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陈旧人物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45801804
作者:叶兆言
页数:229页

作者简介

《陈旧人物(增订本)》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作者无意去追求“绯闻”式的细枝末节,而是竭力捕捉人物的意蕴,品位人物身上所散发着的独特的文化味道。他用个人的眼光、温和的口气、品评的笔调写了二十九个旧时文人,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特殊的家世使作者离这些陈旧人物很近,他记述这些人物的文字,仿佛是谈论老邻居一般随意散漫,断然没有作秀般的怀念、致敬或叩拜,透露出日常的亲切感。这怕也是《陈旧人物(增订本)》与其他一般性关于纪念五四人物的传记、揭秘文字的最大不同吧。《陈旧人物(增订本)》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

书籍目录

康有为梁启超林琴南严复刘半农钱玄同朱自清闻一多张闻天潘汉年刘呐鸥穆时英王伯祥顾颉刚周瘦鹃范烟桥俞平伯吕叔湘吴宓陈寅恪蒋百里李叔同章太炎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郁达夫苏青张爱玲朱希祖朱偰傅雷沈从文钱钟书王泗原张中行师陀柯灵施蛰存后记新版后记

内容概要

叶兆言,南京人,著名作家。1957年出生,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母亲姚澄是省锡剧团的著名演员,“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各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的半边组合成的。
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班,获得硕士学位。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副主席,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图书封面


 陈旧人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陈旧人物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独自等待》的陈文。作者叶兆言是叶圣陶的孙子,生于一九五零年代末,作家。本书记录了作者对39位文化人物的印象,我认为就是以他自己的角度对每一个人做了一幅素描。素描自然蕴含了作者自己的情绪,也只能反映出一个人在一时的一个侧面。我把作者的观点大致归结在下面。里面的人有我熟悉的,有我听说过的,有没听过的,我的归结难免偏颇。不过既然是对素描的再提炼,也就没什么了。首先,对于部分活动于上海的文人,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内容。反应的更多是所谓“海派”情结。我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单列,就把他们一并归为“沪派”,这些人是刘呐鸥、穆时英、周瘦娟、范烟桥、师陀、柯灵、施蛰存。下面单独列出对其余每个人的印象,均以四字词组描述。康有为吹牛教主,难当大任,忠君假意,横竖不吃。梁启超灵活敦厚,宣传政见,实为书生,趣味主义。林琴南不懂外语,译茶花女,桐城绝唱。严复海军总办,甲午大败,严译《天演》,反感革命。刘半农文学革命,留法困苦,语音革命,发明她它。钱玄同名门之后,三强之父,离经叛道,废除汉字。朱自清谦谦君子,狷者不为,后期散文,其实更加。闻一多研究古典,内心需要,推翻老派,民主斗士,天赋民权。张闻天胡乱留学,先搞文学,后搞政治。潘汉年间谍奇才,上海“小开”,性事小说。王伯祥古文大家,未上大学,北大讲课,为人古板。顾颉刚弃政从文,读书成瘾,资治通鉴,居安思危。俞平伯俞氏家族,红学研究,孩子脾气。吕叔湘语法宗师,为人楷模。吴宓比较文学,热爱女性,清华元老,去得凄惨。陈寅恪(yin que)三世名门,留洋奋苦,廿种外语,史学大师,中年失明,博闻强记,支持文言,残酷迫害,凄然离世。蒋百里日本军校,蔡锷同窗,天皇赐刀,现代国防,以命作则,战略高人,缺少实权,东瀛妻子,婿钱学森。李叔同文艺天才,文化楷模,一心刻苦,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弘一法师,一代高僧。章太炎国学大师,古文大师,兼通医学,同盟光复,咒反袁贼,火眼金睛,宗师名士。齐白石出身贫寒,大器晚成,恼于理财,老来纳妾,不知有汉,见贤思齐,不似之似。张大千天才画痴,作假高手,石涛再生。傅抱石寒门出身,拥抱石涛,爱酒之人,百万文字,江山多娇,文化革命,竟被鞭尸!郁达夫天真真诚,寻花问柳,儿女情长,抗日爱国,暗杀南洋。苏青爱玲并行,理想女人,理想精子,牢狱生活,寂寞惯了。张爱玲文学早熟,苍凉叹息,实用主义,早年风光,晚年隐士,出名趁早,时代仓促,传奇流言。朱希祖太炎弟子,鲁迅师兄,首设史系,汉字注音。朱偰(xie4)希祖之子,经济博士,玩票古诗,金陵古迹,保卫城墙,文革上吊,他们错了。傅雷耿直易怒,特立独行,怆然离世,巴尔扎克,音乐美术,达意传神,智慧绿洲。沈从文侠义之人,举动斯文,实在认真,凤凰沱江,雪中锦上,抑郁新生,文物研究。钱锺书宋诗注序,沙漠绿洲,管锥四编,理想热情,博大精深。王泗原名门“古人”,踏实严谨,王叶(圣陶)之交,《古(语)文释例》,(胡)耀邦家教,布衣本色。张中行一生受压,出名趁晚,村头京城,负暄顺生。
