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乐舞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最美的乐舞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65006159
作者:王雅妮
页数:124页

作者简介

《最美的乐舞》由王雅妮著:音乐舞蹈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是全人类情感共通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古老东方文明的深刻烙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人文素养、美好情怀、传统记忆和高尚情操,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并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现代文明高速发达的时代,更具有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重大意义。
从百兽率舞到治水之歌《大夏》,从孔子吟唱过的民歌集《诗经》到千古流传的岳飞《满江红》,从朋友之曲《高山流水》到夫妻之曲《凤求凰》,从《胡笳十八拍》到《昭君出塞》,从民间大舞《剑器》到异域风情《胡旋舞》……《最美的乐舞》中除了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舞蹈作品外,还涵盖了少数民族歌舞、唐诗宋词中的乐舞、重要代表性乐器等,可谓万千绝响,汇成合唱。
《最美的乐舞》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书籍目录

百兽率舞狩猎图——骨笛与《原始狩猎图》
帝王歌舞壮威严——《大夏》、《大武》
关雎一曲民歌集——诗经《关雎》
屈原问渡歌楚辞——《屈原问渡》
高山流水兄弟情——《高山流水》
雌雄莫辨花木兰——《木兰辞》
西洲莲子清如许——《西洲曲》
断头台上广陵散——《广陵散》
梅花三弄费思量——《梅花三弄》
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歌》、《垓下歌》
北方绝世有佳人——《佳人曲》
可怜飞燕倚新妆——《归风送远曲》
文姬千古伤离别——《胡笳十八拍》、《昭君出塞》
一代枭雄短歌行——《短歌行》
秦王破阵气雄浑——《秦王破阵乐》
盛世大唐舞霓裳——《霓裳羽衣曲》
柔弱无骨春莺啭——《春莺啭》
异域风情胡旋舞——《胡旋舞》
公孙女子爱戎装——民间大舞《剑器》
永新娘子唱清平——《清平调》
曲终人散断肠声——《何满子》
六幺水调家家唱——《绿腰》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关山月》
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
看朱成碧思纷纷——《如意娘》、《长相思》
潇湘水云烟波渺——《潇湘水云》
小红低唱我吹箫——《扬州慢》
怒发冲冠满江红——《满江红》
六月飞雪窦娥冤——《窦娥冤》
宝黛共读西厢记——《西厢记》
野鸥何处更忘机——《鸥鹭忘机》
百鸟朝凤栖苍梧——《百鸟朝凤》
鸿雁来也楚江空——《平沙落雁》
甘泉难解人间苦——《二泉映月》
渔舟唱晚看阴晴——《渔舟唱晚》
落月摇情满江树—一《春江花月夜》
春季到来绿满窗——《四季歌》
有心摘朵茉莉花——《茉莉花》
风云儿女戍长城——《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推荐

《最美的乐舞》由王雅妮著,为“最美中国丛书”之一,以对美的判断和感知为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曾经的艺术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规律,与身边的一切做到和谐相处,都是大有好处的。也许,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前言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比如说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等,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即对待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的思维模式;善于协调,讲究秩序,在人伦日用中保持满足和平衡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此,决定了汉民族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走向,包括汉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风格以及审美倾向。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遵从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种贯穿着士大夫精神的人生价值观,让人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或怡然自适,或回归自然,在前进和后退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可以说,这些朝代,是中国最具审美价值、最开人们心智、也最出艺术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从审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暗的观照,存有人格与事物的交融,主题得到了提升,感悟与生命同在,境界与天地相齐,一种深远的“禅意”油然而生……从总体境界上来看,这一阶段的各类艺术形式,因为主题和境界的破对立、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反认知、重感悟、亲自然、寻超脱等等,达到了各自的高峰。它们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社会和人生的自由度越来越窄,艺术的想象空间越来越逼仄,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近现代之后,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连连,再加上西方现代化所导致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渗入,中国的文学艺术遭到了进一步摧残,传统的艺术精神更进一步沉沦。艺术的政治化倾向、实用主义倾向和世俗主义倾向抬头,这直接导致了真正的艺术精神缺失,艺术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首,自然和自由变身为功利和实用,士大夫精神更是变身为犬儒主义。中国近现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战乱,更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高洁的审美观变得扭曲和肤浅:黄钟大吕变成田野俚语,布衣青衫变成了披红挂绿,古琴琵琶变成了锣鼓鞭炮,洁身自好变成了争相取宠,安详宁静变成喧哗骚动,幽默风趣变成庸俗不堪……如果说是与非、美与丑是人类最基本标;隹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基本标准都在丧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与非,也分辨不了美与丑。“文革”时期八个脸谱化的样板戏在左右着中国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而到现在,似乎是一场“群魔乱舞”的电视春节晚会代表着最高艺术水准。这样的现象,又何尝不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说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话,那么,以我的理解,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传统丢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的缺失。很多年来,人们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判断,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很多人将美当成丑,将丑当成美,从而失去了美的方向性。这一点,只要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对于生活没有感觉,对于美丑没有鉴别的人。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功利,只是物质,只是金钱,只是对美丑的弱智的鉴别和判断。这些人不仅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些貌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这样——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别力,以及对于艺术、心灵的觉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上,同样表现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识。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精神导向的结果。一个人的审美,是与道德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缺失,实际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个对美缺乏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极端主义、工业主义所奴役,成为过度现代化的牺牲品。在很多时候,这种人不可能是一个丰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匮乏的机器。现在,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这一套书的第一辑共十本,它们分别是:《最美的思想》《最美的品格》《最美的女性》《最美的诗歌》《最美的文辞》《最美的书画》《最美的宝藏》《最美的乐舞》《最美的风物》《最美的民俗》,旨在于“重建中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等的重新梳理,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    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五育”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先生还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在蔡元培看来,美育是宗教的初级阶段,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美育教育是一种基础,并且相对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为人接受。通过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础,培育出向上的力量。虽然蔡元培的这一观点引起过一番争论,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美的熏陶,有对于美丑的正确判断,怎么都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并且,美与是非,与善恶,与道德,与人类的心灵,与这个世界的根本,是联系在一起的。以对美的判断和感知为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曾经的艺术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规律,与身边的一切做到和谐相处,都是大有好处的。    也许,这套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内容概要

