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可的慢慢时光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0762957
作者:吴丙年
页数:257页

后记

适可的生活    终于决定,要将日常写就的散淡文字,整理成书。    这,离我立意开始编织文学梦想的那年那月,已是近二十年的时光。这样说来,我算不上一个执著的寻梦者。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写一个字,在生活的繁复琐碎中,渐渐觉得梦想是奢侈。就这样,我以为我忘记了,也许我真的忘记了:曾经年少的我,有过一个关于文学的梦想。    直到有一天,我又拿起了笔。只是此时,我已经淡然,文字只为日常的记录,自我的修行。文字,可以在梦想之外存在吗?可以。可以慢慢地写,可以随心地写,想写什么便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便什么时候写。写得好不好,可不可以发表,会不会有人喜欢……这些,似乎都不再那么重要的。渐渐地,文字便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成我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写我做过的饭菜,也写我走过的地方;我写我读过的书,也写孩子的成长;当然,我也写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当我渐渐喜欢这种状态,这种日常的写作便成为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文字融入生活,也将生活悄悄改变。    当时光走得越来越慢,日子变得越来越长,我的心思也就和先前变得很不一样。我发现我慢了下来,整个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妻子常会这样说我:“哎呀,瞧你这人,死不急的。”我会花一整天的时间窝在家里读一本书,也会没来由的突然间背个包包就进山去了;我愿意陪着儿子傻傻地看蜗牛,也期待在下班的路上与一只小虫相遇;我还曾在武陵源的金鞭溪里拾起大小不一的石头,带回家养在鱼缸里,到今日石头们已经穿上了绿茸茸的苔衣。    若问:“你怎么会这样得闲?”这正是我也想弄明白了。于是,我想把这些年随性写下的文字梳理成书,或许答案就此出现了。但是,当“慢慢”这个主题在我脑海里沉静下来,我自己都被“吓”着了——生活在以“时间就是金钱”为理念的城市,我竟然是如此的“不合时宜”。不过我很快就释怀了,而且还有着一份小小的骄傲。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生活的有情有义,就体现在这里了:这一生,虽然有许多许多,都像“爹”一样无从选择,但我却可以选择,选择我适可的生活。    所以,这本书,她不是文学梦想的结晶,而只是这些年来我所拥有的,那些慢慢悠悠的时光。我想,对我来说,文学早已不再是梦想。我的梦想是活着——像自己理解的,想象的那样活着。因而,最后我要打心底里感谢一些人,感谢他们对我“形”我“素”的理解和包容:    谢谢妻子,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这本书的存在就是很好的见证。    谢谢儿子,他让我重新探索什么是“人”,什么是“生命”。这本书里的许多文字,他才是真正的作者。    谢谢蔡姐,对这部书稿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鹏基物业》的丁海燕女士,谢谢她为我开辟了一块可以自由耕种的小小园地。    谢谢所有值得谢谢的人。    谢谢时光,一直未曾将我丢弃。    写在2012玛雅预言后,深圳寓所

作者简介

这是作者十年文字的集结,也是作者十年时光的凝落。时光阑珊之处,文字情思所及。或慢思,或慢行,或慢读,或执子之手,慢慢相随。每时每刻,每条路上每个人,都写着作者对生活,对时光的理解,与渴望。书分“慢思”、“慢行”、“慢随”、“慢读”、“慢品”数辑,文字触及生活多个层面,藏着作者“文字融入生活,也将生活悄悄改变”的小小“野心”。

