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为什么读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49516513
作者:[法] 夏尔•丹齐格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无论书的介质如何变化,阅读始终会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丹齐格以资深书虫的历练和作家的精巧敏锐,写下了书中的七十余篇文章,将读者引上读书这条无用却意义重大的不归路。
文学是毫无用处因而无关紧要的吗?人们通过阅读向生活抗议还是获得生命的扩展和延续?阅读会让我们变成功利自私、贪得无厌的人吗?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炫目的新鲜感,还是对自我判断的印证?获得智慧必得以泯灭童真为代价吗?阅读是否能改变一个人?……
围绕各种读书话题,丹齐格在书中分享他精辟独到而又体贴入微的阅读心得,其中有切实的建议、甜蜜的赞美、尖刻的讽刺,还有新鲜的阅读观念:阅读是文学的姊妹,读者借助他们展开与死亡与时间的拉锯战。
作者精英主义立场鲜明,幽默的文字透露亲切与率直,却并不流于浮泛。文字密致,耐人回味。箴言警句不时灵光乍现,思考充满机锋与创意,独到的见解读来令人兴奋、畅快。作者带给我们一种令人叹服倾倒、大呼过瘾的阅读哲学,它只给我们带来一个渴望:读书!现在就去书店,去草坪,去摇晃的地铁车厢和床头宁静的灯光里,拿起一本书阅读吧。

书籍目录

学读书
读书的年纪
自私的读者
读书不会改变我们
为了(无须先认识自己再)发现自我而读书
书神
隐形的芭蕾舞团
阅读是再创作
为了不令逝者长眠而读书
只因爱而读书
为了憎恨而读书
为了赶超半本书而读书
为书名而读书
阅读权力
阅读空白
为了手淫而读书
为了自我反驳而读书
为了形式而读书
读书时间
读书地点
为了黑暗而读书
为了学习而读书
为了自我安慰而读书
为了健康而读书啊啊
为了美德而读书哦哦
为了享乐而读书
为了孤立自我而读书
为了知道阅读并不能改善什么而读书
乐趣之后
为了已经读过而读书
读书的危险
为了不逃避而读书
为了交友而读书
阅读戏剧
为了我们之间津津有味的读书乐趣而读书
读者是一只装句子的口袋
读物是文身
为了发现作家未说的话而读书
为了恶习而读书
反理性读书
面包皮读物
阅读坏书(吸血鬼众生相)
秘密与奥秘
赌博式读书
阅读古典作品
阅读作者没写的东西
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
为了改变时间而读书
为了不读(传记)而读书
读书而无视作家
阅读皱纹
在书本以外阅读
在飞机上读书
在海滩上读书
在(萤火虫的光亮)书店里读书
读书如花朵绽放
阅读书的细枝末节
作家读书
高声朗读
读访谈录
以朋友的身份读书
读者是继承人
他们的读物
谁读代表作
为了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而读书
在纸张以外的其他介质上阅读
为什么不读书
怎样读书
书: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

内容概要

夏尔•丹齐格(Charles Dantzig),诗人、作家、译者、编辑、电台制作人,生于1961年,图卢兹大学法学博士,现居巴黎。出版过多部小说、散文集和诗集,曾荣膺让•吉奥诺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散文奖等多个法国文学大奖。2005年,《自私的法国文学词典》出版,轰动法国文坛。2009年出版《无所不包又空无一物的任性百科全书》。是近年来法国文化界少有的既得到评论界高度好评,又广受普通读者钟爱的作家。

图书封面


 为什么读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这是一本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书,或者是一个热爱阅读的资深人士所写的书,他把自我的阅读体验写下来,但却是很多像他一样热爱阅读的人共通的感受。不读书的人,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欢乐。因为没有共鸣,也许让他们很难继续读下去。我对其中好几篇总结都感同身受,比如《读书不会改变我们》,我就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再次阅读曾经读过的书时,是“一个安心又扫兴的经验”,翻开这些书,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很快集中在那些当初阅读的时候划下的句子或者在留白处信笔写下的文字,但最重要的是时隔一段时间以后,或许是几个月或许是几年,当我们再把这书看一遍时,“差不多始终是在相同的段落下划上着重线。”大概就会有人感叹,我们是否从未改变?