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胡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古人的胡子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13303873
作者:沈从文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沈从文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美学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文学艺术、历史文物的思想性随笔。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器皿,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他的这些物质文化史著述,其文学描述形容增加了文物的色彩与生命,可以当做优美的散文来阅读。

书籍目录

【题记】用爱报答无情
第一辑 谈文学与艺术
1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2.有兴味去看万汇百物所发生的一切l原题:《新年试笔》
3.作家千万别迷信“天才”与“灵感”原题:《致(文艺)读者》·《元旦日致(文艺)读者》
4.用我的作品去拥抱世界原题:《萧乾小说集.题记*
5.我应当来写一本《圣经》了原题:《沉默》
6从现实学习
7.向鲁迅学习原题《鲁迅的战斗》·《学鲁迅》
8.书法艺术应向传统学习原题:《谈写字(一)》·《谈写字(二)》
9.京戏的改进问题节选自:《跑龙套》
10用艺术教育拯救民族精神原题:《(艺术周刊)的诞生》·《艺术教育》
11艺术家应当给人以教益原题:《云南看云》
第二辑 谈器物的源流
1.中国陶瓷史(残章)·题记
2.中国古代陶瓷
3.中国漆器工艺
4.镜子的故事
5.扇子史话
6.扇子应用进展·前言
7.中国古玉
8.玩玉的贡献
9.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10.景泰蓝——中国特种工艺美术品对世界的贡献
11.狮子在中国艺术上的应用及其发展
第三辑 谈图案及其它
1.从龙谈起
2.龙风艺术一龙风图案的应用和发展
3.鱼的艺术——鱼的图案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
4.《明锦》题记
5.陶瓷装饰艺术的进展
6.铜镜的图案原题:《唐宋铜镜‘题记》
7.我国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附: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8.花边
9.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10.故宫的建筑
11.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编辑推荐

《古人的胡子》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只把沈从文当做一个美文作家,你已经错了!这是文化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字!也是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的文字!谈文艺,诚恳,无畏,别有心得,谈文物,触类旁通,生机盎然。曾经有人询问我:“你为什么要写作?”我告他说:“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完全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的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人事能够燃起我感情的太多了,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与智慧。若每个作品还皆许可作者安置一点贪欲,我想到的是用我的作品去拥抱世界,占有这一世纪所有青年的心。……生活或许使我平凡与堕落,我的感情还可以向高处跑去;生活或许使我孤单独立,我的作品将同许多人发生爱情同友谊……”

前言

我一直感到一个遗憾,就是沈从文是被割裂着的。我不是说被政治的力量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割裂,而是说直到现在,他在学界始终被割裂着。    文学界,只是悲叹一九四九年之后,沈从文不再搞创作,遗憾啊遗憾!文物界,或许他们知道先生的文学成就比文学界知道先生的文物研究成就多一些,但是他们也不关心先生的文学思想。政治原因的割裂,这是连先生自己都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文学界和文物界把先生割裂,就是学界的遗憾了。    对民族文化心中始终充满温爱的先生从文学界转移到文物界,虽然外因很大,但也是个自然的事情。如果说一九四八年以前,先生只是满足于编故事,没有对于人的生命、物的生命、民族文化未来的深邃思考与透悟,他怎么可以忍受得了一九四九年之后长久的寂寞,在别人的轰轰烈烈中,于瓶瓶罐罐、花花朵朵中得到乐趣呢?    当年,先生弥合政治力量对他个人生命的割裂,从文学界转身进入文物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爱报答无情。    而今,把他在两个领域写下的文字放置一处,弥合学界这长久的割裂。那么,黏结这些文字的不是别的高深理论,而还是这六个字:用爱报答无情。    先生研究文物器皿,不是靠有高学历把文物拿到从美国进口的冷冰冰的仪器下面测量①,而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    于是,我感受到:沈从文的文学,是“人的文学”;沈从文的文物学,是“人的文物学”!先生的物质文化史著述,可以当做优美的散文来阅读,他所推崇的那些珍玩,都是前人创造的有形的翠翠;这样,《边城》也就成了一本文物学著作,翠翠是山水孕育的最美图案。    张兆和先生去世后,长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孙女沈红写下了这样感伤而又自足的句子:“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    沈从文走了,他的书还在;书读过了,于是思想永在!

