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适之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惟适之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09732694
作者:黄克武
页数:220页

作者简介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主体部分计有四章,分别按照时代先后,从四个侧面切入,来讨论严复生活与思想之中所映照出的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曲折历程。首先是“异性情缘”,描写严复家庭生活、情感世界与公私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次是“北洋当差”,叙述严复从英国返国之后在李鸿章所主导的“淮系集团”内的仕途发展;同时讨论他从以建设海军、为国“立功”的发展方向,转移到以翻译来“立言”的重要人生转折。再次是“新语战争”,将焦点放在严复翻译工作对中国近代新语汇、新思想的影响,以及其间他如何以一己之力对抗“东学”与“东语”的传播。最后一章则讨论“灵学济世”,剖析严复科学思想的底蕴以及他为何支持被五四新知识分子视为封建迷信的上海灵学会。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异性情缘:性别关系与思想境界
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初次婚姻
二 纳江莺娘为妾
三 续弦朱明丽
四 与莺娘离异
五 严复的烟霞癖
六 忘年之交吕碧城与何纫兰
七 小结
第三章 北洋当差:从水师学堂走向翻译之路
一 北洋当差,味同嚼蜡
二 严侯本武人,科举偶所慕:严复与科举制度
三 假令早遘十年,岂止如此?吕增祥、吴汝纶与严译《天演论》
四 小结:不能与人竞进热场,乃为冷淡生活
第四章 新语战争:清末严复译语与和制汉语的竞赛
一 另一场战争
二 从"名词"谈起
三 严复对抗东学与东语
四 严复与译名统一工作
五 小结
第五章 灵学济世:上海灵学会与严复
一 从一页报纸广告说起
二 民初灵学研究的渊源
三 上海灵学会的成立
四 上海灵学会的运作:扶乩与灵魂照相
五 严复的知识观
第六章 结论: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
征引书目
索引

内容概要

黄克武 1957年生。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著有《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一个被放弃的选择》,以及有关严复、梁启超、明清文化史的学术论文几十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严复(1854~1921)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1854年1月8日诞生于福建侯官。从他出生至今日的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中国经历了曲折的现代化历程。在此过程中,严复的重要性主要不在政治场域或他所长期从事的海军教育,而在于他对19世纪末叶以来,中国思想启蒙与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严复亲身经历了中国士人在身份与思想上的双重变革。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代接受新式教育而培育出来的新“知识分子”,而他所引介、提倡的新观念在许多方面都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源头。夏曾佑(1863~1924)在1896年于天津结识严复,并在阅读他的《天演论》稿本之后,立刻发现严复对西学的认识是晚明徐光启(1562~1633)、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以来的一次高峰。他说:这确非过誉之词。 不过严复身上的“现代性”与“传统性”或说“启蒙”与“反启蒙”交织并陈,表现出“转型时代”的特征。严复肯定传统“五伦”的社会秩序与群体的价值,他在遗嘱中曾告诫子孙“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①,在子女婚姻问题上,他主张“主观包办”、媒妁之言,反对“文明新法”中的自由恋爱②。 他强调学习英文,并以此认识西方新知,却不排斥古典汉语,认为中国的文字在战国与隋唐时已达全盛,是进化的高峰。他说古典汉语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词汇, “其名辞富有,着之手口,有以导达要妙精深之理想,状写奇异美丽之物态”;而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所提倡的白话文则是历史的倒退。对他而言,白话文中“高者不过《水浒》、《红楼》;下者将同戏曲中簧皮之脚本。就令以此教育,易于普及,而斡弃周鼎,宝此康匏,正无如退化何耳”③。他对西学有所认识,曾明快地指出:“西治”扼要而说,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存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④,这些观点都是切中要害的深刻观察,并与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严复对于传统学问也有深刻的认识,并认为传统之中可以找到永恒的智慧。总之,五四以来思想界的所谓的“两歧性”,以及相应而来一些“诡谲歧异”的发展⑤,几乎都可以在严复思想中找到肇端。诚如哈佛大学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1916—1999)教授所说,“严复的关怀……是有意义的关怀,他因应这些关怀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努力”⑥。