作者说“只有文学才华才能带来新鲜感,它让我们在每次重访旧作时都如同有了新的发现一般欢呼赞叹。“呵,这是很让人焦虑的。还有他所说的关于阅读过程当中,如果是处于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那么可能一会儿就会被某个思绪或者描述触碰到记忆与感性的开关。一旦打开记忆的阀门,洪水便奔腾不泻停不下来,阅读的快感也就从那一刻起高涨起来。我还喜欢书里一篇《只因爱而读书》里面提到:我们由喜欢人物开始;接下来是喜欢作者,最后则是喜欢文学。我觉得再真实不过,我自己就有这样经历,他这篇里还有一段话,我觉得简直太生动了。应该背下来:“当探险者刚刚走进原始丛林时,他会对自己遇见的第一只千足虫惊叹不已,可是,当他在森林里跋涉数月之后,在他到达林中空地,看到仙女门在哪里随着琴鸟的吟唱翩翩起舞时,他不会失去感觉而无动于衷。”这写的是阅读世界越来越大时候的感受。我觉得这就像我刚开始读书那会儿,从郁达夫的散文到史铁生的感悟再到阿城的小说,我都在称赞,都觉得他们一个比一个更能驾驭文字,可当我在文学的世界里慢慢走远,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多样化时,我所收获的美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意识到当初的短浅与狭隘。现在在读的黑塞和卡尔维诺,我在他们的作品里感受到了更多文字所特有的酣畅淋漓,以及文学带给我的无与伦比的快感。《读书的地点》那篇是作者比较私人的阅读经验,说的是再拿起一本书时没看到上面标记的时间,思绪就会被带回到过去,以及当初阅读的新鲜感,我就想起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他很羡慕那些没有读过金庸的人,因为阅读的快感永远是在第一遍是最能打动人。最后一篇附录作者对阅读饱含忧思,他说信息化时代人们被安置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所有的信息都由iPad提供,人们不再需要图书馆,有朝一日,当人们不在阅读的时候,人类将重返自然状态,与动物无异,那位万能的暴君将在地球的彩色屏幕里发出微笑。是,阅读是若干避世独处者在略微古怪的可以称之为精神之境的无形空间里共同感知到的那永恒的一刻。这是我在首图借的书,之前有一位读者看过,他也划了着重线,也写了一些笔记,字字遒劲,他有一句说:好书是花,阅读者是蜜蜂。我觉得好,就用这个作标题了。
  •       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蛮喜欢读书的人,不太记得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培养出我的阅读爱好的,可能是睡前故事讲得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最经典的画面就应该是一个呆呆的小女孩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书的模样。中学时喜欢在睡前看会儿书,当年觉得别的同学每天作业都来不及写而我还能每天看课外书简直棒棒哒,高中时候被同学带着看了一些当时很流行的书,安妮宝贝、安意如、郭敬明之类的,大学时代画风突然变了,不喜欢看青春文学,改看互联网、科技类的书了,而现在却在看一些属于蛇精病类型的书……    这么长久以来,我一直保持着一个安静的读书姿态,却从未思考过——为什么读书?    直到我看到这篇必须背下来的后记《 书: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    完全忘了当时是因为什么而种草这本书,总之它就出现在了我的想读目录里,然后就在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但是,阅读这本书的前半程,确切的说是这本书的前大半程都挺无趣的,感觉像是听一个有点无聊的书呆子唠叨,除了偶尔的几个句子让你会心一笑,大部分的阅读时光,略显枯燥,确实有点像是副标题所说的——是一本《毫无用处的万能文学手册》。    直到我读到最后的后记,瞬间有种要哭出来的感觉。他用一种迷人动情的使命感或者说宿命感,升华了我简单的阅读行为,就像给做好事者授予都市传说的勋章,就好像告诉倒霉蛋那是你的宿命。    作者的观点以我的理解用白话文来表达就是,单个人的阅读可能是无用的,但是对于人类文明而言,阅读和写作是文化的传承,由作者传,由读者承,每一次的传承都会随着作者或者读者的死去而终结,但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而言却靠着这延绵不断的传承永续下来,战胜了时间和死亡。所以说,书是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    在我看来,阅读和写作这对组合,是口耳相传的2.0版本,是对时空界限的挑战,孔子在颜回死后找不到合适的传人就开始著书立说,期待后世之中会有人继承他的学说。