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毒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日本中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300127903
作者:汤祯兆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日本不坏,我们不爱。
日本生病,膜拜日本的我们也愿意誓死相随吗?从少子化的苍凉、结婚难民、以至独活终老安乐死;由依存女、集团自杀至无差别杀人……有谁敢说日本文明病毒仍未抵达中国落地生根?我们对日本流行文化中毒已深,但又是否意识到日本的文明病毒,早已蔓延到中国社会各层面?
日本不仅是用来向往的消费对象,它更加是我们身陷社会文明病的最佳预警。所谓病向浅中医,中毒自然先要起清病毒底蕴。趁着这些文明病毒还未蔓延到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赶快以书“解毒”。

书籍目录

序一:李照兴  “解毒”日本的体验式书写
序二:毛丹青 因为是日本,所以才有距离
序三:沈旭辉 “香港日研学”的一家之言
自序
1.病变
日本的依存女
日本社会的Rorikon化
“婚活”时代的来临
日本大学的自甘堕落
痴汉的罪与罚
少子化的苍凉
“结婚难民”
援助交际的日式进程
2.色相
日本Love Hotel速记
泳衣偶像的文化轨迹
制服诱惑的心理构造
当我们说Love Hotel时究竟在说什么?
美人术的无尽追求
酒井顺子回归
3.杀戮
快乐杀人的恐惧
无差别杀伤的人生
日本“集团自杀”停不了
4.世代
作为年份的社会学
“便利店世代”的重省
便利店文化的地域落差
老吾老的独身安乐死
从日本动画窥探世代论
“中坑少女”世代的来临
5.地景
自然地景与人工设计的合成文化旅程
京都事变
郊外的重生计划
东京漫谈
东京中央线乱谈
6.新息
关于手机小说,我其实想说的是……
《我的机器人女友》的福音战士密码
由青山七惠透视“飞特族”
美少女游戏的小说化
7.残务
全球化下的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北移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残务整理
漫画在日本

编辑推荐

《日本中毒》:曾于日本留学、从事日本文化硏究工作十多年的香港文化人汤祯兆,继《整形日本》及《命名日本》后,再次推出《日本中毒》,以独特的见解,援引学者论著,加上真人实证,向读者深入剖析日本人的各种扭曲行为,解说日本社会黑暗的一面,一针见血揭示“日本潮流文化”的毒疮,趁剧毒还未蔓延五脏六腑,一语揭穿日本,预警中国!恋物癖、少子化、依存女、寄生族、大学失格、快乐杀人、便利店世代、闪特族……这些我们“耳熟”却“不能详”的词汇,究竟是日本潮流文化的“卡哇依”产物,还是正在四处流窜的文明病毒?当我们目眩于日本的大千现象,是否意识到日本已深陷社会文明病、毒入骨髓?文化医生汤祯兆,揭穿日本文化之“毒疮”,预警中国,做好解毒和免疫!

