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都有红利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39966786
作者:【澳】雪珥

作者简介

清政府为何能从“造反者”转身变为合法的“执政者”?
雍正为什么能够打破“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的魔咒?
曾国藩的出现对晚清政局的转折具有怎样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30多年给帝国带来怎样的命运?
备受精英阶层推崇的宪政,为什么使帝国从亢奋走向撕裂?
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引爆了激进的“革命”?
……
所有的根源只在于——改革。
透过清帝国改革中意识形态层面的“主义”,还原技术层面的“问题”,清代改革从扬帆起航到打转回旋,在摇摇晃晃中被一个不经意间的浪潮而掀落。改革红利沦落为“黑利”,失衡的利益格局难以承载改革的成本,最终的落水结局突然亦必然。以清为镜,当下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又该如何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书籍目录

自序  改革红利与国运嬗变
引子 开国63年:大历史的切片
国祚几何?
夭折的帝国们
无奈的汉武帝
驱走饿狼,又来猛虎
寡头政治下的均衡
武则天的新时代
被误解的掌舵人
谁逼疯了宋光宗?
迟到的“鲁班天子”
“促织天子”的铁手腕
第一章 三大法宝:马背政权的温情转身
被“绑架”的读书人
谁同化了谁?
最后的皇家“身份证”
百年宿命大逆转
第二章 接班人:暗箱里的皇冠
西暖阁讲话
皇家的父子关系
康熙的两次训话
第三章 军机处:清代“国安委”的制度创新
从“军委”到“政委”
皇上的编外“智库”
相权的终结
皇权的“和平演变”
扁平高效的“小政府”
第四章 民心工程:被逼无奈的自我疗伤
仁政下的寻租空间
动了谁的奶酪?
难以承受的潜规则
灰色收入的集体漂白
“黄宗羲定律”的陷阱
第五章 弹性反腐:一位财务“副省长”的死刑
不怕“鞋湿”的布政使
40两银子的死刑线
雍正的“网开一面”
乾隆震怒
最终还是被“潜”了
第六章 行贿基金:贪腐走向资本化
皇上的小金库
皇恩浩荡下的“利益均沾”
无处可逃的行商们
“公所基金”的秘密
鸦片贸易进入“伶仃洋时代”
第七章 圣谕宣讲: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设”
张树声的直隶新政
朱元璋的“大棒”与“胡萝卜”
将“全民教育”进行到底
“宣讲”好饭碗
第八章 第四代难题:乾隆遭遇大革命
与英帝国的第一次对视
法国大革命的阴云
从北京到凡尔赛
英国使团的中国印象
一位法国老传教士的来信
第九章 资本盲流:上海地产首次大崩盘
上海滩第一代地王:徐润
房地产市场的“法制化”
维稳的红利
即将破灭的地产泡沫
被搁浅的地产大鳄
第十章 帝国出轨:铁路总公司之路
国字号惨败
钱从哪里来?
一份“互惠互利”的奏折
“利权回收”的真相
第十一章 戊戌变法:衰老帝国的激情一跳
变法诏令满天飞
无谓树敌要不得
虚弱的改革班子
一个谣传引发的政变
第十二章 张之洞:走向军机的惆怅
广东“赌王”的生意经
谁是“连仲三”?
军机处大门外的张望
后院起火
第十三章 刚毅整顿:失控的大清财政
财权下放后的恶果
地方政府成为“车匪路霸”
“永不加赋”过期作废
贪官污吏抢搭便车
刚毅挥棒下江南
错失最后一根稻草
第十四章 庚子年危机:炉火上的群雄博弈
一份假情报惹来的滔天大祸
红顶赌王:刘学询
“总统”李鸿章
张之洞的帝王梦
孙中山的“另一面”
第十五章 货币之乱:铸币机上的宪政
突然失宠的银子
孔方兄的逆袭
疯狂的铜元
美国方案与中国难题
第十六章 丁未政潮:无处不在的权争
扑朔迷离的“性贿”案
躺着中枪的段芝贵
桃色反腐案的背后
被引爆的“反腐炸弹”
第一回合:两败俱伤
北洋派的致命一击
第十七章 民变之变:谁来做最后的埋单人?
清式特色的“民变”
零和游戏
风起云涌的抗捐事件
集体失控的代价
第十八章 流亡生意:康有为的党产
保皇党下海
师徒反目的背后
海外华商的“背叛”
第十九章 投机风暴:机会主义大革命
失信天下的清政府
靠口号牟利的保皇党
革命机会主义
尾声 激进的悬崖:通往死亡的快车道
吴樾的那颗炸弹
迟来的改革共识
激进主义的狂飙突进
一起跌落激进的悬崖
后记 中国曾经跌倒在哪里?