现在除了文字,还有影视,摄影,绘画等一系列的传播途径,而在千百年前,想要大规模、大范围保存和传播信息好像只有写书一种形式,所以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尤为伟大,才会有一生忠烈却被几本传奇小说弄得遗臭万年的悲剧,才会有自古以来的纸书崇拜。    眼瞅着,辛勤的书写者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可供阅读的内容,现在的问题已经变成——出书的人太多,书呆子明显不够用了。出书的门槛越来越低,美女作家,畅销作家,新锐作家一抓一大把。这一箱一箱的新书,若以销量论英雄,内容是一回事,包装的艺术、营销的手段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如果光看书名、封面以及推荐语,踩雷的机率高得吓人,阅读起到的删选作用就越来越明显了。推荐书,反而成了更加考验逼格的事情。    你读或者不读,书都在那里,只是那些不入眼的作品,即便出版发行了,不被欣赏,不被认可,永远离主流价值十万八千里。这就好像又回到了孔子时代,写作变成了寻找超越时间空间而存在的知音,如果这一世纪不出现,那就等到下一世纪,反正只要转化为字节,就能跟互联网一起不朽。    相比于文字本身的不朽,能够在人生这几乎可以说是速生速死的几十年里,浸润其间,窥一豹而明兴亡得失,观一叶而知风云诡谲,已经足够庆幸。阅读是我喜欢并且习惯的娱乐方式,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来说,一位作家用多年功力写出浓缩的精华(速成畅销书除外),你不用讨好他就能传送给你,一打折20块,作者还得感谢你。想和别人不一样,想言语有趣,读书是最便宜的方法,并且,书很乖。确实,我已经找不到比读书性价比更高的事情了,虽然读书所带来的收获很难即刻变现,腹有诗书也不一定能够气自华。但读书作为一种个人选择,从一开始就减少了精力流向了其他更加粗放、盲目、浮躁,喧嚣的活动之中。那么,不作恶就是一种积极。    所以,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读书者。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在养成读书习惯之后才有意义。    本书推荐理由:    1、普通阅读爱好者:其实个人并不是特别推荐这本书,只是后记写的极好,非常值得一读。    2、文学、社会学研究者:如果想要研究阅读文化,应该很有参考价值。
  •     近来我的读书有一半时间是在公共交通上,上下班时,外出办事或约见朋友时,包里始终带着一本,或两本,坐定了,就拎出来看,摇摇晃晃的,大概我眼睛已开始有点花就是这么晃出来的。每天在车上和等车的时间少说有两个小时,实在找不着更好的消遣。车上看书的麻烦之一是不能随手在书上钩钩画画,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读过某个精彩的句子后,回头再想找来重温时却遍寻不见,让人恍若以为梦中。这次标题用的是作者在本书中引用过的波德莱尔的诗句,看到这句诗时,我当即想到它就是我这篇读书笔记的名字,生活在书的世界里,如同久居于宏阔的穹廊下,多么美好的意象,就是它了。谁知提笔开写时,诗句已记不得那么精准,只得翻开书来找,颠过来过来倒过去过了几遍,也没找着它藏在什么地方,不得已,再从头开始一字一句读起这本书来,幸好,只读到第13页,诗句便映入了眼帘,我像遇见了老朋友般再从头到脚把它打量了个遍,怎么看怎么觉得美。我最初喜欢上读书可能是源于小时候的自卑、自闭和叛逆。小学时看小人书,初中时只读些《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之窗》、《中学生作文》之类的书刊,高中时开始疯狂痴迷外国文学名著。当时正值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文和上海译文陆续出版了一套《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系列(共152册),上海译文出版过一套《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系列(共出版过95册),合起来我有买了超过50册,读的似懂非懂,但一直乐此不疲。高一时我住校,剩下菜钱买书,想油水了就跑回家大吃一顿。“对我来说,文字将帮助我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它们当众发生,却又神秘得不可思议。无论发生的原因如何,所有这些事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呢?这一切是怎样联结起来的?我对文字予以绝对的信任,相信它们可以告诉我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不相信话语。尤其我父母的话。我在承认话语的奥妙之前就已经感受到其中的权威,所以我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我与权威之间总是存在着问题。