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最新增补修订版)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61370414
作者:【美】莫顿•亨特
页数:792页

作者简介

《心理学的故事》追溯了心理学自18世纪从哲学中分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知道现代的历程,讲述了在2500年漫长的岁月中,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对人类思维和行为奥秘的探索。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年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重要的心理学史著作,它涵盖了2500年来心理学发展的广阔范畴,全面详实,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一本集大成的心理学史佳作。
本书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类思想领域中的探索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梅斯梅尔、威廉•詹姆斯、佛洛伊德、巴普洛夫、斯金纳、皮亚杰等。这些故事不是注重人物的个人经历,而是通过描述使读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确的理论以及作为心理学主要构成部分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功效。
本书对旧版进行了修订并增加近6万字内容,融入了近15年来心理学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成果,使之成为一部伟大的探究人类心灵的编年史。

书籍目录

目录
推荐序走进心理学世界
序言探索内心世界
第一卷前科学心理学
第一章 猜测者
第一节 荣耀归于希腊
第二节 先驱
第三节 “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第五节 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第二章 学究们
第一节 漫长的休眠
第二节 评论者
第三节 罗马拿来者
第四节 教父改造者
第五节 教父折中者
第六节 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章原型心理学家
第一节 第三次造访
第二节 理性主义者
第三节 经验主义者
第四节 德国的先天论
第二卷 新科学的奠基人
第四章 物理主义者
第一节 魔术师——诊疗者:梅斯梅尔
第二节 相颅者:加尔
第三节 机械论者
第四节 特别的神经能量:穆勒
第五节 最微可感知差别:韦伯
第六节 神经生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第七节 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冯特
第一节 恰逢盛世
第二节 首位心理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第三节 孔维特楼里的怪事
第四节 冯特心理学
第五节 难以道说的变迁
第六章 我行我素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第一节 “这不是科学”
第二节 可爱的天才
第三节 美国心理学之父
第四节 卓越心理分析家的概念
第五节 詹姆斯的矛盾
第七章 精神的探索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一节 关于弗洛伊德
第二节 未来的神经科学家
第三节 催眠医师
第四节 心理分析的发明
第五节 动力心理学:早期论述
第六节 成功
第七节 动力心理学:发展及修正
第八节 它科学吗?
第九节 衰微与复兴
第八章 测量者
第一节 “何时想数,就数吧”:弗兰西斯•高尔顿
第二节 高尔顿的困惑
第三节 走近心理年龄:艾尔弗雷德•比奈
第四节 测试旋风
第五节 智商之争
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第一节 老问题,新答案
第二节 行为主义原理的两大发现者: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第三节 行为主义先生:约翰•B华生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凯旋
第五节 两大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
第六节 失势与衰落
第十章 格式塔学派
第一节 可视错觉与新的心理学
第二节 思维的再发现
第三节 格式塔定律
第四节 够不到的香蕉及其他问题
第五节 学习
第六节 失败与成功
第三卷 专业化与集大成
简介心理学的裂变与心理学诸学科的融合
第十一章 人格心理学家
第一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第二节 人格的基础单元
第三节 性格测量
第四节 乱中求序
第五节 后天养成的性格
第六节 身体、基因和性格
第七节 性格研究前沿的最新报道
第十二章发展心理学家
第一节“橡树再大,也得从橡子中长出”
第二节 宏论与妄谈
第三节 巨人与巨论
第四节 认知发展
第五节 成熟
第六节 个性发展
第七节 社会性发展
第八节 生命全程的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心理学家
第一节 无人区
第二节 多重父系的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定案
第四节 前进中的探索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第一节 有趣的问题
第二节 看待“看”的风格
第三节 看见形状
第四节 看见运动
第五节 看见深度
第六节 看待视觉的两种方法
第十五章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家
第一节 基本问题
第二节 肉体理论
第三节 ANS及CNS理论
第四节 认知学说
第五节 缝缝补补的被子
第十六章 认知心理学家
第一节 革命
第二节 二次革命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 语言
第五节 推理
第六节 思维是计算机吗?计算机是思维吗?
