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知者不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108028822
作者:周振鹤
页数:35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周振鹤先生近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和报章所开设的专栏“故纸堆”、“词与物”中的相类文章,凡121题,分作四辑,即说人、说事、说书、说词。说人自然及于人与书,说书说词也难免纠缠于人与事,所以四辑之间,实难以泾渭强分。话题所谈大致以晚清中外文化交通中的习见或易被忽视的人事为重心。诸如革命、文学、经济、封建等高频常见的词,今天有着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概念、也区别于西方语境中意义的复杂演变。作者借不常见的日记、书札等文献史料,参证以私藏秘笈,经过梳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晚清中日欧三方的词语交流中的有趣过程。可说关乎旧学,不乏新知。

书籍目录

小序
辑一 说人
“不战不和不守”的来源
戈鲲化的生年月日及其他
马国贤的中国经历
从僧到儒之路
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怕的通事
晚清去德国的中文教师
王韬晚年未完成的一件大工作
《洋务辑要初编》为何没有出版?
晚清翻译家钟天纬有关英语教育之佚文
王茂荫的一则轶事
谁是黄嘉略?
武昌起义后章太炎在日本的几次活动
鲁迅的太老师
令人肃然起敬的竺可桢先生
辑二 说事
比钱说第一首还早的汉译英诗
王国维无意中最早介绍了(《浮士德》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受主观与时代的双重影响
加强汉学史研究,更好认识自身历史
广东人不认同香山人
“层累造成的古史”一例
董小宛身上的西洋布料
皇帝不会有雅量的
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靠不住的郑和语录
晚清西学流行程度的一个视角
——《晚清营业书目》前言
清末科考策问中所反映的士人意识
贪贿从来有行规
由俭入奢亦不易
“信、达、雅”三原则从何而来
月份牌
外国遗民
鸦片是怎样做成的?
中国最早的国歌
保持地名的历史连续性与严肃性
辑三 说书
翻译诚非易事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较
兰心戏院的工资档案
破曾侯致威妥玛书之谜
《中国来信》读后
不定于一尊的文化繁荣
——《民国丛书》的启示
用我的眼看你的路
共同只是表面
从天下观到世界观转变的第一步
——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历史研究无关个人情感
——评英国《经济学家》发表的伪地图
《大明混一图》
读《清代版本图录》
《德华朔望报》
《<遐迩贯珍>研究》序言
《对山书屋墨馀录》
《法国律例》
晚清的世界地理知识
关于《语言自迩集》中译本的题外话
第一本汉语语法书《官话语法》
中国人自编的第一本英语教材
《华英说部撮要》
《论语本义官话》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译本
晚清侦探小说《聂格卡脱探案》
张德彝的(《英文话规》
利用章回小说传教
在罗马的“随便翻翻”
德国国家图书馆中的康有为签名本
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四书的西译
《新学大丛书》
内山完造的《平均有钱》
民间文献出版的宏大工程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可以有中国版吗?
史实的重建
《新政应试必读》
一面美国的镜子
朱卷的尾声
张文虎日记的史料价值
重视民国笔记史料的出版
《西游笔略》前言
《中国古代官制译名手册》前言
辑四 说词
不要让文化与方言一道随风而逝
古代文言与白话相去不远
提倡雅言,尊重方言
文言本是白话
方言成为通语
不过几千个而已
中文到底难不难
南京土自更堪夸
语言景观的背景
中西结合“混腔势”
“英语”与“英文”的首创权
“睇”字用了两千年
从“Yim茶”到“Yam茶”
翡冷翠与夏威夷
孙汶是谁?
叫堂传叫图
马克思主义术语如何引进中国
“资本”与“资本主义”
“阶级斗争”的由来
“压迫”与“剥削”
“人民”来自何处?
“自由”从哪里来?
“民主”是什么意思?
西方本无“文化”
北京原来是南京
通天气表与长拉琴
显微镜与望远镜
老虎窗与歪阿索
“面包”的最早出处
老婆叫作细君
地名之争
口号
“逻辑”在中国的立足
“日国”并非日本,“布文”便是德语
“少女”是娘
你真蚌!
“鄙视”为何是看不起?
什么时候开始有“拍卖”?
“牛后”是什么意思?
“粉丝”一词的合理性
飞去来词——写真
手机
人是虫

