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201080765
作者:李娟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内容简介: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李娟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她的文字,无法教出也无法模仿,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们久违了的朴素情感和梦想。孤独困苦并不可怕,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不算差。
在这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李娟就是你身边人群里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年轻人,她和你一样,内心丰富,汹涌澎湃,敏感又清晰。她写生活,从生活中透露出来的欢愉、伤悲、无力、感悟,心里的伤悲和淡漠以及生活中深深浅浅的东西,直指人心,叫人颤抖。

书籍目录

最前面的话
Ⅰ阿尔泰的大棕熊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夏天是人的房子,冬天是熊的房子
深夜来的人
晚餐
回家
到哈萨克斯坦去
我饲养的老鼠
访客
邻居
Ⅱ陷落在生命里的岁月
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
小学坡
十个碎片
户口和暂住证的事
外婆信佛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丢了
报应
妈妈说
魔羯座小贝
菟丝花
Ⅲ 我的星球
我爱逛超市
我梦想像杰瑞那样生活
植树
没有死的鱼
李娟所在的星球
看了《凿空》
最渴望的事
排练大合唱
2009年的冬天
Ⅳ 童话森林
童话森林
最坚强的时刻在梦里
乡村话题
扫帚的正确使用方法
梦里与人生里
在网络里静静地做一件事情
十八岁永不再来
踢毽子的事
卖猪肉的女儿
Ⅴ 给流浪的母亲
归来
呼唤
请不要一生不可停止
奇迹
箱子
附录
摇篮曲

内容概要

李娟
作家。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现居喀纳斯景区。
1999年开始写作。
曾获天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
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
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
已出版作品:
《九篇雪》
《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0ii
李娟的微博:http://weibo.com/liiiliiiliii

图书封面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李娟的文字大多来自源于生活,看完书,我有些恍惚,是生活成就了李娟,还是李娟改造了生活。生活给予李娟的磨砺,远超出我的想象。认识李娟也才是近几年的事,先是从博客读起。她的文字轻松,就算极为枯燥极为悲伤的事,她写起来倒自有一份随意。有趣、文字精练充满灵气,这是我认识的李娟。上次读李娟的书是《冬牧场》,讲了她随牧人一家在冬牧场过冬的故事。尽管物质不富足,条件艰苦,但她写出的文字却透着一股对生活微笑的勇气。乐观的李娟通过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冬牧场的枯燥乏味和漫长。而这一次,我意想不到地陷入了悲伤之中,这在这阅读之前是没有想到的。这本书里的文字要比《冬牧场》早得多,最早可以推至2002年,前后间隔了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让李娟变得从容与豁达,时间就是这样改变了一个人。我一边看书一边感叹,李娟是一个天才。虽然生活对她并不宽容,也没有向她展露出笑脸,但是却给了她书写文字的特异功能。最早的文字写于2002年,算起来,那时的李娟才有23岁,但是文字的灵气与厚重,却让现在的我莫及。在书写上,年龄有时根本不代表什么。有几个篇章,我读得落了泪。一篇是讲老外婆,就是外婆的妈妈。在这篇文字里,难掩李娟的坦诚,她敢于写自己的“小”,写她对另一个生命的曾经的轻视,算起来,她那时才几岁,哪懂得世间的悲痛与疾苦。有一段讲到,老外婆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但却能早起为李娟做饭。老外婆做得米饭无人能及,老外婆走了,也带走了她蒸米饭的技艺。她用了这么多文字讲老外婆,那个一起床就盯在某处看的老人,直到日落,动作都未变,她的内心世界该是怎样的荒凉。生命在与生活的对抗中,有时也显得无能为力。还有一篇是讲打电话。那时的李娟应该有了心上人,或者暗恋一个人。总在打不能回应或者回应极少的电话,那份纠结与无奈、落寞与欣喜,看了让人难以释怀。有一次,她打完电话回到家中,发现能冻上的东西都上了冻,就连刚刚洗完头发的水也结了冰,天气冷得让人难以忍受,更难忍受的是人心的冰冷吧。这份感情应是没有了下文,因为今天的李娟依然孑然一身。读这样的文字, 我总在想,为什么生活如此冷酷,就不能给这个敏感、才气逼人的女子多一点温暖。生活却又是公平的,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给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知李娟是否还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读完书,让人有些喘不过气,为那些欲而不能的心事与回忆,但李娟却说,写这些文字时,她却是快乐的,因为找到了一个表达的出口。我能理解,对热爱文字的人来说,书写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表达和倾诉,文字流淌出来,顺便把内心的那些欲罢不能也带了出来,清空了心房,心情也变得舒畅。比起《冬牧场》,这本书的文字更多的是自我感情的流露,少了深入思考与对他人关怀的视角,更多地执着于我与我的故事。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总是先从自我出发,然后才去关注他人,这是一个过程。李娟也在这样的过程里,找到了文字的方向。比起十年前的她,现在李娟的表达更为自如和舒畅,原来的文字过多的是沉迷于自我的舒解,现在的文字却多了思考与反思。这些博客文章,都是李娟在做工之余写成的,这样的表达随意却又透露出李娟果真才气逼人,在这种看似漫不经心随性的写作里,让我们见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
  •     已经读过李娟好几本集子,深深被其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所打动。这本集子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让我陷入成长的记忆,去搜寻已被生活冲淡的点点滴滴,现在看来,这些细节尽管好像微不足道,但他们本该是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生活是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日日月月年年的连续过程,我们大多数却把生活过成了离散的N个节点。暮然回首,渺渺茫茫,虚无占据了人生。我没有李娟的文字功夫,但伴随着阅读,我依然可以找回丢失的岁月。而且,他们将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关注家庭,关注亲朋好友,为他们祝福,也为自己。
  •     下班刚回宿舍,外面就下起了大雨,还是太阳雨。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站在楼道里看着外面瓢泼的雨,想着一会雨停了是否会出彩虹。在宿舍和走廊里来回踱步,雨停了,太阳还是那么刺眼,可惜没有等来彩虹。我喜欢北京的天,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下午的落日都那么美。如果能看一次帝都的彩虹,就完美了。我喜欢这里吗?一定是喜欢的。不管这里有没有属于我的未来,都得承认,这里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可能。每天的生活就是因为这点希望而有了盼头,那种对未来的盼头,让生活突然有了意义。就像李娟写故乡的人,每一个人都因为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好,而在今天努力着。这也是我的相信。回到宿舍刚好看到闺蜜发来的太原彩虹照,这那里呆了大学四年,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毕竟我只是那里的一个过客,而太原也始终未给我希望。带着一点不甘心,躺在床上看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看的太投入,等从书中抽离的时候,一本书已经看完。有时候遇见一本适合的书,其实是遇见一个特别懂得的朋友,仿佛她说的都是你想的,她想表达的而你刚好都懂。看李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在《晚餐》里,她写和儿子相依为命的郭大爷,两个男人,一辈子守着一所房子,每天吃着一样的饭,少有言语的沟通,只是日复一日的沉默,注视,郭大爷日复一日的来“我”家杂货店闲坐。这就是他们生命的状态,时间是什么?是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更迭还是生命从生到死的过度?对于郭大爷,时间是否有意义?在《报应》里,李娟写老外婆,这就是外婆的妈妈。“我”和老外婆隔着90年的时间,“我”生时老外婆已老,我还未懂事,老外婆就去世了,然而共同相伴的13年,又岂是去世就可以抹去的!老外婆离开之后,“我”才慢慢想起,在老外婆活着的时候,“我”从不曾关注过她,我没有端详过她,我在她眼皮底下拿走她的钱,我不曾试图去接近她,了解她,只当她是和家里的床,柜子等一样的存在,因为老外婆瘫痪,并且已经100多岁,生命的气息是微弱的,每天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也因此,“我”更加忽视她。直到后来,在老外婆去世后很久,才意识到当初对老外婆的忽视是多么的不应该。可是,当一个小孩在追逐远方和小伙伴的时候,又怎么可能懂得一个随时可能离世的,积攒了100多年的生活阅历的老人,每天不言不语在想什么?老外婆生命的最后,对外界唯一的回应就是哭,只要别人说话,老外婆就哭。外婆说吃饭啦,老外婆哭。外婆说洗衣服啦,老外婆哭。外婆生气的时候,嫌老外婆哭的心烦,用嫌弃的口吻说老外婆不如死了,老外婆还是哭。她在哭什么?哭的是即将结束的生命还是过去100多年的回忆?都说返老还童,我们哭着来,也哭着离开。来的时候后,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未知惶恐,所以哭。离开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来过,为我们遭遇的一切而哭。李娟写苦难,轻描淡写,但你看得到苦,也看得到希望,这样朴素的文字,写出这么多的生活。或许因为李娟经历的苦难多了,明白不管怎样都得活,反而少了顾影自怜。所以写出来的文字才那么朴实。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走到哪,都习惯带着你
  •     印象最深的是老外婆那篇。
  •     上篇真挚爽朗,下篇细腻沉重,她写信佛却一本正经偷芹菜的外婆,写童年巨大的孤独,也写朋友写青春,长时间贫穷生活给了李娟层次丰富的性格。文字具有她的灵魂,跳跃乖张却也真挚的动人,印象最深刻的《报应》一篇看的人压抑到想大哭一场,也是不可替代的独特。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些细腻的文字却更精准的击中我的心。它让我看到阿勒泰这片世外桃源背后的李娟,是如何在困境中微笑,在夜路中也坚持放声歌唱。世界或许龌龊,生活或许总让人受伤,让细腻敏感的人常常不知所措,但一切都还有救。
  •     从前说一个人的文字很有质感,只是信手拈来不过头脑的词语。这些年由于走的路多了,经历的事情也较之从前多了,反而发现自己不会很轻易的形容自己所读到的文字“质感”。
      从前我没有读过李娟的文字。1999年,我第一次上网,遇到了一个新疆阿勒泰的网友,我们畅聊了许久直到我丢掉了QQ号,在找不到这个人。新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份遥远充满了向往。同为少数民族地区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在李娟的文字中,我找到了许多久违的感觉。
      “北风呜呜的吹,你像是深深地钉在这个冬天里的一枚钉子”。记忆冲破了阀门,猛烈的西北风凶猛的吹着,吹着那颗当我远走留在年少北方边陲小城的心,如今,它已经钉死。很多人,包括我,视而不见或者根本看不见。那时候天还麻麻的黑,我脸上包着红色镂空的毛线围巾走在曲曲折折的胡同里在天亮之前赶往学校。我不会生炉子,但是每一次我值日,还是会在六点钟赶到教室的时候看见了跳动的火苗。木柴在火炉中噼里啪啦的欢快的唱着。我从没有对那个蒙古族的小男孩说过一声“谢谢”。多年之后,我仍然忘不了他站在教室的阴影中搓着皴裂的手一脸窘迫的样子,虽然我们早已遗失了彼此的联络,在茫茫人海中消失再无交集。
      “亲爱的,哪怕后来就是去了大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的歌唱,像喝醉酒一样无所顾忌。大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我不记得我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大声歌唱了,像从前一样无所顾忌;我不记得我已经多久没有奔跑过了,像从前一样勇往直前。这些年,城市的夜空很少能看见明亮的星星,我突然被击中,乡愁,它一直在那里,只是,我很久没有勇气大声歌唱了。如今,走夜路我害怕,我只是夹紧了双肩迅速赶路。钉在北方最寒冷的空气中的那颗心,它开始濡湿温热。我突然想放声歌唱一次,在下一次的夜路中。狼就是陪伴我们这些离开就永不再回来的游子心的图腾,大棕熊在我们这里,是狼。是一只皮毛闪耀着冬雪的光泽的王者,多年来,他的响彻天空的叫声一直在记忆中的草原回荡。
      “四面八方,全是深渊;语言之外,全是深渊。”你还要说什么呢,有一个号码离开了就永远变成了空号,有一个号码多年来不敢与拨打,有一个号码你知道你永远也忘记不了。极目所见,深深的乡愁,除了乡愁还是乡愁。早已迷途,一旦上路,再无归途。李娟,当你从阿克哈苏走向阿勒泰,大概没有想到,找到回家的路,只能在自己的文字里按图索骥了吧?
      我们不说,语言已经消失不见,文字已经空空荡荡。
      这大概就是“质感”的婆娑手感吧,只不过,她抚过的,是一颗一直奔逃在夜路上的心。
  •     之前就读过《阿勒泰的角落》,非常喜欢李娟的写作风格,自然、亲切,不矫揉造作,从文字中就能感受到那种清新自然美丽的风景
  •     文章的合集,序里边李娟写着说,阿泰勒看着轻松写着时候相反,这一本合集,很多写到心境,看着有些难受,可写的时候反而是放松的,看到的理解的,没有自个儿来得清楚吧
  •     迷李娟,李娟迷,在李娟的文章里我总能看见自己的影子。细细品味,李娟,她的妈妈和外婆、老外婆,还有她的阿勒泰。
  •     K。前半部分,清风拂面,后半部分,烂泥裹脚。
  •     好像全世界的白天,就是我的抬起头来。全世界的黑夜,就是我的转过身去。
  •     李娟
  •     
    非常喜欢李娟的文字,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在中国写散文的女作家中,我把她排在肖红三毛的后面,肖红和三毛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可是去年开始看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的时候,感觉李娟好像凭空就从新疆的荒漠中冒了出来,在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李娟怎么就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章呢?