即使到现在,也没什么比所谓的权威论据更让我愤慨了。众所周知,权威论据就是借助某个假定权威迫使提问者闭嘴。它们与理性对立,与绝妙的理性对立。绝妙,因为它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而权威论据则建立在蔑视之上。与我对权威的质疑相对应的,是我对书面文字近乎奇异的信任。”“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是类比。文学,尤其虚构文学,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类比进行理解的方式。我再进一步准确地说,它是一种不仅作用于智力,更诉诸情感的通过类比进行理解的方式。类比,情感。这正是它有别于哲学这种思维模式的地方,哲学以分析和智力为依据。”前一阵子读过的《权宜之计》让我想到文学的“类比”唤起功能。《权宜之计》讲的是一位前东德的访问学者逾期滞留在西德的经历,他割不断与东德的联系,又无法在西德安家生活,经常借酒浇愁喝的烂醉如泥,一直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他在东德有一个前女友,却始终下定不了决心跟她提出分手,到了西德后结识了一位新女友,是一位从苏联还是波兰流亡来的女性,跟他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一门心思想嫁给他,但这位流亡者却怎么也拿不定主意,裤裆里的小弟弟都陷入到不能起立的休眠状态。他的根已经断了,他创作不出新的作品来,但生活在继续,他不知道还要在那儿徘徊多少年才能挣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部小说让我见识了什么是被阉割的男人什么是半个男人的样子,我也由此类比起我自己。出门打工十几年,此时此刻,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有家难回,虽然我在外没去混个新女友之类,但实际的生活就像是一直处于被阉割的状态。权宜之计。“在我刚出道的时候(假如人能够不用出道该有多好),每当我出版了一本书就非常耻于上街。为什么我的喜怒哀乐如同性器官一样暴露在外,但所有人都不说什么?人们如此无心,如此匆忙或如此自我封闭,甚至连有人可能赤身裸体他们都看不见。或者他们很有礼貌,假装看不见。或者有人不读我们写的书。总之,圣日耳曼林荫大道日复一日地被一些从不停步驻留的暴露狂们走遍了,它们就是作家。读者是作家的同谋。安徒生赤裸裸地站在国王面前。”很多话到了作者嘴里,说出来的味道就变得绵长悦耳了,比如说上面这段。写字很容易暴露内心,从一个人的文字大致可以理出这些文字背后的书写者的脉络,不仅是他的所想所感,还有他自身的处境和状态。本书由很多篇短文组成,有的精彩,有的平淡。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统统摘录了出来。正如作者所说,这是“扔过来几根多愁善感的肉骨头想让我们高兴得摇尾巴吗?”显然不是,“书是一棵钻出坟墓的大树”,我们在充斥着死亡气息的生活里望见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棵大树上每一片靓丽奇特的叶子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忍不住让人一一采撷。“我读的书越多,就越没有被教化的感受。阅读伟大作家的作品使我认清自己没有一刻不是野蛮人、无知的人、最不完美的不完美者,人家不相信我会为此沾沾自喜。我的内心缺少安宁,读书没有给我内心带来安宁。但我并不因此而怪罪书籍。”“我想,当探险者刚刚走进原始丛林时,他会对自己遇见的第一只千足虫惊叹不已;可是,当他在森林里跋涉数月之后,在他到达林中空地,看见仙女们在那里随着琴鸟的吟唱翩翩起舞时,他不会失去感觉而无动于衷。即使我们读了很多书,阅读的数量也不会使其质量有所折损。”“优美的表达:‘夏天在那儿,毋庸置疑的。’”“我所找到的这些优点令我决定忘记杜拉斯在她的许多小说里对动词‘哭泣’和名词‘泪水’的滥用。对于这样的一位相当无情的女性来说,此类滥用令人万分吃惊,我因此不由得暗自思忖:这是由其大脑所授意的对多愁善感之情的表达,换言之,这是一种歇斯底里,是一位无情女性的观念的客观反映,她认为如果自己不使用这些表达忧愁的程式化语言,我们就不会相信她受到了感动。”“青春和暮年(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过渡)是思想认识的两种全然不同的状态。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年轻人,为了继续生存且不被权力碾碎而做的种种妥协带来了宽容,而我们知道有别于宽容但与宽容同样真实的东西,我们知道这是不容妥协的时刻,如果我们试图像童话故事里那样把拥挤攒动的蚯蚓变成修长挺拔的花朵,就要斩钉截铁地在蚯蚓群中笔直行走。生活是由事实组成的故事。生活是散文,而非浪漫诗歌。”