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浮生六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101072259
作者:苗怀明 编著
页数:235页

作者简介

《浮生六记》内容简介: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当白天的忙碌沉入夜晚的宁静,执著地关注心灵成长的现代人渴望阅读、欣赏这些疏导情绪情感、培养审美趣味、提升生活品位的作家、作品。这些富有灵魂的文字穿越中华文化千百年的时空隧道烛照着现代人的心灵。“怡情书吧”,现代人浸润古典情怀的精神憩园。

书籍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卷五 中山记历卷六 养生记道附录 沈复诗二首 送沈三白随齐太史奉使琉球 题沈三白琉球观海图 寿沈三白布衣诗 分题沈三白处士《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跋 重印《浮生六记》序 重刊《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后记 《浮生六记》考 《浮生六记》校读后附记

编辑推荐

  1.现代人精神的需求。忙碌于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当白天的匆忙沉入夜晚的宁静,他们执著地关注心灵的成长,渴望阅读、欣赏那些疏导情绪情感、培养审美趣味、提升生活品位的作品。“怡情书吧”所收入的作家作品,能够穿越中华文化千百年的时空隧道,烛照着他们的心灵。  2.装帧精美。本套丛书为宽扁型,采用双色印制,书中配有数十幅插图,凸显一种雅致的风格。

前言

  说起《浮生六记》这本书,还有一段颇具戏剧色彩的传奇故事:  光绪三年,也就是1877年,一部名为《独悟庵丛钞》的书籍出现在市面上,该书辑录了几种少见的笔记著作,其中一种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书的名字很陌生,作者也不为人所知,篇幅不长,只有六卷,而且还残缺不全,少了后两卷。但就是这样一本书。面世后竟大受欢迎,一纸风行,其后不断以单行本的形式刊印,人们争相传诵,如今已成为一部具有经典性质的文学名著。  最早刊印《浮生六记》的人叫杨引传,他也是《浮生六记》的发现者。杨引传,原名延绪,号醒逋、苏补、淞淳外史、老圃,斋名独悟庵,江苏吴县人。主要活动在道光到光绪年间,著有《独悟庵集》。杨引传与《浮生六记》的结缘十分偶然,他是在家乡苏州的一个冷摊上买到该书的。购买的时间当在同治甲戌年(1874)之前。据他介绍,自己得到的是“作者手稿”。此后,他曾“遍访城中”,寻访有关作者沈三白的信息,但一无所获。尽管如此,他还是于光绪三年(1877)把这部书刊布出来。该书的风行证明了他不俗的眼光。我们今天能够阅读、欣赏这部书,真应该感谢这位杨引传,没有他,也许《浮生六记》早已失传,没有人会知道天地问还曾有这样一本好书。

章节摘录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注定是平淡的,既没有开疆拓土的奇迹,也没有光宗耀祖的业绩,甚至连大世面都没有见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没有乐趣,就没有意义。只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生活的情趣,照样可以活得很精彩,很幸福。作者沈三白和他的妻子芸娘就是这样的人。  按照科举时代的人生标准,作者显然不能算是成功人士,他固然多才多艺,但并没有靠这种才华获得功名,只是靠游幕、卖画、经商为生,奔波各地,有时生活相当窘迫。在这样不利的生存状态下,作者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意志消沉,反而自得其乐,生活得相当充实、快乐。何以如此?原因很简单,虽然在现实世界里不能拥有很多,但作者清楚地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比如幸福、温暖的家庭。  作者的婚姻固然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它完全符合两位年轻人的意愿,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情投意合、优俪情深,他们将这一浪漫的爱情理想演绎成平淡的人生现实。在二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能有这个福分的年轻人并不多,因父母包办婚姻产生的人生悲剧,我们从古代文学作品中读过太多。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能有一个真心相爱的伴侣,相互偎依,一起走完寂寞、寒冷的人生旅途,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运气吗?作者对人生是很知足的,因为知足,所以常乐。生活虽然清贫了-一些,但和幸福、温暖的家庭相比,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作者以生动、逼真的笔触写出了这份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平淡但又温馨的场景。两个真心相爱的年轻人生活在一起,做什么都是新鲜、有趣的:一起谈论文学,一起赏月,一起流连山水……生活虽然平淡,但照样充满情趣,照样让人沉醉。想象二百多年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就会知道这份快乐该有多么难得。  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和情趣,他的文笔绝不会枯涩,尽管所写大多为日常琐事,但读起来一点都不感到沉闷或单调,相反,让人觉得兴味盎然。作者的文风一如其所写内容,没有夸张的笔法,没有做作的笔调,恬淡,从容,娓娓道来,完全是以本来的面目示入,平淡、真实而又快乐的生活,其本身就有一种感染读者的魅力。