图书封面


 惟适之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惟适之安”,这是严复亲题于墓前的四个大字,对于一生宦海蹉跎,中年因译书名声鹊起,晚年遭新派痛剿的他来说,这算是一句的哀叹,还是一句辩白?甚或,在冥冥之中,他已获知梁任公传下的中国自由主义大旗,将由自己之手传给胡适之?严复是难以破解的谜,一方面,他深通西学,力辟“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之非,为一时风云人物,另一放面,他生活保守,沉溺于鸦片,晚年热衷通灵扶乩。对于他的华丽转身,鲁迅、胡适都曾予以恶讽。在鲁迅们看来:严复晚年保守了,走向堕落。史华慈则认为,严复的价值观是二元的,总在来回摇摆中,晚年则倒向传统。本书作者提出了全新看法:严复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他晚年引发的争议,并非像人们误会的那样,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而是自由与保守之争。严复接受现代性,但他认为,现代性的土壤不源于自由,应源于保守,因为传统是前人经验的集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有传统都承认基本价值,绝不是现代性的敌人。严复意识到,自由是西方传统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东方人所理解的自由完全不同,他在译法上故意采用了“自繇”,以示区别,他有一种超越历史的洞见:强行移植自由,必将引发灾难。严复的先见之明,一是源于他深厚的西学学养,意识到英国与法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故贬卢梭而扬洛克、赫胥黎,二是“一战”的巨大灾难,让中国知识分子震惊,他们对现代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其实,这只是现代性的道路之争、方法之争,绝不是有无之争,然而,在时代的激荡下,人们没有耐心去区分,于是,严复被划在了老古董的阵营中,成为人们嘲笑、挖苦的娱乐人物。严复一生堪称蹉跎,因为性格傲慢,李鸿章迟迟不肯提拔他,20年教书生涯,严复心情郁闷而染上鸦片瘾,导致经济紧张,中年丧妻,娶妾不淑,他有传统士人光耀门楣的想法,可成名后四度科举,一败再败,当慈禧太后终于赐给他一个功名时,严复早已心如死灰。或者,每个大变迁的时代中,读书人都是牺牲品吧,若个书生万户侯,严复又怎能跳出这样的宿命?本书感慨甚深,描绘了一个多元、复杂、纠结的严复,在时代的哄笑声中,他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开。人,不过是时间的玩具,我们无可奈何。
  •     胡适晚年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容忍与自由》,开篇便提到了史学大师布尔先生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之后他对容忍着墨颇多,认为容忍异见才会带来真正的自由,否则只允许宣讲自己认可的观点,而打压异见,这样仅在一种范围里形成的自由只可能带来独裁。如此温和、尊重的态度让人觉得熨帖,但又不免为其中的天真担忧。胡适告诫我们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却失掉了对异见的判断,面对那些不合理、压迫性的观念我们要如何容忍呢?胡适没有说。实际上,这种认为容忍异见便能够带来和平革命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严复那里,黄克武的《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讲的就是这个。严复是一个颇复杂的人,传统与现代在他身上交织并陈,修习英文,引进西方新知,主张民主、自由,却又反对白话文、自由恋爱,吸食鸦片,奉信神秘主义,多数观点都认为他是个早年西化、激进,晚年保守、落后的人物,是一个中国传统思维与近代西方思想无法调和的矛盾体。可谁人不矛盾呢?用时代思想来裹挟个人大约只能得出这种无法调和的结论。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另辟蹊径,着眼于严复的生活轨迹,指出其并非相互矛盾、彼此分歧的两面人,他的思想虽然因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然而环绕“自由”的内在理路,以及肯定自由所需要的精神基础是前后一致的。不同于“五四”追求彻底改造的革命心态,严复在变革的同时依然看重传统积累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折中之道。也不同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认为体用本为一体,不可拆分,他所作的努力是在中西文明之中,寻找合流之处,他也确实做到了,比如儒家的絜矩之道与自由观念相同,杨朱哲学与西方个人主义一致等等,如此,他设想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融合的典范,希望可以创造性的结合部分中国与部分西方理念,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最终严复所畅想的自由和民主不是一种解放制度,而是仰赖着道德自律的个人的社会形态。但这样相信个体的政治主张,连我这个从不关心政治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幼稚之处。