书籍目录

慢思辑:坐在时光最深处
对一只小虫的描述
坐在时光最深处
散步
慢慢五叠
生命的切口
微笑的词语
大师的离去
一夜风声入梦来
窗外的微光
春分
脆叶•绿鸣
走过一路灯火
纸片•羽毛
城市的冬天
一声问候
小写意
想念一只蝴蝶
停下脚来,听他们歌唱
朝思暮想
对联课
慢行辑:迟到,是什么
迟到,是什么
向晚桃花
索溪小坐
散落大地的星辰
一朵花里的春天
我们一起等乌云
凤凰门外
浪漫的事
空山人语
山中一日
花开花落间
慢随辑:爸爸,你要去哪里
孩子,我不是你爸爸
儿子的召集令
爸爸,你要去哪里
爸爸,孩子的玩具
长颈鹿才是高级动物
没谱的歌
花生宝宝会疼的
那沙滩上
爸爸,你是爸爸
孩子的爱
大海,我来了
没关系,你还可以看到晚霞
我知道奥特曼的电话
生命的最初
美丽的目光
那陪着孩子玩
为人父母,诚惶诚恐
接机
慢读辑:藏在日子里的秘密
书事
读书:读书的“读”,读书的“书”
抚摸汉字
青年有梦想,社会有温暖
楚楚“衣冠”
谁是谁的“后”
人性的“写照”
当时光交错,生命重叠
好天气谁与共享
记忆,是一座金库
让教育成长
情深“范儿”
远去的山林
化蝶,你也可以
一抹旧时月色
你我的小旅行
念想已久的生活
让生活贴身自然
守着一湖时光
饮食男女
从此,“理性”做父母
慢品辑:人间烟火最入味
厨房随想
又见苦瓜
我的外婆绿
父亲的汤
宅男笔记
别辑:慢慢地自我
莲花澈,清水香
罗丹的触摸
一瞬
与阳光邂逅
燃烧的歌声
对面女子
四月阑珊
人间四月天
临街,看自己
收拾自己
一直疼痛
就这样,走到一棵树下
故乡
飞鸟
静默
七夕
后记:适可的生活

编辑推荐

《木可的慢慢时光》编辑推荐:时空渺茫悠远,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挥。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成为“大人物”。但即令我们这些“小人物”,也完全可以生活着,思考着。吴丙年的《木可的慢慢时光》就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读《木可的慢慢时光》,你不要奢望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也欣赏不到“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出长安到日边”的超逸,但能体会到,平民生活并不必然是平庸的。思考,能改变这一切。

前言

都市海边的柔软时光    王  扉    看过台湾文艺片《海角七号》的人,一定忘不了台湾最南端恒春半岛上的那个垦丁。电影里的台词说,“这里有希腊的浪漫,也有夏威夷的热情”。    去过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人,也一定忘不了那里的古旧洋房,各种各样的民宿客栈。    而在繁华都市深圳绵长的海岸线上,也有这么一处美丽的地方,它既有台湾垦丁的清新迷人,又有厦门鼓浪屿的怀旧浪漫。它就是大鹏半岛的校场尾。    接到丙年老弟的电话,拜托我给他的新书《木可的慢慢时光》写篇小序的那天,我正在校场尾——这个坐落在都市海边的小村庄,其间的一家音乐客栈,听一位流浪歌手的小现场。“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叩动心弦……”蓦然地有种别年依稀,岁月走远的感伤。    还记得在江南水乡的古城小镇里,往往有一种风情独特的“半边街”——一侧是河岸、一侧是民居。而在这大鹏湾的校场尾,则是另一番风情——一边是海岸线,一边是民宿客栈。但无论是身在故土的江畔,还是在客居他乡的海边,有一种心事是和丙年的文字一样的,就是那慢慢的,柔柔的,软软的……时光。    绵延的沙滩、无界的海面,当一个人坐在校场尾海边民宿的楼顶上看风景时,就会发现心变得很静,好像海风能把所有属于都市的烦恼吹散,大海能把所有属于城市的喧嚣带走。和心爱的人去海边吹吹风,打个电话给远方的好友,和他(她)分享大海的声音,听浪花的歌唱……    在夜色来临之际,约两三好友,喝一两杯小酒,走上一段海滨小道,累了就结伴坐在海岸边,听听潮涨潮落的声响,聊聊难得吐露的心事,吼吼罗大佑的《青春舞曲》或者任贤齐的《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当醉意或是睡意慢慢爬上来时,也许你会想起被暂时遗忘的人潮人海,或是多时未亲近的回家的门。    (王扉,青年学者,“幸福国学”创始人,《破玄:老子的密码》的作者)