图书封面


 浮生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一段文字后的一句批注什么的真是造孽到心里了~什么叫这个时候作者怎么怎么样那个时候又怎么怎么样,虽然是没错啦,但是不觉得把这个明明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出来的东西,再白话一遍是很讨人嫌的么?浮生六记本身真的是很经典。句句精炼,传情。文后的文字注解也很清楚明白。
  •     沈复虽生于当时名流之家,衣食无忧,书香为伴,但喜欢游玩,擅长园艺,钟情于闺房之乐,被父母数次赶出家门,几度靠卖画为生——可以说,他在当时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文人,也许正是这样使他以不同于传统文人的视角将《浮生六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浮生六记》共六卷,其中前三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记述与妻子陈芸的感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文字细腻.不假雕饰,而芸娘也成为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最有魅力的女子形象之一,被林语堂先生赞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可即使是这样的一位可爱的女子,却落得病中离家,含恨离世的悲惨结局,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陈芸这位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很罕见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尝试探究导致其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陈芸和沈复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度达到顶峰,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在社会结构上,基本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可以说是父权制的典型代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思想和行为都进行了重重的束缚和压制,女性被禁止随意外出,禁止接受集体教育,男性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女性则被看做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陈芸生活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社会对其性别的歧视和压迫是其人生之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即使是被丈夫视若珍宝,平等对待的陈芸,也只能与当时封建社会里的其他女人一样,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经济地位,受困于女性的狭小境地。这一点从书中第一卷沈复与陈芸的对话可见一斑:,“余(沈复)尝日: 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 ⋯芸日:‘今世不能,期以来世。’余曰:‘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日:‘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加以诸多桎梏,使陈芸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是后边她在丈夫的怂恿下女扮男装参加集会,遍游水仙庙,看似其乐融融,实则也只是女性被逼无奈之举,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陈芸这样的女性的压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芸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女性意识,不满足囿于男性限制的狭小天地的女性就显得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因为婆婆不愿再让陈芸代笔,公公却不分青红皂白说她是:“想汝妇不屑代笔耳”而将其逐出家门。后来,沈父又私拆芸娘信件,仅凭信中内容就断定她私自借债,又将其在病中逐出家门,以致含恨而终。这是多么不公正的行为,而对此,即使是一直尊重爱护陈芸的沈复却也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来评价。这些看似是误会导致的家庭矛盾,实际则隐藏着男权、父权社会对于陈芸的压迫和残害。沈父作为家中父权的掌有者,就仅凭自己意愿对身为女子的陈芸妄加推测,随意定罪,只把她当做客体看待而没有丝毫尊重,用自己的想法去武断地定义她,才是导致误会的根源。而这种错误发生后,身为男权社会受害者的婆婆却也因为陈芸不遵守男性所指定以限制女性的“妇道”而对其加以敌视,而在前文中多次体现出对陈芸的尊重和对夫妻之间一定程度上认同的沈复不仅没有体现出对妻子行为本身的丝毫支持,反而叹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由于长期父权、男权观念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陈芸病中离家,含恨而死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由于沈家对于身为女子的陈芸的生存权利没有任何最基本的尊重,只把她当做附属品和可有可无,可随意替换、丢弃的劳动和工具,在矛盾出现后就对其加以抛弃,任她自生自灭。