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213046131
作者:许倬云
页数:168页

后记

正是因为爱之深,所以言之切,说到这里,这本书也该结束了。这本小书描述四百年来台湾的挣扎与奋斗,历经多少劳累和辛酸;一个岛屿上的这群人,能够做到今天这样,走来不易。这不容易得到的结果,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个泡沫。如何使这一群人继续坚持,继续努力?如何在这小岛上,给这群人开拓存在的余地?今天的吵吵闹闹,今天的好逸恶劳,都不是自存之道。眼下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面对这严峻的挑战,全民要警觉,尤其是社会、文化的精英,必须警觉,提醒自己,提醒社会,提醒群众,在泡沫破灭之前,能够早早努力,挽救几乎不可挽救的局面。台湾需要忧患意识,只有想到将来会发生不敢想象的后果,才会鼓起勇气,努力找出路。

作者简介

★对于台湾历史的演变,我们应该如何抱以同情之理解?
★台湾的民主转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两岸关系,在未来将往何处发展?
许倬云先生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被西洋海盗与东方倭寇拽进历史
第二章 从海盗集团到“开台圣王”
第三章 清政府的“汉化”大开发
第四章 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
第五章 国民党“威权”统治台湾
第六章 走向政治民主、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第七章 积患重重,当共建世界新文明
后 记

编辑推荐

《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编辑推荐:一本读懂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的书;了解过去的台湾,理解现在的台湾;史学大家许倬云写给两岸同胞的台湾简史。

前言

1948年,我们举家迁至台湾。当时我接受的中学教育还有一个学期没有完成,于是,进入台南二中当插班生,读了一个学期后考上了台湾大学。在台湾大学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所,然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工作,两年后到了美国。在美国读完博士学位,我就回到了台湾。从1962年到1970年,我在台湾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服务,1970年来到美国。从那时候到现在,几乎每年我都要回台,短则待上两三个月,长则一年,如此反复,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我在台湾的岁月加起来大概占了人生的一半。我固然是在大陆出生,但可以说是在台湾成长,也在台湾逐渐老去。大陆是我的出生之地,台湾是我的成长之地,对这两个地方我都有浓厚的感情。    由于战乱奔走四方,我相信我对中国各地情况的了解,比许多只留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可能更深入也更透彻。因为在逃难期间,各个阶层、各种生活形态我都经历过。在台湾的这几十年,是我人生的一半光阴,所幸我在台湾的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好的朋友,我与他们也有许多日常的接触,因此我觉得自己既可以大陆人的身份观察台湾,也可以本省人的身份理解台湾。内外两层的比较,对我自己而言,都是在理解自己,而不是在理解别人。我对台湾的观察和体验,也是既非完全台湾人的,也非完全大陆人的,而是尝试着两面兼顾,所以看得较为清楚。    尤其是在1970年以后,台湾改革开放的那一段时期,我参与了许多民间的论坛,也参与了许多为了建设台湾而举行的大小会议,加上许多朋友给我提供的资料,所以,对于整个台湾的演变,我都有相当于坐在舞台后面、舞台边缘甚至舞台前面观察的机会。    上面所说的情形,使我在口述台湾发展史七讲的时候.既写下了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我的分析,还写下了我的感想。内心的激荡如波涛汹涌,和我写专业历史论文时候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这一过程j等于是自己解剖自己给别人看。台湾的发展历程,让我刻骨铭心,等于我自己本身经历的过程;我陈述的不是别人,其实就是自己。由于专业的习惯,我尽量保持冷静,但是,我无法避免个人感情上的激荡。在陈述时,我努力控制情绪,才收住一些情感化的词句。这些情形,我必须剖白给我的读者,读者才能理解我,也才能原谅我。    我祈求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存同情,而不是把它当做“别处”或“他方”的历史看待。请你理解,一群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在一个海岛上四百年的辛苦和艰难,四百年流过的血汗泪,四百年经历的屈辱和屈辱底下发出的奋发图强的声音。因为有许多复杂的心情,他们也不免语多偏差,但很多人都曾经努力于做好该做的事。我希望读者能理解台湾人的这份心情,那么,对于本书所叙述的四百年来辛苦艰难的历程,你们会多一份同情,也会因为同情,所以能更深刻地理解。    现在,台湾正在一个转变的关口。这个转变的关口,在于世界局势复杂,两岸关系微妙,经济难关必须突破,政治制度必须改进……在这种种框架之内,我们要靠一部小书来交代一切,当然非常困难。在本书的结尾,我对于台湾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也有所陈述。正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我才坦白地批评。这些缺失,更可以提供给大陆作为发展的参考。两岸之间,同根同种,彼此的经验相互借鉴,相较于借鉴旁人而言,更为真切。如果各位读者能够以同情之心、以彼此谅解之心来理解台湾,我想这本书,还是可以提供给各位一些背景知识的。本书不是一部资料书,而是一部关于台湾人今天的精神与困境的书。如果读者读完这书,对台湾发展到今天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就满足了。    许倬云    2012年7月2日序于匹兹堡