内容概要

汤祯兆,香港文化人、影评人及作家,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写作活动,兴趣由文学至电影,再扩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写作领域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观察、电影解读、文学创作及评论等,著作发表也由香港延伸至台湾及内地。曾任香港电台“开卷乐”及“东洋现场”节目主持人,目前为香港《亚洲时报》网络版、《文化现场》、台湾《台湾电影笔记》、内地《城市画报》、《上海壹周》、《新视线》及《南都周刊》等的专栏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创意媒体写作”。
主要著作包括:文化研究《杂踏香港》(2004),日本文化研究《命名日本》、《整形日本》(2006),香港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血与骨》(2008),日本电影研究《AV现场》(2005)、《日本映画惊奇》(2008)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汤的《日本中毒》好在进得去,又有“距离感”,融会贯通。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从深层意义上说,这个研究近乎于化学反应,而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模式。阿汤这么多年的日本研究令人钦佩!——毛丹青,旅日作家、日本文化论学者这册中毒本,其实是“解读”、“解毒”……看似是对我们沉迷日本流行文化之人的解药,但其实也是另一重“种毒”……再次把毒瘾解构后投进人心,令人中毒更深,愈深愈想问,愈问愈想看。──李照兴,香港文化评论人近期,我都中了毒,中的却是汤祯兆的毒,我觉得他已经写出最潮的日本,也写出我们背后的神秘欲望。欲望是日本流行文化的核心,如物欲、求知欲、情欲甚至性欲,汤祯兆这书就是透过各范畴分析日本各种欲望,如何严重影响其他亚洲社会如台湾、韩国和香港,因此,了解日本之潮,也就是了解香港之潮。他1991年留学日本一年,已经出了《命名日本》、《整形日本》等十多本关于日本的书籍,我想若他多住几年,应有更多日本著作令我们得以窥视日本更多。——马家辉,香港作家

图书封面


 日本中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看过港版的了,但是更期待简体版~ 光从封面来说,是最新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比港版的封面更“中毒”,耶~如题,日本的“毒”我们要不要吸?从小到大,发现自己还真没少“吸”了日本的“毒”,当然有些“毒”是良性的,类似让人上瘾的香水,如我自小喜欢的日本动漫,包括我现在偶尔的穿着打扮,多少也受到过日本潮流文化的影响。我不是哈日啊,但有时咱不得不客观地承认,日本的一些产品,制作较为精致、心思巧妙,比如我最近迷恋把自己的破衣服“改装”,镶上蕾丝、花朵什么的,这样的小东西,大多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织补物件,国内的很少,有的话做得也比较粗糙。。。但我说的这些,不过都是流于表面的现象,没有牵扯日本社会目前正在扩散的各种“毒瘤病”,要真正了解日本的“毒疮”之所在,之形成原因,之扩散状况,还是要看汤祯兆的剖析,他是一个有资格评判的人。当然了,最近也有不少人说,中日关系那么紧张,你看“大熊猫死亡事件”、“钓鱼岛扣押我国渔民事件”等等,他们日本还想组织中学生来上海看世博?还想出书为日本宣传?我说这样说的人,你们真的错了,至少有点偏激,有点盲目愤青。其实你恰恰可以这么想,正是因为日本“病”了,“中毒”过深,才会因如此病入膏肓而挣扎折腾,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个邻国“中毒”的内幕,才会提前为我们自己打一剂免疫的针,不犯同样的错误,把所有的“毒”扼杀在萌芽之中。
  •     浅浅的浏览了一下,当作自己练习快速阅读的脚本吧。我感觉并不是一本好书,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日本文化现象,其名为"毒",当然都是负面的。就文中动辄援引一些日本社会学著作来看,该书基于作者的思想并不深刻。每一章节概括了一种"毒",零零散散,除了对一些日本名词有些许印象外,我想说,整部作品连基本的阐释都没有做到。作为一个社会学的门外汉,更是对日本社会学一无所知的读者,想从这样浅述辄止的"中毒"症状,反思己身,我恐怕很难深刻。我在整个读书过程中,亦尽可能的联系中国社会文化现象,想想我们是否在走着这条老路。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虽然中国正处于物质文化大跃进的时代,有一部分人也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貌似滑向向日式的"毒渊",但其实并不然。只能说,中国的人口更多,地域更广泛,历史更悠久,文化更渊博,因而性质只会更复杂。我们看到一些东西,简单的去套在"是在走xx国的老路上"其实完全抹杀了我们的中国个性。"中国特色"已不仅仅只是政治道路的代名词。它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枝末节中。其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作者介绍的各种日式"毒"品。