    这是李娟的第三本书,其实从时间和内容上看,写作的时间应该比上两本书要早,是李娟出名以前的文字。在书的扉页上,都能够看到李娟也有经纪人了。书里面的文字肯定赶不上她的两本成名作。一个作家火起来,肯定会把以前的旧作那出来出版,这也很正常。看看李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这里面写的多数都是李娟小时候的事情,原来李娟是在成都长大,而且上过学,看两本阿勒泰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李娟从小就跟着妈妈流浪,没上过学没读过书呢。直觉告诉我,这么成熟的文字不可能就在一片荒漠中自己生长出来,那样也太不可思议了。小时候李娟和自己的姥姥还有老姥姥一起生活,老姥姥就是姥姥的妈妈,李娟小时候老姥姥都一百岁了。姥姥收废品,三口人生活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真是寒酸得要命。这让我不禁想起肖红的《商市街》,没想到时间过去了六七十年,中国底层人民的贫困依然,不过肖红小的时候在呼兰县是大户人家,接受的教育非常好,而李娟不同,她连一个户口都没有,就是在这样一个收废品的流浪者家庭中出生长大,我实在想不出中国的作家中还有谁的家庭比李娟更困难更不幸。可是即便如此贫困如此艰苦,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娟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了。而且把这些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乐观地写了出来。

    最喜欢的是《2009年的冬天》,写她妈妈出门了,整个一个冬天,就她一个人在家,到处去寻找吃的,把妈妈的纺锤都给吃了,那纺锤是用土豆做的。可是就是找不到继父帮他埋在院子里的一筐萝卜。等到开春雪化了,翻地的时候,一翻就翻出来一个萝卜,可惜萝卜都变成浆糊了。那种李娟的幽默在她的这些文章里面就能够看出端倪,只是在两本阿勒泰中更集中,更精彩。所以如果你没读过李娟,那么还是请你先看看她的两本阿勒泰吧!如果看完了李娟的阿勒泰,你也对这个奇女子感觉到了好奇,那么请你也看看这本书,看了以后你就知道李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了。
  •     世间一切的曾经美好、曾经珍贵的事物,只繁华几十年就静悄悄地寂灭。有一种解释是:花开必有花谢,乃自然规律。一切以时间为顺序,渐次熄灭,只向未来靠近,只强调此刻感觉。人须得现实地生活。
  •     李娟的文字一如《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李娟从不用华丽繁复的词语描写景物和人物,但却能让人感动,期待她下一本书能早日出版。
  •     我们每个行进在人生旅途上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狗走夜路的时刻。也许,我们的脑海中还记忆犹新地印刻着当年年少之时独自行进在夜路上的心情。那是一种无言语表的忐忑不安;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孤寂无助;那是一种茫然无措的恐惧----时至今日,我其实还是对走夜路有点恐慌。