第七节 新的模式
第八节 谁是获胜者?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师
第一节 发达的行业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支脉:动力心理治疗者
第三节 作为实验动物的病人:行为疗法
第四节 全在脑海里:认知疗法
第五节 疗法种种
第六节 真的有效吗?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利用与误用
第一节 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节 改善“人性设备”的人性用途
第三节 改善人类与其工作的协调关系
第四节 测试的利用与误用
第五节 隐性说服:广告与宣传
第六节 法庭心理学
第七节 界限之外
第十九章今日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家素描
第二节学科素描
第三节分裂
第四节心理学与政治
第五节状态报告

内容概要

莫顿•亨特(Morton Hunter)
著名心理学家,屡获大奖的科普作家,一直为《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和哈珀公司的许多出版物撰稿。著有《爱的自然史》《内心的宇宙:探索人类心理的新科学》等作品。其中《心理学的故事》最为著名。


 心理学的故事(最新增补修订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good good good! Very logical and reading friendly. But I haven't compared other books about history of psychology, so I can't say it's the best or most informative----But at least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is comfortable, though the reality of psychology is still embarrassing... Wish I had time to read English edition.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many masters, experiments and anecdotes of psychology. It really helped me go through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clearly and rationally. Even for freshman students, I think it can also be a good start.Strongly recommend it to new learner of psychology, though it may take days to finish it ;-P . Thank Morton for writing this book.(PS: History changes fast. Hope it can be updated frequently, and put precise date in the content instead of "in recent years""nowadays".)I still spent some time revising this book and making summaries for myself. Reading for one time is not enough.前科学心理学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不死灵魂、意识;柏拉图:灵魂永生不死,物质是短暂、虚幻的;弊大于利;亚里士多德:用观察、事实,而不是理论;原型心理学家笛卡尔:理性主义;第一个创造一门全新心理学;灵与肉二元论;斯宾诺莎:一元论的平行主义(肉体和精神共存、互为关系,但彼此不影响)霍布斯: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洛克:“思想”来自感觉和回忆,建立在经验上休谟:启蒙主义;排斥非物质灵魂;思维的相似性、连续性和因果性物理主义者梅斯梅尔:磁力催眠疗法加尔:颅相学机械论者:穆勒、亥姆霍兹心理物理学:费西纳(极限法、常量刺激法、调解法)冯特心理平行观点:意识的现象有基于实际神经现象的合并有意识的心理过程由基本的元素——直接经验的感觉或情感——构成心理活动都是意愿性的反对心理学实际用途;反对除内省法之外的任何形式;反对儿童心理学;反对威廉詹姆斯引入实验心理学威廉 詹姆斯功能主义:较高等的心理活动是通过简单元素在个体身上积累而成的意识的本质:既存在外在世界,也存在我们队这个世界的感知;既存在物质的世界,也存在一套与之相联系的意识形态。意识流:意识是一个过程或功能,为使一个神经系统不至于变得过于复杂而无法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意识的状态就是心理学完成其工作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不需要灵魂假设。意志:相信目标在能力范围之内,就会产生意愿;自由意志无意识:意识会放弃所有不再用利用价值的过程情绪:情绪是对生理症状的感知(前后矛盾)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歇斯底里症;移情现象(矫正、释梦);动力心理学动力潜意识、原初/次级过程、快乐原则、性欲、抑制、衡定原则发展&修正:儿童期性欲(嘴唇期、肛门期、生殖期)、性欲后期阶段(俄狄浦斯情结)、精神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能理论(生存本能&死亡本能)、焦虑症状和自卫(压抑下去的性本能受阻的力量产生的焦虑;否认/合理化/反应形成/转移/智慧化/投射/升华)测量者高尔顿:遗传智力、优生学、人体测量比奈:心理年龄智商测试风波行为主义者桑代克:自然学习原理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华生:内容是行为而不是意识;方法是客观而不是内省;目标是“预测并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本理解;赫尔:行为由一系列或一连串相连接的习惯构成,每一种都是产生于强化结果的刺激-反应的连接。