陈芸是当时社会的局外人,她追求爱情平等,违背封建礼教的行为是男权统治所不允许的,她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封建社会所不容的。她是时代的不合时宜者,她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带有普遍性的,陈芸的悲剧可以说是在封建社会中万千女性悲剧的一个缩影,作为父权社会下渺小的弱者,她无力反抗,只能沦为又一个牺牲品。
  •     爱在寻常时——《浮生六记》读后感《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简爱》被誉为西方文学当中爱情的典范。前者的爱情突破了家庭的仇恨,后者的爱情超越了阶级的界限。在这两部作品,以及其它种种文学作品中,爱情被置于形而上学的制高点。爱情因为突破了种种障碍和界限,而成就其崇高,成为人类自由意志的集中体现。而后有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打破了爱情的神话性,揭示了爱情虚幻的一面。可是,在他的作品当中,爱情成了真与假的对立,幻梦和现实的背离,仍然不离其形而上学高度。这样的爱情唯美,可是离人甚远。而今观《浮生六记》,林语堂所谓最可爱的女子芸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切皆如在身旁上演。芸娘与沈复的爱情,看似平常,可是也美丽动人,惹人羡慕。芸娘的爱情,没有现实和幻梦的背离,没有超越阶级的界限,没有突破家庭的仇恨,一切尽在寻常时的点点滴滴:与夫君一起共议文学,于亭台楼阁与夫君举杯观星,与歌女夫君三人一起划拳喝酒,就地取材制作别有匠心的小物品……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感到芸娘形象的平易近人和真实。芸娘固然有很多缺点,比如言辞有时不当,有时过于迂腐等等。可是这却更显得芸娘的可爱。芸娘的天真,对歌女的痴迷,多愁善感,也显得很美。这些缺点和天真,更加增添了她的真实性。而且正是因为她的真实,她的细致,让她显得如此可爱美丽。芸娘读起来很真实,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也能发现如她一般的女子。芸娘不是上述西方文学所述的近乎女神的光辉形象,而是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的女子。在《浮生六记》当中,爱情不是神话,也不是幻梦和现实的背离,而是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点点滴滴,如此真实,如此平淡,却美的动人。可芸娘的结局又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芸娘和沈复都乃天真浪漫之人,芸娘的女扮男装,芸娘对歌女的痴迷,沈复携二女共饮……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兴致所为,无伤大雅,增添了生活的很多情趣。可是在封建的大家庭看来,却是离经叛道之为。而出于重男轻女的风俗,这一切又都被怪罪到芸娘头上。沈复父母对芸娘的不满自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而后的启堂借款和憨园事件更使矛盾一发不可收拾。让沈复的父亲下了逐书。究其原因在于,沈复夫妇的浪漫主义,流露出来的自由气息,触犯到了封建道德,终而被封建道德所不容。读到在沈复贫苦之际,芸娘去世,在合眼之前,对沈复临终所言:“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更是有清泪在眼。可是与其恪守妇道,做一辈子的木头人,不如做短命的芸娘!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记忆最深的是芸娘将茶包放在未开的荷花中央,次日清晨取出泡茶,想来都觉美好。
  •     前面被秀了一脸,然后难过的吐血三升
  •     仅四卷
  •     闲情雅致。很好,古典风
  •     中国最可爱的女性形象。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苗怀明的注释可是真的不怎么样。他的注有的地方就是在没话找话说,有点狗尾续貂了。而且部分地方我觉得曲解了作者原意。中华书局选的这个注者真的不称职。看完原文,在看偶尔看到苗先生的注,顿觉恶心。
  •     内容很好,稍有文言基础的人都可以读。
  •     与芸娘确实难得,有趣又情深。后两篇后人补的没看进去。不看也罢。
  •     内容翔实,注释清晰
  •     最后两卷是真的读不下去了。都在夸沈三白和芸娘夫妻情深,我看未必。有几处百思不得其解,一是芸娘要纳妾,后来还为这件事给病了;二是沈三白招妓招的是和芸娘很像的人,一月之间花了100多两,要是这个钱能后来用于芸娘治病……三是沈三白那句“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私以为芸娘被公婆所恶,沈三白也要负一定的责任。都说沈三白不喜仕途经济,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必须能够养活妻儿。
  •     有此闲情,当真一切皆好。
  •     看完两章我就放下了,文言文读着还是有些费劲!
