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的风景》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联动的风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62456957
作者:萧开愚
页数:83页

一个恂恂儒者,优秀大家

肖开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恂恂儒者,言谈中从不臧否人物,很注意用词。他的诗永远站在一种宽广的关照。很喜欢这首《嘀咕》  他观察月亮直到双目失明。 /他告诉她他想哭,痛哭。 /她搀扶着他走下图书馆的台阶, /“但是,”她说,“那违背了初衷。”   她肩头一震,旦并不懂得话语中的热情。 /她请求他把疲惫的头颅 /垂在她的胸口休息几分钟, /她说:“好吗?”并落下眼泪。  月亮词语诗人虚幻的名声, /它蓝色的光剑刺杀了生活, /他说:“我是一个旧式天文学家, /但毕竟不是一个诗人。”  她告诉他在遥远的远方,星空中 /而她搀扶着他的影子 /她对他耳语,“我只爱你的尸体!”/ 她真想告诉他她只爱他的影子。  他自言自语讨论声名与利益 /走到大街上,穿过斑马线, /车轮滚滚载着人群飞驰而过, /他对她说:“快一点!快一点!”

我其实很不喜欢萧开愚,但却不十分讨厌

我其实很不喜欢萧开愚,但却不十分讨厌他。这个萧开愚的诗,我保证十个人读过后,有九个人会很不喜欢,但是都不讨厌,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似乎所有他的读者都要反过来再读读他的诗,他的诗怪异,十分出人意表。很可能每一个人都会说:没读明白,不知所云等等。不过萧开愚长期以来一直拥有一批持续的读者,这批人欣赏并尊重他的作品。这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看法是,萧开愚是个天才,他的东西古怪,很费参详,但是却有一定独到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人想的,不能用正常思维去理解。天才都是受冷遇的,我希望他遇到自己的伯乐。

这是个古怪的诗人,奇才!

