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思想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诗学思想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4
ISBN:9787561713747
作者:萧华荣
页数:413页

作者简介

本书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颇有学术价值的探究。

目录
导言: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发展
一、小引
二、文化思想与诗学思想
三、汉学与宋学
四、情礼冲突与情理冲突
五、诗骚之辨与唐宋之争
六、中唐与杜甫
上篇 情礼冲突(先秦――唐)
先秦第一章 诗以言志
一、题解
二、通论:以用说《诗》与诗学之发生
三、从“诗言志”到“诗言道”
四、从“断章取义”到“以意逆志”
五、“比兴”观念的萌芽
六、“天”:庄子的“潜诗学”
七、骚人的创作自诉
汉代第二章 主文谲谏
一、题解
二、通论:以“经”解《诗》与诗学之演进
三、时世――情志――美刺
四、“比兴”说
五、《诗》“经”精神
六、宗经辨骚(一)
七、宗经辨赋
魏晋南北朝第三章 缘情绮靡
一、题解
二、通论:庄老玄学的流行与诗学之突破
三、生命悲感与感物兴情
四、“缘情绮靡”说的提出与发展
五、“兴”义的演化与缠夹
六、“神与物游”:创作构思论
七、“穷情写物”:艺术传达论
八、声律、对偶、用典
九、古今之争与情礼冲突
十、刘勰等人的调和折中
十一、宗经辨骚(二)
十二、从“清虚”到“清靡”
隋唐第四章 复变之道
一、题解
二、通论:三教并行与诗学之分化
三、“复”:政教意义的再强调
1.“人文化成”与“六义比兴”
2.宗经辨骚(三)
3.“兴寄”与“风骨”
4.乐府体貌,《诗》“经”精神
四、“变”:诗美的新探讨
1.“绮靡之功”与“文外之旨”
2.“兴象”与“象外之象”
3.“境”与“境生象外”
4.“味”与“味外之旨”
五、中唐诗学思想的异变
1.从“尚情”到“尚意”
2.杜甫的诗论及其诗作的示范意义
3.“以文为诗”与韩愈的诗学思想
4.“咏性不咏情”: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另一侧面
下篇 情理冲突(宋――清)
宋元第五章 技进于道
一、题解
二、通论:理学流行与诗学之转折
三、江西诗学的准备期
1.宋初非难“九僧”、“西昆”的角度
2.“古淡”:宋代诗学基调的奠立
3. 崇陶尊杜:宋代诗学的两个支柱
4.李杜优劣论
四、江西诗学的流衍期
1.苏轼:一个参照系统
2.江西诗法的底蕴
3.“活法” 与“参悟”
五、江西诗学的蜕变期
1.江西诗学的自赎
2.“工夫在诗外”:陆游、杨万里走出江西诗学的道路
六、江西诗学的逆反期
1.不绝如缕的非难者
2.叶�与唐音的复倡
3.严羽的意义
七、江西诗学的余流期
1.方回与江西诗学的余波
2.元代诗学的宗唐趋向
明代第六章 拟议变化
一、题解
二、通论:心学流行与诗学之深化
三、一代诗学的逻辑起点
1. 从师古到盛唐高标的确立
2. 从以声论诗到“格调”说的奠定
3.“拟议变化”说的初露端倪
四、“拟议”下的“变化”
1.“拟议变化”说的提出
2.“筏喻”之争
3.“四务”与“三会”
4.“广其资”与“参其变”
5.“悟”与“兴”
6.“有物有则”与“无声无臭”
五、“变化”而不离“拟议”
1. 穷态极变
2. 穷神知化
3.“拟议变化”说的总结
六、由“真性灵”求“真变态”
1.异端思潮
2. 时与变
3.“但抒性灵,不拘格套”
4.趣
七、“拟议变化”的新倾向
1.“灵”与“厚”
2.“兴”与“韵”
清代第七章 祧唐祢宋
一、题解
二、通论:清代“实学”与古代诗学思想之终结
三、“祢宋”诗学的滥觞
1.对前代诗学思想的反拨
2. 主“变”:“祢宋”诗学的理论基础
3.“万古之性情”
4.理与识
5.情意与比兴
四、“神韵”与“格调”:康乾之际的“盛世雅音”
1.“一代正宗”王士祯
2.“神韵”说
3.“格调”说
4.“祢宋”诗学的发展
五、潜移暗转:“性灵”与“肌理”
1.从考据学说起
2.“性灵”说
3.“肌理”说
六、今文经学的兴起与“祢宋”诗学的鼎盛
1.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的诗学思想
2.“祢宋”诗学的泛滥
3.“宋诗派”的诗学思想
4.刘熙载
晚清第八章 接木移花
一、题解
二、通论:“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诗学之近代转化
三、“更搜欧亚造新声”的“诗界革命”
四、“诗界革命”与“祢宋”诗学的联系
五、“同光体”的诗学思想
六、早年鲁迅对“摩罗”诗魂的呼唤