  •     内容值得一读,虽然是文言文,但通俗易懂。作者记录的是日常小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吸引人读下去
  •     耽于闲逸,不得好下场……
  •     中华书局的,还有很多生平、后记什么的,挺好~
  •     徜徉于怡情书吧,品味名家经典。
  •     坎坷记愁最后那段不忍卒读…
  •     适合喜欢古代文学的人细细品味
  •     读到“坎坷记愁”时你会发现,沈三白的后半生非常困顿,但是你在读“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和“浪游记快”时,一点儿都感觉不到作者有沮丧之情。相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情趣,可见作者是一个多么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总觉得不快乐、充溢着悲观情绪的人应该读一读,人生苦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与美。
  •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已经很通俗易懂了。羡慕沈三白和芸娘,只可惜缘分太浅,芸娘去后,三白的文已经是不忍猝读
  •     买了一套,很满意
  •     摸着良心说话,当当网的书无论从各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这次物流太操蛋了,到了烟台市里等了5天才收到书,打物流的电话根本没人接,建议当当网换掉物流公司!
  •     封面不算朴素,但还算美观。排版和印刷质量不错。每一段文字后还有编者的评论。我确实只对《闺房记乐》比较感兴趣,改编成泡面番说不定很合适。 前言第3页里说后两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系王文濡请黄楚香代笔仿写的,酬劳为二百大洋;《中山记历》系根据李鼎元的《使琉球记》改写,《养生记道》系根据张英的《聪训斋语》和曾国藩的日记《求阙斋日记类钞》改写;沈复本人所写的后两卷一直没有被找到。
  •     半白的古文,对我来说读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照注释,大声诵读出来,感觉也还不错,一天读一点点,慢慢品味。
  •     读来真是感人肺腑、赏心悦目。
  •     书的质量很好。一开始还腹诽封面太花,但看看也算映衬了“怡情”二字。
    很喜欢里面的对话,想要知道古人是如何对话的,看看此书便知一二。
  •     拿到书感觉手感好,内容好,评析独到而没有多余的译文,好
  •     那个时代之下夫妻如此和睦的两人……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一起买了书的三个版本,都不错,好看。
  •     该系列书还不错。
  •     沧浪亭畔,萧爽楼前,流水落花之间;荡舟溪上,赏风吟月,缥缈红尘之外。憨何负我,人面桃花,娇笑春风。而君不见,锦年零落,梦里盟誓醉里浓。黄泉回首再相逢,却那堪斗酒千盅。
  •     浮生只六记,记青葱年少,少入红尘,尘缘起落,落去心出,出而参禅,禅心明静,静来悟生。
  •     可爱至极。
  •     雲娘與三白
  •     读的是口袋本,特别喜欢这版的装帧排版,很精致,阅读流畅舒服。喜欢前二记,被那种闲适生活意趣和夫妇二人的情致打动,所以在读之后的坎坷记事甚为不忍。全篇追忆记事情绪含蓄克制,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布衣菜饭,可乐终生。
  •     书很好,很有用。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多看看这样的书。
  •     封面精致,内容也很好理解
  •     在先锋书店看到这套书,精美的包装,当时没舍得买~乘着搞活动买了~
  •     后两记是伪作,前四记文笔好,叙事流畅,三言两语就描绘出美和趣味,善用典故和比喻。作者是个用心体验生活的人,但是作为那个时代中产家庭出身的文人幕客,只知安乐不知忧患,也没有大的志向,不时为生机受窘,一旦安定下来又游山玩水,以满足口腹声色为乐,不算特别高雅,还狎妓什么的。
  •     是历史局限?还是情深缘浅?我本想跳过的第四章,却让我看到一个与想象截然相反的沈复。耐心,读书还是看人,都需要时间。
  •     (我读的是一个很蠢的后面有白话文翻译的版本,简直狗尾续貂)前三卷真是天然一段风流,甘中带涩的回味令人心向往之。如此的人生与爱情,虽坎坷其尤未悔。
  •     还没看,慕名买的,以后慢慢看了再写吧。
  •     中华书局,真的非常期待
  •     很好的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如此。
  •     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信赖,收藏起来慢慢品读。
  •     淡定有味。是可以一个人静静读完的古文言。
  •     挑了个封面好看的版本~注释倒还好,解读并不大认同。“我自爱之”“憨何负我”,噫!室友:可能她是les吧
  •     很喜欢《浮生六记》,喜欢芸娘。
  •     这个书的版面就很赏心悦目,每一段后面那一小句话都让人倍感温暖~赞!
  •     对于喜欢《浮生六记》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一直让人爱不释手,中国的文人从不提及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幸福婚姻中的一粥一饭,而这本书像一股清泉,那么真实的流露了真实的生活中平淡日子凝聚的爱意,有爱情,有情趣的生活中,即使遭逢生活中的不如意,也甘之如饴,感谢苍天待自之厚。

