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胭脂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点点胭脂红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32634590
作者:淳子
页数:285页

作者简介

《点点胭脂红》讲述了:淳子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研究她也有十数载了,所以在这本关于上海女人的书中,到处也可发现祖师奶奶的芳踪。除了专文写她祖母李菊耦、继母孙用番,以及她跟胡兰成的情史外,穿插全书的张爱玲名句和轶事也令人目不暇给,例如写李香兰,就自然提及张爱玲在一九四三年游园会中与她的经典合影;写刘若英,也忍不住批评她在电视剧《她从海上来》里头的演绎;而在《旗袍里的骨感》中,淳子征引的明明是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但末了依然是这样说:“白先勇写出了上海某类女子的样子,还写出了上海女子的个性,除了嗲,最要紧的是分寸。”最后一句,不禁又令人想起张爱玲的名言:“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

书籍目录

序 邪气好的胭脂
海上列花
她的美貌注定了她一生的跌宕
1935,阮玲玉
旗袍里的骨感
李鸿章的爱女李菊耦
女贞汤
一对酒靥梨花带雨
后来——你知道,生活
苏州河边,影星和歌星
含香记
美丽与苦难
青衣,一路碎步
在这里,刘若英
她是一支烟,享受着,毁灭着
石库门,旧梦
老房子里,总有点点胭脂红
双妹的味道
拐角风情
绿房子
在邬达克的房子里
玫瑰阳台
美人迟暮,衡山路
月份牌美女谋杀案
弄堂里的季节
一张凳子,一支雪茄
高邮路上,隐名瞒姓的女子
博物馆里的书房
一只斑斓的蝶
青灯青衣入画来
民国总理孙宝琦家的七小姐
乱世情缘
国际饭店旋转门
跋 读城的一种方式

编辑推荐

  这些年来,淳子的笔触,如同法国的葡萄树,干燥的土壤里,根须奋力深入底层,汲取水分,从未停止过对上海历史、上海女性的研究。为了真实可靠的信息,本埠、南浔、杭州、温州、苏州、南京、徽州、合肥、天津、北京、上虞、海宁、香港、温哥华、多伦多、新加坡、巴黎、里昂,不吝钱财和体力,一路寻访追踪。这是淳子的一种读城方式,这也是被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称为“邪气”好的《点点胭脂红》。