诗是太昂贵的东西——近访萧开愚飞沙  12月30日18时40分,客居德国的知名诗人肖开愚下火车抵达金华;元月2日1时40分往赴上海,同日飞往北京。逗留金华期间,诗人远村负责全程接待。在当地诗友佛手、伊有喜、苏梦人、飞沙陪同下,诗人大吃金华煲,畅游北山景区和九峰山景区、兰溪芥子园,玩得最开心的是在九峰山,说祖国山水与洋山洋水就是不一样。元旦之夜,我作了一次专访。结合几日同行闻见,整理成此文,以飨各位诗友。     “至今我还是一个客人”     萧开愚,1960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医科大学毕业。1989年,他与诗人张曙光、孙文波等创办民间诗刊《九十年代》、《反对》。1997年9月,德国柏林文学馆举办当代中国文学节,萧开愚应邀参加。在去之前,对方问他是否愿意多呆几年,他答应了,谁知忽忽就是五年。   萧开愚说,西方有太多的文学节,柏林文学馆是很好的一个馆,每年做很多活动,有些水平极高。这次当代中国文学节做了四天,晚上也有活动,是比较隆重的。同行的有知名诗人柏桦、吕德安、黄灿然、朱文和小说家格非,与萧都是朋友。在文学节后,他留了下来;其他人除了柏桦有基金会的支持多留了两个月外,都回了国。过了不久,萧的妻子也去德国留学,后来也得到了某基金会的支持,目前她在柏林洪堡大学撰写法律博士论文。   德国有基金会制度,各种基金会很多,对文艺家的支助一年半载不等。基金会往往设在古老的宫殿、修道院之类地方,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基地。得到一个基金会的支助,就去那里“驻会”创作,不必为生计发愁。萧开愚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与在国内差不多”,一到那里(有时是比较小的地方),那里就成了临时的家。他说自己不是高产的,写得比较少,以诗为主,试过写戏剧、小说,“基本拿不出手”;也写过一些别的,如比较长的带专题研究性质的散文、论说文。有时则去欧洲各地参加朗诵会。这五年里,也曾回国多次,时间都比较短。   萧开愚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与别人不同一点儿”。朦胧诗人们、今天派的诗人,出去后磨难更多一些,主要是生存上的,生活中不安全的东西更多。“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我比先出去的更年轻一点儿,我的处境不一样,文学上的机缘很好,柏林文学馆的人、德国的诗人们,包括今天派的诗人,都对我有照顾帮助。”   他原来会一点儿英语,到德国后正儿八经上学校学德语的时间只有半年。在那个语言环境中,交往的又都是诗人作家,他觉得德语也没那么难学。他双语混用,不久就能与德国人交往。不过,我更相信他的语言天赋。   每个成名的中国诗人,北岛、多多、杨炼、顾城等,到海外的,都在德国呆过。张枣是留学,1985年去的,现在已入德国籍。萧开愚说:“至今我还是一个客人,长期的客人,不过与那边建立了朋友关系。我与太太肯定是要回来的,这是我与他们不一样之处,待找到一个合适的饭碗,肯定要回来。我呆的时间太长了,该看的看了,该学的学了,我呆够了。”     “一句话,德国人可信。”   比较两种文化,德国人的认真精神给萧开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很冷静的想一个问题,一定要想透,再普通的人也是如此,最好想出自己的想法,与人不同。而中国人比较得过且过,“难得糊涂”。他觉得自己在国人中已经是非常认真的人,跟他们比还是更讲暗示,不是那么逻辑化、讲条理。他说:我还是挺喜欢德国人的,他们不撒谎,是个极其诚实的民族,你答应了的,他等结果;他答应你的,不会不守信用,不能兑现会尽快讲清楚。“一句话,德国人可信。”   两国文化的差异,有时会在无意中给交往带来伤害。萧开愚讲了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一次,在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作者)的房子里认识了一个德国诗人,双方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从此成了好朋友。2002年,这位诗人交往了十来年的女友与他分了手,他伤心得茶饭不思,形容憔悴,长时间不能自拔。萧与太太专程去看他,从一个中国人关心朋友的习惯出发,劝他想开些,说你几个月都老了五岁了(心里本想说老了十岁),长此下去搞坏了身体不值得。哪知这番话得罪了这位朋友,当场翻了脸,开愚怎么说也没有用。萧太太也解释这是中国人关心朋友的方式,没有一点恶意,是真的关心你才这样说,说到年老并不是真的年老,等等,这位朋友还是不依不饶。事后打电话去,他马上挂掉。过了几日,这位友人终天觉得过分,就打电话来,开愚已没有好心情,也就爱理不理的。这样子一来,两人的关系就真的疏远了。跟别的德国朋友说起这事,他们告诉他,在德国真的不能这么讲,只能小心翼翼的讲道理,分析问题,不碰创伤。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德国写诗的人更多   仅从诗歌网络看,当下中国写诗的人还真不少。   我问德国情形如何,萧开愚说,外国人写诗,比中国人更多,他们的比例太高了。四百万人口的柏林,有一两万个作家,一两万个艺术家;上海大大小小加起来,一百个了不起了;不能说我们这里有那么多写诗的,写得拿得出手的就更少了(我说上海一百个“圈里人”肯定不止,不久前金华市召开文代会,报告说全市文艺家协会会员达2900余人,他似乎有些不信,但就比例言,也是少的)。