王雅妮:女,1981年生人,祖籍浙江青田。时政、财经记者;爱好听音行路,咬文嚼字轻度强迫症患者;2004年起,供职于安徽商报,《橙周刊》专栏作家。

章节摘录

百兽率舞狩猎图——骨笛与《原始狩猎图》    我们能听到的最古老的声音,来自哪个年代?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近9000年前。    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不妨穿越一下,假设是你,生活在远古蛮荒时代,要用什么获得音乐呢?我猜想,最早的乐器应当是自然界来源广泛的东西,比如石头掉在地上,发出悦耳的敲击声,远古人就把它稍加打磨,自娱自乐。这些乐器的雏形,更像是半玩具、半乐器,逐渐衍生出丰富的品种,比如缶、罄、鼓。它们还谈不上曲调,主要用处是击打节奏。    打击乐器也许还算不上真正的乐器,因为它们缺少音阶变化。距今约9000年前,更为高级的吹奏乐器就出现了,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骨笛。由于有了曲调、有了音符的高低长短变化,吹奏乐器在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好比人类学会了用火。世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人非常幸运,贾湖骨笛有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乐器,而三星堆文字距今只有5000年左右。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一直到1877年,留声机才第一次出现在世博会上。有了骨笛,我们能够听到的历史,比有文字和影像记载的历史要悠久多了。    有趣的是,欧洲“最早的吹奏乐器”,与中国的考古结果差不多,原材料都是鸟类的骨头。德国人曾经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笛子,就是用秃鹰的骨头制成。而贾湖骨笛,选用丹顶鹤的腿骨或翅骨,每根长约20厘米,整齐排列着7个大小相同的音孔,末端另有一小孔,看起来与现在的竖笛已经非常接近。再晚一些,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哨,每只仅有不超过3个吹孔,距今7000年历史,出土量竟然有160件之多。同在河姆渡出土的另一种吹奏乐器“埙”名气更大,其仿制品已经成了现在许多考古遗址出售的旅游纪念品。    原始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尚书》中对于上古时期舞蹈的描述。而《吕氏春秋》在记录传说中的“葛天氏之乐”时这样写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短短数字,集体狩猎的场景跃然纸上。      最早的“巫”与“舞”为同一个字,也是同一种行为。这不仅是歌舞和礼仪的起源,也是文学、戏剧、诗歌等众多艺术的起源。在那些看似蒙昧的年代里,扮演“歌手”和器乐演奏家角色的巫师们十分受人尊敬,社会地位仅次于部族首领。至今,在一些地方的“傩舞”,就是这种远古巫舞的遗存。    远古舞蹈的盛况,通过文物记录的图像仍依稀可考。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考古测定为大约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期。陶盆内壁上部绘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相互牵着手,头饰与尾饰朝向一致,仿佛有统一的节奏和指挥,又像在朝着野外的猎物前进。    音乐是如此发乎自然的产物,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几乎可看做动物本能。直至今日,在一些国家尚存的宗族部落里,依然沿袭着率性而歌、随歌起舞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天然的融为劳动和生活的一部分,乐器也简单到与原始人无异。节奏强劲、动作粗粗犷、歌声充满野性,主题是敬畏神明,祈求祖先庇佑、风调雨顺,记录劳动生产,表达爱与恨。在物质文明发展到如此精巧繁复的时代里,人们继承了祖先对歌舞节拍的热爱,多出的,只是无数难以描摹的包装。    在CD合辑《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里,第一张“古乐遗响”最后一首《原始狩猎图》,就使用了仿制的骨笛声音。熊熊火堆旁,手执兽角、羽毛的人们拍手顿足,齐声高唱,向斩杀猎物的勇士致敬。穿越九千年时空,骨笛的音质依然清脆空远,刻录了属于我们祖先的、独特的影音记忆。P1-4

图书封面


 最美的乐舞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