前言

  据说刘文典当年在课堂上开讲《庄子》时曾说:庄子嘛,兄弟是不懂的。略停后又加上一句:也没有人懂。自古以来,庄子的粉丝就不在少,原因不在别的,恐怕就在厌倦了儒家说教以后的一种解脱吧。中国的圣经——圣经是中国固有词语,后来基督教的圣经倒是由借译而喧宾夺主的——原来只有六种,到汉代已经有一种不见了,只剩得五种。偌大的一个中国,五种圣经似乎太少,于是许多贤传——这也还是汉代已有的词语——也慢慢上升为经了,如《春秋》三传就是。再后来,连诸子——当然只是儒家之子了—— 也变成经了,这就是十三经里的《论语》与《孟子》。这一来,自然要引起老庄的拥趸的不满了。同样是百家之一,何以你是经我是子,于是就有私谥出来,将《老子》称作道德经,将《庄子》称作南华经。因此庄子之地位完全不是官方的钦定或提倡,纯属民间行为。  我也是属于不懂庄子之列的,但心向往之,所以在三联出的头一本随笔集就以《随无涯之旅》冠之。现在出第二本,仍赓其旧好,遂用《知者不言》为题。知者智也。聪明人是不说话的,意会就行,一说就显得多余了。得意忘言也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我们不够聪明,不说话就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成了“言者不知”了。这本集子里就都是一些不知之言,也许看的人早就知道,我却还当成新知写了出来,惹人笑话。公元两千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中人白话》,自那以后,这样的不知之言又积压了不少,其中一部分就结成此集。但能成为一个集子完全是郑夫子编辑的功劳,我将未结集的文字全部打成一个包发给他,由他加班加点帮我挑选分类编排,才成为一本书的模样。我谨在此表示深挚的谢意。我在这篇小序里所要表示的就是这层谢意,至于书里的内容用不着介绍,也不必提要,既无深意,更乏新知,如果能于茶余饭后作为谈助,就是大幸了。  周振鹤谨识2007年10月11日

内容概要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已出版研究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之道》、《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并有论文集《逸言殊语》、《周振鹤自选集》、《学腊一十九》及学术随笔集《随无涯之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岛的历史地理背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治过程对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及国家教委社科项目《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研究》的研究。曾多次赴日本、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也是属于不懂庄子之列的,但心向往之,所以在三联出的头一本随笔集就以《随无涯之旅》冠之。现在出第二本,仍赓其旧好,遂用《知者不言》为题。知者智也。聪明人是不说话的,意会就行,一说就显得多余了。得意忘言也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我们不够聪明,不说话就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成了“言者不知”了。  ——周振鹏

