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明日》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昨日与明日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
ISBN:9787801950406
作者:许知远
页数:279页

昨日辉煌与明日黄花

阅读许知远是从《新闻业的怀乡病》开始的,任何一个对新闻业有兴趣且意图窥探其中奥妙的年轻人都会被这本书吸引,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李普曼、亨利鲁斯们的激情与偏执令人着迷,年轻的心旌摇曳不止。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本《昨日与明日》,作为2001年《经济观察报》“全球视角”专栏文章,也许这里面的每一篇出现在每一期的报纸上都是优秀的和充满智慧的,但是当它们集结在一起,作者的诸多诟病暴露无遗:对西方新闻业的无限怀念和崇拜,言必称“全球化”“dot-com”,甚至那些复杂的长句都为这个“操着英文语感说汉语的年轻人”打上吊书袋的罪名。本书分三个部分:政治、媒体、商业,媒体部分全来自《新闻业的怀乡病》的篇目;;商业方面倒是充满想象力,其中几篇文章甚至有些许先知的风采,《孩子掌控未来》预言了web2.0的大行其道,《非理性繁荣》对网络经济的泡沫化经行思考和质疑;政治评论写得很是华丽,却乏善可陈,如人物传记般的笔法却忽略了对政治事件本身应有的关注。数落了这么多,其实,我对许知远还是怀有好感和敬意,为着那本充满新闻理想和正义的《新闻业的怀乡病》,为着我们都曾有过忧伤或正在忧伤的年轻时代,为着那个坚持守望的单向街。

棉球方块在思考

整本书就像一块海绵,到处是洞,又小又多。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洞口通向那里。思想就想水一样含在里面,总之是有点混乱。

故作深沉的思考

写作这篇书评的时候,正是“9.11”事件发生的第七个纪念日,而媒体似乎已经不再提及,版面纷纷被房地产、股票所占据。当然,世贸大厦冒着浓烟坍塌的瞬间依然存留于我的记忆之中,那个时候,我是一名才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却没有政治的敏感,更不会联想到美国政府会以此为借口展开一系列的反恐行动,而在此时,年仅25岁的许知远却正在《经济观察报》以故作深沉的语言,喋喋不休的书写着他对于“9.11”事件的看法,发表着他貌似铿锵的观点。这个年轻人和这个世界一样显得那么的忧伤。许知远是一个知识渊博的青年。那个时候,他的笔下充满了沃尔特•李普曼、托马斯•弗里德曼、萨缪尔•亨廷顿、福兰克斯•福山等沉甸甸的名字,而在他的许多文章中,你还可以找出更多类似的名字。似乎,许知远是在代替这些伟大的人物观察着这个世界,而他也不厌其烦的引用那些经典著作里的名言名句,我对他引用时的信手拈来而赞不绝口,然而,他的这种习惯在今天却成为让读者诟病的理由,我也似乎已经讨厌了他引用的那些二手、三手,甚至四手资料。如今的许知远,依然在《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上书写他对于当下中国的看法,他开始用行动来丈量生活了。这本《昨日与今日: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是许知远在2001年《经济观察报》“全球视角”专栏文章的结集,几年之后再来重温这些文字,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评价世界不可遏止的冲动,年轻人固有的浮躁与浅薄在他身上同样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他絮叨的文字中我感受到这个世界的魅力,他讨论世界局势,也探讨新闻媒体,当然也会滔滔不绝的商业理念,甚至,他会在文章中探讨一则房地产广告,或许,略显冗长的文字读起来感觉有些疲倦,只是,这个年轻人所独具的眼光与思想确实让我着迷。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该作如何的思考?许知远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那个时候的他,更多的是议论与批评,很少看到他的表扬,那时,25岁的他是阻挡不住的才华横溢。他给我的唯一收获,则是故作深沉的思考,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那么,去请教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至少,他们的名字成为那个时期许知远文章里频繁出现的字眼,他们的语言成为许知远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年轻人还没有学到什么,就已开始思考了。”我并非想要矫情,即便我们如此年轻,但独立的看待世界,用自己的眼光书写对当下的看法,会让我们慢慢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谁不曾经历这个过程呢?


 昨日与明日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