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新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朦胧诗新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535428042
作者:程光炜,洪子诚
页数:329页

作者简介

本书广泛吸收二十多年来对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的研究成果,摒弃历史成见。对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作了认真、客观而必要的整理。 

在“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它所表现的激情与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新诗写作者开启了富有成效的创造空间。至今尽管已有多种选本面世,但它们大多出现在十多年前,很多重要诗人和诗歌由于各种原因都有所遗漏;更由于二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进步、诗歌思想的发展,人们对朦胧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今天,出于诗歌史研究上的考虑,也是为着对朦胧诗的那些并未失去的价值的重新确认,重新编选这些作品,或者可以成为当代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文本。

书籍目录


1 北岛卷
2 芒克卷
3 食指卷
4 岳重卷
5 黄翔卷
6 多多卷
7 方含卷
8 齐云卷
9 田晓青卷
10 林莽卷
11 舒婷卷
12 顾城卷
13 江河卷
14 杨炼卷
15 王小妮卷
16 梁小斌卷
17 “朦胧诗”纪事

内容概要

洪子诚,1939年4月,广东揭阳人,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文学史》、《1956:百花时代》、《问题与方法》等。与人合著有《中国当代新诗史》、《两意集》等。

图书封面


 朦胧诗新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关于朦胧诗这个东西,谈几点看法:一、朦胧诗指向明确,一点不朦胧。朦胧诗其实是政治诗,具有极明确的政治目的。实质其实就是反革命\反毛时代\反无产阶级文艺。从政治上讲,朦胧诗成功了,它至少与它所要反对的文艺形式同归于尽了。现在人们不读那些诗歌和所谓的人文精神衰落、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人心糙了之类的说法一点关系也没有!仅只是因为朦胧诗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只要大部分人一听到毛时代文艺就皱眉头,就下意识地觉得是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样板宣传,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朦胧诗已经胜利了!人们忘记或者说有意忽视了,朦胧诗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我的看法是:朦胧诗是三中全会精神的文艺表达,三中全会精神是朦胧诗的政治纲领。朦胧诗通过渲染个体,消解阶级意识,用资产阶级文艺观达成对毛时代革命文学的替换。悄悄颠覆原来的审美原则,构筑一种新的生活观念。用新的意识形态来取代革命的意识形态。所以说朦胧诗是从属于80年代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大决战的一个子战场。二 、为什么称它朦胧?有两个原因:1、它的朦胧不在于其精神实质,只在于形式、措词。这是相对于毛时代文艺的审美原则而言。朦胧诗出生的时候,毛时代或者说无产阶级文艺的审美原则还是主流(用资产阶级的习惯的话来说就是“八十年代初的政治壓力仍相當濃重”),所以被认为朦胧。2、朦胧诗人自称朦胧,是一种保护色,意在掩盖自身的战斗性质。朦胧诗人们“寫作中並沒有選擇正面的對抗,而是沉湎與發明一種新頹廢,來點染寫作衝動和青春的苦悶”。他们的作战方针是:毛泽东时代消解个人生活,我们就歌颂个人生活。爱情的激烈、动人、秘密、忘我、大胆、温情、带个人苦难的倾诉,把拥抱转变为真理。(《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诗人群体的自发性。朦胧诗人群体,说得文艺一点叫“精神团契”。尽管南北诗人之间联系交流很多,也有自己的刊物,原则上可以认为有组织,但他们更愿意被人认为是自发的,非组织的。为什么?很简单,无产阶级文艺是组织性的!工人阶级作为先进阶级的首要特性就在于它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消除了手工业和小生产的涣散形式,代之以极强的组织性。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特性也是极强的组织性——党是有组织的部队!反映到无产阶级文艺上必然也是组织性的。那么与之对抗的方式就是诉诸"个体性"/"非组织性"/"体制外"等等。
  •     读诗    高三时,在我的课桌抽屉里放着一本与教辅书极不“合群”的书:《朦胧诗选》。烦闷时,我总会读一读诗。诗短,而且没有连续性,所以省时间,而且随读随停。读诗,变成了枯燥中的唯一消遣。    写诗    后来觉得光读不过瘾,就开始在两本书的空白处创作自己的诗。写多了,打印出个诗册,取名《上善若水》。大学文学课老师挺喜欢,拿到出版社问能不能出版,得到的回应是:“我们不出学生的书,更别说是诗了。”    录诗    我学播音主持时常录音,除了作业外,还喜欢录朦胧诗,存在手机里,会不时听听,每次都听得自己起鸡皮疙瘩。因为总是把声音弄成要死不活的平淡与消沉,在心中默想:朦胧诗嘛,煽情了就没那个味儿了,要藏着点儿。        再后来,写满我字迹的《朦胧诗选》,那本《上善若水》和那个有我录音的光盘就成了我最心爱的宝贝儿。
  •     那也许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都十分宝贵的十年,1980-1989,洒家以为是黄金十年。有疗伤的温柔,年轻人理想主义的风华正茂,遍地充斥匮乏却释放着蓬勃的热情。海子1989.3.26离开,是否真的预示着诗之死。洒家不懂诗,所以万万不可装X,只表示对于海子的敬意。言归正传,相比现在能让你啐丫一脸的“梨花诗”,想来很多人对在那时的“朦胧诗”还有些记忆。就算如今使上两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兴许还能震到一两颗芳心乱颤。不过实际情况多半是勾你两白眼。用舒婷的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情于今日是如此不合时宜。最遗憾的是本书居然没有收录洒家最爱的徐敬亚,念上其两句聊以安慰吧:朋友,请相信,我,永远像脸孔一样美!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激情曾经拥有!