前言

  邪气好的胭脂,宋以朗淳子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研究她也有十数载了,所以在这本关于上海女人的书中,到处也可发现祖师奶奶的芳踪。除了专文写她祖母李菊耦、继母孙用番,以及她跟胡兰成的情史外,穿插全书的张爱玲名句和轶事也令人目不暇给,例如写李香兰,就自然提及张爱玲在一九四三年游园会中与她的经典合影;写刘若英,也忍不住批评她在电视剧《她从海上来》里头的演绎;而在《旗袍里的骨感》中,淳子征引的明明是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但末了依然是这样说: “白先勇写出了上海某类女子的样子,还写出了上海女子的个性,除了嗲,最要紧的是分寸。”最后一句,不禁又令人想起张爱玲的名言:“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 这些联想都很顺理成章。但令我惊奇的是,淳子不但可以由香港机场快线的“青衣站”站名巧妙地引出张国荣,再由二零零三年“哥哥”的一跃而逝,意识流地追溯至一九九五年张爱玲悄然过世的房子;她更可以通过上海国际饭店的一扇旋转门,既转出英茵、平祖仁的一段“风声”传奇,同时又轻盈地联系起张爱玲、胡兰成在上海的最后约会。可见淳子对那群上海女子的描绘,不是死板的历史纪录,也不是浅薄的八卦杂烩,而是笔端带着感情、现实交错幻想的艺术造像。贯穿一书的张爱玲,似乎没为淳子带来西方文评家所谓的“影响焦虑”,反而更像位缪斯女神,私密地向作者吁一口灵气。  淳子写上海女人,为什么要邀我作序呢?大概不会因为我是上海出生的男人吧。我虽是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却可惜没继承到她的文学天分,所以写这个序不免捉襟见肘,只能举几个实例显示一下“张爱玲”出现的频密程度,聊以塞责——当然,这也是我老本行统计学的职业病。顺带一提,淳子写李丽华,还可补充一件轶事:张爱玲在美国也见过李丽华,当时情况记录于她给我父母的来信:“那次见李丽华的事我忘得干干净净——只记得后来在纽约见面,还看见她午睡半裸来开门。” 关于上海或上海女人,我只能承认自己所知有限。我,一九四九年四月生于上海,三星期后,举家便迁居香港,此后我便几乎没再涉足那里。平生认识的几个上海女人,大多是亲属或我家的朋友。我去年编的《张爱玲私语录》,主题围绕张爱玲和我父母间的友谊;淳子读后,本打算把我母亲邝文美也写进书中,一动笔却发觉毫无头绪。她找我写序,也许是希望我能说说自己的母亲。但以如此有限的篇幅,恐怕也无法概括出她的故事——这也是《张爱玲私语录》中我很少附加编者按语的原因,我情愿让张爱玲和我父母亲口讲他们自己的事。  若要勉强说上几句,大致是这样的。家母出生上海,祖籍台山,成长于一个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接受中西式教育,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上海)。这成长背景培养出她处处为人着想的性格,因此终其一生,所有心力都奉献给双亲、丈夫、儿女和亲友。之前有很多年,她在张爱玲心中的重要地位都不为人知。后来我回港读了她们的旧信,深受家母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打动,所以才出版《张爱玲私语录》,藉以向双亲致敬。夏志清和庄信正都跟我说过,那部书揭示的真正秘密,其实就是我的母亲。  我不清楚家母能否代表上海女人,且重点也似乎不是要描绘什么典型上海女人,因为世上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典型。真正存在的,就只有令人啧啧称奇的一系列上海女子,每一个都如此坚强、动人、独特。淳子的书,正是要把她们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最后要说的,是关于我很感兴趣的上海话。小时候鹦鹉学舌讲什么“ 邪气好”,一直不明白怎样写,后来翻看吴语字典才恍然大悟。但我始终搞不清,何以像家母或张爱玲那么顾体面的女人也满口“邪气”?这岂非很“邪”,很“不正经”吗?直到几年前我读到夏志清教授的访问,他当时不断提醒记者:“ 你又说 ‘老好’了,你们这样说不对。我们都说,邪气好!‘邪气’这样的词多形象!”我终于才放下心头大石。  淳子此书,自然也是“邪气”好!

内容概要

淳子,上海籍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史研究员,张爱玲研究学者,同济大学海派文学社副社长。
著作有《上海闲女》、《前天》、《白天睡觉的女人》、《与名人约会》、《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张爱玲城市地图》、《上海留声》(与陈钢合作)、《玻璃电台》(与陈钢、李黎合作)、《上海才子》(与宋路霞合作)等文化散文和剧本共600万字。
其著作及演讲遍布两岸三地及东南亚华文地区。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TVB、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省电视台、北京卫视主讲百年上海系列一百集。其著作和主讲电视篇多次获奖。

