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08641167
作者:[美]阿曼达·里普利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三个美国高中生分别前往芬兰、韩国、波兰交换一年。这三个国家都培养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但几十年以前,这三国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聪明。
这是一本震撼美国教育界的书,在美国家长中疯狂传阅。《纽约时报》2014年度推荐,美国亚马逊教育类书籍No.1! 美国教育是世界第一吗?《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一书作者通过实践考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本书通过讲述交换生们的故事,结合作者深入三国的实地调查,和与众多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沟通交流,说明了:
★芬兰、韩国、波兰如何改变本国教育平庸的局面?
★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诞生于怎样的土壤?
★ 三个美国孩子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秀的?
★ 如何发现世界级的好学校?

它告诉读者:如果能向书中那些教育强国学习,完全有可能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 全书叙述生动写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参考性。为中国家长、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全球化视野,为中国家庭和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书籍目录

主要人物
开篇:谜团
第一部分 秋
第1章 藏宝图
在2003 年、2006 年、2009 年和 2012 年,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进行过PISA测试。到2012 年,PISA 试卷的语言已经增加到了40多种。每一次测试的结果都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式——并不是所有“聪明的孩子”都生活在亚洲,也不是只有美国孩子在创造力方面表现突出。
第2章 离家
交换去芬兰听起来似乎很不错。金了解到芬兰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真的是这样吗?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因为大部分芬兰人从前留给人的是目不识丁、以养殖和伐木为生的印象,直到最近才令世界有所改观。无论怎么看,金都感觉芬兰是个极具颠覆性的地方。
第3章 高压锅
埃里克很喜欢韩国的风土人情,还有韩国人的热情。其实,唯一让埃里克觉得有问题的就是学校。每天要和那些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是精疲力竭的同学在教室里共同度过6个小时,其间只能在课间闲聊几分钟,放学后自己也只能孤单地坐公交车回家。
第4章 数学难题
高中最后那年,汤姆决定做一名交换生,离开葛底斯堡,去他曾经读过的某部小说中出现的地方。最后,他如愿以偿来到波兰,但是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接踵而至:作为不折不扣的美国少年,汤姆不太擅长数学。
第二部分 冬
第5章 美国人在乌托邦
在芬兰的这3个月,金已经发现不少芬兰和俄克拉荷马州学校间的差异。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这里没有一些在美国学生看来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高科技互动教学白板,走廊里也没有警察。但待的时间久了,她开始察觉到一些更重要的区别——一些来往的过客留意不到的区别。
第6章 内驱力
在韩国长大的孩子,心中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理念,那就是:教育是国之瑰宝。让考试顺利进行比股市交易或飞机起飞都更加重要。从家长、老师到警察,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丝毫不敢怠慢。埃里克已经做出决定——从韩国高中退学。
第7章 蜕变
从2000 年到2006 年,波兰15岁的孩子在 PISA 测试中阅读的平均得分暴涨了29 分,他们仿佛往自己的大脑里多装了四分之三个学年里能学到的知识。而同期,美国的分数没有任何变化。
第三部分 春
第8章 差别
学习难度的差别,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相比于40%的美国学生,只有20%的芬兰学生喜欢数学课.芬兰学生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孩子表示自己的数学成绩还不错,相比较而言,只有一半左右的芬兰孩子表示他们拿到了令人满意的数学成绩。
第9章 年薪400万美元的老师
韩国补习机构的成功证明自由市场的激励机制似乎很有效,至少在学生看来如此。教师对待学生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客户,但是孩子们真的从辅导学院学到了更多知识吗?