章节摘录

  感谢张宏生先生及其朋友的努力,将一位在中国名不见经传,而在美国哈佛大学却留下深深屐痕的人物,重新活现在我们的面前。由张宏生编著的《戈鲲化集》及2月21日《中华读书报》张宏生与记者的长篇问答,给人以启迪的不只是如何发掘在哈佛担任过中文教席的戈鲲化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让人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应当如何深入。在历史研究方面,从来都是锦上添花的多,对于大人物、大著作、大事件,研究成果迭出,重复雷同在所不顾。但对于细小事件,则少有人注目,因为花工夫多,而收效少。但是只有大事件的历史是不丰满的历史,有时甚至是歪曲了真相的历史,因此很希望能多有如《戈鲲化集》这样的书问世,使历史的色彩更加绚烂。我比较详细地读了这本书与上述的问答,对戈鲲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也想说上几句。  张宏生在《戈鲲化集》前言中说,戈氏生于1838年(道光十八年),不知何据。若就戈鲲化所编《人寿集》来看,他应生于1836年(道光十六年)。因为陈安仁在唱和诗中注明“君生丙申年”,丙申即道光十六年,当公元1836 年。而且也须是此年,才合于杜维德1879年7月28日致埃利奥特信中所说的,戈当时四十四岁的话。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考出戈出生的具体日子,据曹士虎和诗注云:“君生五月十九,是日夏至。”据曹注,则夏历五月十九日又值夏至之日,正当光绪元年(1875)。再查历书,丙申年五月十九日当公元 1836年7月2日,则是戈鲲化的生日(按:此文发表时对戈鲲化生日的公历推算有误,承邬国义先生指出,谨表谢忱)。  戈鲲化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知识分子,他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写了四首自述诗,他的朋友数十人写了总共六百多首和诗,编为《人寿集》。他自己的诗则编为《人寿堂诗钞》,也有师友为之作序或题辞。这些师友有的有一些小名气,有的做了不算大的官(只有章望与黄钰的官做得较大,但他们做的两个序。恐怕都是求来的,如黄钰的序就是由戈的契弟程登甲请托的,并非一般朋友之作),还有一些我们今天不知其履历,但可推知也是一般的士人。这些人有诗文集传世的只是少数,我查了其中的十几种,发现只有一种提到戈鲲化,那就是王泳霓的《函雅堂集》。在该诗集的卷五中有《题戈研昀诗集》一首。戈鲲化字砚昀,古人的字,同音常相通假,故研昀即砚昀。王氏这首题诗正置于《人寿集》的题辞中。除了王泳霓外,尚未见其余友人的诗文集中提及戈氏。当然,也许还有其他诗文集未被找到,但就这十余种而言,或可说明题辞或和诗者并不把这些应酬之作看得很重。  另外,在《人寿堂诗钞》里,有几首和内自讼斋主人的诗比较特别。这位主人,连戈自己也不认得,故在酬谢诗的小序中说:“内自讼斋主人素未觌面,并不知其姓氏,承和《四十自述》诗,刊登《申江日报》,三叠韵奉酬。”晚清并没有什么取名《申江日报》的报纸,想来应当就是《申报》,一查,果然该报在丙子年五月初九日的第四页上有《奉赠人寿室主人即步四十韵》四首,兹抄录如下,聊作《人寿集》之补篇:“才调翩翩美一时,长河浩落想襟期。鲰生久切瞻韩意,介绍先凭尺幅诗。○飞鸿莫递海天书,同此依人异地居。何日乘风挂帆席,相逢始信愿非虚。o遥想诛茅曲水滨,图书满架一吟身。半生著作如相示,不异赍粮馈我贫。○会待旗亭同贳酒,相将画壁听新声。人生有乐须行乐,莫漫悠悠负壮生。”诗后署“内自讼斋主求定草”。戈氏在当时名不为重,何以有人专门登报发表和诗?何况当时在报纸上发表作品,有如今天某些学术刊物,不但没有稿费,还要倒贴版面费的。据我所知,其时以内自讼斋为号的,似只有周凯一人。