  •     叶兆言的《陈旧人物》,他说也可以把“陈”当作动词,也就是钩沉旧人物。确实,书中所列各位无论当初如何轰轰烈烈,拿到当今都已经“旧”了。但是,即使是旧人物,身上也总有些东西让今人扼腕、敬佩、或者忍俊不禁。所以,我就当一把文抄公,供大家欣赏——当然,最直接地,是你找书自己看。这是第一段,话说浙江人当年在文坛的厉害。近代史上说起一个人对地域的影响,首推曾国藩。人杰地灵,有了曾国藩,便有了后来源源不断的湖南人才。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能和湖南人叫上板的,大约也只剩下浙江人了。记得沈从文曾发过牢骚,说湖南人倔强木讷,怎么都得过精明的浙江人。他说这番话,是三四十年代,那时候正是蒋委员长得意之际,手下养着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浙籍大将,陈诚,汤恩伯,胡宗南,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炙手可热。湖南人有感而发,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就不会这么说了。国共争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天下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手里,湖南人终于深深出口恶气。出水再看两脚泥,历史最后证明,还是湘人厉害,以毛泽东领衔,刘少奇,彭德怀,贺龙,胡耀邦,竖起手指数数,有一大串。熟悉这些掌故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当过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当时正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既是中心,又是风口浪尖。秦琼卖马,对处在愤青阶段的人来说,这段经历非常重要。毕竟是世界观形成阶段,有这个开始,才有后来的正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史书上说,毛经常去旁听蹭课,深受高人启发指点。蹭课听了什么内容,已记不清了,长知识不用怀疑,变深刻也理所当然,感觉中他一定会有些郁闷,因为听来听去,都是些浙江口音的人在讲课。当年的北大,差不多就是一个浙江村。先说大学校长,大名鼎鼎的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他的前任胡任源任职时间不长,是浙江吴兴人。外举不避贤,内举不避亲,像蔡元培这样堂而皇之、好玩一把同乡会的倒也不多见。在现代教育方面,蔡元培差不多就是祖师爷了,他取消了分科制,改设十五个系,据朱偰先生回忆,这些系的领导人,竟然比一半还多的是浙江同乡。数学系主任冯祖荀,浙江杭县人。物理系主任夏元瑮,浙江杭县人。化学系主任俞同奎,浙江德清人。地质系主任王烈,浙江萧山人。哲学系主任陈大齐,浙江海盐人。中文系主任马裕藻,浙江鄞县人。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浙江海盐人。经济系主任马寅初,浙江嵊县人。后来又增加了几个系,教育系主任蒋梦麟,浙江余姚人,以日语为主的东方文学系主任周作人,浙江绍兴人。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后来又当中央研究院院长,此后许多年,各省的大学校长和历任教育部长,按照朱希祖先生的说法,都是“蔡先生振拔之人”,所谓“枝叶扶疏,弥漫全国”。浙江人果然厉害,文武俱佳,一百年前已经证明。今天北京的浙江村居民,与当年同乡比较起来,口袋里银子会多一些,说到文化要逊色许多。竟然有这么多的系主任,清一色的浙江人,恐怕连地处本地的浙江大学,也不敢这样无所顾忌的放肆。当时北大系主任中,做头把交椅的照例是中文系,而诺大的中文系,又是“三沈二马”的天下,同样是浙江同乡会。三沈是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浙江吴兴人。二马是马裕藻和马衡,浙江阴线鄞县人。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日后名声很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那年头像他们这样的浙江人,也就是中文系跑跑龙套,一个讲授中国小说史,一个讲授新文学和东方文学。说到近现代教育,蔡元培之外,还有一个浙江人章太炎绕不过去。这两个人都是光复会的领袖,都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作出巨大贡献,到民国之后,又都把精力转到教育上。他们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忽视。蔡元培的门徒是教育界的权贵,章太炎的弟子则是文史方面的精英,是各大学国文或历史系的主任或名教授。一代通儒尊绛帐,千秋大业比青田。与蔡元培乐意关照同乡一样,章太炎的弟子也多为浙江人。一九三六年,太炎先生逝世,其弟子十名联名呈请国葬。这十大弟子个个都有头有脸,都是显贵,以朱希祖为首,然后是马裕藻,钱玄同,许寿裳,周作人,沈兼士,汪东,曾通,马宗芗,马宗霍,自然又是浙江老乡占绝大多数。以上文字来自“朱希祖”一篇的第一部分。这里顺便考考你,下面这几个字怎样读:朱偰,夏元瑮,鄞县。
