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中国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传统与中国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08624068
作者:刘再复//林岗
页数:462页

作者简介

“重估价值”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当年的文化先驱们站在传统的外面,反思、重新评价传统,对传统抱有激烈的批评,“反传统”是其标签,而今视之,孰是?孰非?又孰解?
全书在深邃而又犀利的批判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沿着“五四运动”新思潮的体系深入,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传统与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重新审视古典传统中的礼治秩序、主奴根性、道德意识、天朝心态等等,意在从中探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文化的深层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全书于繁复的史料中洞幽发微,于看似荒谬中条分缕析,常于看似不经意处有令人拍手叫绝之创见,启人深思与回味。

书籍目录

目录
牛津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二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第六章 天朝心态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附录

前言

  《传统与中国人》一九八七年由北京三联出版,后来香港三联和台湾人间出版社也相继印行,十二年之后的一九九九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又再次印行。在安徽版里,我们都分别写了简短的“再版后记”。事隔三年,承蒙牛津大学出版社好意,在出版我们合著的另一新著《罪与文学》的同时,愿意再版此书。旧著能够一再重版重印,当然是作者乐意见到的事情,但是,它也增加了作者的责任,使得作者有义务向读者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自己原来的论题有没有改变和修正,有没有进一步的补充。我们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让我们有机会重拾那段十多年前的思考,谈谈我们今天的看法。

内容概要

刘再复
  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国无人》、《读沧海》、《漂流手记》 (十卷)、《红楼四书》(四卷)、《双典批判》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我们原来计划共同著写一部《近代中国自我认识史》,但是,进入研究之后,才充分意识到工程的繁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就选择“五四”时期这个断面,带评论性地展示这个时期文化先驱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兼顾这之前近代思想家们的见解,然后渗入我们的批评。我们先以这部论述性的著作,与读者们作一次思想的交流,至于作“史”的愿望,只好留待以后了。  中华民族自我认识的历史是从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国尚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自我认识史。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之后,我们的民族才开始逐步结束自我陶醉的盲目状态,开始面对自己一一面对自己的落后面和黑暗面,而认真地反省并形成认识自己的自觉历史运动。  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而要认识自己的弱点和反省自己的黑暗面就更不容易,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庞大的古文明系统的民族,那就加倍的艰难。如果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大“地震”,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鸦片战争对于我国的确是一种“地震”在这次战争中,我国是正义者,但又是失败者。巨大的失败,从根本上伤害了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并迫使我们的民族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但是,思考失败的原因并不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根本性的反省,更不意味着对自己的民族性弱点会进行全面的理性的~tt,N和认识。那么,为什么鸦片战争之后,会导致我们的民族的自省和理性批判呢?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1.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参照系。  ……