七、王国维的诗美学
八、余论
后记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言: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发展
一、小引
二、文化思想与诗学思想
三、汉学与宋学
四、情礼冲突与情理冲突
五、诗骚之辨与唐宋之争
六、中唐与杜甫
上篇 情礼冲突(先秦――唐)
先秦第一章 诗以言志
一、题解
二、通论:以用说《诗》与诗学之发生
三、从“诗言志”到“诗言道”
四、从“断章取义”到“以意逆志”
五、“比兴”观念的萌芽
六、“天”:庄子的“潜诗学”
七、骚人的创作自诉
汉代第二章 主文谲谏
一、题解
二、通论:以“经”解《诗》与诗学之演进
三、时世――情志――美刺
四、“比兴”说
五、《诗》“经”精神
六、宗经辨骚(一)
七、宗经辨赋
魏晋南北朝第三章 缘情绮靡
一、题解
二、通论:庄老玄学的流行与诗学之突破
三、生命悲感与感物兴情
四、“缘情绮靡”说的提出与发展
五、“兴”义的演化与缠夹
六、“神与物游”:创作构思论
七、“穷情写物”:艺术传达论
八、声律、对偶、用典
九、古今之争与情礼冲突
十、刘勰等人的调和折中
十一、宗经辨骚(二)
十二、从“清虚”到“清靡”
隋唐第四章 复变之道
一、题解
二、通论:三教并行与诗学之分化
三、“复”:政教意义的再强调
1.“人文化成”与“六义比兴”
2.宗经辨骚(三)
3.“兴寄”与“风骨”
4.乐府体貌,《诗》“经”精神
四、“变”:诗美的新探讨
1.“绮靡之功”与“文外之旨”
2.“兴象”与“象外之象”
3.“境”与“境生象外”
4.“味”与“味外之旨”
五、中唐诗学思想的异变
1.从“尚情”到“尚意”
2.杜甫的诗论及其诗作的示范意义
3.“以文为诗”与韩愈的诗学思想
4.“咏性不咏情”: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另一侧面
下篇 情理冲突(宋――清)
宋元第五章 技进于道
一、题解
二、通论:理学流行与诗学之转折
三、江西诗学的准备期
1.宋初非难“九僧”、“西昆”的角度
2.“古淡”:宋代诗学基调的奠立
3. 崇陶尊杜:宋代诗学的两个支柱
4.李杜优劣论
四、江西诗学的流衍期
1.苏轼:一个参照系统
2.江西诗法的底蕴
3.“活法” 与“参悟”
五、江西诗学的蜕变期
1.江西诗学的自赎
2.“工夫在诗外”:陆游、杨万里走出江西诗学的道路
六、江西诗学的逆反期
1.不绝如缕的非难者
2.叶�与唐音的复倡
3.严羽的意义
七、江西诗学的余流期
1.方回与江西诗学的余波
2.元代诗学的宗唐趋向
明代第六章 拟议变化
一、题解
二、通论:心学流行与诗学之深化
三、一代诗学的逻辑起点
1. 从师古到盛唐高标的确立
2. 从以声论诗到“格调”说的奠定
3.“拟议变化”说的初露端倪
四、“拟议”下的“变化”
1.“拟议变化”说的提出
2.“筏喻”之争
3.“四务”与“三会”
4.“广其资”与“参其变”
5.“悟”与“兴”
6.“有物有则”与“无声无臭”
五、“变化”而不离“拟议”
1. 穷态极变
2. 穷神知化
3.“拟议变化”说的总结
六、由“真性灵”求“真变态”
1.异端思潮
2. 时与变
3.“但抒性灵,不拘格套”
4.趣
七、“拟议变化”的新倾向
1.“灵”与“厚”
2.“兴”与“韵”
清代第七章 祧唐祢宋
一、题解
二、通论:清代“实学”与古代诗学思想之终结
三、“祢宋”诗学的滥觞
1.对前代诗学思想的反拨
2. 主“变”:“祢宋”诗学的理论基础
3.“万古之性情”
4.理与识
5.情意与比兴
四、“神韵”与“格调”:康乾之际的“盛世雅音”
1.“一代正宗”王士祯
2.“神韵”说
3.“格调”说
4.“祢宋”诗学的发展
五、潜移暗转:“性灵”与“肌理”
1.从考据学说起
2.“性灵”说
3.“肌理”说
六、今文经学的兴起与“祢宋”诗学的鼎盛
1.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的诗学思想
2.“祢宋”诗学的泛滥
3.“宋诗派”的诗学思想
4.刘熙载
晚清第八章 接木移花
一、题解
二、通论:“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诗学之近代转化
三、“更搜欧亚造新声”的“诗界革命”
四、“诗界革命”与“祢宋”诗学的联系
五、“同光体”的诗学思想
六、早年鲁迅对“摩罗”诗魂的呼唤
七、王国维的诗美学
八、余论
后记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萧华荣,男,1941年10月生于山东掖县,长于青岛。1960 年高中毕业后失学。1978年考为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钟嵘〈诗品〉译注)、《魏晋南北朝诗话》、《华丽家族》、《簪缨世家》以及论文、小说、诗歌等。