  •     我看叶兆言的《陈旧人物》,其中有几篇还挺感兴趣。一篇有关吕叔湘,另一篇是王泗原。感兴趣前一篇,是因为原来知道这是一位语言学大家,但此文说到了他在语言学之外的一面;后一篇的王泗源我不知道,但他做的事情及其做事情的场景却让人有所感。挺想就此写点什么。为避免“抄书”时往里敲字,先到网上去找,发现有关吕叔湘的一篇网上确实有,而且还被作为中学语文课的阅读篇目(“读完完成第11-13题”)。想一想还挺有意思:一个当代作家回忆一位现代语言学家的文字,被作为语文课的阅读材料。但仔细一看,这篇“阅读材料”是经过节选的,我最感兴趣的部分都被“节”掉了。比如文中引述老先生1980年代末期为《沙漠革命纪》所写题记中有关中东冲突根源的一段话就被删掉了,但这段话却真的非常能够显现老先生的人文关切和清醒认识,拿到今天看仍然很有启发意义。有关王泗原的一篇网上也有,而且也是中学语文阅读篇目。但我感兴趣的不是这篇文字本身,而是文中所描述的王泗原当年写作《古语文例释》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此我到学校图书馆专门借了这本书想看看(原想买一本,但对自己阅读文言的能力实在没有信心,所以就想先测试一下:如果行,那就买一本),但一翻之下发现,叶兆言在文中所讲的使我最为之所动的内容——1970年代初期从干校回来,文字形成过程中与叶圣陶老先生的互动(非常感人),最后形成洋洋40万言——全部来自该书的“自序”。我有些沮丧。不是对王泗原老先生的书,而是对叶兆言的文。叶兆言是叶圣陶之孙,我一直以为,有了这一层,《陈旧人物》以及《陈年旧事》中应该更多一些直接感受,少用一些“剪贴板”。说起来,这样的要求可能有些高了,即使有家庭背景做底,毕竟这些人、这些事的发生时间还是超出了作者的生活场景。于是我想到了《安持人物琐忆》,作者陈巨来,述说清末民初文坛(书画界居多)大腕旧事。两书放在一起似乎可比性不大,我这里只是想说:“道听途说”写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亲历亲为”沉淀下来的内容。这里不妨推荐一下:《安持人物琐忆》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一本八卦书,一本信息量很大的八卦书,一本带有很强作者主观色彩的八卦书。你不能将其作为“信史”来看,但可以帮助你揭开那些名人对外着力营造出来的公众形象,还原一个个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场景(顺便说一句,书中人物我最感佩的是袁克文)。当然,这样的文字无论如何不能作为当下中学语文的阅读材料。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作为叶圣陶的孙子 他掌握的掌故还真是多 还真该多写写这些
  •     201205
  •     最爱看名人写名人了
  •     本来是晚上当睡前读物的,没想到拿起就舍不得放下了。书中的人物都是我喜欢的陈旧人物,书的作者的文笔更是好得惊人。这本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如同美酒,值得品味。
  •     文风平易近人,一个人的感受还原历史人物。
  •     肆意褒贬,妄论是非
  •     依稀想起之前的一本人物类的散文。同样的人不同人的眼中,仍是稍有差别的。但大体上同潮流一致吧。 越读越有滋味的~
  •     “回顾五四时代的人物,总忍不住感叹,怎么都那么厉害,通今博古,要什么有什么。那一代人喊断裂,手上多少有些断裂的本钱,是看透了旧的把戏,不像今天的人,肚子空空,声嘶力竭地要断裂,至于真想断裂什么,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     不苛责的话,书写的不错,但是信息量少,作者显然未达到那种信手拈来的高度。
  •     此书非常有用
  •     “陈旧人物”中,有好多听都没听过。读了下,可总结之——命运多舛啊。然后,这是命,这是命啊。冷暖自知。
  •     很不错的一本书。从亲身经历来写那些名人,感觉比较亲切。有个名人老爹或爷爷真是不赖。现在叶兆言似乎比他爷爷红了,但放到整个历史上看,他爷爷的位置还是无可撼动的。
  •     叶兆言老师的家世真心让人羡慕,那些文学史里唱着念着的人物,对他来说都是父执辈熟悉的亲友。家学渊源写这种书,大多有些旁人不知的独家八卦,颇有劲。该着叶兆言自己写小说,毕业论文又写的长篇小说年谱(我很想看这篇论文),文字干净,见识兼有写作者与评论家之美,虽然稍嫌浅,但抵不过视角与材料漂亮。夏志清老师的审美,当年看来离经叛道,现在却大为风行,不知该吐槽“你们早干嘛去了”还是“你们也有这一天”。
  •     观点视角都很独特啊
  •     陈旧人物(增订本)叶兆言的作品 好书!