    机遇巧合的是我居然遇到了这本李娟所著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文学作品。一如作者在最前面的备注: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述“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这些文字契合着这些年来每一此刻的我的真是心意。”如此的定位不言而喻地向我们读者讲解了书中的韵味和内涵。这不是一部小说,这不是一段浪漫言情。在此书中我们品味的是她的心情;她的感悟;她的随笔;她的心灵点滴。

    对我而言,通篇阅读完此书的感觉便是此书更集中在于文字上的心灵鸡汤。事实上这本书的题目对我而言,完全更有着话里有话,题为有题的深层次境界。《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在文字上讲述的是晚上走路需要歌唱壮胆,抒发心情的意义。但是更深层次的探究则是暗指着人生路上总有坎坷和不平,我们不需要牢骚和抱怨,我们需要的是满怀希望地唱着歌儿努力前行。与其说边走边唱,不如说是放松心中的包袱,义无反顾地努力行进在人生之途。在书中,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抒发着自己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放飞;在书中,读者就是通过阅读文章的清新和婉约由此及彼地引发自我的感受和联想。跟随着作者的笔端,生活在大都市的你我全然置身于别样的氛围之下。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戈壁滩上的苍茫;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草原的辽阔;在那里,我们可以呼吸道来自大自然的最本质的清香;在那里,我们可以解开封闭已经的灵魂枷锁------情来自于文字,触来自于感悟。

    如此有着灵性的文字散发着一种原始的自然般的香味。一读书中的文字,你我会有种别来已久的感叹。这里的文字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字;这里的文字更是一种来自于真实的,灵动般的音符跳跃。书里有对阿尔泰的大棕熊的刻画;书里有着对陷落在生命力的岁月感悟;书里有着我的星球的描绘;书里有着森林童话的涂鸦;书里有着对流浪母亲的眷恋;书里有着我们每个人都记忆犹新的儿时回忆摇篮曲。如此的章节共同构筑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心动时分。

    与此同时,这本书中除了给予读者文字的献礼之外,我们还能找寻到8幅色彩鲜艳,有着独特草原气息美景的明信片。读书看图,我们更是感悟于文字。于是乎,《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心灵的放飞。歌声阵阵,伴我同行;歌声飘扬,伴我感悟人生。
  •     喜欢讲阿勒泰的部分 但是后面实在看不下去 有点无聊了
  •     对李娟的喜爱从《我的阿勒泰》开始,便不可自拔,在水泥钢筋构建的现代社会里,李娟的出现,仿佛蓝天上空自由呼啸的风,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在遥远的地方,还有那样一群人,还有那样的生活。李娟用她幽默的文笔、质朴无华的语言,记述身边的故事,记述狗狗赛虎、没尾巴的耗子、金鱼等,她与母亲,外婆,三个女人,相依为命,在辽阔的阿勒泰草原中四处迁徙,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在无数个寒冷的冬夜孤独的写作。这个柔弱纤瘦的女孩子,她所受的苦难屡屡让我心痛。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远远的镇于蓝天之下,李娟就是那棵树,遥远,脆弱而又坚韧不拔。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一本散文集。起初听书名感觉有点独自夜行给自己壮胆的感觉,是否也有点冷和害怕的感觉呢?阅读以后才感到了是一种别样的自然、淳朴和清新。

    作者李娟,以前未曾听说过,然而她的文字越往下读,渐渐就会被那种纯真而自然的语言所打动。她一直在讲述那些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往事,从小时候开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还有当地的自然景观、生存状态、人间冷暖、与动物的情感等等,总之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对广大读者来说又是新奇而能理解的。自然的广袤、人物的卑微、生活的艰辛、世间的万象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像一股深山间的清泉流过干渴的心田,有生命的感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没有去过新疆,更没有去过那些有着地域广袤而人烟稀少的地方,从书中附赠的8张彩照来看,那是一个清新壮丽的地方,也许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者是开阔的视野中单色的小花无边无际,或者远山连绵不绝天色茫茫,总之是一种旷远而悠长的宏大景色。猜想独自站在那里一定会有仰天长啸的冲动,然而要是让你长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中,与天地为伍,与野兽为伴,那会有如何的光景呢?看看李娟的文字吧,你一定可以从中领会到那些独特的风味!

    从童年到青春,伴随的成长,伴随着人世间的烦恼和疾苦,也伴随着儿时的梦想和青春的翅膀,作者把小时候历经的艰辛和家庭的苦难,以及做过的趣事或者遭受的不幸,用一种不动声色的笔调,通过讲故事,讲人物、讲动物、讲一切自己所能触及的东西,从中让大家体会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因为有了差别和比较,才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记忆和珍藏的,什么东西是难能可贵的,什么东西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阿尔泰的群山之中,只需一片纯真,走夜路也能无所畏惧”。这是作者想说的话,不是用人为的造作而修饰的,而是一种浑然的天成,在浮躁的社会里,大家正为踊跃地成为经济动物而身心疲惫,不妨让我们停下脚步,来聆听这自然的心声,领略生命之美!
  •     几年前在她还不出名的时候读过她五本书,这本最喜欢。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者李娟,名字普通,以前从未了解,通过《一个人的村庄》作者刘亮程才知道。没想到一看她的文字便欲罢不能。她不是文字女青年,她不矫情,她有悲苦有伤感,可她写出来泪中带着笑。她写童年,那是你我都有的童年,隐秘,似乎遥远了却又近在咫尺。她写爱情,我便陪着她一同站在雪地里,脚冻僵了都不知道。她写妈妈,那是我们的妈妈,妈妈一直远离,我们一直思念,直到我们也成为了妈妈。她的诉说平实里带着魔力,让我追随着,旁观着,有时哭,有时笑,有时觉得,这不是写她自己,是我,在写我自己。想说的太多,可真正存在心底的,其实不必说了。今晚回家路上买完蛋挞,错过公交,却抬头看到了清亮透彻的月亮,是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缓慢的洪水。读书有感。是以为记。
  •     “虽然从来都不曾害怕过走夜路,甚至从小到大,从熟悉的村庄到陌生的城市,都喜欢着黑夜的纯粹和深邃,但是看到这个标题,还是莫名的喜欢,脑海中浮现出黑夜里一个孩子战战兢兢又装着很勇敢地大步走着的样子。
      
      那时候有人常常跟我说李娟的文字是多么的好,可那时候的我还没有读过李娟,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好。如今自己读来,想说,李娟的文字果真是好,而且她的好是平和的,不煽情也不矫情,不大喜也不大悲,即便是写自己,也坦然而不做作,这样的刚刚好,正是李娟最迷人的地方。
      
      这本书里的文字写作的年份跨度比较大,所以篇与篇之间读起来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她早期的文字,显得更为阴郁和沉重,感觉总是陷在那些过去岁月的回忆里,尤其读到老外婆那篇,看着觉得非常难过。大概因为早期生活的艰难,使得情绪难免压抑,文字也就不自觉地沉重起来。越是到后期,她的文字也越来越明亮和活泼了起来,这似乎也是李娟个人生活和经历的写照。所有的这些文字,多少也反应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
      
      李娟的文字里,主角大都是女性,坚韧的,强大的,温和的,不知道是否跟她自己成长的环境有关系。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亲人和朋友,在她的笔下都如此让人动容。我最喜欢捡破烂的外婆,她是那么坚强那么伟大,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她们总是看起来最卑微,最渺小的,在生活里却是最坚韧,最勇敢的。李娟把贫穷写得光明磊落,但不博取同情,这样的态度让人充满敬意。
      
      李娟写起母亲,又是神秘的,有轮廓却并不清晰,有情感却又有点疏离。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有着什么样童年的女孩,才会写出这样厚重和沉默的文字。尤其是最后献给母亲的那一章,读来的感觉仿佛看见一个小女孩在黑暗的大海上无助的漂着,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只是茫然地等待,等着妈妈来接她回家。
      
