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风流去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0685623
作者:鲍鹏山
页数:560页

作者简介

“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三种,结集了鲍鹏山用情最深也最好的文章,2006年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本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后的合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和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决非当今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夸议论的套路,鲍鹏山受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
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但是,风流们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咒语尚未解除,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书籍目录

代序:父亲的家国 /001
老子:颠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学 / 002
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 019
墨子:向帝国挑战的剑侠 / 039
孟子:王者师与大丈夫 / 055
庄子(上):永恒的乡愁 / 073
庄子(下):人在江湖 / 083
荀子:养在深闺人未识 / 089
屈原(上):无路可走 / 115
屈原(下):面向风雨的歌者 / 122
仲尼弟子:昨夜星辰 / 134
商鞅:斯人自杀 / 151
韩非:折断的双刃剑 / 176
李斯:斯人斯鼠 / 196
张良:绵软的剃刀 / 206
陈平:黑暗的囊 / 213
贾谊:没有席位的发言 / 220
晁错:多情却被无情恼 / 238
东方朔:谈何容易 / 251
司马相如:A Playboy / 267
董仲舒:巫师与媒婆 / 281
司马迁:生存还是毁灭 / 297
朱买臣:我们为什么站在他这边 / 313
扬雄:从向隅而泣到向隅而笑 / 329
王充:文化清洁工 / 345
李固:头颅掷处血斑斑 / 376
梁冀:过把瘾就死 / 388
宦官:道德的唾液 / 395
桓帝与灵帝:笑骂由你 / 401
党锢群英(一):道德清洁工 / 410
党锢群英(二):婞直与残忍 / 421
建安烈士:不朽的大纛 / 428
魏晋名士:向死而生 / 446
诸葛亮:历史的雕塑 / 456
孔融与祢衡:文化的垢甲 / 472
曹丕:缺德的禅让 / 494
阮籍与嵇康:谁的去处好 / 512
元康之英:末日狂欢 / 521
陶渊明:南山种豆 / 531
谢灵运:生活在别处 / 547

编辑推荐

鲍鹏山精品集《风流去》介绍了:三千年来浪涛尽 一声叹息风流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新坛主、《新说水浒》主讲人鲍鹏山新书《风流去》,2009年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力推出鲍鹏山早在十多年前,就在贾平凹主办的《美文》上开专栏“再读圣贤”,从此声名鹊起;全国几千万中学生都朗读过他写庄子的文章《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和《永恒的乡愁》;他的文章,以华美的文字、直指人心人性的批判性、逻辑的严密和饱满的诗性、热烈的情感见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鲍鹏山自己说——他用情最深也最好的文章,都收入到这本《风流去》中了。

前言

2003年春天,父亲患带状疱疹,辗转数家医院竟无医生能确诊,两个多月以后,还是我一字不识的母亲突然悟出,父亲得的可能是蛇丹疮(即带状疱疹的中医名),以此提醒某大医院的医生,医生方恍然大悟。但此时我父亲已经被剧烈的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从此引发多种疾病,直至无药可医。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此时的父亲骨瘦如柴,并且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但是,在精力好的时候,父亲的谈兴还好,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我们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我父亲的娘舅那边倒是人丁兴旺,却又人缘极差,乡誉极低,不仅不是可资利用的人际资源,反而要时时注意撇清干系,从而也无从依靠。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壶。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我不知道当初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结交的,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此时才告诉我们,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听说后,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父亲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身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没有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终身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在父亲给我们背的两首诗中,我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我知道我不能实现父亲对我的全部期望,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了天下家国祈祷。2008年12月1日  于沪上偏安斋

内容概要

鲍鹏山,安徽六安人,毕业于安徽师大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论语新读》、《说孔子》、《先秦诸子十二讲》、《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合著)、《中国文学史品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主编)等等。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章节摘录

