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32542154
作者:丁功谊
页数:261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历史创作的结合问题等八点核心问题展开。逐步分析了他的文学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通过对钱谦益的学术思、人生道路、创作心态 、文学作品等各方面的分析,探求其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与演进的轨迹,进而剖析出明清之际文坛的面貌以及文学发展的趋势。本书围绕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这个核心问题,从哲学的层面、创作心态的层面,详细地考察其文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对钱谦益文学思想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论述,颇值一读。

书籍目录

导百第一章 钱谦益早年文学思想探源 第一节 钱谦益面对的晚明(万历朝)思潮  一、心学走向禅学  二、思想界的辩论  三、经世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钱谦益早年的心学思想 第三节 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 第四节 钱谦益早年古文思想的转变 第五节 万历后期诗坛与钱谦益早期的诗歌创作  一、竞陵派的崛起及其文学思想  二、庚戌科场案及其对文坛影响  三、程嘉燧的诗学思想  四、钱谦益早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思想雏形第二章 天启、崇祯朝钱谦益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 第二节 钱谦益中年对明代诗学的扬弃  一、批判七子、竞陵派  二、彰显茶陵派  三、古学、性情、世运 第三节 转益多师:钱谦益中年的创作实践第三章 明清易代与钱谦益文学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钱谦益降清及其创作心态的转变  一、降清之路  二、降清之悔  三、心态转变 第二节 双重自我:钱谦益创作中的人格设计  一、“诗史”说观照下的著述策略  二、诗歌背后的隐秘世界  三、诗文自饰引发的理论问题 第三节 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的复杂内涵及内在关联  一、乳药三喻  二、世运  三、性情  四、灵心  五、学问  六、文学思想的整合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崇祯十三年——读丁功宜《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后琐记历史仿似一池碧水,若无风雨,抑或石子的投溅,便得静静的安详。崇祯十三年,或许发生过什么大事,但我不晓得,但对于两个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因了这一年而走入了另一个世界,仿似一颗石子投入了这池静碧,从此再没有安静过。几多悱恻缠绵、卿卿我我,几多风风雨雨、流离颠破,几多风光满怀、花团簇锦,几多恩恩怨怨、白首余生,都始于这一年。这一年,是前世的注定,还是今生的约定?这一年是崇祯十三年,这两个人,一个是柳如是,一个是钱谦益。一崇祯四年,多才多艺的柳如是不幸坠入青楼。佐歌佑酒的辛酸伴着暗夜里的眼泪流湿一圈又一圈的衾枕,孤芳自赏的铜镜前叹息着日月居诸的无奈。蜡烛有心,夜夜垂泪;空房冷落,日日消磨。辗转的岁月,于是在车水马龙的流转间,瞥眼于翩翩公子,高山流水之音寄望于巍巍洋洋之心解。晚明末世的沉沦、加上王门后学纵欲说的播演,越发使人能够冠冕堂皇地享受北里之欢,而摧残众艳于含苞未放之时。自古文人多放荡,狎邪冶艳,有时竟博得真名士自风流的美誉。若欹侧醉酒于当垆老板娘之怀,亦复偎红倚翠,畅平生风流事。倚声卖笑,纵然青简留名而为后人艳羡,但我总以为,这是生命的卑微。柳如是即这样的一个人。由宋征舆而陈子龙,再到钱谦益,而袅袅于陈子龙之前,或许还有其他人,但她都是一个钟情的人。宋征舆的懦弱、陈子龙的虚伪,越发在这样一个女子面前相形见绌,尤其是陈子龙,枉他云间词首。我曾为宋朝的那个李师师写过一首诗:“金银俱是泥和土,缘分三生只未来。自与芳心付浪子,红颜从此锁楼台。”尾生抱柱,丽娘还魂,而青楼女子,亦可为这份真情感而“斜晖脉脉,肠断白蘋”。