      整本书读下来,我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觉得那些关于阿克哈拉的文字,都想是一场梦;而那些关于阿泰勒的,才是真正生活。或许写字对李娟来说,并不是创作,而是生活。自己的,家人的,朋友的,路人的,真实的,想象的……在虚虚实实之间,用文字构建起一个世界。那么自然,那么灵动,毫不造作。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文字:
      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将来,见到他以后,我要对他说:“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读到这段,突然觉得很正能量。于是告诉自己:没关系,所有的悲伤都会过去,我也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douban 五月微蓝
  •     我觉得挺好
  •     在新疆阿克哈拉,寒冷的空气像冰一样厚重,食物所构成的是最朴素的诱惑。李娟的文字像堵墙,墙的外面是迷境一般的寒冷,然而在墙的这一边,是一壶炉火正旺的茶,浓香气味蜿蜒弥漫开来。
      
      有时我觉得,与其说她在讲一个故事,倒不如是在唱一首简单的歌,一首,用不尽的歌。她的文字太老练了,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释放着丰沛的感情,以属于自己小小的视角展示壮阔的观感。
      看着以前的人——郭大爷,只觉时光不再,记忆的那些事,像胶片慢慢倒带,那些深深埋藏在心中的岁月,如今已是心头难舍的爱,回忆总是如此漫长的回味不尽。
      
      “到哈萨克斯坦去”,人天性有着想过一些更好的生活的愿望,因为对现世的不满足,对美好的追求,可是生活就是一个大笑话,当你破釜沉舟,做好准备迎接新的生活,未想命运倒戈一击,让你的希望,荡然无存,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尽管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你也值得接受现实从头再来,慢慢等待转机,当你熬过那几年艰难并且毫无指望的劳作和生存,逐渐过上安稳日子,你才觉得一切又不算什么。
      
      于生活,你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去做以后的事情。至于意义,让时间证明吧。
      
      作者的母亲的那份不安全感一直环绕着身旁,对女儿的存在时时拉响警报,因为失去太多,对生活充满焦虑,以致有点杯弓蛇影,而当母亲出走寻找某种意义,自此下落不明的多年,李娟知道这遥远的路途,日后她自己独自走过。对于流浪的母亲,惊觉思念是一种病,读着她的这份心,恳切地让人心碎。
      
      
      2009年的冬天。她一个人的孤独 没有什么可以消磨。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可是一个人的生活,让人慢慢懂得活着的意义,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老外婆的“戈多式”的等待,也是在叙说着等待“等待 ”,好似无意义的坐着,躺着,其实生活就是这般粘贴复制复制粘贴,我们唯有冲破那圈无形的禁锢,外婆充满川味的语言,活泼的动作,读来甚是亲切,她是在幽默着生活,好一个可爱的外婆。
      
      卖猪肉的女儿的哭诉——落叶归根,心酸不已。这般苦痛,没有亲历的人是无法感觉的,因为真正的悲惨和痛苦,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经历。而这又是一种必然。
      
      一个字,一句话,已经足够让李娟会觉得幸福,那个美丽聪明的新疆姑娘,我知道她会生活得很好,一点都不担心。
      
      你听起来像再悲叹,一只如歌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你的沉默及时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 , 因那不是真的
    ——聂鲁达
  •     后面几篇呓语看得我很不畅快,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只有能写出这些东西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只有最充分地挖掘自己脑中一丝丝游离的影像才能写成这样的篇章。
  •     对我来说,读散文一直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可以不必去纠结剧情,不必因着某个情节或某个谜底而放不下地熬夜看,不必去思考很多深沉的意义,甚至不必去想这本书究竟为何而存在。因为,散文它就是那样随性而为的东西,记录作者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思想,瞬间的记忆和感动,你可以随时捧起再随时放下,而那些丝丝缕缕的美好文字便如水滴般溶入我们的生活中,润泽着我们的生命,多么美好的体验。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看到书名时感觉有些怪异,于是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一番:夜路走多必撞鬼,放声歌唱应该是为了驱鬼吧?只是,打开书的第一篇——阿尔泰的大棕熊,便被李娟那充满童稚和灵性的文字吸引住了,总觉得她的文字充满灵性,初时如钢琴弹出的美妙音符,轻盈跃动在灵巧的指间。森林、棕熊、木屋、溪水……仿佛一场拥抱自然的旅程,清新悦动的声音在文字中微微流淌,有美妙的节奏与韵脚,仿若大自然演奏的神秘乐章,细细感受,又似是森林湖泊间浪漫的诗篇,好奇地探出可爱的小脑袋,急急地诉说自己热切的心情。
      
    她的文字里有一种充满童趣的简洁和单纯,写到最后常常会戛然而止,但阅读的时候却并不会感觉突兀,而是带着一丝意犹未尽的怅然。有时候,她会用重复的语言来强化某种情绪,比如:安静地看着我安静地干活……沉默地看着我沉默地干活……这样的表达方式感觉很新奇,似是一种创造,又含着某种急切和焦灼,而那份安静与沉默在文字里被刻意地放大,带着孩子气的简单和天真。
      
    她在自己的文字里,讲述经历过的细碎风景与点滴回忆,在那些静止的瞬间和浪漫的呓语中,既有淡淡的忧伤,又有可爱的俏皮。而我最喜欢的,其实是书的第二篇——陷落在生命里的岁月和第三篇——我的星球,在这个部分中,李娟用妙趣横生的文字还原出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童年的经历,外婆及妈妈的轶事,在超市当收银员的梦想,象杰瑞一样拥有一个小窝的梦想,煎鱼的故事,和死党斗嘴的经过……所有的情绪在文字中自然地流露,纯朴清新中带着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有着平凡而伟大的梦想的女孩子性格中的善良与生动:为了一只小老鼠的死亡而黯然神伤,为了一条鱼的惨死而于心不忍……
      
    再来说说封面,雪山安静地矗立在远方,映出天空湛蓝的色彩,与寂静的沙漠交相呼应,象一幅连绵起伏的自然画卷。遗憾的是,书的侧面没有印书名,取掉腰封放进书柜后,侧面除了万榕书业四个蝇头小字外便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办法得知书的信息,不太方便查找,猜想可能是版面设计的疏忽吧!
  •     喜欢李娟的作品,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     画面感的文字,随意识流的狂潮,喷薄而发,随性所至。孤独,贫穷,恐惧,死亡。这些恶的部分,却不是我想看到的。
  •     有好一阵子睡不好了,就在开始读李娟的这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那个晚上,我睡的特别香。我发现,李娟的文字能给人清新和放松的感觉。

    原本,我以为散文和小说是有明确界限的。李娟的文字却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散文。散文的架构,散文的语言,就在你寻常那个“形散而神不散”的阅读过程中,你会忽然发现那个“神”居然就是一个小说的内核;至于情节吗,都已经悄然融合在散文的“形散”里了。关于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刻、表现最典型的就是那篇《深夜来的人》,你说它是散文呢,还是小说?当然,还有《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虽然情节没有《深夜来的人》表现的明显,但在我看来它也是小说。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拥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不管是空灵的还是质朴。空灵的让人感觉轻松,质朴的让让人感觉踏实。吾塞的熊屋、雪夜里的脚印,不只是读来清晰可爱,而且让人拥有一种彻底的心灵放松,那个让我香睡的夜晚就是得益于这些文字。偷芹菜的外婆、找不到萝卜的继父,还有近乎有点“神经质”的母亲,都让人感觉无比的亲近,仿佛他们就曾经住在我的家里或者就在附近、隔壁。

    似乎,那些经历与情感都曾是我的,只是李娟用笔把他们写了出来。有两种爱情,一种是《深夜来的人》,一种是《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我记不得是前世还是今生,总恍惚它们曾经来过,或者我曾经在过……不记得寒冷、不计较伤害的爱情等待,哪个没有过?无论电话那端的忙音,还是冬夜推门而入的风雪,那些那种样子的爱情肯定在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就算没有牵绊,也一定是擦肩而过……