内容概要

吴丙年,生于70年代,笔名木可。湖南株洲人,现居深圳。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书评人。曾有文字散见于《散文百家》、《光明日报》、《南方人物周刊》、《晶报》等媒体,曾获得深圳读书月“最佳书评人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到山花满头,不问木可归处。    我们的焦虑,有时来自经验传递的中断和彼此的隔绝,木可却让我们看到,我们对生活之美有着相同的追求和相近的感悟,我们被时空分割,却仍在同一个经验现场,阅读,成为我们遥远的心电感应。    人们往往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力,寄托于大面积的美和大规模的美,木可却将生活渴望,分散在每时每刻、每条路、每个抬头的瞬间。    ——韩松落,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        这些慢慢的,用心写出来的文字,是一个男人真诚的心绪,是他人生里的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写读书的读,读书的书;他写成长的儿子,远去的村庄;他写一个个熟识又陌生的汉字,写留在心间的故乡的食物;他写历经秋风霜冻的苦瓜,写一小包一小包外婆做的绿茶。文字背后,是无尽的深情,悠悠的思念,以及远去的凝望。    ——周华诚,媒体编辑,作家,《一饭一世界》作者        《木可的慢慢时光》“随行”一辑文字,让我看到,木可做父亲简直到了惴惴不安的地步。看得出,他对父亲这个角色极度重视与珍视,这恰恰是这个社会稀缺的态度。自鲁迅、胡适以来,如何做父亲一直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因为时代巨变,中国的父子关系必然面临重建,这个过程是多么需要木可这样的思虑者。    ——关军,作家,媒体人,《无后为大》作者        吴丙年的这本《木可的慢慢时光》一个最为关键的词是:慢。在什么都讲究加速的年代里,慢下来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生活。吴丙年写下的这些文字提醒我们如何享受一种慢时光,体验一种慢生活,欣赏一种慢态度,品味一种慢阅读——从那种细致入微的铺陈,熨帖暖心的文字背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慢慢写作姿态。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写作值得我们阅读。    ——思郁,书评人

名人推荐

读到山花满头,不问木可归处。我们的焦虑,有时来自经验传递的中断和彼此的隔绝,木可却让我们看到,我们对生活之美有着相同的追求和相近的感悟,我们被时空分割,却仍在同一个经验现场,阅读,成为我们遥远的心电感应。人们往往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力,寄托于大面积的美和大规模的美,木可却将生活渴望,分散在每时每刻、每条路、每个抬头的瞬间。——韩松落,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这些慢慢的,用心写出来的文字,是一个男人真诚的心绪,是他人生里的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写读书的读,读书的书;他写成长的儿子,远去的村庄;他写一个个熟识又陌生的汉字,写留在心间的故乡的食物;他写历经秋风霜冻的苦瓜,写一小包一小包外婆做的绿茶。文字背后,是无尽的深情,悠悠的思念,以及远去的凝望。——周华诚,媒体编辑,作家,《一饭一世界》作者《木可的慢慢时光》“随行”一辑文字,让我看到,木可做父亲简直到了惴惴不安的地步。