内容概要

沈从文(1902年-1988年),湘西凤凰人,作家、文物研究家。14岁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至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有《沈从文全集》(32卷)行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用爱报答无情刘红庆我一直感到一个遗憾,就是沈从文是被割裂着的。我不是说被政治的力量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割裂,而是说直到现在,他在学界始终被割裂着。文学界,只是悲叹一九四九年之后,沈从文不再搞创作,遗憾啊遗憾!文物界,或许他们知道先生的文学成就比文学界知道先生的文物研究成就多一些,但是他们也不关心先生的文学思想。政治原因的割裂,这是连先生自己都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文学界和文物界把先生割裂,就是学界的遗憾了。对民族文化心中始终充满温爱的先生从文学界转移到文物界,虽然外因很大,但也是个自然的事情。如果说一九四八年以前,先生只是满足于编故事,没有对于人的生命、物的生命、民族文化未来的深邃思考与透悟,他怎么可以忍受得了一九四九年之后长久的寂寞,在别人的轰轰烈烈中,于瓶瓶罐罐、花花朵朵中得到乐趣呢?当年,先生弥合政治力量对他个人生命的割裂,从文学界转身进入文物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爱报答无情。而今,把他在两个领域写下的文字放置一处,弥合学界这长久的割裂。那么,黏结这些文字的不是别的高深理论,而还是这六个字:用爱报答无情。先生研究文物器皿,不是靠有高学历把文物拿到从美国进口的冷冰冰的仪器下面测量①,而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于是,我感受到:沈从文的文学,是“人的文学”;沈从文的文物学,是“人的文物学”!先生的物质文化史著述,可以当做优美的散文来阅读,他所推崇的那些珍玩,都是前人创造的有形的翠翠;这样,《边城》也就成了一本文物学著作,翠翠是山水孕育的最美图案。张兆和先生去世后,长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孙女沈红,写下了这样感伤而又自足的句子:“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沈从文走了,他的书还在;书读过了,于是思想永在!二○一一年八月一日星期一

图书封面


 古人的胡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沈从文先生的晚年,基本在做文化批评与研究,本书的内容已呈现出这样的方向。中国的小说家,靠写大部头多半是难活下去的,所以不免要靠报章,写专栏小文谋生,就要找相应的研究方向。短文的稿酬能救急,也比较划算,相当于找了一份兼职,但由此消耗的精力,也是可惜。鲁迅先生晚年基本在写杂文,沈从文也走上了这条路,到后来发现写小说是件危险的事时,他俨然转成了学者。恰好说明: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压力足够,所谓的美,所谓的斯文,不过是一道幻象。这样小文章,沈从文先生写得同样漂亮,中国人有写小品文的传统,同样可以名世,同样可以营生,所以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非常少。缺乏系统工程,源于缺乏支持它的背景,而这,就不仅仅是沈从文先生的遗憾了。太多巨匠,留下的是丰富的雕虫小技,饭碗之重,可见一斑。
  •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风,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很美的文字。这本书不仅有文物研究,也有文化评论。沈迷们不可错过。
  •     沈老夫子出身行伍,有对整个中国知识阶层洞见的大白话,挑落了所谓文人华丽而装饰意味浓厚的斗蓬,现出了他们本身的真实,有今天的的话讲,沈老夫子决不是一个走在A与C之间的人…………三辑33篇,编者是否有点生拉活扯?49后的看得很快,《书法艺术应向传统学习》首发于37年,其时的沈从文,可能才是我们更愿看到的。此篇中对于天水一朝书家的评论,让人大开眼界!