    在外面漂泊久了,有时竟不知哪里是故乡了。读完这本书,才恍悟,有妈妈的地方才是故乡!对于我,只有妈妈。而对于李娟,我相信,有妈妈的地方是,有外婆的地方是,有老外婆的地方也是。那些陷落在生命里的岁月,似乎都被机械的城市生活蒙上了厚重的水泥色。我们习惯了流连,忘记了思想。李娟的文字,就在这样的一个初冬,带来了宁静,也带来了翻涌。
  •     因为看了《阿勒泰的角落》,爱上李娟的文字,后来一起买了这本以及《我的阿勒泰》,我的感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似乎没有《阿勒泰的角落》那般灵动活泼,相对略显伤感隐晦,不过对于李娟的文字,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喜欢,像是一股清泉,细细湍湍流入城市喧嚣中的你,干涸的心田。
  •     李娟是我最喜欢的作者,,正如书名: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     以为离自己很远的事情会看得很枯燥,但因为她的文字,很容易就看进心里。
  •     轻松的言语间是对生活的热爱,简单的描述里是满满的爱。
  •     自然灵动
  •     平静干净又灵性的文字
  •     世上有人叫李娟,美好的文字照见我。
  •     上篇想起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他们笔下的新疆,有魅力,回忆很多趣事,下篇就比较难过了,记得很深是「晚餐」「报应」两篇,附录给母亲的也很好
  •     前半段是温暖的,散漫的,让人欢喜,嘴角含笑。 后半段是悔过,是忧伤。让人难受,压抑到想哭。
  •     出租车上丢了一本《阿勒泰的角落》,再**当搜索,发现买一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送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所以才买了。因为先看了《阿》,再看《走》,感觉差别太大了。这本书我唯一喜欢的是那个地方,和名字,但就内容而言,我觉得太多个人吟唱的东西,虚了些,不如《阿勒泰的角落》这么实这么生动。
  •     从第一次看我的阿勒泰就深深被李娟迷住了,她的文字有股子特别的气质,清冷又迷人
  •     我是李娟的超级读者,对于某一作家的偏宠并不妨碍我对作家特定时期作品的客观评价。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极为私人的主观体验,李娟也在自序中强调过,这不过都是她不同时期的情感出口而已。的确,在这些短篇的随笔中,李娟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那些让她刻骨铭心的、揪痛内心的人与事。我常常想不清楚为什么那些极度感性的私人体验与情感宣泄往往得不到我的共鸣?!是因为情感过分抽象么?可这些意识流一样的情感都是借助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表现在纸面上,那些生动的画面感也是实实在在出现在脑海的。难道是因为过分沉重么?可很多优秀的小说巨著暗含的伦理道德与思想内涵远比这本书所想要传达的沉重的多的多,我依然可以做到不忍释卷。难道是因为这些个人经验太过私人化么?那为什么李娟的《阿勒泰》系列既叫好又叫座呢?那些去冬窝子放牧游荡的生活绝不会是大众化的一般体验,依旧不妨碍这本书被广大读者喜爱认同。我想,原因在于《走夜路》这本书掺杂了太多的至亲之情,作者无法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客观的评价讲述每一个亲历的故事,无法置身事外导致了她只能将那些沉淀太久的、早已发酵的情感借助文字尽快地宣泄而出,这里面的种种细节是不足为外人道,外人也道不懂的。所以这次我的无法入戏是有原因的。这本书,是李娟对旧时光的缅怀,是她写给自己的!
  •     朋友去新疆说是那个小镇的小屋里就只有李娟的书,那时开始看李娟,离我们的生活蛮远,又是一个世界
  •     李娟没有了以前的坦然和诚意,不过表示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她的悲伤而不仅是快乐
  •     老外婆与小学坡,以及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成为了我想成为的样子
  •     雪融的溪水,
    仿佛就从我们的心头,
    淙淙流过。
    在阿勒泰的群山之阿,
    遇见李娟,
    快乐,明媚,如歌,
    孤独与静谧也变得甘冽清澈,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
    低声的唱和。

    仿佛看到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寂静地完成这些作品,耐心地还原曾经的美好,曾经的珍惜,曾经的繁华与寂灭。她的心中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即便是漆黑的夜路,也会放声歌唱。
  •     最早看李娟的文章是在乌鲁木齐晚报上,看完一篇后心里产生了期待,等着下一篇。看她笔下的阿勒泰那么鲜活,姥姥那么可爱,牧民们的淳朴和幽默....
    当当上李娟的书除了《九篇雪》,其余都购了。某天在乌鲁木齐一书店找到了这本,等结帐时标价15的书居然售20,书店不厚道啊......
  •     拜读过李娟的其他两本书,非常喜欢,《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可说是令人惊喜的新作。急切等待着。
  •     第一次看见李娟的字,是在《萌芽》,那时她叫去年燕子,干干净净的写她的阿勒泰。这是被祝福的姑娘,住在静默的深处,一遍一遍的讲故事。别打扰了她,叫她把歌唱下去,放声的唱下去。
  •     后半部分有种意识流的感觉,虽然觉得文字很美,但真的是不懂。老外婆那篇印象最深。
  •     所有缘分仅此为止,再进一步就是掠取。很好啊,大家都不是那么执着。
  •     坚强的人生会开出坚强的花
  •     对李娟总有说不出的喜欢,更喜欢她的文字。看过羊道系列后就忍不住把她的书都想看遍。《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还没看,但相信绝对不会失望。
  •     李娟对我来说很陌生。之前我没看过她的作品,吸引我的是创作的题材——散文。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看散文了。生活的浮躁,让我企图从小说中得到慰藉,但我明白其实真正美的是散文,那种美来自生活的魅力,阅历的沧桑,思想的沉淀,而并不只是虚拟的人物与情节。

    看着看着,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边走边唱这个词。在我看来,边走边唱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对生命的达观,在困境中仍保留着光明的希望,仍然不忘心中的信念与梦想。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有着象征意味的。走夜路放声歌唱是不容易的。走夜路本身就有恐惧的心理,再加上旁人的眼光,要是能放声歌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许放声歌唱,一方面是安慰自己的心,给自己壮胆;一方面是带动路人一起歌,唱共同享受。

    李娟的文字有一种纯美。或许是和她是生活的地方有关。新疆总是那样遥远,那样辽阔。天蓝水蓝草绿,当然也有恶劣的天气,但那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没有受到城市的污染。阿勒泰独特的美在她的心中扎根,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学风格。正如沈从文有他的湘西,张爱玲有她的沪港,萧红有她的呼兰河。

    这虽是一本散文集,但文章是虚实结合的。有些散文是叙事角度,讲述她在新疆的故事;有些散文是虚拟笔法,讲述都市之间的情感。最让我感动的是《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这篇是偏向于虚拟的。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因为有“你”的电话而变得温暖。“我”多次等待,为了一个电话甚至准备好纸条,在上面写好要说的话。最终离开时,“我”依旧恋恋不舍,而“你”在电话那头完全不知道“我”的寒冷。结局是悲凉的,转头的那一刹那不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故事,而是“那人不是你”的苍凉。死亡在情感面前已经不值一钱,而“我”在“你”面前也是如此。结尾让我感动,每看一次,我都默默流一次泪,也许是在感伤主人公的遭遇,也许是在感伤爱情的易逝。

    真正的好书,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或许是某一句话感动了你,或许是某个场面触动了你,或许是某个人物让你眷恋不舍,或许是某个时间的节点让你无法忘怀,或许仅仅是一个名字,仅仅是一个标点,就能让你心有所悟。就如佛祖的拈花微笑,凤凰的涅槃重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     更真实更柔软的李娟。
  •     读李娟的文字,总是不禁被其中饱满浓郁的大地之爱感动。旷渺的大地之上,生活本是艰辛和波折,本是充满了痛苦和煎熬,但是在李娟的笔下,这些艰辛都淡去了苦味,反倒是波折后来都化为一种甘甜,像是从大地里长出了树,开出的花,最后滋润出丰厚的人生况味。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收录了李娟自2002年贴在博客中的一些文字,包括从寒冷的阿克哈拉,辗转进入城市的经过,以及小时候与外婆、太婆相依为命的岁月,上学的时光,以及自己想在超市工作的小小梦想,还有一些影评,书评,对一些旧友故知以及妈妈的回忆等。比起她在城里的日子,我更喜欢看她在阿克哈拉那些充满温暖人情和大地之爱的小篇章。寂寞,把所有的文字都染上了李娟的色彩;寂寞又让李娟把所有的想象和感觉统统还给了大地,与大地同呼吸,与大地同畅想。因为有了大地,李娟的文字把阿克哈拉的大地稳稳镇在了蓝天之下。而我,尤其喜欢本书的前半本。