第10章 回家
芬兰、韩国和波兰的故事很复杂,而且远未结束。但是,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教育方针政策会卓有成效。如果必须让我在仓鼠转轮式和蹦蹦床式这两种教育模式中选其一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仓鼠转轮式的教育模式。
后记
附录一 如何发现世界一流的学校
附录二 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学生体验调查
注释

内容概要

阿曼达•里普利,《时代》周刊、《大西洋》月刊等美国知名媒体供稿人,有多篇教育类文章发表。她的作品曾帮助《时代》赢得两次全国杂志奖。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曾经也经历过传统的中国教育,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为高考,最近在网上看到高考加工厂毛坦厂中学的纪录片,看的我心惊胆战,就算时光倒流我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些个让我噩梦连连的备战高考的日子。我和本书中主角之一金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当然这肯定是和我们所在国家的环境和父母的影响有关,这里的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教育体制以及一切有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和金不同,我从小就被老师和父母安了个“帽子”—脑子不聪明,肯干。我不曾想到,这个观点影响了我十几年,学生时代每当我遇到学不好的科目我都对自己说:“我不聪明,就不要指望做数学试卷上最后几道题,我只要多花点时间把基础题做好就行”,就这样,高考的数学试卷上,我连最后三大题的第二小题看都没看,因为我已经惯性的认为我肯定会做不好,与其浪费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做检查。从小我就没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我从来没有因为能和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探讨和交流而兴奋,与金相比,我怕的就是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及对新事物的提问,更不用说参加各种挑战性的竞赛或者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现在的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老师和父母没有一贯的说我不聪明,而是鼓励我去挑战我不擅长的东西,那么今天的我会不会就不是现在的我?当然,现在说这些都已经迟了,我只想说,以后等我有孩子了,我要尽可能的多多鼓励他们尝试一些他们不擅长的东西,多多表扬他们拿手的事情,至少成长的道路上曾经有未某个挑战努力过,而不是像我一样自暴自弃。相信有许多国人和我一样都曾吐槽过中国的教育体制,“填鸭式”教育让我们被迫成为一一只只张着嘴等待教师填充各种知识的鸭子,对于这些知识我们是否能消化或者以后是否能用的上,鸭子们不用在意,老师们也不会在意,因为他们明白几年后会有一场名叫高考的战争等着他们不得不消化这些知识。几年前我看到有关中国教育体制和欧美的教育体制对比的文章,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中国的知识点是围绕考试大纲,欧美国家的考试大纲是围绕知识点。关于各国的教育体制我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解读,只是当我在文中读到埃克里在韩国南山中学的所看所感之时,我有太多的同感。韩国和芬兰一样是世界上最聪明孩子的地理分布区之一,他们在国际上获得的教育硕果差不多,而差的多的是,韩国学生为学习付出的时间是芬兰学生的几百倍,当芬兰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韩国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当芬兰学生在排练话剧的时候,韩国学生在参加课外辅导课。仅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韩国教育体制和我所经历的中国教育体制是一样的,我们的家长对我们都抱着无限的希望,读书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于是我们身边就出现了一系列疯狂买彩票的家长,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为的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挤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接着顺其自然的进入最好的大学,然后就能获得体面且高薪工作的机会。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家长,于是我们都成了教育体制下最无辜的小铁人,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将玩耍视为可耻,我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做感兴趣的事情。每当我看到临近高考的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或升学压力而跳楼结束年轻的生命时,我真的很痛心,因为我曾经也有因为一次模拟考试没有考好就想轻生的念头。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参加高考而对扭曲了正确的价值观。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应该是最符合当前国情的,毕竟十三亿人口大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这个看似比较公平的途径来竞争。所以,以后我也会为人母,我希望自己能够理智一点看待孩子的教育。“日益丰富的数据从各个学校和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孩子们自己也试图告诉这个世界他们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教育问题我们个人无法去左右,但我们可以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说不定他们会还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
  •     平时的了解仅限于美国、英国等一些大家都追的主流国家,其他国家的真没什么概念,多了解了解。通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孩子进行综合测试,得出不同于大众普遍认为的结论,作者通过追踪三位分别在韩国、芬兰和波兰留学一年的美国高中生,在当地学校进行民意测验,与她在美国调查的结果比较,一般认为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但是美国少年的数学水平却比不上其他二十七国的同龄人。作者认为,数学由逻辑语言组成,能教人按规律解决问题。中学数学成绩越好,大学毕业的可能性就越高。数理水平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中尤为重要。但她调查发现,美国的中学课程比外国容易,老师对学生要求不高。家长被“自尊教育”洗脑,相信孩子是温室娇花,不愿为成绩造成他们的“心理创伤”。在韩国、芬兰和波兰的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比体育或自尊重要,他们像教练,在家不断训练、测试孩子的学习。更有趣的是,他们也给孩子更多自我管理的机会,不像美国父母那样管头管脚,一点自由安排的时间都不给。由此看出,社会生活水平只是教育好孩子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培养一个好孩子,一个家长最起码的责任。家长绞尽脑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但往往缺乏正确的做法。这是因为我们不懂孩子的世界,也不懂如何更好地跟他们沟通。这本书对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借鉴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跟孩子建立一个新型的亲子关系。从孩子一生下来,家长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做营养的饭菜,陪孩子玩那么简单,教育贯穿孩子的一生也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看看专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而不是想当然拿孩子当试验品。好好看看这本书,相信家长们会受到很大启发。
