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天文学(上下两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563337910
作者:C.弗拉马里翁
页数:1042页

作者简介

世界名著译丛。 本书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马里翁所著,初版于1880年,遂成为传遍全球的科普经典,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 作者以文学的笔墨、精美的图片,将奇妙的宇宙世界揭示在渴求新知的读者面前。全书共分七篇,分别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李珩教授又根据天文学的新近发展进行了补充修订,使本书内容翔实而新

书籍目录

《大众天文学》在中国(新版代序)
译者序言
原出版说明
第一篇 地球
第一章 天空中的地球
……
第二篇 月亮
第九章 月亮――地球的卫星
……
第三篇 太阳
第十五章 主宰世界的太阳
……
第四篇 行星世界
第二十六章 视运动与真运动
……
第五篇 彗星、流星与陨星
第六篇 恒星宇宙
第七篇 天文仪器
附录

编辑推荐

《大众天文学》(上下册)是一本专为大众而写的书。自从1880年在法国出版之后,该书立刻成为传遍全球、轰动一时的科普读物,并被翻译成了十几种文字,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它不但向大众传播了天文知识,而且还使许多人因此而热爱天文学,成为了天文学家。该书是普通读者了解宇宙的一本必读之物。

内容概要

弗拉马里翁(Flammarion,Nicolas-Camille,1842-1925)是法国天文学家和优秀的科普作家。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自学科学知识,在巴黎天文台当实习员期间,业余补习天文学。1962后他出版天文学专著《可居世界的众多》,从此名声日增。自1866年开始,在巴黎作天文讲演座无虚席。他的演讲大受欢迎,布鲁塞尔、日内瓦、罗马等地争相聘请。1880年出版《大众天文学》,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直到他逝世那一年共再版20多次。法国科学院为之颁发奖金,有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就是因为读了这部书而爱上天文学的。弗拉马里翁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双星和聚星、恒星的颜色和运动、火星和月球的地形等方面,1878年出版了一份双星表、火星图和月面图。1882年,他在巴黎附近的瑞维西镇上建立一座私人天文台,在此工作四十多年。发表观测和研究报告100多篇。1882年创办《天文学》杂志,1887年组织法国天文学会,任第一任会长。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序言卡米伊·弗拉马里箱是法国将天文知识传授给J—大读者的最有权威的· 位科学家兼诗人.他所著的《大众天文学》  书,白1880年山版以来,巨1925年作者逝世时为止,在法国就已印了13万册之多,并被翻译成了十几种文字,对各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实为—部很受欢迎的科学普及经冉名著,许多人因为读了这本书而热爱天文学,成为天文学家,如已故的法  国太阳和行皂物理学家李奥(Lyot),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本书的特点是作者以文学的笔墨,生动的语言,对奇妙的宇宙进行了描绘。他为本书订下的座右铭是“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这本重新改写的1955年的新版本C过重962年,新版本已发秆子,16.5万册。成为一丰畅销扪,是根据原书的结构,由弗拉马里翁夫人、巴黎天文台台长丹戎先生以及核国几位天文学家改写而成的,补充介绍了近20年来科学的惊人发展和宇宙伟大奇妙的地方,使改与本成为既新颖而又完善的天文学典籍。    本书包括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和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七篇。    第一篇详细讨论了地球的一种运动,从简单的自转以至它的轨道受到别的行早的影响所引起的摄动。又叙述了地球的起源和关十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的简要知识,这是在这样一本书中所必须提到的。    第二篇在叙述月亮的大小、远近和运动之外,还详细地阐述厂它的物理性质和表面状况,并谈到了日食,月食的原理。    第三篇叙述了关于太阳的最新知识,如太阳内部原于核反应和太阳的无线电波。    第四角对每颗行星作了详尽的叙述,并附有许多精姜的图片,在火星一节中就有五十多幅。    第五篇叙述了彗早.流早和阳昆,其中对彗星的历史记载有很讦细的叔述,可供历史学家参考。    第六篇“恒星宇宙”,对现代天休物理学上的重要发现,如射电天文学、银河系旋涡臂的结构都有适当的叙述。    最后一篇简单地叙述了天文仪器,使读者明了天文学工作者所用的工具,和他们怎样领先这些精密的仪器取得以上所述的的惊人知识。    本书中有几节表现了作者和改编者 对于宇宙的神秘主义和叭心主义的思想,这些大多是属于节外生枝的文学笔墨,即使略去,对本书所要介绍的天文知识没有什么损害,所以我们已将这些议论删掉。译文中可能还保留一些不合辩叭物主义观旧中国的论调,希望明快依永,仍不失为一部世界名著。我们把它译成中文出版,针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起一定作用,使读者因读本书而热爱天文学,进而研究天文学。本书译成之后,承北京天文馆李元同志根据爷普及天文知识的经验,仔细校阅与注释,并更换了书中的某些插画,译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第一版是根据1955年法文原本翻译的,距今已20年了。可是这短暂的20年在天文学史上是非同小可的一段时间。事实上这一时间里,天文学表现出突飞猛进的惊人发展的趋势,在科学中当是首屈一指的。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发展可以和伽利略300年间积累的知识相比拟。    ……