章节摘录

  旗袍里的骨感 一张老照片,有轨电车站。  车来了,女子上车,抬腿处,旗袍的下摆微微掀起…… 这张照片的视角是男性的——肢体的摆动,女人的腰肢,若隐若现的小腿。  顺着旗袍的开衩往上看,松软的发卷,一颤一颤地绕过耳际,遮掩着面颊,比如阿拉伯女子的面纱。那脸也是瘦的,是旧小说里的那种瓜子脸,按照比例,大约是唐代贵妃杨玉环月盘脸的三分之一。  上海女人在那个时代都是瘦削的。  说到上海女人的瘦,这就又要想起张爱玲,她的那种瘦,好像不曾发育完全,是一个女生的样子。美丽园,胡兰成初次见她,竟不知道怎么办,只觉得天地都不对了。  张爱玲的母亲黄女士,瘦得楚楚可怜。那日从欧洲的船下来,姑姑忍不住道:“那样的瘦,哎……” 那腰身,仿若初春的柳条,一折,会断裂的。  见过张爱玲继母的人,第一印象也是瘦。张爱玲的继母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番,姐姐是盛宣怀家的媳妇。  姐妹两个拍了一张合照。一样的颧骨,一样的嘴唇,一样的腰际,一个巴掌就可以卡住。  中学期间,张爱玲最自卑的,是穿继母的旧袍子。李鸿章家族的后代,怎么就穿起继母的旧衣服来了呢?因为都有盈盈的细腰。  继母过门前,知道张爱玲也是一把骨感的女子,便收拾起自己穿过的旗袍,装了一大箱子,随嫁妆,带了过来。算是示好于张爱玲。  张爱玲委屈。在梦里,因为穿旧衣服,居然哭醒。  那天,站在阳台上看风景,风吹过,父亲一回头,正好看见张爱玲与继母的侧面,道:“你们真像。”说完了,心虚,尴尬地一笑。  张爱玲偏过脸来看,也觉得像,觉得对母亲是一种背叛,赶紧笑笑,走开了。  盛宣怀家的几位小姐也都是瘦,比如一支铅笔,瘦里面有一点子尖刻,一点子哀怜,一折,就碎在那边,再也拼贴不起来了。  法国女人吃不胖,上海女人如斯。晚秋,在张爱玲公寓里的 L'Bookcafe做名媛旗袍展。马文是沙龙女主持。每次沙龙活动,她总是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要求女士们务必穿旗袍。  她是黛玉般的身材,宝钗般的圆融,一件薄料子的旗袍穿在那里,曲线分明,是毕加索的炭笔风格。因为她的坚持,她身边的女人都去做了旗袍。她痴迷长跑。国外度假,也当是运动会,天天跑得大汗淋漓。这样,她就一直如高中女生,有抽芽的细嫩、笔直在里面。  那次旗袍展,严仁美女士奉献了宋美龄的居家旗袍。  严仁美是上海总商会会长、通商银行第一任行长严筱舫的女儿,20世纪80年代去美国探望宋美龄,宋美龄送她礼物,旗袍是其中之一。  送旧衣服,算是一个念想。这件旗袍,紫色,暗扣,清清爽爽,不带一点装饰。  宋美龄,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餐,一根西芹,盐水里蘸蘸。一百岁,还口红柳眉旗袍高跟鞋,其身材可以给美国牛仔裤做广告。  席家双胞胎姐妹,父亲席德柄是苏州席家后代,曾任中央造币厂厂长。夫人黄玉珠,天生的美人身段,一件素色旗袍,一张饱满的六角脸,不见一点首饰,却是无敌于天下。  生了七个女儿,也是老天开眼,各个精致美妙。  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更是出水芙蓉,门前追求者无数。  1941年,父母决定送双胞胎姐妹去美国留学。  船未靠岸,太平洋战争爆发,交通中断,上海的钱,无法到达。姐妹两个去大使馆求救。  大使馆见姐妹两个英语流利,当下给了她们一个工作:教美国大兵华语。  她们伶俐、美丽、娴雅,深得美国军人宠爱。  上海的母亲失去了与女儿的联系,以为她们遇难。惶恐担忧中,罹患伤寒症,不治身亡。  战争使席家美女成熟,她们成了坚强乐观的职业女性。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取材自她们。  席与明的旗袍,是她做了少妇时的衣裳,英国料子,极其薄的呢子,黑底,斑斓的花,硕大,灿烂,开满全身。那蜂腰的尺寸,令在场的年轻女模特惊叹不已。  50年代,中国与苏联谈恋爱,上海女子流行列宁装。中性色彩,隆起的垫肩,窄袖,将手臂修饰得更加修长,从胸部开始收腰,到了“S”部位,果断地一刀下去,比如把那里挖去一块,女性的曲线立即乍现。上海女人最会得于无声处露峥嵘,一条丝巾,或者一截蕾丝花边,在领口演绎出一点妩媚。  “文革”中,上海郭家的小姐到北京访问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  四合院的厅堂里,康阿姨见郭家小姐太瘦,有心给她补充营养。问: “想吃什么,说,我给你做。” 郭家小姐道:“想吃西餐。”康阿姨听了一惊,道:“这个可不好办。” 康阿姨还是差遣女儿花了几天的时间准备食材。  约了几个京城里的上海女子。晚宴那天,客人来到康家门前,大冬天的,卸下厚实的大衣,一个个,婀娜的旗袍,玲珑地跨进客厅,笑吟吟一声:“我来啦!” 桌上,味美思葡萄酒,银餐具,水晶杯,蜡烛台。文雅地吃着。  其中一位女子忽然伤感起来。她道:“前些天,在莫斯科餐厅走廊看见张伯驹,手里托了一片面包、一块黄油。很小的一块黄油。大约带回去给潘素。”  ……

