某傻子的一生》《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比起来更容易让我接受。这说明这类书最重要的是你跟作者思维的契合程度。当然《某》>>《一》。大概是缪塞的人生距离我实在太遥远了。
  •     为毛很多字句这么眼熟…… 一定是经常被大家援引的缘故……
  •     从玛格丽特那里学到的不多 不过看到的很多
  •     难以置信我小时候读她
  •     2014-01-09
  •     一个男人不论他是谁,不论他属于什么社会阶级,如果她对他有所欲望,这个男人就是她的情人。这种献身于世上唯一一个人的志向是无法核实无法解释的,这完全是女性的禀赋。——《男人》
  •     对于书不敢打五颗星,因为我实在不敢说读懂了什么以至于力荐。里面的小短篇有的长,有的很短。我始终觉得她的语言是特别的,看到的现象和转化而成语言又是历经观察的那种准确。也许她是真的在物质生活里折腾了很久。有一篇《房子》(类似的名字吧,记不清了),写的完全是女人,令我印象特别深。这种基于房子而展开的物质生活里一直是女人在进出和浮沉,男人似乎也逐渐想要介入。无疑就是当下。 另外总是赞叹一番译者,仿佛他是有魔力的。
  •     字都认识 组合在一起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恕我无知
  •     印象模糊的一本书,看来对我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
  •     一篇篇小短文,适合某个闲散的下午读上几个小时。其中的《房屋》里,杜拉斯是这么评价女人的“无不是在一种深受限制难以忍受的情况下踏在死亡的绳索上跳舞”,我觉得此话同样适用于男人,被条条框框限制受阻,软弱又极尽忍耐,渴望最后之舞。难做人,男人。
  •     之前有人推荐说:“值得半夜起来看”,看完后完全不觉得“值得”。一个作家的呓语罢了。多产的女作家,确实比较容易引起女性的共鸣。这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关于写作、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公平、关于童年记忆、关于作家虚构出来的人物的零碎回忆。很好奇为什么作者的许多篇文章都涉及性话题。从自序来看,作者相当的实诚。她说这本书“没有一篇文章完全反映我一般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内容,因为一般来说,我并没有思考什么,除非是社会不公正这个问题。这本书至多代表我在某些时机、某些时日、关于某些事情的想法。所以也代表我的思想。我身上绝没有那种专横武断的思想,我是说,那种最后确定的思想。这种祸害我一向是远远避开的。”
  •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我下的电子书的问题 语言非常的不接近中国人阅读习惯 总的来说 一个杜拉斯晚年博客
  •     我没有故事。我没有生活。
  •     要在读过杜拉斯大量小说作品的基础上读这本 先缓一缓吧
  •     因为大学老师说深圳有一家以杜拉斯《物质生活》命名的书店,所以我来了。
  •     想了半天 实在是说不清 姑且粗鲁的用“矛盾”来形容我对杜小姐的解读 爱和欲的矛盾 虚幻和现实的矛盾 纯真和淫亵的矛盾 这一切她都能融合 而且她的也多次表达了这种矛盾相融合的合理性 因为在书中所写的生活可以看出 她自身的生活就是因为这种矛盾的融合所构成的 这本小书没有让我太理解她的思想 倒是对理解杜小姐作品中的那些爱欲很有帮助
  •     杜拉斯有着文艺青年的代表性病症:自说自话,故弄玄虚;没有脑子,然而又自以为是。另外,倘若没有王道乾,杜拉斯在中国大概什么也不是。
  •     杜拉斯的散文比小说舒服,虽然还是有点做作,但是不乏犀利。
  •     很喜欢看这种自我的文章,就像看有些朋友的文章一样,率直,简练,一切都为了诗意和自我。“而小说,小说是诗,要么就什么也不是,是抄袭。”很受这一句的鼓舞。
  •     酒后呓语连篇 流动的文本 (如果让杜拉斯来写微博她会不会很难受)
  •     她活到现在会很爱写微博把,感觉就是一篇篇短博客,无疑是个腐女,写MD制服那段也太好笑了,总结起来就是:老娘我就是矮,所以衣服款式没办法常换,还有我是个女作家,请关注我的才华,而不是我的外貌OK?