他们的教育水平更高,在德国,大学是普及的,只要愿意,只要不是痴呆之类,人人可以上大学,有的读书几十年,成了生活方式。   他说到他曾在德国自由大学教过两年书,学生中有一个老太太67岁了,还来学中文,她曾在196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不管谁,对一样东西感兴趣,就去大学。没有入学考试,上课,写研究报告,老师评分及格就可拿学分。近年,萧开愚没去教课,因为怕耽搁太多,影响自己的写作。     现在的写作比较注重诗的本体   萧开愚认为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学习之甜》是他90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在那个时段,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报答社会,直接介入社会,写了很多这一类诗,完全是从普通人角度把对社会的想法、看法说出来。   到了1997年,他自己觉得这样的工作已经做完了,没有了新的看法。出国是变化的需要,从头开始,找自己的新出路。有了这个感觉后,在德国的写作,就比较注重回到诗的本体上来,作品比早期的诗更加注重永恒人性的东西,《安静安静》之类,与《向杜甫致敬》就不一样。     中国诗人到西方后,很快发觉美学的家并不在西方   他认为,人的虚无感,与是否客居异国没有必然联系,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也有。《读书》杂志就此对他作过专访,有关文章后来在《书城》发表。他说,中国作家基本上是从西方文学开始自己的文学写作,受的基本上是西方文学的教育,西方现代文学的启蒙。出国有一种从文学上寻找家的感觉,寻找潜在的文学故土的感觉;不是寻源,源很简单,是古希腊和基督教。但一到西方后,找家的幻觉落空了,首先发现自己是中国人、东方人,中国人的特性自然而然的跳出来了。诗人,生命与大地的感受特别敏感,人类有共通性,支持一个人的根本性的东西,就是诗人的美学根据。中国诗人到西方后,很快发觉自己美学的家并不在西方;可能受到西方的启蒙,但启蒙很复杂,其中包括了错误。一种叙述方法产生一种错误。     要找一个与自己心理气质合拍的传统   萧开愚喜欢那些在自己的路子上做出贡献的诗人。   他开列的名单有一大串,他说他喜欢的基本是古典的诗人。“闻一多、徐志摩、废名、穆旦、苏曼殊,郭沫若、何其芳、艾青早期,都是很好的诗人。卞之琳的诗特别喜欢,他的晚期作品比较喜剧化,早期的饱满,中期的特别好。李金发用感觉的东西建立自己的诗。”国外诗人他喜欢的更多,华滋华斯、赫伯特(英国宗教诗人)、哈代、叶芝、艾略特、拉金、庞德,法国诗人对他影响特别大,如马拉美、瓦雷里等,但他又说他最喜欢的诗人是古希腊的品达。   “本人认识很多当代外国诗人,阿什贝利,特朗斯特罗姆,都认识。但我很少受他们的影响,我有自己的路子。有些我很喜欢,如德国的托马斯·克林克,国内还没有译文。德国最有名的诗人叫格伦·拜因,比我小两岁,是地位最高的,被称为‘国家诗人’。”   讲到传统,萧开愚说,一个诗人写到一定时候,自身有一个需要,与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建立联系;不是寻根,带了狭隘的乡土意味。诗是文人的东西,不仅是乡土文学、民间文艺,要从民间升到文人。“人首先的任务在发现自己,寻找自己。要找一个与自己心理气质合拍的传统。自己并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自己,在文化传统中,他总是寻找与自己最有亲和力的传统。我很警惕说这个话,害怕自己说蠢话;诗人讲究词藻,力求准确,想要说自己有准备的感受,写诗的人总是朴素一点。”     诗与乏味的理论毫无关系   张曙光在为萧开愚诗选《动物园的狂喜》(门马主编,改革出版社1997年3月版)所作序中,提到“开愚(或和其他诗人一道)提出过知识分子立场和中年写作问题”。我谈及这一点,萧的回答基本是否认的。他说1988年他28岁,已结婚生子,觉得自己是中年人了,“但我没说中年写作。有中年的感觉,我觉得中年人应该是比较负责任,有一种处于工作中的那种态度,尽量有活力,精力饱满,视野更开阔。我没有进行理论化,这是欧阳江河他们做的。我很不习惯把对诗歌的想法理论化,诗是理论的天敌。这并不是说我讨厌思辩东西进入诗歌,也不是说我没有思辩的能力。诗与思辩有一定的关系,与乏味的理论毫无关系。不是说诗人没有思辩的才华。诗总归是非理性的东西,诗与本能、觉悟、智慧有关。”     还是习惯于纸上看东西,改不了   对国内诗坛,萧开愚是日渐隔膜了,只通过一个渠道他还可以获得有限的了解,这就是每年他与孙文波、臧棣合编的《中国诗歌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已出三期)。他说他不是一个好的读者,也只是看点感兴趣的的东西;现在精力主要放在西方,想了解的东西比较多,也不上网,相对于国内诗坛,他可以说是个生活在桃花源的人。   近年来,国内诗人上网的日多,一聚首无不津津乐道于网络诗歌,不上网的萧开愚对此的了解似乎与一个老农差不多。在我对国内的情况作了一番介绍后,他说,曾在朋友引导下看过网页,自己没兴趣,一个月100元的上网费太贵了。他还是习惯于纸上看东西,改不了。