而是作者引用的及其多的日本著作,可以想见,在日本,任何一类社会文化现象,都有着数量可观的研究性著作,且不说其质量,因为我无法评价,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尽管日本人自己都觉得自身流于浮躁,沦为"下流",但始终有那么一部分人处于沉思中。而这一点在中国无法想象。我们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我们的东西其实应该被研究得更细致深入,从而自我反思,但很明显,我们没有做到,媒体没有"高端"地审视报道,学者亦无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有"特色",却缺乏总结。有问题,却浮于表面。有象征,却流于个别。总之,我们还很浅。
  •     研究国际关系跟香港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提问的人不是充满怀疑﹐就是语气怜惜﹐充份反映一种香港唐人街化的现状。同一问题﹐自然也适用与日本文化研究者身上。对此﹐为人师表的汤祯兆应感受良多。谈及研究日本与了解香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除了追求潮流指标、建构自我形象﹐其实﹐还有很多。香港回归后寻求自身国际定位而无所得﹐日本却成功在东西文化夹缝中确立了独特文化﹐通过日本研究前瞻香港的未来﹐正是严肃的切入点。曾几何时﹐日本要么全盘吸收中国文化﹐要么全盘西化﹐但日本文化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壮大﹐到了今天﹐没有人质疑它的主体性。在国际关系学者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备受争议的「文明冲突论」中﹐日本被列作一个世上传播范围最小的独立文明。香港的主体性一天不如一天﹐究竟如何让「融入中国」和「维持国际地位」这两个使命同步进行﹖如何才能超越零和游戏的诅咒﹖日本文化的种种﹐值得借鉴。汤祯兆在香港土生土长﹐研究日本文化时﹐明确流露出与香港互补的意愿和热忱。单是这份情怀和视野﹐已足以成为一家之言。例如在《日本大学的自甘堕落》一文中﹐他直言﹕「要大学生普及化,那根本就是下流化的另一说法。我们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你你我我均心知肚明,只不过没有人有胆量说出来吧。其实日本大学的下流化根本就不是预警,我们早已隔海声援甚至先行一步」。案例来自日本、信息源于日本﹐但视角和关怀﹐却属于地地道道的香港﹐比长篇大论的政论文章更一针见血。又如在《自然地景与人工设计的合成》中﹐他单刀直入﹕「我一直相信,所有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旅程,游历之处如能自然景观与人工设计完美结合,体验才可以淋漓尽致。」这种指导思想无论放在香港的文化地保护争议、乃至西九问题﹐似乎都可以成为学说。在香港从事文化工作﹐从来是孤独的事。如何在生活和理想、兴趣和定位之间求取平衡﹐更是高深的学问。每当朋友问起我的意见﹐我都会提起汤祯兆﹕他拥有稳定职位﹐能在工余时间建构自己喜爱的第二身份﹐两者之间不但没有冲突﹐还能教研相长﹐何况刚逢新婚之喜的他﹐不啻是比一般人多过了一辈子的人生。作为从小看他文章的后辈﹐我辈从来把汤祯兆列作榜样。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日本人真是各种变态
  •     这里有很多我一直知道却从未深入思考的方面,也有很多从未注意便终于被一语道破的地方。汤先生倒没有特别深入讨论到任何一个问题的最内里,但是重要的是,都可以可以让人继续思考,探究下去的力量。是为合格的文化人。
  •     1、中坑少女无误;2、每一大章到底是怎么分出来的,章与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啥?3、再也无法直视痴汉二字。
  •     才出了一个多月,非常值得购买,思想传达非常到位,而且感谢卓越,一天就送到了
  •     深入到黑暗面的介绍不过那个U JUMP I JUMP真是深有感触
  •     浮光掠影,点到即止
  •     不如说是汤祯兆开列的一本书单片单。我真是超级喜欢日本人这种对任何新现象都会做系统的严肃分析的学术态度
  •     一直想去日本,是因为总觉得日本的现状会成为中国的未来。其中提到现在的日本社会的下流化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及可能。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被成功学洗脑的我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命运。
  •     社会文明病。努力赚钱,我要提前退休,然后找个小城市或者回农村看书写字思考
  •     书中内容给人感觉更像是多本日文著作的读后感的集合,讨论的相关话题浅尝辄止,更多的时作者作为之前著作的延伸讨论,可以略为读读。
  •     感觉很乱,没什么意思
  •     封面简直够了……(摇头
  •     恋物癖、少子化、依存女、寄生族、大学失格、快乐杀人、便利店世代、闪特族……这些我们“耳熟”却“不能详”的词汇,究竟是日本潮流文化的“卡哇依”产物,还是正在四处流窜的文明病毒?当我们目眩于日本的大千现象,是否意识到日本已深陷社会文明病、毒入骨髓?文化医生汤祯兆,揭穿日本文化之“毒疮”,预警中国,做好解毒和免疫!