  •     最近在网上看到的许多重生文里都有出现主角们在重回学生时代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得以考上了名校的桥段,……文以载道,言以寄思,不知是否是移情的关系,但似乎好些作者都只是认为自己当初的努力不够,也太看不起学生时代一腔热血的自己了吧!如果是那种因为家境关系,或者突来变故,确实影响到学习的这么想还好说。否则,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够收获到想要的结果的。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做到了竭尽所能的付出了,甚至就算是有朝一日真的能重生了,也已经很难做到重新拾回那样的心情了。恕我直言,重生众和原装的学子比起来,那种努力的拼劲儿上的确是有所不及的。毕竟,人的年纪越大,经的事越多,心思也就越复杂。如果认为重生后改变了态度,就能改变一切的那种,更可能的是在重生前没有目标,只是麻木的被动接受学习,等到要“一考定终身”的时候越来越近了,再点灯熬油的加倍努力也没法回头垒实当年落下的基础了的。对这样的人来说,重生回去做小学生,倒的确不失为一个解决的良方。不过,相对来说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人未来发展的高下,而心智的成长靠的从来不是他长了多少岁,而是他经历了多少事儿。是以无论中外的读书人都提倡“修学旅行”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惜时至今日,我们却只剩下了以野餐为目的的“春游”。只是,既然已经放开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口子,可以的话,至少别继续像之前家家只有一个宝贝蛋儿那样的,以外面的社会不安全为由,再去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宠物养的豢养家庭教养模式了┭┮﹏┭┮一门心思的把孩子关在屋里学习,从哪里来的增长见识?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忽视对于青少年国民的教育培养,像美国一直施行至今的精英教育,也就是用少部分的天才带领大部分的平民,对拥有专业兴趣的孩子进行分类重点培养。这种教育不能说失败也不能说成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出的孩子,基本上朝着两个方向走,一个是朝着越来越好,一个则是越来越差,两种极端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造成了美国的社会人才培养成为了两个梯队。但这种教育在中国是不存在,因为中国实行的基础教育是一样的,所有人从小学到高中人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一样,就算有快慢分班也只是教得更快一些,只有到了大学你才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专业。不幸的是,时下层出不穷的教改和试行,似乎都证实了我们的社会已然陷入了教育和学习的迷思。人们不再为了充实自我去读书。和为了改变命运而争分夺秒的学习的先辈们不同,现在的我们所接受教育,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证明有资格罢了。试问,知识如果只是知道了,放在那里却不能被灵活的运用,和死物有什么不同?即便是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国的教师和家长们多多少少都对本国的教育现状心怀不满,但作为身受者,似乎我们更有理由对当下国内教育界的现状感到忧虑。必须要承认的是,国内的教育体制所打造的学生,往往不是出于对知识的兴趣而学习,发自内心的理解自己学到的东西,而是囫囵吞枣的背下自己不觉得以后会在实际生活用得上的东西,……好吧,懂得列出一堆的定理,套用几个公式,考试的时候知道该怎样去讨阅卷老师的欢心,长久在这种风气之下,也无怪乎只能量产出高分低能的“人才”了。不知道是风水不好还是咋地,我们国家的芸芸学子,无论古今均盛产一个套路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比起背诵一个赛一个的,但若是想要将知识化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呵呵了/(ㄒoㄒ)/~~学生用功与否固然很重要,但是否用心又是另一回事儿了。不幸的是,太多家长还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的思维,感觉外语与写作,比起数学和科学要更为重要。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数学思维,应该知道如何处理复杂的信息,更具创造性思维,了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有多么可贵,并且,知道失败的滋味,以此为养分,能从失败中奋起,总结经验下次做得更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表现预示着他的未来。……一方面是现实原因,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只有精通概率、统计和几何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数学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它还是一种逻辑语言,这种语言需要严谨的归纳和缜密的思考。不管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推理过程必须遵循既定的逻辑规律。……掌握了这门逻辑语言,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诸如推理能力等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从而有助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及根据已有信息预测未知世界。”(P.064)再怎样理想的考试成绩,却并不代表了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有真正学得好的学生,都有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就是用了心的,而那些随大流下死力气去学的,却往往无法达到前者的效果。最聪明的孩子是能够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适应能力是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个国家或者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永远是普适性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因地制宜的,从没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就像我们向往着美式教育的自由,同样的,美国人却正在为了他们的教育问题而烦恼。