斯金纳: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制约格式塔学派韦德海默:可视错觉;运动错觉的发生不是在感觉水平上,不是在视网膜区,而是在感知中,在意识中;思维赋予进入大脑的感觉以结构和意义。格式塔定律:就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闭合律、图形-背景感知、尺寸衡定律克勒:猩猩香蕉实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功能性粘滞;学习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奥尔波特、赛里格曼性格测量(问卷、投射测试、行为取样或操作测试)身体、基因和性格发展心理学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正式操作阶段认知发展:记忆力、自我感/竞争感、语言及思维、语言获取智力发育、文化心理学演化心理学道德发展六阶段论科尔伯格、克雷斯生命的全程发展:婴儿期、青春期、成人危机、老龄化社会心理学:忙碌且高产,但是至今无定义认知失调:人类如果存在互为矛盾的想法时,将感到紧张和不愉快。此时,他会想法减轻不和谐因素。囚禁心理服从心理旁观者效应冲突解决:人们竞争或合作取得最好结果归因人际交流/集体交流与说服/利他主义/社会神经科学知觉心理学视觉错误、看见形状/运动/深度看待视觉的方法:神经探索方法(没有形成宏观理论)、认知探索方法(处理心理过程;人工智能)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情绪定义的争论肉体理论:沃登(饥饿驱动力/母性驱动力)、坎农(生理实验;动机理论,外围提示给动物以动机)认知心理学GPS通用问题解决器MRI磁核共振成像记忆:记忆系统、概念化、代表、图式、遗忘语言推理:演绎推理、或然性推理、类比推理专家推理计算机思维心理治疗师动力心理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     探索内心世界公元前7世纪的一场心理学实验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埃及受制于国王萨姆提克一世。在漫长的统治时期,萨姆提克建立的卓越功勋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将亚述人驱逐出境,使埃及的艺术和建筑发扬光大,为社会积累令人炫目的巨额财富,等等。更有趣的是,他还别出心裁地构想并指导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心理测试。很久以来,埃及人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萨姆提克出于好奇,决定探索并证明这一观念。像其他优秀的心理学家一样,他的实验起始于一个假设: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后即被剥夺学习语言的机会,他们就会本能地说出某种最原始的语言——人类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语言。萨姆提克认为,这个语言应当是最古老民族的自然语言。而他想证明的是,这个最古老的民族是埃及人。为证实这种假设,萨姆提克征召了两个出生于下层阶级的婴儿,把他们交给一个边远地区的牧人抚养。两个孩子被安置在相互隔离的小屋里,享有舒适的食宿与照料,但不让他们听到任何言语。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追溯了这个故事的真正起源。故事出于麦菲斯的赫菲斯托斯教堂牧师之口。那牧师说,萨姆提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倾听两个婴儿在咿呀学语时所发出的第一个音符是什么。实验成功了。在孩子两岁时的某天,当牧羊人打开房门时,孩子们跑向他,不停地重复一个单词,“贝克斯”。对于牧人来说,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因而没有在意。然而,由于两个孩子此后经常叫喊“贝克斯”,他就将此报告给了萨姆提克。萨姆提克传令把孩子们带来,亲耳听到了他们口中说出的“贝克斯”。他不知所措,派人四处探访,从弗里吉亚人那儿得知,“贝克斯”是他们的语言,意即“面包”。这个结局让萨姆提克颇觉失望,因为它无疑是在告诉他:比埃及更古老的民族是弗里吉亚。今天的我们倒是可以聊以自慰了。通过对隔离条件下所抚养大的孩子的研究,我们已经得知:世界上绝对没有天然语言,一个从未听过别人说话的孩子是不可能说话的。萨姆提克受束于一个假设,并想当然地把一个咿呀之音认定为真正的单词。虽然如此,我们仍要敬佩他,因为他的所有努力皆为证明一个假设,而且,这一实验基于这样一个观念:大脑形成思想的内在进程,可以通过实证取得。来自神灵的旨意在萨姆提克之后的数代人中,再没有人对人类思想及感觉的形成进行研究、推理与评测。很久以来,不管是原始人还是文明人,林林总总的复杂自然现象总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他们或多或少地对这些现象加以理解与掌握:人们学会生火并控制它的历史将近40万年,设计与使用各种工具的时间也达10万年之久;在又一个8000年中,人类当中的一部分学会了如何种植并收获庄稼;在近千年的时间中,至少在埃及,人们开始了解人体的某些元素,发明了成千上万种医治各类疾病的处方,其中一些处方的功效相当不错。但在萨姆提克之后的近百年中,无论在埃及还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人思考过或尝试寻求过——更不用说影响过——人类自己的思维运转机制。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看作是鬼怪和神灵的产物。古代记载可充分证明这一点。譬如,约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曾多次以神的“命令”——通常借由社会统治者的口谕——指导人们在哪里及如何种植庄稼、授权予谁及向谁宣战等。其中典型一例是刻在泥土锥形柱上的一段文字。克什姆的麦西林国王在其法神的旨意下负责那个地区的种植,并筑造一块石柱……宁格苏,恩格尔(另一神)的英雄,按法神的旨意发起对乌姆的战争。