宗教也许可以关乎个人,可政治,尤其是现代政治大约都是阶级的,永远是迅速行动起来的极少数人做出决定,其余的大部分人不过跟着盲从罢了。所以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这样温润、渐进的思想,这样要求耐心的观念如何能取得胜利呢?相信一种彻底的理论,追求一种快速的革命,总比思考和调和他者的矛盾要容易的多。这本书大约使用了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不在执着于宏大的背景,而考察个人境遇、心态与一个时代的关系,书中探讨了严复的婚姻生活、北洋当差的经历以及其时上海灵学会所传播的灵学对于严复的影响,史料很多,可惜分析不够饱满,想要辐射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的达到的似乎也有限。但书中所写出的关于严复的思想仍让我有所触动,严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人生阅历,实有许多不可纯以科学通者,更不敢将幽冥之端,一概抹杀”,将对于生活的敬畏与困惑融入其中的宽容,比构画完美未来的理论更需要沉静的眼光。所以严复在看到欧战中使用新武器所造成的重大伤亡后,会质疑科学的界限;在看到所谓的爱国思想所造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后,会发出“爱国一言,殊未足以增进人道也”的感叹。只是不要将这种宽容投入政治之中,否则就会像严复那样同情袁世凯的“开明专制”,像胡适那样相信我们可以“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政治信仰”。政治大约只会形成寡头统治的社会,相信人人都会宽容对方的政治观念从来都是乌托邦。薇依曾说必须超越政治才能真正得以自救。的确如此,不然我们的宽容就会永远败下阵来。
  •     史论混杂,结构很差!前者因为作者对历史的兴趣大于对思想的兴趣,后者主要是因为凑文成书。第二章、第三章有什么好写的?第四章、第五章本可以写得深入的,结果却比较浅。与史华慈的《寻求富强》比起来,实在差远了。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因为上课时正好讲到这一部分,所以很需要
  •     啊哈哈,此书开启了今年的100本目标,mark下。
  •     给朋友买的。说不错
  •     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
  •     好书,每篇角度都很不错,大好的是前三篇
  •     15/05/13
  •     问题提的很好 但具体章节枝蔓过于琐碎
  •     鸣谢:瓶子
  •     挺不错的书,有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见解~
  •     这是一部将严复的私人生活、社会生活与其思想活动联系起来研究的思想评传,论证了严复一直力图调和中西的保守性自由主义思想特征,颠覆了大陆通行的严复早年激进、晚年保守的前后二分说。强力推荐。
  •     好论文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论述,而且是一部优秀的索引。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学术的感觉
  •     寡淡无味
  •     自序谈的蛮好的,怎么到正文里就偃旗息鼓了呢,白搭了大把时间了
  •     立意自认颇新但问题仍似悬而未决,有点儿失望;但还是期待他的《自由的所以然》:师兄所言黄不如王,真乃灼见~断断续续读完,合计耗时四个晚上、一个下午;此书着重彰显严氏思想“连续性”等,怕是很多人也都思考过;不过可惜几章下来,印象最为深刻且略有认同的也仅是第二章和第六章结论的些许论点,其他如三、四、五章皆泛泛而论,史料倒是庞杂、便显得无序甚至无用而不着边际、累赘不堪、语焉不详~
  •     没意思
  •     13年8月10-11日
  •     本書定價較高
  •     当作小说翻。
  •     里面关于严复私生活的,有趣。
  •     严复思想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能以简单的个人具有两面性来解释,否则等于没有解释。期待黄克武先生在以后写出全面的严复思想史。
  •     有助于研究严又陵的私生活,并且作者为严又陵参加灵学会的事正名。学术价值比较让人失望。
  •     严复与吕碧城相交,两个人又各自有故事,蛮有意思。灵学会部分已经收录在《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这本论文集里,为现代性与宗教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另类的案例。
  •     #1854.1.8-2016.1.8 纪念严复先生162周年诞辰# 文字甚畅达,易于理解,对严复的保守一面有了解之同情与体贴,虽然其立论不见得有多强的说服力(此书弱点也在于分析一端缺乏洞见,平铺直叙失之太多),却也有助于纠正主流叙述影响下人们对严复开历史倒车之现象所下的过于轻率和粗暴的结论。
  •     不错,好书一本。
  •     新旧之间和超越新旧,虽是老调,尚值一读。
  •     与作者此前的书相比似乎缺少新的思想
  •     写严复的一部好书。可以读一下,从中获得很多信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