内容概要

雪珥
澳大利亚华人,职业商人,中国改革史窥探者。现兼任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CEFC)、京华财经智库、同明德国学馆等机构顾问,及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的风云博主。
《中国经营报》《新京报》《国家人文历史》《南方都市报》、搜狐网等媒体专栏作家。
著有《国运1909》《帝国政改》《绝版恭亲王》《辛亥计划外革命》等。


 改革都有红利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其实,原打算将这本书当作一本娱乐性的拓展自己知识面的书来看,但是看到第三页,就觉得这根本不是一本娱乐性质的书,而是一本有厚度的学术专著,虽然作者在书中的语言大多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出现。看到作者对12个王朝的前63年进行研究的视角,让我明白自己在学术上一直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视角不行!像历来的各个王朝其实都被史学家研究的非常透彻了,可是雪珥只是转换了一下角度,从这12个王朝的前63年出发,就打开了一个史学研究的新局面,可谓是确是让人佩服!对这些王朝的分析,雪珥引经据典,加以自己的分析,得出这12个王朝在前63年里,有的是青春的开始,有的是中年的跋涉,有的则是死亡的将临。而这一切,都与改革有关:是否改革、如何改革。而在这其中,在最为长寿的王朝里面有一个由外族统治的清朝,其非常的典型,这也是作者选择清朝进行研究的原因。我在做学位论文的时候,对清代中后期的一些制度进行过研究,涉及到清初的制度时也就是谈及服饰制度而已,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如今看雪珥对清王朝改革的研究,可以算是补上了一课。读这本书,其实还有一种穿越了的感觉,作者常把现行的词语用于描述清代的事情,如“新帝国在宣布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同时,也在列祖列宗的旗帜之外,打起了孔子这面更为伟大的旗帜”。这里的“公开招考公务员”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作者把清初很严肃的官员选拨制度说的如儿戏,但恰恰正是这种感觉,让人忍俊不禁!这大抵就是那种异乡忽逢同乡的感觉!和珅给我的印象就是大贪官,尽管电视剧《乾隆王朝》中将他塑造的似乎是正面形象,但是从雪珥的笔下我才知原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会见英国特使的就是和珅,实在很难想象斯当东在使团官方记录中写的那个“见解相当尖锐深刻,拥有完美政治家的品质”的人是和珅! 中国曾跌倒在哪里?改革都有红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分析历史之后才能得到!然而历史仅是历史,正如疾病一样,一种疾病产生,人们就会逐渐配置出解药;新的疾病产生,又去配置新的解药……然而,总有一些疾病是配置不出解药的。所以,雪珥的分析再精当,也须有伯乐才行!否则,也仅是我辈读了增长见识,怡情而已!
  •     刚开始看到《改革都有红利吗?》这本书,以为是介绍企业组织中的改革变化的,翻开书,才发现原来此书是介绍国家这个庞大组织的改革和创新的,站点更高,更加复杂。本书作者雪珥是位澳大利亚太平绅士,也是一位史学者,他在本书中比较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第63年,发现除了已经夭折和末日的王朝,其余6个王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各种艰难中坚定变革,并且都因从改革中获得了红利而延年益寿。这个开国63年的横向比较是个很新颖的视点,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历代王朝中一项共同的主题就是改革,这是给历史带来创新和新鲜活力的有利手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一一介绍了历代王朝的开国63年时的改革情况,总结了改革的特点和结果,以及为该王朝带来的红利。其实本书浓墨重笔的是介绍清王朝的各项改革,包括积极正面的改革,也包括强弩之末的只重形式、没有实质操作内容的“垂死挣扎”。作者想对这些王朝的无数次改革总结经验,何谓能带来红利的改革,何谓失败的改革;如何获取红利,其代价为何;怎样分配红利,按照何种准则。解决后面两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红利有多少”更为重要和关键。国家,是一部结构复杂、运行神奇的超大型机器,说它运行神奇,是因为国家运行起来不似别的机器,它是由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具体运作的,这就为执行过程带来了种种可能性。所以说,作者指出,改革红利能惠及整个体制或者大多数人时,改革就成为政权的长寿基因;反之,如果改革红利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群,并且将大多数人作为改革的垫脚石和沉没成本,则改革必将成为夺名基因。在看到戊戌变法这段时,是颠覆我的认知的,因为从小历史课本里都是正面宣传康有为和谭嗣同的,认为他们是与时俱进的改革派,是旨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但是书中从改革利益出发,分析了他们在戊戌变法中的立场,其实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和保守派只是分属两个对立的利益群体。再者,他们的改革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缺乏实际操作性的空谈,像这样依靠政变来推行改革,正是他们的致命之处,即便暂时成功了,也是无法推进后续实质改革的。看了作者对历史和改革的还原和分析,我实在是感触良多,所谓“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改革需要审时度势、借力打力,综合多方因素顺势而为。外因内因全然不顾、拍脑袋决定或是一味蛮干,都是“自掘坟墓”。《改革都有红利吗?》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和指引,过去的王朝无论辉煌或是狼狈,都有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借鉴的地方,是一部案例丰富的改革百科全书。