内容概要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深厚的学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大陆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媒体关注与评论

要有人写中国历史,不写政治、战争、制度、帝王将相,专写老百姓,那个人一定是他。——《北京青年报》能把严谨的学术著作写得好看的,非大学者不能为,因为只有大学者既能够钻进去,又能够跳出来,所以写出东西来才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新京报》他能把严谨、精深的学术内容,阐释得举重若轻,又能叙述得深入浅出。——《广州日报》

名人推荐

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许倬云我老师学问很大,但很天真。——王小波我学了一辈子的目标,就是不糊涂。——许倬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光复台湾 1945年,八年抗战结束,日本向同盟国投降。根据四大同盟国的协议,日本应当归还所有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于是台、澎地区归还中国,台湾光复。但是,当时大陆全面的内战已经开始,国民党政府忙于大陆上的阋墙之争,也没有能力派遣足够的人力和军力,接收日本离去以后的台湾。陈仪遂因地利,奉命从福建接收台湾。 八年抗战期间,福建不在主要的战线上,日军只占领了福建几个主要城市,并没有占领全省。当时福建的管理情况是相当地方性的,中央政府在重庆,无法照顾到遥远的福建。陈仪在福建,俨然半独立,手上的资源也有限。 他的军力是将各个地方性的团队和游击队,组编为一个军的番号建成的,其装备和训练都不够正规军的规格。 陈仪带着如此一支部队进入台湾,实在是不适当的选择。台湾同胞在被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之后,回归祖国,心里十分兴奋,大家一心以为,从此可以摆脱二等国民的身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华民国国民。当时全岛准备欢迎中华民国的国军,但是从码头上下来的,却是衣衫褴褛、装备粗劣、训练不足的一群军人。在台湾同胞印象中,日本皇军地位高、军容盛,两者相比,对中国军队的形象,陡然大失所望。 1945年到1948年之间,台湾非常混乱。陈仪本身奉命接收台湾,是因为他跟日本关系非常密切,即所谓“日本通”。他和中央的关系并不良好。居留台湾,中央鞭长莫及,他要求台湾一切都有特殊待遇,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独立的行政权。他的政治理念,乃是在国共之间另辟蹊径,寻找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两者兼顾的方向。他的梦想,是使台湾在相当程度上隔离于中国本土的纷争,有机会实现他的理想。因此,他也拒绝中央派兵支持。于是,中央派来台湾的正规军,只有嘉义机场上的防卫部队和高雄的要塞部队。全台湾军队和警察的力量,其实非常单薄。 幸而台湾同胞在日本统治下,长期以来已经训练了守法的习惯,一时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