只是,柳如是没有李师师幸运,没有遇上对的人。崇祯十三年,面对着阴森的池水、萧瑟的柳树,回想着飘零远去的逝水年华以及不可莫测的明天,她写下了《金明池》,算得她对自己逝去岁月的总结,对自己的青春的哀悼,对未来的幻想,更多的,还是对昔日深情的祭奠: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记此词“烟浪斜阳”一句为“烟浪迷离”。言烟浪之迷离,虽道得真切,然斜阳亦是晚来之景,倍增凄凉伤感。古人如温飞卿、柳七郎、马致远诸人“枯藤老树昏鸦”之法,牛栋千厢。所以,“烟浪迷离”,不如“烟浪斜阳”更能统摄晚景。这首词沉婉瑰丽,悱恻缠绵,然悲苦之后却是一个钟情女子的不懈追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纵是“娟娟独立寒塘路”,却对“梅魂”充满了期待。“旧时飞絮”,“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这些哀唱,沉淀了这份情感,回忆的泪水里,或许无人懂得自己的真心。但这又或许是柳如是的运命,真的有个人,读懂了这份期待。二“夫牧斋平生不喜作词,连作《永遇乐》词四首者,岂当时已见及河东君此词,遂受其影响,破例为此,以与之竞胜耶?”(《柳如是别传》)陈老先生只猜对了一半,即平生不喜作词的钱谦益要“以与之竞胜”。吴中自古多才俊,历历而下,汉简频传。钱谦益得先哲之熏染,亦复濡润家学,写得一手好文章,做得一纸好学术。然他是个爱争风头的人,不管是七子、竟陵,还是云间、公安,他都有所沾溉,却又都予挞伐以骋己才。钱谦益连作四首《永遇乐》,争一风头是其心意,我想,还有另一半原因,即他读懂了柳如是的期待:永遇乐 中秋大雨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晚来粧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烛灭香残,暗风吹雨,魂梦空凄切。月宫深锁,桂轮何处,莫愁被人攀折。应自恨、青天碧海,茫茫奔月。永遇乐 十六夜见月雨脚千重,云头万叠,刚风吹裂。昨夜昏霾,今宵轩豁,好向嫦娥说。天公拭手,浴堂金殿,瞥见清明时节。喜天边、穆穆金波,重照萧萧华发。桂枝易老,冰轮难驻,见此又愁圆阙。斗转参横,高楼思妇,织锦方悲切。藁砧安在,栖乌不定,应为刀心折。须记取、当歌对酒,明明如月。永遇乐 十六夜有感,再次前韵银汉红墙,浮云隔断,玉箫吹裂。白玉堂前,鸳鸯六六,谁与王昌说。今宵二八,清辉香雾,还忆破瓜时节。剧堪怜、明镜青天,独照长门华发。莫愁未老,嫦娥孤零,相向共嗟圆阙。长叹凭栏,低吟拥髻,暗与阴蛩切。单栖海燕,东流河水,十二金钗敲折。何日里、并肩携手,双双拜月。永遇乐 十七夜白发盈头,清光照眼,老颠思裂。折简徵歌,醵钱置酒,漫浪纵他说。银筝画鼓,翠眉檀板,恰称合欢佳节。隔船窗、暗笑低颦,一缕歌喉如发。生公石上,周遭云树,遮掩一分残阙。天上《霓裳》,人间《桂树》,曲调都清切。干戈满地,乌惊鹊绕,一寸此时心折。凭谁把、青天净洗,长留皓月。钱谦益有才,老杜夸赞李白“斗酒诗百篇”,今人也夸他“秀口一吐,便半个盛唐”,然钱谦益无需斗酒,胸臆之郁结,挥翰即是洋洋洒洒。一口气次韵老杜《秋兴》诗十三叠一百零八首,前此文天祥集杜二百首,亦莫能比;后此士人,面对钱氏此叠,亦只能逢人说项。平生不喜作词的他,一作便也是一连四首,而且都是长调。从这四首词来看,情感之凄恻,格调之沉郁,不减柳氏。而钱谦益的“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桂枝易老,冰轮难驻”、“何日里、并肩携手,双双拜月”、“天上《霓裳》,人间《桂树》,曲调都清切”,这难道不是柳词的注解吗?钱谦益为文著述、品评析论都讲究世运、性情、灵心、学问,以此观上四首词,《十七夜》一首“世运”尤显,其他三首“性情、灵心”逶迤其中,而四首词从用事、造语上皆可见钱氏之“学问”。而钱谦益的这种“期待”其实也早就流露笔端。《牧斋初学集•归田诗集》中有一首写中秋的诗《八月十五夜》,这首诗中“有曲谁解赏?歌者自幽咽”,钱氏的“呼唤”是对当朝者的怨愤,可从心底来说,或许也存有柳氏“梅魂”似的期待。这种期待,贯穿钱氏一生文章。而在崇祯十三年,这天地间遥遥期待的两个灵魂,便蓦地相逢了。三那一日,风和日丽,但她的心却是七上八下,如此的扁舟过访,人家目我以轻薄后该是多么难堪?但她似乎只记得心中的这份期待。而其实她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了。钱谦益嗜好喝酒,爱品茶,又沾染丹青,平时下棋、歌舞、弹琴,有时不辨旦暮。他还喜欢美食、游山玩水,尤其是喜欢美色。对于柳如是这样一个令云间诸子青睐的人,钱谦益不可能不有所耳闻。那么百闻不如一见之感,我想或许早已萦绕心头,拂之难抑了。