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白话文学史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532526680
作者:胡适
页数:282页

作者简介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开风气的人物,他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一)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二)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三)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总之,要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书籍目录

关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自序引子第一编 唐以前  第一章 古文是何时死的  第二章 白话文学的背景  第三章 汉朝的民歌  第四章 汉朝的散文  第五章 汉末魏晋的文学  第六章 故事诗的起来  第七章 南北新民族的文学  第八章 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  第九章 佛教的翻译文学(上)  第十章 佛教的翻译文学(下)第二编 唐朝(上)  第十一章 唐初的白话诗  第十二章 八世纪的乐府新词  第十三章 歌唱自然的诗人  第十四章 杜甫  第十五章 大历长庆间的诗人  第十六章 元稹白居易

编辑推荐

《白话文学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媒体关注与评论

第一部具有现代学术眼光的中国文学史专著,是中国现代学术上的筚蓝缕之作,是跟“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紧密相关的著作。  ——骆玉明

章节摘录

插图:这些新材料大都是我六年前不知道的。有了这些新史料作根据,我的文学史自然不能不彻底修改一遍了。新出的证据不但使我格外明白唐代及唐以后的文学变迁大势,并且逼我重新研究唐以前的文学逐渐演变的线索。六年前的许多假设,有些现在已得着新证据了,有些现在须大大地改动了。如六年前我说寒山的诗应该是晚唐的产品,但敦煌出现的新材料使我不得不怀疑了。怀疑便引我去寻新证据,寒山的时代竟因此得着重新考定了。又如我在《国语文学史》初稿里断定唐朝一代的诗史,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渐白话化的历史。敦煌的新史料给我添了无数佐证,同时却又使我知道白话化的趋势比我六年前所悬想的还更早几百年!我在六年前不敢把寒山放在初唐,却不料隋唐之际已有了白话诗人王梵志了!我在六年前刚见着南宋的《京本通俗小说》,还很诧异,却不料唐朝已有不少的通俗小说了!六年前的自以为大胆惊人的假设,现在看来,竟是过于胆小,过于持重的见解了。这么一来,我就索性把我的原稿全部推翻了。原稿十五讲之中,第一讲(本书的“真引子”)是早已删去了的(故北京印本(国语文学史)无此一章),现在却完全恢复了,第二讲稍有删改,也保留了;第三讲与第四讲(北京印本的第二第三章)保存了一部分。此外便完全不留一字了。从汉初到白居易,在北京印本只有六十一页,不满二万五千字;在新改本里却占了近五百页,约二十一万字,增加至九倍之多。我本想把上卷写到唐末五代才结束的,现在已写了五百页,没有法子,只好把唐代一代分作两编,上篇偏重韵文,下编从古文运动说起,侧重散文方面的演变。依这样的规模做下去,这部书大概有七十万字至一百万字。何时完功,谁也不敢预料。