老子颠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学一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阳的余辉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是的,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老子的行踪可以用这样一个词:神出鬼没。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老子的著作叫《道德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不外乎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能否劳神一下,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此时的心情,假托老子口吻,写过一篇《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朴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泼散的弹子。愿你们仔细的收捡,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子的顽童。所不同者,玩弹子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子”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二老子治国的方法,也就是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了。老子大约是看多了历史上君主种种行为所带来的灾难,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义非凡的行为,不过是统治者本人嗜欲的间歇性发作而已。为此,他对症下药地开出一剂药方:“无为”。“无为”?让他们不修筑生前的宫殿和死后的陵墓了?不发动开边的战争去抢夺土地、子女与玉帛了?所以这剂药是统治者万难下咽的。不过真要是“无为”了,那确实就简单了,所以他宣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简单易行就如同炒一碟小鱼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因为照他的说法,治国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做什么,只要我们把现在正干的事停下来,什么也不干就是了:不崇尚贤才,从而使百姓不争夺;不看重难得的财货,从而使百姓不做盗贼;不让百姓看见能引起占有欲的东西,从而使百姓的人心不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是让人民心灵空虚而肠胃充满,志向卑弱而筋骨强健。让人民经常处于无知识无欲望的状态,从而让那些智者不敢有什么作为。实行了无为,就是无所不为了。[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图书封面