看得出,他对父亲这个角色极度重视与珍视,这恰恰是这个社会稀缺的态度。自鲁迅、胡适以来,如何做父亲一直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因为时代巨变,中国的父子关系必然面临重建,这个过程是多么需要木可这样的思虑者。——关军,作家,媒体人,《无后为大》作者吴丙年的这本《木可的慢慢时光》一个最为关键的词是:慢。在什么都讲究加速的年代里,慢下来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生活。吴丙年写下的这些文字提醒我们如何享受一种慢时光,体验一种慢生活,欣赏一种慢态度,品味一种慢阅读——从那种细致入微的铺陈,熨帖暖心的文字背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慢慢写作姿态。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写作值得我们阅读。——思郁,书评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寒夜中,与一只狗相视而坐。 乡村的冬夜似乎特别漫长,天黑下来很久了,你会发现才不过七八点,是城市里霓虹刚刚闪烁的时间。妻儿父母早早入睡了,唯有我守着火塘,看着火苗儿舞蹈。陪着我的,是一只狗。 它和我保持着一个手臂的距离,一双黑黑的眼睛,警惕又好奇地看着我。相比前天我踏入家门时对我一阵狂吠而言,现在它算是勉强接受了我。 我看着它,久久地看着它。它也看着我,不过没多久,它便扭过头去,看着火塘里的火苗发呆。于是,我也看着火塘里……夜静静的,可以听到屋外夜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我想,它一定也听到了,我眼角的余光感觉到,它正在侧耳倾听…… 很久,很久,它张大嘴巴,“嗷呜”一声伸了大懒腰,而后扭过头来看着我,我也看着它,它开始转动身体,头尾相顾,把自己摆成一个c形,安安静静地,在火塘边睡着了。 一时间,我也有了倦意。 6 听听夜雨,守着火塘,更感到火的温暖,更觉得雨的轻柔。 乡间生活最大的特点,我以为是时间的从容。乡间的大地,几乎是静止的,偶尔穿村而过的高速列车,就像是飞过时空的一只小虫,瞬间便消隐于长长的沉寂。 每天和鸡一同起床,每日和狗一起睡觉。这是父母一辈子过的日子,他们从不担忧什么,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火塘上挂着一条条鱼,那是父母自己池塘里养的;火塘上挂着一块块肉,那是父母自己猪圈里喂的。他们很自豪,也很满足。 在火塘边坐着,听听夜雨,我有着久违的踏实。 7 他已经比我高出一个头来。他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招呼我那五岁的儿子:“弟弟,你想吃什么,就去拿什么,哥哥的店里有一千多种食品。不过睡觉前,刷完牙就不许再吃任何东西哈,小心保护那那白白的小乳牙……” 他唤我舅舅。因为离家的缘故,我对他的记忆大多数停留在他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我还很年轻。如今,他正处在我那般年纪。他招呼弟弟的神态和口吻,让我想起自己的从前。时光似乎从未消逝,她从这里离开,又会在那里出现。 姐姐在镇里经营着一家批发部。在我看来,批发部就是乡间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地。所以,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满满一车的生活物资,穿梭于乡间广阔大地的各个村落。那些乡村小卖店的主人,无论妇孺老幼,都对这个年轻人以礼相待。他对我说:“舅舅,你忙,我比你更忙,我管着这些乡镇十几万人的日常生活。”他的确很忙,从黎明破晓一直忙到夜深宁静。


