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与说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16155594
作者:吕炳强,李越民,孙宇凡,刘拥华
页数:404页

作者简介

社会学这门学问必然是源于一群有心人,他们愿意彼此聆听和解说、坦然面对社会的费解和自己的无知、专心寻道和求理。这份愿意、坦然和专心就是向学之心,其余只属枝节。我们欢迎诸位读者参加我们的讨论,希望你们在将来也是这一系列社会学电邮集的作者。

内容概要

吕炳强,1972年香港大学文学学士,1974年英国伦敦大学理学硕士,专修数学。硕士毕业后,前期致力于统计学和人口学等教学、大学行政以及社会、教育、医疗、房屋、市场等应用研究,后期专注于理论社会学。2009年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退休,目前有时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硕士班开课。
李越民,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2010年)、哲学硕士(2012年),专修社会学。现留校当助教。研究兴趣为组织学、新制度主义。
孙宇凡,2013年安徽大学法学学士,专修社会学。现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儒家气论哲学。
刘拥华,2007年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以及政治社会学。主要兴趣在于行动者如何活出他们所共识的意义人生,并相信行动者之间以及社会世界内部存在着某种“隐含契约”,关乎人的自由、尊严和优雅。


 听与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序一这本书收录了我和几位青年社会学者的电邮往来,我听他们说,他们听我说。论年龄,我是他们的爷辈。论专业学历,他们之中有社会学的学士、 硕士、博士,我连孙辈也当不上,我没有念过社会学,却搞理论社会学。这个作者组合不无怪异,我们却能彼此用心听与说,偶有灵光一闪。也是一种缘分吧,我们只是在这三几年里萍水相逢。孙宇凡是2012年自己找上门来的,刘拥华是孙宇凡介绍我认识的,李越民是2009—2010年自己来旁听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开的硕士课时认识的。论学校,宇凡 在安徽大学念书;拥华在吉林大学念书,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越民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书兼教学;我2009年退休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学。电邮里的话题完全随意。各人的学术兴趣不一,他们是随着自己的兴 趣来问,他们问得多,我是答得多。之所以如此,我想是由于我在过去的十多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理论社会学,拥华和宇凡看到了我的一些文章,有兴趣向我追问。越民恐怕是给我的社会学一哲学讲课弄糊涂了,到了他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后,有空才来追问。我总是从我自己的理论社会学来回答。对于拥华、越民和宇凡来说,他们看过我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回答不至于茫无头绪,但是会有疑问。这是应该的,学问就是学和问,学而不思(思能不带来问吗?)则罔。他们在电邮里不断追问。对于不熟悉社会学的读者来说,这本电邮集揭开了一个勇敢新世界。 先说个自然科学的例子,方便读者明白。化学家早就说了,C3 H6 N6就是三 聚氰胺(Melamine)。今天,人们知道三聚氰胺能够令牛奶味道浓郁(知道能够便足够了,无须知道如何)。于是,人们有了几年前还没有的新常识,凭着它来明白美味的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说的是行外常识(outsider commonsense),不是行内知识(insider knowledge)。