 风流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鲍生好文章,是一句相对的话;并不是轻松的阅读哦鹏山先生辨析文理,从人的角度读理解经典方面,更像是忧患者看视自身的从前;比如,他厌恶朱熹,对荀子的宽容,实在是生存的两端;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东西在当下,怎么解释呀!只看文字表面,就够恶心的了。其实也不用去解释。荀学乡愿,已成共识;儒者,不做书呆子,求富贵,求事功,出路在哪里,乡愿就是现实主义的呀!这是一本少年的书,人不风流枉少年!让我们一起看看五千年来,多少风水流转......一路去,一路看品味思想者架构的盛宴
  •     树林里面所有的鸟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只鸟也是灰色的。——寂寞是什么?寂寞不是我们没有同伴,而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寂寞也不是我们不能被人群接纳,而是我们不敢在人群中以我们自己的本相生活;寂寞也不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恰恰相反,正是有的时候我们和别人太一样了,我们才寂寞。
  •     这本书放在枕边已经一年多了,2012结束前终于读完第二遍。鲍鹏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带着深刻的体悟和清醒的理智。天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稳定的传承。不过悠久的历史却写满专制压迫,不平等和杀人(从个人分尸到族灭,手段凶残)。作为一个文人,他从典籍从史书中去发现民族的过往,流淌在书本间的思维传统,行为传统(我们往往美其名曰文化传统)。从孔子到孟子的儒家,到法家、墨家。从带有贵族传统的项羽到痞子流氓实用主义的刘邦,历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强梁的人书写历史,羸弱的人全是注脚。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不给人安全感的国度。土地、财富、学识都不能给人安全感。皇帝富有四方也停留在深刻的担忧中。我们无一例外的都有“行货”感,一如林冲在狱中那般。暂时的安全感只能从权势处获得,在牢中就是牢头。但是权势是把锋利无柄的利刃,进退间耗费精力又胆战心惊。不去奢谈什么民主什么选举,有一天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中,能像一个自由人一般,无所畏惧,我们的历史才算走到一个拐点。一辈子很短,读史未尝不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将出生时间延伸到文字出现的那一刻。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千载历史浪淘尽,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写的真好。 如果是我自己看的话,可能并一定看得下去。 感谢樊登解读。
  •     今天收到当当网邮寄的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风流去》。买《风流去》是为了纯粹的阅读,不搀杂任何其他目的。买该书也不是冲鲍鹏山老师在百家讲坛的名声,那些与百家有些名声的人,我甚至有些警惕和讨厌。学习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自觉寻找到一种适宜的口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百家有些硬塞你手里些糖果的意思,珍惜什么,随手抛了去。不过,知道有个人叫鲍鹏山,还是因了百家讲坛。而真正使我产生了买《风流去》的念头,因了白岩松对鲍鹏山的一次访谈。在这次访谈中,鲍老师谈到了他的老父亲,以及老父亲的文人情怀和未了的心愿。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位父亲的。他们不富裕,甚至生活拮据,但是对于读书有着纯粹而朴直的爱好。他们会把省吃节用的钱用在孩子的启蒙书籍上,与孩子一起看,一起发出天真的笑,被母亲骂责了去。他们勘破了世界弥天的虚妄和蝇利的卑微,他们把心思栖息在书本开阔的视野里,与世无争地过活。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无量的希望,他们是真诚的。他们有信心。这些在该书序言《父亲的家国》里谈到了。我们看到,父亲的心愿是如何在儿子身上天衣无缝地传承了下去的。流荡在访谈中的,是鲍鹏山老师真挚的文人情怀,这一点抓住了我。我想在不怎么在乎几十元书费的当下,我一定得买一本书看看。风流去。这个说的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的先贤,他们是一群生命终结,却魂灵长存的人。我们与他们并非无关,而是血肉相连。同一种气息,从古呼到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精练一下,就是三个字:“风流去”。为了这个概括的极好的名字,也得买一本。然后,好好读。
  •     中学课本上有一篇《永远的乡愁——庄子》的节选,从此爱上了鲍鹏山老师的说史系列。风流去,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更不用说里面尽数历史人物,用人文的、怀念的、情意绵绵的笔触,去书写那些在后世声名显赫的人,历数前生,一同笑看。
  •     鲍鹏山老师博览群书,正气浩然。
    不但作者观点鲜明,而且观点的出发点人性化和逻辑过程令人信服。
  •     有些角度很新啊
  •     当年在三联书店看到《中国人的心灵》一书,一见钟情。现在书店已经没有了,还好还是可以买到鲍鹏山的书。
  •     鲍先生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不与世沉浮,看问题能有独特见解,几十位历史名人在他的笔下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机