    对于过往,因为生活的流徙,李娟并没有留下用于回忆,追怀的那些惯常物什,她“没有儿时穿过的一件旧一衣服,没有旧照片,没有旧书,没有刻着名字的旧家具,没有生活多年的一间老屋,没有不曾拆迁的一条旧街道,甚至没有稍稍维持原貌的一个旧城市,没有几个旧熟人”,她找到任何记忆的证据,她有的也只是对于生活本真最切身的热望。而这种沉重的渴求,就是像她的文字一样,热切地喷薄而出。她是在文字的畅快里一遍遍找回可以拥抱的温暖。“你永远坐在那里,面对一切,记忆完整,汹涌似潮”。如果总是在夜里走路,这一路必然担心受怕。尤其是北风呜呜地吹时,恨不得自己每一脚踏出去都是冬天里的一枚钉子,恨不得让自己长成扎根于土地里的坚韧的树。但是边走边歌,就像冬天孤独大地深处的温暖,唱响自己,也唱响大地。

    在李娟的眼里,一切生命,动物,植物,空气,树和草的香味,都是活物,与她拥抱,她也拥抱他们。她和他们对话,和她们直抒胸臆,在荒野的静悄悄里睡觉,睡到太阳起,睡到阴影里,睡到水打湿裤角。李娟的文字,通透干净,不矫情,自然朴实,带着新疆阿克哈拉特有的丰沛和壮阔,也带着她个人特有的敏感与对大地的感恩。是啊,她从土地里长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她从土地里发现灵性,古老的心灵耐心地行走在命运的道路上,而她从贫瘠中脱胎换骨,把寂寞写成了童话般的歌,把苦难刷出诗意的光彩。夜里她的放歌,也让我这样在寂静的夜里听歌的人也充满了乐观欢欣的力量。
  •     前三分之一本,十个碎片,报应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最终我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李娟的书不错 文笔好 幽默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这是李娟的散文集。有关“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她的文字,无法教出也无法模仿,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们久违了的朴素情感和梦想。孤独困苦并不可怕,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不算差。
  •     收到书,没想到还附赠了一本《阿勒泰的角落》,真是太超值了。李娟的文字没得说,看完更期待她的新书了。
  •     相比之下这本散文集子写的更多的 是生活的灰暗沉重 更喜欢羊道系列 觉得更有趣 看完这个发现 哦 原来是这样的李娟啊 大概正是因为经历了生活的磨难 才更能看到世上细微琐碎却有趣美好的事
  •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们最终还是会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     之前看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那里面是些看来轻松的文字,让人有去她描述的地方的冲动。这本书的文字有些沉重,同时也告诉作为读者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
  •     旖旎的自然糖果

    偷爱警/文

    走夜路,一个人放歌,为了壮胆量,也为了路减少心中的恐惧孤独。我也有过这样的害怕与焦虑。那是儿时的记忆。即使再孤单,夜告诉我,你可以走下去,歌声可以打破夜色的沉寂。

    李娟能够引起关注。阿勒泰地处中国北部新疆地区,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字操练。李娟身上独有的“纯天然”标签,给这位偏远地域的女作者,披上一件看似神秘的外套。

    了解后,方知晓,此女并非才女一枚,只是兴趣昂然的文字爱好者。而这种爱好,却支撑李娟,安逸的固守一方,在阿勒泰地区,为那精美的田园文字,而采集一颗颗种子。没有去过阿勒泰,不会阻碍,靠在阿勒泰的肩膀上,没去过阿勒泰,更不会阻碍你的目光,抚摸每一寸花草的滋长,每一条湖泊的流淌。李娟向导,带你走进这片神秘的北部区域,在哪里有大棕熊、忠诚狗、螳螂、还有人人都讨厌的老鼠。自然界的生灵,如此接近,人类的活动区,并非动物开始伺机攻击和抱负人类,而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受到了仁厚的体恤。动物不能理解人类的破坏,但可以与人类平静的相处,只要能够给自然生灵,留下最后一片土地,自然生灵,都会用善意的怀抱,来优待人类的美意。阿勒泰虽然地处偏远,但不妨碍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是自然生命,还是动物种群。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帮助人类和物种之间,建立起家园式的和谐景致。人类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自然种群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条件,客观的看待物种的生死,是最有说服力的自然法则。

    回过头,看看李娟的散文,形散意不散。透过一篇篇短小的文字,有点碎碎的拼接感,正是这样的拼接,看上去文字好像陈旧了很久。无非是记忆儿时、记忆成长、记忆自然。记忆无法更改和变化,可以更改的是,记忆中,带给如今的沉淀和怀念。拼接感如同一件珍藏许久的旧衣服,虽然破败不堪,补丁打补丁。胆识这件旧物,是一件很有真实感的旧物,穿在身上,你会泪流绵绵,当年我也这样……,把它再一次翻出来看,味道、相识、旧念。舍不得其中的任何一个件旧物,剪碎丢掉。

    书的名目,很显然与李娟的风格迥异。实际李娟的文字中,能够感觉到孤独感的存在,母女两人,走过的路,自不必说,酸甜苦辣人人都要经历,而李娟身上的孤独,来自于夜色的冷漠与荒凉。虽然自然生灵,极力公允的弥补着生涩的地域感,但在李娟的身上,这样的地域差异化,没有带给她一道勇敢的彩虹。她的文字中,淡淡的寒风,不时的吹过,但更多的是真实感的催化。爱的许多,爱的关切,使得李娟与一线大都市的膨化概念远离。与自然之都的美感真实连接。

    特别喜欢,自然之美。然而,人类的掠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黑色的夜里,需要的是心暖的温度,并非欲望的篝火。自然生灵本应该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人类所要做的,仅仅是不要干预就可以。碎碎的文字,旖旎的自然糖果中,裹含着一个个真实的旧念。含在口中,不肯融化。
  •     不知道是作者长大了,还是最近有什么心事,感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与前两本书《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风格有了极大的变化,还是喜欢前两本比较轻松、欢快的风格,这本书有的文章看完让人非常压抑,虽然有几篇还有之前作品的印记。
  •     第一次知道李娟好像是在09年还是10年的上海书展上,当时书架上只剩了一本,看见那本书的名字:我的阿勒泰,突然间心有所动,我常常说:我的新疆,我的伊犁,没有在那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不会了解这种感情,这种不是乡愁却更甚乡愁的感情,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不过是跟着支边的父辈在那儿生活过十几年,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然而此后,在离开的岁月里,那种比乡愁还要浓的感觉始终如影随形~~~翻开书本,看见熟悉的风景,熟悉的空气的味道,熟悉的大雪,还有哈萨克老乡可爱的汉话,看的时候,常常会笑出声来,但是笑过之后却怔怔的,好长时间,灵魂似乎回不来~~~心里酸酸的,摸一摸脸颊上,有泪水~~~
    很想看那本《九篇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买到。
    这样的文字,能够牵引着我的心,一刹那就飞回到天山脚下,我的新疆,我的伊犁,我的~阿勒泰~
    谢谢李娟,从此以后,我是你的忠实读者~~~
  •     迄今出版的李娟作品都买齐了。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喜欢她什么。或许是作品的小清新,或许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又或许,只是因为对那遥远地方的渴求与眷恋?2011年有幸到过喀什地区,可惜并未踏上阿勒泰的疆域。对这块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既有好奇也有抗拒,既有开心也有恐惧。记得从美丽的月亮湾看过去时,曾无限感叹,原来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但我所能表达的,仅仅是我心灵感受的万分之一,而李娟,却把这些感受明确地指向了读者。看她的文字,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仿佛浑然忘我,只记得那座山,那片绿,那种复杂的心情——
  •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     少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怕后”的毛病,就是每当夜晚到来的时候,我不敢一个人在没有光亮的地方独处,或者走动,总害怕身后会有什么可怕的东西跟随着,记得当时最严重的时候,我只有将后背靠在坚实的墙壁上或是平躺在木板床上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妈妈就经常对我说,跟随你的永远是你的影子,有另外一个自己形影不离地保护着你,你怕什么?后来长大了毕业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偶然听到一位经常上夜班的大姐说过,一个人走夜路,根本不用害怕,因为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扛着两根蜡烛,它会照亮我们的路,我们只管大步流星地走就行了……其实我知道她们之所以如此的解释,只是在过往的岁月中由恐惧中积累起来唯一能够使自己不在任何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获得自我饱含能量的一个心理暗示,辩证地讲还多多少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成分。