 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第一本有关台湾的中文文献来自1603年一本叫东番记的小册子,主要描述了原住民未开化的生活方式。作者陈第到台湾是来抓倭寇的,可见日本浪人在岛上早有据点。倭寇本身成分复杂,中国人也不少,越货的,劫船的,走私的,各路海上豪强在岛上各自插旗占地,搞得原住民开始往山上躲。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西洋人到了东南亚。开路先锋葡萄牙人见了台湾,甚是喜欢,大叫Formosa(福尔摩沙,美丽岛)。几百年后,一本同名杂志催生了民进党的出现。葡萄牙人的势力不久之后被荷兰人接管了,生意人dutchman想找个港当基地,先看中了澎湖。天朝派人找荷兰佬说,这儿不行,不过您看那边,那儿有个大岛,也不远,随您用,水电费全免。于是荷兰人在台湾安了家。荷兰人在这片发展,自然要和各路海上豪强打交道,这其中有个大佬叫郑芝龙,受保护费,雁过拔毛,称霸一方。他找了个日本老婆,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国姓爷。清兵入关以后,豪强扛起了反清复明大旗,不幸战败老爸投降,儿子退守台湾,顺便把荷兰人撵走了,一不留神成了民族英雄,坐镇台南。台湾古迹不多,所以台南赤崁楼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郑成功治下台湾大概有二十几万汉人。到1683年,康熙派施琅打下了台湾,开始了二百年的清朝统治。由于郑成功后遗症,清政府并不鼓励移民台湾,不过割给日本人之前,人口还是达到了三百万。岛上过日子主要靠种稻子和甘蔗,也生产樟脑茶叶这种高级货色。这几百万人分成三大帮派,福建泉州人最早跟着郑成功搬来,占了沿海;接着是福建漳州人,占了内陆平原;最晚来的广东客家人,只能上山找丘陵安家了。这些人分片居住,泾渭分明,发生矛盾基本靠打群架解决。大帮内还有小帮,大族里又分小族,于是一时间各种群架,各种械斗。官府也管不了,所以台湾地方土豪大族的势力由来已久。甲午海战,国耻国殇,直接结果是台湾在1895年归了日本。郑成功当年带来的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清朝人又多少抵制汉文化在台湾传播,加上平时忙着打群架,台湾的汉文化积淀并不深,这自然给了日本人一些方便,后藤新平屠了几轮反抗以后,岛里基本就消停了。日本人建设台湾还是很卖力的,修糖厂,建铁路,开港口,都不含糊,他们又以文明人自居,义务教育卫生法制民主这些新鲜玩意,也灌输给台湾人不少。即使如此,台湾人还免不了是二等公民,尤其在关键时候,比如粮食紧张的时候,台湾人的配给量只是日本人的一半。如果日文流利,再改个日本姓,就可以算皇民化了,皇民可以比其他台湾人多吃两口,利诱之下,有10%人归化成了皇民,比例不高,不知道是民族气节尚存还是因为日语太难。二战爆发,台湾人也跟着出去打打杀杀,有时比日本人还卖力气,这是归化以后找身份认同的普遍现象。日本战败,接收台湾的是国民党游击队头子陈仪,手下人装备差,素质低。被解放的台湾人民看这帮大陆人精气神不如皇军也就罢了,搞贪污腐败倒是挺在行,积怨日盛,终于在1947年爆发了重名的二二八事件。这个因为纠察烟贩引发的血案,导火索是纠察员失手枪杀了一个看热闹的,蔓延成本省人群殴外省人的全岛群架,外省人见势不妙呼叫增援,以本省人遭到血腥镇压结束。死亡人数从几千到几万众说纷纭,但群架升级造成的族群分裂是公认的后果,影响直达今天。国军溃败台湾,老蒋开启了威权时代。虽然邪恶也是为了自保,毕竟外省人是外来的,最有效的维稳方式就是大棒子,建不成和谐社会至少落个稳定政权。权力集中的好处是真想干事的时候效率高,专制在台湾社会转型经济腾飞过程中也算功不可没。同时向往民主自由的志士也大有人在,本省的,外省的都有,被抓进绿岛(火烧岛)不少,更多的或者投身政治或者办报著书,一铲一锤地挖蒋家的墙角。结束威权时代,开放党禁报禁的是蒋经国自己,所以小蒋的名声比他老爸要强很多。经李登辉过度,民进党在2000年执政以后,台湾进入民主时代。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台湾的民主总有一种打群架的架势。族群意愿覆盖个体意愿,这点在工业化较缓慢的南部尤其明显。政党似乎没有左右,只聊统独。2000年开始的四次选举,敖包事件越来越少,过程越来越理性平和,但本省外省依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接触过的台湾人,有坚决要独立的,有愿意谈判的,有害怕打仗的,但没见过一个哭着喊着要回归往大陆怀里钻的。四百年历史,台湾人建立了自己的identity,虽然还在打群架,但已经拥有了共同的自豪和担忧。今天公投的话,十有八九半数以上赞成独立。同时现实是大陆绝不放手,经济上台湾越来越依赖大陆;另一个角度说,放着个有钱的土豪亲戚,有便宜不沾白不沾。认识的台湾朋友中,好几个都到大陆发展,边抱怨边挣钱。这个到日据之前被认为没什么文化的小岛,今天却是中华传统文化保留最好的地方之一。非常感谢,为了少年时的台湾音乐,为了青年时的综艺政论节目,为了清新或者沉重的台湾电影,为了和台湾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     买之前,以为是四百年沧桑的鸿篇巨制,到手之后讶异于150多页的内容,厚度还不及需死记硬背的政治课本。读之前,以为自是冷静叙事,严谨论述,其热销不外乎知名学者于纷繁故纸堆中的生动叙述和独特视角,读起来却发现远胜于此,仿佛置身名家讲堂聆听一场饱含深情的历史讲演。从大航海时代的美丽岛Formosa,再到清统、日治、民国,直至当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口语化的叙述下,言非华丽却举重若轻,字里行间充满对这座海上翡翠玉雕的深刻情感和责任感,或深情或激荡,或骄傲或顿足。原来大师之称,是超越深厚专业学养的境界。