图书封面


 点点胭脂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书正品质量不错
  •     超级快字太少,照片也不多,天下文章一大抄啊一大抄
  •     看到这本书是在星尚的一个什么节目里。里面讲到很多关于旧上海名人的故事。就买了。如果说上海有什么一直不让我离开的原因,大概就是七拐八拐、很非常极其适合一个人行走的小马路。越看这本书,越想深究这座城市。
  •      “山坡上有一棵开满白花的树,你希望树底下有什么”“我艳羡的女子”“有人送你一只箱子,你希望箱子里有什么”“一大摞这样的书”“怎么样的书”“像电影摄像机一样映出一幅幅视觉图像,而且几乎像无声电影一样仅仅展现某些图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对上海对民国对民国女子又一次改观了
  •     依旧是追捧的淳子的作品,
  •     《民国琐事——墨客,传奇与胭脂》
  •     如果你生活在上海,一定要了解她的历史。当你漫步上海的大街小巷,一定不要忘了去探访繁华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会帮你寻找一些名人旧迹。
  •      我喜欢的书的质感,德芙的广告词:如丝般光滑。作者是个张爱玲研究学者,上海人。所以在她的文章里一拐弯就能引出一段张爱玲来,想到一句话: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每一件事都会在心里拐好几个弯然后想到他。上海人是带着自己的骄傲出生的吗?总是有一种傲气,上海是精致的:上海的女人,上海的建筑,吴侬软语在作者眼力样样都是精妙的。  海上列花,通俗讲是不是交际花:阮玲玉,周旋,胡蝶…民国时期的女人总是和民国的军官在一起莺歌燕舞张学良,戴笠或者当时的青帮老大杜月笙,张啸林。  房子会呼吸,因为它留着居住者的魂。
  •     有哲理,语句优美
  •     一直对老上海的故事情有独钟 淳子写的上海女人花带着岁月的轻纱让人亦真亦幻
  •     时间女子百般纠结,牵肠挂肚。
  •     淳子描写的旧上海。或温柔的笔触。或尖锐的笔锋。值得一读。
  •     买一本看看,还没读
  •     点点胭脂红,晕开那繁华绮梦。海上旧梦,再次花开。。。
  •     转瞬间抖落一缕尘埃~
  •     喜欢老上海的味道
  •     老上海女人的故事。
  •     直到公交車上的人聲,才把我真正從書局裏的錯亂中拉回.市井氣息裏的弄堂和上海,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女子,還有柴米油鹽的生活,混雜的氣息.無處可逃. 老城廂裏的各種味道,摩肩接踵的進出招呼,一方天地的世界,竟無時無刻不能被召喚起來,想來,也畢竟身上還殘存了點石庫門的念想.
  •     喜欢淳子写的书,还没看,等有时间再慢慢品。
  •     很喜欢老上海的女人,当然也就喜欢这本书了。
  •     尔尔
  •     偶然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正在推荐该书,介绍书中的一些有关老上海内容都不错,随即到当当下单,没想到次日即送达,非常方便快捷。
  •     很喜歡淳子的文筆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讀的篇章是采訪姚莉的段落 姚莉的性格真好
  •     从电波中获得的推荐,不错
  •     就像书名,闻得到上海的胭脂味。
  •     全书唯一有价值的是姚莉的一段访问,其他都是知音体意淫自恋闲话好吗,千万别手贱,谁买谁后悔。
  •     女明星和上海旧事,只能在书中展现和想象了……
  •     作者的文笔细腻,值得一读。
  •     他人道上海的种种风情,纸醉金迷,勾人心魄。终未得一见,不能妄言。只是渐渐勾勒出的,是那段歌舞升平的日子里,糜烂的音乐声背后的种种暗涌。女子难做。
  •     上海的女人,是一种传奇。再淡泊的笔墨,仍会深深震撼。喜欢这本书,更爱书中的女子。
  •     内容不错,书的质量也好!
  •     每个女人的故事,很虐心,整本书读完,要抑郁了。
  •     我不像是读故事读人物,像是读一种心情般。一遍读完,竟全然不记得了。
  •     帮朋友买的,他很喜欢这种老上海的感觉
  •     帮别人买的,讲老上海的一些名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