行外人如我会知道C3 H6 N6的个中含义吗?可惜,在社会世界这方面,我们的情况却差得多。从全球范围来说,是不是社会科学这些年来真的毫无长进呢?恐怕不是。仅就社会学而言,我个人相信,过去百年的努力正令这个学科(discipline)处于一个大突破的时刻,只是有关的行内知识并没有转为人们的行外常识而已。有证据吗?我以为,至少这本电邮集便是个旁证。稍稍翻翻这本电邮集,你会惊讶社会学竟然术语(jargon)遍野,有些名词和概念竟然像三聚氰胺那样貌若高深。这个令人却步的第一印象(prma face),只要你再花几分钟看一两封电邮,便会消退不少。原因是,在我们的 来往邮件里,为了令自己明白对方所说,我们彼此都要求对方把他的知识 (C3 H6 N6 )转为我能明白的常识(那能使牛奶味道浓郁的东西)。化学分为许多小学科(sub-discipline),社会学分为许多学派(school)。 学派跟小学科不是同一回事,不过,作为一个比方可暂且算是。化学家为了小学科之间的沟通,免不了要把众小学科里的知识转为整个学科都能明白 的“知识”,那不就是行内常识吗?行内常识再往前走一步不就是行外常识 吗?跟化学相比,社会学要走这两步都不难。社会学的学派知识还不至于 那么C3 H6 N6。我想,社会学同行才是真正要花点精神来看这本电邮集的读者,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行内的一个勇敢新世界。同行们很快便可以看出,我们之间的讨论总是徘徊在社会学已有的文本丛中,不外乎是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 师祖爷们及其至今的徒子徒孙的著作。为了避免堕人思而不学则殆的困 境,我们尽力保持自己的所说在社会学的大传统(它是由众多互相争吵的 学派组成的)之中。其后果之一是,所有在这本电邮集中出现的社会学专 用词几乎都是从社会学各学派的著作中借来的,不妨说是词词有本。但是,在这个词词有本的社会学词汇里,同行们会逐渐看见一个理论社会学的呈现,而且恐怕是他们以前没有见过的一种。这个理论社会学是由 一个存在论(ontology )、一个实在论(realism)、一个诠释论(hermeneutics)顺 序组成的。它的存在论带人了一些哲学专用词,也是词词都有所本的,但恐怕不是所有社会学家都熟悉的。它的诠释论完全属于贝叶斯主义(Bayesianism),是一种较少人研究的非主流的认识论(epistemology)。社会学家绝 大多数都念过概率理论(probability theory)里的贝叶斯定理(Bayes’s theo¬rem),却不一定念过认识论里的贝叶斯主义。且不说读者是否同意这个理论社会学,光是理解这个陌生的理论社会 学便要花点精神了。我是它的始作俑者,若是真的有社会学同行愿意花精 神看,当然是不胜荣宠的了。一本书可以有多个读法,我向不熟悉社会学的读者建议一个比较轻松 的,读者不妨先从目录中找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翻着看。爱读书的读者大概 总会找到只言片语是你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这是你冒险闯进社会学的勇敢 新世界的起步点。吕炳强
  •     这是本社会学内部通邮集,对于外人,许多学科内部高精尖新知识不大了解,然而心怀旧事,特别重视书中后辈、后学者向陌生人寄予信任,最后没有踏空,陌生的行内前辈耐心娓娓引导知识和方法,甚至指点入世的细节。这样厚道之风,能现身季世,深感不凡。十多年前,一个小伙和我说过:“人间只有众死平等——人人都有一死,这一点上是平等的,此外没有了。”我在激愤中和另一位年青友邻说:“大约熬死两代人,是当下黑帮文化体制中青年人唯一胜算,和光绪唯一胜过那拉氏的地方是他的自然年龄,理论上压迫者要比他早死,他有机会亲政一样。”我注意到我父亲下一代接班人起自家家属房时,只能住公寓楼房,故意在选址时,空着南边一二十米,挤到最北边盖,挡住北方上一波头头们小院不见阳光。然后再下一波接班人借口拆迁,拆光前两批的房子,而多年不盖所谓安置房,实际等于白白劫去前两波党干能从组织得到的最大一项合法财产。这种仇恨和代际残食。近来思考阶级,脑海中常不引自来一章:“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儿与群小杂处,使母帷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旧时阅读到这里,多有不解:以钟氏的文化和门第,以王氏的权柄,如果兵家子真作了门婿,还害怕女婿没有自带门第来么?