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六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六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301139998
作者:何兹全
页数:173页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六讲》作者受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永堂教授之约为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讲中国思想文化问题而写了这本《中国文化六讲》。在这短短的六讲里,作者讲了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也嘹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第一讲  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第二讲  国家形态——走向专制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条主流第四讲  中国的城市复兴和文艺复兴第五讲  近代中国的新思潮第六讲  中国文化的未来

内容概要

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简牍研究会顾问。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在霍普金大学培祗国际学院工作。1950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系)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社会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理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兵制等。《何兹全文集》(六卷)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  一、农耕生活  钱穆先生研究人类文化,认为人类文化,从源头处看,大别之不外三型:一是游牧文化,二是农耕文化,三是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生在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在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在滨海地带以及近海的岛屿。三种自然环境,决定了三种生活方式;三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三种文化类型。  地中海的商业文化,发展出古希腊、罗马文化,再发展出近现代欧洲文化和文明。农耕型文化,有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中国文化一线,又一直延续下来没有中断,而且逐步扩大,由东往西,由北往南,由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而珠江流域。不像埃及、两河流域乃至印度,中间几换主人,文化未能一线发展下来,而且除印度外,局面都不大。因为局面不大,就常常被外来势力征服。游牧型文化,古代欧洲有日耳曼,亚洲有匈奴、鲜卑、突厥等,其文化发展水平对后世的影响,远不能和商业文化、农耕文化相比。在民族大迁徙后,日耳曼人即接受罗马文化,日渐脱离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圈日渐缩小。尽管日耳曼族是伟大的,日后对近代欧洲文化有很大贡献,那是它改革后的事,与游牧文化关系甚小。亚洲的匈奴、鲜卑、突厥等,和日耳曼人走的是同一路线,由游牧生活改变为接受汉人农耕生活。游牧地区、游牧文化圈,日渐缩小。时至今日,便只有西方欧洲文化和东方中国文化两大系统,源远流长,成为人类文化的两大主干。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六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花了两天时间泡在lib,笔不停地在纸上抖出油墨,脖子酸沉,眼珠快掉出来了,却总舍不得停笔。觉得这里也经典,那里也不错。除了史料,基本上全抄了。三讲,12页笔记。让我再次坚信自己对历史的孤陋寡闻。。。糟糕就糟糕在,每一讲的开头都相当精彩,起首如爆竹,让人怦然心动,吸引着一直读下去。文去如抽丝,有时候还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最后再附送个干脆有力的结尾。只看了前三讲,和古代史关系密切。后面都是近现代,暂时很累,想留着以后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翻到封底一看,说是大师写给大众的书,顿时气短三分~看来我果然还是一尚未入门级的~~(>_<)~~ 想通了,不求自作高深,看了一本多么了不起的学术书,就当免费听了场大师讲座,并得到了精华版笔记。何先生举反例爱用孟德斯鸠和恩格斯,正例喜用钱穆。真是中国特色。零零碎碎地来一些文摘吧,不按体系了。“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一外在,一内在。中国文化之发生,精密言之,并不赖藉于黄河本身。他所依据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每一支流之两岸和其流通黄河时两水相交的那一个角里,却是古代中国文化之摇篮。那一种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这是一个水桠杈,中国古书里称之曰“汭”。汭是在两水环抱之内的意思。(引用钱穆的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可能是因为和地理有关吧~)在传统农耕生活的基础上滋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命、和平、中庸、融合等因素。占有人口,远比占有土地重要。中国以家族为本位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尤成为突出的对比。西方的文化大多基于个人,中国的文化大多基于家族。家长就是一家之主。君权就是家长权的扩大,忠就是孝的延伸。