关于早期人类对其思想与情感的产生所进行的猜测,更为具体的描写可见于《伊利亚特》。它记载的是公元前9世纪荷马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所描写的公元前11世纪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事情。普林斯顿的朱利安•简教授对书中叙述大脑及情感的功能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他的总结。总体上说,在《伊利亚特》中不存在“意识”……也就是说,书中没有涉及意识或智力行为方面的词汇。《伊利亚特》的词汇中在后来意味着智力等词意的,在当时有着不同的诠释,全都代表具体的事物。“psyche”一词,后来解释为心或灵魂,而在当时代表的是生命物质,如血液或呼吸。一个濒死的勇士把他的“psyche”流进土地,或在最后一口气里将之抛进空中……也许最重要的还是“noos”一词,后在希腊语中拼写成“nous”——此词后来渐渐发展为有意识的心田,而在《伊利亚特》中,它的最恰当诠释应该是“认知”“认可”或“视野”。宙斯“将奥德修斯控制在他的‘noos’(视野)之内”,意思是说,他时刻都在观察着他。在《伊利亚特》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都由众神直接输入他们的脑海之中。史诗在开场白里把这一点表达得清清楚楚。故事从特洛伊被困的第9年开始,当时,希腊军队正为瘟疫所困,阿喀琉斯认为,他们也许应该从岸边撤离。阿喀琉斯把他的士兵召集起来——此行为源于白臂天后赫拉的旨意,因为赫拉看到希腊人一个个死去非常同情……阿喀琉斯对士兵们说:“我们要想逃脱战争和瘟疫带来的死亡,我认为必须撤退,返回家乡。”简教授说,诸如此类对思想与情感的解释不时出现在《伊利亚特》中。当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掠夺了阿喀琉斯的情妇之后,抓牢阿喀琉斯的黄色头发,警告他不能伤害阿伽门农的是天神……带领勇士冲入敌阵的是天神,在关键时刻给士兵以训示的是天神,争论并教导赫克托如何如何的仍是天神。其他一些古代民族,甚至在几个世纪之后,仍然相信他们的思想、视觉和梦都是神的旨意。希罗多德告诉我们,波斯帝国的建立者居鲁士大帝,于公元前529年进入敌对的马萨格泰人的领地。当天晚上,他在睡梦中看到了部将希斯他斯普斯的儿子大流士,双肩长出一对翅膀,一只遮住亚洲,另一只遮住欧洲。居鲁士醒来,把希斯他斯普斯传唤过来,对他说:“我察觉你的儿子正在密谋杀害我,意欲篡夺我的王位,我肯定这一点。天神一直关注着我的安全,每次危险来临之前都会警告我。”居鲁士大帝复述了他的梦,命令希斯他斯普斯返回波斯,告诉其儿子大流士,在大帝击败马萨格泰人之后前来晋见(然而,居鲁士却被马萨格泰人所杀)。大流士后来确实成为国王,但并不是通过密谋杀害居鲁士所得。古希伯来人也持相近的观点。《圣经•旧约》中,很多重要的思想都被看作是上帝的旨意。开始是上帝亲自现身发话,后来只听到上帝的声音。这里举三个例子。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像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创世记》,15:1)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约书亚》,1:1—2)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泰的儿子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约拿》,1:1—2)紊乱的思绪和疯狂同样也成为上帝或其派遣的恶魔的杰作。《申命记》中把神智错乱看成是上帝对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的诅咒和惩罚。耶和华必用癫狂、眼瞎、心惊攻击你。(《申命记》,28:28)扫罗突然发生精神错乱,可归咎于上帝派遣的一个恶魔。大卫要给他弹奏竖琴以缓解病情。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儿来扰乱他……从神那儿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用手弹琴,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撒母耳记》上,16:14,23)当大卫作为勇士的名誉超过扫罗时,恶魔的势力又猖獗一时。次日,从神那儿来的恶魔大大降在扫罗身上,他就在家中胡言乱语。大卫照常弹琴,扫罗手里拿着枪。扫罗把枪一抡,心里说,我要把大卫刺透,钉在墙上……扫罗用枪想要刺透大卫,钉在墙上,他却躲开,扫罗的枪刺入墙内。(《撒母耳记》上,18:10—11,19:10)心灵的发现公元前6世纪,似乎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在印度,佛教把思想归因于人们的感觉和知觉,认为感觉和知觉逐渐而自然地形成思想。在中国,孔子强调思想和行动,认为它们的力量存在于人的体内。变化更大的是希腊。在那儿,诗人和贤士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思想和情感。例如萨福,她就没有把嫉妒看成神的惩罚。我们可以欣赏到她是如何用现实主义的口吻来描述因嫉妒所受的折磨的:对我来说,神灵就像欢快的男子在你面前,盯着你挨紧你坐下,默默地聆听你银铃般的声音和恋人般的憨笑噢,这——这——搅动着我胸腔内那颗不安的心只要我能看到你,哪怕只一眼我愿意失去声音是的,我的舌头断裂,周身之上自心底涌起一股烈焰我一无所见,任凭一声咆哮响彻在我的耳畔——阿提斯颂歌诗人和立法者梭伦却不以荷马的角度理解“心”(nous)一词,认为它属于理性的范畴。他宣称,一个人在40岁时理性(即“心”,nous)完全成熟,50岁时“理性和语言均处于最佳状态”。梭伦或哲学家泰勒斯——这两人出身不同——的看法与荷马时代的人完全不同。这一点记载于西方文明最简短、最有名的一条铭言里。这条铭言被雕刻在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认识你自己。此后几十年里,希腊在思想、科学、艺术方面陡然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全盛时期。自然史学家乔治•萨顿曾这样估计说:古希腊时期,人类知识在不到3个世纪里增长了大约40倍!