  •     三星半
  •     八年级数学下
  •     可爱而又令人尊敬的“陈旧人物”
  •     很喜欢这种风格,比传记有趣多了,可以看见大人物细小、充满生活气息的一面。叶兆言的笔风清新淡雅,深得我心。
  •     相较于《南渡北归》这样的大部头,这本精短可爱,不求全面,却以具神韵。那个属于大师的年代,那个高手云集的年代,心向往之。每篇一人2,千字左右,用平实的笔调陈述那些旧人物,题目就很巧妙。
  •     很多故事很难得 想好买一本慢慢看
  •     书很好,可惜包装不好,书看起来很旧
  •     文笔好,思想内涵更好。是值得当今的人好好读读,领会领会的。
  •     或听言或身触,娓娓道来那个年代文人们的生活片段,真实,亲切,如在眼前。悲凉,凄怆,不忍卒看。五四的文人们,不管新派还是旧派,就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凛凛傲骨。却也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己,坎坷落寞。也许,这是属于文人的未变的宿命。又也许,惟其如此,方见风骨,方见悲壮。
  •     董桥、张中行等人带了不好的头。。。好像现在的人都喜欢写点民国掌故来装文艺~~~~~
  •     大学
  •     老生常谈,一般般吧。
  •     读了的人物随笔里,两本最有趣。一本张中行的《负暄琐话》,一本叶兆言的《陈旧人物》。叶兆言会讲故事,文情字趣。
  •     6.23当日买并读完
  •     一直爱读这类文字,可惜这代人笔头还是弱了些
  •     书挺好,文章挺好,就是有一条意见:以后别再这样出书了。
    为什么?原版《陈旧人物》,我已经买过。现在出“增订本:,加12篇文章,买不买?不买,觉得有好文章不能读是个遗憾。买,明显吃亏了,话一本书的钱,只读到三分之一的新文章。最后我还是买了,总觉得被出版社坑了。
    叶兆言也觉得这样做不妥,所以在后记中表示,今后不再这样做了。但出版社呢?
    声明一下,标一颗星,讨厌,不是针对文章的(文章不错),是针对这种出书方法的。
  •     获奖的书,叶氏风格,喜欢
  •     以前的人真的好厉害,博古通今
  •     好在哪
  •     叶大师你写嫦娥那本书真是BT……
  •     闲来无事读读这些人的轶事,很放松
  •     新增的有一两篇觉得很像论文体,写郁达夫、张爱玲、俞平伯几篇都好看。
  •     又见西南联大,惭愧居然在昆明居然没来得及朝拜
  •     叶兆言品评民国文人大家的散文集,对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着独到的见解。介绍其中某些人物时,作者结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不同寻常的一面。
  •     书的内容与书名不一致,所以评分很低。
  •     叶兆言很经典的一本书。因为写了很多经典的人物。作者非常幸福可以接触到这么多文人旧人。并且如此用心的记录他们的事迹。实属幸福之举。
  •     前后的文章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写的。前面的文章多有好玩的掌故,生动有趣,虽然对笔下人物爱憎分明,但仍是恭恭敬敬的晚辈口吻。尤其是写陈寅恪和吴宓的两篇,十分打动人。后面的文章越来越戏谑轻浮,连“老家伙”这个词都用上了,把我吓一跳,宁愿相信叶兆言是写得太高兴一时手滑。
  •     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不同的角度还原历史人物,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一些历史书上读不到的东西。
  •     圣陶之后,资源尚丰。文人轶事,颇为有趣。
  •     叶兆言的这本书对近代的诸多名人做了个性化的解读,由于作者的家世原因和阅历,使得这种解读比较准确到位。
  •     #201401006#听叶兆言唠叨陈旧人物,居然时跨两年,还是拖延症作祟呀。from浙图
  •     文章写得流畅,读来有趣而畅快,可惜见解离高明尚有一段距离
  •     同一时期的人物,却有各自精彩,而且居然每一小篇之间还有关联,着实有趣,写作手法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俗套地写到底,不枯燥,同时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     这本修订版没有我想象的好。原来黄封面的硬纸版似乎更好。可惜为了求全,买了这种。
  •     陈旧人物八卦八卦最有爱了……
  •     最近民国热,
    这本是我看到的为数不多说民国人物书里面有诚意的有立意的。

    也喜欢叶兆言的文字风格。
    这个系列也都买了,不错。