    喜欢这个文章就是喜欢那种淡雅的感觉,这本书的设计和书的内容之间,融会贯通,让让赏心悦目,不妨又一次再读此文。

    我买过那么多个版本中,觉得设计得最好的就是这个版本,内容只选部分深奥的字点到即止的分段点注方式也让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写于清朝乾隆年间,已经不是什么远古的文言文,大多数文字阅读起来其实是毫无问题的,长篇累赘的注释和全文翻译实在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像当然是选这本这样确实是刚刚好,前后还有很有意思的几篇读后感和研究文章,十分值得一读。

    所以,如果你只买一本,不介意看简体字,那么这本我相信是是最好的版本。
  •     真心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读到真正的最后两篇。
  •     很喜欢这本书,特别是第一卷和第三卷,我跟着沈复一起笑一起难过。值得一读。
  •     只喜欢闺房记乐,其他的坎坷和游记实在是看的欲睡。即便像沈三白和陈芸这样的封建模范夫妻,也少不了烦恼忧愁,但生活之趣应该更多。陈芸再怎么贤惠聪颖,僵化的思维也逃不脱礼法的枷锁,可见毒害之深。
  •     书拿起来很舒服,内容需慢慢品味,静心读来才有收获。
  •     我的枕边书,睡觉前翻翻
  •     这本浮生六记,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以前在书店里看到过,很喜欢里面的版式和原文,纸质很好,适合慢慢细读品味。
  •     内容还没看,挺厚的一本,性价比很高。
  •     批注太可笑了
  •     现实让你远离小清新……………#写给自己#
  •     还没细看 包装还可以
  •     很久以前读过一些片段,很喜欢这种闲淡的文字,恰好也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所以就买了。读完并不曾失望。
  •     这种清闲的生活随笔,总是能感染人,令人与烦嚣尘世隔绝开来~
  •     书不错,纸张一般
  •     听人介绍买来这本,希望能看出点价值吧。
  •     芸娘实在是个有意思的妙人儿
  •     浮生六记最开始是在初中可闷上学到的,对古文的兴趣也一直都很大,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阅读量,但是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教会你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如此甚好
  •     之前在书店看中很久了~~~~还没有开始看,相信一定是让人享受的阅读~~~~中华书局的书,品质有保证。
  •     只有注释,没全文翻译
  •     不错,一直很期待,现在终于到手了。
  •     自古文人都爱标榜自己深情:我和芸好恩爱;我嫖妓只找和芸长得像的喜儿女;离开后喜儿几乎为我寻短见;芸早死是因为情深不寿;芸死后我日夜悲痛……就像钱钟书讽刺的,娶二房也不过是为着有一天能用上反复推敲的好句子。不过换做是我,也会爱像芸一样的女人啊
  •     怡情美文~
  •     芸娘藏粥、吃卤瓜、扮男装、结憨园,生活点滴,全是至情至性。“情之所钟,虽丑不嫌”,能在瓜菜中吃出滋味。情深不寿虽可怜,亦可羡,人生苦短,与知己者为夫妇,非常人可享之福
  •     印刷很精美,还买了同版的李煜,不过这本书的注释少了一些。
  •     买怡情书吧好几本了,都很满意。
  •     闺房记乐与坎坷记愁最好 虽不喜欢芸娘主动为夫纳妾和三白与喜儿的交好,但书中所述“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令人心向往之