此人是浙江富阳人,道光间曾任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主修过《厦门志》,其他情况则不清楚。  关于戈鲲化的生平,如果不是张宏生等先生在大洋彼岸发现那些重要的档案,我们几乎毫无所知,因为中国的地方文献里不见有关于他事迹的片言只语。不过张先生在《戈鲲化集》前言中说,“现存的宁波地方志,未见戈氏出生以后所修者”。这样说恐怕有点粗心。戈氏出生以后直到清末,至少有两部宁波的地方志行,即咸丰六年与光绪三年刊刻的《鄞县志》。后一部志书的主要修撰人都是戈鲲化的友人或长辈,一是徐时栋,志未修成而卒,踵其事者则有张恕与董沛,此三人都或在《人寿堂诗钞》上有题辞,或在《人寿集》里有和诗。但他们都没有将戈鲲化编人《鄞县志》中,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资格还不够,而不会是“漏收”。今天我们视戈氏为重要人物,而当时人则未必这样看。民国以后,又有一种《鄞县通志》行世,依然没有关于戈鲲化的条目。而且戈氏不是宁波人,在宁波的地方志里只能人流寓或寓贤一类,而这一类的名额是很有限的。如果戈氏在地方志里有传,那么在休宁的地方志里比在宁波的地方志里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估计,休宁的地方志也未必会有他的传记。另一个追寻戈氏生平的资源是族谱,可惜戈姓是小姓,现存族谱尚未发现休宁戈氏族谱。在《休宁名族志》里的五十几个姓氏当中,也没有戈姓的地位。中文文献的欠缺,就更衬托出英文档案的重要了,根据这些档案再加上两本诗集里的资料,大体上已经可以勾画出戈鲲化的基本轮廓了。  最后还要提到对戈氏的定位问题。在《戈鲲化集》的前言里说,戈氏“ 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教师,去教授中国文化”。说“可能”是比较谨慎的,但在《中华读书报》上戈却被坐实为“第一个出国到西方任教的学者”。这样说不但没有根据,而且恰与张宏生自己所编的《戈鲲化集》的附录自相矛盾。该附录收有杜德维1879年7月28日致埃利奥特的信,信中说到:“法’国政府聘用了一名中国教师到巴黎,为新任命的法国驻华领事官及其他外交官教授初级中文。但是这些学生到达中国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许多他们学过的东西。”可见法国人早在美国人之前就聘请过中国教师了,戈氏连“可能”是第一都谈不上。其实第一不第一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所起的作用如何。就如同容闳一样,张先生说他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其实也不是。但不是第一个留学生,却丝毫不影响容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戈鲲化是幸运的,因为他曾执教于哈佛,而哈佛今天仍然是世界有名的学府,他的地位自然高崇。晚清到西方任教席的士人,并非只有戈氏一人,上述那位到巴黎的教师我不知道是谁,但我却知道起码有两个人到德国教过书,但他们都未享有戈鲲化这样的荣誉。近代史正不妨为这样一些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作过一定贡献的人开一个专题研究,以丰富史学的内涵。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分拔高戈氏的地位,想象他能将“他在美国所思所得带回来,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运动,就像后来的一批‘五四’文化人一样”,这个重任是戈氏承担不了的,也是晚清去过美国的许多人,包括那些浸润美国文化比戈氏还深得多的留美幼童所承担不了的。  ……