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是哲学这个全新领域的出现与繁荣。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城邦里,有这么一小部分贵族,尽管没有先进的设备和确凿的数据,却善于思考,渴望理解世界与人类自身。他们通过纯粹的推测来看待和解决许多领域里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天体、宇宙、物理、形而上、伦理道德、美学和心理学上的问题等。当时,哲学家们并没有用“心理学”这个术语(该词产生于1520年),也不把它看作一门独立的知识学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远比不上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如物质的结构、因果律的本质等。不过,他们还是对几乎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辨别,并提出了假设。从那时起,这些问题就一直受到学者和科学家们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世界上是否只存在一种物质?思想是否与物质不同?——人有灵魂吗?人死之后灵魂是否独立存在?——人的思想和身体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是不是灵魂的一部分,如果是,它是否可以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经验所得?——人如何了解自己的所知?我们的观念产生于心田中,还是产生于感知和经验?——感知是怎么起作用的?人对世界的印象是否真正代表真实世界的存在?人又是如何知道是或不是的呢?——获取真正知识的正确途径是纯粹的推理,还是通过观察得到数据?——逻辑思维的原则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不合逻辑的思维?——是思想引导感情,还是感情引导思想?在当今的心理学入门教科书中,几乎所有重要的论题,希腊哲学家们都预料到了,至少说在当时已初具雏形。更令人感叹的是,他们的目标竟然和当代心理学家的完全相同:探索人类行为的起因,即对外界事物和刺激作出反应时,发生在心中的看不见的进程。这个目标促使希腊哲学家们开始了对心灵的不可见世界的探索之旅——也许我们可以称这个世界为内在的宇宙。从那时起到现在,心灵的探索者们在这看不见且未知的一片荒芜里越走越远。这段旅程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既充满挑战,又给人以启迪,一如人类在任何一片未知的海域或陆地上的探险,又如任何远离地球的太空飞行,还如任何在世界和时光边缘的天文探索。究竟是哪些人(近几十年不乏女性)感到发掘心灵这一广袤而无形的世界迫在眉睫呢?各种各样的人:隐修者、好逸恶劳者、狂热的神秘主义者、固执己见的现实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真正的教徒及坚定的无神论者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尽管各执己见,但这些心灵巨匠们无不展露出一个共同特性: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方式,他们都表现为非常有趣、使人印象深刻甚至令人敬畏的人类个体。阅读他们中任何一位的传记和作品,我都感到很荣幸,荣幸能与他生活在一起,并从他的探索中受益。对人类发展来说,这些人所倡导的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比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更为重要。历史学家往往把技术进步看成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其中包括犁的创新、金属熔化及冶金的发现,以及钟表、印刷术、蒸汽动力、电动机、电灯泡、半导体和计算机的发明等。然而,比所有这些发现(发明)更具创新意味的是希腊哲学家及其后继者们对意识的认识。他们认为,人类可以观察、理解,最终甚至引导并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感情及“产生的”行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成为这个星球上全新的、完全不同的物种:唯一能够审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且能对之进行改变的动物。这在进化史上无疑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尽管在体格上我们与3000年前的人类差别甚微,但在文化上,我们却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因为我们已变成具有心理认知的动物。这次心灵之旅迄今已历经2500个春秋。这次旅程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真正原因的不懈探求,是所有人类探询的最大释放,也正是这本《心理学的故事》所涉及的主题。
  •     老师推荐的书,有助于将散乱的心理学派和人物系统化。拿到书发现真是很厚重、很有分量。封面很朴实,让人有种信任感.翻阅了二十多页后感觉很不错,不枯燥、不晦涩。很全面也很容易懂,就是一本科普版的心理学大全。其中引用的各种案例还使得这本书更加生动,很容易读下去,更能了解许多神秘的心理学知识。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写了很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趣事,浅显易懂
  •     七百页读到最后已经变成了体力活.....了解了很多教材里不会提到的心理学家八卦史。作者在进入现代心理学之前的文笔都欢乐又有趣。其实可以买实体书放身边随时当小型资料索引使用啊...心理学发展的道路比想象中持久,未来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呢?感觉所有走上这条道路的学者人生前期都很迷茫苦逼,结果莫名其妙的搞了心理学,莫名其妙就成了大大,莫名其妙就开创了先河,人生真是复杂而充满机遇啊....