  •     教人能够思考。这点很重要。
  •     鲍鹏山的传记风格的确独树一帜,幽默,诗意,同时也很有深度。然而我只看了将近三百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越往后写鲍老师的思想局限性就越凸显。以人性,自由等当代道德要求去要求春秋战国的思想家,见他们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就批判啊痛心啊,这样难道不会有些过于强人所难么。
  •     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过的文学作品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我拿着笔,一边看一边划,实在精彩处就拿笔敲桌子。鲍老师在文章中倾注了真性情,这是一个文人该有的嬉笑怒骂,也是完全可以传递给读者的酸甜苦辣。如果说魏晋之后风流文章不在,那么解读文章之风流人物长存。.
  •     爱不释手,很有深度!后悔和它相逢的太晚!
  •     学的不只是鲍鹏山老师的书,还学习他的人
  •     鲍鹏山这本大作涉猎到现代学术盲区: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世故(朱鸿召语),作者用学术和文学高度完美结合的文字,把握分寸十分到位,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道德层次,讲理分析,内涵深刻。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由此可见,作者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为了天下家国祈祷。为了理想而笔耕不辍。
  •     风流去,真的都不在了。
  •     鲍鹏山的文章有内涵,有见解,文笔也不错,可以向中学生推荐。鲍先生自己可能也知道,个别篇什未免粗糙。
  •     《风流去》:“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三种,结集了鲍鹏山用情最深也最好的文章,2006年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本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后的合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和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决非当今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夸议论的套路,鲍鹏山受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但是,风流们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咒语尚未解除,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     观点犀利别具一格
  •     鲍鹏山老师博览群书,正气浩然。
    不但作者观点鲜明,而且观点的出发点人性化和逻辑过程令人信服。
    另外,冯友兰、李泽厚、钱穆和鲍鹏山老师,他们的观点是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经典之作。
    如果大家希望系统了解,可以按此图索骥。
  •     喜欢鲍鹏山老师的书,是从那一篇《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很棒的一本书,有逻辑、有诗性、有思想。幽默风趣又带点“尖酸刻薄”,其中也不乏温情感人,高中作文的好素材。
  •     鲍鹏山,我们认识他或结缘于庄子: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但是更具有颠覆思想的是他对老子以及禅位者曹丕的评价。
  •     唯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各自风流
  •     鲍鹏山教授说,他用情最深也最好的文章都收入《风流去》了。
    《风流去》,风流去,三千年来浪淘尽,一声叹息风流去。
  •     鲍鹏山写的非常好,尤其钟爱老子,司马迁,屈原.感觉里面很多人物的命运,悲剧也好与自身有很多相似之处
  •     当初是因为屈原那节才去看的,结果就迷上了。至少难忘那句三千浪涛一朝尽,一声叹息风流去
  •     自从在高中课本里读了鲍鹏山老师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要红起来,(这里说“红”,有点那个了),那是2008年的时候,其时他已经声名鹊起了,只是我在小县城里见识少不知道罢了,总之一句话,我对鲍鹏山老师的书是无限地喜爱。另,这本书确实印得不赖。
  •     我喜欢鲍老师的文章,是从高中课本节选的《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文章开始。鲍老师那种深情而、独到、深刻、别样地解读,让我认识到那一个远在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庄子竟然是那样的多情和可爱。于是后来我又陆续网购了一批鲍老师的书,在拜读之后,对每本书都是感觉就是过瘾啊!鲍老师对每个人物的解读,是那样的深刻、传神,让我们觉得历史不再枯燥、虚伪,一个个逝去的生命又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一段段尘封的记忆又一次被提起并给人无限接近现实之感!鲍老师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又给人以强烈的多情的现实关注,真正让历史去指导人生,让人反思。这也充分体现出大师的风范,这是一种历史赋予的责任。年轻人当一读为快也!