 木可的慢慢时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清明时节。雨纷纷。女儿清明假期的这几天,下着连绵不尽的雨,我看着这烟雨朦胧的天空,想着阳台上那久挂不干就要发出霉味的衣服、还有毫不舒爽的地板,一想到这,心里就万分的不舒畅起来,心想这种天气什么时候能过去呢?而女儿,正对这下雨天有着切切的期盼呢!她盼望着,盼望着雨再下大一点,这样她就可以穿上小水鞋,像冰心《雨后》那小兄妹俩一样欢快地在洼地上玩水了。----女儿自从学过了冰心诗《雨后》之后,她就开始盼望雨,盼望自己穿上水鞋“使劲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的那份快乐。是啊,一束花、一块落叶、一片云、一条小虫、一团红霞、一堆泥沙、一滩浅水……都能装点出孩子们缤纷丰富的生活,让他们如此快乐。曾几何时,业已长大成人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丰富快乐?而这一份丰富快乐随着长大和世故已离我们很久很远了!如今成人世界所见,尽是步履急促,行色匆忙,细腻感知的心灵已被生活的风霜打磨愚钝,于是,我们渐渐很少“看见”一朵花、一片云、一阵雨、一只蚂蚁……这大自然一景一物所存在的美丽了。《木可的慢慢时光》,开启你寻回一些失落已久的慢慢、柔柔、软软美好时光的一扇窗。让我们紧随木可沉稳悠然的步子,放慢我们追逐生活的脚步,使心绪空灵纯净起来。也来闲听一首歌、静读一本书、悠品一盏新茗……将心交付与慢时光,这就会发现与那孩子般丰富快乐的生活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是我们匆匆的脚步和冷钝的心灵湮没了对丰富生活的发现。木可的文字,写的都是平凡人(如你如我)的平凡生活点点滴滴,里面有对:生活风景的细微感知聆听;烟火厨间的亲情浓意;作为儿子和爸爸对爱的解读;读书感悟……6辑慢时光生活。这些平淡文字里散发出那些生活的诗意,透过文字,我窥见了那个通明透亮,敏锐多情的生命。都是些平淡流年的物事,作者写得这样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这是木可的一段时光,然而,又或是你或是我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在阅读木可的这段时光里,看见了时光里的自己。生活原也丰富。生活原也充满了简单细微的快乐。只要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过一种慢生活,更要我们如孩子般保留一些纯净和天真,那么,即使世界浮躁,心内亦还能感知到丰富的快乐。
  •     为什么一本书的名字要叫《木可的慢慢时光》,书未读时,目录中一个个精致的标题倒先吸引了我,我知道,有些文字便是这样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吸引着你与它们的相遇。我想知道“木可”究竟意味着什么。清淡的鹅黄色封面,一条铁轨悠悠地通向时光深处,标准的小楷字体《木可的慢慢时光》不张扬地立在那里,打开扉页,竟有同样的字体却是精心的手书赠我,落款吴丙年及日期。丝丝的感动溢上心头,在文字的旅途上,相遇了太多有心人,每每看到别人亲手写下的“存念”,这世间便仿佛不再有丝毫距离,这书上一刻在他的手中,这文字此刻却闯进了我的心中。这世间的缘分,总是让我心生感激。木可,原来是吴丙年大学写小说时主人翁的名字,如今,他依然在木可的世界里慢慢前行,或者是为了纪念,或者,这根本就是他自己。读木可的第一篇文字,心便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他《对一只小虫的描述》让你看到在某个午后或者夜晚的自己,静静的屋子里,文字将出未出,一只小虫却拜访了你一个人的世界,它钻到玻璃板下,你在那一刻停止一切思想,只是想,这只小虫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爬不出困境的小虫告诉木可“眼前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可走,四面八方便都是路,每一条路不走到头,每一条路都不会是出路。”时光中总是随时随地就充满了含有哲思的瞬间,可是匆忙的脚步顾不上嗅一朵花香,摘一缕斜阳,也看不到一只小虫命运的结局。研究一只小虫的木可就这样让时间慢下来,仿佛一滴水坠落时被放慢的镜头,如此清晰又如此引人深思。这样的木可,也选择了陪儿子一起观察蜗牛,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小家伙就会像风一样长大,融入世界的洪流,他不知道孩子还会不会有时间来看蜗牛。这个慢慢陪孩子长大的木可,因为不能常常陪在儿子身边,以至听到儿子在电话里用不同音调唤他时会忍不住泪眼婆娑,回到家中,他的肚子却是儿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在沙滩上修建的公路被旁人“摧毁”时,木可会心惊会心痛,儿子要用爸爸的皮带给玩具“施工”,木可“只好用一根布带子将就着出门了。”做父亲的木可,是要用多么缓慢的心来等待儿子那一路小跑啊,父子情深,让人笑中有泪。木可是老师,他的学生们围着他叫“爸爸爸爸”,但他“终是不忍心对孩子们说,我不是你爸爸。”这份缓慢的忧伤,也充斥了我的心田。木可最终还是吴丙年自己,他在《脆叶•绿鸣》里感知“在树下看城市,和在城市里看树,原来是如此的不一样”。他《走过一路灯火》《想念一只蝴蝶》,他在城市里穿行,心却不曾为浮躁染尘。更多的光阴里里,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说“我的生活,要么就此老去,要么浴火重生”,在读书时放慢脚步,放慢心灵,因为“生活的细节,无处不在又无所谓存在,落在记忆河流中的尘埃是那样的微乎其微,无法排列成生活的模样”。读书,让我们沉醉,也让我们一次次审视自我。木可说:每日上班下班的我们,如果能偶尔“慢”下来,“心在现场”,生活中那令人悸动的美,便会如旅途的风景纷至沓来。我在《木可的慢慢时光里》慢慢地解读木可的精致慢时光,像是一场灵魂的散步。写作、爱人、孩子、教师,这样多重的身份里,木可从容的“慢慢”走向自我,走到一棵树下,走向他真实的模样。