图书封面


 传统与中国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无意中在南图看到的, 便拿回来读.作者从五四运动入手, 站在鲁迅\胡适等五四时代巨人的思想高度上, 尤其受鲁迅影响巨大, 以当代人眼光重新进入五四文化启蒙中去, 重新阐述与批判中国文化, 以期将五四时代跨过那消退与断裂的黑暗时期而连接到当代, 从而让五四精神与文化反思在当代得以延续.历史已证明中国文化有很多糟粕, 因此本书则就是提供一面镜子, 让你照照, 看看自己的文化跟不上时代的在哪, 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视角.作者的基调倾向于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至少感情是这样的, 所以不应该被作者的感情牵着走. 作者说过传统道德与礼教对人的修身克己要求太多了, 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达到, 所以普通大众在此严格道德礼教制度下又不能自己, 于是便会出现类似阿Q等的" 时主时奴 " 的变态文化人格, 穿着道德礼教的外衣, 内心其实更加变本加厉的无道德无礼教. 倘若真能达到传统道德礼教的要求, 则" 内圣外王"并非不可以 , 从此方面讲, 是不是可以为吃人的礼教道德挽回一些其本来面目呢?此外, 整体国民教育的普遍性也大大影响了传统道德礼教正能量所起到作用.再另外, 如果和钱穆先生的书一起来看, 其中正反评判肯定很有趣.
  •     现在看一个八十年代的思想者写五四,很有启发性,非常值得一看,只打四星是因为距成书时隔二十年,当时的很多看法现在看也有点偏激,包括作者也这么认为。本书写于思想界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关于左与右、新儒家与西方所倡导的普世价值等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空前的讨论,不论是这本书还是书中所探讨的问题,都是历史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与重复,两段历史相互比较,也很有意思。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贡献不在怎么评价五四,而是思考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始的,在怎样的历史情况下应运而生,为什么是五四而不是别的,从中看出五四的必然性与局限性。这本书不仅带领我们以新的角度看五四,看传统文化,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80年代主张民主进步、思想解放的知识分子的激情与理想,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今天我们重读五四,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思考中国未来的道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坐标,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八十年代的刘再复比较中西文化,看到了植根于文化中的劣根性,梁漱溟也比较中西文化,得出的结论却是“在世界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将这两本书比较来看,别有趣味。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刘再复
  •     好评 好评 好评
  •     书籍装帧用纸不错,排版令人舒服
  •     跌跌撞撞读完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理论性太强。谈国民性的书看了一些,感觉都是这个套路。想想,当今国民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只要国家依然开放,东西方文明不断交融,新的文化将造就新的一代人!
  •     这本书邮寄得很快,我看了以后很喜欢
  •     很喜欢刘再复先生对五四精神的再诠释。
  •     厚厚的一大本 完全出乎意料 本来以为是很少的呢 没想到那么多 有事非常喜欢的学术大腕
  •     本书虽然归于刘再复作品名下,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内容是出自刘当年在社科院文学所的同事林岗之手。林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有三十岁左右,加之受到整个八十年代重拾五四精神大旗思潮的影响,在这本书里倾向于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现在再来看,很多观点非常偏激,且都为情绪之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本书时隔二十多年后,在2010年由中信出版社再版,而此时,本书中视为真理标准的现代性本身已经收到诸多质疑和批判,而当年大批传统文化的刘再复先生已远去美国,开始追思中国传统的魅力与价值。个中滋味,读者自可领会。
  •     老师推荐的~~比较有思想的一本书
  •     21世纪 你不可不读刘再复 透过他的眼睛 叫你看清什么是中国人
  •     让我们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老是有种感觉:作者说的,正好也是我所想的。只是我没办法把它表达出来!!!
  •     啊啊啊啊啊好开心我也超喜欢
  •     对中国人的性格与精神面貌分析得很到位。
  •     里面对五四的解读非常精彩,可配着李泽厚的《告别革命》一起看
  •     刘再复的一个缺点就是官话太多。
  •     这个商品不错~很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啊,价格实惠!
  •     再复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很精彩,写得很深刻,把历史和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给人以思考的余地。先生很多文中的观点,看起来普通,细细想来,确很深噢,令人遐想,回味无穷。值得好好品读。
  •     传统与中国人(”重估价值”是“五四运动”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反传统”是其标签,而今视之,孰是?孰非?又孰解?) 。值得看。
  •     很好,价格便宜,希望当当多一些活动
  •     刘在复的文章有内容,需慢慢读!
  •     空洞宽泛的时代作品,实在没有再版的必要。林岗写的部分更是前后矛盾,抒情的近乎肉麻。如果民族性和国民性没有种族色彩的话,那么其立论所在何处?缺少了他者的民族性和国民性是否还能成立?且其中部分论点与引文互相矛盾。徐光启的《海防迂说》的所谓实证精神归之于利玛窦的影响,作者想当然的成分居多。把缠足归之于理学家的“倡导”也有点可笑。作者以五四继承人身份自居,必要将仁义礼打倒在地,可所论仍不出五四论调,五四论调已是失之于浅薄,作者更是前后矛盾到关公战秦琼的地步。作为学术史一环阅读尚可。
  •     不错,值得看看,增加自身的修养!寄过来的时候很干净
  •     不仅官话多,本身也挺烂的。
  •     写的太差了,奶奶的
  •     书很好,价格很实惠,很满意
  •     对我还说,这本不是小说的书也像小说一样,拿起来读以后就不想放下了。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为本书的论点作证,很丰富。书中论证的过程逻辑严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在娓娓道来中让人了解了关于国人的“传统”,在我看来是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由来、变革和发展。让人有顿悟的感觉。
  •     在学校时读了这书,念念不忘,最近大概重翻了一遍
  •     这是刘再复先生的少作,与其后来出版的思想者十八题中的观点已经有明显不同。刘先生当年受鲁迅影响极大,对于传统带有成见,所以书中主要是对传统的批判论调。实则鲁迅本来对传统就只是一知半解,他的学问只在五朝学范围内,根本没有足够的学问去理解整个中国传统便在救亡的呼喊中猛烈批驳了。不知对自己祖先敬畏温情者,才是奴性的民族,不知敬重高雅而狂以民粹者,也不是先贤的后人。
    当然,刘先生的一些批判是正确的,可以作为参照。但是在九十年来鞭挞传统的大势下,希望读者可以先存敬畏先好好了解传统文化(诸如骂儒家维护专制这种观念简直荒谬至极,却时常出现,儒家和法家,到底谁是虚君共和,谁是君主帮凶,诸位请明辨是非吧),再读这类生产在特定时代的特定书籍吧。
    我以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看待问题,最适宜者为台湾龚鹏程先生的书,霍韬晦先生也不错。推荐。至于再复先生,他的思想者十八题也相当可观。
  •     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批判。
  •     我觉得中国学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反思一下自己。内容写得很好,有观点、有深度、有价值。
  •     刘再复,当年学术名流,今天更见其深刻。
  •     理清了心中的困惑。
  •     想一本书透彻理解中国传统与中国人,此书唯一选择。
  •     切中肯綮
  •     内容 不错,虽然是80年代写的,但仍然够深刻。特价时买的,比较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