  •     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台湾的四百年身世。大陆人大多不懂台湾,爱国情绪让他们急切地在这个岛屿上插上我们的旗帜。但是,强拥入怀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而是要先了解这块土地,了解它的生长和发展,了解这里的人民所思所想。这本书,是个好的开始。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蒋经国并没有一手搭建出好的民主体制,现在岛内的政治乱象不能说他没有责任。从管得严到放手,但并没有放好,这最终伤害的还是台湾。
  •     入门中的入门书
  •     太过浅显通俗的普及本,脉络很清晰,但关于台湾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以及面临的困局实在是草草带过
  •     一本通俗的历史书,了解台湾的小书。
  •     孩子有点看不懂,我认为还行
  •     台湾历史科普读物,对台湾的印象很好,自然环境美的‘美丽岛’,人们文化素质综合水平较高,这跟短暂的日本统治密不可分,整体也确实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很深,原来“开台圣王”是郑成功。
  •     4
  •     如此一本小书记录了台湾的四百年,未免有点太粗糙了。读来只能增进一点了解,但是不能构架知识体系也不能详解某一事件。
  •     走马观花地讲完了四百年台湾历史,正如许老师所说这不是一本资料书而是更多地倾注了感情的一本作品。台湾有过辉煌的现代历程与悲惨的历史,但是未来依旧要今人负重前行。当然本书只能收获的一张残缺的年表➕情怀。
  •     台湾归来看此书,对这个小岛的感性认知多了些浅浅的逻辑联系,岛民的焦虑和被孤立感由来已久,从一位出租车司机口中说出也好,由一位学者理性阐述也罢,都脱不了忧伤、谦卑的色调和一抹无法自主的感慨。民族这个定义因此变得有些沉重。
  •     书蛮好的,和网上描述的一样
  •     大概是站得太高看得太远
  •     刚刚到手,书不厚,读起来很顺手。许倬云先生到我们学校做过讲座,当时去听,就很感动。
  •     璧合之前需有珠联,镜圆之时还待金镶
  •     简明扼要
  •     可能是简史的原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太泛了
  •     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角度解读台湾的近现代史,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问题。
  •     身份的模糊和角色的混淆 在旧城和南部随处可见
  •     挺薄的一本,有点不太经看,说的也有点太省略了,就是一个演讲稿
  •     简短的小册子,太简略了一些。
  •     中肯
  •     简要讲述了从郑成功1661年管理台湾,到后来马关条约日本占据台湾五十年,再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的历史。
  •     台湾是另一种可能,也有其天生的矛盾和问题。
  •     此书篇幅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
  •     这本书来源于许倬云的一个讲座,没有在台湾出版过,大陆版本反倒是唯一。台湾的历史,最初的故事和现在一样有趣,一个将近4万平方公里的大岛,离中国大陆不过200公里,却在大陆的四千年文明史里默默无闻,在一段时间里甚至不如南洋有存在感。台湾的史前时期很长,接着是荷兰人的侵略,之后是郑氏王朝,清治、日治,然后是中华民国时期。我在想,谁生活在哪里、谁与他生活的地方的历史有没有关系、谁要不要为他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负责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台湾就在那里了,有两千多万人口,他们是否真有国家认同之必要,似乎没有人可以替他们作主。2017年1月读于新加坡。
  •     说是大师小书。但是,这个书确实是有点小了,有点像台湾历史简介了。读完,也就了解个大概了。浓缩的就是精华,浓缩的有时候也是大概。
  •     去台湾前读,更理解那片土地,世界并不像我们被教的那样
  •     台湾简史,通俗易懂。
  •     简明台湾历史,着眼于上层的政治经济角度,作为扫盲读物看看还不错。