  •     鲍鹏山老师的文字,犀利明快,很有特点,看了使人顿感畅快淋漓。
  •     呵呵
  •     并不迂腐的解读,但离大家还有距离
  •     且去輕狂。
  •     真的太喜欢了
  •     全如教科書般讀完,其毒辣分析不妄作評論,其中先秦諸子和嵇康阮籍幾章尤為喜歡。鮑鵬山是理性的,不矯情雕飾的,于歷史而言正好。
  •     唉要是高中背古文之前看看就好了
  •     RC.孔/墨/孟/庄/荀/屈原/商鞅/韩非/李斯/张良/司马迁/陈平......
  •     一直很喜欢鲍鹏山的文章 读完受益匪浅 很适合静下心读 打发时间或者开阔思路都很有帮助
  •     鲍鹏山老师的这本书内容超级充实,谈古论今,而思想深度亦是相当之好,绝对是值得好好看的书!
  •     帝国的烛照,风流的名士。
    鲍鹏山老师所有的激情与澎湃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     文化散文/造诣显然高过余秋雨
  •     有感情的人,有温度的文字,有思想的灵魂,绝不同于余秋雨的无病呻吟和于丹的心灵鸡汤
  •     高中看的话作文能涨好几分吧
  •     《风流去》涵盖了鲍鹏山对历史的认知,对现代的孩子(或者说所有人)都有很重要的必读意义!
  •     鲍鹏山自说精华所在,买一本阅读一下,喜欢鲍老师的评。
  •     风流去中,作者以独到的见解解读了中国历代文人志士们最深刻的特点,充满韵味哲理,也可以了解许多名人更详尽的故事与命运.
  •     看过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折服于他的睿智、深刻、独到的看法。买来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就有种满足感,再细细看那些文字标题,就更有种仔细品读的欲望。静下来,慢慢读。
  •     鲍鹏山有态度,赞赞!!
  •     文笔没的说,但有些观点实在无力吐槽。总觉得强行洗白的并不在少数,涉及政治问题的黑又有点没黑倒要点上。
  •     嗯,谈的很深刻 不错
  •     通过鲍鹏山老师的引导,我发现现在有情怀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成少年是我们当今社会衡量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一个没有情怀的民族是可怕的,毫无进取的。环顾社会上下四周,这一趋势越来越厉害,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台湾得到传承、发扬,在异域的韩国和日本能得到认同和尊崇,这是作为我们主场的悲哀,但愿,我们及时醒悟,成功和成仁从来都不是一字之差。
  •     《风流去》结集了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中最好的文章,本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后的合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     哈哈 真有意思 鲍老师确实用情很深 好恶分明 感觉越厌恶的人写的越好 喜欢的人倒是有点不知从何写起
  •     刚收到书,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粗粗翻了一下,应该还不错。作者鲍鹏山的大名是我在读高中时因为那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而听到并深深记住的,直到现在我还能背出其中的某些段落。八年了,如今我自己也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一直觉得很遗憾新教材把这篇文章删了。这次买了《风流去》打算好好看看。另外,想说的是,当当价格便宜,但是送货速度实在是慢了些,比**慢好多,让人等得有些心急。
  •     之前大概剩了半本,这回读完了。最后两篇是写陶渊明和谢灵运,颇有点空谷回响的旷然味道。虽是一系列人物评传的形式,但书中一以贯之的观点大概有三:揭开“道德信条”的幌子加以批判;毫不客气地指出传统文化中种种教条及在其长期压抑下形成的扭曲心理和文化怪圈,不报以冷嘲热讽,而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热忱;对真性情、坦荡荡的赞颂。
  •     鲍鹏山的视角是犀利的,文字是磅礴的,点评是辛辣的;值得读,值得品,值得送!文采的洋洋洒洒和评旨的独到精准是该书的特点。
  •     喜欢鲍子很偶然,在学校图书馆逛游,随手翻到了他的《新说水浒2》,那是差不多一年前的事情了, 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挺累的。随手一翻,便彻底地喜欢上了鲍子的思想和语言。
    他的思想爱憎分明,痛恨专制霸权,想说就说,想贬就贬,想歌颂就歌颂,想赞美就赞美。思想不能说很深刻,但是一针见血。
    他身上有一股纯净的书生气,是我最看重的。
    《风流去》也正是他的心血之作,讲的是春秋至晋朝的文人们,算历史,也算文学,也是一本挺有意思的思想介绍书。
    这本书不功利,不世俗,读它,跟着它哈哈大笑,跟着它咬牙切齿,你就沉浸在里面吧!
    Enjoy it!
  •     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但是,风流们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咒语尚未解除,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     鲍鹏山老师的书都很值得研读
  •     观点独特,鲍老师的文字好有诗意好优美呢~
  •     世故与风流。仁义是常数,世故是变数;世故是常数,风流是变数。
  •     鲍鹏山老师的书,能读出良心二字。