  •     坎坷艰苦,诗意人生,尽显作者风流。 自传如此,莫出其右。情之真切,几人能之?
  •     太喜欢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不论是印刷、排版还是装订都好的没话说,价格有这么实惠,太超值了!以后买书就认准当当了。
  •     后二卷不若前章
  •     人生果真如戏多好,反正主角都会活到最后。最怕人生跌宕坎坷后,急转而下,我还没从诗情画意里走出来,一整篇的愁苦困顿扑面而来,而后芸娘长逝,猝不及防。“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     写评注的实在太水了
  •     好书,多看
  •     感情真挚,潸然涕下。
  •     时人对《浮生六(四)记》的推崇,有些过了
  •     很好很不错。。。
  •     读第一节,无比欣喜羡慕
    读第三节,万分伤感悲情
  •     看多了如徐悲鸿和蒋碧薇、杨骚和白薇等令人瞠目结舌的狗血爱情故事,翻开沈三白《浮生六记》,不觉清新扑面,暖意融融,以卷一《闺房记趣》为甚。想来胡适说芸娘是文学界理想女性,这对夫妇定是模范。这对伉俪确实志趣相投,携手游览风景,畅谈诗词偏好,收集古文石木,分享饮食之道。举手投足,眉眼之间,皆可洞察彼此之意。痴情至浓之时,三白赠芸娘一印章,刻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复执朱文,芸执白文,日后信笺皆有此印。但后来发现,果然还是文艺圈少有但求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沈复常游历各地,在广东数月,行船饮酒,赏良辰美景,一边叹惜“余妇芸娘”不能至,一边见歌女喜儿形神与芸娘相似,拥怀入帐。后多次眠花宿柳,因善待喜儿,令别的姑娘心生羡慕,都呼唤沈三爷,三白竟洋洋自得,自云,散尽千金亦难得。编者解读破坏原文美感。
  •     最爱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两卷
  •     生活的境界。
  •     赏析文字写得很好,选注不够妥当,有的过详,有的文言词并不常见,该注的没注.
  •     装帧不错,听朋友推荐买的,回头好好看看。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得妻如芸,夫复何求! 普通清朝市民夫妻的生活跃然纸上,作者沈复与妻芸的真感情真性情,让人艳羡! 五六记为后人仿作,略觉乏味就略掉了。 阅读的其他出版社的电子版,没找到,就拿这个版本记录一下吧。
  •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不惑之年的沈三白写下对亡妻陈芸的生活点滴,可歌可泣。陈芸虽为后世恭称为最可爱之女人,沈复又何尝不是呢?!只是后几卷,尤其是收妾重回春梦、为贾时招妓一事让后人褒贬不一,但正如其自评一样,为人洒脱放荡不羁。
  •     这是我找了很久最好的版本!
  •     沈复和芸娘仿佛在我眼前,太爱这个故事了。
  •     向往那种宁静恬然的生活(正在看前二记)
  •     质量好 内容好。
  •     中华书局保障啊 嗯 纸的质量也不错 划算
  •     适合小女生看吧,这本书的注释实在是太傻逼了,简直就是愚弄读者,让人非常生气。
  •     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叙事有取舍;长短俳句参差交错,极具音律美感,读来唇齿留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