    但是她们的话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每当我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她们说这些话时候的情景以及她们脸上写满的认真。我知道那是曾经支撑着她们独自走过黑夜的纯真而坚定信念,因为纯真而无所畏惧,因为坚定而走过无数黑夜。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李娟谈的就是关于无所畏惧以及走过黑夜的故事。它沿袭了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两部散文合集的写作笔触,一如既往地以沉静的文字纯洁的叙述直击阅读者的胸怀。虽然在这里它们只是一些简简单单地隶属于一个女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曾经经历过苦亦乐的片段与掠影,但是当这些欢喜与忧伤被一只知性的笔以记忆中“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文字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还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始终萦绕着我,那就是它们不仅仅是发生在李娟一个人身上的故事,它们应该是记录了同一个时代所有经历痛苦并终于成长起来的人们的故事。因为我在《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总能找到自己以及我的亲人和朋友们的影子,那些对过往的苦乐岁月的疼惜与怀念,对苦痛的无所畏惧,对情爱的无限敬畏……都毫不隐瞒地呈现。

    读李娟的散文总有一种朴素奔放与自由随性的感觉,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出的不仅有阿勒泰的苍茫与忧伤,更有一颗游牧的心含着阿勒泰的纯洁与美好,其中还有一瀑久违的朴素情怀,滋养着现实中一颗又一颗渴望被润泽被濯洗的心…….相信读过她的作品的人,没有哪一个会轻易拒绝它们的吸引。

    她说:“阿尔泰茫茫群山中,只需一片纯真,走夜路也能无所畏惧。”于是,在李娟文字清流的沐浴下,我笃信了今夜以及那些即将到来的每一个夜晚,我都将无所畏惧。
  •     这本书与10年出版的前两本有所不同,正如李娟自序中写的那样,这本书更多意义上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总结和抒发,如果说前两本是通过李娟的眼睛去认识阿勒泰,那么这本书就是跟她一起去面对她的自我。里面写到了在四川念小学时的生活,写到了同学,写到了外婆和外婆的妈妈,以及那些意象化了的写给妈妈的话。许多时候,以为能忘记的过去到最后都一次次地出现在未来,正是带着过去才有了敏感而不同于常人的内心也才能发现和写下那些也许被人们忽略了的生活。

    如果说,《我的阿勒泰》中最后的唯一的苹果的事是含蓄的片段的心情刻画,那么这本书中就是尝试勇敢地回想那些记忆和心情,尽情的宣泄,放声的歌唱。这本书不会成为李娟最卖座的书,但一定是一本对她而言重要的书。我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在某个时间点上都需要类似的这样一种勇气。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个题目已经非常美好了,其中的小故事更是触动柔软的内心,值得一看!
  •     走夜路的日子很多 但是只要放声高歌 抛掉一切烦躁就可以看到明亮的下个天亮 李娟正是让我感受到那种对美好充满希望的心境 没什么做不到 我一定会做好
  •     敏锐执着 真实随意
  •     如同标题一样,写给自己的,作者一个人看的文字。
  •     如果不是她的文字提醒,我大概也忘记了。读到一些时候会觉得原来世上还有这样懂我的人,有点想落泪。但一转念,这都是所有人都秘而不宣的内心吧。我觉得,总体比角落好看,哈哈大概是我学会了跳读,不好看的不看了
  •     离开校园以后,很久都没再读过散文,以前特别钟情周涛(可不是说中央电视台那个主持人)的散文,是那个以新疆为主题写出可无数让人读来心旷神怡的作者。

    周涛散文有三本,每一本我都从头读到尾。每一本都充满了新疆那个地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他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自己贡献给那个从小生长的地方。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加上他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成为了西部自然的歌者。突然想起一个词:行者无疆。

    李娟,又一个西部自然的歌者,又一位拥抱自然的诗人,又一位行走在西域心脏的行者。我惊讶她年纪轻轻,竟能写出如此沉重的文字,我惊讶一个弱女子,竟能在西域大漠的风沙中生存,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触动饱含情思的笔触,竟能如此夜以继日的写作,年年岁岁的坚守,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牵绊,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从她的笔下,我又看出了两个字:活着。

    她的散文总是那么灵动真实,带你走进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告诉你这里时代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年过上百的老外婆,有脾气火大的外婆,有出了远门的母亲,还有那些来来去去的邻居。他们生活困苦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却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这是一个极端的环境,要想活下去,只有比环境更坚强。

    李娟,带着微微的伤感基调,把过去的伤疤慢慢撕裂开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弱女子过去生活的全部。回忆是幸福的源泉,但也是痛苦的根基。那些随着记忆展开的画卷,那些不事雕琢的文字,那些原生态的自我,那些醒不来的人,那些回不去的事,都在你的笔下变得鲜活了,仿佛我也在场。

    我读着书,想着她的样子,她应是带着近视眼镜的一个小女人,瘦削的脸庞,孤独一人,行走在无边沙漠狂野,她时而调皮的逗着你,让你想起世间一切不加任何粉饰的单纯和美好;但更多是双眉间若隐若现的深沉,这深沉饱含生活的风霜,满载历史的印痕,抖着一汪没有流出的眼泪,抬起头看着天上飞过的鸟群,迎着风吹散了头发,说着不一样的生存。总是会有一句话也不说的时候,夜晚来临,生起火堆,相视而坐,那看着月亮的明澈的眼眸,那注视着夜的属于一个人的孤独,她畅游在自己的世界中,你看不真切,只觉得这不应是一个来到人间的常客。她像胸怀宽大的观音,一叶菩提沾满滋润的汁水,撒在这干涸了的土地上,撒在这西域人的心间,更洒在她自由的灵魂里。

    李娟,没有如椽的大笔,没有力拔山的气概,更没有席地而坐满杯饮的豪情,但这正是她让人难以企及的珍贵之处。她有细腻的灵魂和驿动的心,她有撒播爱的种子,她有让远行者看到希望的一盏明灯,她有一个火炉,这火炉坐落在新疆寒冷的冬天的一个小屋里,温暖着每一个借宿的人,照亮着前行的路。

    李娟,那些她年少失去的黄燕燕,那些她成长中追丢了的男孩,那些外婆捡拾回来的瓶瓶罐罐,那个水边的小亭子,又何尝不是你我的回忆?记忆模糊的父亲,为生计一直出远门的母亲,还记得那些个雨天趴在窗户上的眼神么?还记得你读过的故事么?还记得玩过的游戏么?还记得。。。。。。我们总是走着走着就忘了,忘了以后就再想不起了;走着走着就散了,散了以后就渐渐地淡了;想着想着就哭了,因为那个忘记想不起的人和事,因为那个回不去的过去,因为那个散了以后就再找不到的人。

    李娟,你告诉了我活着,可我读出了再难也要活着。
  •     这段时间和朋友、母亲聊起时,我都会说到:“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喜欢。”接着,便讲起其中的一个故事《报应》。而这本书便是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已经很久没有一本书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在阅读时,数次落泪,而我甚至,分不清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娟的名字,在此前,是完全没有听说过。但是,当走进她的世界时,突然觉得,我了解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女人,或者一个人三十年的人生,而是,走进了一片广袤无垠、纯朴粗犷的原野,走进一个纯天然的原始森林。在那些纯粹的文字中,好像能感受到各种美妙的大自然乐章,我听到俊美的麋鹿在林中奔跑的蹄声、清澈见底的流水汩汩的作响、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出时发出的喜悦声响、茫茫雪地里小木屋中狗熊发出的酣睡呼吸声……然后,忍不住的开始落泪。