章节摘录

书摘    读者由直接观测或者通过照片认识了我们的卫星,天文学家用物理方法分析它的辐射而认识了它。可是读者不觉 不会满意,因为他还想知道月面上那些和地面上很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结构的起源。对此问题,天文学家只有凭直觉来推论,这样,常常被人难住。    月面盖着灰尘。这种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形成的?有人说,来自火山;有人说,来自陨星,因为100万年里落到月面的陨星足以铺成1毫米厚的一导。可是这种灰尘的性质各处有差异:在海里是暗黑的,而在墙垣上却又是炫目的明亮。陨星的微尘绝不同的现象。早期的月面学家想念月面结构是由于火山的作用,但今天的天文学差不多一致怀疑这个看法。我们应该假定这些灰尘的物质,主要是由月球箐面岩石的崩解而来。    这种崩解可以由小陨星的附落而引起,但是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太阳升起,土地骤然变热,因为没有大气,土地又特别吸热,于是温度增高很多。岩石的颜色不同,温度的增度便不一样,因膨胀不相同,岩石便会崩解。起初是受斜向的照射,使整块岩石的一边比另一边更热,这也就加速了它的分裂。分裂出来的小块再行分裂,而这种过程愈来愈快,因为这些岩石的表面积比它们的体积要变小得慢些。可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岩块变小到透光的时候,这种过也就变得慢,因为在它们整个物体上是均匀地加热了。据对偏振的的确观测表明,这些物质很不透明,分裂还在继续进行,一直到颗粒的直径只有几分之一毫米那样的细微为止。这些物质分布在表面,像灰尘发那样在朋面上铺一层。在阳光下,它们形成不种很不导热的帘幕;在真空里,每一颗粒和旁边的颗粒仅有一点互相接触。相对于月亮上的“地质年代”来说,这种过程的经历是很迅速的。一切新的结构也就很快地被这种灰尘性的物质所覆盖,例如在直壁的陡坡上就能找到这样的证据。灰尘所以能够粘在那里,可以解释为是一种静电或者光电现象,更因为月面上的引力是微弱的缘故。    当一个环形山形成的时候(我们就要谈到它是怎样形成的),灰尘向各方喷射,它们在真空里走的是漫长的抛物线的路径,因为月面的重力只有地面上的1/6,所以这些灰尘被喷得相当远。它们铺在月面上成丝线的细长形态,造成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近期形成的第谷和哥白尼两座环形山顶上的光圈,在小型望远镜里可以看见。它们的辐射纹洁白美白美观,并且拖得很长。形成这些辐射纹的物质,被射出的速度还不到1千米,这是真空里可能容许的数值。    侵蚀地面的主要因素是水和大气,这在月亮上虽然完全没有,可是我们的卫星仍然在演变着,它所受的作用是地质学家所不知道的。毁坏月面结构的物理因素之所以在地面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只是因为在地面卜,空气和水起了主要的作用。        起初,月球寝面有逐渐生成的尘土。这些颗粒状的尘土渗透到断层里去填充堆集,如像我们在特里斯纳凯尔辐射纹和施罗特尔谷里所看见的那样。图170里的三个图表示这种演化的过程。热的效果或小陨星的冲击使得裂隙的直壁倒塌。棱变成圆形,尘土填塞凹槽,逐渐形成浅的直线式的沟道。许多月面学者在这些沟道里看出一系列的坑穴,这些小坑穴可能偶然形成在断层的延长线上或者裂隙里面,按照热的侵蚀作用完全可以解释深的裂隙如何转变为一系列的圆形的低地。在阿尔马农和阿布费达两座环形山之间的有名的沟道是很显著的(图171) 除这种崩裂和填塞的作用之外,还须加上一种因塑性而来的缓慢变形,组成月壳外层的物质像松香那样具有黏性,它们变形缓慢,甚至需要地质年代那样长的时间,但这却解释丁为什么古代的结构差不多完全消逝了而仅留下一点儿痕迹.这种效应和灰化效应相结合,就足以说明高耸突出的结构为什么都平伏化了,老年山为什幺也都慢慢地被削干了。        环形山也会变老。图175里的环形山,年龄大有差别。嘉德琳墙垣(图175)的上方)已经成了一个坡度较缓的斜面,一切棱角都磨圆了。图中部的瑟里尔生成要后一些,有些地方的墙垣仍露出锋利的棱角,中间还有一个小山的遗迹。再下面的美丽的环形山捷奥菲尔表现少年期的一切特征,它还没有被侵蚀或者沙掩所改变。    图173里的大圆场显然是很古老的,这可由它边沿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和坑穴而看出。这个圆场名叫克拉维斯,直径达220千米。图174里的哥白尼耳形山和它相反,是月面上最年轻的结构,这里棱脊以及从墙顶到圆场的台阶都很完整。月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已经体现在这些照片上。环形山是月壳上的下陷部分,有时可能很深。人们常把它们比拟做地上的火山喷口,那是不恰当的。