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四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四卷)

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7
ISBN:9787560922539
作者:《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编委会
页数:438页

作者简介

本卷共收有30篇演讲稿。按内容分为:哲学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素质与成才、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等五个部分。另有“人文访谈”一篇。演讲者中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杨叔子、杜维明、张岂之、涂又光、费振刚、余秋雨、邓晓芒、王选、何继善、吴冠中、谢铁骊等。

书籍目录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代序)
凋远清(教育部副部长)
哲学与科学
道法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的《老子》/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涂又光(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苏格拉底与孔子言说方式的比较/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结构/钱学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天文历史年代学初论/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
传统与现代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
20世纪我国史学大师的创新精神
/张岂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文化传统与现代阐释/张隆溪(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搭建中华文化的第四座桥/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化的回顾及其他/郭世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刘仲林(天津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所教授所长)
素质与成才
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知识创新呼唤当代中国青年/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工业大学前校长)为振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矢志奉献/王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研究院院士)让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地端上飘扬/鄂栋臣(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读书与做人/陈赫(中南工业大学应用系统研究所教授所长)学习观念的变迁和学会发现知识/隋允康(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文明本土化与大学/涂又光(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继承与超越:/吴同瑞(北京大学教授副教务长)理纬文经织锦成:/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
文学与艺术
盛唐气象与盛唐时代/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经》的经典性/费振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西美术比较谈/吴冠中(著名画家)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谢铁骊(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当代电视观念的演革/胡智锋(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现代传播》副主编)音乐与人生此致隆(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经济与社会
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赵海英(香港大学博士)现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陈建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凋冠雄(广东省顺德市北镇镇长)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透析/李其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人文访谈
游学谈――访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张良皋教授/饶传平谢添王沐
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代序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不仅对当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而且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长  远的指导意义。随着全教会及江总书记谈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高等教育如何贯彻全教会精神,高等学校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该说,经过几年来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方向已经明确,思路也已清晰,而且也初步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真正要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  关于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  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  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二 关于素质教育  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地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

章节摘录

  钱学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要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科学与真理的激情。实事求是,不畏艰险,敢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争。  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结构  ——学习钱学森有关论述的体会  ——在北京大学演讲——  关于思维与智慧的奥秘,自古以来,很多学者一直在探索,只是他们研究的角度与途径不尽相同。生物学家多从脑科学人手,社会学家常常侧重于认知心理学,哲学家对于人们的思维活动则往往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近20年来,钱学森教授提出研究并建立的思维科学,是从一个崭新的视野展开的,它既吸取了哲学、逻辑学、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营养,又采撷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丰硕成果,并使之融为一  体,因而,其体系、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具实践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钱学森教授认为,思维科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现代科学技术部门,并且设想了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他的许多思想观点新鲜、超前、有创见。现将其有关论述和我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并向大家请教。  一 思维科学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在这21世纪的大门徐徐开启的时候,我们进入了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日趋一体化。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浪潮拍岸而来。科技经济、高科技产业随之迅猛崛起,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已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必然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和智能,以便掌握现代的高科技。在这方面,计算机技术革命特别是“智能机”技术的发展是关键,是国内外争夺的制高点。如何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部分人脑的智能,使人一机结合,互相促进,发挥更大的效能?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有一门新的关于思维的科学,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去指导、去配合、去解决。钱学森教授正是抓住了这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下子就提出建立三个新的科学技术门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说:“这三个新的科学技术部门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系统科学研究的是现代化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而推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需要。”  思维科学的建构与发展亦已具备了客观条件。按照钱学森教授的社会发展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命,必将引起经济的社会形态,主要是社会生产体系的变革与飞跃,这就是产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已出现了四次产业革命,我们正面临的是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和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第五次产业革命,21世纪相继到来的将是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为先导的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钱学森教授认为,当今的“信息革命的一个与前几次产业革命不同之处似在于直接提高人的智能”。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以蒸汽机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推动了以机器为基础的近代工业兴起,开创了人结合的物质生产力;那么,第五次产业革命,由于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灵捷技术(virtual reality)等的使用与普及,不仅进一步扩大与提高了人一结合的物质生产力,而且将大大促进人们的思维与智慧的发展,开创出人,机结合的精神生产力。这两种生产力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必将创造出新的人类、新的社会、新的思维。  二 思维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思维科学是钱学森教授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一门极为重要且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部门类,它的学科建构与其他科学部门的层次结构一致,它的完善、发展与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密切相关。因此先介绍一下钱学森教授对科学与技术的界定以及他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教授就特别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因此,他提出:“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各科学部门的分类,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从人们研究问题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来划分的,它们研究的对象虽然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与范围(例如其不同的外部特征、内部构造、运动形态、矛盾特殊性等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互相关联的、统一的,即都是研究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人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等)的。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应该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识的学问,目前暂定为11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和文艺理论。每一大部门又分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各门科学技术部门通过各自的哲学概括(桥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相通。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受辩证唯物论这一哲学的指导和体系中其他各门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同时,也推动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还有大量一时还不能纳入体系中的人们的认知、作为思考的哲学思维以及点滴实践经验。即前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网络体系,随着人们不断实践、认识的历史长河之流,各门科学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将会形成许多新的科学技术部门,人们的认识亦将从相对真理日益趋近于绝对真理。这个体系也是一个哲学与科学、理论与实践、“性智”与“量智”、“科学”与“艺术”相互统一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图书封面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四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本卷共30篇,几乎全是著名高校的教授、院长、校长,院士、各领域专家、著名学者,还有诺奖获得者,亦不乏大师级人物的讲演稿。虽然不能现场聆听大师们的讲座,能得此书细细品味,以慰内心遗憾。细读了几篇颇受教矣,完全称得上‘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精品’,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跨入大学的学子们细细阅读。但字太小了,纸张太薄,要透字阅读时感觉不舒服。该启示录共六卷,但1、5、6卷缺货没有买到,不知道1、5、6卷何时有货?
  •     good,给力,刚到手的,好好仔细看了评价会中肯点
  •     我不建议购买,主要是因为其中的内容和观点都无法让人真正的获益.和今天的<读库>之类的思想书籍差远了.可能是时代所限,书毕竟是九十年代初的,我阅读时明显感觉到和今天有些脱节,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文中的观点似乎都沾上了"御用文人"的笔法,对于这一整套书,我购买的比较失望.
  •     导师推荐的书目。非常好
  •     所谓学习,不一定非得成为大师,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     理科生看还行,观点、思想有点老生常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