  •     和本书作者吴丙年的相识,是通过他“书评人”的身份。在我的印象里,他的书评,总是能够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生活的感悟结合起来,散发着“自我”的独特气息。不过,当我得知他的文字集结即将出版,且还是本“散文集”的时候,还是有些小吃惊。散文,对这个一切都行色匆匆的时代,似乎已是昨日的旧梦。写散文,读散文,也成了快节奏生活的奢侈品。更何况,这书名字还叫“木可的慢慢时光”。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对此,我又难免有些小好奇。拿到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素淡的黄色背景,小楷书写的标题,做旧风格的照片……没有张扬的色彩,没有夺人眼球的设计,一切都很简单朴素的装帧。却又在平实之中透着雅致,和一份不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坚持,一如书中的文字。本书是作者十年文字的集结,在书中,他写读书、写教子、写经历,乃至写饭菜料理,说来也都是平常题材,无非生活而已。可同样是生活,有的人过得浑浑噩噩,十年对其也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循环,能加以衡量的,只是挣到的金钱,和老去的年龄而已。而作者,却在时光阑珊之中,将情思寄托于凝集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份不一样的生活。“木可”是作者大学时代创作小说中主角的名字,想来也是他在文字世界中的化身。王小波曾说过:“一个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如此说来,写作者是幸福的,因为在文字之中,他们已然拥有另一个身份,另一个世界。同样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当你有了一份自我的审思,有了一个观察的视角,而不是只为生活而生活时,就不会显得贫乏和无聊。正是这种思索的态度,让木可的时光与众不同。在讲究“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时代,他却会花时间,观察爬行的蜗牛,想念一只蝴蝶的飞过;在人们上足发条一般向前奔跑,无心路边风景,甚至连旅游都成了走马观花时,他却悠然穿行于山野乡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知识的灌输和对庸俗成功的过早算计时,身为父亲和教师的他,却在诚惶诚恐地引导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读书,或只是基于实用和功利而读时,他却依旧似那“灯下少年”般,满心期盼着文字中灵魂的相遇和交汇;当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同一时,他却立意过一种慢慢的,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个充斥着浮躁和焦虑的时代,我与作者有着颇为相同的感受。我也为寻求解答,读过许多人的书,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哲人先贤。相比之下,木可的文字没有那么犀利无匹,也并不显得高深莫测,或是“唯我独醒”的傲然抗拒。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非要与世界对抗,我只是坚持着我小小的坚持。”可即使是这份平凡的小小坚持,也并非易事。因为在这个日益趋同的时代,要克服不被裹挟其中而带来的“被抛离”的恐惧感,已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即使明白“时光不曾将一只蜗牛抛弃”,可又有多少人愿意成为这只蜗牛?在木可看似简朴平实,并不张扬的文字中,实是藏着一份勇气的。这勇气,来自于对自我的坚持,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对美好的不曾放弃。这文字,纵使并不犀利,并不高远,却有着一份贴心的温度,一种不失生活气息的亲切。这样的文字,也是该慢慢地看的。临睡之前,孤灯一盏,翻看数段,回味悠长。只是看得太慢,耽误了书评,却又对不住作者了~阅读之余,我也想到,这样一种对工业时代快节奏单一生活方式的质疑,其实早已有之。近年来“慢活族”、“慢生活”等新名词的流行,也颇能说明不少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有所倡导。然而,通过本书,我也明白,如果没有建立在自我体验与理解之上的认同,那么所谓“生活方式”的倡导,终究也只能是又一个商品时代的符号和标签而已。“木可的慢慢时光”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通过文字,却又唤醒了每个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也许,你并不必认同他的所有观点。但当你读这些文字时,也许你也会慢慢地,遇见真正的自己。而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如作者那般有所坚持,有所思索时,也许这生活,乃至这时代,才会“悄悄地改变”。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是作者“慢慢”地写下的生活的点滴,作者几乎是一种近乎执着的毫无急躁好功利的心去写的本书。我们一起在追求“快”,本书却让我们“慢”下来。我们是应该多点审视自己。
  •     作者文才很一般,看得出来有点小文人气质,但那又如何呢?题材全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具体说来就两件事:学生和儿子。然而作者选的话题都是并不出彩的片段,事情本身既无趣,感慨也很矫情,让人感到很像没话找话。同时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多有重复,看了几篇文就知道后面会以怎样的表达写什么内容了。对了,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品味烂俗得很,但作者颇为享受其中并意欲以其品味影响他人。我的建议是:成了家的直男就不要玩小清新了,自恋给谁看?
  •     安静,美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