我们的火山是喷出物所堆成的锥体,-上面有高峰,峰顶有一个不大的坑穴。哥白尼环形的外形不是这样的,它是缓缓地从它附近升高。将来的星际航行者如从它的墙垣上飞过,将会感到他在一个直径数千里、四围闭合的盆地上面。它里面圆形的被久错叫做中心小山的突出处,并不算高,而是比环形山周围的平原要低得多。    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围着环形山的海和陆,它们演化的迹象更是明显。月面的土壤好像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海是一种较暗的具有或者说曾经具有过相当塑性的物质,而大陆是较凝固的亮的物质。试看一下虹湾和赫拉克利德海峡(图176),它们好像因缓慢的垂直的运动而把高度改变了,好像黏性液体的物质铺在陆地的低下部分而把它们浸没了似的。    图177表示这种机械作用,说明下沉的陆块被诲的塑性物质所覆盖的情况。在本章的几张照片上,读者不难认出部分沉没的古代环形山。一般说来,在海的表面上很少出现坑穴,或者出现近代形成的环形山。    流星在澄静明朗的夜里,一颗遥远的星好像离开了天空,沉默地在苍穹下流动,而后消逝。世间受尽折磨的人们,以为上天是管理人事的,一颗流星代表一个灵魂,正由下界飞向另外一个世界;怀春的少女们望着流星,心中涌现了一片思念,并且祈祷上天早日成全她们的心愿,诗人看见流星,以为天庭里的花朵正在开放,灿烂的花瓣正被上界的风吹向无限的空间,惟有天文学家才明白这颗  转眼消逝的星星,既不是星宿,也不是灵魂,而是宇宙里一粒尘埃,一粒小小的物质。如果它能告诉我们它从哪里来,在途中怎样和地球相遇,那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宇宙的消息了。    流星的出现是很寻常的事,没有一个读者不曾看见过几次。也许还有人看见过比流星更为罕见的另一种惊人的现象:一团冒烟的火球迅速地掠过上空,散播着火星般的光焰,拖曳着一条光明的长尾,有时像一颗爆竹那样爆炸,随着就有雷鸣炮击般隆隆震耳的声音,这就是一颗火流星殒灭的壮观。也许还有人更幸运地偶然拾得这火流星的一块碎片,人们把这碎片叫做陨星或者天上落下来的矿物。    流星、火流星、陨星、天落石等的意义都不确定,容易发生混淆,随不同的作者甚至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用来指天空—闪而过的光线,有时又指由这现象而来的物体。我们采用了流星、陨星和流星体三个名词.所谓陨星就是从空间降落到地上的固体,重量的差异的范围可从极轻微的尘埃直到还不足以和小行星相比的那些沉重的石块。可是在这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因为在最大的陨星和最小的小行星之间,还没有找到什么中间的物体。虽然由于观测卜的困难,我们没有观测到这些中间物体,事实上这两种天体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的。流星体这个词是指在地球大气外的空间运行的物体。至于流星则指流星体在大气里经过时因摩擦而发光的现象。可是“流星”这名词其实并不很恰当,固为从空中掠过的这一线光明,却不是星。幸而在一般常用的意义下,并不发生什么困难。    研究流星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测定它出现时候的高度。测量的方法是相隔约有30几千米的两位观测者,注意同一颗流星在星座间的路径,把它的位置描绘在星图上面。因透视的缘故,这两条路径并不重合在一起。根据这两条目视的路径加以推算,便可求出流星的高度。就平均值说来,亮的流星出现在140千米高处,消逝在50千米高处,经过的路径超过300千米。暗的流星出现在110千米高处,消逝在80千米高处.路径约长60千米。但是每一颗流星的具体数值可和平均值.相差很远,曾有出现在500千米高处的流星。流星愈大,消逝时的高度愈低。可是体积大得可以落到地面来的陨星,因受较密的低层大气的阻挡,它的速度减得很快,它的光线到几千米高处才会熄灭。甚至达到地面的时候,如果它有相当人的体积,因受空气骤然的压缩,可以发生爆炸的现象。    流星的发光期是很短暂的。最暗的不过几分之一秒,最亮的也不过是几秒(平均3至5秒)。很大的流星,我们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时间来追踪它。    流星出现的数目扦不是每夜都相同的。有二种周期性的流星,即周年的、周月的与周日的,这是耐心的观测者的发现。初期有名的流星观测者在法国有库耳维耶—格腊维耶(Coulvier-Gravier),在英国有德宁(Denning)。美国的流星学会和陨星寻找学会是专门研究这一门学科的织织。    在19世纪,出现流星最多的日子是8月10口的夜晚和11月14日的早上,现在却推迟到8月12日和11月15日了。8月的一次流星在12日前后经历几天之久,11月的一次只在15日的早上。11月这一次有时流星出现得很多,有人把它譬如天空落火。    ……