  •     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
  •     写作
  •     酗酒一文頗有趣味。 去年冬天買了杜拉斯全集,距離第一次讀她,時光已過去13年。重讀,依然能感覺得到她的獨特,比之從前,我對她的喜愛彷彿還多了幾分。博爾赫斯說:比起讀新書,重讀更有意義。(大意如此)然。(杜拉斯算不上一類作家,但絕對很有個人風格。)
  •     玛杜的文字 像一面黑漆漆的镜子 映照着夏日的孤独和炎热
  •     一本喃喃自语的书,也确实,人不太乐意听着别人的喃喃自语
  •     她的爱情,我不能相信。 欲望,疯狂,幻境,我相信。
  •     我没有故事。同样,我也没有生活。我的故事,每天,每天的每一秒钟,都被生命的现时击得粉碎。我决没有可能清楚看到人们说的所谓他的生活。只有关于死亡的思想,或是对那个男人和我的孩子的爱,才把我聚集归一。我活下来就像是我绝无可能接近于一种存在模式。我常常问自己,人们叙述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是这样,叙事范例是有很多,都是按照时序、外部事件作为起点。人们一般都采纳这种范例。人们从他的生活开始起步,沿着事件发生的轨道,战争,地点的变换更替,结婚,最后归结到现时。
  •     写作并不是叙述故事。是叙述故事的反面。是同时叙述一切。是叙述一个故事同时又叙述这个故事的那种恐无所有。是叙述一个由故事不在而展开的故事。
  •     与写作相伴的孤独
  •     杜拉斯是个尤其神经质的物种,物质生活包括了她的住处,风景,天气,扬安德里亚,《印度之歌》,特鲁维尔,像办事机构一样的她的母亲,而这一切是她精神生活的隐喻,悲哀,潮湿,酗酒,明显的厌倦,四十八篇文字其实都在谈写作。她不是女作家,她是一个物种的标本。
  •     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女性 和她一直恋爱着的一生
  •     我最喜欢的女作家
  •     活
  •     市图借书
  •     杜拉斯在谈生活的时候归根结底谈的还是在谈写作。小说,随笔,散文,剧本,各种文体间的界线彻底模糊,精神涣散几秒钟,上下文就全然失去联系。已经渐渐习惯她这种不着边际的呓语式叙述风格,讲了什么具体内容已经不再重要,更看重享受阅读过程中的神游状态,任思绪无边无际地蔓延。
  •     絮絮叨叨的大神
  •     在大学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 不是很好读懂。 不是长篇的小说,但也是小说。 带有哲理,带有感悟。 是我爱杜拉斯的原因之一吧
  •     需要一边酗酒一边理解酗酒作者,迷幻的只言片语,是随笔是日记,是很好的与自己对话的办法。
  •     杜拉斯的文字有迷人的魔力。
  •     只有爱的人才能进入洞里哈哈哈
  •     杜拉斯日记:献给写作的生活
  •     美妙的人生
  •     关于她的写作,生活与疯狂。
  •     我要找找这本书到底放哪儿了。。。
  •     很随意的一些关于写作,生活,疾病等的谈话录!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不乏叫人忍俊不禁的篇目!很有意思!
  •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都是跳着读点什么。这本算是开始回到正常看书路径的复健。不长,很容易往下看。以及....确实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酗酒感。
  •     我无法理解透彻 无法给出评价
  •     多年前与tls的邮件
  •      你这本犹豫很久才决定出版分享的日记现在也已绝版,时间拉长后的小思考脱离当下确实没办法有多余的压力。 看客多是看个热闹,你这个当事人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