    啊,我真的哭了一遍又一遍,为书中描述的那种种美丽得让人心碎的风景;为作者在雪地中打电话遥寄自己的思念的执着之情;为她的八十多岁,依然要背井离乡来到新疆定居的外婆;为那一百来岁的为她做饭的瘫痪的老外婆……为她童年时的那种种率真的表达。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始终觉得生活与艺术是不同的,文字必须经过提炼,升华,才能成为读者心中喜欢的东西,但是,李娟的书不是这样的。她写的不但是散文,是小说,也是传记,她写的是自己的一切,她朴实真诚的把自己的幸福、痛苦、悲伤、快乐,都一五一十的写下来,浑然天成,毫无锤炼却动人心魄。

    最难忘的便是《报应》,那种一脉相传的母女情,从老外婆,到外婆,到妈妈,到她这个女儿身上,一点一点的流露出来。其中种种的艰辛困苦,作者毫无掩饰,但却感受不到一丝自怨自艾的哀愁、怨恨,只有生机勃勃的斗志,像喀纳斯这片土地上的野草般的,坚强的冒出;以及那凝聚在她们这样一代代女性身上的强大的忍受力、耐力,让人极度的敬佩。

    去新疆一直是我的心愿,而今,目标越发的坚定,我希望去喀纳斯,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何能产生像作者这样,与我们南方的小女子截然不同的勇敢的女性;我还想见见这样一位与我同龄的女子,包裹在粗糙的皮肤内的,是有着怎样一颗美丽动人的心。

  •     后半本读不下去
  •     抒情部分读着有点尴尬,于是都跳过了;喜欢的是故事本身的生命力和烟火气,即使写苦难的回忆,也是轻盈的。
  •     看李娟的文字,仿佛自己也跟着迁徙,在阿勒泰的角落来回游走。很想去那地方旅游,看冰雪融化,看小河细流,看繁花渐开,看深处森林,看青青野花,看悠悠牛羊……
  •     还是喜欢她写的淳朴的东西,冬天没菜吃,竟然把土豆和蒜也吃了。。。。挺喜欢她笔下的生活原本的模样,大风一样扫过。。。。
  •     成名后结集成名前的散篇。多半勉强。
  •     “我发现除了我以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我被抛弃了。”《小学坡》那篇泪如雨下。
  •     这本读起来有点悲伤,李娟却说她写起来比其他作品更轻松。
  •     读李娟的书,总是有很多共鸣,她说的我都懂,敏感而想象力丰富的人总能在贫瘠的生活里找到希望。
  •     读来数次潸然
  •     李娟的书是朋友推荐看的。开始的时候是看《我的阿勒泰》,字字冰雪般通透善良透着股干净向上的劲儿。喜欢她的语言和潜藏在文字底下的人生态度。很耐读的一本书。
  •     很久很久,我都没有看过散文了。工作这么繁忙,生活那般琐碎,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看书,往往是选择能够对我有直接帮助的育儿类书籍,或者是选择单纯追逐阅读乐趣的小说,再来就选择能够充电功利性较强的管理类书籍,总之排来排去,散文都不是我的菜。但是这一次,我被《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个名字打动了。即便这是一本散文,我居然拿起来阅读之后就没有放下,花了一晚上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读完还长长叹了一口气,抚掌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难忘刚刚拆开透明塑封时,轻轻展开随书赠送那些新疆喀纳斯的风景明信片,多么美丽而静谧的风景啊!令人惊叹仿佛天堂般的那些草原森林,远离喧嚣的大城市,就看那么一眼,就能够给人以内心平静的力量。再看看明信片后面李娟写的那些句子,更是令人惊艳。让我这样才认识李娟的读者,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去认真阅读她的书。

    在网络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写散文了吧。然后本书开篇的第一章《阿尔泰的大棕熊》,就展示了作者李娟写散文的深厚功力。她的文章,感觉有点魔幻,有点飘逸,有点空灵,有着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文章中还处处可以看见妙不可言的佳句,还犹如散落的珍珠时不时冒出来闪耀一下,令人忍不住又回头去多看两眼。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李娟写景的那些文章,而且书中她写人的文章。根据前言中她的自述,那些文章大多是她早年的作品,所以能够看出来当时很多篇文章用的语言还是有着雏形的感觉。虽然是相对而言朴实无华的一些简单句子,却有着直达人心的作用,特别是她写她的苦难童年,她那些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她的外婆,她的“老外婆”,啊,居然还让我落泪了。她得有着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有着一双善良动人的眼睛,有着善于倾听的耳朵,哦,才能够想出那些直达人心的文章吧?是不是因为曾经有过那么多的经历做为土壤,才培育出李娟的惊艳才情?

    越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表面上却越是不动声色。
    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这句话,轻轻就将我日渐冷漠的心,打动了。
  •     三星半吧。此册收的文章时间跨度较大,最早的写于02年,晚的2011年。晚一些的文章就比较是我熟悉的文风了,读来令人愉悦——伏重于轻,生活的沉重、艰苦、无奈皆化为轻松幽默的洒然一笑。早年的显然稚嫩些,情感更直白激烈,也更多的、更直接地掀露出她早年生活的艰辛孤苦,读之令人叹息而心疼。
  •     百感交集。
  •     一如既往喜欢李娟
  •     我很喜欢李娟,多么奇妙的一个女孩子,她是一个汉人,她生活在新疆,文字像无人的荒野上一汪蓝水,终日有牛羊经过,大风刮起,水里的银鱼荧光粼粼。看了《我的阿勒泰》,心中充满暖意,这次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却那么悲伤,当我看到老外婆那里的时候,我是要哭了。我的外婆也去了,可我之前是那么的浑浑噩噩,带着一种小孩式的狡黠,等到她和时光一去走了,可我还在这里·····
  •     李娟的文字很清新,绝对没有矫揉造作。看她描写的阿勒泰,有风景,有孤寂,有艰辛。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相较于那些所谓号称才子才女,我认为李娟写的更好。读她的书确实能体会到那种阅读的乐趣,虽然书中写的生活场景有些艰辛。这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近两年写的东西,一是《我的阿勒泰》时期的文字,最后是李娟很早很早之前的文章。她的另外两本书我也买了,在买这本是想买全。如果只是想看看她的书,买《阿勒泰的角落》或者《我的阿勒泰》就可以了。
  •     就算呓语体看不懂也还是感觉好美啊!喜欢《晚餐》和《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
  •     李娟以前的作品,和阿勒泰的风格不太一样。
  •     十分喜欢李娟的文字 向往阿勒泰的生活
  •     时间森林的部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以后,非得看出眼泪才罢休
  •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所有的悲伤都觉得无足轻重了。是的,将来的我们总会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     “李娟”这个名字就是这些文字的质量的保证!
    风格有些别于作者此前出的《阿勒泰的角落》与《我的阿勒泰》。
  •     从申报认识李娟的文字,把阿勒泰的生活描写的温暖又有趣。总是窝在被窝里看,却仿佛置身阿勒泰的广阔草原,每丝光线都触手可及
  •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拿到书看到这一句,人整个就被打动了。朋友介绍的李娟,果然没错。
    喜欢她纯净灵动的文字。
    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以为丢掉的清纯与素朴,在她的文字里都能找到。。。
  •     我起初下决心要学好法语,并非想由此谋得什么工作,不过是一次无意间翻Instagram时的一句话,它说c'est la vie, dure comme la nuit. 大意是“这就是生活,像黑夜一样坚硬”~我第一次觉得这门语言真有所谓的温柔,越温柔,越残酷。这就是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带给我的感觉,所有瑰丽轻快,都有隐忍伤心... 可这就是生活,踏得了荆棘,才开得出鲜花… 而你要做的,是非常凶狠,也非常温柔。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