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谈京剧艺术》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章节试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108040121
作者:李瑞环
页数:316页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的笔记-第83页 - 二、振兴京剧要在继承中求发展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是李瑞环在天津时着力兴建的一个剧团。对这个剧团,他可谓用心良苦。
剧团去北京演出,宣传工作没做好,李瑞环说:
你们认为到哪儿都是这样。写出来就能够发了……实在不行,你们找找《天津日报》,他们跟北京的报纸熟人多吧?两家报纸有交流,叫《天津日报》社长给《北京日报》社长打个招呼,希望他们给予照顾,他也自然说啦,我们文艺界将来到你们天津演出,希望你们帮忙。这没有关系,这就变成了横向关系,谁也不求谁。
在天津,之所以写出来就能发,也不是天津的媒体自己就非常支持,事实上,李瑞环长期都给天津的电视台、报纸打招呼,要他们多宣传青年京剧团。关于这做工作的本事,李瑞环说:
你们和他搞次联欢或者是请吃饭,也不能说不解决问题,这个就是很客气的了,你求我我求你的,你们要有做工作的本事。
想当初,孟广禄想拜山东的方荣翔为师。我和方荣翔不熟,就托当时的山东省省长李长安帮忙。李长安说,我有一个交响乐团到天津演出,你去看一场交响乐的演出,然后我给你办方荣翔收徒这件事。我硬着头皮去看了交响乐演出,马上给李长安打电话,说我已经看了演出了,孟广禄的事你尽快落实。
但是,剧团对他的付出似乎不够领情,他也就直话直说:
“梅花奖”座谈会上我的讲话……怎么我后来认真改了改,打成大字本先送到你们这里,你们连看都没看……你们又感谢市长这个,又感谢市长那个,说市长这么指挥,这么英明,那么伟大,不都是糊弄我们嘛,到我们面前说好听的话,你说你们这叫啥水平?
可是,从分奖金要讲团结讲肚量到拜师学艺要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他对这个剧团的关心仍旧是无微不至的:
听说你们的奖金也分得一塌糊涂,是不是?我给你们一个折中的办法,如果确实大家都有点儿意见,就平均分,你们去年卖力气大一点儿的几个人,已经比别人实践的机会多一点儿,也出了名了嘛,也就是二三十块钱,和其他给你们捧场的、帮忙的、后台服务的一样,你们姿态高一点……要讲少拿,你们团的领导少拿点儿,不上台的少拿一点,不用三等,两等就完了。最低的一等就是你们团长的一等,这样说话就有主动权,争起来有什么意思呢?……要有一个眼光,不要为了一点点钱,把自己的眼睛蒙住了,脑袋昏了,要什么意思,逢年过节,小同学串个门吃顿饭,几十块钱不是就没了吗?这个认头。……这个大锅饭有时还要大锅一下。
刘淑云想跟童芷苓老师学戏,要先给吴素秋老师打个招呼。你们这个行当里老一辈很讲究。学了她再找别人学,要先打招呼……素秋对教你这个徒弟是很当回事的,你看收了你以后,领着你东南西北跑,引以为荣地到处说。因为素秋的老头也没有了,把东西教给你。跟童芷苓学要谨慎,别使素秋有别的感觉,别小看这档事。
你说向他们学得很好了,甚至唱得比他们还好,他们都高兴。说唱的和他们不一样,但唱得比他们还好,这样的事要很谨慎哪。像他们这样的名人,很计较这个……别把两边都得罪了,这叫脚踩两只船,最后掉在水里。
关于请张君秋来天津指导剧团学戏,因为是关起门来说话,他也就说了些实情:
君秋同志的影响比较大,能把他搬出来这么长时间,圈在深宫大院里不准出去,很不容易。你们可能也受点气,他不高兴就发火了,他那火也不完全是冲你们来的,把老头往哪儿一圈,走吧,不好意思,不走,圈着又真难受,没有事坐着车道食品街买俩烧饼来,其实那烧饼也不怎么样,他为了出去跑一趟,散散心。
去年是为了张君秋在天津住一百天,就把刘少奇原来住的那套房子拿来给他住。一所花了十万块,我向毛昌五要了五万块。君秋的那个房子一天三百块钱。
李瑞环对于京剧自然是很重视的,那对于其他领导而言,怎么才能体现重视呢?比如带头看戏。他说:
比如,简单地抱怨现在的领导不重视戏剧。你说领导还要怎么重视呢?现在很多领导同志带头看戏,看得懂看不懂都硬着头皮往下看。江总书记对京剧也很重视,每年都要看几次演出。
硬着头皮也要看京剧,就好像之前李瑞环硬着头皮也要看交响乐一样,哪怕做了领导,人生也是不自由的,某种程度上,是更加不自由。
领导重视,最重要的表现是讲话,当然,这话未必是领导自己要讲的。但想要别人重视,话还是得从领导的嘴里说出来——
如果能针对当前情况经过认真研究、策划,搞出一篇具有方针性的讲话,请总书记来讲,那将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努力争取通过江总书记的讲话,引起全社会对如何保持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地方的、具有特色的戏剧文化这个问题的重视。
最后,关于京剧的发展,李瑞环的总观点就是要在继承中发展——
如果你改完了最后像唱歌,那叫改行唱歌,不叫京剧改革。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的笔记-第135页 - 三、重视京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关于艺术与飙高音,特别提了邓丽君:
艺术不是谁喊得越响谁就是艺术高,那是叫驴不是艺术。所有有名演员,唱歌的,没有一个声嘶力竭地往上喊,你们查去,包括邓丽君在内。
关于舞台的精细化,木匠的眼光不一样:
至于其他方面,如台上的布置、舞美、布景,讲究多了,过去那个椅子就没摆正过。萧太后一出来,后面的幔帐就没摆平过,加上我是搞建筑的出身,一眼看出怎么是斜的。
关于不找接班人,就是不负责任:
我们国家也有这么一段。毛主席先找了一个少奇同志。稀里糊涂就不行了。后来又找了一个“林副统帅”,后来他就想把主席炸了,主席很伤心。最后来一个“你办事我放心”、“英明领袖华主席”,这和毛主席怎么比呢!