图书封面


 白话文学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史,只写到了中唐诗歌,而对于白话文学更为重要的元、明、清文学却都未写入。胡适做学问兴趣太广,所以早期总不能专注于某一样研究彻底。这本书写作目的,胡适在引子里已经写明,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让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只是替“开路先锋”们“修残补阙”和“发挥光大”;第二是“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地位”,“这一千多年中国文学史是古文文学的末路史,是白话文学的发达史”。不过,这本书也并非单是为了新文学而服务的,同时也是在“整理国故”。这本书体现了胡适的几个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以进化论的方式前进和发展的,所以白话是比古文更为先进的文体,这本书所梳理的文学脉络也是以白话为中心,认为来自民间、切近口语的文学才是有价值的文学,几乎完全否定了古文的价值。并且将白话与文言完全对立起来。后来周作人在他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认为胡适将文白完全割裂,认定古文是“死文学”,白话是“活文学”太过偏颇。虽然文中有些观点略显偏颇,但是就如骆玉明在序中所说,像胡适这样来看待中国文学的发展是从来没有过的。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迫切需要立论,而立论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先破除之前占据权威地位的古文。由于政治原因,现在我们来看文学革命派与古文捍卫者的论争,会觉得新文学这一派太过咄咄逼人,但事实上当时把握话语权的主要还是古文派。将这本文学史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也便觉得这样的“偏颇”也合情合理。
  •     读这本书,领略了胡适他们那一代学人,敢发、能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学识与胆识,也领略了胡适的考据癖。胡适的这部《白话文学史》,和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样,是一部未曾完成的作品。许多观点今天看来未免太过偏颇和武断。但这部著作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正确,而在于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筚路蓝缕之作,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胡适在文学上和其它许多学科的贡献,都不在于他是否埋头进行学术研究或者著作的多少。据说,当晚年的胡适在台湾,埋头学术研究的时候,反而没什么大的创造。正可见他的作用,而于在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他的“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作用。至于他的考据癖,看一看就一目了然。有人说这是胡适的毛病。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人想考据,也得有据可考呀?肚子里没东西,考据个鬼呢。向大师致敬。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不知道怎么称作文学史名著的…作为大师…应该兼收并蓄…客观一点…我却只看到一个革命家…
  •     胡适对韵文律诗似乎很看不起,对一些发展节点的推断也颇为大胆,更近于一部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书,或者《文学发展猜想史》。
  •     极精彩的作品,大一时读,是时自觉是文学青年。胡适是才华横溢的人。
  •     这丛书,非常好,准备收藏
  •     启发思考一些问题,很不错的
  •     考虑到传承的问题,胡适的书,现在读的时候关注的应该是他的方法,而不是结论。但是这货的用意太明显了。
  •     胡适先生谈到唐初的白话诗受当时打油诗影响较深,恰好归青老师抛出的四言变五言的问题与此大有联系。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滥觞,明显受当时活跃的民间歌谣的助推,白话总比文言啰嗦,虽然之前五言也零星出现过,但白话歌谣最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场革命也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     胡适原来是如此言辞激烈,慷慨激昂的人。
  •     有些急功近利了。另外我怀疑“白话文学”的说法能否成立
  •     胡适早期的书,看看而已,他一生也没真打算写下部
  •     虽然有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更像是为胡适那一代人自己掀起的白话文巨浪寻找历史依据,写史以价值预设为前提,这不是什么好事。
  •     这些书真的非常不错,品读经典,人生才能散发光芒
  •     这本书要放在今天光是查重就过不了。简直拿了各种集子整页整页的copy,另外一半是在自圆其说,只要是白话都是好的,贬低赋的价值,魏晋风流的价值。有种凡我不好者皆是不好的这样的自大习气——反正也可以从明明是中国文学 史偏要叫它白话文学史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就可见一二了罢。汉以前不写是因为手头资料不足,也是醉了。
  •     买的第三本中国文学史类书籍了
  •     蓬莱阁丛书很好,都是经典好书,只是现在比较难凑齐啊。
  •     最初从图书馆借来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读罢学到很多,大家写小书,不同凡响。虽然此书历史评价不一,但对我而言,还是觉得有收藏的必要。可惜只写到白居易。
  •     胡适的经典作品
  •     就是等的时间长了一点,不过没有关系
  •     对谢灵运、杜甫以及韩愈均有殊见。拎出梵志,寒山,拾得,卢仝四人详论,俗白险怪,各有趣味,终归到“提倡白话文学”的大旗下来。可惜老杜的七律没法纳入胡适的体系,横遭贬斥。
  •     TJ了。。。QAQ
  •     书的内容不错,适合我看,很喜欢!
  •     这本书背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白话文运动。所以书中看不上传统古文学的观点也就可以理解。
  •     内容丰富额u
  •     胡适的作品,总是不会错的,就像他的那本《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当然,这本也是一本好书,读之感觉很深刻,受益不浅!
  •     可能关于“白话”的论点还须商妥,就书本身来说,是一部写的很美的文学史,有些观点也令人受益匪浅。
  •     读的是岳麓书社八二年版……四周书页都已发黄,于是目录略过直接从自序读起,到最后发现只写到唐代的时候恨不得爬进地府去问阎王要人……敢把明代写完吗!其余不说曲写一点嘛!!!
  •     骆玉明的导言在情在理,颇为中肯。
  •     三星给胡老夫子这本木有写完的文学史。必须承认,作为白话文第一人,胡适的东西还是蛮有标杆性的。然而未完待续实在是让人不能容忍。来来来,我要把作者上交国家。