  •     友人借阅 其实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是太喜欢 但是其中说到的一些陋习中国人也存在 要改
  •     涉及社会各种人群
  •     918的这天看完这本,感觉只是对日本的社会现象做了浅尝辄止的介绍,并没有深入探讨原因本质
  •     与《命名日本》《整形日本》相比,这本书的东西略有重复,对于文化现象大多浅尝辄止,可以看到作者是在专业化与大众化中间寻求平衡,汤祯兆的书还是很值得看的
  •     匆匆掠过
  •     很喜欢这个作者的书 很值得买。始终都是纸质的书最好,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就应该手拿一本书来看,而不是在网上看电子书。
  •     虽然提及很多标签符号,但都是浮光掠影,没有深入
  •     说到底我还是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的样子
  •     前半部分写得很好,都是些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过到了后面就缺乏趣味了呢,关于EVA和手机小说之类的分析并不是很深刻,而且没有和港台大陆进行对比,比前半部分稍稍差些……
  •     3年前,汤先生看到的某些日本问题,现在正于我们生活的国度上演。
  •     非常通俗易懂的general introduction...
  •     很多问题点出来了。但是不能让肤浅的我产生浓厚想读完再读的兴趣。
  •     一天草草读过,港人的思维与我辈略有不同
  •     现代香港作者的文字怎么都这么意识流?
  •     独到..建议想研究日本文化的人可以去看看他的书
  •     我对汤的日本系列不太感冒的原因大概是对日本流行文化和现状不关心吧。EVA和我的机器人女友扯到一起很好玩。京都批判不够味儿啊。反复提到下流社会比较想看。村上依然提不起兴致。
  •     是中“毒”还是中“独”每个人体会都不同,至少我觉得我是中了日本自成一派的“独”
  •     私以为人性需要一种平衡,在一个方面压抑得过于厉害的,就必然在另一个方面释放出来。
  •     第一次在卓越买书是失望的,不过这次卓越确实让我惊喜了一把,买了三本都是正版,而且早上发的货,下午就到了,刚拿到书,除了这本以外都有塑封,还没看,只是略扫了眼,可是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怎么满意,我以为会是比较深刻难懂值得一看的书,结果里面的插图让我对此书的好感顿减,还是会认真读,但愿不会继续失望。
  •     学校图书馆无意翻到。日本文化入门书,前三章和后四章的风格略有差异,文章排版确实有点杂乱,但就“普及”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     用来了解日本社会
  •     有一些有趣的观点
  •     在此书上可以看到日本的一下现象,更能让我们思考中国现在的社会问题。可以认识到我们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借此引以为鉴。
  •     这本书从内容到配图都十分细致,作者解构了当代日本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日本作为一个标签骨灰级爱好国度,不得不说是亚文化调研的天堂。仔细观察,书中提到的如便利屋现象、中女现象、少子化现象、中坑少女现象……在天朝也逐渐显露出端倪,只是我们太习以为常,而不去探究其中暗涌的趋势。这样的好书!相见恨晚呐!
  •     不论是从印刷、纸张质量还是内容上都值得一看!!推荐!!
  •     这本书引用了许许多多日本人的社会调查研究,反观国内,还没有像日本一样作出如此深入、详细、纷繁、方法多样的社会调查。日本不是用来向往的,他更是社会文明病的最佳预警实例。同时,日本对自己的反省研究深入和到位,这点也值得中国学习。
  •     还是和谐点去看这个国家吧
  •     碎片的阅读感,内容还算新奇。
  •     看着邻居日本,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愈发的感觉,那边的毒在慢慢往自己身上爬?