  •     作者笔下的都是五四以来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作者写他们时能避开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专写一些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事,所以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给读者的印象就更完整、更立体、更深刻、更鲜活……
  •     書名爲什麽要叫《陳舊人物》呢?如果那些人仍舊活著,思想可比現在的大部份人還要先進啊。
  •     这本书收录了数十篇以民国人物为主题的小品文,其作者叶兆言是叶圣陶先生的孙子,所以书中许多掌故旧闻都是鲜有人知。民国是传统和现代、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反动等等因素对立又交融、互相建构同时又互相消解的沉重时期,而作者却努力用小品文这种轻松的形式展示这一时期人物的复杂性。写潘汉年早年混迹上海文坛那篇令人印象深刻。
  •     喜欢这种活生生的近代人物故事,写活了历史,也把历史人物写的真实。
  •     这是一本值得读,值得买来读的书!作者叶兆言的祖父为叶圣陶。钱钟书等我们感觉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人物、是语文课本上的人物,在作者的生活圈子中,这些都是朋友,是祖辈、父辈的友人,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读这本书,感觉这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了,离我们好近!也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朋友了!
  •     叶先生家学深厚,三代文人,在文坛与出版界,教育界都享有盛名。本书写的各色人物都与众不同,很有特点,并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笔力,读来受益匪浅,喜欢看传记的读者不妨一看。如果作者利用深厚的资源写一些名人传记肯定与众不同。
  •     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要是作者能放下身段就好了。”
  •     20120311读完。
  •     八卦
  •     以叶圣陶嫡孙自居 道听途说东拼西凑 对五四人物妄下论断
  •     听小说家讲掌故玩儿。陈年旧事后补的前著
  •     印象中是一个个故事构成。应是一本好书。想再读一次。
  •     挺好看的,给我科普了一下民国著名人物。
  •     回顾五四时代的人物,总忍不住感叹,怎么都那么厉害,通今博古,要什么有什么。那一代人喊断裂,手上多少有些断裂的本钱,是看透了旧的把戏,不像今天的人,肚子里空空,声嘶力竭地要断裂,至于真想断裂什么,心里一点谱也没有。摘自书中《钱玄同》一篇。
  •     看了多遍,都是自己关心喜爱的人物,多方面作些了解,读起来挺顺心。
  •     没有写到启明
  •     因为想看下叶兆言的文字,同时满足对文人的八卦心理以及读来不费力气适合闲时阅读,于是买下此书。很好,三者都有照顾到。
  •     叶兆言臧否人物,过眼笑笑。有趣无营养,个别语句可咂摸
  •     新版后记:初版被删了《张闻天》和《潘汉年》,现在出版增订本,重新补上,同时编入新写的文字,同时增加了五分之二内容。同一个书名,出现两个不同版本,给读者造成困惑和不方便,为此深表歉意。此版本为最后定稿,以后再写同类文章,将另编成书,特此说明。再次向出版方和读者表示谢意。
  •     很喜欢第一版的封面,但是增订版较前多了20篇,价钱也不贵,就还是选择了后者。
    拿到手一看觉得封面设计也不算太差,连那个书披一起拍上照片,所以减分不少。
    很值得!
  •     一窥文人人生的冰山一角,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历史的评判也是最真实的,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文人个个都是全才!名人生活里的闲言碎语都付笑谈,但是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人格精神却是一直值得学习的~
  •     这本书非常有趣!太好看了
  •     某某孙子……
  •     虽是八卦,不失情趣,旧人旧事引人神往
  •     特殊的家世让作者谈论这些远去的大师时有种老邻居般的随意和亲切。想起他的发小我曾经的同事老岳说过:“哪天找兆言给你签个名!”一晃十几年了。愿故旧们都一如既往地好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