他认为中国诗人热衷于上网,是社会条件造成的,中国诗人缺乏交流渠道。他戏仿了一句过去时代的语言:“网络是帝国主义发明出来,奴役中国人的武器。迷于网络,弄得眼睛近视,面目憔悴,于写作也没有什么好处。”他说,网络作为资讯是好的,但西方是讨厌的,对版权的侵害很可怕。“作家与诗人,对自己的作品有权力,哪怕只有几块钱的稿费,也要得到。”     诗是太昂贵的东西   他认为上网写作有一个不妥。诗写好后需要先放一段时间,自己认可后再发,网上发表没有过自己认可关。网络使唱和、游戏普遍化,不能潜心于思考。要认真写作,需要非常深入、冷静,写诗是克制的产物,那怕是奔放的东西,也是一个对抒情克制的过程。   “在网上再有名,也只是在网上,对不上网的人来说也是徒劳的。我不是批评网络,我写作,过十天半月才给人看,知道自己的东西怎么样,也不能想象有那么好。”他说,“诗人和诗……诗是太昂贵的东西,不是超级市场能买到的东西,要经过多么艰辛的学习和训练,要多少机缘才可能遇到灵感。当然,如能在超级市场碰到它最好,那是奇迹中的奇迹。诗是昂贵的东西,也是美的东西;诗当然是心灵的结晶,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我理解提出创新的口号,这种愿望、原因也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权利。诗无达诂,每人有每人的路子,写诗的人首先要求自己有一个合乎本性的路子。我不能以自己的路子去要求和评价别人,要我跳出自己,可能更客观。我还是在继续努力。说诗是语言的艺术之外,写诗也是各种各样人生困境突破的途径,也是人不断完善自己品格的途径。只要我还没有枯竭,我还是要绝地求生--诗差不多是绝地求生。”     写作除了自身品格的完善外,还是世道人心   在几天的相处中,萧开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恂恂儒者,言谈中从不臧否人物,很注意用词。我说他带上了某种士大夫气。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高的境界,明确表示认同儒家文化,是其传人。   他说,我不骂人,不批评人,对不喜欢的,只是沉默,因为也许是我不理解;对别人的好处则很能赞美。“这是我做人的方法。”他又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决不是畏首畏尾的人。有的事情可能没想好,有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根本不值得去批评。写作除了自身品格的完善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世道人心,我从来喜欢文以载道的作家,我崇拜求善、求德、求美的作家,对自己也有这个要求,想做好,但不敢讲做到了;做人不敢讲,因为是有七情六欲之人,做诗是这样,力求尽善尽美。”   受过各种现实的影响,他喜欢的是一个平平淡淡和境界,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写的比较有激情,“支持我写东西的,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经常以为已经解决,但没有解决。”我问这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他说是“我”的冲突,大我、小我、个我、集体我、无我,总是在矛盾、冲突中,有时变得很虚无,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完美在里面,要斤斤计较个不停。西方人讲人要不断完善、向上,到一个非常高的地方去;中国人讲天意下灌,直达内心,臻于完美和澄澈。抒情中有游戏和快乐;生活中,对内心负责,不可能堕于玩耍、玩味中去。”我问他是不是把写作当成了修炼,他说,对他来说还不是修炼,只是不断突破困境、完善自我追求的一个途径。“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文学对修炼的人来说是低俗的,‘魅力’、‘意境’都是色情的,不入他们法眼。”萧开愚认为解决任何其他问题,都要首先完善自己才能做到,所有社会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缺陷的放大,“对我来说,解决别人的问题,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这一个途径。”     “汉语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用德语?”   他说,“做人写诗,我从来不往边缘靠,边缘是最热闹的地方。诗是弱的,美永远是弱的,我永远站在美一边,不站在强的一边。诗不是战斗力。弱的东西,到某些时候也可以力挽狂澜,有时也是一种力。在全国人中,浙江人是清秀的,在文学上,浙江人太厉害了。”   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你会不会改用德语写作?他说:德语我只能写信,即使以后可以,也不会用它来写诗,“汉语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用德语?”        2003.1.3-6


 联动的风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