他们也不能满意自己国家的教育,“美国在考试上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比起其他任何国家都多”(P.009),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和为此的巨额投入,却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美国,与其他任何科目相比,数学都更让学生想要逃避,与之相反的是,人们对体育方面有着过高的期待值。就像在韩国孩子面临的考试压力过大,从家长老师到整个社会的大形势都在发狂似的追求高分,考分至上的形势,导致了学习上的“用力过猛”,分数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就像波兰人对其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依旧不满,或者是认为过于激进,或者认为仍有许多不足,或者是曾经令人满意的教育改革,在时间流逝之后也在现实的变化下令人生出不满,比如说随着外来人口(尤其是难民)越来越多的芬兰,外来学生已经成为了教育方面的新问题。面对教育方面的问题,从没有什么没有真正的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极力令更多人感到满意方法罢了。有一个理论,叫做“集体无意识”。就算放到了教育方面也是同样的适用。小到某个补习班的一间教室,大到了整个社会的诉求导向都是如此的。相信这本书对于那些教育改革者,甚至是老师和家长,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通过三个不同的美国学子在外国做交换生的经历,在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在迥异的教育方式下,所体现的是教育思维所决定的教育模式会对整个的教育体系,甚至整个的社会造成何等重大的影响。毕竟,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未来。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弥足珍贵,少年时光中故事,决定着下一代国民的素质和发展,砥定了下一个阶段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倘若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话,无论学了多少都会在考试结束后以更快的速度还给老师了要掌握更多繁琐复杂的知识,必须要强大的记忆力或者理解能力,和演算能力。“在芬兰、韩国和波兰,几乎都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为了获得成功,孩子们都应该学会更深入地思考。”(P.200)“学习的真谛——为了独立思考和探索新事物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P.047)由令人感觉陌生的PISA测试所引发的对美国教育体制的深切忧虑,虽然PISA的测试范畴并不全面,但至少它能够衡量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就当下而言,已经没有更好的测试方法,能够衡量出各国教育的成功与否了。“PISA不是传统的学校测试。不过这个考试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认真思考。”(P.009)PISA的测试对象是15岁的高中生。该测试设计旨在于,评价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国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以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茁壮成长。“测试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以国家性的课程大纲为标准决定的,而是依据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被认为对未来生活非常重要。这是PISA测试最根本和最值得期待的新特征……PISA考察孩子们对成年生活的预备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教育体系的有效性。其目标是评估教育成果与教育系统想要达到的目标(由社会定义)的相关性,而不是与教学和学习的主体知识的相关性。如果要鼓励学校和教育系统将重点放在迎接现代挑战上,这种衡量真正教育成果的测试就是必要的。”(P.255)“PISA所考察的是顺利解决问题和自如沟通方面的能力,换句话说,在这个充斥着海量信息和受制于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势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要有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和照顾好自己家庭的基本技能。如果大多数青少年在这次测试中都表现不佳,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成为工程师或律师,但是她们都需要学会如何思考,不是吗?”(P.013)“可以说PISA衡量的不是考生的识记能力,而是志向和抱负。”(P.014)都说“大智慧”,似乎人们总是把智慧置于聪明之上,默认为智慧要比聪明高级,真的就是如此吗?可为什么,大都我们会默认“生活的智慧”“行动的聪明”,类似这样的说法呢。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很好
  •     书写的太好了!尤其佩服译者的精妙文笔!!
  •     这本书只是按照分数的高低去考察每个国家的教学体系的优劣,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学校培训了最多的诺贝尔获奖者,也没办法去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美国在世界的科技领先地位,同样无法说明为什么至到今年才有一位诺贝尔科学家!
  •     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优秀读物,全美教育类销量排行第一的畅销书籍,文采飞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关心教育的关心孩子的,都可以读一下,会有一些启发。
  •     申请!
  •     不同国家不同制度造就学生对教育不同的态度。 为了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学习。
  •     崇尚美国所谓开放式教育、快乐教育被严肃打脸,给孩子快乐童年不等于反智,在如此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就像深处汪洋却没有救生圈一样,只能面对被分流到贫困浪潮中的惨痛结果,孩子成年后的挫败感远比学生时代的辛苦更加难以承受。
  •     有些虎头蛇尾,一如书名有些标题党的意思,愈读越失望。通过几次出国考察和几位交流学生的所见所闻,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比较肤浅的,缺乏犀利的观点及挖掘的深度。仅用的收获是知道了有个PSIA考试,西方国家衡量15岁孩子的思维和沟通能力的测试。还有一个在孩子小的时候陪他阅读,对他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帮助,家庭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     对个人育儿作用不大,更多的是谈体制、决策层面的东西,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让孩子吃苦还是必须的
  •     这本书很不错,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一些人对教育观念的不正确理解
  •     值得一读
  •     长篇的案例,但是为什么这些孩子最聪明没有总结性的经验。
  •     一定要当好妈妈。教育难题引人深思,想给孩子高水平的教育,每个国家、每个人都需要继续努力。
  •     作者文笔好,翻译也特别流畅。关于教育,大开眼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