先秦时代——君权、贵族权、平民权三全鼎立的时代;秦汉时代——君权渐强,贵族、平民权衰而力图挣扎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君权、贵族权保持平衡的时代;隋唐宋时代——君权恢复、贵族权削弱的时代;明清时代——专制主义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条主流:天命观念;伦理思想;大一统思想;“中庸之道”。书中提到刘向所言“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以及“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汉书·谷永传》)这个“三统”让我纠结了半天。它到底是啥呢?天地人?君臣民?天君民?。曾经看到一本书《通三统》,问看过书的老师,说是借用三统的概念,此书中指马毛邓。查《汉书》,颜师古作注也看不太懂,“言王者象天地人之三统,故存三代也。”老师给我解释,三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统绪(可以参考“三正”来理解),都是天命所授,应该并存。虽然一王当政,但天命不专在一姓。孔老夫子在那一段话中也提到富贵无常之类的话,大意是劝诫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能小看其他不同姓的人,将来自己可能会被别人取代云云。悲哀呀,看来我只能做个纠缠于细节的人了。。。想看同样碎碎念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我发现和他更有共鸣O(∩_∩)O
  •     尽管我们有先秦时代——君权、贵族权、平民权三全鼎立的时代;秦汉时代——君权渐强,贵族、平民权衰而力图挣扎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君权、贵族权保持平衡的时代; 隋唐宋时代——君权恢复、贵族权削弱的时代; 明清时代——专制主义时代。 历史运行到当下,一个分众与合众的时代,纸媒似乎被网络边缘化了。在集权的社会中,纸媒更是沦落为权力的产物、读物与弃物。地球村,网络同一化的结果。传播对社会影响,犹如帝国君王的号令,让受众在选择的同时,被接受极权的垄断。强力的广告,便是例子。然而,网络最终为普世社会生态郁郁蔓延的催化剂。而这郁郁葱葱的青萍之末,复兴于宋代的开封。“清明上河图”,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东京开封“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城市产生文明,城市经济的发展,让文艺繁荣。南宋临安的勾栏瓦肆,人文思想渐渐产生出来。中国文化学者何兹全指出:“如果说农村和农民出皇帝,城市和市民就出民主,出思想、出学问。”当下,中国出现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应该会孕育普世社会生态。城市复兴带动起来中国的文艺复兴。关键因素之一,应出现类似南宋陈亮、叶适;明清之际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龚自珍、魏源一样的思想家,领引社会。于一个弱威权十年,并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社会风气,还有产生如雨后春笋般的社团与期刊——文明的声音与组织。凡此种种,启蒙在前,重新激发五四新文化光辉,天下为公,冲出“历史三峡”,中国文化的复兴或许有期。2012-5-11于北门天开居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读书人就老老实实读书
  •     还是推崇先生的经典之作
  •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中国有所谓文艺复兴?前人还远没有完成的道理寻找,我们应继续之。如何继之?我很不乐观。
  •     次书已看完,只能大体上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
  •     很水……不过对于大众来说通俗易懂还好吧……大师还是得了解一下。
  •     三权消长,这一点很好。
  •     本来算是立意和讨论角度不错的入门读物 但大都是钱穆等前辈的观点 而且书中竟有一处前后矛盾的地方 让人失望了
  •     不愧是大家之作
  •     没读完
  •     其实是很主流理论的一本书。论证已经够严谨,但是感觉对我这种不做学问就是为了开阔一下眼界的读者来说不够吸引人。
  •     大师知识、智慧和思辨、判断的积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多看大师的书,提高人生阅历增长见识的高效率途径。建议大家都来读。共同进步。
  •     终于看完了,做了18面的笔记,嗨...我的速度好慢啊!~完蛋的!!下学期就要学中国文化了。。。够学得,我讨厌历史啊!~~
  •     很系统,有些理论不错。整体来说就是在圆里说圆,绕来绕去反复推论的一本书。
  •     国学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睿智的学问,它是文学,是历史,是哲学,是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链接新旧文化的一代国学大师们,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兼容并包现代民主、法制和文化观念,是不可逾越、不可复制的。值得认真学习。这套北大大课堂中收录的大师观点不一定都是你认同的,但绝对是值得学习了解和吸收的。
  •     "中国文化"这么大的题目,何兹全教授却讲的很通俗易懂,把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未来讲的条理分明。受益匪浅,很喜欢。只是价格偏贵。
  •     重点看了前四讲,重点推荐第一、二讲。
  •     大师的水平,比较理论化,可以读一辈子,不是速成的那种DD
  •     这种提纲挈领的讲稿最适合门外汉,不过最后谈到未来就未免说的有点虚幻
  •     同学推荐的,正在读。。。。
  •     第二讲 国家形态-走向专制
  •     言简意赅的一本小书。要是我的文言功底能好点就好了......
  •     翻过,帮助不大。
  •     基本上延续了钱穆的观点,史料在先秦的运用得心应手,近代却显得薄弱。缺乏理论性的论述,不时地表达个人感情,不太喜欢。
  •     观点不错,就是不停的用古文引经据典,太多的引述有点滥竽充字数的感觉。
  •     中国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才呈现出现在这个层次。农耕文化,家邦,君权,贵权,平民权此消彼涨··········
  •     北大精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