“阅读是由若干避世独处者在略微古怪的可以称之为精神之境的无形空间里共同感知到的那永恒一刻。”福楼拜用了五年时间来创作《包法利夫人》,而司汤达采用四十二天就完成了《巴马修道院》的写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孟德斯鸠:“我从没有什么连一个小时的阅读都无法驱散的忧愁。”帕斯卡尔说:“我们从未生活于天国,可是我们希望能够在天国生活,而且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让自己幸福,尽管我们确定自己从来都不幸福。”他简单的做出结论:“我们会独自死去。”而且,这并不悲伤。失望是一个如同雨水或阳光一样的事实。与其说失望,不如说正是希望可能会令人伤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幻觉如同围巾一样围在我们的脖颈上,以便随后能更紧地扼住我们的喉咙。“阅读一本有趣的书与锻炼身体一样有益于健康。”康德“抨击性文章属于那类吃下肚很容易就饱的菜,它很快就让读者得到满足。虽然把书中被夸大的以偏概全看在眼里,我也发现唯有这种夸大和它的不公正才能捕捉到某些思想,那些无关痛痒的细小差别永远触不到的思想。而我再也离不开它那熊熊燃烧的怒火。读书:一个点亮自我、熄灭四周光亮的灯泡。”“我喜欢肉汤的原因之一就是看着那些熟肉片在绞肉机里被碾磨出汁来。这就是读书。”“是的,人们是出于对生活的反抗才读书。生活是做工低劣的产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碰到一些无用之人。生活充满了重复。生活的景致没完没了。假使生活向出版社的编辑毛遂自荐,那么它会被拒之门外。更何况,每当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那些对话,那些对话时多么迟钝笨拙、优柔寡断、老调重弹!我认为这是戏剧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人类发明了戏剧,因为人们受不了那些可笑无用的谈话。而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生活的一大乐趣就是看剧本。”“假使我们观察人类,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过着一种或腼腆或有争议的生活,发现大多数人都忧郁而死。”“真正的生活,最终得以揭示和重见天日的生活,因而是我们唯一确实经历过的生活,就是喏喏喏喏喏喏;我说完了。”“我的思想逃离了我。我不得不一边说着话,一边突然从它的背后捉住它。”苏珊·桑塔纳“约翰,让我们看看你的短浅目光。”“一位作家,一旦他的书被合上,他就缩小、简化成为一个‘物’,简言之,一个几乎已经死亡的东西。一个木偶。阅读将他拉近读者,重新赋予他生命。”“当我们读书时,我们是在抹除时间。并非是‘度过时间’的意思,度过时间是指我们打着哈欠读着书,在乡下悠悠闲闲的度过一个下午,‘摸出时间’则是指认真读书,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书中。这种阅读跟人以时间不复存在的感觉。我们甚至模模糊糊地生出某种永恒感。这就是为什么从书中世界走出来的读者们有着潜水员的神情,目光朦胧,呼吸徐缓。他们需要少许时间以便重新回到现实世界。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伟大的读者始终感觉自己青春年少的原因。他们的生命没有被某种使用时间的方式所消耗,他们将时间用在了听命于寻常时间以外的事情上。即使他们活到百年,仍然会青春永驻的辞别人世。每一次新的阅读都是一次在清凉海水里的潜泳,都是一个我们并非全然虚幻地征服了时间的时刻。”“昨天晚上,我去看《纽伦堡的名歌手》。八点钟开始。三个小时候,我看了看我的手表:八点一刻。”“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害怕坐飞机,他有个方法:带上一本书,只带一本书,那本书很难读,而且需要多做思考,因而它占据了他的全部注意力,使他远离恐惧。这本书,就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苦恼来治疗恐惧是精神科专家们未给予充分考量的治疗方法。”“书店里的这些顾客神情如此平静,如此沉浸于内心,好像一些慢腾腾咀嚼树叶的长颈鹿,但他们却是一个个充满热情的火球,内心沸腾、跳跃、全神贯注。”“当我们是作家并且正在写作时,一本读过的书有时候成全了我们正在创作的作品。它们不一定相像。您可能会讶异地发现作家与作家之间的相似性正是处于缝隙之中。虽然这种相似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猜测出它可能存在于这些地方。由于另一个人的书成全了我们的书,应该珍惜它,否则就会轮到我们来成全他人的书了。于是我们开始读另一本书,一本同样引人入胜的书,因为我们在其中找到了一些自我的元素,我们还是始终不屑做。写作是将自我封闭于文学之中的活动。”