  •     好喜欢北岛= =原来不止冰棍好吃,诗也好。= =恩恩。。一吃货。。。。
  •     那时代已经过去了……
  •     儒林外史从小看到大,百看不厌
  •     真够朦胧的,看不懂价格也很贵
  •     一个时代
  •     以前对诗歌没什么感觉,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的东西也慢慢的在改变吧,现在读北岛,才发现在他的诗歌散文中存放着的是怎样的理想与热情,远行,带着唯一的行李——中文
  •     貌似一般,编排不好
  •     初二的时候。。。真青葱。。。
  •     一直觉得能写出这些句子是很 来斯 的样子
  •     喜欢诗歌的人可以看看学习学习啊。。。
  •     中国新诗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可能早就步履蹒跚,或者干脆已命寿终寝。而在漫长的文化河流中,尽管中国诗歌历来有“我手写我心”的传统,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想要冲破内心的樊笼,遵循自我的情感抒发何其困难。于是,他们在诗歌写作上,便大量运用了隐喻、暗示、旁白、通感等表现手法,习惯于口号性诗歌语言的读者,顿时觉得茫然失措,不知所云。回到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些文本,可能会觉得一点也不“朦胧”。他们的作品,与“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发端有着本质的区别,更与“革命”时期的诗歌标语、墙报不同,朦胧诗的风行,无疑为当时迷茫、困惑的文学(文化)现状找寻到一个自由的出口,新时期文学也为此迎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当然,在诗歌中,除了张示内心所经历过的“伤痕”,更多的则是反思、追问和光明。
  •     中国现代诗歌值得一读北岛顾城等等
  •     我喜欢。
  •     有些诗写得相当好。正在读续编:第三代诗歌
  •     一本从高中开始陪伴我的诗集,一个从高中开始启蒙我的时代。
  •     只是选的诗范围小点了印刷、版面都还行
  •     补档。某种程度上,朦胧诗重建了当时中国的汉语写作,以一代人的激情与才华,当然,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横向和纵向上都能看到更为成熟、优秀的文本,朦胧诗人在探索过程中的粗拙、刻意与受限的痕迹也是清晰可辨的。北岛的僵硬、舒婷的流俗、顾城的自我、芒克的梗塞、食指的气短、多多的停滞……他们的不足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从结果上看,他们似乎是失败的,他们似乎将当代中国诗歌引入了一个狭窄的抒情洞穴,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语言的优美与典雅不复辉煌(不只是格律、用词与意象),以至于遭到了顾彬的批评。但考虑到他们从一个断裂的年代、一块贫瘠的土壤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简直是一个奇迹。他们,至少让诗歌语言,重回自我的表达。仅就此,值得我们所有后来者肃然起敬。
  •     那個時代的詩人 也許是將黑夜當成了白晝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曾经的光明在我们这一代变成了黑鸡蛋。
  •     对朦胧诗又爱又恨
  •     当时看不太懂
  •     我想我还是喜欢食指。。。
  •     摘抄了一些美的句子,按作家分卷,形式还不错。
  •     最近总是给出五颗星的评价么,呵呵
  •     曾经爱不释手的一本诗集··原来是洪子诚遍的·挖我好有眼光
  •     发现舒婷
  •     零星地看了一些。
  •     好书
  •     挺好的版本
  •     选得不错,必须说我北岛的作品喜欢得最多,但多多的《玛格丽和我的旅行》让我惊喜!
  •     读过,不错,过去就喜欢,现在也喜欢。
  •     记得是08年牛叔送的 那个年代的诗人啊
  •     诗篇的质量远远比书本印刷质量好多了
  •     高中时候反复啃过的书,陪我度过了那么多个无望的黑夜
  •     现在找单行本的诗集真难啊,比如北岛诗歌集,食指的诗都没。书也都这么贵了
  •     星辰,大海,小鸟,飞翔,鲜花,荆棘,母亲,乔木,土地,朦胧诗总让人想起汪峰。
  •     在朦胧诗里看海看星星看到疲倦。
  •     因为封面,“与其在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取下这本书
  •     和我想像中的一样,很好!
  •     我想念。
  •     那一代的诗
  •     历史。补补课。
  •     诗是史,诗人是先知;因为先知,所以孤独,所以痛苦,所以离开
  •     看完策兰才看的这本,失望。多多给我惊喜。 一种寂寞,海兽发现大陆之前的寂寞 在运送猛虎过海的夜晚 一只老虎的影子从我脸上经过 噢,我吐露我的生活 而我的生命没有任何激动
  •     诗还是那么朦胧,句子还是那么掷地有声。但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有心思去聆听了。
  •     挺有味道的。
  •     和巴金许多小说一样,那种时代闸门下的热情和真挚足以抵偿它已经获得的声名,但那种揪着胸口高声吟诵(造作却不自知)的姿态却令我不由自主地反感。
  •     意象的介入,时空的跳跃,当代文学现代主义转向的开端。
  •     必读书目诶.....诶.....TAT
  •     不解释。
  •     重读
  •     那時候讀詩主要是抄寫,那些詩句已然內化到我的血液和靈魂里了。
  •     : I227/3113-3
  •     2004年入手。实体封面是特种卡纸+印黑色字+烫银的书名,总之是比这张小图片好看的多。(注:这部选集里没有海子的事呵)
  •     参考这本书写了一篇关于顾城诗歌世界的论文,得了不错的分数。
  •     方含不错,抒情节制有序,带有日常性,是意外的发现;似杨炼《大雁塔》这种,在我心中地位不及韩东《有关大雁塔》。口口声声说要“贴近人民”,可惜他们太“崇高”了,已经不自觉地远离了。#八十年代文化症候
  •     新世纪对朦胧诗秩序的重建
  •     芒克、方含、江河的诗写得太差了,特别是和北岛舒婷的诗放在一起的时候。另外,封面也太难看了。
  •     顾城,北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