精彩短评 (总计79条)

  •     我喜欢沈先生以描绘事物实在不虚,又能动人。而这本集结1940以来到1962的美术器物史的单篇,铜器、玉器、衣着、景泰蓝、狮子造型、扇子。娓娓道来、观察入微、又合情合理。文字亲切毫不生硬。看着甚是开心、又增填中国文化常识哦!
  •     变身为杂文作家的二哥 没有鲁迅的刚劲 也丢失了原本文字的美感
  •     这是沈老写的很不错的一本书,触类旁通生机盎然!
  •     感觉应该还好吧
  •     沈从文老先生的文字不用说,看了之后我就想要看他其他作品
  •     真是个很棒的集子,感谢编辑者的努力。。大概沈先生也想不到这些零散的文章会收成一个集子吧。几乎无言以对
  •     玉器那几篇,应该贴点图出来啊!
  •     如何不朽?做学问。人说沈公不幸,我看他乐在其中,且已将马主义与其固有之平民思想倾向融合
  •     想装知识分子结果被打击了 == // 2012-01-03 城大书店
  •     沈从文先生的文物学,是“人的文物学”,他的文物学研究文字可当做美文来读的
  •     买了花花朵朵瓶瓶罐罐才晓得,原来是有着沈从文热。
  •     从另一个方面讲文物,不说教,深入浅出,~很有意思。
  •     没有看完哈哈
  •     不至于书
  •     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借鉴,学习了
  •     沈老的书不能错过
  •     还未拜读过沈先生的作品
  •       沈老夫子出身行伍,有对整个中国知识阶层洞见的大白话,挑落了所谓文人华丽而装饰意味浓厚的斗蓬,现出了他们本身的真实,有今天的的话讲,沈老夫子决不是一个走在A与C之间的人…………
      三辑33篇,编者是否有点生拉活扯?49后的看得很快,《书法艺术应向传统学习》首发于37年,其时的沈从文,可能才是我们更愿看到的。此篇中对于天水一朝书家的评论,让人大开眼界!
  •     看了一半,前半部杂谈着实惊艳。后面讲古,我实在不在行。
  •     好像有几篇是花花草草里没有的
  •     感觉不是很系统,各种零碎发表的文章拼凑起来的,有些文章带有很强的时代性,看起来有点陈旧。
  •     额,总觉得文字带着时代性显得生涩的,弃~
  •     沈从文的作品我都喜欢,这本粗看看不错,是我要的。
  •     质量很好,装帧精美,运送速度很快,活动价格也便宜。
  •     很喜欢沈从文。值得购买。
  •     真实诚恳的语气
  •     让写小说的妙笔去考古,新中国就是有这种本事。
  •     哎呦喂我爱上沈从文了怎么办~以前读边城的时候丝毫不觉得好,倒是这本书让我有点亢奋~在飞机上读丝毫没困意,语言很流畅也很讲究,但是隐隐有戾气,可见对心中所不喜好的东西丝毫不含糊。全书看下来,最喜欢评价书法艺术的一章,可能和前段时间有点研究有关,句句说在心坎上。这么隽永但是又坚决的文字,许久未见了~
  •     还有一本《中国人的病》,上次一起收了。
  •     腰封评论恰到,只可惜个人对文物毫无兴趣。
  •     这次把汪的作品和老师沈从文对照来读,受益很多,这种尝试很有意义
  •     可读性好。值得一看。
  •     就是内容上有点深,不是读一遍就可以理解的。
  •     古人的胡子 今人的无奈
  •     喜欢先生的文字 ,喜欢先生的为人
  •     单这本书而言,沈从文先生似乎更擅长的是先秦和明清以后的考古,是两头的,不见唐宋……由于时代的原因,行文略显拖沓,真委屈沈先生的大才了……
  •     真想让插图变成彩色的,装帧设计得再雅致些
  •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风,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很美的文字。这本书不仅有文物研究,也有文化评论。沈迷们不可错过。
  •     其实某最喜欢那篇古人的胡子,做学问要踏踏实实才成。第一篇讲回忆与学风;有趣的是第二辑和第三辑,一篇器物,一篇衣装、皆古物研究。古物知识介绍颇为可观,但缺对应介绍的图,不够直观、也不过瘾。第三辑亦如此。——然把这么些不相干的内容凑成一本也是够辛苦的了。
  •     读来不是很容易,有很多东西凭文字是无法相像的
  •     特别吝惜夸奖别人,就是褒扬也要掺着嘲讽,苛刻的人呵。沈老的文字观,写作观确实是很正、很有分量,文物研究及文化评论后生不敢妄评。
  •     书很不错,推荐的书至少不垃圾。
  •     虽是小文,但绝对值得一阅,装帧印刷一般.
  •     感覺是如此荒誕,唉……
  •     只把沈从文当做一个美文作家,你已经错了!这是文化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字!也是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的文字!谈文艺,诚恳,无畏,别有心得谈文物,触类旁通,生机盎然
  •     博物史,沈从文原来是个考古专家!对史籍文物建筑等风格的辨识实在是达到了一定深度!所以我看懂的实在不多。p.s.最近开启了公车阅读模式.
  •     读起来非常亲切
  •     关于鲁迅的第一篇完全没看懂。。。
  •     对于我这种入门级的,读的非常慢,因为有很多能够拓展了解的部分
  •     沈从文向来很喜欢,买来慢慢看
  •     喜歡沈從文的文章
  •       沈从文先生的晚年,基本在做文化批评与研究,本书的内容已呈现出这样的方向。
      
