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德语 > 四川好人

出版社:外研社
出版日期:1997-1
ISBN:9787560011530
作者: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页数:181页

好人未必有好报

开始读这个剧本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四川”两个字去的。我向来对别人看待故乡的视角感到好奇,看新闻的时候更喜欢看外媒关于中国的报答,读外国文学的时候对字里行间的中国影子也格外注意。所以我非常想见识见识,布莱希特笔下的四川好人。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上当了。剧里面的成都是个贫穷困苦之地,而几乎也是在那个时代,1920年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美国人约瑟夫•比奇撰文称赞成都为“东方伊甸园”。后来,文中甚至出现了完全杜撰的省份名称。网上一番搜索后我才了解,作者并没有真正去过四川,把故事发生地指定在这样一个地方,可能更多的是作者给大家开的一个玩笑。不过读后我也并不失望。这个充满寓意的故事并不受地点上的限制——普世价值就是这样,防止四海之内而皆准。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沈黛的好心女人,在神灵的旨意下,既要帮助别人,也要让自己活得更好。然而,她渐渐发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穷人沉溺于现成的帮助之中,不思进取。而沈黛也渐渐地力不从心。她要救济贫穷的邻人,她爱着那个自私自利的未婚夫,她还得为腹中的孩儿做打算。当善良的沈黛无力面对这一切时,表兄隋大这个角色便会出现。他严厉而有原则,铁面无私,有时甚至近乎残忍。他让那些吃软饭的人为沈黛的工厂工作,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利益,同时,他也在剥削他们的劳动。但毫无疑问,他帮沈黛解决了很多麻烦。其实,隋大就是沈黛,沈黛带上面具,换一身装束,就变成了隋大。只不过,在隋大掌管工厂的期间,穷人们有时还是会得到不求回报的施舍,那便是藏在面具后的沈黛所做的。在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沈黛向神灵诉苦时,道出了这个故事围绕的核心问题:“行善的愿望压得我无处容身。可我一行不义,我就有钱有势,食有美味佳肴,穿有绫罗绸锻。这世道一定出了点毛病。为什么恶人得到褒奖,而好人得到的却是严厉的惩治?”神明似乎丝毫不担心沈黛的未来,升天的时候反而对她说:“你能的。只要好好地去做,一切都会顺利的!”沈黛却认为自己活不下去了。当那些称赞她善良的穷人们围在她身旁的时候,她却大喊她需要她的表兄——隋大。在剧中,神明是最高的权威,而神明的诫律,也不容改变。尽管故事里的四川好人——沈黛的境遇似乎在印证“好人没好报”这个命题,但神明的台词却表明,布莱希特要观众相信,不管怎样,“善心”、“善念”、“帮助别人”,是不可动摇的人性法则——人性的权威。虽然一方面以神明塑造了权威,但另一方面,通过神明抛下沈黛离去这个桥段,布莱希特警告大家,权威不能带来现成的福祉,坚守善念跟收获善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坚持人性法则不动摇的前提之下,存在的问题还是得通过人自己解决的。正如收场诗所唱的那样:“请你们自己设身处地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好人去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尊敬的观众,去吧,你自己去找结局:这结论笃定美好!笃定,笃定!”也就是说,所谓好人没好报,做好人不等于有好报。做好人的同时,还得做好事,把事情处理好,才有得到好报的可能。至于怎样把事情做好,则是布莱希特给观众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了。撇清“好人”与“好报”之间的关系,也有另一个好处。试想,人们都把“好人有好报”视为理所当然,有的甚至为了获得好报而做所谓的好人,当他们一时收获不了善果,或者一直收获不了善果,则草草归咎于 “好人没好报”,谁还愿意做好人呢?信仰无疑是一个出路。因为信仰是独立的,不牵扯现实中的利害关系,最为稳定。让善念寄存在信仰至上,善念才不会因为现实中的得失而轻易消失。剧本开头的时候,布莱希特就借卖水人老王之口,道出了人们的信仰缺失、精神失范。故事一开始,老王就在独白中说,这年头,没多少人信神灵了,其实说的就是人性法则被人忽视;而后来沈黛的疑惑,也是大家的疑惑,以为“好人没好报”。而从故事一开始就在尘世中寻找好人的三位神灵,我想,他们要寻找的,应该是坚守人性法则,不以利害得失而动摇的真正的好人。有一个问题,剧中没有提及:什么才是存善念的最高境界呢?我个人以为,《金刚经》给了我想要的答案:人应当力行布施,但不应有力行布施的念头。当一个人举手投足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人性的光辉时,他就已经很有境界了。P.S.这次我也做了一回标题党,算作是以一个四川人的身份回敬布莱希特他老人家的,哼哼。

写博客的是好人?