图书封面


 知者不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西闪/文周振鹤先生的学术著作我一本未读,他的随笔集我却愿一览无遗。之前通过集子《随无涯之旅》对这位学者有了十足的好奇,后又找到了《中人白话》希望能多些了解,再后来连他的只言片语都有些“迷信”了,乃至见某著述是他写的序跋或推荐,也会格外看重。一方面是因为周先生的学识令人信服,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他写的实在太少,正所谓知者不言嘛。没想到周先生竟以《知者不言》为题幽自己一默,刚出的新书厚达三百多页。原来,知者也有太多的话要说。像周先生以前的随笔集一样,《知者不言》依然游走在学术与现实之间,像棱镜一般折射着来自双方的光。他是历史地理和文化语言学方面的行家,学术上的功力自不待言,思路却不够“经院”。相反,他假想齐国而不是秦国统一中国,两千多年的道路是否会不一样,议论那些在人们印象中一本正经的“大词”,无不透出寻常夫子不曾有的活泼。譬如什么“革命”、“经济”、“主义”等词语的来历,我虽也有大致判断,如果不读此书,终难免人云亦云。如“资本”一词,我向以为乃是从日本传入,没想到它与“资本家”各有来由:资本原是土产,资本家的“家”才是地道东洋货。又如liberty和freedom由洋文如何成了汉语的“自由”,如何蜕变成日本的自由澡堂、自由糖、自由药丸和自由帽子,又如何在政治上被曲解误用,周先生写得虽然简短,其间译者们的谨慎与使用者的放肆却刻画得相当鲜明。读《知者不言》,除了读周先生的学问,也读他背后更广阔的东西。读学术中人关心什么样的课题,还关心什么样的世事。例如书中谈到的黄嘉略,周先生以为在许明龙先生的著作《黄嘉略与法国早期汉学》之前,黄的名字“相信对任何人来说差不多都是陌生的”,其实史景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讲述过黄嘉略的故事。黄的生平经历,以及如何影响孟德斯鸠等人对中国的认识,都写入了《黄嘉略的巴黎岁月》一文,收录在《中国纵横》里。不过从学者们对黄嘉略这个人物的关注可知东西方彼此渴望文化交流的热切,也大致知晓汉学研究出现的新思路新方向。又如周先生在《老虎窗与歪阿索》中谈到厦门人将钢丝绳称为“歪阿索”,实际上是wire(金属丝)和绳索的拼接,却全然没有提及另一个更著名的词汇“吊威亚”。相信他如果看了本届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可能会多补充一些港台影视知识。偶尔,《知者不言》中的周先生也小小刻薄一下,他说读钱穆的《国史大纲》,须得先具备书中序言里所规定的中国文化天下第一的信念,才能达到钱先生所期望的读后感。明显不厚道,不过相当符合事实——权当是周夫子于故纸堆里伸懒腰了。
  •     从小就喜欢历史和地理,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有一门二级学科叫做历史地理学,开学的时候买了本历史地理学的教材,又顺便知道了顾颉刚、史念海、竺可桢这些跟历史地理学带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然后跑去万圣找书,无意间被这个素美得封面吸引住了,知道了一位中生代的专家,他叫周振鹤。从这本书的内容和目录上大可嗅到周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和个人兴趣所在。但是周先生又有别于其他过于学术的专家般为了些事实争辩的你死我活,周先生一直用一种平和的笔法叙述着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那些应该被记住的,应该被重视的书、人、事、词。就像周先生在开篇几段中写道,历史不仅是由官方修订的正史组成,同样一些经过历史积淀留下来的别史、秘史、霸史,乃至是传说与趣闻,就像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齐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光彩夺目的历史世界,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作料,才使大众对历史有了更大的兴趣。可以看出,周先生不仅对历史兴趣斐然,而且文采斐然,难得的好笔法,一篇篇随笔杂文,文笔简洁流畅,让人看上去非常的舒服,而不学术,时不时的还冒出几个让人关注的闪光点,时不时的拿捏着一些模棱两可的小事件,让读者感觉很有趣。我觉得周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杂文家,这年头把历史通俗化得老师很多,但很多人是在通俗的过程中彻底把历史搞俗了,历史原有的严谨却被抹杀了,周振鹤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契机,在通俗的过程中,又不失高雅。
  •     书中分为说人、说事、说书和说词四集,均是作者于21世纪初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其中的内容多为晚晴和民国年间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的趣闻轶事,以及作者的一些颇有见解的评论。其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我等闻所未闻的,比如基督教传教在中国早期的一些历史,晚晴贫乏可笑的地理知识等,读来很像是听一位智者老人聊天讲故事,有趣,也学到不少知识。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学苑话题之知者不言
  •     what should facilitate become hurdles...#educated ignorance
  •     书还算可以,周教授治学严谨。但此书算不上一流的著作。
  •     老先生知道的真多,
  •     这是 周振鹤先生这些年在 各大报纸专栏发表的有关 文化 的或长或短的 文章集。睡前读上一两篇,实在有味。
  •     又见聪明绝顶
  •     有料,幽默。专栏文字写成这样不容易。
  •     写的不错。大多短小,内容却颇为丰富。学识不错。读后长知识。
  •     今天看来,作者言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还有些趣味.没事翻翻,增广见闻,睡前催眠,均可.
  •     书是可以的,早想买了,就是以前觉得贵
  •     学识很丰厚。
  •     周老师的书简直是选题的宝库啊~
  •     事事皆学问,言言有真意!
  •     很好的历史书。
  •     随意翻翻也别有一番趣味
  •     作者的书基本全买,个人对其观点感兴趣。
  •     知者不言,不知者也请闭嘴!
  •     周先生的随笔,闲时看看~
  •     出版社的名目是学苑我觉得一开始以为是一般的教授的随笔集,看来理解有误,别人的推荐也是误导,看过以后觉得自己不是很适合看,看的有点看不下去的味道!!!
  •     周老师在报刊杂志上的零星文章,说书说人说字,很长见识。
  •     封面很脏,越来越感到当当网邮寄来的书不注意封面卫生,拿到后要擦好一会儿。
  •     这书蛮专业的~
  •     初读惊艳,细读鸡肋
  •     报章随笔的合集。内容主要是中外文化交流史,比如传教士、同文馆、通事等等,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还有不少语词文化方面的探源文章,也大都和中外文化交流有关。像发现19世纪中期北京官场上说的官话其实依然是南京话(江北话),就来自于对该领域历史资料的发掘。
  •     对于没什么文化的我来说,太深了。
  •     钻故纸堆整出来的玩意儿总给人以矛盾的体验,迂腐呆板的气味儿,却也总能感到俯仰之间皆学问的睿智。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太讨厌周振鹤同志的行文了。
  •     和同门的葛剑雄比,外界名声没葛馆长大,但是业界的名声还是周振鹤响点。书卷气浓的文笔
  •     知者不言
  •     买到后拿在手里很舒服。中外交流历来混沌不明,看到这些文字有启迪的意味,编造的历史让人错乱,文字虽短,可以喻大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