而恰好,柳如是送上门了。“辛巳六月,牧斋于茸城舟中,与如是结褵。”然一边是敲锣打鼓,另一边却是那些道貌岸然者的口诛笔伐——“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体统”。这一年柳如是23岁,而钱谦益59岁。红颜白首,天地高堂,我想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应该是真情的触碰,最起码从柳如是这方来说,崇拜也好,期待也罢,她认定了眼前的这个老头。而世人的声讨,并非针对二者年龄之差,却是那些掩人口鼻的伎俩。青楼女子,比祸水红颜还让人唾弃。可为什么唾弃的这当儿,却想不起自己也曾左拥右抱,醉生梦死?这不是此地无银,便是心胆不一。钱谦益不在乎这些啰嗦与冷眼,因为他是高兴的,这有诗为证:朱鸟光连河汉深,鹊桥先为架秋阴。银缸照壁还双影,绛蜡交花总一心。地久天长频致语,鸾歌凤舞并知音。人间若问章台事,钿合分明抵万金。章台之女,东山之妓,北里之颜,与尘世之人又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期待。所以钱谦益敢大胆地向世人宣告,“章台事”你们可以问,但我们“金钗钿合”,你们也就无需口舌了。就像当年的李白,对谢傅之东山充满了饥渴似的的欣羡,而不管世人的评说。吹吹打打中,摇摇晃晃的舟上,与世人冷嘲热讽声中,惊世骇俗也好,张狂不羁也罢,钱谦益算得明末的真名士。玄学熏染下的竹林诸子,与晚明心学浇灌下的钱氏诸人,一样在明教面前跨出了时人想跨却最终也没有跨出去的那一步。而历史的推演,却正赖这一步步不同凡响的“跨越”。四钱柳二人的结合算得相得益彰:柳如是因了钱谦益的威名而绽放了人生的韶华,钱谦益也因柳如是的陪伴与相扶得以保住了大半身的名节。以袅娜之身秉刚烈之气,百般周旋,救钱谦益于囹圄之中;大义凛然,纵身越池,诫钱谦益于变风变节的歧路。于是,虽然我们无法重回历史去目睹钱谦益之于柳如是的感谢词,但从钱氏的诗文里,我们可以读出那份挚爱。顺治六年,甲申之痛仍萦绕于心头,面对着昔日的西湖,感慨于铜驼铁马、旧日山河的幻梦,在陆沉涂炭的憔悴中,钱谦益立马而就《西湖杂感》二十首。我们读出了钱谦益的心血与泪阑,读出了他的万般皆空,还有就是他对柳如是的赞美——“杨柳长条人绰约,桃花得气句玲珑。笔床研匣芳华里,翠袖香车丽日中。”这种赞美,透出的是深挚的爱。柳如是的诗词,他能够随口拈来,且以“润物细无声”之手法融入自己诗中,无可凑泊。“桃花得气”,本柳如是“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湖八绝句》)。柳如是的才华不减唐人高下。她的这首绝句,不仅化用了苏小小、冯延巳、崔护诸人的诗句,而且还巧妙地融己之“心灵秘史”于二十七字中(详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中对于柳如是、陈子龙姻缘的考证)。而钱谦益当然知晓陈柳的这段姻缘,也当然明白柳如是这首诗里的“春秋”,可他却随手用来,心中并无醋意。五身逢易代之人,摆在面前的大抵有四条路——降而不臣、贰臣、抗臣、隐士。孔教的流传,深入人心的教导是“士可杀不可辱”。宋人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虽然是针对女子说的,可对于士大夫也一样,这个“节”之于女子是贞节,而之于士人即是名节。人们敬仰怀念的是首阳山上的那两个饿死鬼,而争相为之的也是“怅然吟式微”。钱谦益一生,宗盟后半生,只是因了一时之念而甘于披发左衽,遂招致了时人与后世人的声嘶力竭。然有一个人始终没有抛弃他,那就是柳如是。这可以说是一种“懂得”,也算得一种“理解”。当康熙三年钱谦益撒手人寰的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人,除了柳如是,其他的都在觊觎他的财产。就连钱谦益特别器重、并授之以渔的钱遵王,也厚颜无耻的要分一杯羹。最后逼得柳如是芳华陨落。这一年钱谦益82岁,而柳如是仅46岁。从结褵到闭眼,一共二十三载。而这期间,钱谦益北上称臣,柳如是自甘漂泊;钱谦益抗清复明,柳如是亦不知何方。二十三载,却又有多少个年头劳燕分飞?而这,竟是她用半个人生换来的“梅魂”。她有所怨恨吗?真真假假俱成黄卷,是是非非谁能定评。历史本就这样,只是一个故事,一曲弹词。对于钱谦益,留给今人的是他的学问,而对于柳如是,则是她的真情,尤其是她那些美妙的小词。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诗歌本质论·性情。《牧斋初学集》时期、《牧斋有学集》时期。
  •     很不错的书
  •     有分量的文章,不愧为博士论文,举例详尽,脉络清晰。论钱氏的好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