  •     瑶 草 《改革都有红利吗?一台国家机器的顶层设计与技术操盘》这部新书,纵览整个清史,力图剖析清代何以能享国267年,打破“胡人无百年国运”的魔咒,成为史上排名前三位的长寿王朝。作者雪珥认为,王朝长寿的秘诀在于不断改革,清朝国祚延长就是因为获得了改革的红利。清朝入关,弘扬儒学文化,并开展科举考试,是在关内立足,成为统治者的关键。雍正年间的维稳改革,包括政治经济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雪珥认为,乾隆年间的富足便是雍正改革的红利。晚清的改革较具争议性,以往的观点将其视为腐败陈旧的年代,无足称道。雪珥的分析则鞭辟入里,中央放权地方招募训练军队,并且下放财权,短期拯救了帝国,却留下隐患。洋务运动缔造“同光中兴”,经济上获得巨大发展。随后的新政则过于激进,不但未曾获得红利,反而导致了解体。从当代的角度来分析,雪珥可以高屋建瓴地见识到何者为进步力量,何者为历史发展的阻碍力量,也可以清楚看到一项政策的百年红利。而身处历史当中的当事人,则不能正确分析,他们只能根据以往经验,乃至别国的情况,借鉴本土的未来发展。即使当权者聪明盖世,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以往的资料上,马戛尔尼拜见乾隆一段历史,被视为古老帝国与新兴力量的一次不成功的碰撞,以帝国顽固保守、闭目塞听、不思变迁,无疾而终。雪珥则敏锐地分析,在中英这两大国家之外,这次会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法国大革命。马戛尔尼作为英国使者,夸大了法国大革命的恐怖之处,包括乾隆、和珅、福康安在内的最高统治者,一直严重关切欧洲局势的变化,和珅就表露出对法国大革命的警觉。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不仅使欧洲所有王国陷入恐慌,也随着使团,将这恐慌带入了大清。今天的人们,固然可以不负责任地指责当时中国统治者的封闭,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有自身的计算,当眼前改革红利远远小于改革风险时,妄言改革不仅无益,甚至会危及政权。任何一条深度变革,必定是眼前利益和深度利害的反复权衡。发表于《长春日报》1月27日http://ccrb.1news.cc/html/2014-01/27/content_358018.htm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雪珥先生的书都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     作者很擅长导入自己擅长的东西。题目有点大,文章有点小。
  •     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晚清的历史,虽然对作者的观点还有保留,但是,却是引人深思。
  •     一本有趣的好书,比预想的要精彩很多。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跨越了150年的光阴,在某个瞬间小平同志与晚清第一权相李鸿章竟有着几分神似,同样的总设计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看到结尾才发现,两百年以降,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仍未有大的变化,李鸿章遇到的难题在今天也仍存在着,既得利益集团永远都是改革最大的敌人和旗手。
  •     偶然所得的一本书,读完却受益良多。历史果然是做好的镜子,读这种客观的历史则更是莫大的补给。
  •     不改革,等死。瞎改革,找死!
  •     过去一个月,配合禁剧《走向共和》一起刷,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八卦
  •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从大清王朝的历史中追寻改革的成败得失,对当今有着深刻的思考。当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当年的改革不同,经济社会基础也与当年不同,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还是似曾相识,同样的利益集团,同样的全民投机性格,同样的大跃进心态,会将改革引向何方,值得深思。
  •     既得利益集团 “大跃进”心态 泛意识形态化
  •     一个出口转内销的作者。历史资料掌握比较扎实,用词却很有现代感。对清史比较清楚的人,看自序和后记即可。
  •     对于清末的另一种解读。中和官方观点大概就能还原历史真相吧。
  •     这些史料让人反省
  •     历史鸡汤
  •     可参考
  •     非常非常非常感谢雪珥先生!打开一扇窗!真的敢写!
  •     以清朝为镜可以照出当下改革的得失
  •     看过此书,再次鄙视康有为。
  •     挺有意思的。
  •     重点梳理了清王朝改革之故事,得出压在改革成效上的三大枷锁。。。一是只关注利益而随时倒戈的既得利益集团,二是不耐烦,总想一蹴而就的浮躁的“大跃进”心态,三是上纲上线没事找事不断折腾的泛意识形态化。。。具体的感想估计还能再写本书了。。。
  •     打着讨论改革旗号的八卦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