图书封面


 大众天文学(上下两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正在读,一直对此类的科普书很敬畏唯恐生涩难懂,难解其意但是众多的大师推荐,天文学科普奇才的书还是下定决心要读读的看看弗翁如何将科普书写的另众人争相阅读,爱不释手如何做到科学大众化
  •     从图书馆偏僻角落挖出来这套书,如获至宝。长期对天体宇宙保持的恒久的激情却从没机会系统的基础的学习,《大众天文学》让我看到了如何“不愿付出太大的努力”却可获得足够的天文学基础知识的希望(对原作序的这个翻译让我有点汗),里面有大量的插图以及书前的彩页。然后就看到了中文版序,其中肯定之余也说道03中文版的大众天文学不但对新获得的知识有所增补,也对作者一些较为唯心的宇宙观做了适当的删减,但是仍然有残余,故读者得自行鉴别。我觉得意外的同时瞬间感到了一股寒意,好吧,拿来主义要去其糟粕。目前看完了第一篇章:地球,作者在其中穿插了许多历史的、神话的典故。比如说到月份的时候联系到了古罗马时代月份本来是从3月起始的,也就是March是一月,到了后来因为宗教政治的原因而变成一月。作者在其中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感情,主要是很不爽。其实本打算将其作为纯理科的书来读,发现原来作者也抱着一点真诚的跟读者交流的态度,读起来倒将纯理科书的枯燥乏味一扫而光。然而也许是由于鄙人太乐于刨根问底又天资不够聪颖。对于很多理论觉得老夫弗解释的并不够清楚,有时开了个头,没两句就完了,譬如说讲到地球二分点的进动与章动;以及不同一年内不同时间内看到同样星座的原因,几乎没有涉及到。 结果让人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好像文学上的享受有点夹生,而理论的推导又缺乏火候,让人不由对河蟹的肢解功肃然起敬。好了,言归正传,总体来说,这部多达800多页的大部头著作并不沉重,反而亲切可触,相信等到啃完的那一天,应该对宇宙的思路更加宽广。而对于是否有与宇宙唯心论的残余在其中,由于还没有读到行星世界第四篇章,也暂时保留着它应有的悬念,激励我穿越重重自觉无聊的论述,永往直前。
  •     再版介绍见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链接http://www.pupbook.com/thread-12596-1-1.html。这一版,印制更精美了,开本更大了,而且修订了前两版中的内容错误。专家推荐语:《大众天文学》是一本世界科普名著,中译本由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和翻译家李珩教授译著,可谓名著名译,谨予推荐。----王绶琯(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用令人着迷的语言,叙说宇宙的神奇与壮美;以晓畅优雅的文字,构筑科学通俗化的丰碑。----卞毓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书很好,从内容到制作都很认真。就是封面设计太随便了。
  •     一般
  •     从书上知道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再wiki之。说起来在wiki花的时间远少于看书,感觉却收获更多。
  •     昨天下午在网上拍下的,今天中午就到了,速度没得说!因为在上班,所以随便翻了翻,内容很丰富,印刷也还可以,不过貌似有很多专业词汇,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要下一番功夫!总体来讲,还是值得的!