      中国的小说家,靠写大部头多半是难活下去的,所以不免要靠报章,写专栏小文谋生,就要找相应的研究方向。短文的稿酬能救急,也比较划算,相当于找了一份兼职,但由此消耗的精力,也是可惜。
      
      鲁迅先生晚年基本在写杂文,沈从文也走上了这条路,到后来发现写小说是件危险的事时,他俨然转成了学者。恰好说明: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压力足够,所谓的美,所谓的斯文,不过是一道幻象。
      
      这样小文章,沈从文先生写得同样漂亮,中国人有写小品文的传统,同样可以名世,同样可以营生,所以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非常少。缺乏系统工程,源于缺乏支持它的背景,而这,就不仅仅是沈从文先生的遗憾了。
      
      太多巨匠,留下的是丰富的雕虫小技,饭碗之重,可见一斑。
      
  •     很好,如果你喜欢沈先生的话
  •     大师作品,当之无愧
  •     排列又组合
  •     艺术,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人一种正当无邪的愉快
  •     前半部的杂文风格沉郁非常,用词不无晦涩,曲意重重,偶尔流露的愤激依稀可见“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后半部是转行之后对器物的研究和论述,是真正埋首于故纸堆了,幸或不幸,见仁见智吧。
  •     后半部 完全失去了兴趣,全是器物艺术概论。
  •     古人的胡子很好看
  •     粗略翻看,质量不错。
  •     比起对沈先生从文学家向文物家的转变,更让我敬佩的恰恰还是沈先生的文笔。《艺术家应当给人以教益》一文,几乎是我最近这一年来看到的文笔最好的文章。
  •     那些文字,那些道理,放在今天看也很合适。
  •     大神的小书
  •     只有实物才能还原历史。【最后一节还真像如今知乎一位大牛实名反对另一位大牛的情景啊。
  •     第一部分讲的大道理还是很受用。之后给人的启发就是身边其实有很多事,很多是美的事,值得去研究。上次打算整理个地方小寺庙寺名的由来,希望不要忘记。
  •     还没来得及看,只是看封皮还是不错的,还好这次发了全新的正版书给我,不然我真的要不顾形象骂街了。希望当当折扣给力些,我们这些读书人,有精神,有决心,有文化,有理想,就是没钱啊。不是说沈先生书不好,大概是一起买的北大老讲义系列太好,才8.6一本,性价比忒高,以至于我认为这本《古人的胡子》稍贵,西西,穷人嘛~~不过书却是顶好的。还有,我无比着急地想要那本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史》,已经缺货登记N久了,少买点郭敬明啊之类的无聊的书,多卖些这样的好书,专业的书,经典的书。给青少年,给社会一个良性的引导吧。
  •     作为考古类专业书籍来说不够专业,没有配图让人难以想象。作为文学类书籍文笔太平淡,沈爷写边城还好写这个就太枯燥乏味了一些,勉强才看完了
  •     沈老先生的文字,真心很棒,需要慢慢来读
  •     没及时评论,不好意思!
  •     唉。。。隔靴搔痒
  •     无配图,不幸福
  •     还未看,应该很好。
  •     沈從文,非常滿意~~
  •     具体没看。不错应该不错的
  •     祖师。
  •     喜欢前面的部分,后面考古的读来无感
  •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     没有想象的喜欢……图好乱,要是有合理的插图读起来会更好
  •     匆匆翻阅 古物鉴赏真不是我的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