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运动 > 象棋 > 象棋的故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2758579
作者:[奥] 斯台芬·茨威格
页数:106页

值得一读的小文

同样的战后创伤主题,全文少有尖锐的指责,令人叹息 揪心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告示。读来很轻松有趣,其实意蕴丰富,不论深读 浅读都是很好的选择。“每一个患过偏执狂的人,是永远受到伤害了。”ps.封面好看

在被无限拉长放慢的时间里演变偏执成癫

置身于虚无之境,每分每秒都在被无情无限地拉长。“你在房里踱来踱去,你的思想也跟着你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坐过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无实无形的思想,也需要一个支撑点,不然它们就开始毫无意义地围着自己转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空无一物的虚无之境。”眼睛没了停留的地方,思想没了发散的方向,人的整个系统也就崩溃了。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支撑点。“每一个患过偏执狂的人,是永远受到伤害了。”偏执狂所受的伤害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在思想精神的层面上曾剧烈而极端地演变过自己所想。因为极端,所以深刻。因为极端,所以痛苦。因为极端,所以疯癫。

注定虚无的零和游戏里,你要的是什么?

象棋可以用来做什么?赚钱,杀寂寥,检验你是否已经疯了或者是否还有常人的清醒,当你能在某个节点适度PAUSE的话还能治疗。。。。我们总是擅长为一件单纯的事物赋予意义。就像这样。最狠的高手,除了棋局本身,就连生活也不放过。它连对方的情绪也精准地不放过。没有错吧,全方位的谋略只为赢并不可耻。所以请在开局后少说话,就能少暴露弱点。这是一个冷酷杀手所必须的,也是象棋这件事赋予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一个人的博弈

很遗憾,在国内,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为出名,或许是因为徐静蕾拍过同名电影。初次相遇,是十多年前,依然记得燕山出版社的封面。我是一个相信缘分的人,所以十多年后才开始读这个故事。这不是一个愉悦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甚至都不算一个畅快的故事,正如《指环王》中弗罗多所说:“经历了那么多事,怎么可能有快乐的结局?”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但真正的孤独是什么?《象棋的故事》里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只有一间房、一个人。是的,一本书、甚至一片纸都没有。当一个人连一滴水也会看的聚精会神时,这份孤独,是否还虽败犹荣?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只要你找到自己的信仰,因为信仰是指路的明灯,可以让你我不再迷茫。和故事里的“我“一样,我也好奇热衷于某一样事物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正是这种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人,像白蚂蚁一样顽强地用他们特殊的材料建筑着自己稀奇古怪的、然而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宇宙缩影似的小天地。”不是很想谈论政治,但法西斯却是这个故事以及作者本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坚持民族主义是好的,但我坚决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我们不能因为日本的侵略,就对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拍手叫好;我们也不能因为讨厌美国,就对9.11幸灾乐祸。我们反对和抵制的应该是法西斯主义,是军国主义,是霸权主义,而不是简单地吵着抵制日货。关于我们这个近邻,有这样一个词形容的很好:玉狼,一个如玉般晶莹剔透,又像狼一样残忍的民族。《菊与刀》就是这个民族最真实的写照。在《昨日的世界》中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写道:所谓作家,就应该是人类一切人性的维护者和捍卫者。所以说伟大的作家都是敏感的,就像骑驴的修士,是的,就是那位送给冉阿让银制餐具的主教,他们一生致力于修建巴别塔,但最后我们会发现他们自己就是那座通天塔。有一些遗憾,作者给了B博士救赎的机会,但对于自己,他没有,或许当他离开维也纳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只存在于昨天。