“耳朵听声音比眼睛看图文更加漫不经心。耳朵面向所有的声音,眼睛则始终全神贯注于它所看的东西。所以雄辩的口才几乎正处于笔扫千军的反面。口头的雄辩几乎必须始终都是喧嚣花俏的,而书面的雄辩则可能显得干巴而简略。当我们对耳朵说话时,必须提高嗓音以盖过其他令人分心的话语声。还应当在讲到重要事情之前放慢语速。耳朵像一只蝴蝶。它只在物理上是固定的;但在感官上,它到处拍翅飞舞。如果因果关系没有被表达出来,我们永远不确定耳朵是否捕捉到了这些意思,因此才有了那些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了那些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关于世界的一切感性知识都在消逝无踪。我不再懂得任何东西。”“通过读书,我们使沉睡的思想重生。”“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此,它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阅读,因为它是无用的。”“读者的书,他的阅读,与他一同死去。至少看似如此。”“作品随后陷入了最最无聊的由对话淤积而成的烂泥潭。”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不了解欧洲文学,作家,读起来就晦涩难懂
  •     有些章节很有意思,但由于实在涉猎书籍太少,很多例子没有办法有体会,丧失了一些可能有共鸣的点。
  •     怎样读书?我会回答:有方法地读书。热情是最合情理的办法。
  •     看过一篇文章,似乎是叫“做一个性感的人”,提到了“性感”这个如今已经被各种露肉的男星女星们用烂了的词。但就像作者所说,性感,在于一种气质,与自己的各方面都匹配的气质。读书,不是为了有用,只是我们想要找到更真实的自己。正如封面所提,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
  •     现在读书,多半是非生产性的活动。自娱自乐,能在书里得到什么?相信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还没开始读很期待
  •     一般 偶尔有些句子可以看看 很乱 很分散 只是罗列了读书的各种理由 每个理由解释一番而已 没有帮助
  •     书尺寸不大,很方便携带,有有大口袋书的感觉。很喜欢。
  •     因为看了这本书不读书。
  •     差评……
  •     好多理由都戳到点上了
  •     知道了为什么读书,就是进步
  •     我承认,我是被副标题和随手翻到的“为手淫而读书”一章吸引而开始猎奇的阅读之旅的,旅程非常轻松愉快,翻译功不可没。
  •     读起来有意思
  •     为什么读书?我读书的原因是:1、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2、在阅读中了解未知的世界,3、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生,4、在阅读中开启心智、得到成长...还有很多 如果读书是你生活中和空气、水、事物一样的必须之物,那就是你读书的理由,当然其他的理由是用来解释为什么它是你生活中的必须之物了。 看到网上对这本书的推荐很感兴趣,同时也很好奇别人是如何来看待读书这件事的,所以购买了此书,看过后会再评论的。
  •     2012-106
  •     为什么读书
  •     读书是人类与时间和死神对抗的终极途径。我们在阅读中令沉睡的思想重生。图书馆是坟墓的唯一竞争对手。
  •     很多书,读一遍真的会毫无用处。或许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你需要不断照镜子。
  •     读书是为了明事理,少迷惑,走正道。
  •     包装纸张都很好,开始阅读之旅喽
  •     一般,但是作者其人应该很优秀,只是这本随笔到底随笔了。
  •     纯粹赚分,为什么买完书要设一个期限,过了期没评论就赚不到分?
  •     嗯 微微讽刺的调子很喜欢 最近好爱这种无用之用的风格 在读到功利的时候看了这本书 开始松弛享受读书的过程呢
  •     不同的人不同的答案!曾经有朋友说:&;ldquo;要学以致用!&;rdquo;他认为读书是要读对自己有用的,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他评价我之读书是:&;ldquo;你就是个书虫子,没有目的性,什么都拿来读,白白浪费了时间!&;rdquo;我觉得大家各得其所吧!
  •     我很喜欢这本书,粗粗的看了一下。内容很启发人。我会好好读完的。
  •     就那样
  •     大部分都在反驳各种读书的理由,读书就应该是这么没用的事,不为什么功利的目的,只为读书而读书
  •     在图书馆看到的,因为我自己虽喜欢读书,不过也有这个疑问,就买来看看。
  •     这书不错,有些地方说得有理,值 得一读!