  •     硬要从古人文章中找一些直白的文章说成白话文,然后在说白话文比文言文先进,胡博士这件事做得太偏激了。按我说,文言白话只是行文风格不同而已,任何时代都有文言白话
  •     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背景,才能感觉的此书的分量。2016-5-4
  •     胡兰成先生说,史记是最好的文章,汉唐之后则绝少好文章了。胡适先生说,庙堂的文学可以取功名富贵,但达不出小百姓的悲欢哀怨;中国文学一条是模仿的沿袭的没有生气的古文文学,一条是自然的活泼的表现人生的白话文学;前者是死文学,后者是活文学,后者才推动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其实都是挺搞笑的说法,毕竟他们都喜欢李白,也都赞扬红楼。倒是费孝通先生冷冷的说:文字是庙堂性的,而语言是乡土性的。
  •     这样的大家现在不多见了
  •     以前看过电子版的,很喜欢,再买个纸质版的收藏下。
  •     胡老师也就这样了。。
  •     很搞笑的一本书- -
  •     第一次看胡适的书,讲白话在中国历代文学中,从不入流到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有论有据,整本书都很扣主题,比如他给杜甫很高评价,但在这本书里只从杜甫在白话方面的成就出发去讲,不会乱发挥,不会充字数,简洁易懂。
  •     那个思想激进的时代,治学、治国都不免有偏激之处加上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思维,所以书中体现了太多的激进思维,但先生治学态度的严谨,学术观点、学术理念,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进一步研究!
  •     胡适之先生名作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置于历次时代变革观之,语言(此处即胡适所谓“说白”、“清白”与“明白”三者合一的“白话”)多为改良抑或革命者所首选,诚可谓“文变染乎世情,兴衰关乎时序”也。借以“隔”与“不隔”言之,白话自是于表情达意之目的无所凝滞。然而,文学作为话语之蕴藉、作为人生之余裕亦因此而有所歉焉。由文言而推之白话,由白话而趋之通俗,“白”字终成浩荡之势。可大俗大雅与雅俗共赏者云云,仍所未见。“白话”运动固然复归了语言的工具性,可作为审美的艺术性呢?得失加减之中,失其偏颇。此亦为人生与为艺术之殊途。外,因推崇诙谐之白话风格,胡适似也染上了诙谐之气。“徐志摩的生祠遍于村镇”一处,可见浑圆镜片后的狡黠目光
  •     胡适真是个好自负好好玩的人
  •     哈哈哈~
  •     蓬莱阁的书都该读读
  •     读一本书,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躺着想想,未必然,但是,这想法,真不错。赞一下胡适先生。
  •     可惜只写到元稹白居易,遗憾
  •     还没看,但应该可以
  •     开创性文学史著作,借着读该书的机会,回顾了中国文学,特别是白话文学的 发展与演进,在内容与形式之见的演化与发展,形成规格再又打破规格,品味方面则是源于社会现实又能高于社会现实,齿有余香,赞!
  •     这个商品不错~比较经典,快递服务很到位!
  •     胡伯伯還是真有點搞笑的……為了推廣白話真是不容易……
  •     读的过程我一边喷饭一边郁闷:您老怎么非要提出“白话文学”这么别扭的概念!结果现在文学史都奔着这个路子去了……胡适之也是非常爱抬杠,弄的我也全程在心里默默和他抬杠,真是不得了的人格魅力(褒义)。这本书的优缺点和文学史史的意义什么的就不提了,佛经翻译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噢。
  •     經典 必讀
  •     白话文学史
  •     启蒙读物,对我帮助巨大
  •     胡适是可爱的,看这本书就能知道。
  •     很精美的书,
  •     买的时候还以为是 白话 文学史,没想到是 白话文学 史,本来我就喜欢高冷的古文骈句,这本书却一边倒地觉得所有不是白话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可能是受他那个时代先锋思想的影响,胡适觉得所有传统的瑰丽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叙事的,直白的都是好的。如此偏颇大大影响本书艺术价值。另外本书未完,重头戏元明清根本就没写到。有骗买书人钱财之嫌。第三胡适文中多考证,但像他自己说的,当时没有那么多资料,所以考证也是不全不精确的。不全不精确的考证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综上给三星
  •     许多人说胡适偏颇,我倒宁愿多几个这样的偏颇之人。自古庸人多局促,难得俊逸灌醍醐。
  •     胡适真不愧是大家,学到太多了
  •     特殊年代的产物,思想激进
  •     该书值得备用,需要时参考比较阅读
  •     有点摸不准评分,总之,算是文学史开山之作,值得阅读与反思。
  •     胡适说自己这本书在开创,筚路蓝缕,这大概算是这本书最大的成就了吧。其实随便读读还是可以的,只是近五四时知识青年,似乎总以为:凡是正统的,必是不好的。所以胡适会说文学史的核心只在白话,说文心雕龙的评价如何如何偏颇,可是他自己全书都偏颇。也许他自己也未意识到,他首先是在文言中浸淫了自己的童年。
  •     題目是《白話文學史》,實際叫做《古代文學史》更為合適宜,適之先生只不過是趕了一次“新文化”的潮流罷了,以至於對晚唐之後的卷帙無心再做,終了也只留下三分之一。如今看來,即便是古時的“白話”也只是相對於某些人來說,看過引文中的提綱,整部書想要說的頁就是各時期典型的文學表現形式,倒是資料搜集是一巨大的工作量~這可能也是適之先生無心續作的一重要原因吧~
  •     读了开头的章节,从古文中寻找白话,可为历史电影台词做贡献。
  •     这本书不是用白话的笔法来讲述中国的文学史,乃是研究中国白话文学的历史。
  •     收获不少,死的体制是没有生命的,古人的语言,只不过是以他们的叙事方式而已
  •     半天读完 一口气下来之时畅快淋漓 很多时候在胡说八道但是也让你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而且很有趣 青年意气十足 我等皆愧作今日中国之少年 如同那乱世的醉吟先生 今日改为打dota而已 如果论文能写成这个样子 适之先生真是天真烂漫爱诙谐 不知跟闻一多比谁的诗讲的更好~太久不读心里没有印象做比对了-都好!130817
  •     可惜只写到唐代。
  •     功利,宅心,两难。
  •     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在文学史学史上确乎极为重要,但此书中的问题,也实在罄竹难书,很多文学史上的错误的观念(至今不少仍被认为是常识),都是此书最初揭示的
  •     无聊闲翻书
  •     领略了他们那一代学人敢发、能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学识与胆识,也领略了胡适的考据癖。
  •     很好的一套书。。。。
  •     版本还不错,价格也不算贵。
  •     开风气,矫枉过正也不要紧
  •     胡适的水平是不高,但是比我还是高到不知道哪去了。
  •     偏颇之处甚多。
  •     文学在民间
  •     又创囫囵吞枣新标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