  •     内容没有题目那么极端,非常图文并茂的一本书。
  •     常识性书籍 面面俱到但只能蜻蜓点水啊 我是觉得 便利店世代 挺有意思
  •     书中所说的东西,只是蜻蜓点水而已,仅仅可以当作知识的补充而已,然而日本社会的实质性问题的体现,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我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同样要看到折射出的中国的社会问题,并且以此来分析中国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我对于书中所说的一些问题,我认为作者的观察有失偏颇,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与了解
  •     最通俗的日本文化快餐书系列书
  •     还在考虑春节后自己的时间方便调整了,报不报新世界的0—N2,因为真的很近就在龙之梦,打算学或是之后准备去日本待一段时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了,而且常规班真的不贵……这本书里处处都飞快掠过都不深入的解析,但作者这么多年的日本方面的积累观察,会带出我值得留意的些信息可查名词,而且很多是还蛮感兴趣的,香港人和大陆人就是有区别,表达出的是一个活扑扑发展的日本,就是看的下去……
  •     作者一定有轻微的偏执狂倾向
  •     旅行画册的印刷,文字较少,废话不多,内容还行。确实读后感觉视野开阔了些,文字读起来也不累。
  •     刚开始看觉得难,那时见识小,好在啃完了,成为认识社会的基石篇。
  •     《日本现代文化及生活标题党》
  •     符号化的内容为主,日本中毒的前篇读的还有些意思,可惜内容太过分散,显得深度不足,广度的话题又太过平庸,而且太多引述自己之前作品或他人作品,让整本书读起来不够连贯。
  •     最近读了太多汤生的书,后来总结一个阅读经验:汤生很好学,阅读的文献和影视流行文化资料都足,但要讨论一个问题时,许多流于泛泛而谈,蜻蜓点水,不尽兴。
  •     3.5/高一......
  •     方方面面都提到一点,作为常识性了解下
  •     第二次看觉得也不过如此
  •     有意思
  •     中国开放至今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国外和日本学到的~作者极端片面 竟然可以出版·当五毛是好样的~
  •     汤祯兆是个写惯杂志约稿的男人。文字和封面一样庸俗、市侩。但余光中说过人的趣味有许多种,我想汤先生这本属于“低俗但有趣”,很适合厕所消遣,捕捉奇闻异事,生活打趣的边角料。3.5星,可读性不错。
  •     与整形日本承上启下
  •     讲得太浅,浅到无趣
  •     内容写的非常空洞,虽然标签很多但大多是浅尝辄止,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里面的配图更是莫名其妙,和内容基本没什么关系,完全就是一本骗钱的书。想要了解现代日本文化、生活的建议看看王东的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内容通俗有趣,是初步了解现代日本的好书。
  •     大家不要买了,内容各种装逼无聊矫情做作,都是作者自以为是的谈玄论道上纲上线,如果想没事自虐可以一读。
  •     读得轻松长知识。
  •     仅是点出毒瘤,涉及点可窥见思考闪光,但深入不足
  •     这是本夹杂着港式与和风口味的点心,浅尝辄止即可。汤祯兆是香港影评人及作家,曾于日本留学。社会现象方面其实写的浮光掠影,没有深入。影视和文学方面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明显就有趣味些。对这本书最大的不满还是,封面……太丑了orz
  •     喜欢比较理性克制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现象亦或是乱流的人。让人努力想成为一个犀利的观察者和旁观者。
  •     其实书里很多东西我也是完全想到过的,所以看起来特别快,感觉在读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一样,不过作者对日本右翼数量增加的理解的确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后面讲到了结婚以及大学的问题,其实中国现在也是如此,只是还没到日本这么严重的地步,不过等某一代人走了以后中国估计也是这样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