  •     鲍鹏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带着深刻的体悟和清醒的理智。天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稳定的传承。不过悠久的历史却写满专制压迫,不平等和杀人(从个人分尸到族灭,手段凶残)。作为一个文人,他从典籍从史书中去发现民族的过往,流淌在书本间的思维传统,行为传统(我们往往美其名曰文化传统)。从孔子到孟子的儒家,到法家、墨家。从带有贵族传统的项羽到痞子流氓实用主义的刘邦,历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强梁的人书写历史,羸弱的人全是注脚。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不给人安全感的国度。土地、财富、学识都不能给人安全感。皇帝富有四方也停留在深刻的担忧中。我们无一例外的都有“行货”感,一如林冲在狱中那般。暂时的安全感只能从权势处获得,在牢中就是牢头。但是权势是把锋利无柄的利刃,进退间耗费精力又胆战心惊。不去奢谈什么民主什么选举,有一天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中,能像一个自由人一般,无所畏惧,我们的历史才算走到一个拐点。一辈子很短,读史未尝不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将出生时间延伸到文字出现的那一刻。
  •     “什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什么思想框框理论教条,都去见鬼去吧!仅仅凭着一颗敏于感受的心,并忠实于这心灵的感知,就发现自己的经历,遭遇,体验,与那些所谓的学术讲章格格不入。鲍鹏山因此一度很痛苦……”
  •     鲍鹏山的文章,很美
  •     鲍鹏山的书,相当不错,对历史名人的评论相当到位,语言也很幽默风趣!
  •     一本书读了很久,从09年开始,读到了现在,终于读完了,合上书,自己已不是当年的少年。6年了,一本书可以让人从向隅而泣到向隅而笑,但风流嘛,是否依然雨打风吹去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一篇读罢,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惊悚自己的命运。老少皆宜噢!
  •     这是我今年读书中最好的一本。鲍鹏山老师深刻的见地让我记忆深刻。从历史看人性,从历史看政治,现实和历史多么相似!我们要向鲍老师学习,社会良知、是非辨别。为鲍老师喝彩,明年还会读更多鲍老师的书。
  •     鲍鹏山,一直很喜欢。
  •     鲍鹏山老师的粉丝,支持,每有他的书都买来读读
  •     大发千古所无之异论,欲为千古所无之异人,沽名钓誉,妄自菲薄。以至于诽谤列圣,妖惑愚民。(以后有时间会对此书对孟子等人的批驳逐一反驳,以彰其咎)
  •     依然飞扬、激情
  •     版本太乱~
  •     好老师,好书!看过鲍鹏山老师的《寂寞圣哲》后,再看此书,便有一种与故人重逢的感觉。
  •     鲍鹏山先生说他用情最深的文章的融入了《风流去》从先秦诸子至魏晋名仕他以他特有的睿智和独到展现不一样的风流人物!
  •     17/60
  •     不爱史书人的最爱史书选。
  •     鲍鹏山先生的文字,很有力量!
  •     看目录还以为会很有意思呢……不喜欢作者的文笔,观点也很奇怪。
  •     太过专业的书,其中的内容我有70%都看不懂,鲍鹏山教授真的是博览群书啊,不太推荐看,如果学历史就去看看吧。
  •     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系列的人物,写出了每个人的特色,有逻辑,有情感,不无趣,但需要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看,不然可能会比较吃力
  •     鲍老师的这本书是大四时候买的,读到现在只读完了一半,非书不好也,实为读者功力之太低也!所以读文学评论的书,既见作者的功底,更是对读者文化修养的考核。
  •     真名士,真风流
  •     没耐心读史书的可以看看
  •     很喜欢鲍鹏山的深刻和独特!书的质量也很好,值得珍藏!
  •     鲍鹏山最用心也最好的文章都在风流去里了,值得收藏的好书!
  •     灵魂的拷问
  •     拿余秋雨来比的人,你是真的用心在看的吗?
  •     让小朋友看的。他们可以接受。
  •     也许不像某些读者说以前读过鲍鹏山老师的书,
    所以对风流去不感冒,
    我之前没读过,觉得风流去还是很有感情的。
  •     这本书是鲍鹏山老师的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写了诸子的一些事还有一些文人雅士的文字。鲍老师的文字很具有吸引力和美感,对于了解历史文学和写作都有无影的帮助,应该看看。
  •     充满了文人的才气和抱负,很多观点都有共鸣,从高中一直喜爱到大学
  •     前面讲孔孟老庄,风华绝代。又讲魏晋名士面对死亡的态度狂欢,讲禅让和专制,又显得很尖锐。因为这本书特地开始读庄子
  •     鲍鹏山经典作品,沉潜十五年,非常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     历史更是关于人的历史,这是一本很好的我国古代思想史,长江东逝,故人不在。总算明白读史可以明智的道理了。仔细想想,这想大哲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指导作用。回顾一下历史人物及其生平,难道这不是与我们身边的人很相似吗?
  •     鸡肋。定位尴尬,真诚有余而见地不足。
  •     鲍鹏山的书一直都很不错,长见识,厚厚的一大本,字有点小,看着有点费劲
  •     是先生之前的三本小书的“威力加强整合版”。鲍鹏山先生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见解独到。
  •     鲍鹏山老师的书很值得一看!语言经典,精炼,精辟!
  •     鲍鹏山老师是个有情怀的文人,非常喜欢他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