早晨去加油,在加油站看到有个家伙吐痰。我感慨说:“你看你看,老美也随地吐痰。可见那些‘美国人如何如何’的说法是何等不可靠。”腐败分子说:“有这些说法的人,很可能是来考察了一段,回去后夸大差异的人。在美国呆久了,你不仅会看到随地吐痰的人,还会看到撒谎不眨眼的人,还会看到推卸责任的人,背后捅刀子的人…记得Charlie Rose Show上,一个女嘉宾说过:我游遍美国之后,觉得 “美国人”的一揽子说法根本不可靠,这里人品种太多了。切,哪里不是这样?一个人笼统地说美国好,或是坏,那么接下来他要说什么,你都不要再听了。说这种话,说明他没有多少可信度,这不一定是故意不诚实,而是缺乏必要的鉴别力,无法下有价值的结论。我们所受的教育,除了培养我们对知识的收集、存储和调用外,也应培养这种鉴别力,让我们看清事物之间细微差别和相互关联,让我们看到:世界上不仅有黑白,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如西弗吉尼亚民歌中所唱的那样,“绿色也有四十等”(There are 40 shades of green.)。面对这些复杂,我们有时候需要快刀斩乱麻,要黑白分明,爱憎分明。可是有的时候,我们的粗暴论断,则有可能误伤好人。等等,什么是好人呢?如上所述,这个标准怕不是那么好定。很多大奸大恶,现在被人翻案。很多行善积德的人,反被人百般挑剔。我们进入了一个似乎不分好坏,只分成败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极端。从中看来,中庸是何等的智慧,哪怕是对我们这些好坏两极之间的大多数。布莱希特的戏剧《四川好人》就是在让我们反思好人的真正定义。神仙成全,借钱让下层社会的沈黛开烟店,做好人,可是好事做不了多久,就无法维持了。她只好戴上面具,装成凶狠的表兄“水达”。如此,她一个人成了既是魔鬼又是天使的人。……………… 包子皮和包子馅的分割线 ………………Simplu问:写BLOG的都是好人吗?〔1〕这个话题的起源,是田志刚的这篇文章“写Blog的都是好人”[2]。其逻辑就如同林肯的那句名言,你可以一时蒙骗一些人,可以一直蒙骗一些人,可以一时将蒙骗所有人,但是你不可能永远蒙骗所有的人。天长日久,博客写多了,人的面目就完全败露了。Simplu接着又问:某人写了将近3年博客,经常提自己爱做饭,爱洗碗,坐怀不乱,风吹镜头…… 他真是好人吗?我去问“某人”他自己怎么看?他说他也不知道,这不能由他说了算。人们会不会是网下“水达”,网上“沈黛”呢? 或者是我们必须回到文前的讨论,干脆放弃如此论断?[1] http://other.mblogger.cn/simplu/posts/255310.aspx[2] http://blog.kmcenter.org/blog/user1/5/archives/2005/2127.html

如果贪得无厌,神明也没有办法

为什么好人难做,因为我们对于好人的定义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同志才是好人,但这种涸泽而渔的思想只会带来好人生活的悲惨和受助者的贪得无厌。当然在今天,做好人还有更深一层的风险,这是西方社会不曾预料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好人,但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个人都不能贪得无厌,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帮助别人必须是建立在能够满足自己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过分强调自我牺牲去帮助他人,对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无益。神明逃走了,因为他们解决不了沈黛的困惑。他们当然解决不了,因为这不是沈黛的问题,也不是隋大的问题,而是所有其他人的问题。神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念,但他们也许无法扭转一个社会的畸形,尤其当这个社会本身就缺乏信仰。


 四川好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