  •     断断续续 最初接触的心理学书籍
  •     比心理学史要有趣的多啦。
  •     内容平实,引人入胜,很适合入门读物。
  •     心理学的书都在图书馆读的,太厚了不想搬回去
  •     good good good! Very logical and reading friendly. But I haven't compared other books about history of psychology, so I can't say it's the best or most informative----But at least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is comfortable, though the reality of psychology is still embarrassing... Wish I had time to read English edition.
  •     比较有趣的心理学入门书籍。
  •     客观、系统的心理学发展综述,十分有助于把零散的心理学知识安放在这个学科的恰当位置上加深理解。对心理学的总览并没有改变我对它的成见——心理学研究本质上仍然是对缺乏可控性的实验结果的一厢情愿的解释。
  •     弗洛伊德那一节简直就是跪舔,简直臭不要脸
  •     相比那些枯燥的教材,这本书堪称有趣易懂了。
  •     漫长的过去,要慢慢看。喜欢大师的故事。
  •     这本书重到都可以当哑铃~将近八百页啊啊啊,我数了数我目前还有八百页的地理,一千页的福尔摩斯还有好几个一千页的莎士比亚木有念,还有本格林童话,我两月念了两本书,我真是no zuo no die啊啊啊啊啊
  •     原先读过旧版的电子版 特意买了新版的实体书 修改的地方主要在后面 但感觉还是有些滞后了 整体上 前面易读 后面就越来越晦涩 为遗憾
  •     太长了吧!单篇拿出来看还是不错的 就是太长了!
  •     这翻译的人一定不是学心理学的!!!!图灵的名字都翻不对!简直!明明英文名直接就按拼法直翻了为什么还不把原英文名加上,这么好的一本书因为这个小问题看的好难受! 作者文笔不错,值得一读的心理学史,推荐
  •     读这本书,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能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
  •     我承认在读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也差不多是研究内心心理过程、精神疾病和心理治疗相关等等。读着读着,这本书真是完全刷新了我对这门学科的认知。 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经过了二十多个世纪的探索,向内不停挖掘着自己的意识和思想的根本,外在的也不断发展各种测量度量的方法技术手段。历经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物理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等等的流派纷争,最终集成于当代但仍就分裂成人格/发展和演化/社会/知觉/动机和情绪/认知心理等等领域,并同时还牵扯了哲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人类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众多学科,更别提数之不尽的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厚厚的800页读来真是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也实在是为人类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上已然走过的路感到震撼和鼓舞!
  •     很羞涩的说,我看的是盗版,那年在武汉。
  •     心理学发展历程的鸿篇巨制。
  •     2014年6月13日-7月中旬。还行。可以看。
  •     太过于枯燥,不推荐阅读。
  •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注释。
  •     这书竟让我看得有几分感动,那么多优秀的人为了对自我的探索与人类的幸福前仆后继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与脑洞,这实在让我动容。19世纪之前的部分有读哲学史的错觉,我感兴趣的依然是精神分析和格式塔。
  •     心理学裂变之后的文风陡转,没有可爱的故事好看了。一个学科的体系太庞杂,通史太难写。
  •     集学术与八卦与一身。本书唯一的问题是前科学心理学部分。
  •     15年5月31日购入此书,希望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及解决办法,希望脱掉情商低这个帽子,希望知道为什么会分手,为什么分手了又追不回来。半年后,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对心理学史与学科的介绍,和西方哲学史一样,是对一门科学的入门,只能进行大致的了解。真正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再细化到别的分支内解决。这种书最适合记完笔记吹牛逼。
  •     啃不了大部头的心理学,就读读心理学家的正史野史呗
  •     推荐 。很好的心理学史类图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