姚 衣 林等人家的女婿今日如何?其“不寿”,我这次在京,不到三年,容形并衰,从要报案的主儿,变成出于虚荣不愿见尊敬的任何人。到一张照片吓退声称一生只爱过一个的人。到每夜只睡六小时已足的人。裙带门阀社会中无门地者,其才用,足以伤身,更有志者将不寿!——或钟氏之意,她家是蔡兴宗式门第人物,有的是本阶级最好的子弟挑选,全阶级都在候选范围内,没有必要去考虑另带负分项的人选?而且世说时代,贵族地主们还在三国式精神面貌昂扬繁茂期,子弟颇可采。不大用外求。我怪过我老子青年就做政工,还没有拳经授我。然而就是有,我何用?要有拳经才能保生存的世界,不如逃离了吧!然而没有这家传的人,如我叹惜过的前男友,不知道人生有多少机陷,硬是自冒风险,自出成本,自以为为大老服务,却不知道只能招致大老的绝杀灭口。他的家庭没有这种高等华人会如何岳不群的经验,他没有来得及结交过太多本阶级以外的人,他没有经验,他也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他只能发点小财,安托好生活,找个小白羊式天真无邪的理想妇女,过好小生活。书中说:青年入世后的陷阱,有家世者,上一代用资源用人脉用经验代青年铺平它,无之者,要自己想办法,或去找到陷阱少的地方和人。这句话很平淡,然而慨然能从中引申出多少人的一生紧要结点!能写多少部要紧的人生教训!多少自传中重要的情节。都在这一句平淡话上。
  •     对于目前只能做“抽屉学术”的我来说,得知吕老师准备把我们的 电邮录结集出版,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回想刚和吕老师建立联系时,我一边备战雅思,一边偷闲找些撰写研 究计划所需的文献。在豆瓣读书网站上,当我看到《我思、我们信任, 社会之奥秘》这本书时,又一次懊恼自己身在内地,不易购买港台书籍。 谁知我的联想能力再次“泛滥”,想到此书作者在《社会学研究》《社 会》发表文章时曾在注释中留下电子邮箱。然后,不知哪来的勇气,竟 发了封“希望吕老师惠赠著作”的电子邮件。再然后,不知哪来的缘分, 竟一聊至今,收录成集。想到我的邮件内容,文意肤浅而又不着边际,吕老师却每次都认真回 答我、指引我,让我感动。心想,一个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竟然有机会向 功力精深的老师直接学习。梳理一下,我确实学到两样十分重要的知识:一是生活美学,二是理 论美学。前种知识体现在吕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上。他每每谈及自己的经 商与生活,尤其是对诸多复杂情境的拿捏与化解,都对我产生不易言明的 人生启发。后种知识诚如我的学士学位论文中致谢部分写的那样:“吕先 生让我对概念的选择性亲和有了更深的认识。”是的,“概念的选择性亲 和”不正体现一个学者搓揉了严谨与理性、想象与创意的理论图景吗?诚然,虽是一封封或零碎或齐整的电邮,但学习往往如此,师者只言 词组,徒弟已受益无穷。又想起第一次和吕老师见面时,我很认真地说:“大学者一定也是信 简师。”在我看来,现代的大学理念与评价体系似乎对独白形式的学术成 果予以更高的肯定,而对话形式的学术信简已为时代所抛弃,只是孔子、 柏拉图古典学术风格的回响。但是,我想,这回响给读者的感受,也许确如在大山中听到回音一 样,顿时给人惊讶与启迪。孙宇凡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真诚
  •     华南社会学本土化研究专家大作
  •     节奏有点快,有点跟不上。凭借对书和作者的了解,第一作者着实有料,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个理论之间,还不失自己的观点。好吧,我在阅读的时候还得找一些我没有读过的著作,这是比较蛋疼的,没办法,没有什么哲学底子~
  •     形式散漫主题明确。虽为吕老师理论外行,于诸多争论也无定见,然而在只言片语中已有诸多启发。似乎文末再附书中提及的文献以及吕炳强老师个人著述编年更为妥善。感恩作者赠书,祝他xing福。
  •     感谢师兄赠书,佩服师兄追问的毅力和读书的广博。因几乎完全没有现象学功底只能匆匆翻过,待来日根基牢固之时认真研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