  •     这本书是一部比较有趣的科普读物,最好的一点就是图很多,看的时候不会枯燥。不过这个版本好像是根据60年代的法文版翻译的,再加上国内专家的一些材料以及近年来的新天文图片,前言也提到法国后来又有新版的,不知今后译者还会不会跟进。不过转念一想,毕竟这部书只是用于科普目的,到20世纪50~60年代的天文知识已经足够了,这之前的经典天文学体系早已比较健全了,再往后的已经不是一本书能讲清楚,而让普通读者所能理解的了,所以还是要推荐一下
  •     好老的书了
  •     我有文化,我看过这个
  •     对伟大的现象作诗意的欣赏
  •     天文学入门扫盲
  •     这本书买了有一段时间了 本意是作为收藏的 很好的科普书籍 值得拥有
  •     中学时代读过最好的科普著作之一。
  •     小的时候,很喜欢仰望星空,看繁星点点,错落有致,充满幻想。长大后,虽然知道了一些常识,但是,对星空(天空)的向往仍热烈不息,也许是因为太想得到“轻逸的飞翔”了。与浩瀚的星空比起来,沉重的肉身微小的不屑一提;与亘古的时间比起来,100年比眨一下眼睛还短暂;在和谐而不又断变化趋向完美的宇宙里,人类的争斗和战争多么卑劣。唯有知识,才值得我们不懈的追求;唯有真理,才值得我们顽强的抗争。仰望星空,让心飞翔,也许我们会理解诗意地栖息的真谛。献给那些曾经仰望和正在仰望星空的人们
  •     妈蛋下册竟然找不到了。。。
  •     译者以他那一套所谓的“唯物主义”对原著进行删减的行为,及其可耻,应收到谴责!强烈建议出版不作删减的全译本。
  •     有点难懂Orz~(喂,明明是自己的理解有问题好吧
  •     这还是痴迷物理的时候读的书,霍爷爷要来了,想起来了
  •     3月20号前看完!尼玛 都5月了!其实还有最后一章木有看
  •     在海外工作的那段时间,平时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加之,身处高原,一到晚上,繁星点点,经常会让人看到忘我的境界。最喜欢,带着这本书,拿着手电,坐在露台上,望着满眼繁星,认识那美丽的星空。与星星作伴的日子,那是我感觉最浪漫的回忆,安宁,平和,内心却又感觉满满的,踏实的,是一个人的浪漫。
  •     天文学入门,写的很详细,又足够通俗,比一般的科普读物要专业,很难想象这是四十年前出版的书。
  •     不管什么人群都值得一读
  •     书非常不错,外表很漂亮,内容更不用说了,值得一读。
  •     奇书啊,喜欢天文的必备
  •     寫的滿好的 不會覺得很枯燥
  •     似乎并没有学会太多东西 光看图了!
  •     很厚了两本书 借过几次 还记得在江安图书馆四楼的位置
  •     其实没有看完,看不下去了,不够吸引....
  •     回忆
  •     弃
  •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纸质之类的也很好。不过上册前面的几页彩图留下了裁减的痕迹;下册有点脏,里面有几页略微有点折痕。但是不影响阅读。还有,书的装订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感觉很容易会从中间断开的样子
  •     读的是66年的老版本
  •     翻译不行。。。
  •     这书看得我很晕,但绝对是好书,七八年前看的,都忘了
  •     书是好书,很有用,我们协会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只是卓越这本书有损伤,书脊的下脚都掉皮了,还沾上了脏东西。。。郁闷。
  •     大自然的壮观、深奥叹为观止,往往出乎人类正常认知。天文学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典型,其曲折意外与屌丝逆袭等都引入入胜。
  •     只看了上,觉得翻译的很出彩。人类一直是从无知到文明,从无到有
  •     好看
  •     什么神秘主义、唯心主义,读者自己会判断是非,瞎操心什么。糟蹋好书