  •     不太喜欢的说…【有朝一日,当所有这一切被浓缩成一个极小的小红点,它将焦躁不安地闪着光,然后,亮光断断续续、越来越少, 它, 终将熄灭。 因为再也不读书,人类将重返自然状态,与动物无异。那位万能的、未开化的、亲切的、温存和蔼的暴君将会悬垂于地球之上的彩色屏幕里发出微笑。】
  •     刚听完麦家的“为什么要读书”的讲座
  •     这也可以写一本书!?归根结底就是读书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吧,不喜欢读书的人生活该有多匮乏啊。
  •     读者是最自私的人。
  •     实用主义者觉得读书无用,真正的读者需要抛下功利心去读书,读书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事情。
  •     以前,读书改变命运。现在也许改变命运不那么容易了,至少可以改变我的气质,那绝不是用漂亮这种形容词可以替代的。
  •     大一下 不知道是因为作者还是翻译要不是因为书中的现代产品和词汇 我觉得自己是在读一本以前的旧书 对于其中的不少语句都有共鸣 当作一本小书来读读看是很不错的 真的读了很多书的作者啊哈哈
  •     法国人就是牛,写书也很牛。
    读了,像是法国的钱锺书,给人启发不小。
    有意思的书。
  •     值得一看,书中的观点也许你不会接受,但许仔细想想。
  •     我很关注有关读书方面的书籍,看看读书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
  •     有启发!
  •     读了大半,由于才疏学浅,好多经典还未尝拜读,因此除个别篇章有些感觉外,大多还是有些距离。这是本严肃的书,应该。只好寄希望于重读了
  •     建议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搭配服用
  •     读书是件多么好的事~~
  •     需要思考时的一本可以看的工具书
  •     书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
  •     值得一看,闲阅读
  •     能给读书写这么多理由我也佩服,能读这本书我得是无聊到一种境界了
  •     比起这部,新作更轻快也更活了,但是也快散了。
  •     有点晦涩 或许要等到堵到一定量才会懂
  •     被题目吸引,感觉很好玩的样子,看了之后感觉这是本超级好的一本书,感觉每个爱看书的人都值得读一读。一本让人思索的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一本书,一本百科全书。
  •     三遍读罢,自觉“精英主义”并不是作者最大的特点倾向;丹齐格最大的特点是,他个人单纯地、“掘墓”式地吮吸书的精华,并且力图以最精准的词语去表达被他内化、提炼的“顿悟思想”。某种程度上,作为资深的读者,他的思想深度、广度是非常接近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文学批评家的。是的,就算是第一次接触书评的读者都可以明显被他影响,因为此书中法国文学的味道如此之浓厚。若非同样爱好并熟知法国文坛上的那些文豪大作,很可能会和笔者一样,即便是查阅资料发掘更多的思想内容、多读几遍,仍然觉得腹中空空如也。赞罢,希望你也可以认同笔者的这些小想法:无用之书深藏大学问,学无止境的确是恒久不变的世间真理。
  •     作者估计得死好多脑细胞,写了这么多读书的理由。有一些确实很对,有一些却差强人意。
  •     硬硬的外壳,将本书提高了一个档次,看着就是很舒心,别说再读书了,孩子读着读着懂得了:为什么读书,这书买得太有意义了,这书读得也太有意义了,是本好书!
  •     目前读过最好的议论文,收获颇多。
  •     每篇的文章并不长,但却是精华啊,很不错
  •     作者风格幽默有木有!我知道我不幽默orz
  •     一本考验人的智力和阅读量的书。"当我们读书时,我们是在抹除时间。这样读书给人以时间不复存在的感觉。我们甚至模模糊糊地生出某种永恒感。这就是为什么从书中世界走出来的读者有着潜水员的神情,目光蒙眬,呼吸徐缓。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重新回到现实世界。"
  •     内容,翻译的书还是有点不接地气
  •     文学拯救人生。Quote Jeanette Winterson:“Art saved me.” 于我而言最大的art就是文学。
  •     很短的读书随笔,都是关于读书的,适合无聊时翻几页的那种。很快就读完了。
  •     书比预期要早到得多,只是没想到要跑邮局那么远去取,早知道就选货到付款了。
  •     太有意思了,拓展了思考的视野,渴望读到丹齐格其他作品!