亲爱的敌人

茨威格自己是个蹩脚的棋手,但这并不阻碍《象棋的故事》成为名篇。因为他想讲的,与棋局无关,而是一场心灵的博弈,对手,正是另一个自己。1941年从纽约起航到里约的轮船上,茨威格阅读一本棋谱打发时间,他也不知道出发前怎么就把这本密密麻麻写满符号和文字的小册子揣进了口袋里。于是,就有了这位奥地利籍德语作家生前最后一个短篇。故事继承茨威格作品鲜明的传统,以一个旁观者的口吻来叙述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客轮上,“我”通过朋友介绍,发现乘客中有一位名人,年轻的象棋世界冠军米尔柯 琴多维奇,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乎二分之一的笔墨都花在了研究琴多维奇古怪的性格和传奇的发迹经历上,以至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故事的唯一主角,直到那位B博士出现为止。借故事中“我”的口,茨威格也做了一次自我剖析:“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琴科维奇和B博士都是偏执狂的典型案例。前者是单项型发展的天才,除了象棋,对其他任何事情都反应迟钝,漠不关心。后者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通过自己创造的精神分裂法才得以生存。对于他笔下的主角,茨威格几乎不做正面的评论。只是通过细节观察和侧面描写来体现自己的喜恶。比如对那位从贫民迅速晋升为贵族的世界冠军,“我”最初是报以同情的,一个丧父的不知世事的少年,除了每天旁观别人下棋,没有丝毫的人生乐趣而言。可是在他跻身于世界冠军之列后,这个曾经愚钝质朴的少年学会了掩藏自己的缺点,滴水不漏地旋转于媒体和仰慕者之间,已然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对于这个披着虚荣的外衣的,视金钱为目标的人,茨威格用“狡猾的农民”来称呼他。至于“我”对B博士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我”倾听这位历经劫难的人回忆往事,并在他徘徊于再度崩溃的边缘之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他拉了回来。理解茨威格这样的安排,需要探究写这本书时候作者的处境。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希特勒手下的纳粹军队在欧洲疯狂的施虐,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逐出家门,像货物一样装箱运往纳粹集中营,迎接黑暗的命运。被称为“厄运的先知”的茨威格,作为犹太裔作家,先是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离开了祖国,却由于在避难的英国被认为是“敌侨”而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之后又因为妻子绿蒂的哮喘病,再次启程,来到南美巴西。有人责备茨威格是逃避主义者,殊不知,战争带给他的创伤一样噬心蚀骨。作家与他笔下的B博士同病相怜,都承受着纳粹的精神摧残。他的书在欧洲被禁,被搜集了聚众焚毁,虽然人在南美,却每天被关于亲人朋友失踪和死亡的新闻包围,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心中无比愧疚。借《象棋的故事》里B博士的讲述,茨威格狠狠地揭露了纳粹对无辜的人施下的罪行,作为他身为文人的战斗和反抗。在被纳粹拘禁期间,B博士虽然有食物,不服劳役,却要接受比肉体苦痛更加残忍的折磨-精神的虚无。他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个洗脸盆,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钟表可以判断时间,没有笔可以写字,没有书可以看,只能每天面对同样纹路的糊墙纸。在这样的虚无中度过三四个月之后,他偶然偷到一本棋谱。从此,他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开始了自己与自己对弈,从痴迷到疯狂,直到最后意识混乱昏厥。人在面对虚无的时候,往往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的对手老虎理查德 帕克,这个生于自我,根植于思维之中的敌人,帮助他在茫茫海上得以生存。B博士将自己的思维,分身成黑白两方的棋手,昼夜不休地下棋,用来保持意识的清醒,防止精神彻底的沦陷。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与其说是敌人,不如说是朋友。恩斯特 费德,德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茨威格的好朋友,评价这位作家的时候说过“你(茨威格)将插叙法运用到了极致。”在《象棋的故事中》也是如此,一个故事包裹着另一个故事,两个并列的主角,每个人都由一段非凡的经历来塑造,然后让他们相遇,所谓棋逢对手。看似两个人的棋局,实则各有心思。世界冠军琴多维奇的敌人是那个他想极力伪装的笨拙卑微的多瑙河船夫的儿子,而B博士面对的,是曾经被纳粹酷刑所逼而癫狂的笼中之囚。后者弃局而退,看似是失败的结果,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Stefan Zweig遗作 一盘棋的人生

作者先是以第一人称“我”在船上遇到象棋大师琴多维奇展开故事,后在与琴多维奇下棋时一个曾是棋手博士的陌生人插手,直至后来这位陌生人的自述来讲述了整个故事。作品看似是对博士面对孤独的抵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做的详尽、精辟的描写,如从刚开始的无助到得到棋谱后的欣喜,再到最后的绝望,其实是作者自身对纳粹压迫的真实体会与写照。作品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意思需要慢慢体会。人游戏不是为了获得乐趣,而更重要的是摆脱虚无的困扰。如果仅仅是为获得战胜别人的乐趣,那么人根本没有必要去忍受在对局中失败的惨烈。


 象棋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