  •     三个小时20分钟。
  •     还行 很短的篇幅 大体了解台湾历史 明确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国民党初抵台后的历史写得很简略 加上对台湾太陌生 很多对当代政治介绍没有很明白
  •     一般,深度不够!
  •     读懂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的书,除了此书外我喜欢《蒋介石在台湾》一书。两书比较,《蒋介石在台湾》把那一段历史写精彩了,史料充足。本书是历史评述,《蒋介石在台湾》的史料叙述。相得益彰。
  •     许倬云先生的书总是可以在简单平实的文字中给予人非常多的思考,全书一百多页却能将四百多年的台湾历史娓娓道来。大家都知道台湾问题很难解决,但是问题的根源是怎么来的,我们怎么去从中学习经验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却是很少人去思考的问题。很赞同许先生在书中所讲,希望大陆的同胞可以带着同情和怜惜的眼光去看待目前的台湾问题,台湾人民在近代其实也过得非常苦。在youtube评论区中时常见中港台三方舌战,有时真的不得不感觉唏嘘。
  •     其实这本书没讲啥,老生常谈罢了。
  •     烧王船,大拜拜的人类学成因;族群;议会打架;经济发展太简略了
  •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台湾。
  •     这本小书描述四百年来台湾的挣扎与奋斗,历经多少劳累和辛酸;一个岛屿上的这群人,能够做到今天这样,走来不易。这不容易得到的结果,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个泡沫。这本小书描述四百年来台湾的挣扎与奋斗,历经多少劳累和辛酸;一个岛屿上的这群人,能够做到今天这样,走来不易。这不容易得到的结果,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个泡沫。
  •     对当代台湾的表述很深刻
  •     书很薄,不禁读,一下子就看完了。看完之后对台湾历史有了一个大框架的概念,对目前台湾的一些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有了一些了解。很好的书,推荐。
  •     客观
  •     對尚無了解者不失為一本好書,對欲深究者則稍顯淺顯。
  •     浅显了点 将明以前的台湾置之不论 土地集团和宗教集团对民主政治的持久影响 反对极权的不都是圣人 他们掌权的世界也未必可爱
  •     平淡,但客观
  •     不错,已经读完,对台湾历史开始有一定了解
  •     薄薄的一本台湾四百年简史,比较浅显易懂,是学习台湾地方历史的入门级读物,根据它,自己查找资料备注补充上去,挺好的
  •     下午在办公室偷懒匆匆翻完。1.大陆出的台版书都很尴尬,即便是许倬云的;2.洞见如吉光片羽,大部分都是流水账,不是流水账,书都出不了。
  •     小书一本,对于快速了解台湾历史,值得一看。
  •     第一次觉得,台湾是一个美好的期盼。
  •     去台湾前的恶补
  •     重点多了45年后的历史。
  •     简史。
  •     所述皆我之既有认识,比较客观,通俗好读。
  •     这就是一本梳理脉络,搭建框架的书本,因为台湾史相关的书籍较少,也难以判断其基调,观点是否准确,估计看完之后做个保留,待以后再加补充,批判吧
  •     书的内容太简单。价格有些虚高
  •     浅了一点
  •     一本不错的台湾简史,想起之前看的《我们台湾这些年》,都是赤子的拳拳之心啊。缺憾是对两岸关系着墨不多,也没有放在中美日对弈的视角下观察台湾。
  •     写的细致
  •     许先生这本小书脉络清晰,深入浅出,文笔洗练简洁,观点不偏不倚,对于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理解台湾的现状很有帮助,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     薄薄一本,但读起来很有内容,封面也非常喜欢
  •     言簡意賅,言之有物,是關於台灣歷史的比較好的普及性讀本。適合旅途中閱讀。
  •     台湾2016大选时候读的,今天突然想起来。
  •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     许先生用十分简洁却内藏感情的文笔,为我们描述了台湾四百年的历史。直至今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台湾依然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这或许是两岸隔阂至今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     入门书,简洁明了。台湾经历的许多问题正是大陆正在经历的,加上数据质量好,怪不得这么多人在研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