  •     关于读书的经典的书籍
  •     还没读完,但是作者的见解很多视角很独特,读来轻松愉快。为了开阔眼界的,呵呵。
  •     还有给外孙读。
  •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很愉悦啊,语言功力没那么深刻,看起来有些费解。总体上来说这书某些地方专门针对作家层面和文青层面来写的。吾等凡人围观一下就好。
  •     学读书???我为什么读书?我读书如同走路,或许吧。而且我也会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但愿我能向您讲述自己因此而经历的无数次巧遇!巴黎市不止一台停车计时器曾激动地听到我向它说“对不起,先生!”,因为我边看书边走路地撞上了它。尽管如此,不要由于事情如走路或读书般无意而为就不对其进行思考。自发性无法解释一切。还有无意识杀人呢。???“自发”。最初,我曾使用“自然”一词。然而,阅读并不比行走更自然。读书甚至是人类最具后天习得性的行为之一。有时候,阅读困难重重。并非所有人都能轻而易举学会读书。在方面展开调查可能分外有趣。那些伟大的读者都是轻松地学会读书的人吗?就我自己而言,我轻易地并且几乎即刻就学会了阅读。老师先是让我重复B、A,我这样BABA地重复了几天之后,突然一切都豁然开朗。我学会了认字看书。这也许是由于我的起步比较晚:在小学一年级。我当时五岁。之前那一年,我一直生活在恼怒之中,因为我的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在幼稚园毕业班里学会了读书。“为什么没有人教我,教我看书?”我不断地询问忧心忡忡的父母。他们不作任何回答,除了告诉我说:“这是小学将教给你的方法。你应该等到上了小学后再学。”而我呢,用手指着海报、广告牌、杂志封面等等我见到的一切以文字书写出来的东西问道:“这上面写着什么?”我觉得自己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我认知世界的起步时间被人延误了。
  •     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值得一看
  •     东西方的差异有,但对书的认识一样,新颖!
  •     还没看,主要是帮朋友买的
  •     趣味盎然,读完觉得读书真的是很有意义☞
  •     书中太多不了解的法国作家人名,导致经常捕捉不到作者的表达。明显感觉作者对普鲁斯特和司汤达的推崇。某些句子像精炼的俳句。
  •     读到其中的好几个情形和场景的时候都有种“啊,被看穿了”的感觉23333
  •     为什么读书真的很不错
  •     这类专著不太多,这一本算是其中的精品。法国作者提供了寻找读书真正乐趣和价值的精妙文字,值得所有书虫入手的精装本图书。
  •     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 书是在墓地里长出的大树。
  •     读书毫无用处,正因如此,它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     好书爱书之人必备。广西师大出的精品超越了陕西师大,读书人的福音啊
  •     思路跳得我有些跟不上,有些篇松松垮垮的。除去这些,其他的挺有意思。
  •     伪,很恰当的概括这书。 隔,很准确的表达他表示的意思。 不知所云,哗众取宠 比如 书店是最危险的地方 比如 有些时候并不适合读书。比方说,在做爱之后。
  •     热情是最好的方法
  •     致那些胡扯瞎聊的书
  •     有意思,只是书里听到的很多作家,很多作品,很多典故,都不知道,读起来晦涩了,还是自己读书少,继续加油
  •     很有意思呀。
  •     无聊 我为什么要买它 毕竟是外国人的思想 有的话还要想好几次才懂 不过意思是对的 装订是很好的 硬封面 书页是缝的那种不会掉页
  •     这样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我们应树立读书风格
  •     这就是一本箴言集,作者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的睿智和俏皮,他几乎可以说是金句迭出的段子手,随便翻开一页你就要标注一下:这句说得好,我也知道,但为什么我说不出。
  •     我尝试读过几本关于读书的书,结局往往不欢而散。坦白说,这是一本初看让你欣喜,让你拜服在作者俏皮的闪光的智慧下的书,但细看只能让你昏昏欲睡。因为它太个人了。书有千千万万,人有万万千千,我们最好是去尝试那些精彩,至于说坐下来听别人讲述他们读书的精彩,偶尔为之即可,切忌大量服用。
  •     死亡是一种忘却,当然如此,但它更将生命一笔简化。读书为我们还原了生命那些值得崇拜的纷繁复杂,由它们来对抗死神的傀儡。图书馆是墓地里唯一的竞争对手。
  •     写了读书的乐趣,还写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取舍,很真实。
  •     喜欢读书的人当然更要读读这本书,回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     慢慢地读,细细领会作者、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
  •     读书的理由,种种。
  •     粗略的翻看了一遍,是调侃式的语言偏多,应该不错的一本书,看到尹珊珊的推荐才来买的
  •     “不只一位中规中矩的作家因为过世后出版的放荡不羁的书信而变得更亲切更可爱了”——《为了手淫而读书》
  •     目录太可爱
  •     渴望已久
  •     目录有时觉得不凡思量的话却觉得很有道理
  •     都是我喜欢的书,一定会好好看
  •     pourquoi lire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