章节摘录

  这段话抑扬反复,包含多层意思:第一,各个时代皆有佳作,也皆有赝品,故不可以时代为优劣;第二,承认唐诗确是诗史上的典范,不可谓“宋优于唐”;第三,认为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长铺广引,盘摺生语”乃继杜甫一体,“以极盛唐之变”,正是善学唐者;第四,因而结论是,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也属“唐音”。这样,他便曲折地抹煞了人们长久共认的典型唐、宋诗基本风貌的差异,但也承认宋诗是杜甫“变体”诗风的发展这一事实。他尽管为自己被目为“主张宋诗”喊冤叫屈,但以上言论正是“名唐而实宋”,并开了浙派“祧唐祢宋”的先河。在他之后,从清初的朱彝尊、查慎行,到清中叶的厉鹗、钱载,直至近代的沈曾植,这些以体近宋诗闻名的人物,皆可从他那里找到最初的端绪。从他上述一段话,很可体察到清人对唐、宋诗的微妙态度,体察到时代文化风习是如何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诗学风貌。  在明清之际,以主变作为反对七子“格调”之说的理论武器,最有代表性也最系统的是叶燮,他是当时最后一位结明开清的重要人物。他的《原诗》可分为两大主要内容:一是论诗风之流变;一是论作诗之法度。此节先述前一方面。《原诗》开门见山便批驳前后七子“不读唐以后诗”之说,然后正面指出:  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岂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基于此种认识,他理直气壮地为宋诗张目,称当时那种“称诗者必日唐诗,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于唾骂”的现象为“可怪”。这正是前述黄宗羲心理的写照,也可以看出宋诗在严羽以来长期被贬抑下给人们造成的不佳印象。叶燮则力图扭转此种印象。  ……

图书封面


 中国诗学思想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老先生的书好看
  •     走马观花,了无生趣,无需多言
  •     比前两本好
  •     对诗学的分段很清晰,即便有些凑泊,有助于梳理。更爱上篇情礼冲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