关于之前提到的为了给孟广禄去山东找师父,被逼着听山东的交响乐:
我找到(山东省)省长,省长说,我交响乐在天津演的时候,你的去给我捧场,给我组织观众,要不然我不收,那天我拉着倪志福都去看了交响乐。第二天,我跟天津日报的人说,要吹一下。李省长连夜打电话说,这个徒弟收了!
关于工资要拉开:
艺术青春就那么长,正在他使劲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不多给钱,等他走不动再给钱,干什么?咱们家里头不是把好吃的都给拔麦子的吗?工资要拉开……假如这个演员正在高峰时期,叫他天天算计着今天晚上咱家买菜钱还够不够,明天我小孩买奶还没钱,找谁借几毛。这是算大账还是算小账?
关于精简领导:
原则上不搞那么多政工干部。剧团里的问题在于吃闲饭的太多。那一出戏养不了那么多人。支部书记未必不可以找一个唱武生的。戏唱得不好,政治工作有两下子,为什么不可以?跑龙套的,在台一吆喝过来了,到台下当书记,有什么不可以?
这段话,我觉得太理想化了。书记是什么,是政工干部。是干部,久而久之,难免就有干部气。特别是在一个凭技术吃饭的地方,一个没有太多技术的人当了干部,也就难免以为干部这个标签就是对技术的肯定,难免就要以为自己技高一筹,要开始瞎折腾了。因此,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工干部这个存在,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
关于人际关系:
不要轻易和别人拉什么关系。你跟谁很近吗?你连想都想不出这个人为什么反我?因为他反你,你跟他很近的那个人是他的对立面,他反他,因你和他不错,所以连你一堆儿反。
关于内斗:
文艺界的纠纷与矛盾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老头老太太当时还没有出嫁,没有娶媳妇的时候就开始打,最后把日本打跑啦,把国民党打跑啦,全国解放啦,还是接着打,一直打到“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四人帮”来了,不管你们谁跟谁打,他们把你们圈起来统统打倒。在这一段时间里,文艺界在被摧残被迫害的时间里团结是好的,大家到了一起,除了个别造反以外,都互相关心,见面问你怎么样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本来已经出现了一个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发展我们的事业的局面,而遗憾的是又把这个三十年代以来的旧账翻出来接着打。所以我八四年就讲了这么个话,说日本人打跑了,国民党打跑了,“四人帮”打倒了,你们老哥儿几个的这台戏还要唱到什么时候?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比不了资本主义:
前阶段有些学生不是闹事嘛,说我们比不了美国,比不了法国,比不了什么什么的。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从根本上讲,要讲这么一条……马克思当时预见,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几个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先取得胜利。列宁发展了这个理论,说这个不可能,社会主义要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国家里先取得胜利。所谓薄弱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由这个理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也由于这个理论,进一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搞了井冈山斗争,建立了根据地,建立了新中国。这样带来了先天的毛病,凡是社会主义建立的国家,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从根上出来,就落后一块呢,乃至落后上百年,几百年。
顺着内斗,接着讲中国人的特点:
中国缺乏团结,稍微吃饱了饭就折腾折腾。对整外国人,本事不大;整中国人,本事不小;好生气,生小气儿,生自己同志的气;好想事,想小事,家长里短,婆婆妈妈……再有一个特点,困难的时候,容易团结一点,稍微一顺利的时候,准得折腾……我曾经讲过这么个故事:一九七九年,我们出国带回一个彩电来,我和一个另据家原来关系很好,后来两家突然间不来往了。原来他们家有个电视机比我们家的大,我原来只有九吋的一个小电视机,我那孩子经常到他们家看电视,因为他们的电视机比我们家的大。后来我有了彩电,比他们家的还大还带色儿,这个本来你到我这儿来看不更好嘛,又是一层楼上,不知怎么两家谁也不理谁了。后来我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老婆说,没有怎么回事。我问哪里得罪人啦?用了很大的功夫作了调查了解,原来是他们有意见了,说他们家为什么有个彩电,比我们家的还大。就这么个事,气得谁也不理谁了。
关于年轻人瞎改老戏:
有些人并不知道原来是怎么样,自己就在那里改,也没弄通原来为什么这样,自己就在那里改。
想起前几天在工作上的一个突发奇想,后背一股冷气。
关于老年人还要演戏:
一个六七十岁的扮一个“二八佳人”,腰肥得跟什么似的,脸上一打褶子,打了很多锔子,然后你讲什么“婷婷玉立,光艳照人”,哪个男的看完了会得了相思病。一看都恶心了,还得什么相思病。这个不行。转身也转不了,弯腰也弯不下去。结果难度就不断地减,减来减去使大家一看,哦,京戏就是这样。所以我对老演员讲,你们把你们美好的年轻的印象给人家留下,别再演了,再折腾都把你们的好印象折腾没了。
再说大锅饭是不行的:
名演员就是名演员的工资,小演员就是小演员的工资。现在平均主义不行,一人都那么几十块钱,主要演员又是最后卸装,打旗的、扮宫女的早就卸了装,洗得干干净净,完了吃饭,后台那碗粥都喝光了,一上车都把座儿占了,主演上来以后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还挨顿说,“干吗那么磨蹭!”
关于年轻人不要骄傲:
今天造成听广播,讲有这么一个青年人,二十六岁搞了那么几项技术革新,为青年争了气。我听了以后,二十六岁,本人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搞了一百七十多项技术革新了。
当然,这也有老年人倚老卖老的嫌疑。可能不是同一行,人家那个要更复杂;就算是同一行,越往后革新也越难。
关于去香港如何确保安全:
他就可以给你拍拍胸脯,“老兄你在这儿,我保险这儿没事。”然后我临走的时候,在饭店看了看,我说,我住的这个屋子安全不安全?我进他那个保安部里一看才知道,幸亏我在那里规规矩矩的,我的屋里四面八方都有录像监视着,屋子里头,连卫生间犄角旮旯都有录像。
关于人怕出名:
人一出名要出事,猪要一胖以后容易被杀,名人往往容易出事,大家找他。……人一出名以后,你那毛病就多了,你怎么也不行,你走得快一点,张牙舞爪;走得慢一点,暮气沉沉;你声音大一点,咋咋唬唬;你声音小一点,有气无力。怎么着都不行。
关于对足球队训话:
你们真不像话,你以为你们这个队不能解散?你以为我们天津非得有足球队不行?下半场按照我的这个法儿去打,输了我也不找你们。如果下半场再不按我这个法去打,我回去以后就解散你们。……在中场那儿来回折腾,来回转,弄那花招。我说你自作多情,攻又攻不进去,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是一个花架子,花拳绣腿。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的笔记-第283页 - 五、抓好文艺体制改革 激活艺术生产力

新老更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部分继续讲:
往往是民望大的演不动戏、名望小的没机会演戏,有些人实在不能再演了,唱武生的走路都要有人搀着,怎么能上台演戏?青衣演员二八佳人,讲究婷婷玉立,雍容典雅,光艳照人,你成了胖姑,老态龙钟,扭搭扭搭算什么。有两个演《春秋配》的老演员年龄加在一起一百三十五岁,可《春秋配》中的两个角色年龄加起来才三十岁,何苦呢!……张君秋、刘雪涛、何顺信都是艺术家,我讲你们的艺术要通过徒弟表现出来。但这件事很难。过去,京剧界就有人对徒弟讲,我活着这出戏你就不能演,我死了你再演。你演了我怎么办,你比我年轻漂亮。
关于昆曲的曲高和寡:
昆曲说起来,高雅是很高雅,有许多其他剧种可以借鉴的地方,可是普及起来很困难。如《牡丹亭》唱的原词,演员唱出了眼泪,观众还未明白,离现在的时代实在是太远了。
关于老太太振兴京剧,权当段子:
最近在北京组织了一个“振兴京剧领导小组”,有卓琳、林彬、齐心(习仲勋的老伴)、边涛(万里的老伴)、荣高棠,一帮人在那儿研究。还有天津的万国权,弄得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卓琳到天津来,也发了些牢骚,说你们看不起我们老太太,我们没权,告诉你们:我们告状可是很方便。后来他们演了一个“南腔北调”,把老太太都气跑了。我叫你们振兴京剧,你们把京剧改得都不像样了。……主要是你们戏少,老太太们极不满意,老太太老工人对老戏很有点兴趣。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