  •     做科普的首要任务是按住自己疯狂想胡说的心…适合低龄读者,推荐入门
  •     印刷非常精美,值得收藏!
  •     确实很大众。内容跟专业天文书有差别,图比较多,语言也比较通俗。越到后面越专业
  •     本书中有几节表现了作者和改编者对于宇宙的神秘主义和叭心主义的思想,这些大多是属于节外生枝的文学笔墨,即使略去,对本书所要介绍的天文知识没有什么损害,所以我们已将这些议论删掉。译文中可能还保留一些不合辩叭物主义观旧中国的论调,希望明快依永,仍不失为一部世界名著。
  •     知识信息量很大
  •     看过这本书,就会知道沉思不一定是往下看。
  •     书很好,纸张质感很不错,还有很多插图,内容相对比较通俗易解,收到书后很高兴,大赞。
  •     高中就买了,终于读完了
  •     好吧我写这条评论纯粹是看前面骂人的不爽....这本书翻译于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不管是不是出于本心,不删反倒不可能吧。。。那会儿很多书怕是比这还夸张,只不过现在见不到了而已。我觉得对译者删节这一点不必过分苛责。单就译文的文字来看,也是科普类书籍里较为出色的。清晰流畅,不时能够感受到一点灵动的气质。读下来是本好书。而且即使这样,当时最后一卷都没能出版。译者是很有造诣的天文学家,也算是中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开创人了吧。如果他不做这件事,当时的人恐怕连这删节版都看不到。那时有人肯埋头做,已经很值得尊敬了。我确实不太理解现在为什么不用完整版...不过这是另一件事,和当时的译者无关。
  •     偶尔也需要看下这些的
  •     测试书籍
  •     已经收藏了
  •     很久以前就想买了,现在买到了,很感谢卓越亚马逊 所提供的平台
  •     两大厚本,本来以为读起来会枯燥,但是开始读发现写的很好,基础的东西讲的很细,也很有趣,很适合渴望天文知识的人。只是我才买没多久,又便宜10元钱,哎。。。买早了啊
  •     我对那些奇幻的星球的照片充满幻想
  •     这是我天文爱好者时期的
  •     涉猎
  •     不是童年,也是美好回忆
  •     大众天文学
  •     非常详实,是天文学入门的挺好的书
  •     读这本书的日子是整个中学时代里最愉快的时光,至今记得写太阳那章末尾引用波德莱尔的诗“你看那早晨的太阳多么美丽/正沿着山岗缓缓升起/请珍惜这美好的一天吧/它从无限的光辉中向你致意”
  •     书找不到了~~~~~
  •     装订质量一般,内容也随时代进步有更新
  •     鸡肋。
  •     殿堂级巨著,往后不知道多少本天文学科普都借鉴了这本。
  •     这书伴了我三年美好的高中生活~
  •     书是好书,但是装帧有点差劲。
  •     真的是本好书 讲得很详细 还有很多插图
  •     我擦比牛津大辞典还厚
  •     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给我买了这本书,虽然只是以看图为主,但激发了我对天空的兴趣
  •     所以说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大致的翻了一翻还是有收获的,只是对于一些细微的东西懒得去了解和考究 第一章有一节专门用来论述日心说什么的概念,我觉得比较适合搞考研和教育的人看
  •     还记得高中时趁自习课前跑去办图书证就是为了借到这两本大书,我喜欢那时候的我。
  •     感觉天文学这五十年间还是更新很多的,书上的知识不少过期了.不过这本书还介绍了不少方法论的东西,文笔写的也不错.书的前言里写道六十年代之后这本书还有过更新,基本没有发现.另外发现辩证唯物主义还对宇宙和天文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